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2.3.2人类遗传病与生物育种

合集下载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3.1种群的特征和数量变化

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项目 增长 模型
“J”型曲线
“S”型曲线
前提
条件
理想状态:资源无限、 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 物制约
现实状态:资源有限、空间
有限、受其他生物制约
项目
“J”型曲线
“S”型曲线
种群增长
速率
K值有无
无K值
有K值
两种增长曲线的差异主要
联系 是因环境阻力大小不同, 对种群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同
B
10 - 0.1 25
C
5 5 0.1 5
D
5 5 0.1 25
—| 酵母菌均匀分布于培养基中 — 将酵母菌接种到培养液中
混合均匀并培养,每天将 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 计数板上,计数一个小方 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 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 酵母菌总数
第三步: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装置中起始酵母菌
第四步:将各装置放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的条件下培养。
计算种群密度 取平均值
样方法
标志重捕法 ①调查时没有迁入和迁出、 出生和死亡 ②标志物不能过于醒目,
①随机取样
注意 ②样方大小适中 事项 ③样方数量不宜太少 ④宜选用双子叶植物
不能影响标志对象正常的
生命活动
[典例 1] 是
下列结合种群特征的概念图所做的分析,错误的 ( )
A.利用性引诱剂诱杀害虫会影响③ B.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C.预测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是④ D.春运期间,广州人口数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图中的①、②
3.(2009· 上海高考)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 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 (虚线和实线分别表 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 ( )

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单元 第四讲 生物的进化

三维设计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必修 第单元 第四讲 生物的进化
生物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四讲 生物的进化 结束
[必明考向] 考向一 结合实例考查生物的共同进化
1.(2014·北京高考)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
蚊子传播的兔病毒。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
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兔被中
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
生物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四讲 生物的进化 结束
[易误提醒]
关于生物进化必明的四个易混点
(1)突变≠基因突变。
“突变”不是基因突变的简称,而是包括“基因突变”和
“染色体变异”。 (2)变异先于环境选择。
农田喷施农药杀灭害虫,在喷施农药之前,害虫中就存在
抗农药的突变个体,喷施农药仅杀灭了不抗药的个体,抗药的
个体存活下来。农药不能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变异,只是对抗药
性个体进行了选择。
生物
质量铸就品牌 品质赢得未来
第四讲 生物的进化 结束
(3)形态、结构一致≠同一物种。 形态、结构一致的生物,有可能具有生殖隔离,两个 种群的生物形态、结构相同,但繁殖期不同,这两个种群 的生物具有生殖隔离,是两个物种。 (4)能产生后代≠同一物种。 两个个体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有可能子代高度不育, 如马和驴,虽然能够产生子代,但子代不育,因此马和驴 是两个物种。
系树(图中百分数表示各物种与人类的 DNA
相似度)。DNA 碱基进化速率按 1%/百万年
计算,下列相关论述合理的是
()
A.四自个然物选种择决都定由生共物同进化祖的先方通向过基因突变而形成
B.生由殖图隔示可离见是,物四种个朝物种不是同由方共向同祖发先展经的过决长定期的性进因化素而形成的,进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2.2.2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2.2.2DNA分子的结构、复制与基因的本质

[针对练习]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1)根据生物类型或细胞类型,判断 DNA 的存在部位。
(2)依据碱基种类和比例,确定核酸的种类。
1.下列叙述不 正确的是 . A.真核细胞中,DNA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病毒中可能不含DNA
(
)
C.在洋葱根尖细胞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DNA的载体 D.牛的成熟红细胞中不含DNA
[解析]
由题中G+C=35.8%,可推知,在整个DNA分子
中及任意一条链中该比值都相等。 G+C=35.8% G=18.7% ⇒ 一条链中C=17.1% A=31.3% T=32.9% 可推知互补链中:T=31.3%,C=18.7%。
[答案]
B
1.染色体并非基因的唯一载体
n%+n% +T2= =n%。 2
简记为“配对的两碱基之和在单、双链中所占比例相等”。
(3)双链DNA分子中,非互补碱基之和所占比例在两条互 补链中互为倒数。
A1+G1 设双链DNA分子中,一条链上: = m, T1+C1
A1+G1 T2+C2 A2+G2 1 则: = =m,互补链上 = 。 T1+C1 A2+G2 T2+C2 m
解析:第一次细胞分裂完成后形成的细胞中,DNA双链均是 一条链含有32P,另一条链不含32P,第二次细胞分裂的间期, 染色体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都是一条染色单体含32P,一条染 色单体不含32P,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如果含
32
P的20条染色体同时移向细胞的一极,不含32P的20条染色体
同时移向细胞的另一极,则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 体条数分别是20条和0条,如果移向细胞两极的20条染色体中 既有含32P的,也有不含32P的,则形成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 染色体条数大于0小于20条。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 2.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新人教版必修1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 2.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 新人教版必修1

【三维设计】2015届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讲义 2.2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新人教版必修1第二讲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知识点一细胞器之间的分工连线细胞器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巧学助记] 巧记细胞器的“零、一、二”知识点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1.填表比较分泌蛋白和胞内蛋白种类比较分泌蛋白胞内蛋白合成场所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游离的核糖体作用细胞外细胞内2场所实例消化酶、抗体、部分激素呼吸酶等2.补充完善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图示[动漫演示更形象见课件光盘]知识点三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组成:细胞膜、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 (2)填写生物膜系统的功能:②其他膜酶附着的支架——为生化反应的进行创造条件使细胞内部区域化——保证反应高效、有序地进行一、理解运用能力1.判断下列有关细胞器叙述的正误。

(1)高尔基体是肽链合成和加工的场所(2013·安徽卷T1B)( )3(2)线粒体将葡萄糖氧化分解为CO2和H2O(2013·安徽卷T1C)( )(3)溶酶体合成和分泌多种酸性水解酶(2013·安徽卷T1D)( )(4)核糖体含有蛋白质和核糖核酸(2013·北京卷T1C)( )(5)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组成(2013·北京卷T1D)( )(6)线粒体是细胞内物质氧化和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2012·江苏卷T4B)( )(7)正常状态下溶酶体对自身机体的细胞结构无分解作用(2012·山东卷T5D)( )(8)叶绿体被膜由双层膜组成(2010·海南卷T1B)( )(9)细胞器在细胞中的分布与细胞的功能相适应(2012·江苏卷T4D)( )2.判断有关生物膜叙述的正误。

(1)真核生物具有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2011·山东卷T1D)( )(2)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2011·四川卷T1C)( )(3)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2011·四川卷T1D)( )(4)抗体从合成到分泌不经过高尔基体(2010·全国卷ⅡT1B)( )(5)高尔基体具有对蛋白质进行加工的功能4(2010·全国卷ⅡT)( )1D(6)靠近细胞膜的囊泡可由高尔基体形成)( )(2008·江苏T21D二、读图析图能力请据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与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有关的细胞结构有哪些?答案: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4.3生态环境的保护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4.3生态环境的保护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即生物多样性)
(2)从进化角度看: 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主要是生物的不定向变异与定向
的自然选择在进化过程中共同作用的结果。
第16页,共40页。
[典例 2]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
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模拟苍蝇后翅平衡棒原理,研制出的新型导航仪是利用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③
解析:引发赤潮的生物主要是一些藻类植物,在N、P含量较高的水
体中,这些藻类在短时间内大量增殖,覆盖在水体的表面,影响光
的透过,同时它们的细胞呼吸又消耗了大量的溶解氧,致使水体缺
氧,引起其他生物大量死亡。可见,赤潮的发生会严重影响海洋生
态系统的结构。
[答案] A
第21页,共40页。
来相应的环境问题,如人口生存空间的减少、土地资源压力、
水资源压力、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答案:B
第14页,共40页。
考点二 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第15页,共40页。
2.生物多样性的原因分析
(1)从分子水平看:
DNA(基因)的多样性―转 翻―录 译→ 蛋白质多样性 ―→生物性状多样性
第5页,共40页。
一、理解运用能力 1.(2009·广东卷)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
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
接原因是
()
A.滥伐森林
B.水体污染
C.南极冰川融化
D.臭氧层破坏
答案:D
第6页,共40页。
2.判断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叙述的正误。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3.1.1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

[思维流程]
[解析]
据图可以判断,①是淋巴,②是细胞内液或细胞,
③是组织液,④是血浆。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A 错误;组织细胞消耗氧气,B 正确;③→①的过程受阻,可 导致组织水肿的发生,C 错误;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 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D 错误。
[答案] B
1.组织水肿及其产生原因分析
②温度、pH 相对稳定——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③渗透压相对稳定——细胞维持正常的形态和功能。
(2)常见失调举例:
①血糖平衡失调——低血糖、糖尿病等;
②pH 失调——酸中毒、碱中毒等;
③渗透压失调——细胞形态、功能异常; ④温度失调——发热、中暑等。
3.人体 pH 稳态的维持
(1) 稳态维持的原因:血浆中存在缓冲物质,如 NaHCO3—H2CO3、NaH2PO4—Na2HPO4 等。
(3)细胞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
①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大液泡中存在的物质。
②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特指多细胞动物中的两个概念, 细胞内液是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 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之为内环境。 上述关系可表示为:
2.内环境成分的判断
(1)判断依据:看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存在于 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 外界环境 的变化过于剧烈 原因 自身调节 功能出现障碍 ②人体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 进行正常生命活动 的必要条件。
知识点二
稳态的调节
1.人体的体温调节
(1)体温调节中枢:下丘脑 。 (2)热量平衡:
2.人体的水盐平衡调节 (1)调节中枢: 下丘脑 。 (2)调节途径:
(2) 在碳循环中,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间是双向交换 的,因此图 2 中 A 是生产者,B 是无机环境(大气),C 是消 费者,D 是分解者。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2.2.3基因的表达

2015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精品课件:2.2.3基因的表达

(2)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 (2013· 课标卷ⅠT1C)(×)
(3)转录和翻译都可在细胞核中发生 (2009· 海南卷T12A)(×)
(4)转录和翻译都以脱氧核苷酸为原料(2009· 海南卷T12C)( ×)
(5)tRNA的反密码子携带了氨基酸序列的遗传信息
(6)每种氨基酸仅由一种密码子编程
(3)如果原料为氨基酸,产物一定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 程是翻译。
3.“三看”产物
(1)如果产物为DNA,生理过程可能是DNA复制或RNA逆 转录。
(2)如果产物为RNA,生理过程可能是RNA复制或DNA转录。
(3)如果产物是蛋白质(或多肽),生理过程是翻译。
[针对练习]
3.右图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和表达的模拟实 验,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
A.该过程表明生物体内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 B.该过程的模板是核糖核苷酸,原料是20种游离的氨基酸 C.该过程表明一个基因在短时间内可表达出多种多肽链 D.该过程图中的几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不一定相同
解析:mRNA上结合多个核糖体,各核糖体分别进行翻译,可 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翻译过程的模板是mRNA(核糖核 酸)。图中各多肽链都是同一mRNA作模板翻译的产物,表达出 的是同一种多肽链,故几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顺序相同。
答案:A
2.下图表示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有关分析 正确的是 ( )
1.填写转录的过程
[动漫演示更形象 见课件光盘]
2.理解翻译的概念
3.比较密码子与反密码子 (1)密码子: mRNA 上3个相邻碱基,共64种,其中决定
氨基酸的密码子有 61 种。
(2)反密码子:位于 tRNA 上的与mRNA上的密码子互补 配对的3个碱基。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0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育种教学教材

创新大课堂2015高考生物人教版一轮课件:2-7-20人类遗传病和生物育种教学教材

A.①②
B.①⑤
C.③④
D.④⑤
C [①人类的47,XYY综合征个体的形成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或减 数第二次分裂异常有关,卵细胞不可能提供Y染色体,所以YY染 色体来自于精子,减Ⅱ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离,与同源染色体联 会行为无关;②线粒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不形成染色体,和同 源染色体联会无联系。③三倍体西瓜植株的高度不育正是由于同 源染色体不能正常联会的结果,所以选项中必有此小项。故选C。 ④一对等位基因杂合子的自交后代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基因 分离定律的本质,在于联会后的同源染色体的分离。⑤卵裂时个 别细胞染色体异常分离,可形成人类的21-三体综合征个体,是 指有丝分裂过程,与同源染色体联会无关。]
(√)
人类遗传病 [关键点击]
1.常见人类遗传病的分类特点
遗传病类型
家族发病情况
男女患病比率
单基因 常染 显性 代代相传,含致病基因即患病 遗传病 色体 隐性 隔代遗传,隐性纯合发病
相等 相等
单 基 伴X
代代相传,男患者的母亲和 女患者多于男
显性
女儿一定患病
患者
因 染色体
隔代遗传,女患者的父亲和 男患者多于女
【解题技巧】 育种方法的选择 (1)若要培育隐性性状个体,则可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 只要出现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2)有些植物如小麦、水稻等,杂交实验较难操作,则最 简便的方法是自交。 (3)若要快速获得纯种,则最好采用单倍体育种方法。 (4)若实验植物为营养繁殖类如马铃薯等,则只要出现所 需性状即可,不需要培育出纯种。
患病人数占所调查的 总人数的百分比
遗传 方式
患者家系
正常情况与患 分析基因的显隐性及
病情况
所在的染色体类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性状,获得当前不存在的基因或性状——诱变育种。
(5)实现定向改变现有性状——基因工程育种。
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内,如果是动物方面的育种, 需要导入受精卵;如果是植物方面的育种,可导入体1.混淆“最简便”与“最快”
“最简便”着重于技术含量应为“易操作”如杂交育种,虽然年 限长,但农民自己可简单操作,但“最快速”则未必简便,如单倍体 育种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其技术含量却较高,单就花粉培养成幼 苗已很难实现。 2.不能正确掌握单倍体育种的过程
考查调查对象的选择 ① 宜选择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
单基因遗传病。
② 宜选取 “ 可操作性强 ” 的调查类 型,如:红绿色盲、多并指、高度 近视等本类遗传病只需通过观察、
关问题: 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即可进行, (1)调查最好选择单基因遗传病。 不必做复杂的化验、基因检测等。
(2) 如果要做 遗传方式的调 查,应该选择 患
A.过程①⑧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最大优 点是能提高突变率,在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B.过程⑤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它可作用于正在分 裂的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C.过程②③④育种方法运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基因 型aaB_的类型经④后,子代中aaBB所占比例是5/6 D.过程②⑥⑦应用了单倍体育种的方法,最大的优点 是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择一个较大群体
作为调查对象。
遗传 方式
正常情况 患者家 分析基因显隐性及所在 与患病情 系 的染色体类型 况
(3) 请你为调查红绿色盲发病率小组 的同学设计一个表格,记录调查结果。 答案:表格如下:
考查对实验数据的处置方式
①应显示男女“性别” 男生/人 女生/人 有利于确认 分别统计, 表现 患者分布状况 色盲 ②应显示“正常”和“患 设计表格, 正常 者”栏目 记录数据 ③确认遗传方式时应显示 携带者 (4)假如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人数共 3 “直系亲属”记录框即 500 人,其中男生 1 900 人,女生 1 600 人, 父母、祖父母、外祖父 母、子女或孙子女等 男生红绿色盲 60 人,女生 10 人,该校高中
2.混淆致病基因的有无与是否患病的关系
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一定会患遗传病,如 Aa 不是白 化病患者; 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也可能会患遗传病, 如染 色体异常遗传病。
[针对练习]
高考命题常从以下角度设置陷阱
在高考试题中,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家族性疾病、先 天性疾病与遗传病的关系,以及遗传病的概念。
三倍体无子 西瓜
将一种生物的 特定基因转移 到另一种生物 细胞中
打破物种界 技术复杂, 限,定向改 转基因抗虫 生态安全 造生物的遗 棉的培育 问题较多 传性状
[典例2]
(2014· 泸州一模)假设a、B为玉米的优良基因,现有
AABB、aabb两个品种,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 染色体上,实验小组用不同方法进行了实验(见图),下列说法不 . 正确的是 ( )
矮秆抗 病小麦
诱 辐射、激 变 基因 光、空间 育 突变 诱变等 种
青霉素 高产菌 株
原理 单倍 染色 体育 体变 种 异 多倍 染色 体育 体变 种 异 基因 基因 工程 重组 育种
常用方式
优点
缺点
举例
①明显缩短 花药离体培养, 技术复杂, 单倍体育种 育种年限 用秋水仙素处 需与杂交 获得矮秆抗 ②子代均为 理 育种配合 病小麦 纯合子 只适用于 用秋水仙素处 器官大,提 植物,发 理萌发的种子 高营养物质 育延迟, 或幼苗 含量 结实率低
(1)21三体综合征属于哪种类型的遗传病?
答案: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分析21三体综合征形成的原因。
答案:减数分裂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分配异常导致。
[理清脉络]
考点一 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病例,考查人类遗传病
常见人类遗传病的类型及遗传特点
分类 常见病例 遗传特点
常 显 并指、多指、软骨 ①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单基 ②连续遗传 染 性 发育不全 因遗 色 隐 苯丙酮尿症、白化 ①男女患病概率相等 传病 体 性 病、先天性聋哑 ②隐性纯合发病,隔代遗传
筛选 杂交 花药离体培养 单倍体 秋水仙素处理 纯合子――→优良 ―――――――→ A×B ――→F1花粉 ―――――――→ 品种 植株 使染色体加倍 实现基因重组 获得植株
单倍体育种主要包括杂交、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和筛 选四个过程,不能简单认为花药离体培养就是单倍体育种的全部。
性别
学生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约为 1.57%。请你 对此结果进行评价: 该基因频率不准确,因 为数据中缺少携带者的具体人数 。
[课堂对点练]
题组一
人类遗传病与基因组计划
)
1.(2012· 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叙述,合理的是( A.该计划的实施将有助于人类对自身疾病的诊治和预防 B.该计划是人类从细胞水平研究自身遗传物质的系统工程 C.该计划的目的是测定人类一个染色体组中全部DNA序列
[思维流程]
[解析] ①⑧是诱变育种。②③④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 重组,基因型 aaB_的类型中 aaBB 占 1/3,aaBb 占 2/3,经过自 交后,子代中 aaBB 所占比例是 1/2,故 C 错误。
[答案]
C
1.生物育种方法的选择
(1)集中不同亲本的优良性状——杂交育种。
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经过杂交→自交过 程,在F2中选择,如果选取显性个体,还需要连续自交。
D.该计划的实施不可能产生种族歧视、侵犯个人隐私等负面影响
解析: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常采用的方法是杂交 育种;培养B选项所述水稻品种常采用的方法是基因工程育 种;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的方法是 杂交育种。
答案:C
超链接
实验探究能力 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考纲要求实验)
[ 典例 ] 人类遗传病发病率
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 关注。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 的同学对本校全体高中学生进行 了某些遗传病的调查。请回答相
①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②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的胎儿的性别应该是男性 ③丈夫为患者,胎儿是男性时,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 ④当妻子为患者时,表现型正常胎儿的性别应当为女性 A.① C.①② B.②③ D.①④
[解析]
当妻子为患者时,两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
XBY,因此表现型正常的胎儿性别应该是女性;丈夫为患者 时,基因型为XbY,此情况下妻子的表现型正常,其基因型 为XBXb或XBXB,因此后代有患病的可能性,需要对胎儿进行 基因检测。
(2)集中优良性状,又缩短育种年限——单倍体育种。
选择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作为亲本,经过杂交获得F1,取 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形成单倍体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
(3)获得较大果实或大型植株或提高营养物质含量—— 多倍体育种。 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染色体加倍
而形成多倍体。 (4)提高变异频率,“改良”或“改造”或直接改变现
(1)人类遗传病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单基因遗传病是受一个基因控制的疾病
(3)单基因突变可以导致遗传病
√ ) (
( ×)
√ ) (2009· 全国卷ⅠT1A)(
(4)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2009· 江苏卷T18③)( × )
(5)哮喘病、青少年型糖尿病都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2009· 广东卷T46)(√ )
分析遗传病的 传递方式
推算出后代的 再发风险率
知识点二
人类基因组计划
(1)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 全部DNA序列,解读其中 包含的遗传信息。
(2)意义:认识人类基因的 组成、结构、功能 及相 互关系,有利于诊治和预防人类疾病。
知识点三
生物育种
连线生物育种的原理及方法
一、理解运用能力
1.判断有关人类遗传病叙述的正误。
[针对练习]
2.作物育种技术是遗传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作物育 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培育高产、抗逆性强的杂交水稻属于诱变育种 B.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培育无子西瓜过程中可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二倍 体幼苗 D.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植物体 细胞杂交技术 ( )
分类 伴 X 染 色 体
常见病例
遗传特点
单 基 因 隐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红 遗 性 绿色盲、血友病 传 伴Y染 病 外耳道多毛症 色体 多基因 遗传病
显 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 ①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性 性慢性肾炎 ②连续遗传 ①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②有交叉遗传现象
具有“男性代代传”的特点
冠心病、唇裂、哮喘病、 ①常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 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 ②易受环境影响 青少年型糖尿病 ③在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答案:D
考点二
以变异为基础,考查生物育种
五种育种方法的比较
原理 常用方式 杂交 ↓ 自交 基因 ↓ 重组 选种 ↓ 自交 优点 缺点 举例
杂 交 育 种
①使不同个体 ①育种时间较长 优良性状集中 ②局限于亲缘关 在一个个体上 系较近的个体 ②操作简便 提高变异频 率,加速育种 进程,大幅度 改良性状 有很大盲目性, 有利变异少,需 大量处理实验材 料
[答案]
D
1.混淆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与遗传病
疾病
项目 划分依据 先天性疾病 疾病发生时间 家族性疾病 疾病发生的人群 遗传病 发病原因
三 者 关 系
①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母亲妊娠前三个 月内感染风疹病毒而使胎儿患先天性白内障 ②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于食物中缺少 VA,家族中多个成员患夜盲症 ③大多数遗传病是先天性疾病,但有些遗传病可在 个体生长发育到一定年龄才表现出来,因此后天性 疾病不一定不是遗传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