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中国资本账户渐进开放与银行业脆弱性的实证分析

接方 式进 入银 行 体 系 , 相 应 地 增 加 了 银 行 的 可 贷 资金 。 并
Lpz ea 19 ) 察 了 1 oe- j (99 观 M i 1个 国 家 资 本 账 户 开 放 后 资 本 过度 流 入 与 国 际 信 贷 扩 张 情 况 , 资 本 流 入 高 峰 前 三 年 与 相 比 , 了智 利 (99 94年 ) 墨 西 哥 (9 9—18 除 18 —19 和 17 9 1年 )
(99 从理 论 上 解 释 了 资 本 账 户 开 放 与 银 行 体 系 脆 弱 性 19 )
增 加 的 原 因 。D t g ce 19 ) 为 资 本 账 户 开 放 后 , eai h (9 8 认 r a 发
生 银 行 危 机 的 概 率 会 增 加 。M Kno c i n&Pl 19 ) Lv. n i(97 和 ey l Y yt 19 ) 为 , 本 账 户 开 放 将 导 致 发 展 中 国 家 的 利 ea (9 9 认 i 资
维普资讯
统 计 研 究
20 0 6年 第 7期
No. 7 2 0 O6
28
S ai t a t a e t tsi lRe c r l c l a
中国资本贝户渐进开放与银行业 长 脆弱性的实证分析
李 卫群
ABSI ’ ’ RAC I ’ 1
关键 词 :资本 账户 开放 ;银 行脆 弱性 ;过 度借 贷综 合症
弱性 的 隐 患 。 从新 兴 市 场 资 本 账 户 开 放 后 的 情 况 看 , c inn& M Kno
一
、
Hale Waihona Puke 资本 账 户开 放 与银 行体 系的脆 弱
性 : 论 与 国 际经 验 理
商业银行体系脆弱性实证研究

本 文认为 , 所谓银行体系脆弱性就是指由于高 风险状态的存
在 和 演 化造 成 银 行体 系抵 御 风 险 的 能力 不 足 。 对 于银 行 脆 弱 性 研 究 ,可 以追 溯 到 美 国 经 济 学 家 海 曼 ・ 明 斯 基 ( y a . nk ) H m nPMi y ,他 在 美 国经 济 学 家 凡 勃 伦 ( e s v— be ,9 4 理 论 的基 础 上 , 先 对 金 融 内在 脆 弱 性 问 题 进 行 l 10 ) n 最 了 系统 的 阐述 , 成 了 “ 融脆 弱性 假 说 ” 这 一 理 论 主 要 用 形 金 。
引言
对 于银 行 脆 弱 性 。 目前 尚没 有 一 个 确 切 而 完 整 的定 义 。
贷款率 白 18 9 8年就开始高速增长 , 之后总体呈上升趋势。虽
然 国家于 19 99年成立 了专 门的资产管理公司对其进行呆坏 账的处理 , 剥离 了 1 3 3 2亿 的不 良贷款 , 9 但是 现有 的不 良贷
风 险 等行 为 异 化 问 题 。吉 本斯 在 他 19 年 m版 的 《 弈 论 入 92 博
二、 中国银行体 系脆 弱性 的实证 分析
( ) 释变 量 的 选 取 一 解
门》 , 中 运用 动态完全信息博弈模 型对银行挤兑 现象进行 了
简 明 的 阐释 。
一
借 鉴 已有 的研 究 成 果 , 据 我 们 的理 论 研 究 , 择 了 有 根 选 关 招行 的五 项 指 标作 为解 释 变 量 , 别 是 分 C A 资 本 充 足率
摘
要: 虽然 , 中国商业银行 没有在金融海啸倒 闭, 但其 受到的影响是显 而易见的。先给 出银行体 系脆 弱性及表
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研究——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分析

银行 的脆 弱性 水平 , 同时独立董事制度在银行业 治理 、 降低银行脆弱性水平 中也发 挥 了积极 作 用, 但监 事会 在银行 公 司治理 中的作用值得 怀疑 。 国有商业银 行的安全性水平不断提 高, 股权结构改 革以来我 国银 行业 的脆 弱性 水平 呈整体下降趋势。研 究发现采用积极可控的股权结构 , 进 一步提 高独立董 事在公 司治理 中的地位 , 建 立成 熟的金
行
体
系
脆
弱
性
研
究
基 于 公 司 治 理 视 角 的 分 析
● 李 俊 峰 , 伍 艳
( 1 . 重庆 财经职 业 学院 金 融 系 , 重庆 4 0 2 1 6 0 ; 2 . 西 南民族 大 学 经济 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0 4 1 )
摘 要 :中国银行业的股权分置改革卓有成效。本研究通过验证发现, 股权集中度的降低有效降低 了我 国商业
一
、
引 言
行公 司治 理视 角 来 评 析银 行 脆 弱 性 , 则 可 以对 当 前银 行治 理结 构及 水平 对银 行业 经 营发 展 的实 际 效果 进行 定量 及 定 性评 价 , 分 析 商业 银 行 治理 结 构 的 目标 取 向 , 指 出 当前 商 业 银 行 发 展 过 程 中 面
总2 9卷
第 1 期
兰州商学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L a n z h o u C o mme r c i a l C o l l e g e
宏观经济因素对银行体系脆弱性影响的实证分析

o eb n igs se f gl ,b t obg e xe t I u s ep n ea a s h ws a el e f c n mi d v lp n n t a n y tm a it h k r i y u ig r tn .mp l r s o s n l i s o t v l o o c e eo me t t e e y s h h t t e oe
关 键 词 :银 行体 系脆 弱 性 ;宏观 经济 因 素 :L gt o i 回归 分 析 ;脉冲 响应 分析
Abs a t Th s a e e e r h st ei f e c f t c: r i p p r s a c e h n u n e o r l Cf c o so h a k n y t m r g l y b mp rc l n l a t r n t eb n i g s se fa i t y e ii a a — i a y i e o s Lo i r g e s o n l s sr s l h w a h e e fe o o c d v l p e t a i n fc n e a i e i f e c s sm t d . g t e r s i n a a y i e u t s o t t e lv lo c n mi e e o m n s sg i a t g t n u n e h s h t h i n v l
行 体 系脆 弱性 具 有正 向影响 ,其 影 响程 度 较 大 。脉 冲响应 分 析结 果 表 明 ,经 济发 展 水 平 、货 币供 给 对 银 行体 系 脆 弱 性 具有 负 向冲击 效应 ,投 资 因素 对 银行 体 系脆 弱 性 具有 正 向 冲击效 应 。研 究结 果 可 为 建立 健 全银 行 体 系 与宏 观 经 济 的协调 发 展机 制提 供参 考依 据 。
我国商业银行脆弱性对比分析

财 政 . 融 I 与 金
我 国商 业银 行脆 弱性对 比分 析
张 宗益 , 慧玲 项
( 重庆大学 经济与x 商管理 学院, - 重庆 4 0 4 ) 00 4
【 摘 要 】 文章利 用熵值法这种客观赋权评价方法, 对我 国全 国性商业银行 的脆 弱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 明, 在 20 0 8年经济危机逐 步深入 时, 从整体上来说 我国八大股份 制商业银行比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更加脆弱。 总资产增长率 、 资 产 负债 比率 、 资本 充 足率 、 贷款 增 长 率 、 定 资产 投 资 率和 存 贷 比这 几 个 指 标对 银行 间相 对 脆 弱性 的影 响 较 大 。 固
【 键 词 】 商业银行 ; 法; 关 熵值 脆弱性 【 中图分类号 】 82 3 F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一
【 文章编号 】 04 26 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正是因为存在着信息不对称 研究 背景 随着金融 自由化和全球经济一 20 0 8年是全球经济金 融形势动荡 的一年 ,次贷危机 引发 金融才机构具有 内在 的脆弱性 。 Sii 、 gt 的金融危机愈演 愈烈 , 迅速从局部发展 到全球 , 酿成 了一场前 体化 ,对 银行 脆 弱 性 的 研 究 出现 了一 些 新 的 进 展 :t lz e i u n 和 e ai h (9 8 认 g K r a 所未有 、 冲击力极强 、 波及范 围极广的 国际金融危机 。 欧美金融 D m r l u i D t g c e 19 ) 为 时 机 尚 未 成 熟 时 实 现 加剧了银行系统的脆 市 场 遭 受 重创 , 家 金 融 公 司被 1 、 管 和 破 产 。 方 经 济 大 金融 自由化 增加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 多 购 接 西 一些研究开始关注汇率制度选择对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 国 中 央 银 行 联 手 救 市 ,美 国政 【 至 实 施 了一 项 总 额 达 70 弱性 。 f 』 00 lr m k D r o l at e P f a ea i i 亿美元的金融救援计划 , 但是 , 众多银行仍 然无法摆脱 困境 。 在 其 传导机制 问题 上 。I e o c和 MaiSlc dM lnz e a 20 ) 固定汇率制度能使政策制定 的随意性变得 这样一个错综复杂的环境中 , 中国银行业 经受 了前所未有的考 (0 0 的研究表 明, 提 从 验。因此我们有必要认 真对 待我国商 业银行脆弱性的问题 , 以 最小 , 高政策可信度 , 而增加金融体 系稳健性。 国内对 金融体 系脆 弱性 的研 究基本是从 亚洲金融 危机之 维护我 国经济的持久稳定 和健康发展 。 20 ) 银行体 国外关于研究 银行体 系脆弱性的文献很多 , 其理论 和实证 后才开始 的。最早 系统研究 的学 者黄金 老(0 1认 为, 都发展得相对成熟 。 最早体统地提 出金融体系包括银 行体 系脆 系的脆弱性 由借款人 的高负债经 营和银行 体系运用不恰 当的 信 弱性假说 的是美 国经济学家 H m nPMisy 18 )他最先对 方法评估所造成的 , 息不 对称 对银行体系和金融体系的脆弱 y a nh (9 2 , 毛一文(0 2 结合我 国加入 WT 20 ) O的现实情况 , 金融脆 弱性的问题做 了比较 系统的解释 , 形成 了“ 金融脆弱性 性起关 键作用 。 假说” 他认为银行的内在脆弱性是银行业 的本性 , 由银行业 对我国金融体 系脆弱性 的检测问题 就综合指标 的设计和核 心 。 是 20 ) 9 8年 高负债经营的行业特点所决定的 , 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私人信 指标 的构成 提出了一种设 计模 式 。伍志文 (0 2 运用 17 用创造机构 和借 款人的相关特性使 金融体 系具有 天然 的内在 20 00年 的数据对我国银行脆 弱性状 况及其成 因进行了实证分 结果表明财政赤字 /D 、 G P 通货膨胀水平 、 口增长率 、 进 固定 不稳定性 。其他 一些理论 强调 的是影 响存款 人信 心的 因素 : 析 , 资产投资率 、 资本产 出比率 、 / M2 外汇储备 、 存贷款利差 、 汇率变 Daod和 D b i (9 3 认 为借短 贷长这种 独特 的经营使 得 i n n y v g 18 ) n 银行 可能 处 于 “ 提式 ” 衡 之 中 , 银 行 的 高度 信 心是 银 行 部 化 等八 个指 标 对银 行脆 弱 性影 响 比较 显著 。 陈华 、伍 志 文 挤 平 对 20 运 poi模 li ot 选 5个 门稳 定 性 的 源 泉 , 行 系统 脆 弱 性 主要 源 于存 款 者 的 流 动性 要 ( 04) 用 最 小 二 乘 法 、rbt 型 、 g 模 型 , 用 2 指 标 银 就 银 行 脆 弱 性 状 况 的 成 因 进 行 量 化 分 析 ,结 果 发 现 财 政 赤 字 求 的不 确 定 性 以 及 银行 的 资 产较 之 负 债 缺 乏 流 动 性 。 ak n和 Jel i G P通 进 固定 资产 投资增 长率 、 1年期 B aahra 1 8 ) 究 了 由 于生 产 回报 不 确 定 性 带 来 的 银 行 /D 、 货膨胀率 、 口增长率 、 htc a (9 5 研 t y 体系的脆弱性 , 明确提 出了可能引起挤兑 的因素 。D w (9 2 流动贷款利率 、 o d 19 ) 存贷 款利 差等几个指标对银行体系脆弱性状况 金 认为如果银行 资本充足 的话 ,公众没有理 由害怕 资本损失 , 不 有着 比较明显的影响 , 融变 量是导致银行体系脆弱性的主要 会参 与挤 兑 。一些理论 强调不 良贷款率 : ozl em s|、 因素。张筱峰等 (0 8 运用 Lgsc G na z r oi eH l o 20 ) oii 模型对国有商业 银行 18 t 95 年 ~ 0 6 的相关数 据进 行研究 , 20 年 认为年信贷额 与 G P之 比、 D Pzrai l Bln s19 ) aa s g b o u和 iig(9 7 强调 , l 只有 同时考虑不 良贷款率 和资本充足率 , A E S模 型才有统计上 的意义。还有一些理 实 际利率 、 C M L 资产利润率和存贷 比对银行 体系脆 弱性有明显的影 20 ) 周内信 论 从 信 息 不 对 称 的 角 度 分 析 银 行 的 脆 弱 性 :tlz和 Wes Sii st i 响 。万晓莉( 0 8采用 中央银行 对其他银行机构贷款 / s M/ 国 储蓄存款 、 真实信贷增长率 、 银 (9 1 的研 究表明 , 18 ) 相对于贷款人 , 款人对其贷 款所投 资的 贷量 、 2 储蓄存款 、 内贷款 / 借 97 项 目的风险拥有更多的信息 , 从而产生 了信贷 市场 上的逆向选 行机构 真实外债增长率等指标 ,运用 因子分 析法来衡量 18 20 结果表明我 国银行业所 面临的系 择 和道德风险 。Mih i( 9 6 强调 了导致逆 向选 择问题 的放 年 ~ 0 6年银行体系脆弱性 , S kn 19 )
中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测度与实证研究

制度 摩 擦 造 成 的 特殊 脆 弱 性 的 混 合 物 。 本 文 运 用 宏 观 经 济 法 来 测 度 1 8 ~2 0 9 5 0 6年 间 中 国银 行 体 系 的脆 弱 性 程度 及 其 分布 , 采 用 L g 模 型 对 影 响 我 国银 行 体 系脆 弱 性 的诸 因素 进 行 实 证 检 验 , 别 从 宏 观 经 济 层 并 oi t 分 面、 中现 金 融 层 面 、 观 银 行 层 面 反 映 其 对 银 行 脆 弱 性 的 影 响 。 微 关 键 词 : 国银 行 体 系 ; 行 脆 弱 性 ; o i模 型 中 银 Lg t 中 图分 类号 : 8 0 1 F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3 2 7 2 0 ) 1 0 9 5 1 0 —7 1 ( 0 8 0 —0 2 —0
J n. 2 0 a 08
・
金融 与保 险 ・
中 国银 行体 系脆 弱 性 的测 度 与实 证 研究
张筱峰 , 健 康 , 王 陶 金
( 沙理 丁大 学 经 济 学 院 , 南 长 沙 长 = 湖 407 ) 10 6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摘
要 : 国银 行 体 系 的脆 弱 性是 一 种 极 为 复 杂 的 混合 型 脆 弱 性 , 一 般 意 义 上 的 脆 弱 性 与 体 制 转轨 的 中 是
在 金融 市场 上 , 储 蓄 转 变 为 投 资 的最 重 要 的 把 金融 中介机 构 是商业 银行 , 由于 信息 不完 全 、 对 但 不 称 的存 在 , 商 业 银 行 的 中 介 作 用 受 到 了 限 制 。 当 使
后 以虚拟 因变 量表 示 银 行 危 机 , 再选 择 一 系列 可 能 影响 银行 脆弱 性程 度 的 宏 观 经济 指 标 、 融指 标 以 金 及其他 指标 作 为 自变 量 , 后 对 表示 银 行危 机 的 虚 最
中国金融体系脆弱性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20 5 0 6.
经 济 发 展 与 改 蕈
中 金 体系 性 系 性 融 险 国 融 脆弱 与 统 金 风
董小君 李 宇航
,
(. 1 国家行政学院 ,北京 10 8 ;2 清华 大学信息学院 ,北京 1 0 4 00 9 . 0 8) 0
Hale Waihona Puke [ 摘要 ]转轨 以来,中国金融体 系内部 累积 了大量 的系统性 金融风 险 因素 。系统性金 融风险 是一
、
研究的基本出 发点:
固定汇率体制因代价高昂而难以维持,本币急剧贬值,通货
膨胀率上升。银行危机即大量的银行被挤兑或濒临破产,其 主要特征是坏帐大幅度增长,占银行资产的 1%以上,中小 0 银行开始倒闭,坏银行出了问题,好银行也跟着遭殃。银行
四种基 衡与四 本均 大金融危机
“ 系统性风险”( s ̄c nni rk s t a a i )对应于 “ ye f c l s i 局部性风
年是我国金融业人世保护期的最后一年。在我国金融系统的 点领域在哪里?
一
根据金融危机表现形式的不同,可以将金融危机大致分 币危机是指投资者对一国货币失去信心,在预期货币贬值的 情况下,金融资本迅速外流,从而导致外汇储备枯竭,使得
封闭 “ 防火墙”即将被拆除之际,我国金融业风险防范的重 为货币危机、银行危机、资本市场危机和债务危机四类。货
攀升, 所以, 近期需要关注短期投机资金带来的系统性金融 能将成为国有银行的不 良贷款新高峰年 , 从而使得国有银行
发生 的危机
因此,可以将系统性金融风险看作是引发金融危机的可
能性. 而金融危机是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充分暴露,并产生全 局性的重大损失和破坏性的结果。 要分析风险的程度,自然要从其导致损失后果的严重性 人手,而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损失的直接事件就是金融危机。 根据金融学原理,金融领域的稳定,建立在某些均衡状 四大危机在中国爆发的可能性如何?下面对中国潜在金 融危机进行分析。 ( 一I中国潜在货币危机分析
中国银行业脆弱性测度的实证研究——基于自下而上的方法

一
、
“ 行脆 弱性” 念的深化 与研 究进展 银 概
性 , 由金 融业 高负债 经营 的特点所 决定 的 , 是 并形成 了广 为接 受 的“ 融脆 弱性 假 说 ” 区别 于泛 指一 切 金 , 融 资 领 域 中风 险集 聚 的广 义 金 融脆 弱 性 。黄 金 老
“ 银行 脆弱性 ” 的概念 缘 于“ 金融脆 弱性 ” 。后者
i t s h tt n e e d n ra l sa e t e k y f co s ih la o b n i g c ie rb n al e f s i t a e i d p n e t a ib e r h e a t r wh c e d t a k n rs so a k f i r . r h v u
产 生于 2 世纪 8 年 代初 期 , 初 的含义 是 指 “ 0 0 最 金融 不稳 定性 ” 且“ 少被深 度分析 , 至连规 范化 的分 , 很 甚
Th e o d i ha h 源自 lh s smpl,a c r t n e st e a v n a e Th hid i h tt e mo e e s c n st tt e mo e a i e c u ae a d s n ii d a tg . e t r st a h d l v
r it n e B I hnt uh r e F dlo aue h ge n igf g i n f glyidx(F)T e eato sdB I o e t mesr te ere f akn aitfr i a i . h u m d ob r ly o n e
度, 最后 对构 成银行脆 弱性 的成 因运 用L g t 回 归模 型进行 了分析 。 oi i s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
一、绪论
今年四月份,IMF在报告中警示,信贷危机是中国银行业一定时期内面临的最重要的风险之一。
在此之前,去年十一月份,IMF首次发布了中国金融体系稳定评估报告,指出中国的金融体系总体稳健,但脆弱性逐渐增加。
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引起了中国的关注。
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业的主导机构,同时在给国内企业融资中占据重要地位。
所以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对我国金融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对于防范金融风险和进一步加快我国金融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对我国银行体系的脆弱性的现状的认识
(1)银行体系脆弱性和金融脆弱性基本理论
金融脆弱性是指金融制度、结构出现非均衡导致风险累积,金融体系丧失部分或全部功能的金融状态。
也就是说,金融体系本身不稳定,具内在的脆弱性,因此金融风险普遍存在,金融危机是不可避免,从西方国家频频爆发经济危机也可以得到体现。
金融脆弱性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的金融脆弱性是指一种趋于高风险的状态,泛指整个银行体系中的风险积聚,包括信贷领域和金融市场领域。
狭义的金融脆弱性又称银行内在脆弱性,银行业高负债的经营特点就决定了其更易失败。
现在对我国家的金融脆弱性主要是从狭义层面上考察的。
我国多数银行似乎有能力抵御单独出现的冲击,这些冲击包括:资产质量大幅恶化(包括房地产市场的调整)、收
益率曲线的移动,及汇率的变化。
但如果几个风险同时发生,银行体系可能受到严重影响。
(2)对中国银行脆弱性的认识和及其原因分析:
总的来说,金融机构既银行由于是高负债经营,其资产和结构的不对称、较大的杠杆比率等本身就有内部脆弱性。
1.国内四大国有银行垄断市场就不利于银行体系的稳定。
目前我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银行体系,在央行之下设有政策性银行,四大大国有银行和其他股份制银行。
由银监会对其进行监督。
虽然股份制银行等都在发展,但是无论是从储蓄还是贷款上,还是四大国有银行基本垄断市场,形成寡头竞争,这样的市场结构缺乏竞争和完善,本身就存在着脆弱性。
除此之外,国有商行的产权结构式单一的公有制,这种制度即“控上不控下”,经营者对资产的关切度和控制度都不够强,也容易产生道德风险。
而且这种产权归国有会使银行不仅仅追求利润最大化,还要接受政府的参与和控制,承担非经济性的国家政策目标,逐利动机的减弱同样会降低对资产的关切度,从而增加脆弱性。
2、银行业的不良贷款过多,资产和负债极其不对称,资本结构不
合理,并且市净率较低。
大量不良贷款的存在增加了银行信贷资金供应的压力,降低了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银行的市净率大多在1.4%左右,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较低,这回影响到银行的偿付能力。
银行体系的稳定是需要有足够的盈利能力来保持偿付能力和良好的流动性,以应付付款人挤兑的可能。
此外,通过IMF的报告也知道,目前国内银行信贷扩张过快,
容易导致贷款质量的恶化,坏账和呆账过多既意味着流动性的减弱,而国内银行的准备金往往和较多的呆坏账不相匹配,所以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小,从而加大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3.银行内控系统不够完善。
银行对内部的监督不够,难以形成效率最大化。
内部控制系统并不是简单的规章制度的结合,而是一个环环相扣,根据其效果而不断修整的动态系统。
而国内银行对内控系统的理解有误,且没有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
这也给银行监管带来阻碍
4.信息不对称性,存在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银行与交易者之间拥有的相关信息不对称,影子银行和表外活动导致银行脱媒现象加剧,对信息劣势者的决策造成不利影响。
在金融领域,潜在的不良贷款者风险较大,使得银行逆向选择。
在信贷市场上,而在交易发生之后,借款人还款又存在着道德风险,对银行业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5.我国银行监管体系也不够健全。
监管方法不科学,对风险的监督不力,运行的效率也不高,监管的业务不全面。
6.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利率自由化。
股市因为过度投机、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和交易市场结构的某些技术性特征而产生过度波动。
汇市的过度波动、不同金融市场价格波动的关联性。
7.外汇风险。
外汇储备和银行体系脆弱性有着显著的相关性,说明银行体系受资本外逃的影响比较大,这与我国多年实行的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战略发展政策有关。
我国有大量的外企的实业投资和金融投资,如果他们突然大规模抽回投资,实行资本转移的话,势必会对我国银行体系造成动荡。
三、对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的改进措施
1改革不能停在浅显的经营管理上,要深入到产权制度的改革上。
要清晰产权边界、明确资产权责,将国有银行的垄断与市场竞争机制的矛盾进行调和解决。
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可以独立化,而不是被政策化;使得其经营目标不是大部分被政策目标所制约,促进其市场化发展。
这也是化解大量不良贷款的根本途径。
2不良贷款过高从根本上是因为很大一部分贷款都集中在效率低下的大中型国有企业。
这些国有企业在改革开发后没有适应经济发展的步速,经营机制的不灵活导致效率下降从而无法归还贷款。
所以要针对效率低下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进行相关的帮助改革、并购和市场化。
促进其盈利能力从而增强还款能力。
3.银行规模的调整,内部优化和分支结构的缩减调整。
避免规模过大,总行开支的扩大,机构过多导致总行难以管理,小分行难以抵御风险,交易成本过多,手续繁琐。
建立良好的管理机制,完善银行内部配套改革,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和决策机制,充分披露信息,增强投资者的信任度。
4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的调控。
我国房地产市场过热加深了银行体系的脆弱性。
房地产开发存在着不少泡沫,与实际经济承受能力偏离。
银行也要减少对房地产业的贷款,加强风险分析,防止房地产泡沫的破裂造成银行体系的动荡。
提高资产组合的多样化,分散投资风险。
5政府帮助银行核销历史坏账,通过财政注资和降低银行利润率等。
提高国内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加强对存款准备金和呆账准备金的监控,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6.银行提高自身的效率,要善于调整自己的贷款结构,注重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适当减少中长期贷款比例,将长期贷款证券化,提高资金流动性。
同时不能只定性的审核企业,要学习运动数理分析和模型将企业风险程度细致分类从而相应发放贷款。
7完善银行监管制度,银监会发挥其更好的监管职能作用。
完善监管法,提高银行的法律意识,确保业务手续的规范进行,防止业务失误后出现的责任推卸,不利于银行的稳定。
同时,要提高对银行从业人员尤其是高官的知识素养考核要求,这也是提高了银行内部的监管力度。
8保持适量的外汇储备。
国际热钱”的抽逃和游资的活动,将会对中国银行体系产生不小的影响。
所以保持较多外汇储备有利于稳定银行体系,抵御外来的冲击,维持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在进一步开放的市场中保持稳健发展。
把握走势合理配置外汇资产、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和管理工具的操作水平。
针对外汇汇率的波动和国外资产价值的变化,应当采取如期货、期权、互换等等的一系列手段去套期保值,使损失达到最小,保护我国金融体系不受大的冲击,改善金融脆弱性。
9.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都是银行体系脆弱性的影响因素。
所以要把握好货币政策这一工具,防止通货膨胀,防止流动性突然反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和资源配置水平。
扩大以市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工具的
使用,将利率,而不是行政措施,作为管理信贷扩张的主要工具。
10.完善促进金融市场的发展,加强金融产品的创新,确保金融中介的正规性,提高有效积极的竞争。
使得我国银行体系脆弱性降低,促进健康稳定的市场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