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价格波动与商业银行脆弱性:理论基础与宏观实践

合集下载

银行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研究

银行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研究

银行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和影响研究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与宏观经济波动密不可分。

它既受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又通过其传导机制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这种相互作用关系对于了解经济运行的机制以及制定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我们来看看银行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

事实上,银行业作为一个重要的金融中介机构,它的资金流动和信贷活动对经济活动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首先,银行业的资金供需关系会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当宏观经济处于增长周期时,企业和个人的借贷需求增加,银行的贷款余额增长,资金供给相对宽松;相反,当宏观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时,贷款需求减少,银行的贷款余额也会相应收缩,资金供给紧缩。

其次,银行业的信贷活动会对宏观经济产生影响。

银行作为信贷机构,通过发放贷款以及调整利率、担保和还款条件等手段来影响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和融资渠道。

无论是企业的投资扩张还是个人的消费需求,都离不开银行的信贷支持。

因此,银行业的信贷政策和传导机制对宏观经济的波动具有重要影响。

进一步讨论银行业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首先,银行业在宏观经济增长周期中发挥着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在经济繁荣时期,银行业通过提供信贷支持,促进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进而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就业的增加。

这个过程中,银行业的信贷活动充当着经济的润滑剂,为实体经济提供了必要的资金支持。

其次,银行业在宏观经济衰退周期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当经济出现下行压力时,银行业的传导机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经济的传导链条。

银行的资金紧缩和信贷收缩会导致企业和个人融资难、融资成本高,从而导致投资和消费减少,使得经济陷入进一步的下行风险。

因此,银行业的健康发展对稳定宏观经济至关重要。

此外,银行业的具体业务和运作方式也会对宏观经济波动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之间的差异在传导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

商业银行主要通过存款和贷款业务盈利,具有广泛的零售业务和大众金融服务特点;而投资银行则主要从证券交易和资本市场业务中获得利润,其运作方式更依赖于资本市场的波动。

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指数与资产价格关系研究

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指数与资产价格关系研究
关键词:商业银行脆弱性指数;资产价格;TVPVAR 模型;因子分析法;关系研究 中图分类号:F222∶021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3116(2018)07-0047-07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银行体系是中国金融体系的主体,中国银行的 脆弱性对金融系统的脆弱性有直接的影响。中国从 2015年年底基本实现了利率市场化,近几年来商业 银行利息收入占比呈下滑趋势,导致主要依靠存贷 款利差收入的商业银行面临巨大挑战。中国商业银 行不良贷款率自2012年至今平稳上升,资产利润率 自2012年后呈下降走势,商业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 因素增加,其脆弱性突显。
慎指标包含经济增长、通胀、利率等;微观审慎指标
包含盈利性、资产质量、资本充足性等,以此评估金
融稳定状况。美国监管当局运用包含资本充足性、
资产质量、管理水平、盈利状况、流动性5项考核指 标的“骆 驼 ”(CAMEL)评 级 法 评 价 银 行 业 风 险,并 在1996年增加了市场风险敏感度,将 CAMEL 评 级系统完善为 CAMELS评级体系。Caprio等在测 度金融脆弱性时选取不良贷款率1个指标、在判断 银行体系是否脆弱时采用贷款损失指标[2];Bongini 等基于会计数据、信用评级和股价3项指标数据,分 析了1996—1998年间东亚国家部分银行的脆弱性 情况[3];Ludwig等通过各银行在证券市场上的数据 计算平均违约距离,并使用 VAR 模型进行格兰杰 因果检验,研究了2007—2010年间欧元区国家银行 间脆弱性联系[4]。
第33卷第7期 Vol.33 No.7
【统计应用研究】
统计与信息论坛 Statistics&InformationForum
2018年7月 Jul.,2018
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指数与资产价格关系研究

金融市场的微观机制与宏观影响

金融市场的微观机制与宏观影响

金融市场的微观机制与宏观影响金融市场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行为的微观机制和决策与宏观影响息息相关。

本文将从市场行为、市场机制和宏观影响三个方面对金融市场进行探讨。

一、市场行为市场行为是金融市场的基础,决定了市场参与者的决策和市场价格的形成。

市场参与者包括投资者、金融机构和政府监管机构等。

他们的行为将影响市场流动性、价格发现和资本配置等方面。

在投资者层面,市场行为主要体现在资产配置、风险管理和交易行为等方面。

投资者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预期收益和市场变化等因素,在不同的资产中配置资金。

当市场出现不利变化时,他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风险管理措施,如对冲、套利和空头交易等,以保障自身利益。

此外,投资者的交易行为也对市场价格和流动性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一些交易者会通过算法交易等技术手段来获得超额收益,进而影响市场价格走势和市场稳定性。

在金融机构层面,市场行为与其业务模式和盈利模式息息相关。

金融机构以中介机构的方式参与市场,为投资者提供融资、交易和管理等服务。

他们通过吸收资金和披露信息等方式影响投资者对市场的判断和决策。

此外,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也会影响其市场行为。

例如,商业银行通过利差收入和收取服务费等方式盈利,因此倾向于提供信用贷款和其他融资服务。

而投资银行则主要通过在市场中进行交易和承销等业务获得利润,因此倾向于对风险较高的融资项目进行筹资和投资。

在政府监管机构层面,市场行为主要体现在市场管理、规范和监管等方面。

政府监管机构通过监督和管理市场参与者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公正竞争。

他们还会发布政策、指导和规范市场参与者行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二、市场机制市场机制是金融市场运作的关键。

市场机制包括信用机制、价格发现机制和信息交流机制等。

这些机制决定了市场参与者的行为规范和市场价格的形成。

在信用机制方面,金融市场主要依靠资金、信用和信任等因素来支撑市场运作。

市场参与者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和信用来参与市场,并建立起相互信任和合作关系,以确保市场运作的稳定性和流动性。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引言金融脆弱性理论是指当前金融体系中存在的风险暴露和市场条件变化可能导致金融体系崩溃的理论。

这个理论提出了金融体系的弱点和脆弱性,以及相关的监管和政策措施,旨在预防金融危机的发生并维护金融稳定。

脆弱性的定义和特征脆弱性在金融领域中通常被定义为金融体系中的一种弱点或不稳定因素。

金融脆弱性通常表现为以下几个特征:1.敏感性:金融体系对外界冲击的敏感程度。

当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金融体系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2.连锁反应:金融体系中的脆弱节点的崩溃可能导致连锁反应,扩散到整个金融体系中。

这种连锁反应的传播方式类似于病毒扩散。

3.不确定性:金融脆弱性通常存在于不确定性的环境中。

金融体系中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市场参与者的恐慌情绪,从而加剧金融脆弱性的程度。

4.缺乏回弹能力:金融体系中的脆弱性往往会削弱金融体系的回弹能力,使其难以迅速恢复到稳定状态。

金融脆弱性的原因金融脆弱性通常是由多个因素造成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金融脆弱性的原因:1.外部冲击:金融体系容易受到外部冲击的影响,例如全球经济衰退、金融市场波动等。

2.内部结构问题:金融体系内部存在的结构性问题,如机构之间的相互依赖、资本不充足等。

3.缺乏有效监管:监管机构的不足或监管政策的不完善可能导致金融体系中存在较多的脆弱性因素。

金融脆弱性的影响金融脆弱性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深远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1.经济衰退:金融脆弱性可能导致金融体系的崩溃,从而引发经济衰退。

2.失业率上升:金融体系崩溃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和失业的增加。

3.财富损失:金融脆弱性可能导致投资者的财富损失,损害社会的整体财富。

预防和管理金融脆弱性的政策和措施为了预防和管理金融脆弱性,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政策和措施:1.监管加强:加强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确保其资本充足、风险管理有效。

2.提高透明度:增加金融体系的透明度,提供更多的信息给市场参与者和监管机构。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脆弱性理论

早期研究
供给与需求
货币脆弱性
Fisher研究
在商品经济中,货币的脆弱性表现在三方面:一是商品的价格经常地与价值背离;二是货币的购买力总是处 于升降的变化之中;三是货币支付手段的职能有可能导致债务链的断裂。货币的这三个方面特点说明这种脆弱性 是货币与生俱来的。针对1877年经济危机中银行大量倒闭的现象,Marx又提出银行体系内在脆弱性假说,认为银 行体系加速了私人资本转化为社会资本的进程,为银行信用崩溃创造了条件。这是从信用制度的角度来分析银行 的脆弱性,认识是极其深刻的。Veblan在《商业周期理论》和《所有者缺位》中提出金融不稳定,他认为一方面 证券交易的周期性崩溃在于市场对企业的估价依赖于并逐渐脱离企业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发 展最终导致社会资本所有者的缺位,结果其本身存在周期性动荡因素,这些因素主要集中在银行体系中。
金融脆弱性理论
金融学术语
01 早期研究
03 理论根源 05 总结
目录
02 现代研究 04 脆弱性衡量
金融脆弱性理论最早是关于货币脆弱性的论述,Marx认为,货币在它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特定的脆弱性。 Keynes通过对货币职能和特征的分析也说明了货币的脆弱性,他认为货币可以作为现时交易之用,也可以作为贮 藏财富之用。Fisher指出银行体系脆弱性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基础的恶化,这是从经济周期角度来解释银行体系 脆弱性的问题。
2、存款人与金融机构间信息不对称。由于存款者对银行资产质量信息缺乏充分了解,存款者无法辨别他们的 存款银行究竟是否功能健全。
Knight在其著名的中论述了不确定的思想,从而把不确定性因素引入到经济分析中。Keynes吸收并发展了 Knight的思想,认为大多数经济决策都是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做出的。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首先来自于金融资产未 来收入流量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又来自于生产性投资自身的风险。Keynes在"Theory of Employment, Interest and Money"中分析,投资取决于投资者对未来市场前景的心理预期,而这一预期又是以投资者对于未 来模糊的、不确定的、缺乏可靠基础的偏差而发生剧烈的市场波动。金融市场的脆弱性,往往是从价格波动的角 度来研究的。金融资产价格的不正常波动或过度波动,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极其容易爆发危机。Jorion和 Khoury也认为金融市场上的脆弱性主要是来自于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及波动性的联动效应。

股票价格波动对银行脆弱性影响的机理分析

股票价格波动对银行脆弱性影响的机理分析
动机 ,但 可 以像 D—D模 型 里 的存 款 者 一样 加 入取
款 的行列 。 因此 ,银行 挤兑 既 可 以在经济 面 向坏 的
溃 的 因果链 时认 为 ,在经 济周期 的上升 阶段 ,企 业
情况下发生 ,也可以因偶然事件随机发生。
的盈利能力和市场对企业价值的评价之间的差异会
收稿 日期 :20 —0 —2 08 4 3 作者简介 :单春红 (9 l ) 17一 ,女 ,吉林榆树人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产 业经济学博士 ,研究方 向为国际经济学、产业经济学。
维普资讯
第 3 卷 第4 l 期 20 年 8月 08
石 家庄 经 济学 院学报
Ju a o h i hagU i r t o E oo i orl f ia u n nv sy f cnm c n S jz e i s
Vo . No 4 131 .
口、资产价格 缺 口和投 资 缺 口结 合 在一起 ,编 制综 合 指标 进行 实证 分析 ,发 现这一 指标 对金 融危 机具
有 很强 的预 测价 值 。V bo 分析导 致 股票 市场 崩 el n在
个模型里有两类人——信息完 全者与信 息不完全
者。信息完全者 可以觉 察到高风 险投资 的不利信 号 ,而信息不完全者不清楚信息完全者提取存款的
金 与 股 市资金存 在 较 强的 关联 度 ,这 说 明我 国银行 资金 易受到上 述机 制影 响 。 因此 应疏 通货 币市 场与 资本 市场 的正 常联 系,提 高透 明度 ;预警 股 市的 急剧 波动 ;加 强银行 的 审慎 管理 。 关键词 :银 行脆 弱 性 ;股票 价格 波动 ;机 理分 析 ;货 币市场 渠道 ;贷款 渠道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网上形考(第一至十五章)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网上形考(第一至十五章)试题及答案

国开(中央电大)本科《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网上形考(第一至十五章)试题及答案国开(中央电大)本科《金融学(原货币银行学》网上形考(第一至十五章)试题及答案说明:适用于财务管理、工商管理、会计学(统计系统方向)本科学员国开平台网上形考;资料包括第一章至第十五章自测试题及答案;形考比例占50%,期末纸质考试比例占50%。

题目为随机,用查找功能(Ctrl+F)搜索题目;第一栏是试题,第二栏是答案。

第一章自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 ( )属于贸易融资的行为。

信用证采取独资、合资或合作等方式在国外建立新企业的“绿地投资”属于( )投资。

国际直接投资从整体上看,( )是最大的金融盈余部门。

居民发行股票属于( )融资。

外源融资各经济部门的金融活动及其彼此间的平衡关系可以通过( )来反映。

资金流量表居民的赤字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式弥补( )。

消费贷款居民进行储蓄与投资的前提是( )。

货币盈余现代金融体系建立的基础是( )。

A和B 现代社会中,不同的经济部门之间有的总体是盈余的,有的总体是赤字的,他们之间主要通过( )活动来实现平衡。

金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 )是财政最常用、最普遍的筹措资金方式。

政府债券二、多选题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 )。

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货币市场;黄金市场;衍生金融工具市场企业财务活动与金融体系的关系体现在( )。

企业是金融机构的服务对象;企业是金融市场的最主要的参与者;企业财务活动对宏观金融总量与结构具有决定性影响以下对于利率描述正确的是( )。

利率是利息额与本金之比;利率是衡量收益与风险的尺度;利率是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利率的高低会对借贷双方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利率是政府调节社会经济金融活动的工具以下反映居民部门参与金融活动的是( )。

在银行存款;投资股票;向民间钱庄申请贷款以下哪些是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

货币;汇率;信用;利率;金融工具以下哪些是银行为企业提供的金融服务( )。

我国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理论分析

我国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理论分析

我国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理论分析唐魏;刘世锦;曾培炎【摘要】预测宏观经济动态趋势是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重要课题.鉴于此,在基于研究宏观经济预测理论文献的基础上,总结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宏观经济预测的理论基础和方法,基于我国2006-2016年金融稳定指数、金融压力指数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展开调查,分析了金融体系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研究成果表明,金融体系中稳定性和压力状况,能够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最后,面对当前国际经济贸易秩序出现的困难形势以及外部输入性风险不断上升情况下,在对我国宏观经济发展预测基础上,提出实行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强化经济工作中的底线思维、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新常态特点等政策建议,以期更好地指导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运行,也将有利于推行和开展经济学实证领域的实践或研究探索.【期刊名称】《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5页(P84-88)【关键词】金融体系;金融压力;金融稳定;宏观经济;底线思维【作者】唐魏;刘世锦;曾培炎【作者单位】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北京 102488;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102488;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北京 10248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2一、引言对于国家或者地区而言,宏观经济制定者在设定决策目标时,会重点考虑维持价格水平稳定并保持经济增长。

我国经济发展总是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这就需要政策制定者能够准确地预测宏观经济动态趋势,从而进行政策的相机抉择。

基于凯恩斯的宏观经济模型预测宏观经济动态,尽管这个理论并不适用于经济“滞涨”时期。

经济改革家想通过经济自由主义理论解决经济周期性矛盾。

上世纪80年代,美国学者率先利用金融市场发展对宏观经济进行预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后的90年代,欧洲经济学家们运用文艺复兴时期的城邦金融资本体系分析了区域宏观经济的一些特征,有一定参考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产价格波动与商业银行脆弱性:理论基础与宏观实践作者:舒长江胡援成樊嫱来源:《财经理论与实践》2017年第01期[摘要] 本文基于资金循环理论基础,利用2010Q4—2015Q4季度相关指标数据,构建了包含金融市场多项资产价格波动的FCI指数和商业银行脆弱性代理变量,建立了两者之间多元线性回归与VAR模型,并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得出FCI指数的表达式。

研究结果一致表明,无论是线性回归模型还是VAR模型,房地产价格、人民币有效汇率价格波动是造成商业银行脆弱性的主要扰动源,其扰动贡献值高达71%;同时进一步分析得出FCI指数是商业银行脆弱度的单项格兰杰原因,并就当下正确处理好房地产去库存与防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改革与国内金融稳定、金融分业监管与加强协调沟通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资金循环金融窖藏 FCI指数商业银行脆弱性Abstract:This paper based on the theory of capital circulation, using 2010Q4 - 2015Q4 quarter data,Construct containing the financial markets, a number of assets price fluctuation FCI index and commercial bank fragility proxy variables, between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the VAR model is established, and through the impulse response function, index (FCI) expressions are derived. Consistent results show that, regardless of th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VAR model, the real estate price, price fluctuation of RMB effective exchange rate is caused by a commercial bank fragility of the main disturbance sources with the disturbance with values up to 71%;At the same tim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FCI index is the single reason for the weakness of commercial banks Granger.And on the right now to deal with real estate to inventory and anti risk,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the RMB reform and domestic financial stability,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strengthen the coordin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unication an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Keywords:Capital circulation; financial hoarding; FCI index; commercial bank fragility一引言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至今,学界和实务界一直在反思一个问题:在利率、物价和国内实体经济运行平稳的情况下,为什么会突然出现金融危机,因而引发经济崩溃?通过梳理20世纪8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引发的经济萧条、90年代末东南亚爆发的经济危机和二十一世纪初的南美金融危机,不难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金融危机扰动源不是来自熟悉的宏观经济直接构成要素,而是金融市场,特别是资产价格的大幅波动。

近年来国内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典型的事例如2014年11月20日到12月8日,短短12个交易日时间,经历漫漫7年熊市的中国股市暴涨20%多,迎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疯牛”行情;但好景不长,2015年6月15日到7月8日,短短17个交易日,A股从5178点暴跌到3507点,股指暴跌了1671点,出现连续多日的千股跌停的壮观场面;在汇市, 2015年8月11日央行意外让人民币贬值2%,创逾20年来最大跌幅,触及三年新低。

第二日人民币续跌,人民币兑美元即期跌至6.44元,创2011年8月以来最低,引发市场波澜。

不难发现,这些资产价格剧烈波动背后都伴随着资金的频繁流动,严重危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极易引发整个金融系统的脆弱性风险。

目前,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资产价格波动引发的我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脆弱性。

前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发展为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家农村商业银行等多种类型商业银行并存格局,并且商业银行存款保险制度已于2015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表明国家不再对商业银行进行信用背书。

与此同时,现有实体经济宏观数据表明,曾出现于上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的“现代市场经济之谜”现象在我国有显露的迹象,即出现了低通胀与资产价格迅速上升并存。

在此背景下,从资金循环新视角研究资产价格波动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脆弱性影响,避免可能由此引发的系统性金融危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本文依据资金循环理论,对我国资产价格的波动深层次原因进行理论上的系统推导,揭示资产价格波动的扰动源进而传导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内在机理,然后用FCI指数(金融条件指数)作为整个金融市场资产价格波动的代理变量;通过量化指标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法提取商业银行脆弱性代理变量,建立计量模型,利用我国2004Q2至2015Q3度数据,对资产价格多向性波动与商业银行脆弱性进行实证检验。

本文的新意在于:(1)从资金循环视角剖析资产价格波动的扰动源,进而分析资产价格波动与商业银行脆弱性的关系,使得分析结果更具微观基础;(2)首次采用FCI指标作为金融市场资产价格的联合代理变量来分析商业银行脆弱性,优于现有文献对单个市场进行考虑的局限。

本文包括六部分,余下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为文献回顾,第三部分为基本理论模型,第四部分为模型构建,第五部分为实证结果分析,第六部分为结论和建议。

二文献回顾通过对比历次经济危机或货币危机,不难发现一个共同点:危机期间及其前后资金频繁流出入该国境内形成外部冲击,滞留资金反复炒做,资产交易量明显放大,资产价格大幅波动,经济稳定性遭受重挫,国家经济安全面临空前挑战。

这些现象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现有文献对交易量与资产价格波动之间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

Lamoureux & Lastrapes(1990)[1]首次把交易量引入GARCH 模型的条件方差方程中,研究发现交易量的系数变得非常显著,而以前对价格波动产生冲击的影响因素却变得不显著,论证了交易量和股价波动是由某个共同的因素驱动的,同时也证明了交易量对股价波动有很强的解释作用;Brailsford(1996)[2]通过对澳大利亚股票市场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Marsh & Wagner(2000)[3]利用 GARCH-M模型分析了七个发达国家股市交易量与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的市场上,交易量对收益率条件方差具有一定的解释作用,然而在美国市场上,交易量可以完全解释 GARCH 效应;Lee et al.(2001)[4]研究了中国股票市场上的量价关系,发现在中国市场上交易量对股票价格波动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还有学者通过将交易量细化成了平均单笔交易的数量和交易频率,分别研究它们与价格波动之间的关系。

Back & Baruch (2007)[5]、Ozsoylev & Takayama(2010)[6]等认为股价波动与平均单笔交易的数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Louhichi(2011)[7]认为股价波动与交易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国内学者李双成等(2006)[8]利用非对称成分 GARCH-M 模型研究了沪深股市的量价关系,研究表明在深市短期内价格波动持续性的部分可以由交易量来解释,而在沪市短期内的价格波动持续性可以完全由交易量来进行解释;在沪深两市上,短期内的价格波动主要可以由非预期的交易量来解释;相对于相同程度的负的交易量,正的交易量冲击对短期内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更高;王春峰等(2007)[9]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对沪市的交易行为与价格波动的之间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相对于交易的频率,平均单笔交易的数量含有较多价格波动持续性的信息,对价格的波动具备更好的解释作用,并且交易的规模不同,它们对价格波动的冲击作用也就不同,其中最大笔的交易对价格波动的冲击作用最大。

资产价格波动与商业银行脆弱性之间是否存在重要关系?现有文献主要两方面进行阐述。

一是资产价格波动的传递效应与金融脆弱性。

Kaminsky & Reinhart(1999)[10]以墨西哥金融危机和亚洲金融危机为例,分析了银行危机与货币危机的关系;Wilson(2002)[11]通过对美国早期历史上四次主要的股票市场崩溃和金融危机分析,发现在资产价格波动与金融危机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Goetz von Peter(2004)[12]建立了一个世代交替的宏观经济学模型,探讨了资产价格与银行脆弱新机构之间的双向互动机理,分析结果表明,在资产价格的下降与银行危机之间存在一个非线性的、间接的和相互反馈的关系;Shin(2006)[13]围绕资本金变动的影响,分析了房地产价格波动与金融稳定之间的关系;Danfelessson & Zigrand(2008)[14]建立了引入异质投资者的多资产定价均衡模型,发现过度杠杠化与搭便车行为引致的过度风险承担是系统性风险产生的原因,进而说明资产价格波动是引发金融脆弱的重要原因;桂荷发、邹朋飞、严武(2008)[15]运用我国1996年第一季度至2006年第四季度的数据,采用五变量的VAR模型对我国银行信贷与股票价格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股票价格的上涨会导致银行信贷的扩张,但信号信贷的增加并不必然导致股票价格指数的显著上涨。

二是资产价格波动的不对称性与金融脆弱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