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下跪跪出了什么_张清
师者的义务与权益需厘清边界

师者的义务与权益需厘清边界
张清
【期刊名称】《师道·情智》
【年(卷),期】2018(000)008
【摘要】2018年5月18日,安徽宿州萧县教体局曾下发通知称,因部分学校供应的学生牛奶疑似存在安全隐患,经检测合格后恢复供奶,要求班主任提前一小时试喝,试喝后没有发现异样,确保安全后方可发给学生饮用,以保证学生人身安全。
此通知发布后因引发巨大反响而予以撤销。
【总页数】2页(P9-10)
【作者】张清
【作者单位】广州市第六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厘清职责边界,履行理性人注意义务
2.农村金融改革需厘清政府、市场边界
3.『合理惩戒』与『违规体罚』需厘清边界
4.防止家长群变味儿,需厘清职责边界
5.
解决失信惩戒泛化问题需厘清制度边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

老师处罚被撤销!央视、人民日报发声:跪着的老师,教不出站着的学生!不要让蛮横的溺爱,化作杀死老师的匕首。
之前,轰动全国的五莲二中杨守梅老师“用课本抽打逃课学生被辞退”事件终于迎来了大逆转!就在19年7月28日,五莲县人民政府发出通报,表示五莲县教体局已经撤销对杨老师种种不公平的“追加处理”:五莲县委、县政府对教体局、学校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已撤销追加处理决定。
根据涉事老师个人意愿,已将其从原学校调往五莲一中。
这位被学校停职、处罚,且纳入“黑名单”的杨老师,总算得到了五莲县委、县政府一个公道的回答。
整件事情的起因,其实只是杨老师管教了两个逃课的顽劣学生。
谁知,杨老师仅仅是用书本敲打了几下,在学生和家长的口中,就变成了骇人听闻的“体罚”。
学校第一时间给予杨老师做出停职,赔礼道歉,取消评优资格,党内警告、行政记过等处分。
这些家长还是不肯罢休,继续向教育局施加压力。
为了息事宁人,教育局在事发两个多月后,对已停职处分的杨守梅老师又进行了追加处理:扣发当事教师一年奖励性绩效工资;责成五莲二中新学年不再与杨守梅签订聘用合同;将该教师纳入五莲县信用信息评价系统“黑名单”。
曾经的先进教师、优秀班主任、培养出多名优秀学生并被学生爱戴的杨老师,一夜之间被挂上了没师德、没信誉的坏名声。
事件一经媒体报道,全国哗然!五莲县教体局和五莲二中不分是非黑白,只因家长一闹就把优秀的杨老师开除、加入黑名单的做法,寒了天下老师的心。
在央视的《新闻周刊》中,白岩松严肃发声:“明确教师惩戒权,势在必行。
”人民日报客户端也发表了文章:《善待基层教师,别动辄“追加处理”》,其中的几句话振聋发聩:如把正当惩戒扣上“体罚”的帽子,这样会诱导教师不敢管、不想管学生,最终形成多输局面。
“国将兴,必尊师而重傅”,依法保护基层教师合法权益,让老师更有动力教书育人,在教书育人中更有尊严和获得感,职能部门责无旁贷。
不要逼得天下老师都不敢管教学生,更不要让教书育人成了“高危职业”。
师道尊严是怎么沦丧的——从教师下跪和被打说起

师道尊严是怎么沦丧的——从教师下跪和被打说起清风扬羽近期发生了两起校园恶性事件,一起教师被逼下跪,一起教师被学生群殴,让教师职业再度置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备受煎熬。
对这两起事件的评论,有替教师打抱不平的,也有求全责备的,还有同情之余又倍感无奈的……师道尊严在这两起事件中均被肆意践踏,让同为教育从业者的我不禁心生许多悲凉。
不过悲凉过后,需要反思的是这类事件背后折射出的教育生态严重恶化的现状以及这种现状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先来简要描述一下这两起事件的经过。
第一起教师下跪事件,发生在湖南省桃江县职业中专,该校一名男生因不满宿管老师的管理而跳楼自杀,学生家长到学校兴师问罪,在校领导的再三劝说之下,宿管老师夫妇被迫双双下跪“谢罪”。
第二起教师被学生群殴的事件,发生在安徽亳州市蒙城县范集乡的范集初级中学,在晚自习期间,一位老师要学生交考试试卷,遭到学生的拒绝,进而有了拉扯,然后是拳脚相加,好几位学生轮番上阵围殴老师一人,有的还使用了木棒和板凳,场面之激烈与暴力,让我看完后都心有余悸。
再来说说这两起事件的善后处理。
第一起教师下跪事件,从媒体报道的起因来看,宿管老师可能并无太大过失,被逼下跪更多可能是为了平息家长的愤怒,以免事态扩大后会影响到学校的声誉和社会的稳定。
第二起教师被群殴事件,因视频在网上广泛传播,才引起了学校和当地公安部门的重视,不过该校校长在接受采访时说:“被学生群殴的老师并没有明显伤情,群殴老师的几名同学也都在上课,学校已经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其它情况需要等待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的联合调查结果……”两起事件的处理都是一个逻辑:维稳!稳定压倒一切!至于教师的尊严,可能完全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接着说说这两起事件的责任细分问题。
第一起事件,一名16岁的学生因不叠被子而遭到宿管老师批评,被批评的学生顶嘴说叠被子一直是他妈妈帮忙做的,他不想做,然后可能有了一些口角,加上之前可能也有一些积怨,于是该学生跳楼自杀了。
忠诚跪教——记感人教师陆永康

忠诚跪教,境界参天——记贵州省山村教师陆永康(一)这是怎样的山路啊!一边是嶙峋的山岩,一边是深深的山谷,时而是遍地尖利的石子,时而是积满了雨水的大坑……3月23日,我们乘坐的汽车在这样的山路上跌跌撞撞、颠簸前行。
然而,就是在这样的艰难的路上,靠着双腿膝盖跪在一双用木板、篮球皮、废旧轮胎、铁丝自制的重达两公斤的‚鞋子‛上,山村教师陆永康跪着‚走‛了无数个来回,跪着度过了36年的教书生涯。
无数个转弯、仿佛是无尽的路途之后,终于来到了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乡中心小学。
在寂静的山谷中,这栋白色的小楼是最为辉煌的建筑。
正是课外活动时间,许多孩子在操场上笑着、跳着、闹着。
沿着操场边的一个角落拾级而上,在一间简陋的木屋里,我们见到了58岁的陆永康老师。
他站起来了,告别了自制的像船一样的‚鞋子‛,告别了36年的‚跪教人生‛。
这得益于两年前的手术,得益于政府和群众的爱———这是对他36年‚跪教人生‛的回报。
拄着一双钢制的双拐,在矮小的木屋里,陆老师显得很高大。
36年的‚跪教人生‛‚永康‛,这名字里大概饱含了父母对孩子最大的祝愿。
但是,陆永康在9个月的时候,却由于一场小儿麻痹症而注定与‚健康‛二字无缘。
他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从此只能跪着行走了。
腿脚不便,家境贫寒,并没有磨灭陆永康的求知欲望。
他抓住一切机会读完了小学———哪怕后来学校搬到了离家10公里以外的地方。
他知道,知识,可以抚平他肉体上的苦难,身体上的残疾。
后来,学校停课了,他失学了。
但他一直没有扔下书本,自学完成了小学到初中的全部课程,成了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
20岁那年,因为贫困,村上的孔荣小学流失了最后一个老师。
陆永康接下了给孩子们教书的任务,成为一名民办教师,‚跪‛在了讲台上———这一跪,就是36年。
刚开始教书的时候,全校只有30名学生,大部分孩子都辍学在家。
陆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失学的孩子找回来。
白天上课,晚上家访,成了陆老师的全部生活内容。
遵义四中教师下跪始末

遵义四中教师下跪始末:不跪政府只为保校“我们当时绝不是向政府下跪。
”5月15日上午,遵义四中的教师陈丽(化名)对人民网记者说。
5月13日起,网络上流传出一组“老师集体下跪求政府”的照片,从照片可以看到,九个人双膝跪下,有人手里还举着手机。
文字说明表示遵义四中的老师正在“跪求”政府保留在老城区的原校址,不要将学校整体搬至新城区。
“我是当时下跪老师中离校长最近的,现场的情况也比较清楚。
”陈丽向记者还原了当天的事发现场:5月13日早上8点以后,不同意学校整体搬迁的老师开始在校园内静坐,该校校长杜方荣9点多出现在老师们面前。
双方交涉过程中,部分情绪激动的老师为了保住老校区下跪。
疑问一:老师静坐是否耽误学生课业?陈丽表示,从5月12日起,学校不同意整体搬迁的老师们就开始静坐,“但所有参与静坐的老师都是没有课的,有课的老师会回到教室…守课‟,待下课后重新回来。
”记者随后向另一名参与静坐的老师赵亮(化名)了解情况时他表示,从13日早上8点到12点,老师们确实是有替换,“主要就是有课的老师要返回教室”。
该校高三学生也向记者证实,12、13日他们正在参加学校例常的测评考试,均有老师监考,并且考试一切正常,没有受到影响。
疑问二:网传老师跪“政府”是否属实?“照片曝光后看,到网上说法多样、评价不一,我们很委屈,也很担心影响教师的声誉。
”高二年级的一名班主任老师告诉记者,“13日早上9点过,杜校长到现场后劝大家回到办公室,但没有人愿意回去”。
虽然学校的部分老师、学生、家长已经向校领导表达了对学校将整体搬迁的不满,但得到最多的回答是“以大局为重”。
陈丽当时离校长杜方荣最近,她听到杜对现场的老师说“10分钟后谁不回去就处分谁”。
当时离校长很近的语文老师幸亦农亦证实听了同样的话。
在场的老师们认为,校长的劝说让大家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我们越说越激动,我怕保校没希望了。
”幸亦农说,自己哽咽着对校长说:“我们不回去,我们要你带着我们保卫四中。
教导主任闯入他校逼学生操场下跪并轮抽耳光(教师中心稿)

教导主任闯入他校逼学生操场下跪并轮抽耳光(教师中心稿)7月9日下午6时左右,宁乡县楚源美术学校的教导主任杨明雨,带领5名不明身份的人,闯入宁乡县云海美术学校,将一名叫彭胜雄的学生拖到学校操坪上,逼他下跪,并将啤酒浇在彭头上,轮流抽彭的耳光,打完人之后,6人扬长而去。
目前,宁乡县白马派出所已经对此事进行立案调查。
学生被逼下跪受殴10分钟据彭胜雄介绍,7月9日下午4时左右,他和两个同学来到楚源美术学校,打算来帮自己的同学李艳春搬行李,因为李想转学到云海美术学校去读书。
当时李在学校办公室和老师谈转学的事情,彭便去办公室找李,正好碰上楚源学校的教导主任杨明雨。
杨得知彭是“云海”的学生,立即叫彭“滚出学校”。
言语冲突中,双方结怨。
下午6时30分左右,彭吃完晚饭在云海学校的操坪旁边休息,突然看见杨明雨带着5个人进了校门,强行将彭拖到操坪中间,勒令彭跪下,彭不从,杨便用啤酒瓶对准彭的头部,“不跪,就打烂你的头。
”彭还是不跪,杨便猛踢彭的膝盖,彭支撑不住双膝跪倒在地。
彭跪下以后,杨先用大约3厘米厚的笔记本猛击彭的头部,因为用力过猛,笔记本几下就被打飞了。
然后杨又用啤酒浇在彭的头上,再猛抽彭耳光,还踢彭的胸部和左手手臂。
随后,杨又叫其余5人上前轮流抽彭耳光,时间长达10分钟,打完人之后,6人扬长而去。
据“云海”在场的一名周姓老师称,当时看见对方人太多,而且气势很凶,自己也很害怕,根本不敢上前阻拦,所以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对方殴打本校的学生。
周称,当时确实有很多人在围观,包括老师和学生在内,有好几十人,但是谁也不敢上去劝阻。
教育局称已责令相关学校处理杨明雨为什么要带人到“云海”来殴打彭胜雄?彭说,由于对方看到他去帮李艳春的忙,可能对方误以为李艳春是他劝走的,为此迁怒于他。
彭在来“云海”读书之前,是宁乡县十中的学生,7月2日,宁乡县十中有23个学生分别进入这两所美术学校就读,云海11人,楚源12人。
13日上午11时,记者赶到宁乡县教育局了解此事,正好遇上彭胜雄和他的父亲,彭父远在广东打工,知道孩子被打的消息后匆匆赶回。
朴实无华写就无悔人生

朴实无华写就无悔人生——记河北省魏县县委组织部干部张清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一个人在一个时期埋头实干也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埋头实干;一个人一次两次晋升没有轮到能想通,难的是干到退休还没有轮到仍能想得通。
在30多年的工作中,张清坚持原则,细致严谨,默默奉献,任劳任怨,默默无闻地塑造着自己无悔的人生,也塑造了一个组工干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身体力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良好形象。
1969年,从西藏民族学院毕业的张清,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告别父母和新婚燕尔的妻子,远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拉孜县工作了14年。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西藏高原,常年生活在气候寒冷、紫外线强、高山缺氧的环境中,平时只能吃上糌粑和青稞面。
而正是这种自然条件和工作环境,锻炼了张清不怕吃苦、不屈不挠的性格。
他写的档案笔记连起来有20公里长张清一直认为,文凭不是水平,阅历不代表能力,资格也不能作为资本。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基层于部,只有脚踏实地地干好本职工作,才是对党、对人民最好的交待,才能对得住自己的良心。
张清刚到县委组织部工作时,领导安排他负责干部统计工作和档案管理工作,他二话没说就上了岗。
魏县在历史上有几次和外县合并、分开的情况,干部档案多且杂,堆积如山。
在1980年左右,两间大的屋子里,干部档案有几十麻袋。
当时组织部的干部人事档案没有明确专人负责,档案材料杂乱无章,查阅调档很不方便。
张清接手这项工作后,每天把自己关在档案室里,埋头整理档案,这样单调的工作,他一干就是数年。
经他管理和整理的4000多卷干部人事档案和大量的文书档案,分类准确、编排有序,从来没有出过差错,为全县干部人事档案升为国家一级档案打下了基础。
有一回,大家几天没见他来上班,都以为他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
但大家找遍了他的家和很多部门也没有找见他,最后有人说他是不是在档案室,别人说那里又脏又乱,不可能在那儿,但意外的是张清就在档案室里。
下跪的教育培养不出站着的学生

下跪的教育培养不出站着的学生作者:李丽萍来源:《成才之路》2010年第36期因为给学生下跪,湖南娄底市一中的普通教师谭胜军最近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
尽管谭老师表示,下跪的本意是为了唤醒学生,唤回师道尊严,但他这一跪,却令为师者丢掉了最后的风骨。
教师给学生下跪,这样的事情并非个案。
2007年6月,海口市琼山区旧州镇中学校长周常德就曾在全校师生面前双膝跪地,双手合拢,大声呼喊:“求求你们,不要再玩闹了,好好学习!”据媒体当时的报道说,这是周校长执教生涯里的第6次下跪。
教育者为了感化学生而下跪,这种看似极端的行为背后,折射的是当下教育的虚弱与无力。
我们非常理解谭胜军老师、周常德校长作出下跪之举的复杂背景与艰难处境。
在现今的教育环境下,教师不敢批评学生、惩戒学生,教师的行为变得越来越小心翼翼,甚至不敢对学生说重话,否则就会被指责为“伤害学生心灵,侵犯学生权益”。
就在几个月之前,同样是在湖南省,郴州一位教师因为管教学生引发师生冲突,在被迫向学生和家长道歉后愤而挥刀自残。
近些年来,我国中小学以及大学校园里的师生关系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
随着“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等观念的广泛传播和深入人心,一向被视为教育对象、管理对象的学生,其地位一路飙升。
与教师高高在上的传统师生关系相比,毋庸置疑,这是巨大的进步。
但我们必须警醒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难免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
而且,仅仅单独提升某一方面的权利,或者过分倚重某一种权利,有可能使校园权利生态出现新的不平衡,带来新的问题。
比如,一些教育界人士和舆论大力倡导“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是上帝”等有失偏颇的教育信条,信奉“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反对任何形式的批评和惩罚。
因为一味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益,所以一旦师生之间发生冲突,不管事情的起因如何,社会舆论的天平首先倒向学生一方,而校方和教育主管部门也要作出保护学生的姿态而首先惩处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2011年第2期
相约高中
责任编校彭琳
写作借鉴:教师给学生下跪,这是一则很有思考价值的新闻素材。
从多个角度可演绎出许多有价值的写作话题。
比如从学生的角度,可以写什么是真正的师生平等,学校能等同于服务行业吗,如何做个合格的新时代的学生……从老师的角度,可以写教师的尊严,不跪着教书,我“撑”你,人格无价,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从教育的角度,可以写教育请远离商业化,请给教育一方净土,今天的师生平等了吗?请给力站着教书的老师……本文则是试图从辨证的角度重新审读此则材料,并努力透过这一独立事件审视时下的教育现状,尝试挖掘其所折射出的社会价值。
这种辨证审读、深层挖掘以体现小文章大主题的意旨或许会给我们写作以有益启迪。
责任编校彭教师下跪跪出了什么
■张
清
不久前,湖南省娄底市一中英语老师谭胜军在给高二(263)班学生上课时发现两名学生在英语课上课时间下五子棋,遂上前制止,结果发生冲突,其中一个学生抢了教鞭,还将老师压在地上长达十分钟之久。
第二天谭老师在班上下跪,向那两名同学道歉。
谭老师称下跪向学生认错,是为了感动学生。
惹事学生则说,教师应该列入服务行业,学生就是上帝,是来享受服务的。
(2010年12月2日《中国青年报》)
初知此事,颇为愕然。
我国素有尊师重教之传统,虽说现在更强调师生平等,可也绝没有师卑生贵之说。
再者,从人人平等的角度,生错,该向师道歉;师错,当然也应该向生道歉,绝没有谁向谁下跪的道理。
更何况是一个正常履行职责、行为并无过错的老师向明显有错的学生下跪呢!
静心细想,教者的良苦用心又是可以理解的。
面对如此冥顽不化的极端学生,也许谭老师认为唯用如此极端甚至有违人伦之常的方式才能真正唤醒学生,让其迷途知返。
作为教者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此事发生后,同学们都很自觉地听课了,以前不记笔记的也开始记笔记了。
全班同学甚至连续两遍
大喊:“谭老师,我们支持你!”更有学生在学校网站的贴吧里这样写到:“我们只看见了一位大丈夫用尊严的代价在唤醒那些无知的脑残。
”可见,这种极端的方式确实也起到了一般的说教所难以实现的教育成效。
再深入思考,则是感慨颇多。
这种以牺牲教者人格尊严为代价的极端方式显然是与教育的初衷相背离的。
——
—跪着教书的教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培养出人格上站着的合格学生。
我想这个道理作为教者都是再清楚不过的了。
只是现实中许多教师已经无法真正的站着教书育人了。
“教师是服务行业、学生是上帝”之说绝非此学生一时的信
口雌黄,它实际上反映出时下教育环境确实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如今,师生平等、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已深入人心,这确实体现了时代的进步。
只是在商业化思潮的裹挟下,又有些矫枉过正了。
在一些所谓的专家的大肆鼓吹下,“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教不会的学生”,甚至“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是上帝”都成了甚嚣尘上的教育信条。
再加上商业因素的浸染,许多地方出现了收费办教育,高收费办“优质教育”。
这样一来,教育被视为收钱提供服务的产业的说法出炉也就见怪不怪了。
在这样一种现实语境下,要教师站着教书育人,行么?从这个意义上讲,谭老师并不是一个人在“下跪”
,其行为折射出的是我们的教育之痛、教育之伤。
孩子维系民族的未来,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孩子能有坚硬的膝盖,为了孩子们的精神不被矮化,愿我们每一个有良知的国人都能共同努力,一同营造更加科学更加有利孩子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
倘如是,当我们垂垂老去的时候,必将无愧于我们的下一代。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