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拨中考】2017版中考生物 考点梳理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培优练 新人教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课堂检测
7、从前的黄土高原有茫茫的林海和无边的草原,而 今成了荒山秃岭,其主要原因是( D ) A.地球上的温室效应造成的 B.气候变得干燥造成的 C.地壳变迁造成的 D.人类乱砍滥伐,过度开发造成的。
夏季温暖,冬季严寒,植物主要由杉、松针叶 树为主,如:大兴安岭和新疆的阿尔泰山地。
二.我国植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据国家林业局1994年与1999年两次调查对比,5 年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了5.2万平方千米,年 均净增1.04万平方千米,其中沙化土地面积年净增 3436平方千米。1999年全国荒漠化土地总面积267.4 万平方千米,西北地区约为218.3万平方千米。
(黄土高原)
三.从我做起,保护植被 (部分进一步治理后的黄土高原)
板书设计
课堂检测
1、下列不属于热带雨林地区所具有的特征是
( D)
A 、终年高温多雨
B、植物种类丰富
C、 全年都有植物开花 D、冬季叶片凋落
2、在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的环带雨林
C、常绿阔叶林
D、针叶林
沙尘暴是大风挟带大量尘沙和干土而使空气浑浊、天
色昏黄的现象。我国沙尘暴频繁发生的原因与森林植被等
被大量砍伐和草原的过度放牧有关。为了防止土地沙漠化,
我们应积极植树造林、退耕还草等。
一群植物
2、 种 类
热带雨林 常绿阔叶林
落叶阔叶林 针叶林 草原 荒漠
1.草原:
气候条件较差, 雨量稀少,年平均 温度在0度以下, 植物大多是适应半 干旱条件的草本植 物。如:松辽平原、 内蒙古高原和黄土 高原。
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第六章保护植被,绿化祖国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本章的主要内容及课外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具体的行动落实学生“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和强调学生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1.描述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5.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二、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的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植被,区分植物与植被的区别,我国的主要植被类型,我们植被面临的问题和我们应该保护植被,这一节课也主要是一节教育课,主要要让学生明白我们为什么要爱护植被,我们怎样才能爱护植被的一个情感态度的教育,让学生能更加爱我们的祖国。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上课里对同学们的观察,发现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对初中生物的一些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也因为现在社会进步学生的接触面也非常的广泛,但是孩子的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所以需要老师在这个上面进行引导,学生对于保护环境上有一定的认识,但不是太深刻,生活经验比较少。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以学生为主,让学生经过阅读教材,来说出植被的定义和植被的主要类型,通过表格来总结出我们植被现在面临的问题,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老师展示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认识在植被被破坏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做?这些需要学生的总结归纳和思考,也能锻炼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描述我国主要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过程(一)课前设计查看《爱护植被,绿化祖国》预习任务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预习活动,初步了解学生本课课前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预习检测作答情况及学生学习问题反馈情况。
课前5分钟针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展示和解答。
(二)教学设计课堂检测:展示名师训练试题内容,组织学生进行互动学习卡答题,通过即时反馈的答题结果选学生进行作答分析或者教师进行补充讲解。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中考考向考点聚焦1.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2.保护植被的措施考点解读1.要重点关注“考点知识清单”中的知识点:爱护植被,绿化祖国中的内容,理解了才能应用。
2.配合适量的基础题,训练熟练度也很重要哦!常考题型1.常联系生活实际在选择题中考查:保护植被的合理措施(重点);2.在非选择题中开放性考查:保护植被的具体措施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植被类型气候因素植被特点草原年降雨量少,且雨量分布不均匀大多是适应半干旱气候条件的草本植物荒漠生态条件严酷,夏季炎热干燥植物种类十分贫乏,植被稀疏,非常耐旱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植物种类特别丰富,终年常绿,大部分植株都很高大落叶阔叶林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主要是冬季完全落叶的阔叶树常绿阔叶林气候比较炎热、湿润以常绿阔叶树为主针叶林夏季温凉,冬季严寒植物以松、杉等针叶树为主【例1】1.我国植被中,占据主体的是()A.森林B.热带雨林C.针叶林D.草原【变1】2.下列关于植被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植物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终年常绿B.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但都十分耐旱C.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D.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植被类型从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分布地区、主要植物几个方面来记忆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森林覆盖率低:我国的森林资源植物种类丰富,但人均森林面积少。
(2)对植被的利用不合理①长期对森林资源的利用不够合理,伐优留劣,甚至乱砍滥伐,使森林生态系统呈现衰退的趋势。
②过度放牧使许多草场出现退化、沙化的现象。
2.从我做起,保护植被(1)法律保护: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退耕还林条例》。
(2)植树种草:开展了广泛而持久的全民义务植树、种草活动。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4)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知识拓展我国人均森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 4。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有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有答案)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我国东北、内蒙古、新疆的部分地区处于同一纬度带,但东北东部是森林生态系统、内蒙古是草原生态系统、新疆多荒漠生态系统,其主要原因是 ( D )A.光照的不同B.气温的不同C.土壤条件的不同D.降水量的不同2.(2019遵义)近年来,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现象,导致“沙尘暴”的直接原因是( A )A.植被遭到破坏B.降水异常减少C.温室效应加剧D.大气污染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 18.2%。
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 C )①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②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③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④实施退耕还林工程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②③④4.植被的破坏容易引发泥石流,对泥石流的防治工作,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下列行为不恰当的是( B )A.打草稿纸时充分利用纸张的正、反面B.就餐时使用一次性筷子和纸杯C.旅行时爱护树木,不践踏草坪(3)为了增加我国森林面积,发挥森林的生态功能,我国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大家应该积极参加这项活动,亲手建设美好的绿色家园。
8.读漫画“水患感恩”,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显示的是对森林资源(填资源类型名称)的破坏,这种破坏对山区来说,造成的后果是水土流失。
(2)这种资源的破坏对河流产生的影响是含沙量增大,造成的后果是洪涝灾害严重。
(3)要解决漫画反映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对森林资源合理利用,禁止乱砍滥伐;积极植树造林。
生物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6.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目标】: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5.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重点和难点】:重点: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难点: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六种植被的特点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观察书上插图,结合经验互相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本地情况。
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作为一员参与交流,对交流做引导、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属少林国家,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匀4人小组合作粗略计算,然后进行横向比较(各国森林面积和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或纵向比较(建国以来各时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出示表格(如各国植被情况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组织交流,并作出评价。
2、我国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日益减少,并呈现退化现象先看一看,想一想,然后4人小组议一议,之后以“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想说……”为题进行角色模拟,进一步表达感情。
播放一段森林受到破坏的录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性角色模拟,激发学生情感。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植被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1)依法治林,加强资源保护,例如:《森林法》、〈草原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2)加强造林绿化进度,提高绿地面积及造林质量。
4人小组合作调查绿化活动开展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与同学交流。
讲述有关国家采取的策略,课前引导学生调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2017届中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第三-六章 绿色植物的三大作用以及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第三单元 第三~六章
一、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1.根适于吸水的特点 根吸水的部位主要是根尖的 成熟区 ,成熟区生有大量 的 根毛 。
2.水分的运输途径 根吸收的水分通过根、茎、叶中的 导管 被送往植物体 各个部分。
3.导管能运输 水分 和 无机盐 。
二、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1.叶片的结构与功能
间作套种、合理密植 方法(答一种即可)。绿色植物的光
合作用对维持生物圈的 碳一氧 平衡有重要的作用。
甲
乙
(1)图甲中植物在黑暗环境中吸收的气体主要是 氧气 ,该植 物白天和晚上都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B (填字母)。 (2)图乙中代表光合作用的曲线是 I ,它与图甲中的
C (填字母)生理活动相对应,进行此生理活动的场所是 叶绿体 。
(3)移栽植物时,常在阴天和傍晚进行,并剪去大量枝叶,其 目的是降低图甲中 B (填字母)生理活动。 (4)在农业生产中,人们为了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通常采用
2.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的作用 (1)蒸腾作用能够提高大气 湿度 ,增加降水。 (2)绿色植物参与并促进了生物圈的 水循环 。 3.蒸腾作用 (1)定义:是指水分以 气体(水蒸气) 状态从 气孔 散发出 去的过程。 (2)场所:叶的气孔 。
(3)途径: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茎叶的导管 → 气孔 →大气。 促进根吸收 水 (4)作用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 运输 降低植物体的 温度 ,避免灼伤 (5)意义:能提高大气 湿度 增加 降水 。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一:结果:甲瓶中的温度计读数大于(高于) 乙瓶。结论: 呼吸作用能释放 热量 。 图二:结果:澄清的石灰水 变浑浊 。结论:呼吸作用释放
二氧化碳 气体。
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单元 第六章 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首页
末页
能力(nénglì)提升
课后练习
17.下列有关校园绿化设计(shèjì)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A.应绘出校园绿化现状示意图,对原状一般应作
较大变动
B.应在原绿化基础上设计校园绿化方案
C.应多从立体空间设计方面考虑
D.应注意花草树木的生长周期
2021/12/13
第十七页,共二十二页。
首页
1.植被的概念:一个地区(dìqū)内生长的所有 植物叫做
这个地区的 植被 。
(suǒyǒu)
2.我国主要的植(zh被íbèi类) 型有___草__原、___荒__漠、___热__带___雨__林、
___落___叶__阔__叶、林 常绿阔叶林 、______针_。叶林
知识点二 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教材P134)
A.森林覆盖率低
B.人口众多
C.乱砍滥伐、过度利用 D.以上都是
2021/12/13
第十三页,共二十二页。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1.下列(xiàliè)不属于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的一 项是( A ) A.我国植被主要以草原、荒漠为主 B.乱砍乱伐、伐优留劣 C.草场退化、沙化 D.森林资源利用不合理
末页
课后练习
解答 题 (jiědá)
18.如图是科学工作者对我国北方地区森林、 草地和荒漠面积变化的调查结果.这对分析说 明我国华北地区多次出现沙尘暴天气(tiānqì)有很大 帮助.
2021/12/13
第十八页,共二十二页。
首页
末页
课后练习
(1)请根据调查结果,分析植被和沙尘暴形成的关 系.
森林和草地面积(miàn jī)的减少,降低了土壤 的蓄水能力及防风固沙能力 植被破坏后,地 表裸露,荒漠化面积(miàn jī)扩大,沙尘随风扬 (起2).请根据生态平衡原理提出治理(zhìlǐ)沙尘暴的措
最新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

第三单元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爱护植被,绿化祖国【教学目标】:1.描述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说出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
2.运用调查的方法了解当地或我国某地的植被状况。
3.阐明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重要意义。
4.设计绿化校园的方案。
5.形成爱绿、护绿的意识,积极参加绿化祖国的活动。
【重点和难点】:重点:懂得爱护植被,绿化祖国的意义,并能积极地参与美化祖国的活动。
难点:唤起学生的危机感,激发起学生爱绿、护绿的保护意识。
【课时分配】:2课时【教学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一、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六种植被的特点及与周围环境的关系4人小组合作进行自主性学习活动,观察书上插图,结合经验互相交流,在教师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本地情况。
创设问题情景,出示图片,指导学生自学,然后组织全班交流,作为一员参与交流,对交流做引导、点评,保证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1、我国森林资源贫乏,属少林国家,并且资源分布不均匀4人小组合作粗略计算,然后进行横向比较(各国森林面积和人均占有绿地面积)或纵向比较(建国以来各时期我国人均占有绿地或森林的面积),通过比较发现问题,分析原因。
出示表格(如各国植被情况数据),引导学生进行活动,组织交流,并作出评价。
2、我国森林面积和草原面积日益减少,并呈现退化现象先看一看,想一想,然后4人小组议一议,之后以“假如我是一棵树,我想说……”为题进行角色模拟,进一步表达感情。
播放一段森林受到破坏的录象,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进行创意性角色模拟,激发学生情感。
三、爱护植被,绿化祖国1、植被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1)依法治林,加强资源保护,例如:《森林法》、〈草原法〉、〈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2)加强造林绿化进度,提高绿地面积及造林质量。
4人小组合作调查绿化活动开展情况,写出调查报告,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与同学交流。
讲述有关国家采取的策略,课前引导学生调查,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培优练
1.技术设计能力是技术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化校园的设计活动”需要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审美评价能力。
你对这项设计活动采取的态度应该是( ) A.学校已经是花园式校园,何必多此一举
B.绿化校园是校长和园丁的事,与己无关
C.很想通过这次设计活动,学会技术设计的过程和方法
D.对老师布置的设计任务,不想多费心思,敷衍了事
2.下列不属于森林生态系统价值的是( )
A.保护土壤和涵养水源
B.调节气候和制造氧气
C.净化空气和消除噪声
D.侵占人类生存空间
3.下列行为与举措中,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我国生态环境的是( )
A.大力开垦荒地,发展农业
B.进一步发展畜牧业
C.退耕还林、还草
D.进一步加大城市化建设力度
4.〈2015,泉州〉某校举行“秀出我的环保行动”活动,以下“秀语”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生活垃圾分类处理
B.旅行自带洗漱用具
C.作业纸反面当草稿纸
D.常使用一次性筷子
5.盐城市正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下列行为与卫生城市的要求不相符的是( )
A.爱护花草树木
B.垃圾分类处理
C.污水直接排放
D.农贸市场的活禽隔离宰杀
6.CCTV4有这样一则公益广告:我国每年要消耗一次性木筷约450亿双,相当于要砍伐约600万棵成年大树。
专家估计,一棵树的生态价值约是其木材价值的9倍。
下列对树的生态价值叙述错误的是( ) A.绿色植物是生产者
B.维持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C.引起地球温室效应
D.促进生物圈中的水循环,保持水土
7.生物学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要努力学习,不断探索,理智地运用科技成果,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你认为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B.“三北”防护林被誉为中国的“绿色万里长城”,它的建设可改善生态环境
C.生物圈的资源、空间是有限的,必须控制人口的过度膨胀
D.绿色植物不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也不能调节气候
8.(材料分析题) 从1999年起,我国已经开始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作,停止采伐长江中上游的森林,削减
了东北林区的采伐量。
(1)1998年我国长江中下游和松花江流域都发生了特大洪灾,分析下表中的森林蓄水量数据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长江流域水质日益恶化,江水含沙量逐渐增加,请分析这些不良状况的形成与长江中上游植被被破坏的
关系。
图361
9.(情境题) 你参加过以倡导低碳生活为主题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吗?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
(二氧化碳为主)排放。
低碳生活,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
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正式提出“低碳”理念的世博会,也是第一个“无烟世博会”。
(1)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与人的呼吸一样,会消耗大气中的________,并释放出____________气体。
(2)一公顷树林,每天能吸收150~500千克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60~400千克的氧气,这是依靠植物的
____________作用。
因此,绿色植物的这种作用有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________平衡。
(3)吸烟不仅违背“低碳”的生活方式,而且主要对人体的________________系统造成严重危害。
(4)在日常生活中,你应如何响应“低碳”的生活方式?(说一例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上的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
那里土地肥沃,雨量充沛,生活着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
热带雨林不仅为生物提供了理想的生存环境,更为重要的是,它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在植物体内;同时,释放出大量的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因而被称为地球的“肺”。
不仅如此,热带雨林还通过蒸腾作用调节气候,通过扎根大地保持水土。
热带雨林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宝贵的自然遗产。
(1)把热带雨林称为地球的“肺”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热带雨林除了有维持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作用外,还有哪些作用?
(3)现在,热带雨林正以很快的速度消失,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点拨
1.C
2.D
3.C
4.D 点拨:每年制作一次性筷子会消耗掉大量的木材,因此常使用一次性筷子不符合低碳生活。
5.C 6.C 7.D
8.(1)天然林的过量采伐是造成水患的重要原因。
(2)人们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乱砍滥伐,破坏植被,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点拨:从表中数据可知,近年来营造的人工林的平均蓄水量远远低于阔叶次生林和原始林,所以连降大雨之后,山洪暴发,江水陡涨;人们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乱砍滥伐,森林锐减,一方面在暴雨后不能蓄水于山,使山洪来势凶猛,增加了水患频率;另一方面加重了水土流失,使水库淤积,库容量减小,河床抬高,行洪区面积缩小,降低了调洪、防洪能力。
9.(1)氧气(或氧);二氧化碳(2)光合;碳—氧(3)呼吸
(4)随手关灯(符合题意均可)
10.(1)热带雨林中植物繁茂,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大量氧气,能够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还有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等作用。
(3)人类在经济利益驱动下,对热带雨林实施了毁灭性的野蛮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