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的方法测密度

合集下载

密度的测量原理

密度的测量原理

密度的测量原理
密度是物体对于单位体积内所含质量的测量。

测量密度的原理通常采用排水法。

排水法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一个称量瓶,并在瓶内注入一定量的水。

2. 使用天平称量待测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3. 将待测物体小心地放入称量瓶中,确保物体完全浸入水中,同时避免产生气泡。

4. 测量瓶中的总质量,并记录下来。

5. 计算测量瓶中的水的质量,即总质量减去物体的质量。

6. 测量瓶内水的体积,可以通过读取瓶上的刻度或使用容量瓶来测量。

7. 计算出待测物体的体积,即瓶内水的体积。

8. 根据密度的定义,将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得到物体的密度。

通过排水法测量密度的原理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
排除的液体的重量。

而按照密度的定义,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

因此,通过测量物体排除的液体重量和物体的质量,并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就可以得到物体的密度。

利用浮力测密度的方法

利用浮力测密度的方法

利用浮力测密度的方法一、实验原理浮力测密度的方法是利用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与物体的重力相等,从而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其公式为:ρ = m / V = mg / (mg - ρfV)其中,ρ为物体的密度;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ρf为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1. 毛细管:用于吸取液体,通常是玻璃制品。

2. 测量筒:用于测量液体的容积,通常是塑料或玻璃制品。

3. 物品:需要测定密度的物品。

4. 液体:用于提供支持和提供浮力的介质,通常是水或酒精。

5. 天平:用于测量物品质量和确定误差范围。

三、实验步骤1. 准备好所有实验器材,并将天平调零。

2. 用毛细管吸取足够多的液体,并将其放入测量筒中。

注意要记录下液面高度,以便后续计算。

3. 将待测物品放入容器中,并记录下其重量。

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则可以多次称量取平均值。

4. 将容器放入液体中,确保其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注意要记录下液面高度,以便后续计算。

5. 计算物品在空气中的重力和在液体中的浮力。

其中,物品在空气中的重力为其重量,而在液体中的浮力为ρfVg,其中ρf为液体密度,V 为物品体积,g为重力加速度。

6. 比较物品在空气和液体中的重力和浮力大小,并计算出物品所受到的净浮力。

如果净浮力为零,则说明物品密度等于液体密度;如果净浮力大于零,则说明物品密度小于液体密度;如果净浮力小于零,则说明物品密度大于液体密度。

7.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物品的密度,并记录下来。

如果需要精确计算,则可以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保持仪器干燥和清洁,以避免误差产生。

2. 液面高度应该尽可能地精确记录下来,并且应该保持一致性以避免误差产生。

3. 物品应该尽可能地与容器接触面积大,以避免测量误差产生。

4. 实验结果应该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以确保准确性。

5.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解题方法:利用浮力知识求物体或液体的密度

解题方法:利用浮力知识求物体或液体的密度

利用浮力知识求物体或液体的密度:1.对于漂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而浮力F浮= ρ液gV排,重力G物=ρ物gV排,因F浮≈G物,只要知道V排与V物的关系和ρ液或ρ物就可求出ρ物或ρ液;例1:将密度为0.6×103kg/m3,体积125cm3的木块放入盐水中,木块有1/2的体积露出盐水面,则木块受到的浮力为____N,盐水的密度____________ kg/m3g取10N/kg解析:木块漂浮,所受浮力等于重力,F=G= Mg=p木Vg=0.6×103kg/m3×0.125×10-3m3×10N/kg=0.75N,盐水的密度:=×103kg/m32. 若,物体完全浸没在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及称重法,可求出,又因为,此时,可得;根据此式,已知ρ液,可求出ρ物,已知ρ物可求出ρ液;液面升降问题的解法:1. 组合物体漂浮类型要看液面是上升还是下降,关键是比较前后两次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的变化;设物体原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后来排开液体的体积为V‘排,若V’排>V排,则液面上升,若V’排<V排,则液面下降;若V’排=V排,则液面高度不变,又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知,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故,因为液体的密度ρ液不变,固物体的排开液体的体积取决于物体所受的浮力,所以只要判断出物体前后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即可判断出液面的升降情况;例1一个水槽内漂浮着一个放有小铁球的烧杯,若将小铁球取出放入水槽里,烧杯仍漂浮在水槽中,则水面将A.上升B.不变C.下降D.无法判断解析:铁球和烧杯漂浮在水中,装有铁球的烧杯所受的浮力F浮与烧杯和铁球的总重力平衡,则有:;把铁球放入水槽中,铁球下沉,铁球单独受到的浮力,;烧杯单独受到的浮力为;铁球放入水槽中后,铁球和烧杯所受浮力之和为F浮2,因此,烧杯和铁球后来排开水的体积之和小于原来排开的水的体积,所以水面下降,故正确选项为C;2.纯冰熔化类型:此类题的规律技巧:若冰块漂浮于水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不变;若冰块漂浮于密度大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上升;若冰块漂浮于或浸没于密度小于水的液体中,则冰熔化后液面下降;要判断液面的升降,必须比较冰排开液体的体积与冰熔化成水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冰未熔化时,若它漂浮在液面上,则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相等,即;冰块所受的,冰块的重力,由此可得;冰熔化后,化成水的体积;所以当冰块漂浮于水中时,,液面不变;当时,,液面上升;若冰块浸没液体中,则冰块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冰块的体积,而冰熔化后的体积小于冰的体积,故液面下降;例2如图所示,烧杯中的冰块漂浮在水中,冰块上部高出杯口,杯中水面恰好与杯口相平,待这些冰全部熔化后A.将有水从杯中溢出B.不会有水从杯中溢出,杯中水面也不会下降C.烧杯中水面下降D.熔化过程中水面下降,完全熔化后有水溢出解析:冰熔化后烧杯中的水面将保持不变,故不会有水溢出;答案:B漂浮物体切去露出部分后的浮沉情况:漂浮物体,如将露出液面的部分切去后,物体的重力减小,而浸在液体中的部分没有变,根据F浮= ρ液gV排知物体所受浮力不变;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上浮;例1长为L的蜡烛底部粘有一铁块,使其竖直停留在水中,如图所示,这时露出水面的长度为L0,将其点燃,直到自然熄灭,设燃烧掉的长度为d,则A.d<L0B.d=L0C.d>L0D.无法判断解析:假设将露出的部分一次切去,再分析剩余部分的沉浮情况就很容易得出结论;如将露出水面的部分切去,这时蜡烛的重力减小,而在水中的部分未变,即排开的水的重力——浮力未变,显然这时浮力大于重力,剩余部分将上浮;可见,蜡烛燃烧过程是逐渐上浮的,所以最终烧掉的长度大于L0,故正确选项为C;答案:C•密度计:•在物理实验中使用的密度计是一种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它是根据物体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的原理制造与工作的;密度计是一根粗细不均匀的密封玻璃管,管的下部装有少量密度较大的铅丸或水银;使用时将密度计竖直地放入待测的液体中,待密度计平稳后,从它的刻度处读出待测液体的密度;常用密度计有两种,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大的液体密度,叫重表;另一种测密度比纯水小的液体,叫轻表;••密度计的原理是:F浮=ρ液gV排=G计不变;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所受浮力相同,ρ液增大时,V排减小,密度计在液面以上的部分增大,刻度越靠下密度值越大;••气体的浮力:•气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同理,物体在空气中时,上下表面受到空气的压力差就是空气的浮力;故物体在空气中称得的重量,并不是物体真正的重量,但因其所受的浮力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不但空气如此,物体在任何气体中,均受到气体的浮力;•氢气球和热气球浮沉原理比较:••饺子的浮沉:•生饺子被放入锅中时便沉到锅底,煮熟的饺子就浮起来了,如果把饺子放凉,再放入锅中,又会沉到锅底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生饺子放人锅中,由于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煮熟的饺子因为饺子内气体受热膨胀,浮力增大,当浮力大于重力时,饺子上浮;凉的熟饺子因遇冷体积缩小使浮力减小,浮力小于重力而下沉;•。

浮力多种方法测密度

浮力多种方法测密度

1、双提法:仪器:测力计+水+容器
2、三提法:仪器:弹簧测力计+烧杯+水+密度大于这两种液体的重物。

V排相等分析:
表达式:
3、一漂一沉法:仪器:量筒+水(以橡皮泥为例)
例一、
例二、仪器:量筒+水+小烧杯
4、一漂一压法:仪器:量筒+水+大头针类似一漂一沉法
)
(


ρ
ρ
>
)
(


ρ
ρ<
)
(


ρ
ρ
>
12
g g
G F G F
V
ρρ
--
==

水液
G
G F
ρ
ρ=
-


5、单漂法:仪器:刻度尺+水(ρ物<ρ水且形状规则)
6、双漂法:仪器:均匀的木棒(一端缠细铁丝)+刻度尺+水+烧杯
分析:
7、双漂法:测液体密度: 分析:
8、比较另类:等压强法:仪器:玻璃管(平底薄壁)+刻度尺+水+大容器
分析:玻璃管内外液体对管底压强相等。


浮G F =g
g 物物排水V V ρρ=g
g )(121sh h h S 物水ρρ=
-
G
F =浮
漂浮:排液
液排水水gV gV ρρ=∴21h gS h gS 木液木水ρρ=∴2
1h h 液水ρρ=
∴43212143
V V V V V V V V ρρρρ---=-液水水g()=g()
V 1V 2
V 3V 4。

十种密度测量方法

十种密度测量方法

十种密度测量方法
密度是物质的重量与其体积的比值,是物质的重要性质之一、测量密度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以下十种:
1.比重法:将待测物质和已知密度的物质混合,测量混合物的比重,通过比较两者的比重来计算待测物质的密度。

2.饱和水浮力法:将待测物质放入饱和水中,根据物体在水中所受到的浮力来计算物质的密度。

3.浮标法:测量物质在液体中的浸没深度,根据浸没深度与物质密度的关系来计算物质的密度。

4.浮力法:利用物体在液体中所受到的浮力与物质密度的关系来计算物质的密度。

5.刚体浮法:利用刚体在液体中的浸没深度与物体密度的关系来计算物质的密度。

6.热胀冷缩法:通过测量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变化来计算物质的密度。

7.石油密度计法:利用石油密度计测量物质的密度。

8.空气浮力法:利用物体在空气中所受到的浮力与物质密度的关系来计算物质的密度。

9.精密天平法:采用精密天平测量物质的质量和体积,通过计算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来计算物质的密度。

10.X射线测定法:利用X射线穿透物质的特性,通过测量X射线强度的变化来计算物质的密度。

以上是十种常见的密度测量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精确度要求,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测量。

密度测量方法汇总

密度测量方法汇总

密度测量方法汇总密度是物质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表示单位体积内的质量。

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有多种,下面我将对这些方法进行汇总。

一、浮力法浮力法是测量密度的常用方法之一、浮力是测量物体体积的重要依据,在浮力法测量密度时,通过浸没物体于测量液体中,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可得到浮力的大小。

根据浮力和物体重力之间的关系,可以计算物体的密度。

二、体积法体积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密度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物体的体积和质量,计算密度。

常见的体积测量方法有分注法、容量器法、比重瓶法等。

其中,比重瓶法是一种精密的体积测量方法,需要使用比重瓶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三、气体法气体法主要用于测量气体的密度。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一定的气体状态,可以计算气体的密度。

常用的气体密度测量方法有气体瓶法、置换法、浮力法等。

其中,气体瓶法是将气体置于已知体积的容器中,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测量气体和容器的质量,计算气体的密度。

四、声速法声速法是一种非常规的密度测量方法。

通过测量物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可以间接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该方法主要适用于固体材料的密度测量。

五、光学法光学法是一种利用光学性质测量密度的方法。

根据物体的折射率与密度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测量物体的折射率来计算密度。

常用的光学法包括折光仪法、干涉法等。

六、核磁共振法核磁共振法是一种利用核磁共振现象测量物质密度的方法。

通过测量核磁共振信号的频率和强度,可以计算物质的密度。

该方法常用于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七、毛细管法毛细管法是一种适用于测量小颗粒物体密度的方法。

通过在小颗粒物体周围形成毛细管,在一定的条件下,通过测量毛细管高度的变化,可以计算物体的密度。

综上所述,密度的测量方法有浮力法、体积法、气体法、声速法、光学法、核磁共振法和毛细管法等多种。

这些方法在具体应用中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需要考虑物质性质、仪器设备条件等因素。

对于不同类型的物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密度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测量液体密度的三种方法

测量液体密度的三种方法

测量液体密度的三种方法
测量液体密度的三种常用方法是:倒出法、空杯法、浮力法。

1、倒出法
器材:天平、量筒、烧杯。

实验步骤:
①向烧杯中倒入适量液体,用天平测出质量记为m1。

②将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出示数记为V。

③用天平测出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2 。

则液体的密度为p液=(m1-m2)/ V。

2、空杯法
器材:天平、烧杯、水。

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0。

②向烧杯中倒满水,测出质量记为m1。

③则烧杯的体积为(m1-m0)/P水。

④向烧杯中倒满液体,用天平称出质量记为m2。

则液体的密度为p液=(m2-m0)/(m1-m0)p水。

3、浮力法
器材:弹簧测力计、石块、水、烧杯、细线。

实验步骤: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石块的重力记为G0。

— 1 —
②将石块浸没在水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1,则F浮1= Go - G1=P水gV石
③将石块浸没在液体中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G2,则F浮2= G - G2=p液gV石G-G。

则液体的密度为P奶=P水G-G1。

— 2 —。

液体密度测量方法

液体密度测量方法

液体密度测量方法液体密度是指在常压常温下单位体积液体的质量,通常使用单位为千克/立方米(kg/m3)或克/立方厘米(g/cm3)。

液体密度的测量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液体密度测量方法。

一、摆锤法摆锤法是一种传统的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是通过在液体中浸入一根密度已知的小杆,以该小杆为振子,测量振子在液体中的共振频率和振幅以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该方法的优点是测量精度高,测量速度快,无需先将样品装入容器中,但要求测量仪器精度高,使用起来被限制在比较小型的样品上。

二、浮力法浮力法是另一种常见的液体密度测量方法,通过将一个密度已知的物体浸入待测液体中,测量所受到的浮力大小,从而计算液体的密度值。

可应用于各种不同体积和形状的样品,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稳定的准确性。

缺点是该方法要求物体浮在液体表面上,而且需要定量地侵入液体表面,有一定的测量难度。

三、震荡管法震荡管法是一种利用声波在液体中的传播特性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

该方法是将震荡管放入待测液体中,通过将双频外施声的震荡管内的谐振频率与共振频率相比对液体的致密程度进行测量,从而计算出液体的密度。

该方法不需物体侵入液体,可以抵消气泡、悬浮颗粒等不同源的误差,是一种非接触测量方法,适用于测试各种密度的液体。

四、折射法折射法是一种通过测量光线在液体中折射角来计算液体密度的方法。

该方法首先通过专用的光学测量仪器测定液体的折射率,再利用密度与折射率的函数关系获取液体密度。

折射法不需要样品直接入液体,可以避免样品浮力的干扰,并且适用于低粘度透明的样品。

缺点是仪器需要较高的精度和技术实现,对耗时精度等都有较高的要求。

五、悬挂法悬挂法是一种直接悬挂待测液体样品和一个已知质量的物体,通过测量物体的下降速率和悬挂液体的体积、温度、大气压力等参数来计算待测液体的密度。

该方法测量简单、快速、成本较低,是工业现场快速测量密度的标准方法之一。

综上所述,不同测量方法各有优劣,选择合适的方法要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来决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浮力的方法测密度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用浮力的方法测密度
1.小东的爸爸买了一个玉制实心小工艺品,小东想知道它的密度是多少,于是他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根细线和一盆清水,通过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小工艺品的密度,水的密度为已知.请你帮助小东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实验步骤
(2)写出测量结果(密度ρ的表达式)
2.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将其插入被测液体中,待静止后直接读取液面处的刻度值,如图甲所示.图乙是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金属丝(体积不计)做成的.将其放入盛有液体的烧杯中,它会竖直立在液体中.小明想试着用自制简易密度计测量一下牛奶的密度,他又找来一个足够深的盛水容器和一把刻度尺,请你帮助小明利用这些器材设计一个测量牛奶密度的方案.要求写出主要的测量步骤并推导出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足量的水和牛奶).
答案:测量步骤是
①用刻度尺测出自制密度计的长度?L ;
②将“密度计”轻轻放入水中,使其漂浮在水面上,用刻度尺测出“密度计”浸入水中的长L 水;
③将“密度计”轻轻放入待测牛奶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浸入牛奶中的长L 牛奶;
牛奶密度的公式:ρ牛奶=奶
水L L L L --ρ水 3.某校地质小组的同学们,需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
现有器材:小矿石块、天平(含砝码)、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他们设计出一种测量该矿石密度的实验方案.
要求:写出方案的实验步骤及矿石密度的表达式(用测量量和已知量表示)
答:①用天平称出矿石块的质量m ,
②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称出质量m 1,
③烧杯仍放在天平左盘,用细线将矿石块系好后,手提细线使矿石块浸没在此烧杯的水中并保持静止(水无溢出且矿石块不接触烧杯),天平平衡时的称量值为m 2.
矿石块的密度:ρ=1
2m m m -ρ水. 4.某校地质小组的同学们,需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形状不规则的小矿石块、一把刻度尺、一条细线、一个厚底薄壁圆柱形的长杯子(杯壁厚度不计)和一桶水(水的密度已知且用ρ水表示).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助他们设计一种测量该矿石密
度的实验方案.
要求:
①向试管内装入适量沙子,在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把试管放入量筒中,使试管漂浮在水中,用量筒测出试管排开水的体积V1,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②从水中取出试管,擦干后用天平称出试管和沙子的质量m1,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③仿照步骤①和②,改变试管内沙子的质量,使试管都漂浮在量筒的水中,用量筒依次测出试管排开水的体积V2…V6,用天平依次称出试管和沙子的质量m2…m6,将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④根据F浮=G=mg和测量数据,计算6次试管受到的浮力F浮1…F浮6,将计算的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