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革命斗争简史

合集下载

河南商丘军民团结小故事

河南商丘军民团结小故事

河南商丘军民团结小故事陈官庄,是豫东平原上一座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它距离永城市区二十多公里,与安徽萧县接壤,清初以贡生陈鲁官居住此地而得其名。

上世纪四十年代末,在这片土地上发生了一场举世震惊的国共决战,让这个不知名的小村庄顿时名扬天下,成为中国红色革命历史上最为辉煌灿烂的一页,因此也成为商丘地区最为著名的红色景点之一。

1948年11月30日,淮海战役进入第三阶段,国民党徐州“剿共”副总司令杜聿明率所部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26万多人,从徐州沿徐永公路向西南河南永城方向逃窜,我华东解放军出动多个部队乘胜追击,意图将顽敌全歼,经过数天的猛烈追击,终于在1948年12月4日拂晓前,人民解放军将杜聿明所部包围在以陈官庄为中心的南北只有5000米、东西不过一万米的狭小区域内。

淮海战役的收官之战---陈官庄战役拉开了序幕。

而陈官庄这座普普通通不知名的小村庄也经历了一段生与死和血与火考验的辉煌历史。

12月6日晚,杜聿明决定各兵团分路突围,孙元良兵团在突围中被全歼,仅孙元良侥幸逃脱。

邱、李两兵团害怕被歼,未敢突围,转为就地固守。

华东野战军适时调整部署,集中十个纵队紧缩对杜聿明集团的包围。

黄维兵团被歼灭后,杜聿明集团已成瓮中之鳖,为配合平津战役,华东野战军遵照中共中央军委决定,从1948年12月16日至1949年1月5日,对杜聿明集团围而不打,转入战场休整,开展强大的政治攻势,瓦解被围的杜聿明集团。

毛泽东主席为中原、华东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了《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规劝杜聿明等人“立即下令全军放下武器,停止抵抗”。

在20天中,陆续投降的国民党军官兵达1.4万余人。

在这休整的两周内,解放军战士冒着鹅毛大雪掘冻土,挖战壕。

那些天里,几千公里长的战壕弯弯曲曲从四面八方通向敌人前沿阵地。

这为了减少伤亡,取得最后的胜利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身处我解放军重重包围的国民党军队,仅仅靠南京政府空投补给物资维持给养,然而在解放军猛烈炮火下,空投的物资极为有限,远远不够二十万大军的日常消耗。

水东根据地大事记1946睢县杞县太康抗战

水东根据地大事记1946睢县杞县太康抗战

1946.1.1孟昭华弟弟孟昭章携妻在城隍庙看戏,因嫌一老妇挡住视线殴打,在场学生不平与护兵吵吗对打。

孟昭华特务队来解围,用棍棒打伤学生数人。

激起省立睢县中学学生愤怒,为笼络人心,孟昭华扣押殴打学生的凶手王启龙等四人,并向受伤学生慰问和道歉。

1.6分区颁布编组杞通独立团及睢杞太独立团命令。

克威县大队为基础,调达生县大队两个连组建杞通独立团,毛春林团长,原克威县委书记李培棠政委,参谋长马俊伟,罗枫奇政治处主任后改29团。

组建睢杞独立团,孙其昌团长,张申政委,4月份合并到三十团,孙其昌任三十团副团长,张申副政委。

孙其昌任睢杞太独立团团长张伯源政委,参谋长柴洪泉,政治处主任史煌。

睢太支队改编为睢太独立团,4月下旬并入三十团。

睢太支队编入三十团。

达生县大队重建,书记张超海兼政委,县长李良兼大队长,汤绍禹县委副书记,李紫明组织部长,李建光47年牺牲民运部长,米良县大队副政委,谢世田副大队长,随后改为通许县。

两个连。

1.7冀鲁豫军区战友报以国民党在豫东的兽行为题报道国民党军队侵占水东后的暴行;掘毁水东烈士陵园,暴尸;杀人如麻,刀砍,枪杀,活埋,挖眼,闸刀,杞县纠庄村长刘学发被大卸八块,在县城南八卦亭村活埋22人,圉镇活埋18人;建银妇女;勒索强征;绑票截路。

1.8匡城战斗,分直,特务连,淮支,三十团九连击退伪张岚峰特二旅及睢县保安团千余人进攻。

1.10公布双十协定。

1.13停战令下,零时生效。

水东党政军民在杞县板木召开庆祝和平大会,到会者万余人,崔廷,郑华,金绍山,芝圃县长陶钧安等及群众代表在会上讲话。

郭馨坡围攻淮太西县委住崔桥联络站,绑架站长陈文选及助手,后淮太西交涉救出枪弹被扣留。

1.13停战令下,地委指示原调出各级公安人员仍回本县工作。

睢县丁建华,李庆均,赵西典等人返回睢县,重建公安局。

丁建华任局长,增建一个保卫队,共3个班,30余人枪,刘兴波保卫队长。

1.14日68军119师占领杞县县城。

给余克勤送和平停战照会(后被作为我军存在的证据),水东派参谋联络。

女共产党员苏同仁的家国情怀

女共产党员苏同仁的家国情怀

女共产党员苏同仁的家国情怀徐 健1 朱青梅1 曹志成2(1.宿迁学院综合档案室,江苏宿迁,223800;2.宿迁学院党委宣传部,江苏宿迁,223800)苏同仁,字甦生,1905年出生于宿迁南蔡乡苏腰庄,曾化名李慧从事中共的地下工作,1943年壮烈牺牲。

她不仅是徐州社会主义青年团(共产主义青年团前身)第一批团员及团组织首任领导班子成员、徐海地区第一位女共产党员、睢宁县第一个中共支部创立者,还参与筹备中共福建一大、代表中国妇女参加在欧洲举行的“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更在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过程中创造了诸多英雄事迹。

一、 秉承开明家风,萌发革命精神苏同仁的父亲苏墨林是当时宿迁教育界的知名人士,倡导平民化教育观,对子女要求严格,同时又积极开明,鼓励他们追求男女平等,强调民主、公平与进步。

苏同仁在父亲的进步教育思想熏陶下,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赤诚报国、追求真理的种子。

五四运动爆发以后,国内的进步思潮如同一股涤荡灵魂的圣泉注入苏同仁的体内。

她视列宁为自己的人生榜样,寻找并阅读所有能找到的关于俄国十月革命的书刊,并且用实际行动践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积极加入宿迁各业人士上街游行声援五四运动的队伍当中。

因为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她性格活泼开朗,对待他人热情温和,因而很受同学们的喜爱,在学生中积累了很高的威望。

虽然当时的宿迁县立女子高等小学管理者严厉禁止学生参加任何游行集会活动,甚至以开除学籍相威胁,但是苏同仁不畏强权,顶住了学校方面的压力,亲自联络策动校内外学生,积极发动他们参加示威游行活动。

她在校方眼中成了大逆不道、不可救药的典型,引起校方“极大愤怒”,导致她最终被学校开除了学籍。

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苏同仁更加认清了反动势力的真面目,也更加坚定了投身革命、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的理想信念。

1921年春天,苏同仁已经是徐州的江苏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的一名新生。

她满怀期望,想在新学校里找到救国图强的道路和方法。

但是,这所学校一样遵循着“三从四德”的封建伦理教育思想,不让学生参加任何政治活动。

徐州地区抗战重大记事

徐州地区抗战重大记事

徐州地区抗战重大记事1937年7月下旬郭子化由延安返回鲁南抱犊崮山区高桥镇。

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立即召开特委委员和党的骨干分子会议,郭子化传达了中共中央对特委工作的指示精神。

会议研究部署了特委在抗日新形势下的工作,决定积极开展工农群众的宣传教育和发展党的组织,在城乡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利用合法形式,秘密组织和发展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

11月为适应抗日战争的新形势,做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根据河南省委的指示,将特委机关从鲁南山区迁到徐州,公开办公地点在统一街牙税局,秘密机关设在坝子街民众教育馆。

11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在萧县黄口附近召开特委扩大会议,传达中共中央洛川会议精神,分析边区的政治形势,布置今后抗日工作。

这次会议对促进这一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组织民众抗日救亡团体,发展和壮大中共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和创建抗日根据地起到了重要作用。

11月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成立,李宗仁任主任委员。

下设组织、宣传、战勤3个部,李宗仁委任夏次叔为组织部长,晁庆祥为宣传部长,李明扬为战勤部长,刘汉川为秘书长。

苏鲁豫皖特委书记郭子化以社会名流身份被聘为委员。

中共铜山县工委书记郭影秋通过社会关系担任组织部总干事,掌握总动委会的组织大权。

年底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为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决定以津浦陇海两铁路交叉为分界线,将特委所辖区域划分为4个工作区:特委书记郭子化负责全面工作并兼管徐州和徐西南区的苏豫皖边各县;何一萍负责徐东北区,包括鲁南各县及矿区;张光中负责徐西北区,包括铜山县西北部和丰、沛等县.邵幼和负责徐东南区,包括铜山、邳县、睢宁、宿迁、泗县等县。

1938年1月4日~5月19日国民党军第五战区在李宗仁司令长官指挥下进行徐州会战。

徐州会战分为三个阶段,1月4日至3月23日为第一阶段:津浦路沿线初期保卫战。

3月23日至4月7日为第二阶段:台儿庄战役。

歼灭日军10000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国民党正面战场一次最重大的胜利。

人物介绍

人物介绍

第十三章人物篇第一节历届领导简介张义然男,江苏省雎宁县人。

1918年生,1944年参加革命,同年3月入党。

曾在睢宁县魏集、高作等地做统战工作,后又担任高作区金塘乡乡长,高作区区队长、区委委员、县大队连指导员等职。

1946年东撤后调徐埠线搞地下工作,后又回到地方任副区长、区长。

1952年任李集中学第一任校长。

1953年调离李中先后又任县法院秘书、县卫生科长、县人委办公室副主任,县银行行长、粮食局局长等职,1983年离休。

卜琴书男,江苏泗阳县人。

1918年生,1942年参加革命,1948年入党。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校长,区文教助理、县教育局、地区教育局督学、科员。

1949年调来睢宁。

先后担任李集中学、睢宁师范学校、睢宁中学副校长、校长、1983年离休。

刘斌男,江苏泗阳县人。

1924年生,1943年参加革命。

抗战时期入党。

曾任泗阳县农村小学教员、校长,区文教股长。

1949年7月调淮阴专署教育干校任队长,辅导员,党支部书记等职,1952年10月至1953年10月任睢宁中学党支部书记。

后调李集中学任副校长。

1956年1月调任中共睢宁县委文教部副部长,后又调回李集中学任校长,1960年3月调任中共睢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还担任过县革委会政工副组长、中共睢宁县委统战部副部长等职。

1982年12月离休。

陈再元男,江苏涟水县人。

1920年生。

抗战期间参加革命,1944年入党。

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过小学校长、县文教局督学。

1952年调李集中学任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

1958年由组织送到南京教育学院学习,1959年调新沂师范任校长,1980年离休。

杨建樵男,江苏睢宁县人。

1932年生,1950年毕业于睢宁中学,留校任团委书记。

1958年调任李集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后又任凌城中学、黄圩中学、王集中学、城北中学校长,1982年调任睢宁县教育局高校招生办公室主任。

1987年任睢宁县教育工会主席,现退休。

祁开文男,江苏省睢宁县人。

有关盐城的红色故事

有关盐城的红色故事

有关盐城的红色故事
盐城是一个拥有丰富红色故事的地区,以下是一些与盐城有关的红色故事:
1. 白驹狮子口会师:1940年10月9日,新四军和八路军在苏北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

这次会师成为了抗日战争时期华中地区的重要事件,标志着新四军和八路军加强了战略合作,壮大了抗日力量。

2. 西孟村的土改:在抗日战争时期,西孟村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土改运动,沙杨氏等贫苦农民通过斗争,分得了土地和生产资料,这为当地农民的生产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3. 叛徒姜金山事件:1946年10月6日晚,叛徒姜金山谎称开参军动员会,将沙杨氏、戴振中、刘存山等人骗到孟家垛西南角单舍孟士银家中。

在会议刚开始时,反动武装人员就冲进会场,将他们三人逮捕。

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他们毫不畏惧,坚守党的机密。

第二天早上,敌人将戴振中和刘存山杀害,而沙杨氏被押至戴南镇遭到毒打。

然而,她仍然坚定地表示:“夜里你再不招,我就要你好看。

”最终,她被敌人活埋。

这是一段勇敢抗争的故事,展现了盐城人民的坚毅和勇敢。

这些故事只是盐城红色故事的一部分,盐城是一个有着
光辉革命历史和红色文化的城市,这些故事将激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盐城的革命故事

盐城的革命故事

盐城的革命故事
盐城是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区域之一,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和革命传统。

以下是一些盐城的革命故事:
1.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盐城地区先后爆发了阜宁农民暴动、黄桥战役等重大事件,成立了苏维埃政权和共产党组织。

2. 新四军东进后,盐城成为华中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地带。

在抗日战争中,盐城人民积极配合新四军作战,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3. 在解放战争中,盐城也是重要的战场之一。

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淮海战役中的塔山阻击战,这场战斗是解放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阻击战,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之一。

4.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盐城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努力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这些革命故事都是盐城人民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遗产,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行、追求进步和发展。

江苏大地上的邳睢铜抗日根据地

江苏大地上的邳睢铜抗日根据地

江苏大地上的邳睢铜抗日根据地作者:冯治来源:《唯实》2015年第11期一、邳睢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和基本形成邳睢铜抗日根据地是以江苏省邳县、睢宁、铜山三县为核心的抗日根据地的简称,后来发展到灵璧、宿迁、萧县、宿县和峄县、藤县等各一部分。

它北倚陇海铁路,东靠京杭大运河,南跨海(州)郑(州)公路两侧,其西北角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的战略要地徐州。

邳睢铜抗日根据地位于华中根据地的东北边缘,像镶嵌在苏北丘陵地带的长三角形。

邳睢铜抗日根据地南北长约300里,东西宽约200里,人口约400万,虽然地域狭小,但战略地位却十分重要,它不仅直接威胁着敌伪占据的徐州这一军事重镇,而且是华中与华北、山东根据地三大战略区联系的通道,是华中地区通往革命圣地延安的交通走廊。

邳睢铜地区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

自1919年五四运动始,这个地区的革命先驱就热情地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地方党组织就领导人民进行抗日斗争。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组织成立了如徐州抗日职工联合会等许多全区性的抗日群众团体,培养了抗日队伍的骨干。

“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领导四省边区人民建立抗日群众团体,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始了邳睢铜抗日根据地的初创工作。

1938年4月,日军南北夹击徐州,中共苏鲁豫皖特委鉴于徐州面临沦陷危局,决定将所辖地区以津浦、陇海两铁路交叉点为坐标,划徐东南、徐东北、徐西南、徐西北四个工作区,每个区委相当于一个地委。

5月19日,徐州沦陷。

中共中央于22日及时发出《中共中央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指出:“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即应建立一个能独立领导工作的工委,其主要任务为发展游击战争。

”中共徐东南区委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把抗日烽火燃遍了邳睢铜大地。

1938年12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山东纵队决定组建八路军山东纵队“南进支队”(以下简称“南支”);同时成立中共苏皖特委,李浩然为代理书记,根据山东分局指示,苏皖特委在邳县铁佛寺召开了邳睢铜三县干部会议,将邳睢铜三县的抗日武装集中到邳县许楼,统一整编为“南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睢宁革命斗争简史——高作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讲解稿睢宁县位于江苏省徐州市东南部,东邻宿迁市,西接铜山县,北与邳州市毗邻,南与安徽省泗县、灵璧县接壤。

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根据游击环境和革命斗争需要,曾在四周相邻各县双边地带,以睢宁县区域为主,先后建立睢宿县、邳睢县、铜睢县、灵睢县、萧灵睢铜县、泗宿县、泗灵睢县7个特别区域(又称边县),与日伪顽和国民党反动政权进行了殊死的斗争。

因当时斗争属游击性质,边县党政组织时建时撤,存在时间长短不一,治所边界素无定置。

解放后取消边县,建立了睢宁县人民民主政权。

全县现有面积1773平方公里,下辖16个乡镇1个开发区、人口133万。

睢宁人民勤劳勇敢,素有革命斗争传统。

自戊戌变法以来,不少爱国志士、英雄人物,投身于民主革命斗争。

辛亥革命后,以卓、袁、王、夏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地主阶级,把持着睢宁政权。

他们在经济上残酷地剥削农民,在政治上扼杀各种进步力量。

加上军阀混战,盗匪蜂起,水患不断,社会混乱不堪。

广大劳苦群众流离失所,无以聊生,渴求改变苦难的现状。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睢宁人民,为抗击外来侵略,反对压迫和剥削,不惜抛头颅、洒热血,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感人肺腑的革命斗争史迹,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

一、1919年5月,北京爆发了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对在外地读书的睢宁籍青年学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20年3月,李大钊、邓中夏在北京大学创办了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5月,李大钊派其成员陈德荣、毕瑞生等来徐州,串联睢宁人徐怀云、冷启英和郭子化、戴蔚霞、陈亚峰(又名陈家安)等人在江苏省第七师范学校(校址徐州)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小组”。

1921年春,该小组成立公开的组织”赤潮社”,出版石印刊物《赤潮旬刊》,宣传共产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

《赤潮旬刊》虽然只出四期便被查封,但由于每期印数较多,在睢宁县几所学校师生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同年夏,在南京、苏州、镇江等地读书的睢宁籍学生陆续返回家乡,并带来了《共产党宣言》和提倡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学说的进步书刊《新青年》、《晨报副刊》等。

此后,《共产党宣言》和一些进步刊物在全县教育界广为传播,县甲种师范学校(简称中师校)、县立第一高等小学、睢城女子完小、古邳峄阳小学等学校进步师生开始阅读和研究马克思学说。

中师校还聘请陈亚峰、冷启英、王树璜等进步青年来校任教,向学生灌输反帝反封建和科学民主思想,并创办了《睢潮》刊物。

至此,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火炬在睢宁大地上点燃起来。

1923年11月,封建反动势力的代表、睢宁县知事蒋士俊离任,卓待民,袁漱山、王玉树、王惠轩、夏墨林等地方土豪劣绅为其饯行,以吴季讷为首的中师校进步学生和高等小学学生四五十人冲了豪绅们的宴席,县知事蒋士俊夺轿而逃,学生奋起追赶,砸了轿子。

横行乡里的土豪劣绅一时间威风扫地。

1925年3月,孙中山先生逝世。

睢宁各界人士6OO余人在县城黉学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中师校进步教师陈亚峰进行了慷慨激昂的演说。

会后,王景武、高觉民等有志青年奔赴广东投考黄埔军校,并参加北伐战争。

同年5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睢宁中师校师生成立后援会,发动学生募捐,以实际行动支援上海工人的反帝斗争。

6月,近百名学生走上街头,将一些商店里的洋货抬到城东关操场,焚烧殆尽。

1925年9月,在省立徐州第三女子师范学校毕业的中共党员苏同仁(女)受中共徐州特别支部派遣来睢宁,化名李慧应聘到睢城女子完小,以教书为职业掩护,开展党的活动。

她同先期由徐州回睢宁的中共党员王侠民(又名王采芹)一起发展吴季讷入党。

同年冬,在睢城女子完全小学建立了睢宁县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睢宁支部,王侠民任支部书记。

至第二年上半年,党员已发展到十余人。

按照徐州党组织(中共徐州特支、独支)的部署,睢宁党组织发动党员在睢城中小学校和高楼、张圩、马浅、古邳等地宣传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剥削和北洋军阀统治,开展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镇压工农革命运动。

中共徐州党组织负责人李广琛等一批在外地工作的共产党员陆续转移到交通闭塞的睢宁,他们大多以教员为公开职业,继续进行党的活动。

9月下旬,在上海入党的中共党员蔡贡庭,受中共江苏省委派遣回睢宁,向党内传达了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的“八七”会议精神,中共睢宁支部开始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工作方针。

1928年初,一批党员进入国民党左派县长姚尔觉组阁的政府工作,党组织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党的力量,并以县城为中心迅速向农村扩展。

鉴于党组织在睢宁的活动情况,中共江苏省委于l928年6月底,派朱秋白来睢宁筹建县委。

同年9月底,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中共睢宁县委在高作集成立,朱秋白、贺涤华先后任书记。

中共睢宁县委建立后,立即把工作重点放到农村,领导广大贫苦农民进行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同时,县委又组织和发展革命武装力量,开展武装斗争。

1928年夏,中共东南区委书记郭仲彝领导贫苦农民组织“穷人会”,发展会员近百人,号召穷苦农民组织起来和地方豪绅进行斗争。

中共西北区委书记陈新然领导组织了长工会、短工会、农民协会,向封建地主开展增加工资的斗争。

斗争前,长、短工的工资全由地主决定;斗争后,改由长工会、短工会或工资协商会议决定。

苏塘营、庆安集一带短工会还把议定的工资标准贴到街头巷尾,使地主不得任意降低工资。

在农民运动高潮期间,长工工资由每年的200食增加到600斤至80O斤;短工工资由每天不到一升粮食,增加到3升或4升,而且劳动时间有所缩短,悬租、高利贷也大为减少。

1929年4月,国民党反动县政府的官员勾结封建地方势力强迫农民交“学田租”,并殴打无辜群众。

中共县委书记贺涤华率领张圩地区800多名农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与反动官员进行说理斗争。

迫于群众的强大压力,睢宁县反动政府被迫取消了“学田租”,抗官租斗争取得了胜利。

同年初夏,郭仲彝、高觉民在王林乡高楼圩建立了睢宁县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高楼农民自卫队。

他们打土匪,抗租税,保护贫苦农民的生存权利,引起反动政府和土豪劣绅的恐惧。

6月18日,国民党反动派江苏省民政厅厅长缪斌亲自到睢宁县,纠集当地反动武装攻打高楼圩,高楼农民自卫队奋勇还击,与敌人激战两昼夜,高觉民等壮烈牺牲,农民武装被扼杀在摇篮之中。

接着,县委书记贺涤华又在张圩地区遭到地主武装的伏击,不幸牺牲,县委其他领导人陈新然、吴季讷等受到反动当局通缉,转入地下活动。

1929年8月,中共江苏省委巡视员江长师派孙叔平以小学教师的身份来睢宁,从事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工作。

9月,建立中共睢宁县特别支部,孙叔平任书记。

193O年2月,重新建立了中共睢宁县委。

同年7月,中共邳县县委书记王树璜(原古邳峄阳小学教导主任)组织古邳群众举行了震惊徐海地区的古邳暴动(亦称旧洲暴动)。

睢北地区的一些革命群众化装成赶集、卖柴、卖粮、卖鱼等参加暴动队伍,一度攻占了敌区公所和镇公所,将鲜红的党旗插到了巨山之巅。

由于睢宁、邳县两县反动武装的疯狂镇压,古邳暴动失败了,但它向国民党反动统治者显示了在共产党领导下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强大力量。

同年8月,睢宁党组织又发动党员和革命群众百余人在县城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向群众演讲革命形势。

中共龙集支部发动农民对反动地主展开抗捐斗争;中共高作支部领导群众暴动队员五六十人冲进敌区公所,赶走了反动区长。

1931年2月,中共睢宁县委在城西岗头吴庄召开全县第一次党员代表大会,作出了进一步发动群众、大力发展党组织的决议。

至年底,全县相继建了l1个区委、53个支部,党员发展到840余人。

同年5月,中共睢宁县委领导织布、制烟等手工业工人,举行全行业要求增加工资的罢工斗争,历时十余天,罢工取得了胜利。

1932年4月16日,中共睢宁县委在曲头——马浅一带组织农民武装暴动,向地主豪绅夺粮、夺枪,建立工农武装,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徐海蚌地区游击支队第二独立大队。

暴动队伍在周斌、吴鸿基等人指挥下,先在曲头抓捕土豪劣绅,收缴枪支弹药,烧毁地契,将粮食、衣物、农具分给贫苦农民,继后又向国民党马浅乡公所进发,由于叛徒告密,遭到地主反动武装乡练的疯狂反扑,暴动失败。

共产党员梁元启等被敌人抓去,惨遭酷刑后英勇就义。

曲头——马浅暴动失败后,王集西北故黄河一带农民反“营田升科”示威和中共徐州特委特派员张景嵩(俗称张六、张黑子)领导的双沟白湾暴动也相继失败。

国民党反动政府四处通缉、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致使睢宁革命斗争形势再度恶化。

党组织活动被迫中断,白色恐怖笼罩了睢宁大地。

具有顽强革命斗争精神的睢宁人民并没有屈服于反动当局的淫威,革命的火种不仅没有扑灭,而且出现了社会各界联合反抗国民党及地主豪绅反动统治的局面。

1934年6月,县立实验小学五、六年级学生在韦荣寰等人带领下,为反对校长袁敬斋等人贪污行为而上街游行示威,得到了中师校师生和市民的声援。

1935年9月,国民党睢宁县反动当局,为维护其反动统治,加紧搜刮民财,在全县范围内实行土地插标,核查丈量农田亩数。

要求农民不分穷富,对所有土地进行插标登记,以期达到亩地亩粮。

板乔乡王海庄(现属李集镇)二三百名农民掀起了抗插标斗争,得到了私立徐东初级农业中学(简称私农)广大师生的积极声援,愤怒的群众打死了带领区丁前往镇压的国民党反动派四区区长李恺清。

二、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共中央通电全国,号召全民族抗战。

睢宁各界民众积极响应号召,组织集会和上街游行,声讨日本帝国主义的暴行。

县私立农业中学进步师生组织了“抗敌救援会”,创办《抗敌》刊物,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O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派陈筹来县“私农”中学与教务主任郝中士(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成员)、教员张蔚梅(秘密党员)等人进行联系,选送王敦均、魏学远等一批进步师生奔赴延安。

11月,李宗仁就任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到达徐州,在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的推动下,成立了第五战区民众总动员委员会(简称“动委会”)。

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书记郭子化以社会名流的身份,参加“动委会”并负责统战工作。

他利用这一机构,推动李宗仁举办了第五战区抗日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安插共产党员陈筹、匡亚明、佟子实等担任教师或政治教官。

此时,第二批准备赴延安而滞留在徐州的睢宁县进步青年学生,全部转入训练班学习。

在“青训班”内,睢宁“私农”学生李光军、吴献贤、许辉、朱雪村、黄廷旭和邳县运河师范学校睢宁籍学生戴尚义等6人被发展入党,并组建了中共“睢宁支部”。

戴尚义任支部书记。

1937年12月,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特委在我县庆安乡吴庄建立了中共徐东南区委。

之后,区委书记张芳久联络了在大革命时期失去组织关系的一些老党员,建立了中共魏集支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