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血透室传染病管理制度
血透室传染病患者隔离政策与具体措施

血透室传染病患者隔离政策与具体措施一、背景介绍血透室是为慢性肾脏病患者提供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场所。
然而,血透室内的传染病患者可能会对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造成健康风险。
因此,建立适当的传染病患者隔离政策及具体措施对于保护其他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二、传染病患者隔离政策1.将传染病患者与非传染病患者分开:血透室应该设置专门的隔离区域,将传染病患者与非传染病患者分隔开来,避免交叉感染。
2.对传染病患者进行登记和标识:血透室应建立传染病患者登记制度,并对传染病患者进行特殊标识,方便医护人员及时辨识。
3.确保检查和隔离设施的合理设置:血透室应配备适当的检查和隔离设施,包括隔离床位、手部消毒设备、防护用具等,以确保传染病患者得到合理隔离和护理。
三、传染病患者隔离具体措施1.严格落实感染控制措施:对于传染病患者,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感染控制的相关要求进行操作,包括洗手、佩戴防护用具等,防止感染传播。
2.定期进行隔离区域的消毒:隔离区域应定期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以确保病菌的有效消灭,减少传播风险。
3.保持空气流通:隔离区域的空气流通应得到重视,保证室内空气清新,防止空气传播病菌。
4.定期检测传染病患者的相关指标:对传染病患者进行定期检测,包括体温、血液检查等,及时掌握病情变化,以采取相应的隔离和治疗措施。
5.鼓励传染病患者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传染病患者应被教育和鼓励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挡口鼻、经常洗手等,减少传染风险。
四、总结传染病患者隔离政策与具体措施在血透室的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降低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保护其他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安全。
血透室应建立完善的隔离政策和操作规范,并加强对患者和相关人员的宣传教育,提高隔离政策执行的效果,保障整个血透室的安全与健康运营。
以上是血透室传染病患者隔离政策与具体措施的简要说明,旨在提供给血透室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参考,希望能对血透室的传染病管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血液透析室应当加强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建立并落实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科学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
二、血液透析室的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三、血液透析室应当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办公室等。
工作区域包括透析治疗区、治疗室、水处理间、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
四、血液透析室的工作区域应当达到以下要求:1.透析治疗区、治疗室等区域应当达到《医院消毒卫生标准》中规定Ⅲ类环境的要求。
2.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3.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4.每个血液透析单元由一台血液透析机和一张透析床(椅)组成,使用面积不少于3.2平方米;血液透析单元间距能满足医疗救治及医院感染控制的需要。
五、血液透析室应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传染病病人、感染病人和经血传播性疾病病人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六、血液透析室应当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1.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2.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3.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七、血液透析室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八、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九、血液透析室应当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冲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
血液透析室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

血液透析室传染病患者隔离制度
制度编号 D-YG-105 制定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
制定日期 2020.12 生效日期 2020.12
一、第一次透析的患者或由其它医疗机构转入的患者宜在治疗前进行HBV、HCV、梅毒螺旋体及HIV感染的相关检查。
登记患者检查结果,并保留原始资料。
二、长期透析的患者每6个月进行一次HBV、HCV、梅毒螺旋体及HIV感染的相关检查,登记并保留原始资料。
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并应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梅毒螺旋体病毒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建议到指定医院进行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四、血液透析室应设有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独立的隔离透析治疗区,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
五、传染病患者进行透析,应在《血液透析室传染病患者隔离登记本》如实详细记录。
六、医务人员对传染病患者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严格执行《医院隔离技术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七、传染病患者透析结束后,对透析单元进行消毒处理。
八、传染病患者产生的所有垃圾都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处置。
九、严格执行《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室消毒隔离制度》。
二0一七年九月十日。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多篇)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精选多篇)第一篇: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身体健康,每2年参加医院组织的体格检查,每年1次肝功能及全套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查,乙肝表面抗体阴性的工作人员接种乙肝疫苗。
2、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应当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换工作鞋。
3、病人进入透析间应更换拖鞋或穿鞋套,非透析人员不得入内,家属和参观人员必须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后,按规定要求入室。
4、工作人员如发生意外锐器刺伤,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并上报院感防保科。
二、环境管理1、血透室内严格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每透析单元面积不小于3.2 m2,室内保持清洁干燥,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物品表面的清洁。
2、水处理间面积应为水处理机所占面积的1.5倍,地面有防水处理和地漏,避免阳光直射,通风良好。
3、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门、窗、桌、椅、床等,地面用含氯消毒溶液拖拭2次。
4、血透室、治疗室、反渗水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1次,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室内空气、物表、医务人员手每月监测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数≤5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数≤10cfu/cm2,医务人员手细菌数≤10cfu/cm2。
5、血透室内配有洗手设施,洗手液,清洁干燥的擦手纸。
三、消毒隔离制度1、操作前后认真洗手,对病人进行有创性诊断和治疗操作时,应戴一次性消毒手套;对不同病人进行操作时应该更换手套。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应严格消毒。
3、病人被褥一人一用一换,床单、被套换下后,应放入专门的容器,送洗衣房清洗。
清洁用具应定期消毒。
4、新病人首次血液透析前,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常规、测定肝炎标志物包括甲肝抗体、乙肝标志物、丙肝抗体、戊肝抗体、丁肝抗体,测定梅毒、HIV抗体。
血液透析病人根据情况,每隔6个月进行肝炎标志物的复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册。
5、透析器、管路、穿刺针一次性使用,用后装入黄色医用垃圾袋,密封后送焚烧处理。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定期做肝功能全套,正常者应接种乙肝疫苗,健康者方可入室工作。
2、工作人员进入血透室应穿专用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戴手套、换鞋,非血透室工作人员不得入内,参观人员必须经科室负责人批准后,按规定要求入室。
3、工作人员如发生职业暴露,立即采取正确的处置方法并报告控感办,同时按规定处理。
二、环境管理1、血透室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
每个透析单元使用面积≥3.2m2,单元间距≥0.8m,室内保持清洁、干燥,保持物体表面的清洁。
2、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物品表面细菌数符合GB15982-2012标准,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0.1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次45 分钟,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室内空气、物表每月监测培养一次,空气细菌数符合GB15982-2012标准。
4、准备室内配有合格的洗手设施,无菌皂液,清洁干燥的擦手纸。
三、消毒隔离制度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的原则和手卫生规范。
操作前必须认真洗手,操作或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一副手套只能护理一位病人。
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对患者穿刺部位的皮肤应严格消毒注意保护。
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
医务人员在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3、透析后机器必须进行严格消毒。
(1)透析机器外部消毒:①、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②、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0.15%含氯消毒液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0.05%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

血液透析室医院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制度一、血液透析室应当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二、工作人员进入血液透析室应更换工作衣、换工作鞋。
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
操作或接触血液时必须戴手套,一副手套只能护理一个病人。
定期进行体检,必要时注射乙肝疫苗。
三、患者须换鞋或穿鞋套后方能进入透析治疗区。
进行透析时应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四、血液透析室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艾滋病病毒感染的相关检查,并定期复查。
五、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螺旋体及艾滋病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或者隔离透析治疗区进行专机血液透析,配备专门透析操作用品车,护理人员相对固定。
六、进入患者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接触患者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
七、透析结束后,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使用消毒液擦拭。
透析机表面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如果血液污染应立即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液后,再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每次透析结束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
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八、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九、透析管路预冲后必须4小时内使用,否则要重新预洗。
十、配液室环境清洁,配制桶、贮液桶、管路应定期清洁消毒。
每日用透析用水清洗1次;每周至少用消毒剂消毒1次,浓缩液配制桶滤芯每周至少更换1次。
血透室医院感染工作制度

血液净化室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措施
1.布局合理,设普通病人血液净化间(区)、隔离病人血液净化间(区)。
治疗室、
水处理室、储存室、办公室、更衣室、待诊室等分开设置。
2.建立健全消毒隔离制度。
对血液透析机定期消毒,严格监测;透析器、管路应
一次性使用。
3.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操作时必须注意消毒隔离,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注射乙
肝疫苗。
4.进入血液净化室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严格洗手。
5.传染病患者血液净化在隔离净化间内进行,固定床位,专机透析,采取相应的
隔离、消毒措施。
急诊病人应专机透析。
6.加强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的质量监测。
7.对透析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控制措施。
8.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室内应备有常用的急救器材及药品,定期检查,及时
补充。
9.透析记录应完整、准确,各项资料应妥善保存。
10.每月做好透析液及各种监测。
各项监测于每月10-20日前送院感办公室。
11.定期进行卫生整理,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物品摆设规范,室内定期消毒并符合
质量标准。
各种治疗设备指定专人管理,定期保养。
《血透室传染病管理制度[五篇材料]》
![《血透室传染病管理制度[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d66bf3112cc58bd63186bdd2.png)
《血透室传染病管理制度[五篇材料]》第一篇:血透室传染病管理制度血透室传染病管理制度1、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通道,更换工作衣、戴工作帽、口罩,在指定区域换工作鞋后进入隔离透析区,离开本透析区时,应换鞋、更衣并消毒双手。
2、病人从病人通道进入透析区,更换拖鞋(或戴鞋套)后进入透析室。
3、隔离透析区内所有物品均不能进入普通透析区,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包装,并有专用通道送到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点。
4、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
对于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每6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感染指标。
5、病人床单、枕套一用一更换,换下后放入专门容器,医院统一清洗。
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6、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
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7、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操作结束后常规对地面、物表进行消毒处理。
遇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后,再进行清洁及消毒。
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3次(早、中、晚),每次1小时;自然通风每日2次(中、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透室传染病管理制度
1、血液透析室工作人员从工作人员通道,更换工作衣、戴工作帽、口罩,在指定区域换工作鞋后进入隔离透析区,离开本透析区时,应换鞋、更衣并消毒双手。
2、病人从病人通道进入透析区,更换拖鞋(或戴鞋套)后进入透析室。
3、隔离透析区内所有物品均不能进入普通透析区,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双层黄色医疗垃圾袋包装,并有专用通道送到指定的医疗废物处理点。
4、新入血液透析患者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
对于HBV 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 HCV 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 CV-RNA 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
每6个月复查乙肝和丙肝病毒标志,每年复查梅毒和HIV 感染指标。
5、病人床单、枕套一用一更换,换下后放入专门容器,医院统一清洗。
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
6、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医务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
、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
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7、保持室内环境清洁,操作结束后常规对地面、物表进行消毒处理。
遇污染时应先去除污染后,再进行清洁及消毒。
用循环风紫外线消毒机消毒室内空气每日3次(早、中、晚),每次1小时;自然通风每日2次(中、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拖把等清洁用具各室专用,标记明确,不得混用,用后浸泡消毒、清洗、晾干备用。
治疗和护理操作时禁止探视。
8、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监测结果存档备查。
9、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照顾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HIV 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
10、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11、血压计袖带、病历夹等每周用1500mg/L含氯消毒液消毒一次。
12、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再用清水擦拭机器外部。
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清水擦拭机器外部。
机器内部消毒,每次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
消毒方法一般为—F—HDIS—M—方式。
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13、所有透析器材均为一次性使用。
14、透析液及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均按照《血透室消毒隔离制度》执行。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
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