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共29页文档

合集下载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课件-2024鲜版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PPT 课件
2024/3/27
1
目 录
2024/3/27
• 动物营养学基础 • 饲料学概述 • 动物营养需要与饲料配方设计 • 饲料加工与调制技术 • 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研究进展 • 动物营养与饲料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
01 动物营养学基础
2024/3/27
3
动物营养需求
水分
11
不同动物营养需要特点


高能量、高蛋白,需要全面的氨基酸、维 生素和矿物质。
对能量和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同时需要充 足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必需脂肪酸。


对粗饲料的需求较高,需要充足的纤维和 能量,以及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 质。
2024/3/27
对粗饲料的需求较高,需要充足的纤维和能 量,以及适量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尤其是铜和硒。
5
营养与动物健康
营养对动物免疫的影响
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对动物的免 疫功能产生不良影响,增加动物对疾 病的易感性。
营养与动物繁殖
营养状况直接影响动物的繁殖性能, 如发情、排卵、受孕、妊娠、分娩等 。
2024/3/27
营养与动物生长
合理的营养供给可以促进动物的生长 发育,提高生产性能。
营养与动物产品品质
2024/3/27
23
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产业现状
2024/3/27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饲料 生产国和消费国。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随着养殖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饲料企业数量减少,但产能集 中度提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技术创新加速推进
我国动物营养与饲料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加快,新型饲料添加剂、功 能性饲料等不断涌现。

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是动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如钙、磷是构成骨骼的主 要成分) 在各种生理过程起重要作用(如铁参与血液对氧的运 送过程),供给不足会出现一系列缺乏症素的营养
含量最多,占机体矿物质总量的70%以上 是骨骼的主要组分.钙还对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正常凝血过程有重要作用;磷是某些酶的重要组分,在 脂类代谢和运输、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钙、磷缺乏时,生长期动物可形成软骨病,成年动物 则造成骨质疏松。血钙过低,会引起钙痉挛,缺磷时 动物食欲不良,有异食癖 钙过多可引起骨硬化症、软组织钙化并影响其他矿物 元素的吸收。磷过多可使钙不足,引起严重骨重吸收, 发生肋骨软化,影响正常呼吸。既要保证适量的钙磷 数量又要保持两者适宜的比例

动物对水的摄取
饲料中(不推荐用青饲料作为水源, 可能会伴随潜在寄生虫感染) 饮水

蛋白质及其营养功能
粗蛋白: 蛋白质: 由氨基酸组成 非蛋白氮: 未结合成蛋白质分子的个别氨基 酸、植物体中由无机氮合成蛋白质的中间产物 和植物蛋白经酶类和细菌分解后的产物等
蛋白质的作用
构造机体细胞、组织 修补机体组织 代替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产热作用 维持机体正常生化反应及新陈代谢

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 成,称为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对维持细胞及亚细胞结构的功能和完 整性很重要,还参与类脂代谢,在调节胆固醇代谢, 特别是输送、分解和排泄方面有重要意义。亚油酸是 合成前列腺素的原料。

分为粗纤维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两大类,此处主要为 后者。
反刍动物和马属动物,粗纤维在瘤胃及盲肠中经 发酵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参与 碳水化合物代谢,通过三羧酸循环,形成高能磷酸化 合物,产生热能。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共29页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共29页

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顺序为: 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
未消化吸收的C·H2O进入后肠,在微生物作用 下发酵产生VFA。
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在幼龄 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
(二)代谢
葡萄糖是单胃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其他生物 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血液葡萄糖维持在狭小范 围内。
(1)饲料C·H2O→葡糖→丙酮酸→VFA,单糖很少; (2)瘤胃是消化C·H2O的主要场所,消化量占总
C·H2O进食量的50-55%。
1.消化过程
C·H2O降解为VFA有二个阶段: (1)复合C·H2O(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在细
胞外水解为寡聚糖,主要是双糖(纤维二糖、麦 芽糖和木二糖)和单糖;
(2)双糖与单糖对瘤胃微生物不稳定,被其吸收后迅 速地被细胞内酶降解为VFA,首先将单糖转化为丙酮 酸,以后的代谢途径可有差异,同时产生CH4和热量。
饲料中未降解的和细菌的C·H2O占采食C·H2O总量的 10-20%,这部分在小肠由酶消化,其过程同单胃动 物,未消化部分进入大肠发酵。
2.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及影响因素
单胃动物与人:70-100mg/100ml 反刍动物:40-70mg/100ml 禽:130-260mg/100ml
血糖维持稳定是二个过程的结果:
(1)葡萄糖从肠道、肝和其他器官进入血液; (2)血液葡萄糖离开到达各组织被利用(氧化或生
物合成)。
血糖来源:
(1)从食物消化的葡糖吸收入血; (2)体内合成,主要在肝,前体物有AA、乳酸、丙酸、 甘油、合成量大,但低于第(1)途径;
5 4.9 3.03 4.68 387
10 5.9 2.94 3.8 309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降低应激反应,维持动物健康。
营养与动物疾病治疗
03
在疾病治疗期间,提供适宜的营养供给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
促进动物康复。
05
动物营养与环境保护
养殖业对环境的影响
养殖业对水资源的污染
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导致水体富营 养化,影响水质和生态环境。
养殖业对土壤的污染
养殖场废弃物中含有的重金属、抗生素等药物残留物,长期积累在 土壤中,对土壤生态造成破坏。
维生素饲料
如维生素预混料,用于补充动物所需的维生素。
饲料加工与调制技术
粉碎
将大块的饲料原料粉碎成适当的大小,以便 动物消化。
制粒
将饲料制成颗粒状,以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 利用率。
混合
将多种饲料原料混合均匀,以保证饲料的质 量和营养的均衡。
干燥
将湿的饲料进行干燥处理,以防止霉变和损 失营养。
饲料配方设计与优化
饲养计划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施
确保饲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按照饲养计划 进行定时、定量投喂,并做好饲养记录。
3
饲养计划的调整
根据动物生长状况、生产性能等实际情况,适时 调整饲养计划,以满足动物生产需求。
饲养环境控制
温度控制
01
根据动物种类和生长阶段,保持适宜的饲养温度,避
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动物生长和健康造成影响。
01
根据动物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设计合理的饲料 配方。
02
考虑饲料原料的价格和市场供应情况,优化饲料配 方成本。
03
结合动物的生长表现和健康状况,调整饲料配方, 提高饲料的转化率和利用率。
03
动物饲养管理
饲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动物营养基础认知(动物营养与饲料课件)

动物营养基础认知(动物营养与饲料课件)
的快; ➢ 对粗纤维的消化率很低; ➢ 味觉较差,嗅觉灵敏; ➢ 唾液几乎没有唾液淀粉酶。
一、饲料的消化
猫的消化道结构
➢ 猫具有发达的犬齿,属于偏肉食的杂食性动物; ➢ 消化道短,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较快,消化
道菌群少,对纤维素的利用率低; ➢ 唾液没有淀粉酶; ➢ 猫对苦味比较敏感,对甜味几乎没有感知,但
大肠
工具 牙齿 肌肉收缩
酶 酶 酶
作用 磨碎、增加表面积
和消化液混合 大分子变为小分子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结构降解,新物质合成
一、饲料的消化
猪的消化道结构
➢ 单胃杂食动物,牙齿对饲料的咀嚼比较细致, 粗硬的饲料咀嚼时间长,猪饲料进行粉碎;
➢ 盲肠不发达消化管容量有限,食物消化主要依 靠化学性消化作用,而微生物的消化作用较小。
酶的化学消化为主 微生物消化较弱
反刍动物(牛)
前胃(瘤、网、瓣)— 微生物消化,瘤胃为主 皱胃 — 酶的化学消化
二、养分的吸收
1、吸收的概念
饲料中营养物质在动物消化道内经物理的、化学的、微生物消化后, 经消化道上皮细胞进入血液或淋巴的过程。
2、主要吸收部位:小肠、瘤胃
生物膜完成物质运输
二、养分的吸收
维生素 水
葡萄糖
动物
糖原
六大营养物质:水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
(三)动植物组成成分比较
1、元素比较
相同点
➢ 均以O最多、C、H 次之,其他少
不同点
➢ 植物含钾高、钠低 ➢ 动物含钠高、钾低 ➢ 动物含钙、磷高于植物
2、化合物比较比较
类别 营养 成分
植物性饲料 玉米 豆饼 南瓜 干草 肥猪
饲料中可消化养分=食入饲料中养分—粪中养分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
脂肪:含C、H、O, C、H对O比例高于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 C、H、O、N 其他:维生素、水
2、饲料养分
2.1 饲料
在正常情况下,凡能被动物采食、消化、利用,并对动 物无毒无害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养分:饲料中凡能被动物用以维持生命、生产产品的 物质。
2.2 饲料营养成分之间的关系
氨基酸间的拮抗作用发生在结构相似的 氨基酸间, 因为它们在吸收过程中共用同一 转移系统, 存在相互竞争。
5.3 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物质关系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影响类型
①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变 ② 营养物质间直接发生物化作用 ③ 相互对机体的吸收和排泄产生影响 ④ 一些营养物质参与影响另一种营养物质代谢系统
5、蛋白质、氨基酸与其他营养物质关系
5.1 蛋白质与氨基酸 动物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
养。当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同时存在 且按需求比例供给时,动物才能有效地合 成蛋白质。缺乏任何一种氨基酸,即使其 他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 蛋白质合成也不能 正常进行。
5.2 氨基酸相互之间关系
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在机体代谢过 程中, 亦存在协同、转化、替代和拮抗等关 系。
根茎、瓜果 ③ 青贮饲料:45-55%青贮料+糠麸 ④ 能量饲料:CP<20%、CF<18%,谷实、
麸皮、淀粉根茎
⑤ 蛋白质饲料:CP>20%、CF<18%,动物 饲料、豆、粕
⑥ 矿物质饲料:
⑦ 维生素饲料:工业合成或提取
⑧ 添加剂:助消化、刺激生长、保护饲料品 质
种类
优 植物性蛋白
三、蛋白原料种类与优劣
非必需Aa(NEAA):体能能够合成 半必需Aa:能代替或部分节约EAA的Aa 条件性必需Aa:特定条件必须由食物供给的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PPT课件
氨基酸间的拮抗作用发生在结构相似的 氨基酸间, 因为它们在吸收过程中共用同一 转移系统, 存在相互竞争。
5.3 蛋白质与其他营养物质关系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影响类型
①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转变 ② 营养物质间直接发生物化作用 ③ 相互对机体的吸收和排泄产生影响 ④ 一些营养物质参与影响另一种营养物质代谢系统
5、蛋白质、氨基酸与其他营养物质关系
5.1 蛋白质与氨基酸 动物蛋白质的营养实质上是氨基酸的营
养。当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同时存在 且按需求比例供给时,动物才能有效地合 成蛋白质。缺乏任何一种氨基酸,即使其 他必需氨基酸含量充足, 蛋白质合成也不能 正常进行。
5.2 氨基酸相互之间关系
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在机体代谢过 程中, 亦存在协同、转化、替代和拮抗等关 系。
无机物(粗灰分或矿物质) 含氮化合物
有机物 无氮化合物
乙 醚
碳 水
粗纤维
浸化
出合
物 物 无氮浸出物(糖类)
粗 脂 肪
(
)
3.蛋白质营养
3.1 蛋白质组成
元素:
C:50-55% H:6-8% O:19-24% N:14-19%,平均16%,特征性元素 S:0-4% 其他微量元素:P、Fe、Cu、Mn、Zn等
Aa 限制性Aa(LAA):饲料蛋白中必需Aa含量
和机体的需要量和比例不同,且相对不足的某 种Aa限制了动物对其他必需和非必需Aa的利 用。
3.4 理想蛋白质
是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 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组成和比 例一致,包括必需氨基酸之间以及必需氨 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组成和比例, 动物对该种蛋白质的利用率应为100% 。
4、蛋白质消化过程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演示课件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演示课件
原生动物,106个/ml,吞噬食物和细胞颗粒, 并可利用纤维素
细菌作用 > 原生动物
28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6
3)反刍动物微生物消化的重要性: 消化饲料中70-85%DM
和50%以上的CF
30
(4)化学性消化与微生物消化的异同
相同 化学性消化 酶 微生物消化 酶
不同 酶来源于动物 酶来源于微生物
腺胃
蛋白质

小肠 CP、NFE、EE 强
23
化学性消化在肠道中的部位
1)消化道腔内——大分子的降解,如:
蛋白质
氨基酸 、小肽
脂肪
甘油、脂肪酸 淀粉 双糖、单糖
2) 肠粘膜细胞内——进一步降解,如:
小肽
氨基酸 双糖
单糖
24
(3)微生物消化
动物 部位 养 分 作用程度

大肠 粗纤维

蛋白质

牛、羊 瘤胃 NFE、CP、CF 大
Decomposers
Food Processing
Fertilizer Plant
P Deposit
People
图1Fi-gu2re(2Ba动sRedem植oondLe物alendyo相Fno,o1d互99C6h)关ain 系图
二、动物对饲料消化吸 收特点
(一)、消化方式
1.消化的概念
饲料中的养分变成为能被动物吸收的形式的过程 (大分子---小分子,化学价的变化等)。
31
(二)、吸收
1、主要吸收部位:小肠、瘤胃 2、主要吸收方式:
(1)被动吸收——被动转运,由高浓度梯度 低浓度,主要养分如短链脂肪酸、水溶性维生 素、各种离子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缺点: • 适口性差,质地硬粗,减低动物的采食量。 • 消化率低(猪为3-25%),且影响其它养分 的消化,与能量、蛋白的消化呈显著负相 关。 • 影响生产成绩,实质是影响能量的利用率 (表1和2)。
表1 不同大豆秸粉喂乳猪的结果
豆秸杆粉(%) CF(%) DE(Mcal/kg) 采食量(Mcal) ADG(g)
3.5 5.5 7.5 9.5 11.5 13.5 15 15 15 15 15 15 310 2990 2915 2898 2889 2872 3 690 690 680 730 710 750 3.28 3.54 3.44 3.55 3.16 3.77 10.2 10.3 10.0 10.3 9.1 10.8
加瘤胃素可提高丙酸比例,有利于肉牛育肥。 饲料磨粉或制粉可提高丙酸产量。 VFA的浓度受到吸收和产出的平衡调节。
3.甲烷的产生及其控制
4H2+HCO3-+H+→CH4+3H2O 各种瘤胃菌均可进行此反应。 甲烷产量很高,能值高(7.6kcal/g)不能被
动物利用,因而是巨大的能量损失,甲烷能 占食入总能的6-8%。
单胃动物与人:70-100mg/100ml 反刍动物:40-70mg/100ml 禽:130-260mg/100ml
血糖维持稳定是二个过程的结果:
(1)葡萄糖从肠道、肝和其他器官进入血液; (2)血液葡萄糖离开到达各组织被利用(氧化或生
物合成)。
血糖来源:
(1)从食物消化的葡糖吸收入血; (2)体内合成,主要在肝,前体物有AA、乳酸、丙酸、 甘油、合成量大,但低于第(1)途径;
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件
服从真理,就能征服一切事物
第三节 碳水化合物与动物 营养
碳水化合物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碳水化合物结构与分类
1、结构
C·H2O是多羟基醛或多羟基酮,以及水解所产生 这类结构的物质,含C、H、O,有些含N、P、S, 通式(CH2O)n。
甲烷产量估计式:
绵羊:甲烷(g)=2.41x+9.80 牛:甲烷(g)=4.012x+17.68 x:可消化碳水化合物的克数
(1)饲料C·H2O→葡糖→丙酮酸→VFA,单糖很少; (2)瘤胃是消化C·H2O的主要场所,消化量占总
C·H2O进食量的50-55%。
1.消化过程C·H2O降解来自VFA有二个阶段: (1)复合C·H2O(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在细
胞外水解为寡聚糖,主要是双糖(纤维二糖、麦 芽糖和木二糖)和单糖;
3.5 3.6 3.23 3.71 3.35 3.43
2.影响CF利用的因素
– 动物因素:种类、年龄、健康状况。 – 营养因素:能蛋水平、CF、微量养分(矿物质,维
生素)。 – 饲料加工:物理粉粹;化学加工(高温、高压膨化),
煮熟、生物发酵等。
五.反刍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反刍动物消化C·H2O与单胃动物不同,表现在: 消化方式、消化部位和消化产物。
水解产生的单糖经主动转运吸收入细胞,顺序为: 半乳糖>葡糖>果糖>戊糖。
未消化吸收的C·H2O进入后肠,在微生物作用 下发酵产生VFA。
幼龄动物乳糖酶活性高,断奶后下降,蔗糖酶在幼龄 很低,麦芽糖酶断奶时上升
(二)代谢
葡萄糖是单胃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其他生物 合成过程的起始物质,血液葡萄糖维持在狭小范 围内。
5 4.9 3.03 4.68 387
10 5.9 2.94 3.8 309
20 7.8 2.77 2.8 236
40 14.3 2.41 2.1 193
60 20.3 2.05 1.45 152
表2 等能条件下粗纤维对生产性能的影响
CF(%) CP(%) ME(Cal/kg)
ADG(g) F/G ME(Cal/g增 重) 膘厚(CM)
(2)双糖与单糖对瘤胃微生物不稳定,被其吸收后迅 速地被细胞内酶降解为VFA,首先将单糖转化为丙酮 酸,以后的代谢途径可有差异,同时产生CH4和热量。
饲料中未降解的和细菌的C·H2O占采食C·H2O总量的 10-20%,这部分在小肠由酶消化,其过程同单胃动 物,未消化部分进入大肠发酵。
2.瘤胃发酵产生的VFA种类及影响因素
体蛋白和动物体内合成NEAA提供C架。 4.形成产品:
– 奶、肉、蛋
三.单胃动物碳水化合物营养
(一)消化吸收 主要部位在小肠,在胰淀粉酶作用下,水解产生 麦芽糖和少量葡萄糖的混合物。
α-淀粉酶只能水解а-1.4糖苷键,因此,支链淀粉水解 终产物除了麦芽糖外,还有支链寡聚糖,最后被寡聚1, 6-糖苷酶水解,释放麦芽糖和葡糖。
主要有乙酸、丙酸、丁酸,少量有甲酸、异丁酸、戊酸、 异戊酸和己酸。瘤胃中24hrsVFA产量3-4kg(奶牛瘤 网胃),绵羊300-400g;大肠产生并被动物利用了的 VFA为上述量的10%。
乙酸、丙酸、丁酸的比例受日粮因素影响,日粮组成 (精粗比)、物理形式(颗粒大小)、采食量和饲喂次 数等。
乙酸是主要酸,喂粗料时产量高,喂谷物 时丙酸产量高,乙/丙比受日粮处理影响。
2、分类
(1)单糖 (2)低聚糖或寡糖(2-10个糖单位) (3)多聚糖 (4)其它化合物
二.碳水化合物营养功能
1.供能和贮能: – 直接氧化供能。 – 转化为糖元(肝脏、肌肉)-短期存在形式。 – 转化为脂肪-长期贮备能源。
2.构成体组织: •戊糖构成核酸。
•粘多糖,结缔组织的重要成分。
– 糖脂、几丁质、硫酸软骨素。 – 糖蛋白,细胞膜的组成成分。 3.作为前体物质: – 为反刍动物瘤胃利用NPN合成菌体蛋白或重组合成菌
血糖去路:
(1)合成糖原;
(2)合成脂肪;
(3)转化为AA,葡糖代谢的中间产物为非EAA C 骨架;
(4)作为能源:葡糖是红细胞的唯一能源,大脑、 N组织、肌肉的主要能源。
(三)粗纤维的营养作用
1.营养作用:
– 优点 • 单胃动物用一定量粗纤维,起填充消化道的作用, 产生饱感。 • 刺激胃肠道发育,促进胃肠运动,减少疾病。 • 提供能量,单胃动物CF在盲肠消化,可满足正常维 持需要的10—30%。 • 改善胴体品质,能提高瘦肉率、乳脂率。 • 降低饲料成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