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 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4、感受人类的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
2、给加线生字注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li)鎏(liú)金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玉玺(xǐ)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诏(zhào)书肃穆(mù)上谕(yù)额枋(fāng)藻井(zǎo)垂脊(jǐ)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修缮(shàn)迥然不同(jiǒng)3.解释词语: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大肆挥霍:无节制地大量花钱。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错综相连: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的一些事物互相联系在一起。
4、思考回答:①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试归纳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全文重点,概括说明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规模、布局特色②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这样安排?答案: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
14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及答案

故宫博物院【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2.自主学习,探究本文的说明方法,体会重点突出的写作特色。
3.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目标一】读文夯实基础,整体感知一、默读课文,圈点勾画字词。
1.找出下列划横线字中标音错误的一个并改正。
(1)矗立(chù)湛蓝(zhàn)矫健(qiáo)()(2)藻井(zào)蟠龙(pán)檀木(tán)()(3)击磬(qìnɡ)赏赐(sì) 御花园(yù)()(4)额枋(fānɡ)妃嫔(bīn) 金銮殿(luán)()(5)垂脊(jí)镏金(liú)气氛(fēn) ()你易读错的字词:2.找出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雕金屏风相互衬应()(2)烟雾燎绕池馆水榭()(3)幽雅宁静迴然不同()(4)庄严肃穆龙风呈祥()你易写错的字词:3.解释下列词语(1)水深火热:(2)迥然不同:(3)井然有序:写出你认为的其余重点词语:二、了解作者,快速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4.作者: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
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5.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请用文中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目标二】读文梳理文章,提取信息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运用双色笔完成以下内容。
1.根据作者的游览顺序,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用横线画出文中表示方位的词。
说说本文的说明顺序?【目标三】知文深入探究,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太和殿部分,探究以下问题。
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答案:【目标一】一、1.(1)jiǎo (2)zǎo(3)cì(4)pín(5)jǐ2.(1)映(2)缭(3)优(4)凤3.略二、5.本文从故宫的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全貌及价值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等等介绍故宫。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 了解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3. 能够描述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
二、导学内容:1.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故宫博物院,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也是世界上最大、最完备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故宫博物院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占地面积达到72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达到15万平方米,共有大殿、殿堂、宫门、花园等共有九千余间。
2. 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故宫博物院是中国珍藏、钻研和展示明清两代宫廷文物的专业机构,拥有大量珍贵的文物藏品,包括绘画、书法、玉器、陶瓷、金银器等。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明和宫廷文化的奇特魅力。
3. 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故宫博物院常年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如“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故宫文化遗产展”等,展示了大量珍贵的文物和历史资料。
其中最闻名的展品包括清代乾隆皇帝御制的“乾隆御笔”、明代万历皇帝御制的“万历御笔”等。
三、导学过程:1. 导入:请学生观看故宫博物院的宣传片或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风格和文物特色。
2. 进修:(1)讲解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2)介绍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3)展示故宫博物院的重要展览和文物。
3. 练习:(1)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价值和珍爱意义;(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展示,介绍他们最喜欢的故宫博物院展品。
4. 拓展: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故宫博物院,亲身感受中国古代宫廷文化的魅力。
四、导学总结:通过本次导学,学生不仅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还深入了解了故宫博物院的藏品特色和文化价值。
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进修,更加珍惜和珍爱中国的宫廷文物,传承中华文明的瑰宝。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中重点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建筑布局。
2、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事物的方法。
3、学习本文在选材组织上突出重点,有详有略的方法。
4、通过对故宫博物院建筑群的了解,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学习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建筑物。
2、体会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掌握并学会运用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物。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五、教学媒体投影仪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介绍故宫博物院)(二)检查预习,疏通字词。
(三)作者简介。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了解本文的说明对象,完成课后练习一。
明确:说明对象——故宫博物院说明顺序——由南到北的空间顺序(作者的参观路线)3、故宫的整体布局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哪些建筑(结合多媒体课件展示各个建筑)明确:前朝——三大殿、文华殿、武英殿内廷——后三宫、东六宫、西六宫、御花园(五)再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段):概括介绍故宫博物院的位置,历史,整体特点。
(总)第二部分(第2~15段):具体介绍故宫各宫殿的位置和功能。
(分)第三部分(第16段):介绍景山,从景山回望故宫,再次点明故宫的整体特点。
(总)(六)重点研读1、故宫博物院里建筑繁多,作者主要介绍了哪座建筑(太和殿)2、课文哪些段落介绍了太和殿(5-8段)3、仔细阅读这四个段落,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明确:5段:外观特征6段:内部装饰7段:建筑位置8段:用途说明顺序:由外到内(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明确:因为太和殿是“前朝”以致整个故宫的重点建筑物,是封建皇帝行使统治权力和举行重大典礼的场所。
因此它的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它在整个建筑群中具有代表性,所以文章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班级:小组:组长:学习目标: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音、形、义)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把握文意,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结构,理清说明顺序。
3、理清文章脉络,划分结构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学习重(难)点:把握文意,理清说明顺序(能够填出故宫博物院示意图)。
前课准备:复习说明文文体常识(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资料链接:故宫曾经是我国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幸置身其中,就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建筑的精美和布局的完整统一。
特别是在那连绵错落的宫殿中所珍藏的无数稀世珍宝更是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黄传惕(1934-)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
中共党员。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
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一、自主预习: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金()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肃穆.()上谕.()额枋.()藻.井()垂脊.()妃嫔..()翊.坤宫()修缮.()2、查字典,解释下列词语。
玲珑:湛蓝:布局:肃穆:幽雅:悠扬:井然有序:举世闻名二、导学过程:1、小组成员分工朗读课文。
明确说明对象,说明结构,说明顺序完成下题。
本文采用了()说明顺序,按()说明结构对()进行介绍。
2、默读课文,根据本文说明结构,划分课文结构层次,归纳段落大意。
3、理清文章说明顺序,理清参观故宫博物院的路线。
(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一题p课本119)三、小结四、随堂检测独立完成《同步导学》故宫博物院一课中课前预习部分1、2、3、5题。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和用途,理解故宫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2.学会本文的介绍顺序和有详有略说明事物的方法。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对祖国传统建筑艺术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是如何有序地介绍故宫建筑的布局与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提问法、朗读法课时数:2课时教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展示,结合抗战70周年大阅兵来进行导入二、展示学习目标三、故宫简介四、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五、字词积累(一)读一读金銮(luán) 殿鎏(liú) 金湛(zhàn) 蓝翊(yì) 坤宫击罄(q ìng) 矗立(chù) 鳌头(áo) 琉璃(liú) 蟠龙(pán)中轴线(zh óu) 攒(cuán)在一起乾清宫(qián) 额枋(fāng) 藻井(zǎo) 矫健(jiǎo) 迥然不同(jiǒng)(二)记一记玲珑矗立横贯矫健缭绕掩映井然有序错综迥然不同六、整体感知,分组讨论1.故宫有什么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故宫的特点:a、宏大壮丽b、建筑精美c、布局统一这些特点集中体现了它的风格独特2.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
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做介绍的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由南向北(空间顺序)七、通读课文,理清思路1.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故宫概况(位置、历史、价值)建筑布局(三大殿、后三宫、御花园)全貌2.疏通文章结构(总分总)总:概括故宫历史、地理概貌以及建筑总特点前朝太和殿三大殿中和殿文分保和殿章3-15)结内廷乾清宫构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总:从景山俯视故宫16)空间顺序(南——北)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合作探讨1.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为什么2.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3.在介绍太和殿内景时,立足点是什么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合集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合集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第1篇】语文十一册第11课11* 故宫博物院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根据故宫的建筑布局图,画出游览路线图。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顺序和说明方法。
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3.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的布局特点。
学会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地介绍复杂景观。
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策略1.字词教学能根据注音认识生字,对于建筑物的名称可让学生预习时上网查找相关,了解相关建筑的特征。
“鸣钟击磬”“迥然不同”等词语则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查词典进行理解。
2.阅读理解本文篇幅很长,涉及四个不同类型的材料,有故宫博物院的方位介绍、太和殿的由来、故宫博物院官网介绍、故宫博物院平面示意图,这就需要学生有根据不同学习任务,提取、整合不同材料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3.表达运用通过深入分析、整理四个材料的不同信息,可以形成自己对故宫博物院的了解与认识。
并把了解与认识内化成自己的知识储备和语言,可以在游览故宫的时候进行讲解,这是语文工具性的表现。
课前准备1.预习提纲课前熟读课文,充分了解文本出示的四个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同学们去过故宫吗?里面有什么呢?请去过的同学介绍一下。
2.介绍故宫。
(课件展示,学生朗读)故宫,旧称为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迄今已有近600多年的历史, 在这前后六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对国家实行统治。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紫禁城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事实上,中国的故宫博物院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故宫博物院在日常生活中的意义”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3)激发学生对古代建筑艺术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故宫博物院的历史文化。
举例解释:
-空间布局描述:课文对故宫博物院的空间布局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如“前殿、后殿、东西配殿”等,学生需要通过阅读理解,形成空间概念;
-重点词汇和句型:如“金碧辉煌”、“雕梁画栋”等成语,以及“这里曾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等句型,需要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
5.总结回顾环节,学生对故宫博物院的知识点掌握得较好,但在实际运用方面还有待提高。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增加一些与故宫博物院相关的写作、演讲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
举例解释:
-故宫博物院的历史地位: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博物院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建筑特点:故宫的建筑群以黄色琉璃瓦、红色宫墙和白色石基为主,体现了古代皇权的尊严和神秘;
-参观路线:课文描述的参观路线,使学生了解故宫博物院的主要景点及空间布局。
2.教学难点
(1)理解课文中的空间布局描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一、教学内容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故宫博物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博物院
编写者:王建军审核者:韩爱景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3、全力以赴,阳光展示,培养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使用说明】
1、大声朗读课文两遍,充分预习:
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给段落标上序号。
②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按顺序主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路线(注意:方位词)
③在此基础上总结本文的说明顺序有什么特点。
2、认真限时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
【自学导航】
一、检查预习:
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金()
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
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 zhào ( )书
肃穆()上谕()额枋()藻井()垂脊()
Jiǎo( )健妃嫔()翊坤宫()修缮()jiǒng( )
二、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大意,并理清说明顺序。
三、走进故宫
1、今天我们组织一个免费旅游团,我是导游,因有事情,已先行来到太和门,你们是如何从天安门到太和门与我汇合?
2.现在已经进入了故宫博物院,你最想看的是什么?有句话可要说在前头,本次参观是免费的,导游无钱可赚,我可不会给大家做详细的讲解。
3.①走进太和殿,你有何感受?请描绘一下太和殿的外景。
两相对照,课文的语言好在哪里?
②走,进去看看。
③在介绍中,描述龙有十次之多,为什么?
④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介绍的重点?
4.由于旅社时间安排过紧,本次参观故宫博物院只能允许大家详细参观和殿,其余几个景点只能边走边看了。
下面我们马上要到神武门搭车了,在出来的路上还可以欣赏到哪些宫殿呢?
【拓展迁移】
按空间顺序画出故宫的示意图。
【自主练习】
①一是圣母殿,它建于宋天圣年间,重修于宋崇宗元年(1102年),这是全祠的主殿。
殿外有一周围廊,是我国古建筑中现存最早的带围廊的宫殿。
殿宽七间,深六间,极为宽敞,却无一根柱子,原来屋架全靠墙外回廊上的木柱支撑。
廊柱略向内倾,四角高挑,形成飞檐。
屋顶黄绿琉璃瓦相间,远看飞阁流丹,气势十分雄伟。
殿堂里的宋代泥塑圣母像及42个侍女,是我国现存宋代泥塑中的(1)。
她们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
②二是殿前柱上的木雕盘龙。
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盘龙柱子,雕于宋元佑二年(1087年)。
八条龙各抱一根大柱,怒目利爪,周身风从云生,一派生气,距今虽近千年,鳞甲须髯,仍然像要飞动,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2)。
③三是殿前的鱼沼飞梁,这是一个方形的荷花鱼沼。
沼上架了一个十字形的飞梁,下面由34根八角形的石柱支撑。
桥边的栏杆和望柱形制奇特,人行桥上,可以(3)左右。
这种突破一字桥形的十字飞梁,在我国古建筑中也是罕见的。
1.文中横线上(1)(2)(3)处依次应填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1)精品;(2)奇巧;(3)任意
B.(1)珍品;(2)奇巧;(3)随意
C.(1)精品;(2)精巧;(3)任意
D.(1)珍品;(2)精巧;(3)随意
2.文中加粗词“巧夺天工”是针对什么而说的?
3.三段文字说明的对象分别是: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三是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说明对象的建筑结构特点(每个特点不得超过25个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①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
【本课小结】
【当堂检测】
作者对“故宫博物院”的介绍可谓有条不紊,既突出了景物的特点又不蔓不枝,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我们也借鉴这一写法写作文。
1.介绍我们学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
(如教学楼、综合楼、操场等。
)
2.介绍教室、微机室。
要求:任选一题,注意用空间说明顺序(运用恰当的方位词语),选定立足点。
教后记:
我的收获:
我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