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技能教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技能教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技能教程1. 简介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动物饲养管理中动物的营养需求和饲料的配方与评价的学科。

实验技能是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教程将介绍一些基本的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技能,帮助读者在实验中获得准确、可靠的数据。

2. 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在进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包括实验计划的制定、动物的选择和饲料的准备等。

2.1 实验计划制定在进行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之前,应先制定一份详细的实验计划。

实验计划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样本大小和统计分析方法等。

合理的实验计划能够提高实验的可靠性和科学性。

2.2 动物选择根据实验的目的和需要,选择适合的动物进行实验。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鸡等。

选择动物时要考虑动物的特性、饲养要求和实验的要求等因素。

2.3 饲料准备根据实验需要,制备符合动物营养需求的饲料。

饲料的配方要合理,营养成分要平衡。

可以利用专业的饲料配方软件进行配方计算,保证饲料的养分含量和比例符合实验要求。

3. 实验技能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技能包括样本采集、饲料投喂、饲料消耗记录和数据收集等。

3.1 样本采集在实验中,需要采集动物的样本进行分析。

样本采集要注意采样的时间和方式,保证样本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3.2 饲料投喂根据实验设计,按照饲料配方要求给动物投喂饲料。

投喂要注意饲喂量和饲喂时间的控制,保证动物获得足够的营养。

3.3 饲料消耗记录在实验过程中要记录动物对饲料的消耗量。

记录饲料的消耗量有助于评价饲料的利用效率和动物的营养状况。

3.4 数据收集在实验结束后,要对实验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

数据的收集包括饲料消耗量、动物体重变化等指标的记录。

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利用统计软件进行。

4.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读是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实验的重要环节。

通过数据的分析和解读,可以得出实验结果并对其进行科学和实际意义的解释。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题库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题库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题库1、粗纤维答案:粗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组成成分,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及角质等成分。

常规饲料分析方法测定的粗纤维,是将饲料样品经1.25%稀酸、稀碱各煮沸30分钟后,所剩余的不溶解碳水化合物。

2、有效能答案:有效能:能量是饲料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中可被动物利用的能量称为有效能。

3、美拉德反应:答案:美拉德反应:动物营养中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或氨基酸可发生美拉德反应。

此反应起始于还原性糖的羰基与蛋白质或肽游离的氨基之间的缩合反应,产生褐色,生成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不能降解的氨基-糖复合物,影响氨基酸的吸收利用,降低饲料营养价值。

4、褐色脂肪:答案:褐色脂肪:初生的哺乳动物(猪除外)如初生羔羊、犊牛、人类婴儿等颈部、肩部、腹部有一种特殊的脂肪组织,称为褐色脂肪,是颤抖生热的能量来源,这种脂肪含有大量线粒体,线粒体含有大量红褐色细胞色素,只能形成热能,由血液输送到机体的其他部位起维持体温的作用。

5、常量矿物元素:答案:常量矿物元素:一般指在动物体内含量高于0.01%的元素,主要包括钙、磷、钠、钾、氯、镁、硫等七种。

6、正常情况下,动物粪便主要包括哪些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答案:正常情况下,动物粪便主要包括以下能够产生能量的物质:(1)未被消化吸收的饲料养分(2)消化道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3)消化道分泌物和经消化道排泄的代谢产物。

(4)消化道粘膜脱落细胞7、试述纤维的负面作用有哪些?答案:纤维的负面作用有:①饲粮纤维水平增高,会加快食糜在消化道中的流通速度,从而降低动物对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的回肠表观消化率;②纤维不仅本身消化率低,而且影响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饲粮可利用能值;③饲粮纤维水平增高,将增加动物消化道内源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的损失等。

8、脂类与动物营养密切相关的特性包括哪些?答案:(1)脂类的水解特性(2)脂类氧化酸败(3)脂肪酸氢化9、蛋白质的分类有哪些?答案:(1)纤维蛋白包括胶原蛋白、弹性蛋白和角蛋白。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
对于单胃动物气能可忽略不计 禽
代谢能 = 总能 -(粪能+尿能)=总能 - 排泻物含量 = DE - UE
猪 代谢能 = 总能 -(粪能 + 尿能)=DE - UE
49
(4).表观代谢能(AME)和真代谢能(TME)
表观消化能(AME)= 总能(GE)-粪能(FE)尿能(UE) - 气能
真代谢能(TME)= 总能-(粪能-代谢粪能)(尿能-内源尿能)-气能
反刍动物:尿素 UE = 31M M为尿素含量
47
尿能的来源: 饲料中未被利用的物质 蛋白质周转产生的含氮化合物 (沉积N = 合成N - 周转N) 体蛋白动员产生的含N化合物
48
代谢能 = 总能-粪能-气能-尿能=消化能-气能-尿能 即:ME = DE - (Eg+ UE) = GE - FE - UE - Eg
52
(4)维持净能(NEm) 维持动物生命活动,适度随意运动和维持体温恒定所耗 能量。这部分能量最终以热的形式散失。
(5).生产净能(NEp) 指饲料能量用于沉积到产品中的部分,也包括用于劳役做 功的部分。根据其目的的不同,可分为增重净能、产蛋 净能,产奶净能,产肉净能,产毛净能等。
53
(三)能量转化规律的实践意义
6
(四)动物体与饲料营养成分的比较及相互关系
1.元素比较(表1-2)
7
表1-1 动植物体化学元素比较
2.化合物组成比较
1)动植物的化合物有三类: 第一类是构成机体组织的 成分,如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水和矿物质;
9
第二类是合成或分解的中间产 物,如氨基酸、脂肪酸、甘油、 氨、尿素、肌酸等; 第三类是生物活性物质,如酶、 激素、维生素和抗体等。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降低应激反应,维持动物健康。
营养与动物疾病治疗
03
在疾病治疗期间,提供适宜的营养供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动物康复。
05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养殖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富营 养化,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养殖业对土壤的污染
养殖场废弃物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等药物残留物,长期积累在 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破坏。
维生素饲料
如维生素预混料,用于补充动物所需的维生素。
饲料加工与调制技术
粉碎
将大块的饲料原料粉碎成适当的大小,以便 动物消化。
制粒
将饲料制成颗粒状,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 利用率。
混合
将多种饲料原料混合均匀,以保证饲料的质 量和营养的均衡。
干燥
将湿的饲料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霉变和损 失营养。
饲料配方设计与优化
饲养计划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确保饲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按照饲养计划 进行定时、定量投喂,并做好饲养记录。
3
饲养计划的调整
根据动物生长状况、生产性能等实际情况,适时 调整饲养计划,以满足动物生产需求。
饲养环境控制
温度控制
01
根据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保持适宜的饲养温度,避
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动物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01
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设计合理的饲料 配方。
02
考虑饲料原料的价格和市场供应情况,优化饲料配 方成本。
03
结合动物的生长表现和健康状况,调整饲料配方, 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03
动物饲养管理
饲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完整版)动物营养与饲料.

(完整版)动物营养与饲料.
已消化的养分通过消化道黏膜的过程称为吸收。
动物对饲料的消化的方式
1、物理性消化 2、化学性消化 3、微生物消化
1、物理性消化
物理性消化主要靠动物的咀嚼器官-牙齿和 消化道管壁的肌肉运动把食物压扁、撕碎、磨烂, 增加食物的表面积易于与消化液充分混合,并把 食糜从消化道的一个部位运送到消化道的另一个 部位。
1、禽类对饲料的消化
1)禽类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见图)
禽类的消化系统由喙、口腔、食道、 嗉囊、腺胃、肌胃(砂囊)、小肠 (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 直肠和泄殖腔组成。
2)家禽对饲料的消化和吸收
1、家禽口腔内没有牙齿。分泌唾液浸湿食 物,仅含少量的α-淀粉酶,对消化食物不 起多大的作用。
将糖类和蛋白质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 NH3等物质,同时微生物发酵也产生 CH4、
carbon dioxide 二氧化碳、 H2 、O2 、 N2 ,等气体,通过嗳气排除体外。 微 生物利用这些营养物质来合成菌体蛋白。 绵羊瘤胃中约82%属菌体蛋白。
瘤胃微生物在反刍动物的整个消化过程 中,具有两大优点:
(4)瘤胃温度 38.5°C ~ 40 °C。
2)瘤胃内消化
瘤胃内微生物:主要有两大类 一类是原生动物,如纤毛虫和鞭毛虫; 另一类是细菌。 瘤胃内容物每毫升含原虫106个,含细菌
1010。微生物在瘤胃内充分繁殖时,约占 瘤胃液的10%。
瘤胃微生物能分泌?淀粉酶 、蔗糖酶、 呋喃果聚糖酶、蛋白酶、胱氨酸酶、半 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
胰液 蔗糖酶 蔗糖 葡萄糖、果糖
胰液 胰淀粉酶 精、麦芽糖
淀粉 糊
胰液 胰核酸酶


核苷酸
肠液 肠液 肠液
氨基肽酶 双肽酶 麦芽糖酶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340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

《农业知识综合二(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动物繁殖学)》考试大纲一、考试大纲性质《农业知识综合二》是报考江西农业大学农业硕士畜牧领域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

《农业知识综合二》侧重于动物生产类综合知识的考查。

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动物科学相关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够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考试内容主要涵盖动物生理学、动物遗传育种学、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动物繁殖学等课程。

二、考试要求考生应全面系统地掌握动物生理、动物遗传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判断和解决动物生产中的有关实际问题。

三、试卷结构试卷总分150分,其中动物遗传育种学40分,动物繁殖学35分,动物营养与饲料40分,动物生理学35分。

四、考试方式及时间考试方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

一、《动物生理学》考试大纲绪论1、体液与内环境的概念2、稳态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3、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第一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细胞膜物质转运的方式及其机制2、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概念及其产生机制3、神经肌肉间的兴奋传递过程。

第二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与理化性质,血浆蛋白的功能,血浆渗透压2、红细胞与白细胞的生理功能3、血液凝固与纤维蛋白溶解的机理,促进与延缓血液凝固的方法4、血型的概念、意义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第三章血液循环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及心肌的生理特性2、心脏的泵血功能,心动周期、心率及心输出量的概念3、动脉血压及其影响因素4、微循环的组成及特点5、组织液的生成及其调节6、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与体液调节第四章呼吸1、肺通气的原理,胸内压、肺内压、肺容量及肺通气量的概念2、气体的交换过程及运输方式,氧离曲线的生理意义3、神经体液因素对呼吸的调节机理第五章消化与吸收1、动物的采食特点2、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3、胃肠道的运动及其调节4、主要消化液的成分、分泌特点5、主要胃肠激素的生理功能6、反刍动物的消化特点7、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及其原理第六章能量代谢及体温1、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的概念2、动物的产热与散热过程3、恒温动物的体温调节机制第七章排泄与渗透压调节1、尿的理化性质2、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其影响因素3、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分泌及排泄作用4、尿生成的调节5、水盐平衡和渗透压调节第八章神经系统1、神经元活动的规律,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突触传递的特点2、反射中枢活动的一般规律3、神经系统的感觉与运动功能4、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特点,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5、脑的高级机能,条件反射的形成及其意义第九章内分泌1、激素的概念与分类,激素的特点及其作用机制2、下丘脑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3、垂体分泌的主要激素及其生理功能4、下丘脑-垂体-靶腺轴的调节机制5、甲状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6、甲状旁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7、胰岛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8、肾上腺激素的结构、功能及其分泌的调节第十章生殖与泌乳1、动物的性腺发育特点及生殖周期的概念2、雄性生殖生理,睾丸的生精作用,睾丸激素的功能及其调节3、雌性生殖生理,卵巢的生卵作用,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分泌特点、生理功能及其调节4、乳的生成过程及其调节,排乳反射及其调节参考书目:1.《动物生理学》(第三版),杨秀平、肖向红、李大鹏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精)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精)

动物对饲料DE、DCP的产出率(%)
饲料中总养分 人可食用部分的养分
DE DCP DE
DCP
奶牛 23.1 28.8 101.1 181.4
肉牛
5.2 5.3 57.1
108.8

23.2 37.8 58.0
86.0
家禽 15.0 30.0 31.0
75.0
三、动物营养与动物生产的关系
(二)动物营养学在动物生产中的作用 保障动物健康。
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1.学习动物营养学的意义
(3)研究饲料的营养本质以及降低饲料投入和成本的方法, 为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持续发展。 (4)研究营养物质利用的过程和饲料加工、饲喂、环境等对 饲料利用的影响,为饲料加工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二、动物营养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动物营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确定必需营养素、研究其理化特性和营养生理作用; (2)研究必需营养素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3)研究营养摄入与动物健康、动物体内外环境间的关系;
提高动物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改善产品质量。 降低生产成本。 保护生态环境。
四、动物营养学的发展历程
现代动物营养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共200多年时间 才形成的。 第一阶段:从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100年 第二阶段:从19世纪中叶开始,至以后的100年 第三阶段:从20世纪中叶起,动物营养学的发展进入第 三阶段,即现代动物营养学的形成与发展阶段。
<<动物营养学>>
绪论
Integration of Animal/Feed Production 饲料,动物生产性能,食品安全,环境和动物福利的和谐统一
本章主要内容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16
饲料成型加工技术
压片
将粉碎后的原料压制成薄片状,提高饲料的密度和硬度,减少粉尘 和浪费。
制粒
将原料通过制粒机制成颗粒状饲料,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消化率, 方便动物采食。
膨化
通过高温高压处理,使原料膨化成为多孔、松脆的结构,提高饲料的 营养价值和消化率。
2024/3/27
17
饲料调制技术与方法
添加营养性添加剂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3/27
27
水分
动物体内含量最多的成分,维持生命活动的基 本物质。
蛋白质
构成动物体组织的基本成分,参与代谢过程。
脂肪
提供能量,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
2024/3/27
碳水化合物
主要能量来源。
维生素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
矿物质
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 性,参与酶系统的组成等。
• 牛饲料配方:以粗饲料(如青贮玉米、干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精料(如玉米、豆粕等)和矿物质、 维生素等添加剂,满足牛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
• 羊饲料配方:以粗饲料(如青贮玉米、干草等)为主要原料,添加适量的精料(如玉米、豆粕等)和矿物质、 维生素等添加剂,满足羊不同生长阶段和生产性能的营养需要。同时,针对羊对铜和硒的特殊需求,需要在饲 料中添加适量的铜和硒制剂。
5
营养与动物健康
营养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的免 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动物对疾 病的易感性。
营养与动物繁殖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 如发情、排卵、受孕、妊娠、分娩等。
营养与动物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饲料中吸附水的测定——烘干法
实验原理
试样在(105±2)摄氏度烘箱、一个大气压下烘干,直至恒重,逸失的重量为水分。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中的水分含量,但用作饲料的奶制品、动植物油脂及矿物质除外。

仪器设备
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分样筛,孔径0.45毫米(40目)。

3.分析天平,感量0.0001克。

4.电热式恒温干燥箱(烘箱),可控温度在(105±2)摄氏度。

5.铝盒,直径40毫米以上,高25毫米以下。

6. 干燥器,永变色硅胶或氯化钙作干燥剂。

试样选取与制备
1.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其原始样量在1000克以上。

2.用四分法将原始样品缩至500克,风干后粉碎至40目,再用四分法缩至200克,装入密封容器,置阴凉干燥处保存。

3.如试样是多汁的鲜样,或无法粉碎时,应预先干燥处理。

实验方法
1.洁净铝盒在(105 2)摄氏度烘干箱中烘1小时,取出,在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准确至0.0001克);再烘干30分钟,同样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05克为恒重。

2.用已恒重的铝盒称取两份平行试样,每份2~5克(含水量0.1克以上,样品厚度4毫米以下),准确至0.0001克,平铺于铝盒中。

3.将称好试样的铝盒开盖置于(105±2)摄氏度烘箱中烘3小时,取出,盖好铝盒盖,在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

再同样烘干1小时,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02克为恒重。

结果计算与表示方法
1.计算方式
W(水分含量)=m1-m2/m1-m0 ×100%
式中:m1——105摄氏度烘干前试样和铝盒质量,克
m2——105摄氏度烘干后试样和铝盒质量,克
m0——已恒重的铝盒质量,克
2.重复性
每个试样至少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两个平行样测定值相差不超过0.2%为合格。

实验二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灼烧法
实验原理
试样在550摄氏度充分灼烧去除有机物后所得的残渣为粗灰分。

残渣中主要是氧化物。

盐类等矿物质,亦包括混入饲料中的砂石、泥土等,故称为粗灰分。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配合饲料及单一饲料中的粗灰分的测定。

仪器准备
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分样筛,孔径0.45毫米(40目)。

3.分析天平,感量0.0001克。

4.高温电炉,可控温度在(550±20)摄氏度。

5.瓷坩埚,直径30毫米。

6.干燥器,永变色硅胶或氯化钙作干燥剂。

试样选取与制备
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粉碎至40目,用四分法缩至200克,于密封容器中保存防止成分变化和变质。

实验方法
1.将干净坩埚和盖放入高温电炉,在(550±20)摄氏度下灼烧30分钟,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约1分钟,然后移入干燥器冷却30分钟,称重。

再同样灼烧,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05克为恒重。

2.在已恒重的空坩埚中称入2~5克左右试样,准确至0.0001克。

3.将称好试样的坩埚和盖放入高温电炉中,先在300摄氏度下碳化20分钟左右,然后温度升至(550±20)摄氏度下灼烧3小时,取出,在空气中冷却约1分钟,移入干燥器冷却30分钟,称重。

再同样灼烧1小时,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2克为恒重。

结果计算与表示方法
1.计算公式
W(粗灰分含量)=m1-m2/m1-m0 ×100%
式中:m0——已恒重空坩埚的重量,克;
m1——坩埚加试样的质量,克;
m2——为灰化后坩埚加灰分的质量,克。

2.重复性
每个试样至少取两个平行样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粗灰分含量大于等于5%时,允许相对偏差1%;粗灰分含量小于5%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实验三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浸提法
实验原理
在索氏脂肪提取器中用乙醚提取试样,浸提取物的重量,其中除脂肪外,还有有机酸,磷酸、脂溶性维生素、叶绿素等,因而测定结果称粗脂肪或乙醚提取物。

测定粗脂肪的方法常用的有油重法,残余法,浸泡法等。

本节介绍残余法。

适用范围
本方法适用于各种配合饲料和单一饲料。

仪器设备
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

2.分样筛,孔径0.45毫米(40目)。

3.分析天平,感量0.0001克。

4.电热式恒温水浴锅,20~100摄氏度。

5.铝盒直径40毫米以上,高25毫米以下。

6.干燥器,永变色硅胶或氯化钙作干燥剂。

7.定性滤纸,中速,直径12.5厘米,脱脂。

8.索氏脂肪提取器,100毫升或150毫升。

9电热式恒温烘箱(烘箱),可控温度在(105±2)摄氏度。

试剂
无水乙醚,分析纯。

试样的选取与制备
选取有代表性的试样,用四分法将试样缩减至500克,粉碎至40目,再用四分法缩减至200克,于密封容器中保存,防止成分变化和变质。

实验方法
1.称取2克左右试样,准确至0.0001克,用滤纸包好,并以脱脂棉线系牢,再用铅笔于滤纸包上标记待放入的铝盒号,然后将滤纸包放入相应的铝盒中。

2.将以上铝盒开盖置于(105±2)摄氏度烘箱中烘6个小时,取出,盖好铝盒盖,在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

再同样烘干1小时,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1克为恒重。

3.将恒重的滤纸包放入索氏提取器的提脂腔中(注意滤纸包不能超过虹吸管上端),加入乙醚,乙醚加量以全部浸泡滤纸包为宜,装好装置,在60~75摄氏度的水浴上加热,使乙醚回流,控制乙醚回流次数为每小时约10次,共回流约50~70次(以检查提取腔流出的乙醚在滤纸上挥发后不留油迹为浸提终点)。

4.取出滤纸包,放入相应铝盒中,在室温通风处使乙醚挥发掉,然后开盖置于(105±2)摄氏度烘箱中烘6小时,取出,盖好铝盒,在干燥器中冷却30分钟,称重。

再同样烘干1小时,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之差小于0.001克为恒重。

结果计算与表示方法
1.计算公式
W(粗脂肪含量)=M2-M1/M
式中:M——样品质量,克;
M1——浸提后(试样+滤纸包+铝盒)烘干至恒重,克;
M2——(试样+滤纸包+铝盒)烘干至恒重,克。

2.重复性
每个试样取两个平行样进行测定,以其算术平均值为结果。

粗脂肪含量大于等于10%时,允许相对偏差为3%;粗脂肪含量小于10%时允许相对偏差为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