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 第四讲 透镜及其应用练习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总:透镜及其应用

2018年中考物理真题汇总: 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答案】D【解析】A. 近视眼需要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远视眼佩戴凸透镜矫正,A不符合题意;B.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知,物距在焦距以内时,即放大镜的应用,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B不符合题意;C.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用的是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此时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所以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二倍焦距以外,C不符合题意;D. 根据凸透镜成倒立实像时的规律,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增大像距,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减小物距,使镜头靠近投影片,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当物体从二倍焦距想一倍焦距靠近时,成的像变大,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2.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A.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C.探究光的折射特点时,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一定会发生改变D.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答案】C【解析】A.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时,硬纸板采用较粗糙的纸板可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A不符合题意;B. 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使用两支相同的蜡烛,当蜡烛和像重合时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B不符合题意;C. 探究光的析射特点时,当光从空气垂直于水面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不变,C符合题意;D.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因为蜡烛、凸透镜、像是在同一直线上的,所以当蜡她燃烧变短,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当光线垂直射向反射面时,光的传播方向不变.3.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来观察邮票细节,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A. 大于20cmB. 等于10cmC. 小于10cmD. 在10cm与20cm之间【答案】C【解析】【解答】因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焦距,放大镜与邮票的距离应小于10cm .【分析】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当物距小于1倍焦距时,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像距大于物距,像比物大,物像同侧;应用:放大镜。
2018年陕西中考物理考向预测:第四讲 透镜及其应用

10第四讲 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年份题型题号考查点及如何考查分值透镜的光学特征2012填空题24(2空)凹透镜的光学特性(发散光线)12011选择题3(B)凸透镜的光学特性(会聚光线)0.52008选择题1(B)凸透镜的光学特性(会聚光线)———用放大镜点燃火柴0.5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2017选择题3(A、B)凸透镜成像规律———结合微型投影仪考查12016实验与探究题31(1)(2)(3)第1、2空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结合光具座考查52015填空题26(1、2空)凸透镜成像规律———水珠相当于凸透镜22014选择题3(D)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摄像头)0.52013填空题26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倒立、缩小的实像)及其应用(照相机)———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42011填空题24①空凸透镜的成像原理(放大镜)———带放大镜的指甲刀12010选择题2(B)凸透镜成像规律(正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0.5“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2016实验与探究题31结合光具座上蜡烛所成像的特点考查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应用、视力矫正82009实验与探究题29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操作:三心共线、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重点小实验4透镜作图2015作图题29(1)凹透镜作图2视力及其矫正2016实验与探究题31(3)第3、4、5空远视眼成像特点及其矫正32014选择题3(B)眼睛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0.52012填空题24(1、3、4空)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青少年近视现象32011选择题3(A)近视眼的矫正(配戴凹透镜)0.52010选择题2(C)眼睛的成像特点(倒立、缩小的实像)0.5透镜的选取(视力矫正)2008作图题28(1)视力矫正作图(画凹透镜)2分析陕西近10年中考真题可知,透镜及其应用为陕西中考必考点,命题主要以生活现象、科技、和教材重点实验为背景,在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及实验探究题中进行考查,分值1~4分.具体考查知识点及频次如下:1.透镜的光学特征:近10年3考,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2次);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1次)2.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近10年9考,凸透镜成像规律(7次);凸透镜的应用(4次)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近10年2考4.视力及其矫正:近10年5考,近视眼及其矫正(3次);眼睛成像特点(1次);远视眼及其矫正(1次)5.透镜作图:近10年2考,凹透镜作图(1次);视力矫正作图(1次)预计2018年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概率较大.4。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易错题分析专练之透镜及其应用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易错题分析专练之透镜及其应用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1.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 点。
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2.一束跟主光轴平行的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O点为该凸透镜的焦点B.任意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后都可以会聚于F点C.若把图中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用手遮住,该凸透镜对光将仍然具有会聚作用D.若在F点放一个发光的小灯泡,则该凸透镜对小灯泡发出的光将不具有会聚作用3.如图是德国设计师设计的一球形透镜太阳能系统,光通过透镜后再发电。
该透镜是一个()A.凹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B.凹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C.凸透镜,它对光有发散作用D.凸透镜,它对光有会聚作用4.如图所示,通过透镜的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5.毕业照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的青春记忆。
拍照时()A.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凹透镜B.同学们应站在镜头一倍焦距以内C.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D.想让成的像变大,镜头应远离同学们6.使用光学仪器时常常需要调节,下列哪项措施是不正确的()A.用放大镜看地图时,为了放得大些,应将放大镜与地图之间的距离调大些B.照相机对着某人照相时,底板上恰好呈现清晰的全身像,如果要拍出清晰的半身像,要将照相机向他适当移近一些距离C.摄影记者先给大会主席台拍了一个特写镜头,为了拍摄主席台全景,他后退了好几步,然后将照相机暗箱长度调短一些D.如果幻灯机银幕上呈现的清晰画面太小,那么,应将幻灯机往前移动一定距离,同时将幻灯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调短一些7.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只需站在距摄像头40~60cm的距离,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B.镜头的焦距小于20cmC.刷脸支付时,人脸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虚像D.“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1倍焦距到2倍焦距之间8.在学校开展的“创客”活动中,小强用手机透镜和纸盒自制简易投影仪,如图所示,它能将手机上的画面放大投射到白墙上,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手机到透镜的距离应在透镜的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B.观看白墙上的画面时,手机面面是倒立的C.若用纸板遮住透镜的一部分,白墙上的画面将不再完整D.若减小手机到透镜的距离,白墙上的画面将变大9.小明手持一个凸透镜,在教室内从南边的窗户移向北边的白墙,离白墙近些时,看到窗外的物体在墙壁上成清晰的像。
2018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_透镜和应用

2017年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透镜及其应用(2017益阳)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在主光轴上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20cm处移到40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A.像变大,像距变大B.像变小,像距变小C.像变大,像距变小D.像变小,像距变大(2017深圳)下列关于透镜的描述,错误的是()A.放大镜看报纸可以看到放大的字B.教室使用投影仪可以在屏幕上形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用手机拍照,物和镜头的距离需要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D.近视眼可以用凹透镜矫正(2017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离小孔越近的物体所成的像一定越大B.游泳运动员在平静的水面下看到游泳池边的物体可能变矮了C.蜡烛经凸透镜成像时,当蜡烛靠近透镜,蜡烛的像一定远离透镜D.小球沿水平方向运动,它在平面镜中的像可能沿竖直方向运动(2017徐州)小明拿着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观察远处的景物,看到的是景物的()A.正立放大的像 B.倒立放大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正立缩小的像(2017南通)将一凸透镜正对太阳,可在距透镜20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
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30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A.倒立、缩小的实像B.正立、缩小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017通辽)近期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了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A.增大像距 B.增大取景范围C.增大人像的大小 D.缩短景物到镜头距离(2017南京)小明和小华在窗边用凸透镜贴近报纸看文字,看到了文字的像.在移动凸透镜时,意外的发现在报纸上出现了窗外景物的像,如图所示.两次所成的像相对于原来被观察的物体,对比像的正倒、大小、虚实三个方面,它们A.有一个方面相同,两个方面不同B.有两个方面相同,一个方面不同C.三个方面都相同D.三个方面都不同(2017泰州)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凸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透镜另一侧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实像(2017陕西)有一款自行车,座椅后连接的微型投影仪可以将转弯、停止等提示信号投射到骑行者的后背上,因其独特的安全设计和GPS导航功能备受人们的青睐.关于这款自行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骑行者后背上所成的像是虚像B.投影仪的镜头到骑行者后背的距离大于镜头焦距的二倍C.从骑行者背后不同方向都能看见所成的像是因为光发生了镜面反射D.GPS导航所用的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017常州)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2017常州)用手机看视频,图像太小,屏幕放大器(凸透镜)来帮忙,小明通过透镜可看到放大了的图像,如图所示,手机距离透镜15cm,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A、20cmB、15cmC、10cmD、5cm(2017长沙)下列光路图正确的是( )A.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B.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C.放大镜的成像图 D.近视眼的成像图(2017常德)毕业了,小明与全班同学用胶片照相机照了合影后,接着照一张单身像。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

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训练—透镜及其应用(含解析)1.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四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是()A.B.C.D.【答案】B【详解】如图所示的四瓶香水中,B图所示的瓶盖中间厚,两边薄,属于凸透镜,而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所以其最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
故ACD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2.如图,《淮南万毕术》关于冰透镜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
此现象中取火原理应用了()A.凸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B.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C.凹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D.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答案】B【详解】古人将冰磨成一种冰透镜,该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属于凸透镜,能使太阳光会聚焦点,从而能点燃艾草取火,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光通过透镜时会发生光的折射,下面为四束光透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光路图正确的是()A.B.C.D.【答案】C【详解】A.过光心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故A错误;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折射光线更加靠近主光轴,故C正确;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D错误。
故选C。
4.下列光现象中,成实像的是()A.地上的光影B.墙上的影子C.照相机D.水中的倒影【答案】C【详解】AB.沿直线传播的光被不透明的物体挡住,在后面的光线照不到的地方形成影子,因此地上的光影、墙上的影子不是实像也不是虚像,故AB不符合题意;C.用照相机照相,在底片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符合题意;D.水中倒影中的“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某物理探究小组后自制了投影仪。
试验时,成员安安在投影仪的屏幕上,很清晰地展示了投影内容,可是站在远处的成员徽徽说字太小了,提议将字调大一些。
中考物理总复习讲练 第4课时、透镜及应用

第1页 共2页第四课时、透镜及应用知识点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 )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 ):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 ):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 典型光路3、填表:例题1、画出光线经过凹透镜后的径迹.2、如图9所示,根据光的折射情况,在虚线框内填上一个适当的透镜。
3、在图1中完成透镜的光路图.4、在图12中,完成光线从左边射向凸透镜折射后,再射向凹透镜折射后的光路。
知识点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 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 3、眼睛:类似于照相机。
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近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例题3、一次,小明在家写作业时在书桌的玻璃台板上面滴了一滴水,透过水滴看下去,他发现压在台板下面的动画图片上的文字变大了。
这是由于此时的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__,图片上的文字经过水滴折射后形成一个放大的_________像(选填 “实”或“虚”)。
例4 、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右图是一位视力缺陷人员的眼球成像示意图,他的视力缺陷类型及矫正视力需要配戴的透镜种类是( )A .远视眼,凸透镜B .远视眼,凹透镜C .近视眼,凸透镜D .近视眼,凹透镜 例5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⑴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_____(填“上”或“下”)调整.⑵烛焰放距凸透镜2019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⑶使烛焰向右移动2cm ,此时应该将光屏向______(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 三、堂上练习1、给你一个透镜,不知道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请你简要写出三种判断方法。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4——透镜及其应用(知识点+练习)

2018年中考物理专题4——透镜及其应用考点一透镜及透镜作图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放大镜、老花镜、照相机、投影仪);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眼镜)2.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又叫会聚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又叫发散透镜。
3.三条特殊光线:(注意: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倒实,物近像远像越大,物远像近像越小。
考点三眼睛和眼镜1.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2.近视眼、远视眼的比较考点四:显微镜和望远镜1、显微镜:倒立、放大、虚像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倒立、放大、虚像。
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基础练习:1.1.在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照相机成像、⑤幻灯机成像中()A. 成实像的是①②③B. 成虚像的是②③④C. 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D. 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①③⑤2.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做法是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离放大镜稍远些D.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离放大镜稍近些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正常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自动照相机,可以通过改变“透镜”的焦距使像落在视网膜上B. 望远镜是通过拉近像到人眼的距离来增大视角,看清物体的C. 显微镜是通过两次放大来增大视角,看清物体的D. 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形成的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1)小孔成像(2)平面镜成像(3)放大镜中的像(4)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A. .属于实像的是(1)(4)B. .属于虚像的有(2)(3)(4)C. .属于反射而成的像有(2)(4)D. 由于折射形成的是(1)(2)(4)5.如图,这是一款人脸识别门镜一体机,通过摄像镜头捕捉人脸信息,并将所拍图象与系统数据库中预先录入的人脸照片模板进行比对.下面对该装置说法错误的是()A. 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B. 这种镜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C. 这种镜头可用来矫正近视眼D. 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20cm 6.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时,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当物体位于透镜前35cm处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可得到( )A. 倒立、缩小的实像B. 倒立、放大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7.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验钞机利用红外线辨别钞票的真伪B. 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我们能看到投影屏幕上的画面,因为屏幕是光源D. 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后传播速度会变大8.某凸透镜焦距为15cm,若将一物体放在此透镜前25cm处,则可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A. 倒立.放大的实像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正立.放大的虚像D. 正立.缩小的虚像9.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当物体离焦点的距离为5厘米时,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A. 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B. 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C. 可能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 一定是正立、等大的虚像10.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用摄像头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摄像头是一只凸透镜。
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含解析)(2021年整理)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透镜及其应用专题训练(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透镜及其应用一、选择题1.下列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对它们的解释正确的是()A. 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B。
近视眼镜是凸透镜C. 在岸上看到水中的鱼,看到的是鱼的实像D. 红光照在穿白色上衣、蓝色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呈红色,裙子呈黑2.如图所示,把人参泡在酒中,通过酒瓶看见的是人参的放大虚像,这时的瓶和酒相当于一个()A. 凸透镜B。
凹透镜 C. 凸面镜D。
凹面镜3。
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凸透镜只对平行光线有会聚作用 B. 人向平面镜走近时,他在镜中的像逐渐变大C。
黑板面反光是由于光发生漫反射造成的D。
日食的形成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4。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 放大镜B。
照相机 C. 幻灯机D。
潜望镜5。
小周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与烛焰等大的像(如图).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缩小的像,他必须A.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也远离透镜B。
让蜡烛远离透镜,同时让光屏靠近透镜C。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也靠近透镜D。
让蜡烛靠近透镜,同时让光屏远离透镜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透镜及其应用命题点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1. 3D电影具有三维立体视觉效果,拍摄时,将两个摄像头按照人两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制成胶片;放映时,两个放映机在银幕上呈现两个略有差异的画面,观看者带上特殊眼镜后,就和直接用双眼看到物体的效果一样.关于3D电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光在银幕上发生的是漫反射B. 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C. 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 cmD. 放映时,胶片到放映机镜头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2.图中的烛焰,通过透镜所成的是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此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能看到此像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图中这种透镜可以用来矫正________眼的视力.第2题图3.小红在实验室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通过调节点燃的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倒立、缩小的像.若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蜡烛移动,则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 )A. 清晰、倒立、放大的像B. 清晰、倒立、缩小的像C. 清晰、倒立、等大的像D. 清晰、正立、放大的像4.如图是某摄影师抓拍的一滴水珠下落到水面瞬间的照片,水珠后方的人通过水珠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此时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此时水面相当于________镜.第4题图第6题图第6题图5.图示的二维码可以存储大量信息,用手机上的照相机镜头将图像“扫入”手机中就能读取信息.“扫入”二维码时镜头距二维码的距离________2倍的镜头焦距.二维码经过手机镜头所成的像是______________.6.图示为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通过悬浮水珠成像的情景.图中水珠相当于________镜,所成的像为倒立、________的________像.生活中与该水珠这一成像原理相同的光学仪器有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7.单反相机的全名为“单镜头反射式照相机”.这种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对光有__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照相时,物体通过镜头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由存储系统保存.摄影者从取景框中观察的像是经反射系统所成的正立、缩小的________像.8.如图是一款带有放大镜的指甲刀.使用时,透镜到指甲的距离应________一倍焦距(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8题图【延伸】1. 如图所示是一个行车记录仪.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延伸1题图A. 在拍摄行车录像时,物体在透镜二倍焦距外B. 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用的是凹透镜C. 行车记录仪上成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D. 利用这种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2.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的研究团队正在开发一种不需要正常视觉系统的“仿生”眼球.如图所示,这一技术由一系列镜片和电极组成,包含摄像头、眼球运动传感器、数字处理系统,以及无线发送设备.通过眼球追踪技术,这些摄像头的移动与常人眼球类似,即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而后通过电磁波传递信息,产生粗略的图像传入大脑.延伸2题图命题点二视力及其矫正9.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近视眼在看远处物体时,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选填“ 前方”或“后面”),需要配戴对光线有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透镜进行矫正,使远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命题点三光学综合题10.有关光学元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B. 凸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C. 光通过三棱镜时不发生偏折D. 平面镜不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11.对下列四幅图解释正确的是( )【延伸】某新型智能投影仪可以利用手机通过蓝牙控制、操作,如图所示为该投影仪的投影效果展示,下列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延伸题图A. 放映投影时镜头与屏幕的距离要在镜头的距离与2倍焦距之间B. 该投影仪的镜头是凹透镜C. 投影成像主要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和光的直线传播D. 为了不同方向的观众都能看清投影的图像,屏幕要尽可能的光滑命题点四透镜作图12.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经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第12题图13.请观察图甲后,在图乙中的适当位置处,画上矫正视力所需要的透镜.第13题图【延伸】完成以下光路图.延伸题图【拓展设问】还可能出现设问拓展如下:(1)当蜡烛在距透镜30 cm处,光屏也在距透镜30 cm处时,光屏上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应用这一特点可以______________.(2)当蜡烛在距透镜10 cm处时,此时像在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距透镜10 cm处,成正立、放大的________像.________就是应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3)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大于30 cm时,光屏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光屏上成________、缩小的实像,这个像的成像原理与________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少许,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像要________些.(4)若再在凸透镜左侧附近放置一凹透镜,这时需要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命题点五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4.某小组同学用如图甲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其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他们进行实验的同时在坐标纸上记录蜡烛与光屏上像的位置和大小,如图乙.(用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或像,A′、B′分别表示蜡烛在A、B处像的位置)第14题图(1)从图乙中可以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2)和其他小组交流后发现,当蜡烛在距透镜15 cm~30 cm之间时,像均成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 cm以外处.但是,当他们把蜡烛放在C位置时,在光具座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得到清晰的像,原因是像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了让蜡烛在C位置的像成在光具座上的光屏上,他们采用了两种做法.做法一: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这表明像距变________了,由此推断更换的凸透镜会聚光的能力较强,此透镜焦距________15 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做法二: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在蜡烛和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由此实验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________方(选填“前”或“后”),故需配戴________透镜矫正.1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选取了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并将蜡烛、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1)点燃蜡烛,保持蜡烛、透镜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烛焰清晰的像.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2)经过调节之后,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像,则蜡烛到透镜的距离一定______ cm.生活中的______________就用到这一成像规律.答案:1. D 【解析】银幕表面由于有涂层而凹凸不平,故光在银幕表面会发生漫反射,保证在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故A选项正确;画面通过人眼成像的原理与照相机类似,故画面在人眼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选项正确;由题意可知,拍摄时要将两个摄像机镜头按照人眼间的距离放置,同时拍摄,而正常情况下人两眼间的距离约为7 cm,所以拍摄时两镜头中心间的距离约为7 cm,故C选项正确;放映机放映的过程同投影仪或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似,胶片要放在放映机镜头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物体通过镜头才会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故D选项错误.故选D.2. (每空1分,共5分)虚不能眼睛逆着出射光线的方向观察(或眼睛在透镜的右侧正对透镜观察) 远视(或老花) 【解析】图中的烛焰的像与烛焰同侧,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由于是虚像,故不能呈现在光屏上,人在观察时眼睛要在透镜的右侧正对透镜观察才能观察到,远视眼(老花眼)就是用凸透镜来进行矫正的.3. A 【解析】由于此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即表明蜡烛在2倍焦距以外,光屏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所以若固定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动,将透镜向蜡烛移动,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当蜡烛到达距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光屏在透镜的2倍焦距以外,会在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4. (每空1分,共4分)倒立凸透虚平面【解析】由图可知,水珠中人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根据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特点知水珠后方的人的成像符合凸透镜在二倍焦距外成像的特点,因此水珠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图可知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与水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关于水面对称,符合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因此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知水珠在水中所成的像是虚像.5. (每空1分,共2分)大于倒立、缩小的实像【解析】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所以镜头距二维码的距离大于2倍的镜头焦距,此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6. (每空1分,共4分)凸透缩小实照相机(或摄像机等)【解析】悬浮的水珠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水珠相当于凸透镜,通过题图可看出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利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的光学仪器有照相机、摄像机等.7. (每空1分,共3分)会聚倒立虚【解析】本题考查了凸透镜对光的作用及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凸透镜对光具有会聚作用;照相时,物体通过镜头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由于摄影者从取景框中看到的是物体通过镜头所成的实像通过反射系统反射后形成的像,故看到的是虚像.8. 小于(2分)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把凸透镜当作放大镜使用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应该小于一倍焦距.【延伸】1. A 【解析】摄像头的原理与照相机相似,都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二倍焦距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正确,B、C错误;近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厚,进入眼睛的光线被会聚而成像于视网膜前方,所以要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而摄像头是凸透镜制成的,故D错误. 故选A.2. 凸透镜实【解析】人类的眼球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而摄像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9. (每空1分,共4分)前方发散凹缩小【解析】近视眼是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呈现在了视网膜的前方,需要配戴凹透镜使光线发散来进行矫正,从而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且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10. A 【解析】近视眼对光线的会聚作用比正常眼睛的会聚作用强,会使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前方,所以需要配戴由凹透镜制作的眼镜来对光线进行适当地发散,从而让远处的物体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A正确;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B错误;光通过三棱镜时要发生折射现象,如一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色散现象,就是因为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时的折射程度不同,C错误;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后,会发生光的反射,从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D错误.故选A.11. D 【解析】本题考查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光的色散.【专家猜押】C12. 如答图所示(2分)第12题答图【作图步骤】①用虚线将入射光线与凹透镜的交点与凹透镜左焦点相连接;②用实线过入射光线与凹透镜的交点延长③所作线段,并标上箭头.(注: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经过焦点)13. 如答图所示(2分)第13题答图【解析】由图甲可以看出,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要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具体如答图所示.【延伸】如答图所示延伸题答图14. (每空1分,共8分)(1)放大幻灯机(或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写出一个即可) (2)太大(或超出了光具座的长度范围) (3)小小于大后凸【解析】(1)第一空:由题图可看出,蜡烛在A、B位置时光屏上得到的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也可从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 知,当蜡烛在A、B位置时均处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得出光屏上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的结论);第二空:生活中利用这个成像特点制成的有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等;(2)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当物距在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而且随着物距的减小,像距在不断增大,像也不断增大,所以当物体靠近焦点时,像距会进一步增大,像就很可能成在光具座外,所以光屏就不能得到清晰的像了;(3)做法一:开始时因为像距太大不能成像,更换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移动光屏,光屏上又出现清晰的像,说明像距变小了,也就是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变强了,而凸透镜的焦距越小,会聚能力越强,所以换的凸透镜焦距比原来的凸透镜焦距小,因此此凸透镜焦距小于15 cm;做法二: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再放置一个凸透镜,因为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所以可以使光线会聚使像距变小,由此联系实际:远视眼的晶状体焦距较大,聚光能力较弱,将近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方,故应配戴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拓展设问】(1)等大求焦距(2)大于虚放大镜(3)倒立照相机右大(4)右15. (1)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或蜡烛在透镜的焦点以内或光屏在光具座上可移动的距离小于实际的像距等)(写出一条即可)(2分) (2)大于20(1分) 照相机(1分)(其他答案合理均给分)【解析】(1)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实验时要保持烛焰、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同一直线上.(2)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应大于2倍焦距,与生活中的照相机等光学仪器成像规律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