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帝国的交替
明清帝国的兴替(新教材)

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 和东汉→蜀魏吴三国→西晋和东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十国→北宋和南宋→元明清
朱重八家族的名字: 朱重八高祖名字:朱百六; 朱重八曾祖名字:朱四九; 朱重八祖父名字:朱初一; 朱重八父亲名字:朱五四。 朱重八(17岁)悲惨家事儿: 四月初六父亲饿死, 初九大哥饿死, 二十二日母亲饿死。
历 史 小 知 识
明朝的兴盛
阅读第3页第1段概括明朝兴盛的表现。
1.皇权的加强。 2.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3.对外交往的密切。
4.市镇经济的繁荣。
明朝的衰亡
阅读第3页第2段分析明朝衰亡的原因。
赋税负担的增加
土地兼并的恶化
常年用兵等 连年天灾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 在明末的农民,面对当 时的情况,你会做出怎 样的选择?
朱 元 璋
朱重八转运了:17岁当和尚,25岁时,寺庙遭焚毁;他走投无路, 参加抗元的起义军;依靠自己的勇敢、智慧、运气, 在义军中脱颖而出,后来领导起义军推翻了元朝, 建立了明朝。
历 史 小 知 识 古代大多数皇帝都是一人一幅画像,而明太祖朱元璋 却有13幅画像,让人困惑不解的是,这13幅画像画的却是 截然不同的两种相貌!一种如左图:朱元璋方面大脸,慈 眉善目,胡须稀疏,面白细润,身穿龙袍,五官端正,相 貌堂堂;另一种如右图:朱元璋脸颊狭长,立眉深目,大 耳隆鼻,胡须浓密,脸上长满了黑子,五官不正,相貌丑 陋。右图是根据明孝陵陈列室里的画像绘制的,一般认为 这幅像比较符合朱元璋的真实面貌。
八 旗 旗 帜 八 旗 铠 甲
清朝统一全国
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推翻明朝。 1.背景: 宁远总兵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击败起义军。 起义军在山海关战败后撤出北京。 2.清军长驱直人,迅速占领北京并分兵西进南下,将 辽东地方民族政权转变为统治全中国的清王朝。
明清交替帝国的兴衰

明清交替帝国的兴衰一、背景介绍明清交替是中国封建历史中的重要时期,明代是最后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而清代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这一时期的帝国兴衰充分展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迁和演变。
本文将从政治制度、地方自治、农业经济、商业发展和文化交流等方面,分析明清交替帝国的兴衰原因和影响。
二、政治制度的变迁明代中央集权体制的瓦解是明清交替的重要原因之一。
明朝晚期,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明政府官员腐败,财政困难,民变频发。
而明神宗皇帝任用的号称“万历新法”的张居正变法措施,虽然在当时有一定效果,但未能解决根本问题。
政府的无力应对,引发了明末农民起义的爆发,这最终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而清朝建立后,清帝采取的政策是继承明朝制度,融合汉族文化,并在政治上实行“满汉分治”,这一制度对帝国的兴衰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地方自治的演变明末时期,农民起义的影响深远地影响了地方政权的形成。
随着社会动荡的加剧,一些地方官员和豪绅势力开始脱离明朝中央的控制,形成了一批地方性的政权。
明朝末年,李自成带领农民军攻入北京,建立了大顺政权。
同样,张献忠也在西南地区建立了大西政权。
这些地方割据与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产生矛盾,最终导致了明朝的覆灭。
而在清朝时期,清朝政府通过推行管辖制、设立驻防机构、设立大小王府等办法,加强对各地地方势力的控制,有效地维护了帝国的统一和稳定。
四、农业经济的发展明朝和清朝在农业经济方面都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和变化。
明朝时期,农业是国民经济的最重要支柱,农田开垦、农业技术的进步、农民起义的冲击等因素,都推动了明朝农业经济的繁荣。
而到了清朝时期,由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的调整,农民的负担加重,农田减少,农业生产遇到了困难。
尽管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农民权益和提高农业生产力,但茶叶、棉花、烟草等农作物的种植却逐渐被商业经济取代,使农业经济在帝国的整体经济格局中不断边缘化。
五、商业发展与对外贸易明清交替时期,中国的商业发展和对外贸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明清帝国的更替

后金的崛起
建立时间:17世纪初
建立的民族:女真族
建立者: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清朝的建立
建立时间:1636年
建立者:皇太极
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极
清初政策的转变
清初的政策:圈占土地、强制沿海居民内迁、剃发
明朝的建立
元朝的灭亡
原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农民起义:朱元璋为代表
朱元璋
明朝的建立(1368年)
建立者:朱元璋 都城:应天(南京) 明朝疆域辽阔---参看课本地图
朱元璋
明朝迁都北京
迁都北京
派郑和下西洋
明成祖---朱棣
明朝的衰亡
赋税繁重 长年用兵 农民起义
闯王---李自成
明清帝国的更替
预习提示
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农民起义、朱元璋、
明朝、应天、统一中国、朱棣、迁都北京、 强化皇权、郑和下西洋、增加赋税、农民起 义、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女真、大金、 后金、努尔哈赤、皇太极、盛京、吴三桂、 大规模圈占土地、弊政、反清复明、调整野 蛮落后政策、康熙、雍正、乾隆、新的高峰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锦衣卫印
印面边宽11.5厘米、印 面厚1厘米、通高4厘 米
此印缩肩平纽,有部分裂 纹。印面篆刻“锦衣卫印”, 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 置”。锦衣卫是明代内廷侍 卫侦察机关,始建于洪武十 五年(公元1382年),专门 从事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是 皇帝的侍卫与耳目与明王朝 相伴始终。明初朱元璋为加 强中央集权。以刑部、都察 院、大理寺分典刑狱。称三 法司,让其互相制约,如遇 重大要案由三法司会审结案。 这枚木印是三法司会同刻置 的。
明月有情还顾我, 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
何故乱翻书。
北大南宁附属实验学校
杨秋锦
一、明清帝国的更替
1、明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分别 是什么? 1368年,朱元璋、北京 2、明朝初年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来恢复 经济? 奖励垦荒、轻徭薄赋、提高手工工匠身份 3、清朝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定都分别 是什么? 1636年、皇太极、北京
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有利于 国家的统一,但是大臣失去了参政 的民主和议政的自由,对皇帝独断 专行只能惟命是从,失去了责任感 和创新精神,压抑了人才,不利于 国家的正确决策。
看谁最厉害!
二、明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明 殿 阁 大 学 士
厂卫特务制度 特点:都由皇帝直
接指挥。 职能:「锦衣卫」 是由皇帝的侍卫亲 军组成,归皇帝直 接指挥。它兼管侦 察、逮捕和审讯等 事。东厂是明成祖 时设立的由皇帝的 亲信宦官组成,也 归皇帝直接控制。,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 秦始皇的焚书。八股文的败 坏人才,却比秦始皇在咸阳 郊外的坑儒还厉害! ——顾炎武
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科举考试的三级 八股文的毁灭文化,等于秦 八股取士说明了科举 科举制始创于何时? 秀才 始皇的焚书坑儒!八股文的
明清帝国的兴替 课件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政治上:废除丞相、创立内阁、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和 迁都北京等措施 (强化了皇权,奠定了明代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 经济上:明初奖励垦荒、轻徭薄赋和提高手工匠身 份等政策;明中后期改革赋役制度。 (促进社会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发展,社会安定,国 家富强,推动了市镇经济高度繁荣) 对外关系上:派郑和下西洋开辟亚非海上通道的壮举 (表明了明朝对国外强大的影响和世界范围的先 进地位)
明朝衰亡
清朝的建立与清军入关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一、元朝的灭亡与明朝的建立
1、元朝灭亡的原因:: 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激化 2、明朝的建立: 时间:1368年
( 元亡 )
建立者:朱元璋(1328-1398 )
定都:应天(南京)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应天
地理位置优越,易守难 攻; 朝南京偏于江南一隅, 不利于控制北方局势; 朱棣在发动政变之前就 是燕王,驻地在北京, 势力范围也在北京; 当时北方边患比较严重, 受鞑靼和瓦剌的威胁, 所以朱棣实行所谓“天 子戍边”的政策
需要更完整的资源请到 新世纪教 育网 -
北京
阅读课文P3-1,思考:
明朝兴衰
恢复经济社会政策
明朝经济社会兴盛的表现?
朱棣注意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认为“家给人足”、 “斯民小康”是天下治平的根本。他大力发展和完善军事屯田 制度和盐商开中则例,保证军粮和边饷的供给。派夏原吉治水 江南,疏浚吴淞。在中原各地鼓励垦种荒闲田土,实行迁民宽 乡,督民耕作等方法以促进生产,并注意蠲免赈济等措施,防 止农民破产,保证了赋役征派。通过这些措施,永乐时“赋入 盈羡”,达到有明一代最高峰。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清 朝
设立军机处
设立廷杖制度
三、思想文化专制
课文 设 问: 科举制到了明清在很大 “秦焚书”是指什么? 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 “明太祖制义取士”是指什么? 们思想的工具。规定只能 两者的目的相不相同? 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 命题,文章成为“八股 文”。为了在科举考试中 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 死背经书,练习八股,完 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 养实际能力。
三、思想文化专制
课文 设 问: 明清统治者还对违 大兴文字狱的目的 背统治思想与触犯皇 是什么? 帝威严的言行残酷打 这样的文化专制造 击,制造“文字狱”, 成什么后果? 达到吹毛求疵的地步。
以史为鉴
在倡导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你认为政 府应创建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国家 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呢?
设 问: 朱元璋不念旧情,大 肆屠杀有功之臣,用意 何在?
二、皇权高度膨胀
课 文 朱元璋杀掉丞相胡 惟庸后,废除实行了 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 制度,使六部直接收 皇帝指挥。 设 问: 朱元璋作为当朝皇 帝,为什么这么繁忙, 每日辛劳? 既然如此辛劳,为 何坚决反对立相?
二、皇权高度膨胀
设 问: 课 文 朱元璋为什么能做 朱元璋对百官和京 到“安然朝中坐,却 城百姓不放心,特别设 知天下事”? 立锦衣卫,专门侦缉官 民言行。明成祖时,又 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 宦官负责,对官吏百姓 进行监视、逮捕和处罚。 二者合称“厂卫”,成 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B
2.春秋末年大夫范蠡曾指责越王勾践说:“狡兔死,走狗烹; 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灭,谋臣亡。”明朝哪一事件也是这 一说法的典型体现
A.胡蓝之狱 B.八股取士 C.文字狱
A
D.廷杖制度
3.通过右边海报,判断该电影剧情展开的 历史背景应当是在 A.秦末 C.唐朝 B.西汉 D.明朝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明成祖
2、清朝的建立
1636年,皇太极(清 太宗)在盛京(沈阳) 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清迁都北京, 开始了清朝在中国的 统治。
康熙帝
雍正帝
清朝前期,康熙、雍正、 乾隆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空 前巩固,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出现了“康乾盛世”的局面, 达到了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乾隆帝
二、皇权高度膨胀
朱元璋像及其”圣旨”
1、废除宰相制度
胡 胡惟庸案: 蓝 官职:丞相 之 罪名:谋反 狱 牵连3万余人
蓝案:
官职:大将军 罪名:谋反 牵连1.5万余人
思考:朱元璋 为什么要杀这 么多的功臣?
2.设立“厂卫”制度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 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 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
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废除宰相制度
目的
设立厂卫制度 设立廷杖制度
政治
设立军机处
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思想
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 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1.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对全国的 控制,利于国家统一。
2.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
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
4.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 它的渐趋衰落。
使皇帝的权力扩展到顶峰 是专制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三、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四书》书影
《五经》书影
为了在科举考试中获得好成绩,学生从小就死记硬背经书, 练习八股文的写作,完全脱离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
文字狱
文字狱就是统治者挑剔文字过错而 兴起的大狱。
结果: 使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 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1)

②设立厂卫制度(特务机构):锦衣卫(朱 元璋时)、东厂(明成祖时)、西厂 ③设立廷杖制度,使君臣关系成为主仆关系
(2)清朝:设立军机处(雍正时),皇权高度膨胀 2、思想方面: 加强思想上的控制,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科举考试只在“四书”“五经”范围 (1)实行八股取士: 内命题,行文严格按“八股文”的格 式 (2)大兴文字狱 从朱元璋开始,清朝达到极盛 影响:禁锢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历代加强思想控制的典型事件
朝代
秦朝
西汉
事件
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明清朝
明清朝
八股取士
文字狱
八股文
八股文每篇文章均按一定的格式、字数由 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 束股八部分组成。“破题”是用两句话将题目 的意义破开,“承题”是承接破题的意义而说 明之,“起讲”为议论的开始,“入手”为起 讲后入手之处。“起股”、“中股”、“后 股”、“束股”才是正式议论,以“中股”为 全篇重心。在这四股中,每股又都有两股排比 对偶的文字,合共八股,故名八股文。
清朝文字狱
雍正八年(1730年),徐骏在奏章里,把 “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字,雍正 见了,马上把徐骏革职。后来再派人一查, 在徐骏的诗集里找出了如下诗句“清风不识 字,何事乱翻书”、“明月有情还顾我,清 风无意不留人”,于是雍正认为这是存心诽 谤,照大不敬律斩立决。
如何评价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锦衣卫木印 锦衣卫
锦衣卫这种特务机构设置的目的是什么?
君主集权的强化
军机处的设立
而军 不机清 能大代 稍臣史 有“学 赞只家 画供赵 于传翼 其述说 间缮: ”撰 ,
标志着我国 封建君主集 权的进一步 强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明清帝国交替导学稿
【提示预习要点】
1、通过预习了解明朝和清朝建立的过程。
2.知道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结合书本上的资料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课前预习
1、1368年率领起义军推翻了,建立。
2、1627年连续发生旱灾,官逼民反,、、、等人先后起义,最后推翻明朝。
3、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
4、经历过、、三朝,清初时期的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很快达到中国历史上新的高峰。
课堂展示
(1)阅读课文第3页的内容,思考明朝在当时是如何成为新的强盛时期?(2)结合以下资料,想一想,为什么明末农民起义能够迅速发展,
并得到农民的支持。
资料1李自成率领的起义队伍提出了“均田”“免粮”口号,社
会上流传着“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
纳粮”的民谣。
资料2起义军占领一地,就杀掉顽抗的豪绅富户,把他们的财
物、粮食分给农民。
资料3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后,向北京进军,沿途宣传
“平买平卖”
(3)简述清朝入关的时候为何会激起广大人民的反抗?
课堂小结:
王朝明朝清朝
建立时
间
建立者
定都地
点
【课堂检测】
全程助学
【课后作业】
作业本
预习方法:1.读、思导学案中每课提示预习要点(1分钟)。
2.通读书本相关页(5分钟),用红笔圈划出重要字、词、句。
3.仔细研读导学案,结合书本,记录下自己的预习足迹(12分钟)。
4.小结自己的收获和预习时产生的问题(3分钟)。
新授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