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1990—2012年碳足迹动态分析

合集下载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真题

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真题

(每日一练)全国通用高考地理必修二环境与发展真题选择题1、碳足迹和碳承载力分别指人类在生产或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室气体的量和某一区域各种植被光合作用固定CO₂的量。

下表为2012年我国东部省市(港、澳、台资料暂缺)碳足迹和碳承载力状况统计表。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我国东部省市碳足迹南北差异大关联性最小的是()A.能源消费结构B.煤炭资源储量C.产业结构类型D.居民生活方式(2)根据表中信息可推知,下列省市中大气质量最好的是()A.海南省B.福建省C.广东省D.北京市(3)为降低山东省的碳足迹,下列措施合理的是()①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发展潮汐能和地热能等能源产业②植树造林,提高植被的覆盖率③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④购买其他省份多余的碳指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DAB【提示】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大气污染及其防治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途径解析:(1)居民生活方式与南北方碳足迹差异大关联性最小。

(2)考查读图分析能力。

(3)考查降低碳足迹的措施。

【解答】(1)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其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比例大;北方地区产业结构偏重于重化工业。

目前,南北方居民生活方式大体相同,差异缩小,故其与南北方碳足迹差异大关联性最小。

故选D。

(2)据表可知,海南省碳足迹总量小,说明其工业欠发达;碳承载力约接近其碳足迹的一半,说明其植被覆盖率高。

故海南省大气质量最好。

故选A。

(3)为降低山东省的碳足迹,应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植树造林,提高植被的覆盖率。

潮汐能和地热能等属于新兴产业和清洁能源,由于开发成本相对较高,目前尚未大规模推广应用;购买其他省份多余的碳指标不能降低碳足迹。

故选B。

2、我国沿海某省山地、丘陵面积占比80%以上,自然因素和人地矛盾突出,极易造成水土流失现象。

下图为该省等高线地形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黄土高原相比,该省北部丘陵山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更大,其主要是因为()A.加重土壤次生盐渍化B.加剧淡水资源紧张C.单位土地经济损失大D.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2)导致该省东南部水土流失问题更加突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降水强度B.地形地势C.河流分布D.土壤性质(3)为了解决水土流失问题,该省应采取的主要生物措施是()A.地膜覆盖B.土地复垦C.植树造林D.打坝淤地答案:CAC【提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解析:暂无解析【解答】略略略3、河北省武安县有丰富的煤、铁矿资源,武安磁山镇曾拥有十余座焦炉和高炉,年产量最高达300万吨。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

201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状况公报综述2012年,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环保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区环保系统牢固树立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资源优势、是核心品牌、是发展竞争力、是最大民生的理念,在我区经济增长11.3%,能源消费总量增长6.6%,人口自然增长7.89‰的情况下,全面完成年度减排目标任务,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作用不断显现,“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品牌优势得到增强。

全区14个设区市环境空气质量均达到国家城市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要求(达二级标准),空气优良天数占比为98.8%;39条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为97.2%;国界、省界交界断面水质继续保持优良,珠江流域广西重点河流断面整体水质达标率仍保持100%;近岸海域水质基本保持稳定,大部分海洋环境功能区达到水质保护目标要求,海洋环境功能区达标率为90.9%;全区71.4%的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和92.9%的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为好和较好,城市各类功能区噪声昼间达标率为97.4%,夜间达标率为66.4%;辐射环境处于正常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61.4%。

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状况2012年,全区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78.03万吨,比2011年减少1.64%;氨氮排放量为8.26万吨,比2011年减少1.55 %;二氧化硫排放量为50.41万吨,比2011年减少3.24 %;氮氧化物排放量为49.83万吨,比2011年增加0.87%,其中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量为14.90万吨,比2011年增加4.49%。

措施与行动完善工作机制,明确目标责任调整充实我区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实施方案部门分工,建立节能减排厅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污染减排工作新局面。

落实减排政策,加大减排投入继续落实国家脱硫电价政策,出台《燃煤发电企业脱硫设施运行及脱硫电价管理办法》;实行火电水泥行业烟气脱硝减排工程建设资金补助激励政策,提高设区市污水处理费标准,研究制定以污染减排为重点的畜禽养殖业扶持政策。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2年度南宁市工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2年度南宁市工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2年度南宁市工业节能目标责
任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
【法规类别】节能管理
【发文字号】南府办[2013]108号
【发布部门】南宁市政府
【发布日期】2013.07.09
【实施日期】2013.07.09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2012年度南宁市工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
(南府办〔2013〕10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自治区下达的节能降耗目标,把工业节能降耗工作作为促进工业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抓手,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各项措施的落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根据《国务院批转节能减排统计监测及考核实施方案和办法的通知》和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工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的通知》(南府办〔2008〕205号)精神,经对各县区、开发区及重点耗能企业进行考核,现将我市2012年工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评价结果进行通
报(详见附件)。

希望考核评价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等级的单位再接再厉,争取更大成绩;考核评价结果为“基本完成”和“未完成”等级的单位要认真总结,找出差距,努力赶超。

请考核评价结果为“未完成”等级的邕宁区人民政府于2013年8月31日前向市人民政府做出书面报告,提出限期整改工作措施,尽快扭转工作被动局面;请考核评价结果为“基本完成”、“未完成”等级的重点耗能企业于2013年8月31日前向市工业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市工信委)做出书面报告,查找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措施,限期整改。

广西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

广西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

广西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
韦海鸣;吴嘉越
【期刊名称】《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43)3
【摘要】广西碳排放影响因素与落实“双碳”目标关系密切。

该研究根据2000—2019年广西能源平衡表核算广西历年碳排放总量,分析了2000—2019年广西碳
排放总量、人均碳排放、单位GDP碳排放变化趋势,通过LMDI因素分解模型和岭回归判断影响因素,采用STIRPAT模型计算出经济发展情景、基准情景和强效减排情景下2020—2050年广西二氧化碳排放,预测广西碳排放峰值及达峰时间,并得出结论:一是广西碳排放量在2000—2019年整体呈上升趋势,碳排放峰值尚未达到;二是对广西碳排放影响较大的因素为能源结构、能源强度、经济水平;三是经济发展
情景、基准情景和强效减排情景对比下,强效减排情景将有效节省0.69亿吨、0.95亿吨二氧化碳排放量,碳减排比例为21.7%、29.9%。

广西经济社会要全面减排,必
须加快能源结构多元化,推行清洁能源发展;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低碳城市建设等。

【总页数】14页(P17-30)
【作者】韦海鸣;吴嘉越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6.2
【相关文献】
1.广西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广西物流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3.广西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和趋势预测
4.广西能源消费碳排放动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5.碳达峰目标下江苏省重点行业碳排放量的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预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2年能源流向图与煤炭流向图最详细

2012年能源流向图与煤炭流向图最详细

3.我国2012年能流图和煤流图及相应的系统效率.........................................11
3.1 我国2012年能流图及能源系统效率........................................................................11 3.2我国2012年煤流图及煤炭系统效率........................................................................17
1.1 研究背景.....................................................................................................................2 1.2 研究的意义和目标....................................................................................................3
中国2012年能流图和煤流图编制及能源系统效率研究 | 2
1
引言 ................................................................................
相比,我国的能源开采效率低近30个百分点,中间环节效率低5个百分点,终端 利用效率低10个百分点,能源系统总效率低10~20个百分点。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能源消费量增长迅速,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达36.17 亿吨标准煤,是2000年的2.6倍,然而,2000年以来我国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 的比重却持续徘徊在70%左右。高比例的煤炭消费量不仅抑制了能源利用效率和 效益的提高,也破坏力生态和大气环境,并持续排放了大量温室气体。 近十年来,尽管我国终端利用环节中一些高耗能行业和产品的能效得到较 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能源系统中其他环节的节能潜力未被充分挖掘,致使全 国能源系统的总效率并没有明显的提高。因此,如何从能源系统的角度来审视 和评价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的方式和路径,技术进步程度和能源利用效率水 平,节能的潜力、能力、效果和效益所在等,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可以为促 进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技术进步,选择和制定环境治理和减缓温室气体 排放的对策、路径、规划和战略提供依据与支持。因此,本报告基于能源系统 模型分析方法,构建我国2012年能流图和煤流图,用以分析和研究我国2012年能 源系统和煤炭系统的效率。

碳足迹的“加”“减”“乘”“除”--垃圾分类一起FUN

碳足迹的“加”“减”“乘”“除”--垃圾分类一起FUN

碳足迹的“加”“减”“乘”“除”--垃圾分类一起FUN
娜霞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教育》
【年(卷),期】2022()5
【摘要】 活动背景2017年,国务院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
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在全国大中小学掀起了垃圾分类教育和宣传热潮,许多
学生都亲历和体验过垃圾分类的过程与方法。

但是,由于缺少实际应用,孩子们对垃
圾分类仅停留在“了解”层面,容易出现“怎么做”“不想做”和“难坚持”现象。

本次活动基于创客和STEM教育理念,以“碳足迹的‘加’‘减’‘乘’‘除’--
垃圾分类一起FUN”为主题,重实践,重体验,鼓励学生在探寻碳足迹的过程中用科
学的知识和方法分类、回收、利用垃圾,让学生通过实践发现科学的魅力,养成爱护
环境和珍惜资源的良好习惯。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娜霞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市滨湖路小学曾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基于垃圾分类的废旧纺织品的单独回收对深圳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碳足迹影响分析
2.4个月累计减碳15吨,碳中和量可变现消费探秘全国首个碳中和垃圾分类小屋
3.
探讨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碳减排的贡献4.乡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对碳减排的影响5.重庆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碳减排潜力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宁市低碳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南宁市低碳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

南宁市低碳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二〇一二年二月目录总则 (7)一、规划意义 (7)二、编制依据 (7)三、规划区域 (8)四、规划年限 (8)- 1 -第一章发展现状和形势 (9)一、发展现状 (9)(一)“十一五”取得的主要成就 (9)(二)“十一五”存在的主要问题 (12)二、“十二五”面临的形势 (14)(一)有利因素 (14)(二)不利因素 (16)第二章总体思路 (18)一、指导思想 (18)二、基本原则 (19)(一)经济增长和低碳发展相结合原则 (19)(二)整体规划和示范带动相结合原则 (19)(三)政府推动和市场主导相结合原则 (20)(四)坚持全民参与和循序渐进相结合原则 (20)三、规划目标 (20)第三章主要任务 (22)一、加大节能降耗力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 (23)(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3)(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24)(三)实施节能降耗重点工程 (27)(四)加强节能技术开发应用 (36)(五)控制非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 (37)- 2 -二、全面调整产业结构,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39)(一)改造高碳产业领域 (39)(二)构建低碳产业体系 (40)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 (48)(一)生物质能源 (48)(二)太阳能 (51)(三)风能 (53)四、重视末端控制,提高城市碳汇能力 (56)(一)提升森林城市品质 (56)(二)石漠化综合治理 (58)(三)绿色通道建设 (58)(四)公益林地造林建设 (59)(五)园林绿化建设 (59)五、开展低碳试点研究,建立核算体系 (61)(一)建设碳减排相关法律和法规 (61)(二)建立健全统计、监测和考核体系 (61)(三)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 (62)六、优化布局,构建低碳生态城市 (63)(一)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63)(二)加快构建低碳社会 (67)第四章重点项目 (68)一、开展节能降耗 (68)- 3 -二、调整产业结构 (69)三、优化能源结构 (69)四、努力增加碳汇 (70)五、开展试验试点 (71)第五章保障措施 (71)一、加强组织领导,推动规划实施 (71)二、强化政策扶持,引导低碳经济发展 (72)三、提高低碳技术水平,加强能力建设 (73)四、构建资金保障机制,加大低碳投入 (74)五、加强宣传力度,鼓励全民广泛参与 (74)附图1 南宁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的城市布局(略)……………75附表 1 南宁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工业节能降耗项目表(略) (76)附表 2 南宁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工业节能领域淘汰项目表(略) (84)附表3 南宁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建筑节能项目表(略)………87附表4 南宁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交通运输节能项目表(略) (88)附表 5 南宁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低碳产业体系构建项目表(略) (89)- 4 -附表6 南宁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能源结构优化项目表(略)…97附表7 南宁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增加碳汇项目表(略) (100)附表8 南宁市“十二五”低碳经济发展试验试点及科研项目表(略) (101)总则一、规划意义发展低碳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是南宁市按照国家战略部署,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任务,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新的产业革命具有重要意义。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

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南宁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8.17•【字号】南府办[2011]181号•【施行日期】2011.08.1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建筑市场监管正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方案的通知(南府办〔2011〕181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管委会,市级各双管单位,市直各事业、企业单位: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二〇一一年八月十七日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方案我市于2010年成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

为按时完成我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目标,现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在我市落户为契机,紧紧围绕申报通过的《南宁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实施方案》所确定的目标任务,以节约能源、提升人居环境为宗旨,加强我市示范项目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系统建设,在可研立项、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行使用实施全过程管理,推动可再生能源在我市建筑领域广泛应用,带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产品产业发展,并使我市在全自治区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二、组织机构(一)成立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成员如下:组长:分管副市长副组长: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市城乡建委主任市财政局局长成员: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市工信委副主任市教育局副局长市国土局副局长市环保局副局长市规划局副局长市城管局副局长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市园林局副局长市水利局副局长市商务局副局长市卫生局副局长市体育局副局长市统计局副局长市旅游局副局长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市气象局副局长市工商局副局长市城乡建委总工程师市墙改办主任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组织贯彻落实国家、自治区有关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方针政策,部署和监督全市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审议年度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作计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 t p r o v e s ha t t he t i n c r e a s e s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l a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f o s s i l e n e r y g c o n s u mp t i o n a r e t h e p ima r r y c a u s e s o f
第3 O 卷 第 0 8 期
乐 山师范学院学报
J o u r n l a o f L e s h a n N o r ma l UI l i v e r s i 何
Vo 1 . 3 0 . No . 0 8 Au g . 2 0 1 5
Hale Waihona Puke 2 0 1 5年 0 8月
南宁 1 9 9 0  ̄2 0 1 2 年碳足迹动态分析
A D y n a mi c A n a l y s i j s o f C a r b o n F o o t p r i n t i n N a n n i n g C i t y f r o m 1 9 9 0 t o 2 0 1 2
S HEN Ye h o n 9, ZHAO Xi o ng u i , ZHAO Ch a o
部 门所 占比重 由大到小依 次是农业部 f 1 ( 6 0 . 1 6 %) > 能源部 门( 3 0 . 6 3 %) > 水泥工业部 门( 1 2 . 7 6 %) > 废物处理部 门( 3 . 3 2 %) , 且 都大于植被 固碳( - 6 . 8 7 %) 。由此可见南宁碳足迹主要是 由农业生产和化石能源燃 烧引起。人均 和单位面积碳足迹增幅分 别为 3 2 3 . 5 1 % 和 41 . 8 2 %;万元 G D P 碳 足迹 降低 了 4 1 . 0 %;能源强度 波动下降 。温室气体排放 指数从 O . 0 4波动增加 到 0 . 2 0 , 1 9 9 0 年排 放等级为很低 ( I b ) , 1 9 9 l —2 0 1 1 年为较低(I c ) , 2 0 1 2 年为 中下 ( Ⅱa ) 。 关键词 : 碳足迹; 温室气体 ; 气候变化 ; 南 宁 中图分类号 : X8 2 8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 8 6 6 6 ( 2 0 l 5 ) O 8 — 0 0 8 1 _ o 6
申烨红 , 赵先贵木 , 赵
( 陕西师范大学 旅游与环境 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2 )
要: 文章采用 I P C C和中国《 省级温室气体编制指南》 推荐 的方法对南宁 1 9 9 0 - - 2 0 1 2 年的碳 足迹进行 了动态分析 。
研究发现 , 1 9 9 0 - -2 0 1 2年南 宁的碳足迹处 于较低水平 , 但 波动上 升, 增 幅为 4 4 1 . 0 %, 年均增 幅为 2 0 . 0 8 %。 碳足迹构成上 , 各
f o o t p i r n t ,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e v e r y s e c t o r d e c r e a s e s i n he t f o l l o w i n g o r d e r : he T a g r i c u l t u r l a s e c t o r( 6 0 . 1 6 %) , e n e r g y s e c t o r ( 3 0 . 6 3 %) , c e m e n t i n d u s t y( r 1 2 . 7 6 %) , w a s t e t r e a t m e n t s e c t o r( 3 . 3 2 %) , a n d v e g e t a t i o n c rb a on( - 6 . 8 7 %) .
r e c o mme n d e d b y he t I P C C a n d A Gu i d e t o he t P r o v i n c i l a Gr e e n h o u s e Ga s e s I n v e n t o i r e s i n C h i n a . T h e s t u d y
h a s f o u n d t h a t f r o m 1 9 9 0 t o 2 0 1 2, Na n n i n g c a r b o n f o o t p i r n t i s a t a l o w l e v e l , b u t t h e v o l a t i l i t y is r e s , wi t h a n i n c r e a s e o f 4 4 1 . 0 p e r c e n t a n d a n a v e r a g e a n n u l a i n c r e a s e o f 2 0 . 0 8 % .F r o m t h e c o mp o n e n t o f c a r b o n
Ab s t r a c t :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d c a r b o n f o o t p in r t i n Na n n i n g f r o m 1 9 9 0 t o 2 0 1 2 b y u s i n g t h e me t h o d s
( S c h o o l o f T o u r i s m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 S h a a n x i N 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 X F n a S h a m .  ̄ x i 7 1 0 0 6 2 , C h i n 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