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学案2012定稿
原创—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学设计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总体目标:1、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主要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2、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自主学习目标:在总体目标范围内学生自定小组学习目标,并选择相应的一两个模块作为学习内容。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查阅资料、小组合作讨论、学生主讲、学生提问、学生答疑、教师引导和答疑。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想】为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班60人分成15个小组,每组4人。
每组安排一位主讲人和一名计分员。
课前小组自主选择所学内容,通力合作来完成学案。
课堂上每个模块选择一两个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解,台下学生对其讲解进行评价并提出疑问,由台上讲解的学生回答。
如果该学生回答不出来,也可以由台下的其他学生回答。
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由老师来回答。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同时进行计分,上台讲解的同学计3分,讲得特别好的可以加5分,台下的同学每次提问或回答问题计1分,然后统计各小组得分,小组计分有利于增强竞争意识和培养合作精神。
各小组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经验和不足。
整个课堂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走下讲台成为幕后人员。
【教学过程】一、导入。
同学们在做文言文阅读的时候觉得困难吗?(学生回答:困难)为什么那么困难呢?(学生回答:读不懂)知道为什么读不懂吗?主要是对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不理解。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种常用的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方法。
二、模块学习。
老师问第一个模块有哪些小组选择的?学生举手,然后任选一两个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解,讲完后其他同学提问,先由上讲台讲解的同学回答,如果回答不了就由其他同学回答。
学生都回答不了的问题由老师回答。
直到解决第一个模块的所有疑问。
老师在每一个模块最后展示参考答案,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然后按同样的方式进行第二、三、四模块的学习。
自主学习模块(附参考答案)模块(一)想想看,下面加点字的含义是什么,你是怎么得出来的?1、丰则贵籴.(买进粮食),歉则贱粜.(卖出粮食)解题思路:明确:由字形分析得出入米为买进粮食,出米为卖出粮食的意思。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能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3. 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够独立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的含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学会推断。
3. 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巩固所学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文言文阅读材料。
2. 课件:教学PPT。
3. 练习题:设计一些含有未知实词含义的文言文句子,供学生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复习已学的文言实词知识1.2 提问:在学习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2. 讲解文言实词推断方法2.1 方法一:语境分析法2.1.1 解释:根据句子中的其他词语和语境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1.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2 方法二:词性分析法2.2.1 解释:根据实词的词性及其在句子中的作用来推断其含义。
2.2.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3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2.3.1 解释:根据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3.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4 方法四:成语印证法2.4.1 解释:利用成语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
2.4.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2.5 方法五:课文迁移法2.5.1 解释:利用已学过的课文中的实词含义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2.5.2 例句:分析典型例句,引导学生理解方法。
3. 课堂练习3.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2 提醒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来推断未知实词的含义。
4.3 鼓励学生课后多阅读文言文,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拓展1. 介绍一些常用的文言实词推断技巧,如:对称推断法、联想推断法、对比推断法等。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学案

文言实词词义推断方法学案学习目标1、运用已知的知识归纳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2、学会运用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来正确理解常见实词的意义一、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1、可以独飨.(xiǎng)白粲.(.càn)。
2、王怒曰:“劓.(yì)之。
”3、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丰则贱籴.(dí),歉则贵粜.(tiào)臣父母春秋高,冀得一归觐.(jìn)有牧.人御众之才(___天津卷)二、【文.过饰非】【求全责.备】【前倨.后恭】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1、“曹操之众远来疲敝.”2、“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3、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务令折中。
课堂练习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1、南取汉中,西举.巴蜀2、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3、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4、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成邑,三年成都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三、阅读短文隆庆时,绍兴岑(cén)郡候有姬方娠(shēn).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
”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zhāng)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
”怒而责之。
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理解: 弄璋弄瓦例题展示:讨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词义1、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2、(屈原)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课堂练习1、古书上说“玉人献璞而楚王诛之”,这个“诛”是什么意思?2、“人灾,绝食者千余家”中的“绝食”与现代汉语意义是否相同?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的“从”是不是“跟从”的意思?4.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词义①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②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③复.之以掌,虚若无物,手裁.举,则又超乎而跃。
④卒.然临之而不惊⑤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四、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省.之省:探望。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文言文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3.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升文言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准确理解。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实例讲解实词推断方法。
2. 运用讨论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
3. 运用练习法,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四、教学准备1. 准备文言文实词推断的相关案例。
2. 准备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及课后巩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文言文实词推断的重要性。
2. 讲解实词推断方法:a. 语境分析法:根据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来推断实词意义。
b. 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子中的语法位置来推断实词意义。
c. 邻字帮助法:通过邻近字的含义来推断实词意义。
d. 成语联想法:运用成语中的实词意义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意义。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解答练习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实词推断方法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阅读文言文时要注意语境、语法、邻字和成语的运用。
6. 课后作业: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实词推断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词推断方法、分析实例和课堂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词的含义,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要加强练习,使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方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引入古代文化知识:讲解古代职官、地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言文实词。
2. 介绍古代诗词:通过学习古代诗词,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提高文言文素养。
七、教学实践1. 安排文言文阅读课:让学生阅读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运用所学实词推断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2. 组织文言文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表达能力。
八、教学评价1. 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方法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

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专题复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练习,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推断的基本方法。
2. 学生能够推断出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水平。
教学重难点讲练议结合、学生合作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教学过程完成练习,探究方法第一组:【边做边悟】1、贫民虽平价不能籴(北京卷)2、冀得一归觐(全国卷)3、及门而贽(2012年浙江卷)4、王怒曰:“劓之。
”【探究方法】【技巧点拨】示例:世祖大明七年大旱,瓜渎不复通船,县官刘僧秀愍其穷老,下渎水与之。
(2009年全国卷2)【学以致用】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抚军亦厚赉成名。
4、必宥之,无恐。
(2012年四川卷)5、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6、彀士十万人7、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8、(杜环)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
(09年广东)9、天台生困暑,夜卧帷中,童子持翣(shà)飏于前。
(10年浙江)第二组:【边做边悟】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2.张良出,要项伯3.昌宗从旁趣说(人名),使速言。
【探究方法】【技巧点拨】示例: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2、昌期少年,不闲吏事(湖北卷试题)【学以致用】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卒然临之而不惊4、讴癸倡,行者止观(湖南卷)第三组【边做边悟】1.追亡逐北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3.忧劳能够兴国,逸豫能够亡身4.一年所居成聚,两年所居成邑5.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探究方法】【技巧点拨】【学以致用】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4、时浓雾半作半止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6、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7、庶竭驽钝,攘除奸凶8、曹操之众远来疲敝9、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有助之者,不听听:听任B.告裒求属令属:联系C.安丘令以为诣己诣:造访D.犹思慕不能进慕:依恋11.(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不徒高谈虚论徒:仅仅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胜任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纠正D、本为羁旅羁旅:寄居第四组【边做边悟】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实词意义推断配教案

实词意义推断配教案第一章:实词意义推断概述1.1 实词意义推断的重要性1.2 实词意义推断的定义与分类1.3 实词意义推断的方法与技巧第二章:基于上下文的实词意义推断2.1 上下文信息的获取与理解2.2 利用上下文推断实词的指代意义2.3 利用上下文推断实词的词义变化第三章:基于词义搭配的实词意义推断3.1 词义搭配的概念与分类3.2 利用词义搭配推断实词的意义3.3 常见词义搭配错误及纠正第四章:基于词义引申的实词意义推断4.1 词义引申的概念与特点4.2 利用词义引申推断实词的意义4.3 词义引申的常见错误及纠正第五章:基于词义派生的实词意义推断5.1 词义派生的概念与特点5.2 利用词义派生推断实词的意义5.3 词义派生的常见错误及纠正第六章:基于词义场理论的实词意义推断6.1 词义场理论的基本概念6.2 利用词义场理论推断实词的意义6.3 词义场理论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应用实例第七章:基于词源的实词意义推断7.1 词源研究的基本方法7.2 利用词源推断实词的意义7.3 词源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第八章:基于语境的实词意义推断8.1 语境的概念与分类8.2 利用语境推断实词的意义8.3 语境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重要作用第九章:基于常识的实词意义推断9.1 常识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作用9.2 利用常识推断实词的意义9.3 常识在实词意义推断中的局限性及应对策略第十章:实词意义推断的综合训练10.1 综合训练的重要性10.2 实词意义推断综合训练的设计原则10.3 实词意义推断综合训练实例及分析第十一章:实词意义推断在阅读理解中的应用11.1 实词意义推断在阅读理解中的重要性11.2 实词意义推断在阅读理解中的具体应用11.3 提高实词意义推断能力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第十二章:实词意义推断在写作中的应用12.1 实词意义推断在写作中的重要性12.2 实词意义推断在写作中的具体应用12.3 提高实词意义推断能力对写作的影响第十三章:实词意义推断在翻译中的应用13.1 实词意义推断在翻译中的重要性13.2 实词意义推断在翻译中的具体应用13.3 提高实词意义推断能力对翻译的影响第十四章:实词意义推断的策略与技巧14.1 实词意义推断的基本策略14.2 实词意义推断的实用技巧14.3 实词意义推断的策略与技巧的实践应用第十五章:实词意义推断的评估与反馈15.1 实词意义推断评估的方法与工具15.2 实词意义推断评估的注意事项15.3 实词意义推断的反馈与改进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主要围绕实词意义推断展开,涵盖了实词意义推断的基本概念、方法与技巧,以及在阅读理解、写作、翻译等中的应用。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

文言文实词推断教案第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概述1.1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意义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含义提高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1.2 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方法结合上下文语境利用词类活用规律参考成语、古籍等资料第二章:词类活用推断实词2.1 动词的活用动词的时态、语气、态态活用动词的宾语、补语、状语2.2 形容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比较级、最高级形容词作名词、动词的用法2.3 名词的活用名词作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的修饰语、宾语、补语第三章: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3.1 上下文语境的定义和作用上下文语境对实词推断的重要性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的方法3.2 具体语境下的实词推断实例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上下文语境推断实词分析不同语境下的实词推断技巧第四章:成语、古籍参考推断实词4.1 成语对实词推断的启示成语中的实词含义利用成语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4.2 古籍对实词推断的参考价值古籍中的实词用法和含义利用古籍资料推断文言文实词的方法第五章:综合练习与拓展5.1 综合练习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讲解和解析5.2 拓展阅读材料提供一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学生自主阅读,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第六章:词义引申与转移推断实词6.1 词义引申的概念解释词义引申的含义和特点强调词义引申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应用6.2 常见词义引申实例分析通过具体实例分析词义引申的现象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词义引申的推断方法第七章:反义词、同义词推断实词7.1 反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反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反义词推断实词7.2 同义词在实词推断中的应用解释同义词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同义词推断实词第八章:通假字、异体字推断实词8.1 通假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通假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通假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8.2 异体字的概念和特点解释异体字的定义和识别方法强调异体字在文言文实词推断中的重要性第九章:词序、成分省略与实词推断9.1 词序变化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词序变化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词序变化推断实词9.2 成分省略对实词推断的影响解释成分省略的概念和作用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成分省略推断实词第十章:文言文实词推断实践与应用10.1 实践题目设计与分析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实词推断题目引导学生独立解答,培养其文言文阅读能力10.2 应用拓展与讨论鼓励学生将实词推断方法应用于课外文言文阅读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与经验第十一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策略与技巧11.1 实词推断的策略介绍常见的实词推断策略,如语境分析、语法分析等强调策略的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11.2 实词推断的技巧介绍一些实用的实词推断技巧,如联想记忆、词根词缀分析等强调技巧的实际运用和效果第十二章:文言文实词推断练习与评估12.1 实词推断练习设计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实词推断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评估和反馈12.2 实词推断评估方法介绍一些评估实词推断能力的方法,如答题正确率、解题思路等强调评估的客观性和科学性第十三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13.1 实词推断案例选取选取一些典型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案例分析案例中的实词推断方法和策略13.2 实词推断案例讨论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分享实词推断的心得和经验引导学生从中吸取教训,提高实词推断能力第十四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设计与实施14.1 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强调培养学生实词推断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14.2 教学过程实施设计具体的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第十五章: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反思与改进15.1 教学反思对文言文实词推断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找出改进的空间15.2 教学改进策略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改进策略强调持续改进教学,提高学生文言文实词推断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文言文实词推断的教学教案,包括实词推断的意义、方法、实践应用等方面。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学案)

文言实词意义推断方法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掌握一些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对学好文言文和应试都大有裨益。
一、根据汉字的造字法推断。
中国文字是表意文字,其意义可以通过造字法来推知。
象形字、会意字,靠得是意会;至于形声字,其形旁也表意,其意义自然可以推知。
例如:(1)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
(《史记·管晏列传》)(2)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
(《韩非子·和氏》)(3)虽身死家破,要领不属,手足异处,不难为也。
(《韩非子·说疑》)二、根据对称规则推断。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的句式,讲究对称。
上下文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其意义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
我们可根据这一规律来推断词义。
例如:(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涉江》)(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谏太宗十思疏》)(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孟子·尽心上》)(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逍遥游》)三、根据词的语法地位推断。
即审查该实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确定其词性,以此来推断其意义。
例如:(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
(《左传·宣公二年》)(2)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
(《册府元龟》)(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4)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三国志》)四、联想成语推断。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大量源自古诗文,有许多词语的文言意义在成语中保留了下来。
在判断文言实词的含义时,可借助成语来推断其意义。
例如:(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涉江》)(2)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史记·屈原列传》)(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六国论》)(4)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谏太宗十思疏》)五、联想课文推断。
高考文言文的阅读试题,选文在课外,但往往考查的词语在课文中已经学过。
如果我们能够联想到在课文中已学过的同样或类似的词语,通过辨析迁移,往往能茅塞顿开,得到正确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学案
编制:王广哲宿伟妮徐学志韩瑞见审核:陈加成审批:
复习目标:探究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几种推断方法,能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准确推测实词词义。
一、自主学习——解释加点词,并总结推测词义的方法
1.张良出,要.项伯。
2.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4.旦日不可不蚤.来见项王
5.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6.将军身披坚.执锐.
7.沛公然.其计,从之
8.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轵道旁。
9.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10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11.朝廷不以纡不肖,使牧黎民,而性仇猾吏,志除豪贼,且勿相.试。
12.项王至阴陵, 迷失道, 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
”左, 乃陷大泽中, 以故汉追及之
13.“尔辈欲为乱耶?”众涕泣出,复投缳
..而死。
14.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方法小结】二、小试牛刀——释词义,并小组归纳推测方法类型
1.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2.夜缒.而出,见秦伯
3.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4.庆礼躬.至其境
5.辽人常越境而汲.
类型:
6.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
7.风吹草低见.牛羊
8.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
9、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类型:
10.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1.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12.范增数目.项王
13.公仰视木顾.使者曰
14. 上语.诸将曰…
类型:
15.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16.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17.文过饰.非
18.头童.齿豁,竟死何裨
19.拔去凶邪,登崇
..俊良
类型:
20.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1.后窦氏贵盛,笃兄弟秉权,睚眦
..宿怨,无不僵仆。
22.若济.大水有舟楫也
23.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
24. 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类型:
25.单于素闻广贤,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
”
26.大将军青亦阴.受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27.父友冯侍郎跻仲诸子没入勋卫家,先生赎而归.之。
类型:
三、小语段练习——翻译划线句子,并解释加点字
1.廖刚字用中,南剑州顺昌人。
……绍兴元年,盗起旁郡,官吏悉逃去,顺昌民以刚为命。
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①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注释:①部使都:职务名称,路政司。
翻译:刚喻从盗者使反业,既而他盗入顺昌,部使都(官职名:路政司)檄刚抚定,刚遣长子迟喻贼。
2.孙泰,山阳人也,少师.①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
泰妻即姨妹也。
先是,
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②。
”姨卒,泰娶其姊。
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③。
”众皆伏.④泰之义。
尝于市遇铁灯
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中和中,将家.⑤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
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⑥所止。
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⑦其人他徙。
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
泰惊悸,
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
..⑧,为他人所有,故悲耳。
”泰怃.
⑨然久之,因绐曰:“吾适.⑩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
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翻译:尝于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①以……为师②妹妹③④
⑤⑥⑦⑧
⑨⑩
四、知识积累
字形分析法——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是推知词义的重要方法。
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
2、从“马、牛、羊、豕、犭、鸟、虫”者与动物有关
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
4其他较常见的偏旁:
禾-- 五谷贝-- 金钱歹-- 死亡皿-- 器具
纟-- 丝麻月-- 肉宀-- 房舍求-- 毛皮
目--- 眼隹(zhuī)-- 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