名著导读昆虫记PPT (2)
合集下载
名著导读《昆虫记》ppt课件

上榜理由: 1.沉默的欢愉 2.最具反差萌的杀手 3.星空下的演奏家
外形特征:仪表堂堂,身披黑色或棕色外套, 外套闪着金属的光泽,上面还点缀着一些白 色斑点。雄虫的两根短短的触角末端各有七 条紧挨着的流苏。雌虫的触角末端却只有六 条流苏,而且又窄又短。
生活习性:夏至露面,傍晚上树。遇到危险或者 侵犯时,大声鸣叫。危险解除,不再发声。7月上 旬产卵,每只雌虫产20枚卵左右,分开埋在豌豆 般大小的土坑里。卵产完后,雌虫不再管。幼虫 以烂叶和朽木为食,成虫啃松针。
蜗牛死了吗?当然不是! 萤火虫为什么还是选择麻醉对手呢? 但我觉得萤火虫的攻击手法应该和德里尔虫相近…… 上述这些是我推测出来的,我想这应该不算很离谱。 蜗牛是怎样被萤火虫吃掉的呢? 难道萤火虫还大口吃肉吗? 蜗牛怎么会变成了液体?
科普作品的写作目的:普及科学知识, 增进大众对科学的了解,以及展现科 学家在发现这些知识过程中所体现的 科学精神。
那声音听起来不像是唱歌,倒更像是抱怨声,对 命运的抗议声。真是奇怪,在金龟子的世界里, 歌声是用来表达痛苦的,而沉默则是欢乐的标志。 别去打扰它吧!它是暑天暮色的点缀,是夏至那天 镶在天幕上的漂亮首饰。
当白天变得最长, 阳光使庄稼披上金黄色时 。 金龟子准时奔向树林, 它们的黑色身影, 掠过夕阳的最后一抹余晖, 飞飞停停, 左右盘旋。
外在特征:六只短小的腿;雄性萤火虫会生 长出翅盖;全身是黑棕色的,只有胸部有一 些微红;身体每一节的边沿部位,装饰着一 些粉红色的斑点。雌性终生处于幼虫状态。
生活习性:每次捕食前总是给猎物打上 一针麻药,让猎物失去知觉和防卫能力。 吃蜗牛的时候将蜗牛制成稀薄的肉粥, 然后“喝下去”。 雌性萤火虫到婚育年 龄,前两节光带会发光,有时肚子也发 光。
2024年度名著导读《昆虫记》ppt课件

01
02
03
04
勇敢坚韧
如作品中的某些昆虫,面对困 境时展现出勇敢坚韧的品质。
自私贪婪
一些昆虫为了生存而表现出自 私贪婪的一面,这也反映了自
然界中的生存法则。
团结协作
昆虫世界中的团结协作精神, 对于人类社会同样具有启示意
义。
影响因素
生物本能、环境因素、社会关 系等都会对昆虫的性格特点产
生影响。
2024/2/2
26
07
思考题与课堂互动环节
2024/2/2
27
回答问题并小组讨论
问题1
《昆虫记》的主要内容和主题 是什么?
2024/2/2
问题2
作者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运 用了哪些科学研究方法?
问题3
你最喜欢《昆虫记》中的哪一 种昆虫?为什么?
小组讨论
分组讨论昆虫在自然界中的作 用和意义,以及人类应该如何
保护昆虫的多样性。
19
科普知识在《昆虫记》中体现方式
2024/2/2
通过昆虫生活习性揭示科学知识
01
例如,通过描述蚂蚁、蜜蜂等昆虫的社会组织、分工协作等行
为,揭示了自然界中的科学规律和生态平衡。
结合文学手法增强科普效果
02
作者采用拟人化手法,将昆虫赋予人的情感和性格,使得科学
描述更加生动有趣,易于被读者接受和理解。
13
篇章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分析
2024/2/2
主题思想
通过昆虫世界的描绘,反映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和问题,表达作者对生命、自然 和社会的深刻见解。
艺术特色
采用拟人化手法,将昆虫赋予人的情感和思想;运用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写, 展现昆虫世界的精彩和美妙;融合科学性和文学性,既有严谨的科学观察,又有 充满诗意的文学表达。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2)

9. 小阔条纹蝶/724
10.象态橡栗象/708
11.豌豆象/802
12.菜豆象/804
13.金步甲的婚俗/1015
14.松树鳃角金龟/1009
15.意大利蟋蟀 /614
16.田野地头的蟋蟀 /615
17.萤火虫 /补遗 18.圣甲虫/101 19.圣甲虫的梨形粪球/501 20.圣甲虫的造型术/503 21.西班牙蜣螂/507 22.米诺多蒂菲/1001 23.南美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 /605 24.粪金龟和公共卫生/510 25.隧蜂/807 26.隧蜂门卫/808 27.老象虫/704 28.朗格多克蝎的家庭/923 29.朗格多克蝎/917
豌豆象产卵
3
豌豆象幼虫
4
花生豆象
5
椿象
6
花脸猎蝽
7
食客隧蜂
8
看门人隧蜂
9
单性生殖的隧蜂
10 笃耨香树蚜虫
11 笃耨香树蚜虫迁移
12 笃耨香树蚜虫的交配及虫卵
13 以蚜虫为食的虫类
14 绿蝇
15 麻蝇
16 腐阎虫及皮蠹
17 珠皮金龟
18 昆虫的几何学
19 胡蜂
20 胡蜂(续篇)
21 蜂蚜蝇
22 受惊的圆网蛛
认识一些昆虫
13. 金步甲(第十三章) 14. 松树鳃角金龟(第十四章) 15. 蟋蟀(第十五、十六章) 16. 萤火虫(第十七章) 17. 圣甲虫(第十八、十九、二十章) 18. 西班牙蜣螂(第二十一章) 19. 米诺多蒂菲(第二十二章) 20. 潘帕斯草原的食粪虫(第二十三章) 21. 粪金龟(第二十四章) 22. 隧蜂(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23. 老象虫(第二十七章) 24. 朗格多克蝎(第二十八、二十九章)
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课件(共51张PPT)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尽管雌性的普通螳螂不飞翔,却也保留着翅膀,甚至对此还竭力夸张,这是不 是显得不明智?根本不是∶因为它们要捕食体形庞大的猎物。直接进攻弄不好会送 了性命,必先把这不速之客吓住,让它恐惧得不敢抵抗。出于这个目的,它便突 然张开翅膀,这翅膀可怕得如同幽灵的裹尸布。因此,那宽大的翅膀虽然不能飞 翔、却是捕猎的工具。但这样的计谋对于个头较小的灰螳螂来说就没有必要了, 因为它们捕捉的都是一些弱小的虫子,像飞蝇、幼煌虫等。虽然两位猎手习性相 同,而且都因为体形太胖而不能飞翔,但它们的外套却是根据捕猎时理伏的难度 而量身定做的。
A.圣甲虫
B.胡蜂
C.大孔雀蝶
D. 蝉
有趣的别称∶暴躁的兵痞子、禁食者、歌唱家之首 黑暗中的苦工、税务官、殷勤的伙伴……
我选择: C
别称: 禁食者
别称的由来:它完全不受其胃的驱使,无须进食即可恢复体力。
3.在法布尔笔下,几乎所有的昆虫都有一个为其"量身打造"的称呼。 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种,写出它的别称,并简要说明别称的 由来。
任 务 五
五、巩固练习
1. 按要求完成问题。
“A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
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
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A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
敌人因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
《昆虫记》这部作品,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作品中的理性成分 体现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法布尔在对昆虫的观察研究中,反复试验,并考证多 方资料,对主流学术观点敢于质疑,同时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与自身的局限。他在 观察昆虫之余抒发感想时,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自大,机械化社会的野变,话语间 时常讥讽人类僵硬不化的成见,并谨慎地对社会现状进行冷静的思索。《昆虫记》 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 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A.圣甲虫
B.胡蜂
C.大孔雀蝶
D. 蝉
有趣的别称∶暴躁的兵痞子、禁食者、歌唱家之首 黑暗中的苦工、税务官、殷勤的伙伴……
我选择: C
别称: 禁食者
别称的由来:它完全不受其胃的驱使,无须进食即可恢复体力。
3.在法布尔笔下,几乎所有的昆虫都有一个为其"量身打造"的称呼。 请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种,写出它的别称,并简要说明别称的 由来。
任 务 五
五、巩固练习
1. 按要求完成问题。
“A这种死死的盯人战术,其目的是很明显的,主要就是利用对方的惧怕心理。再
继续把更大的惊恐纳入这个不久以后就将成为牺牲者的对手心灵深处,造成“火上
加油”的效果,给对手施加更重的压力。A希望在战斗未打响之前,就能让面前的
敌人因因恐惧心理而陷于不利地位,达到使其不战自败的目的。
《昆虫记》这部作品,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作品中的理性成分 体现在作者的研究与思考中。法布尔在对昆虫的观察研究中,反复试验,并考证多 方资料,对主流学术观点敢于质疑,同时表明自己的怀疑态度与自身的局限。他在 观察昆虫之余抒发感想时,清醒地认识到人类的自大,机械化社会的野变,话语间 时常讥讽人类僵硬不化的成见,并谨慎地对社会现状进行冷静的思索。《昆虫记》 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 以及对生命的敬畏与热爱。
八上语文名著导读《昆虫记》PPT课件

文学创作与影响
除了科学研究,法布尔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的《昆虫 记》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对法 国文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地位与影响
《昆虫记》的文学地位
作为一部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经典之作,《昆虫记 》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视角 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昆虫世界的奥秘,激发了人们 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酿造蜂蜜,传播花粉 ,是大自然的勤劳使 者。
蝗虫
善于跳跃,以谷物为 食,造成农作物严重 损失。
蝴蝶
蚂蚁
勤劳、团结,擅长挖 掘地道,组成复杂的 社会结构。
蜜蜂
蟋蟀
善于鸣叫,以植物为 食,是夜晚的歌唱家 。
昆虫习性、行为特征剖析
01
繁殖习性
昆虫通过卵、幼虫、 蛹、成虫等阶段进行 繁殖,展现了生命的 奇迹。
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昆虫的世界中。
寓言式写作风格解读
1 2 3
寓言式的故事情节
作者通过讲述昆虫的故事,来揭示人类的某些社 会现象和人性特点,使得作品具有寓言式的写作 风格。
深刻的寓意
作品中的每个昆虫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通过它 们的经历来传达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 寓意。
幽默风趣的语言
作者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严肃的寓意蕴含在 轻松的故事情节中,使得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中的生存法则和生存智 慧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 义。
昆虫与人性 社会现象映射 昆虫的智慧 对人类的启示
昆虫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与人性相 似的特点,如母爱、团结、竞争 等。
昆虫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展现出 了惊人的智慧,如蜜蜂的舞蹈语 言、蚂蚁的协同作战等。
03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融合体现
除了科学研究,法布尔还是一位优秀的作家。他的《昆虫 记》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观察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对法 国文学和自然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学地位与影响
《昆虫记》的文学地位
作为一部科学与文学相结合的经典之作,《昆虫记 》在法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以独特的视角 和生动的语言揭示了昆虫世界的奥秘,激发了人们 对自然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酿造蜂蜜,传播花粉 ,是大自然的勤劳使 者。
蝗虫
善于跳跃,以谷物为 食,造成农作物严重 损失。
蝴蝶
蚂蚁
勤劳、团结,擅长挖 掘地道,组成复杂的 社会结构。
蜜蜂
蟋蟀
善于鸣叫,以植物为 食,是夜晚的歌唱家 。
昆虫习性、行为特征剖析
01
繁殖习性
昆虫通过卵、幼虫、 蛹、成虫等阶段进行 繁殖,展现了生命的 奇迹。
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于昆虫的世界中。
寓言式写作风格解读
1 2 3
寓言式的故事情节
作者通过讲述昆虫的故事,来揭示人类的某些社 会现象和人性特点,使得作品具有寓言式的写作 风格。
深刻的寓意
作品中的每个昆虫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通过它 们的经历来传达作者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的 寓意。
幽默风趣的语言
作者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将严肃的寓意蕴含在 轻松的故事情节中,使得作品更加引人入胜。
昆虫世界中的生存法则和生存智 慧对人类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意 义。
昆虫与人性 社会现象映射 昆虫的智慧 对人类的启示
昆虫世界中存在着许多与人性相 似的特点,如母爱、团结、竞争 等。
昆虫在生存和繁衍过程中展现出 了惊人的智慧,如蜜蜂的舞蹈语 言、蚂蚁的协同作战等。
03
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融合体现
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名著导读—《昆虫记》ppt

答案:“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 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可以看出蝉的生活习性,让我们获得科普知识。 “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采用了拟人手法,表 现了蝉的无可奈何,显得行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这 些显著的艺术特色让它成为一部文学经典。
法布尔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荒石园”中,对昆虫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研究。他 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花费数年时间对某种昆虫进行追踪式观察,动用自己的专业知 识和科学精神进行推理和假设,一步步严密求证,最终得到有关昆虫的第一手资料。 正因为法布尔的严谨和坚持不懈,他才能在书中将昆虫活灵活现地向我们展示出 来,并揭示我们从不知晓的昆虫的生活、习性,整本书流露着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热 爱,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生命、自然的态度和感悟。这本十卷本科普巨著是科学 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经典,有“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鲁迅称赞说这是“一部很有 趣,也很有益的书”。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不下光面是 说7动法.作正不奇确特的同,一与项蜘此是同(蛛时,它网还) 会的发出辐一种数声音不。 同,角蛛的网有(
A )根辐,条纹蜘蛛有(
B)根,
而丝光蛛有( )C根。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它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C.螳螂、蝎子 D.骆驼、恐龙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法布尔大部分时间都在自己的“荒石园”中,对昆虫进行密切的观察和研究。他 以严谨的科学态度,花费数年时间对某种昆虫进行追踪式观察,动用自己的专业知 识和科学精神进行推理和假设,一步步严密求证,最终得到有关昆虫的第一手资料。 正因为法布尔的严谨和坚持不懈,他才能在书中将昆虫活灵活现地向我们展示出 来,并揭示我们从不知晓的昆虫的生活、习性,整本书流露着他对生命和自然的热 爱,也体现出他对人生、生命、自然的态度和感悟。这本十卷本科普巨著是科学 与文学完美结合的经典,有“昆虫的史诗”之美誉。鲁迅称赞说这是“一部很有 趣,也很有益的书”。
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无论是雌萤还是雄萤从生下来到死去都发着光
不下光面是 说7动法.作正不奇确特的同,一与项蜘此是同(蛛时,它网还) 会的发出辐一种数声音不。 同,角蛛的网有(
A )根辐,条纹蜘蛛有(
B)根,
而丝光蛛有( )C根。 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
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它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C.螳螂、蝎子 D.骆驼、恐龙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它熔作者毕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名著导读《昆虫记》PPT课件

后掀开盖子观察。
拓展探究
(3)反复实验,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失误。 (4)实验三次后,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次:干土中的蚯蚓有3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1条。 第二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6条,中间的蚯蚓有2条。 第三次:干土中的蚯蚓有2条,湿土中的蚯蚓有8条,中间的蚯蚓有0条。 (5)撰写实验报告:
课后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精彩选篇或自选一篇《昆虫记》中的文章,写一篇 专题探究。 2.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自主阅读推荐:《白洋淀纪事》《湘行散 记》。
名著导读
课程结束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授课老师:11
拓展探究
提出假设:蚂蚁可能爱吃甜的食物;蚂蚁可能爱吃软的食物;蚂蚁可 能爱吃小昆虫。 设计实验:在一个培养皿的两端分别放上少许盐和少许糖,把一只蚂 蚁放进培养皿中,仔细观察蚂蚁的行为。重复进行几次实验,分析实 验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蚂蚁爱吃甜的食物。
拓展探究
专题三:跟法布尔学写作 1.示例:红蚂蚁会偷其他家族的孩子来侍候自己的家族。它们一般抢劫 不同种类的蚂蚁,把它们的蛹运到自己窝里;不久后,小生命从蛹里出 来,新生的异族就成为它们家中积极干活的佣人。 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红蚂蚁的霸道、蛮横、聪明。
作者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 受与抒写”。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还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 启示与感受 诗篇,在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重要的地位,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读书指导
精读细研
1.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中有关作家作品的介绍,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 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为阅读整本书做好准备。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昆虫记》名著导读课件(共24张PPT)

5、下列关于《昆虫记》语言特色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科学与幻想完美结合的典范 B.大量运用对比的手法 C.大量运用拟人的手法 D.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充满情趣。
小结:除了同学们深厚的绘画功底,也得益于法布尔生动细致、妙 趣横生的描写、刻画。因此,这生幅幅优秀作品的成就者,不只是 在座的各位“设计师”,法布尔也是功不可没的隐形“设计师”。
生3:圣甲虫片段,可以看出圣甲虫的热情,如:找到粪便时;坚持,如:运输粪便 回家时;聪明,如:设计梨形的巢;狡诈,如:在别人运输粪球时,想要抢夺别人的 劳动成果;不知满足,如:能持续十几个小时不停的进食。
生4:螳螂片段,可以看出蚂蚁的信心和耐心,如:蹲守在螳螂的门口,等待时机成 熟,采取行动;凶残,如:一旦螳螂幼虫离开巢,蚂蚁会立即将其撕成碎片;无恶不 作,如:咬坏人家的椽子、杀蟋蟀。
唱歌
蚂蚁、黄蜂
简单、干燥、整洁、卫生
法布尔笔下的昆虫,在同学们的绘制下,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老师给 大家点赞!但作为推广班级,我们对于《昆虫记》的每一个小细节都应该 清楚,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请看题:
1、下列对萤火虫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萤火虫的卵在雌萤火虫肚子里时就是发光的。 B.雌萤火虫的光带在交尾期如果受到强烈的惊吓,发光会受到影响。 C.两条发光的宽带是雌萤火虫发育成熟的标志。 D.无论是雌萤火虫还是雄萤火虫,从生下来到死去都是发着光。
作者介绍
【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被世人尊称为“昆虫界的荷马”。在童年时代他就被乡间的蝴蝶与蝈 蝈等可爱的昆虫所吸引,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在 经过年复一年地对昆虫的研究,他著成了《昆虫记》。
导入情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五、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 主要内容:揭示昆虫鲜为人知的生 活和习性,使人们得以了解昆虫的 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 死亡等生活情景。
• 主题思想: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关 爱之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 之情。
• 六、一句话评价:
• 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 [阅读练习]:
• 1、《昆虫记》的作者是 法 国的 法布尔 。 他的这部著作被誉为“ 昆虫的史诗”。
《昆虫记》中昆虫们的生活习性, 常被作者赋予人的思想和情感。你
觉得这种写法好不好?
好。昆虫们被赋予人
的思想感情,使人读后倍 感亲切,仿佛将自己置身 于昆虫世界之中,与昆虫 们同呼吸,共命运。
有人说,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 有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你的看
法呢?
例如: 我们不是昆虫永远不
会知道他们在想甚么,他们也有 神经系统呀,他们应该也有他们 的小世界吧,例如小蚂蚁,有的 蚂蚁会用工具,会养殖,会种植! 珍爱小生命
独具才能;
4、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 5、樵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剪”下
精确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6、两只塔蓝图拉毒蛛惊心动魄的厮杀;
• 三、艺术特色:
• ①既是科普著作,同时也是文学经典,全 文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 的情趣。如:杨柳天牛像个吝啬鬼,身穿 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的短身燕尾礼服; 小甲虫“为它的后代作出无私的贡献,为 儿女操碎了心”;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 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进食动作慢了, 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读了《昆虫记》你有什么感受或启 示?
昆虫也是生灵,它们与人有 着丝丝缕缕的相通之处,我们人 类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共创我 们和谐的家园。
• 2、请列举出《昆虫记》中所观察的昆虫, 不少于五种。 蝉、蜜蜂、蚂蚁、螳螂、 蜘蛛、蜣螂 等等 。
• 3、请举出一种动物,并说出它的生活习性。
• 蝉。生活习性:每三到四年繁殖一次;
附在树干上,吸取树的汁液;天气炎热时,
发出鸣叫声。
。
• 精彩片段点评填空:
• 这里记述了黄翅飞蝗泥蜂 捕食蟋蟀的过程。作者先是精心 设计了实验,继而细致、专注地 进行观察,最后运用自己丰富的 生物学知识,对泥蜂特殊的捕食 动作——“螫针三刺”,做出了 科学的解释。原来,泥蜂这样做, 是在“麻醉”自己的猎物。昆虫 世界是多么神奇啊!
• ②透过昆虫世界折射社会人生,充满着睿 智的哲思。
• 四、填空:法布尔写《昆虫记》 除了真实的记录昆虫的生活,还 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 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 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 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 情,充满了对自然万物的赞美之 情。
• 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对昆虫 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 性,著称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法布尔 的心中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自然万物的 赞美之情,他以人性观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 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 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 上。在其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 美的散文,人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 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一、《昆虫记》,又译《昆虫物 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 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 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 的著作。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 也是一部科学百科。被誉为“昆 虫的史诗”。
二、典型情节或昆虫的生活和习性:
1、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 在阳光下歌唱五个星期;
2、蟋蟀善于建造巢穴,管理家务; 3、蜘蛛在捕获食物、编制“罗网”方面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Jean-Henri Casimir Fabre )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作 家。
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方阿韦龙省圣雷翁村一户贫穷农 民的家中。
法布尔于1833年中学毕业,1839年当工人。然而,勤奋好学的 法布尔抓紧一切时间自学。
1840年,法布尔考取了沃克吕兹省阿维尼翁史的师范学校,毕业 后谋得一份教师的职位,从此开始了长达20余年的中学教师生 涯。
1844年与教师时间不知疲倦的做动植物观察记录,立志做一个为虫子书写历 史的人。
30岁那一年,法布尔靠自学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 法布尔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就在同一年,他在《自然科学 年鉴》发表了长期积累的成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 他不仅纠正了以往权威学者的错误,而且阐发了独到的见解, 开始引起科学界人士注意。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格外关注这位 法国的年轻人,称他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 已经算是奇迹了;
• 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 更不能不说是奇迹;
• 而这些写“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 翻译成50多种文字,直到百年之后还会在读书界一 次又一次引起轰动,更是奇迹中的奇迹。
• 这些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昆虫记》的作者——
1875年,法布尔决定远离城市喧嚣,专心实现自己的 昆虫学研究。他带领家人,前往乡间小镇塞里尼昂。 在这里,他经过四年努力,1879年,终于把20多年的 观察资料编撰成《昆虫记》第一卷出版。 •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 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用当地的普罗旺 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此后, 法布尔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年 复一年,不知疲倦的从事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汇 成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 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了,这时法布尔已是 86岁高龄的老人了。法国文学界以“昆虫世界的维吉 尔”为称号,推荐他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可惜诺 奖委员们还没来得及做最后决定,便传来法布尔离世 的消息。 • 1915年10月11日,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 颤音的巨人”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