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题

五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古诗阅读理解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诗词,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作者)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吹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躲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1]这首词的作者辛弃疾是()人A. 南宋B. 北宋C. 南唐[2]这首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
A.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B. 夜行黄沙道中西江月[3]这首诗中有两个对偶句,请找出来。
( )A.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B.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C.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4]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四时田园杂兴》是宋代诗人________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园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景色和__________的生活,同时也反映了农民遭受的剥削以及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的一个场景。
[2]“村庄儿女各当家”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承首句____________________,日夜辛劳,各担其责,启____________________句儿童也力所能及地在桑树荫下学习种瓜,赞颂了农民勤劳(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体现了家庭的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七年级 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含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马致远故居马致远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处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静谧的大四合院。
故居门前有(甲),门前的影背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的生平介绍。
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人知,实际上,他故居门前的景物也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
绕过影壁跨过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里。
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五间。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
很多著名的大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剧场)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
元代的很多经典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
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学识(yuān bó),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还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后便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自由(ān shì)的生活。
马致远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确凿记载,但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发现有马致远故居。
另外,马致远的一些曲子也可证明他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如《元曲三百首》中的《清江引·野兴》写道:“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恰待葵花开,又早蜂儿闹,高枕上梦随蝶去了。
”这西村应该就是西落坡村,是相对东落坡村而言的。
2021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苏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考前练习题

2021四年级上学期语文苏教版古诗词阅读理解考前练习题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类文阅读。
雨中的树林金波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走进去你就会变成一个小精灵。
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
鸟儿在雨中也愿一展歌喉,听歌的松鼠摇着毛茸茸的尾巴。
细雨淋过的浆果酸甜可口,刺猬扎满一身运回了家。
晶莹的雨珠滚动在叶面上,蜘蛛吐丝给你串一串项链。
落花铺成的地毯又软又香,还有青蛙击鼓跳舞为你表演。
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落在地上立刻就变成了蘑菇。
[1]整体感知:这首儿童诗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A.雨中的树林是个童话世界B.每棵树都会送给你很多喜悦C.你还会发现很多新奇的事情D.连那些小雨点儿都会变魔术[2]提取信息:诗中写了哪些动物在活动?请你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写下来。
A.蜘蛛吐丝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__[3]提取信息:诗中的雨珠、落花、小雨点儿是什么样子的?请你写下来。
A.雨珠:________ B.落花:________ C.小雨点儿:________ [4]分析理解:想一想,小雨点儿真的会变魔术吗?它落在地上真的变成蘑菇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阅读。
已是傍晚。
荨麻上……(俄)叶赛宁已是傍晚。
荨麻上闪着()的露珠。
我站在大道旁,倚靠着一棵柳树。
()的月光倾泻在我家房顶。
远处不知哪里,传来夜莺的歌声。
既温暖又惬意,仿佛围着冬天的火炉。
白桦亭亭玉立,如一根根高大的蜡烛。
而在树林的尽头,在远处的河对岸,一个()的更夫,敲着()的梆点。
[1]选择恰当的词语依次填入文中的括号里。
困倦沉闷皎洁晶莹[2]这首诗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在这幅画中,除了诗人,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
(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比较阅读(夏夫真)

(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比较阅读(夏夫真)北师大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课题:《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比较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型:主读课教师:夏夫真单位:台儿庄区邳庄镇中学上课时间:3月10日远别而悲伤:虽然远隔天涯,但友谊不会因为距离的遥远而淡薄,他们的心是连在一起的。
虽为送别诗,但全诗却无伤感之情,诗人的胸襟开朗,语句豪放清新,委婉亲切,表现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友情。
《别董大》这首诗是诗人给董大送行时的赠言,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
眼前的凄寒之景与分别的悲伤之情交融,可下文的情绪却陡然一变,勉励友人: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二)解读诗歌活动一:化诗为文教师指导语:请同学们默读诗歌,用散文化的语言写出两首诗的内容。
明确:学生展示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在三秦护卫的都城长安和你送别,风烟滚滚,与蜀中的五津相隔千里。
此时握住你的手,说声道别,我们彼此心心相印。
我们都是为了做官而离家远游之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了在、你这个知心朋友,及时远隔在天涯海角,也好像是近在咫尺。
不要在分手的地方,像多情的少男少女一样彼此落泪沾湿衣襟。
学生展示二:《别董大》:北风呼啸,黄沙千里,遮天蔽日,到处都是灰蒙蒙的一片,以致云也似乎变成了黄色,本来璀璨耀眼的阳光现在也淡然失色,如同落日的余辉一般。
大雪纷纷扬扬地飘落,群雁排着整齐的队形向南飞去。
院里的朋友,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大啊!活动二:感悟诗情教师过渡语:两首诗歌都是以“送别”为主题,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那句诗最能体现这种情感?明确:《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这首写在扬州与友人握别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和友人依依惜别之情。
全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即景生情,烘托了离人的别离情绪。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表现了朋友间不拘形迹的真挚感情。
《别董大》:其感情色彩表现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
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2024年小升初语文试卷(有答案)

2024年山东省青岛市市北区小升初语文试卷1.完善展演主持词。
小方:弹指一挥间,看似màn cháng的小学生活转瞬即逝!小华:在这难忘的小学生活中,有héǎi的老师、rèqíng的同学,我们天天zhāo xī相处。
小方:尤其是班主任刘老师,她那慈祥的面容和亲切的声音,常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小华:在美丽的校园里,处处留下我们难忘的huíyì。
(1)帮助小方和小华完成看拼音写汉字。
(2)划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把修改正确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2.(3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间断(jiàn)坚劲(jìn)鲁滨逊(sūn)奄奄一息(yǎn)B.惆怅(zhàng)徘徊(pái)黄焖鸡(mēn)空空落落(luò)C.瘦削(xuē)正月(zhēng)头涔涔(cén)不可思议(yì)D.急遽(xù)牲畜(xù)泪潸潸(shān)翻箱倒柜(dào)3.(3分)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A.犹豫不决孔子不能决也B.自愧弗如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C.赴汤蹈火及其日中如探汤D.惩恶扬善通国之善弈者也4.(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部分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还没有放学,我已经饿得前胸贴到后背上。
B.住方家大院的八儿,今天喜得快要发疯了。
C.过了二十三,大家更忙了,春节眨眼就到了啊。
D.考试得了第一名啦!放学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家向妈妈报喜。
5.(3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读文章时,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B.可以这样来写书的梗概:“读懂内容,把握脉络——锤炼语言,连贯表达”。
C.自由辩论时,进一步强调我方观点,并针对对方观点进行有效反驳。
D.“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写文章就像说话一样,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情感。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首》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

部编版⼩学五年级语⽂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含两套题)部编版⼩学五年级语⽂下册第四单元第9课《古诗三⾸》课后作业及答案⼀、给下⾯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打上“√”。
万仞.⼭(rěn rèn)羌.笛(jiānɡ qiānɡ)襄.阳(xiānɡ rǎnɡ)蓟.北(yú jì)满⾐裳.(shɑnɡ chánɡ)涕.泪(tì dì)⼆、拼⼀拼,写⼀写。
mó()天五yuè() yí()留三、给下⾯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遗民..泪尽胡尘⾥。
()A.在⾦统治地区的宋朝⽼百姓。
B.在辽统治地区的宋朝⽼百姓。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A.知道。
B.快要天亮。
3.却看妻⼦..愁何在。
()A.男⼦的正式配偶。
B.妻⼦和⼉⼥。
4.五千仞岳上摩天..。
()A.摩天轮。
B.碰到天。
四、读下⾯的诗句,完成练习。
1.黄沙百战穿⾦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在黄沙漫天的西北,守边战⼠⾝经百战,虽然⾝上的________磨穿了,但是他们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的敌⼈,_______________。
(2)从“黄沙”可以看出西北的⽓候________,“百战”⽽⾄“穿⾦甲”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破楼兰终不还”表明战⼠们有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决⼼。
2.⽩⽇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1)“放歌”和“纵酒”这两种⾏为写出了诗⼈的“狂态”,表现了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青春作伴好还乡”⼀句运⽤__________的修辞⼿法,写出了诗⼈在喜庆之余急于还乡的⼼情。
五、判断下⾯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2022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前专项练习

2022年苏教版四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阅读考前专项练习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1. 读古诗,完成练习。
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这是一首( )。
A. 送别诗B. 思乡诗C. 写景诗[2]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识君”中“君”指的是________。
2. 阅读天地。
江畔独步寻花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1]诗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2]诗中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3]诗中描写了作者何种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3. 课内阅读。
好像绿色的墨水瓶倒翻了,到处是绿的…/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刮的风是绿的,下的雨是绿的,流的水是绿的,旧光也是绿的。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突然一阵风,好像舞路教练在指挥,所有的绿就整齐地按着节拍飘动在一起…[1]诗人说“绿得发黑、绿得出奇”,你认为绿得__________________、绿得____________。
[2]哪一句诗总括了全文内容?抄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作者用文学的形式描述了春天到处都是绿色。
B.诗中描写的都是动态的绿。
C.诗中树木、大地中的小草在春风的吹拂下来回摆动,即诗人笔下的“按着节拍飄动在一起……”。
D.绿是生命的象征,作者赞美绿,其实也是对生命的赞美。
4. 阅读繁星(一三一),回答问题。
大海啊!哪一颗星/没有光?哪一朵花/没有香?哪一次/我的思潮里没有/你/波涛的清响?[1]这首诗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修辞手法。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及答案解析(2)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期末试卷(2)一、积累运用.(45分)1.(10分)将下面的语句准确、美观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6分)看拼音写词语。
①我们在面对xuǎn zé②弟弟很wán pí的时候bìxū要shèn zhòng 。
,常常做一些让人qìfèn 的事情,爸爸没少xùn chì他。
3.(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花蕾léi洞穴xué模mò仿齐头并bìng进....B.花圃pú发颤chàn假日jià 无缘无故yuán....C.气氛fēn霎时shà恐怕kǒng横七竖八héng....4.(8分)按要求写词语。
(1)描写女性漂亮的四字词语:(2)描写男性外貌的四字词语:(3)描写老人外貌的四字词语:(4)描写孙悟空的四字词语:5.(4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上课应该认真听讲。
(改成问号结尾的句子,句子意思不能变。
)(2)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仿写句子)6.(10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天下谁人不识君。
(2)但使龙城飞将在,。
(3)老师总是鼓励我们有不懂得问题不要不好意思,应该主动提问。
正如韩愈的一句名言:(4)在面对事情的时候,作为当事人有时候反而更不容易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本册书中和这句话意思类似的一句古诗是:(5)你能写一句关于气象的谚语吗?(6)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是的: (7)小红做什么事情都畏手畏脚,缺乏自信。
我们可以这样鼓励她:尺有所短,(8)细细的溪水,,流着月光。
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
呦,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 7.(4 分)口语交际。
,他在求学期间回答校长为什么而读书时,是这样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董大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1.《别董大》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感情。
2、诗的前两句是()描写?
3、诗的后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4、诗中描写别时的景物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答案:1、唐高适送别对友人的劝慰和赞美之情。
2、环境
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担心以后没有人了解你,赏识你。
天下人谁不知道你呢?
4、黄云、白日、北风、雁、雪。
古诗《石灰吟》
“吟”是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意思是()。
《石灰吟》就是赞颂()。
1、《石灰吟》这首诗中最有名的诗句是(),意思是()。
2、在《石灰吟》这首诗中我最喜欢的诗句还有(),意思是说()。
3、这首诗通过赞颂石灰()的精神,表达了于谦也要像()一样,任凭千()万()、()焚烧,哪怕粉骨(),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若等闲”的意思是(),清白指石灰的()。
3、我知道诗中()和()是一对同义词,()和()是描写动作的词,我还能写出
“若”的同义词是()。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阅读训练
1.从格律上看,这是一首___。
作者是( )朝的著名诗人__。
(3分)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4分)
A.送别诗
B.弃妇诗
C.宫怨诗
D.爱情诗
3.这首诗的前两句写______时节,_________________的情境(4分)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从结构上看是本诗的___ ___ ;运用了______的修辞手法。
(4分)
朱熹《观书有感》阅读练习及答案
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首诗是写(),是借景写理的诗,所以人们称这类诗为()诗。
(3分)
2、“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一诗中的理是由塘而(),见()觉清,由清思源,自然天成。
(2分)
3、“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_____________。
4、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描写,表达关于_________的心得体会。
5、你从第三、四句诗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6、《观书有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品。
这首诗以_____的手法,借__________的形象来壁喻__________。
这首诗告诉我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水,哲理(理趣)
2、水水
3、"源头活水",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4、明净的小方塘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飘动的天光云影清清楚楚地在“镜子”中荡漾。
(说明:语言要生动、形象)
5、要使自己的知识越来越丰富,就要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
(或:要保持心灵境界的澄明,就要不断接受新事物的洗礼。
)(说明:大意正确即可)
望月怀远练习题及答案
1.说说此诗是如何做到紧扣题目的?
2.写出第三句中的情人的三种含义:
(1)________;(2)________;(3)________。
3.此诗是如何处理景和情的关系的
4.首句“海上生明月”一句为什么用“生”,而不用“升”?
5、简析“月”的作用?
6、用一个词概括“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意境美,并分析这两句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什么好处?
7、本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8、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千古名句,它好在哪里?
9、全诗是如何扣住“望”和“怀”来写景抒情的?
【参考答案】
1.题目分为两个内容:“望月”和“怀远”。
第一句扣“月”;第三句扣“望”;第五、六两句扣“怀”;第七、八两句扣“怀远”。
2.好友恋人美好的理想。
3.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4.用“升”,仅表示月亮的动态,而用“生”,把大海和月亮拟人化,使月亮更加有活力,更加有生气。
5、这是一首望月怀人诗,由望月而引起相思而彻夜难眠,月光是引起相思的原因,又是相思的见证。
6、雄浑阔大手法:即景抒情,由望月而生怀远之情;虚实结合,望月是实景,怀远是设想远在天涯的友人也对这轮明月在怀念自己,深化了怀远的深情,也留下了联想和想象的空间。
7、由题目“望月怀月”可见是借助月亮怀念远人,表达思念之情。
8、“海上生明月”,意境雄浑阔大。
看起来平淡无奇,没有一个奇特的字眼,没有一分点染的色彩,脱口而出,却自然具有一种海天浑融的气象。
“生”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不仅富有动感,而且点染了海和月的同生共命的缠绵。
“天涯共此时”,由景入情,转入“怀远”。
9、首联,第一句望月,第二句引发怀远之情。
颔联,望着这样一个漫长的月夜,不禁心生其“怨”,因“怨”而更加怀远。
颈联,“怜”由怀远而生,因相思难眠,便离家来到月下。
尾联,望月而生遐思,“赠”月不成,还寝求梦,在梦里与远人相会,传达深切的思念之情。
<<冬夜读书示子聿>>,练习题及答案:
1.这首诗诗题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赞扬古人刻苦做学问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做学问是一件很艰难的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后两句的意思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俗语相近。
4.有关读书.做学问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试写出一句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读书要与实践结合
2.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