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学复习试题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精)

机械制造工艺学班级姓名成绩一.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每题1分共25分。
1.金属切削加工中,工件与刀具的相对运动叫(切削运动)。
2.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一般会形成(以加工表面、待加工表面和过渡表面)等三个不断变化的表面。
3.切削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c= d w n/1000)。
4.车刀切削部分一般要由(三面、两刃一尖)等六个要素组成。
5.车刀的(切削平面)与工件上的过渡表面相对。
6.主切削刃与副切削刃的连接部分是(刀尖)。
7.(主后角)是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主后面与切削平面之间的夹角。
8.硬质合金代号“YT”代表(钨钛钴)类硬质合金。
9.(立方氮化硼)是目前为止硬度最高的刀具材料10.标准麻花钻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1.标准麻花钻的顶角2φ=(118°)。
12.标准麻花钻的横刃斜角ψ=(55°)。
13.整体式铰刀由(工作部分、柄部和颈部)三部分组成。
14.砂轮的结构包括(磨粒结合剂和气孔)等三部分。
15.生产过程中,直接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能,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叫(工艺过程)。
16.一个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台设备或同一个工作地点,对一个或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叫(工序)。
17.机械加工常用的毛坯有(铸件、锻件、型材和组合件)。
18.产品的生产纲领是包括备品率和废品率在内的(年产量)。
19.产品的生产类型一般分为(件生产、批量生产和大量生产)三种。
20.常用的机械加工工艺文件有(工艺过程卡、工艺卡和工序卡)。
21.在零件加工的工艺路线中,按加工性质和目的不同可划分成粗加工阶段、(半精加工、精加工和光整加工)。
22.粗加工阶段的任务是(切除大部分余量),使毛坯的形状尽可能接近成品。
23.在工序图中用以确定被加工表面的位置的依据叫(工序基准)。
24.加工余量确定的方法有查表修正法、(经验估算法、分析计算法)。
25.工序尺寸的公差带一般规定按(入体方向)分布。
机械制造工艺学培训资料(pdf 页)

MMT
1.1.1 制造的永恒性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
机械制造技术两方面含义:
1)用机械来加工零件(或工件) 的技术; 2)制造某种机械的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将机械、电子、信息、材料、能源和管理等
方面技术,进行交叉、融合和集成,综合应用于产品全生命周期 的制造全过程,包括市场需求、产品设计、工艺设计、加工装配、 检测、销售、使用、维修、报废处理等,以实现优质、敏捷、高 效、低耗、清洁生产,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
制造技术发展的三个重要里程碑: 手工业生产阶段——依靠工匠技艺,体脑结合,设计工艺 一体,生产率低下。
大工业生产阶段——18世纪~20世纪中叶,使用机器,劳 动分工,设计与工艺分开,专业技术发展,机械化与自动化 使生产率大幅度提升。
虚拟现实工业生产阶段——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形 成计算机集成制造模式,设计与工艺高度结合,生产率进一 步提升,市场响应能力大大加强。
2008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及其 引起的金融海啸,2011年开始的欧债 危机,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制造业的重 要地位。
8
MMT
1.1.2 广义制造论
狭义制造与广义制造
狭义制造——传统意义上的制造,由于设计和工艺分家,制造 被定位于制造工艺。它是指生产过程从原材料转变成成品直接起 作用的那部分工作内容,包括毛坯制造、零件加工、产品装配、 检验、包装等具体操作(物质流)。
广义制造——狭义制造的扩展,又称为“大制造”。CIRP(国 际生产工程科学院)定义:制造包括制造企业的产品设计、材料 选择、制造生产、质量保证、管理和营销一系列有内在联系的运 作和活动。
9
MMT
1.1.2 广义制造论
广义制造形成因素
制造设计一体化
08大专《机械制造工艺学》A

专业代码: 层次代码: 形式代码: 课程代码:四川师范大学成教数控专业专科层次半脱产形式《机械制造工艺学》期末考试试卷A ( 共3页)四川师范大学成人类_______专业_______层次_____形式______级_____班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密)………………………………(封)………………………………(线)………………………………密 封 线 内 答 题 无 效四川师范大学成教数控专业(专科层次半脱产形式)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试卷(A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空1分,共计20分)1.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符合程度称为 ,零件 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称为 。
2.通常将原始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最大的方向称为 方向。
3.常用加工误差统计分析方法有 和 两种。
4.为了改善材料的切削加工性,高碳钢通常采用 热处理,而低碳钢通 常采用 热处理。
5.通常铸造的方法分为 和 两种。
6.为了规范机械行业企业管理,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常用 卡和 卡两种工艺文件。
7.用来确定生产对象上几何要素间的几何关系所依据的点、线、面称为基准。
基准分为 基准和 基准。
工序简图上的基准为 基 准,图样上的基准为 基准。
8.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原则是 、 和低成本。
9.在生产实践中,为保证装配精度,人们创造出许多巧妙的装配方法,主要有 、 、 、和 等。
二、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1.电加工机床一般用于加工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零件。
( )2.在拉床上拉削工件,可以在一次行程中完成全部加工余量。
( ) 3.胎模锻造的模具是紧固在锤头(或滑块)与砧座(或工作台)上的。
( ) 4.对于那些表面需要有很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而中心部分需要有足够的塑性和 韧性的零件,通常用表面淬为热处理工艺来实现。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机械制造工艺学概述1.1 课程介绍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的定义、内容、目的和意义。
理解机械制造工艺学在工程领域的应用。
1.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介绍机械制造工艺过程的基本概念。
理解工艺过程的分类和特点。
1.3 机械制造工艺参数学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掌握主要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第二章:铸造工艺2.1 铸造工艺基础了解铸造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铸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2.2 铸造工艺参数掌握铸造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铸造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2.3 铸造工艺设计理解铸造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铸造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三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3.1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基础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3.2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掌握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金属塑性成形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3.3 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理解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金属塑性成形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四章:焊接工艺4.1 焊接工艺基础了解焊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焊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4.2 焊接工艺参数掌握焊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焊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4.3 焊接工艺设计理解焊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焊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五章:机械加工工艺5.1 机械加工工艺基础了解机械加工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5.2 机械加工工艺参数掌握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学习主要机械加工工艺参数的计算和应用。
5.3 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理解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学习机械加工工艺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第六章:机械装配工艺6.1 机械装配工艺基础了解机械装配工艺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学习机械装配工艺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6.2 装配工艺参数掌握装配工艺参数的定义和作用。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卷及答案(1)

工艺基准按照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定位基准测量基准装配基准工序基准1.获得零件形状精度的方法有: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范成法)2.机械加工工序安排的原则是:先基准面,后其它面先主要表面,后次要表面先主要平面,后主要孔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二、判断题(√)1.工件在夹具中定位时,欠定位是绝对不允许的,过定位特殊情况下是可以存在的。
(×)4.修配装配法特别适合于大批大量生产方式下的高精度多环尺寸链的装配。
(√)5.主轴的纯径向跳动误差在用车床加工端面时不引起加工误差(×)6.自激振动的振动频率接近于或低于工艺系统的低频振型的固有频率。
(√)7.磨削的径向磨削力大,且作用在工艺系统刚性较差的方向上。
3.试述粗基准的选用原则。
(1)该表面加工余量要求均匀时;(2)加工余量最小的表面;(3)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4)粗基准的表面要求平整光洁;(5)粗基准一般只使用一次。
一、填空:1、机械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三个生产阶段:毛胚制造阶段、加工阶段和装配调试阶段。
2、工步是指工序中加工表面、切削刀具和切削用量(不包括背吃刀量)都不变的情况下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3、常用的工艺规程主要有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两种基本形式。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划分工序的主要依据是刀具是否变动和工作是否连续。
()2、制订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是尽量提高生产率和降低成本。
()3、粗基准应避免重复使用,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4、机械加工过程中划分加工阶段,有利于保证加工质量、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
()6、三爪自定心卡盘不但校正和安装工件简单迅速,而且对工件的夹紧力比四爪单动卡盘要大。
()13、铰刀的刚度和导向性比扩孔钻要差,一般用于加工中小直径孔的半精加工与精加工。
()14、车削加工中,用四爪夹盘安装工件一定要找正,而用三爪自定心夹盘安装工件则不需要找正。
【精品】0Ytbsa《机械制造工艺学》电子教案.doc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第1次课(绪论、第一章加工精度分析1.1、加工椿度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和工艺规程的编制,对工艺问题能进行分析和提出改进措施。
2、掌握零件加工和机器装配结构工艺性的原则,设计的产品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
3、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方法。
4、掌握机床夹具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有设计机床夹具的初步能力。
5、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工艺问题的能力,提出保证质量,提高劳动效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二、教学内容纲要1. 绪论(机械制造工艺的概念、学习的目的、特点、内容、发展方向)2、加工椿度包括尺寸椿度、形状椿度、相互位置精度,各种精度的获得方法三、重点、难点齐种加工精度的获得方法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启发式、案例分析式教学方法讲授本绪论课程内容。
五、吋间分配(2学吋)本次课共两学时,其中绪论占一学时六、布置思考题1. 了解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2. 针对我国的机械制造业现状,指出我国机械制造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3. 你认为应该采収哪些具体的措施和方略来改变这种现状,使我国的机械制造行业处于出界的前列?4. 尺寸精度、形状精度、柑互位置精度柑比较,那种要求更高些?第二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 1.2、儿何及原理误差、1.3受力变形)一、教学目的和要求使学生能够更清晰地明白在机械制造当中存在的构件受力变形的实际问题,在以后的机械制造分析中能够从力学受力变形的角度来思考问题。
二、教学内容纲要1. 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谋差2. 工艺系统的刚度3. 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4. 机床刚度的测定,接触刚度,5. 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三、重点、难点1. 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 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四、教苧方法,实施步骤根据本章课的内容特点,运用讲解式、问题探究式教学方法讲授本课程内容。
五、时间分配(3学时)1. 工艺系统几何误差及原理误差(25分)2. 工艺系统的刚度及测定(45分)3. 受力变形対加工精度的影响(35分)4. 接触刚度,减少受力变形的措施:(30分)六、布置思考题1. 查阅相关的资料,思考和比较普通机床和数控机床在工作的时候,哪个系统受力的影响更大些?大风起兮云飞扬2. 几何误差与原理误差的区别?以车床为例说明机床的几何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有何影响?第3次课(第一章、加工精度1.4受热变形1.5内应力变形)一、教学目的和要求能够系统地掌握工艺系统的热变形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同时能够熟练的掌握误差测最及起计算.二、教学内容纲要1、.工艺系统的热变形:仃)工艺系统的热源,(2) 工艺系统的温升及其计算公式,(3) 机床的热变形对工件的影响,(4) 工件遇刀具的热变形,(5) 工艺系统热变形的对策;2、.残余应力引起的变形;三、重点、难点.工艺系统的热变形:四、教学方法,实施步骤本此课可以采用黑板教学的方法和多媒体的教学方法两种手段,根据具体内容采用启发式和讲解式、引导式和提问式教学方法。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答案

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答案篇一: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答案一、是非题(10分)1.只减少定位的刚度和稳定性的车轴为调节器车轴。
(×)2.机械加工中,不全然定位就是容许的,而不值定位则不容许。
(√)3.一面双销定位中,菱形订货长轴方向应当旋转轴双销连心线。
(√)4.加装精度建议不低时,可以使用全然交换法。
(×)5.切削细长轴时,工件外圆中间细两头粗,产生此误差的主要原因就是工艺系统刚度高。
(√)6.机床的热变形导致的零件加工误差属随机性误差。
(×)7.机床的传动链误差就是产生误差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
(×)8.工序分散则采用的设备数量太少,生产准备工作工作量大。
(×)9.工序余量就是指加工内、外圆时加工前后的直径高。
(×)10.工艺过程包含生产过程和辅助过程两个部分。
(×)二、填空题(30分后)1.机械加工中,加工阶段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光整加工)。
2.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有(互换法)、(调整法)、(修配法)。
3.加工精度包括(尺寸)、(形状)、(位置)三方面的内容。
4.定位误差由两部分共同组成,其基准不重合误差就是由(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不重合导致的,它的大小等同于(两基准间尺寸)的公差值。
5.圆偏心夹紧机构中,偏心轮的自锁条件是(d?(14~20)e),其中各符号的意义是(d为圆偏心盘的直径;e为偏心量)。
6.机床主轴的调头误差分成(轴向跳动)、(径向跳动)、(角度转动)。
7.机械加工中赢得工件形状精度的方法存有(轨迹法)、(成型法)、(展览会成法)等几种。
8.机床导轨在工件加工表面(法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小,而在(切线)方向的直线度误差对加工精度影响大。
9.选择精基准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分别是:(基准重合)、(基准统一)、(互为基准)、(自为基准)。
10.夹具对刀元件的促进作用就是确认(刀具)对(工件)的恰当边线。
2016热能与动力工程机械制造工艺学试题及复习题

1,机械加工过程:工序,工步和走刀。
(工序是组成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2,基准的分类: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工序基准,度量基准,装配基准,定位基准{粗基准+精基准【基本精基准+辅助精基准】})3,零件的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在机械加工以后的尺寸.几何形状和各表面间的相互位置等实际数值与理想数值相接近的程度。
4,加工精度的具体内容是: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
5,表面质量:表面的几何形状,表面层的物理力学性能,6,表面质量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对零件耐磨性,疲劳强度,耐腐蚀性,配合性质的影响,7,经济精度: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该加工方法所能保证的公差等级。
8,表面粗糙度选择原则:a,一般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比非工作表面的要求高。
b,摩擦表面的表面粗糙度比非摩擦表面的要求高。
c,对于间隙配合,间隙越小,表面粗糙度要求越高。
d,配合性质相同、精度相同时,零件的尺寸越小,则表面粗糙度要求越高。
e,受周期性载荷的表面及可能发生应力集中的圆角和凹槽处的表面粗糙度应较高。
9,尺寸链装配的五种方法:完全互换法或极大极小法,不完全互换法或概率法,分组装配法,修配法,调整装配法。
10,尺寸链轴向尺寸标注方法:链式标注法,坐标式标注法,混合式标注法。
11,夹具的组成:定位装置,夹紧装置,夹具体,其他装置。
12,六点定位原则:把适当分布的、与工件接触的六个支撑点来限制工件六个自由度的原则称为六点定位原则。
13,完全定位,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全部被限制的定位。
不完全定位,工件被限制的自由度少于六个,但能满足加工要求的定位。
欠定位,按照加工要求必须限制的自由度而没有被限制的定位。
不允许过定位,同一个或几个自由度被夹具上的定位原件重复限制的定位。
一般不允许。
14,工件。
平面定位(支承定位)圆柱孔定位(定心定位【定位基准为孔的轴线】)外圆表面定位(V形块【两斜面的夹角通常做成90°,个别也有60°或120°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习图4-2-5所示,零件安装在车床三爪卡盘上车孔(内孔车刀安装在刀架上)。
加工后发现被加工孔出现外大里小的锥度误差。
产生该误差的可能原因有(②③) ① 主轴径向跳动 ② 三爪装夹面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同轴 ③ 车床纵向导轨与主轴回转轴线不平行 ④ 刀杆刚性不足 2.试分析习图示各定位方案中: ① 各定位元件限制的自由度; ② 判断有无欠定位或过定位; ③ 对不合理的定位方案提出改进意见。
a )车阶梯轴小外圆及台阶端面; b )车外圆,保证外圆与内孔同轴;c )钻、铰连杆小头孔,要求保证与大头孔轴线的距离及平行度,并与毛坯外圆同轴;d )在圆盘零件上钻、铰孔,要求与外圆同轴。
a )① 三爪卡盘限制 Y X Y X 、、、 4个自由度;前后顶尖限制Y X Z Y X、、、、 5个自由度。
②Y X Y X、、、4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去掉三爪卡盘,改为固定顶尖+活顶尖b )① 圆柱面限制Y X Y X 、、、4个自由度;端面限制Y X Z 、、3个自由度。
②Y X、2个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在端面处加球面垫圈c )① 大平面限制Y X Z 、、3个自由度;圆柱销限制Y X、2个自由度;V 形块限制习图4-2-5Z X 、2个自由度。
②X 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将V 形块改为在 X方向浮动的形式。
d )① 大平面限制Y X Z 、、3个自由度;固定V 形块限制 Y X、2个自由度;活动V 形块限制Y 自由度。
②Y自由度被重复限制,属过定位。
③ 将两V 形块之一改为平板形式。
5.在车床上加工一批光轴的外圆,加工后经度量若整批工件发现有下列几何形状误差(图示):(a)锥形,(b)鞍形,(c)腰鼓形,(d)喇叭形,试分别说明可能产生上述误差的各种因素。
解:(图示)(a)锥形:(1)车床两顶尖与纵向导轨在水平面不平行;(2)车刀的均匀磨损。
(b)鞍形:(1)车床两顶尖与纵向导轨在垂直面内不平行;(2)纵向导轨在水平面不直(鞍形)或纵导轨的扭曲;(3)加工短而粗工件时,机床刚度沿床身纵向不一致;(4)加工大长轴开始时,刀具热伸长为主使工件直径减小,刀具热平衡后,刀具磨损为主使工件直径逐渐增大。
(c)腰鼓形:(1)加工细长轴时,工件弹性变形引起的;(2)纵向导轨在水平面不直(腰鼓形)。
(d)喇叭形:(1)悬臂加工,工件弹性变形引起的;(2)车刀的热伸长;(3)纵向导轨在水平面内不直。
6. 在车床上镗孔时,若主轴回转运动与刀具的直线进给运动均很准确,只是它们在水平面内或垂直面上不平行(图示),试分别分析在只考虑机床主轴与导轨的相互位置误差的影响时,加工后工件内孔将产生什么样的形状误差?解:图(a)所示为两个成形运动在水平面内不平行,加工后工件内孔产生较大的圆柱度误差(锥形)。
图(b)所示为两个成形运动在垂直面内不平行,加工后工件内孔产生较小的圆柱度误差(喇叭形)。
7、试提出成批生产如右图所示盘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组成(从工序到工步),并指出各工序的定位基准,图中φ20的孔数量为6个。
(列表表示)(10分)[解答]:工序号工步定位基准(面)1 车端面C,粗、精镗φ60H9mm孔,内孔倒角小端外圆面2 粗车、半精车这批工件的φ200mm外圆,并车φ96mm外圆及端面B,粗、精车端面A,内孔倒角φ60H9mm内孔面3 拉键槽φ60H9mm内孔及端面4 钻、扩、铰6-φ20mm孔φ60H9mm内孔及端面5 钳工去毛刺6 检验8、如下图所示之两模板零件,欲钻孔O1及O2,要求距A面和O孔的尺寸分别为a1和a2,且其轴心线与A面平行。
l为自由尺寸,孔O及其他表面均已加工。
试选择加工这两个零件的孔O1及O2时的定位基准,所用定位元件,并指出各定位元件所限制的自由度数。
(10分)[解答]:图a)模板零件选择下底面为主要定位基准,定位元件为两长条板或三个支承钉,限制三个自由度;以孔O为第二定位基准, 定位元件为长菱形销, 限制二个自由度,如下图c).图b) 模板零件选择孔O为为主要定位基准, 定位元件为长销, 限制四个自由度;以下底面为第三定位基准, 定位元件为活动支承板, 限制一个自由度,如下图d).9.名词解释1.误差复映2.选配装配法钻直径为φ10mm孔时的工序尺寸A1及其偏差。
(要求画出尺寸链图)12.分析图6-84所列加工中零件必须限制的自由度,选择定位基准和定位元件,并在图中示意画出;确定夹紧力作用点的位置和作用方向,并用规定的符号在图中标出。
图a)过球心打一孔;图b)加工齿轮坯两端面,保证尺寸A及两端面与内孔的垂直度;图c)在小轴上铣槽,保证尺寸H和L;图d)过轴心打通孔,保证尺寸L;图e)在支座零件上加工两通孔,保证尺寸A和H。
13、在下图所示套筒零件上铣槽,要求保证尺寸014.054 mm ,现有三种定位方案,分别如图 b 、c 、d 所示。
试计算3种不同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并从中选择最优方案(已知内孔与外圆的同轴度误差不大于0.02mm )。
(15分) [解答]:1)图b)定位方案021.0145sin 121.01sin 122a dT 定2)图c)定位方案心轴垂直放置时定位误差:13.006.007.006.003.003.007.002.021.0min max 基不定基不d D心轴水平放置单边接触时定位误差:1.003.007.003.0)03.003.0(21)(2107.002.021.0min max 基不定基不d D 3)图d)定位方案0 基不定由上可知,保证尺寸014.054 mm 的最优定位方案为图d)14、如下图所示小轴的部分工艺过程为:车外圆至0 1.05.28 mm ,铣键槽深度为HT H 0 ,热处理。
磨外圆至024.0008.028 。
设磨后外圆与车后外圆的同轴度公差为04.0 mm ,采用概率法求保证键槽深度为16.004 mm 的铣槽深度H TH 0 。
(10分)[解答]:尺寸链如下图所示,由题意并将各环换算成平均尺寸得:⑴08.008.4416.00 0 A 为封闭环,025.0225.1425.1425.280 05.001.01 A 为减环,M T H H A H0 2、004.0008.1414228012.0004.0024.0008.03 A 为增环,02.00204.004A (同轴度影响尺寸)。
⑵计算A 2的基本尺寸及公差297.4008.14225.1408.43102 A A A A2222202.004.00025.0 0.08 073.0所以,146.00224.4073.0297.4 M THH H 15、工件加工要求如图(a )所示,本工序钻φ8孔,为最后工序,拟采用如图(b )所示夹具方案,在立式钻床上进行加工。
(1)计算定位误差,并根据夹具设计原理,分析该方案中有哪些欠妥之处?能否满足工序要求?(2)提出二种可满足本工序加工要求的定位方案,用简图表示之。
(15分) [解答]:(1)计算定位误差定位误差为0.16mm ,超差;欠定位;无钻套;夹紧部位工件风度较弱;多点夹紧元件未浮动;。
(2)选定原理如下图,定位方案如下图03.0206.0 不16.013.003.0 基不定13.005.003.005.005.0max 基16、如图所示,在圆盘上铣一个圆弧槽,已知槽半径为R5+0.3,图纸要求槽中心应落在外圆以外0.3至0.8mm ,试选取合理的检测方法并计算工序尺寸及其上、下偏差。
(15分) [解答]:铣圆弧槽R5时,为方便起见,应测量B 尺寸较合理。
此时,圆弧槽中心距圆盘外圆尺寸成为几道工序联合保证的间接尺寸,应为封闭环,并以此作出尺寸链如下图⑴5.00 03.0 A 为封闭环,05.0 -419 A 为减环,1A 、0225.00210 A 、01.003 A 、3.00 55 A 为增环,⑵计算A 1的基本尺寸及上、下偏差7.301053.019320541 A A A A A A所以,1175.001.013.4 A17、用固定式钻模钻一批工件Φ15孔,要求保证孔轴与端面间尺寸50±0.08mm ,若工序尺寸按正态分布,分布中心的尺寸X =50.05mm ,均方根差σ=0.02mm ,求: (1)这批工件的废品率是多少? (2)产生废品的原因是什么性质的误差?1175.03.001.00225.005.05.0532401 ES ES ES EI ES ES 01.0001.0000 532401 EI EI EI ES EI EI(3)可采取什么改进措施?解:(1)5102.005.5008.502.=-=σ-x x查表F2=0.4332废品率0668.04332.05.05.022=-=-=F F(2)产生废品的原因在于常值性误差05.05005.50 x x C =(3)将钻套中心位置朝向孔轴与端面间尺寸减小的方向调整0.0518、车削一批轴的外圆,其尺寸要求为Φ20±0.06。
若此工序尺寸呈正态分布,公差带中心大于分布中心,其偏值δ=0.03mm ,均方根差σ=0.02mm ,求:(1)这批工件的废品率是多少? (2)指出该工件常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大小;(3)可采取什么改进措施以消除废品?解:(1)5.102.003.002.097.1994.19xx查4332.01 F则0668.04332.05.05.011F F废品率为0668.01 F(2)03.02097.19 x x C12.002.066 S(3)采用将刀具朝着尺寸变化的方向调整0.015(即直径上增加0.03),使X 与公差带中心重合以消除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