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合集下载

7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7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

第二节
临 床 常 用 生 物 化 学 检 测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一、血清脂质检测
(一)总胆固醇测定(CHO)
血液中的CHO主要由肝脏和肾上腺等合成。
CHO是合成胆汁酸、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 及维生素D(VitD)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 膜主要成分之一。
第二节
临 床 常 用 生 物 化 学 检 测 【参考值】
心 肌 酶 和 心 肌 蛋 白 检 测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临床意义】
1. CK↑
(1) AMI:AMI时CK水平在发病3~8h即明显增高, 其峰值在10~36h, 3~4d恢复正常。 如果 在AMI病程中CK再次升高,提示心肌再次梗 死。
(2) 心肌炎和肌肉疾病:心肌炎、各种肌肉疾
病,如多发性肌炎、横纹肌溶解症、进行
胰岛素测定
参考值:5-25mu/L 临床意义:1检查胰岛功能 2糖尿病分型 3查找低血糖原因
第一节血糖及其代谢产物的检测
临 床 常 用 生 物 化 学 检 测 四、血清C-肽检测(C-P)
C-肽不受肝脏和肾脏胰岛素酶的灭活,仅在
肾脏中降解和代谢。
C-肽与外源性胰岛素无抗原交叉,且其生成
量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检测C-肽也不
第三节
血 清 电 解 质 检 测
(3)分布异常:
血清电解质检测
①细胞外钾内移,见于应用大量胰岛
素、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碱中毒等。②细
胞外液稀释,如心功能不全、肾性水肿或
大量输入无钾盐液体时,细胞外液被稀释
导致血钾减低。
第四节
心肌酶和心肌蛋白检测
诊断急性心肌梗死常用的酶及蛋白有:
(1)酶:肌酸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 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 (2)蛋白:cTnT,Mb,cTnI,FABP

常用生化检查

常用生化检查

第四篇
实验诊断学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一)肌酸激酶及同工酶测定 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在细胞质中 有三种同工酶,MM(肌型)、BB(脑型)、MB(心肌型)。 【参考区间】 速率法(37℃)男 37~174U/L 女 26~140U/L 【临床意义】 1. CK升高可见于急性心肌梗死(AMI)、进行性肌萎缩、皮肌炎及其他肌 肉损伤的病人。 2. CK和CK-MB是心肌梗死早期诊断指标之一,CK-MB对AMI早期诊断的灵 敏度、特异性明显高于总CK。
第四篇
实验诊断学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四)心肌肌钙蛋白测定 心肌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cTn)是心肌内的调节蛋白复 合物,有三种亚单位,分别为TnT、TnI和TnC,心肌肌钙蛋白I( cTnI)和心肌肌钙蛋白T(cTnT)被用来诊断AMI。
【参考区间】 ELISA法 cTnT为0.02~0.13μg/L,>0.2μg/L为 诊断临界值,>0.5μg/L可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cTnI <0.2μg/L ,>1.5μg/L为诊断临界值。 【临床意义】
第四篇
实验诊断学
第七章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三)胰岛素测定 胰岛素(insulin)是由胰岛β细胞分泌的多肽类激素。胰 岛素测定是检查胰腺内分泌功能的试验,可作为糖尿病分 型及低血糖原因分析的诊断指标。
【参考区间】 空腹胰岛素 10~20mU/L
【临床意义】 正常时血糖上升伴随胰岛素增加,二者分泌曲线平行。 1型糖尿病人给糖后胰岛无反应或反应低下。 2型糖尿病人给糖后胰岛素释放迟缓。
清总铁结合力降低主要见于上述各种引起血清铁降低的慢性疾病等。

10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验

10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验

静脉血浆(含水93%)糖值>静脉全血(含水73%) 糖值 15%
全血标本室温放置1小时,血糖值下降
3-6%
全血标本室温放置4小时,血糖值下降
10-30%
全血标本0-4℃放置6小时,血糖值下降
0.3-3%
立即离心后血浆标本室温放置6小时,血糖值下降
0%
一、空腹葡萄糖检测
临床意义:是诊断糖尿病的主要依据,也是判 断病情和疗效判断的主要指标。
8
µmol/kg/min
pmol/l
fmol/l
0 –6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Plasma glucagon
45
3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Minutes after glucose ingestion
mmol/l
4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诊断学与疾病学
白细胞升高
特异性改变 非特异性改变
诊断学与疾病学 概率
麦氏点压痛, 部分患者压痛点变异
可发热,也可不发热
腹痛,初期表现为 脐周痛或剑突下痛, 以后转移至右下腹
参考范围与决定水平
正常?不正常? ------ “正常值” 统计学确定的参考范围 医学实践确定的决定水平
性贫血等 ③甲亢或营养不良。
一、脂质检测—甘油三酯测定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由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正 常人空腹时TG仅占总脂的1/4,主要存在于前β-脂蛋白和乳 糜颗粒中,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为细胞提供 能量和贮存能量。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值】 荧光法或酶法为0.56~1.7mmol/L; 1.70mmol/L为适合水平,>1.70mmol/L为升高。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
代谢功 能等进行评价,为疾病诊断、病情监测、 药物疗效、预后判断及疾病、磷、镁、碳酸盐等 作用:维持酸碱、渗透压和水平衡;维持神经、
肌肉组织的应激性;维持酶的催化作用。
(-)血清钾测定( K +): 【参考值】 离子电极 ( ISE )法或酶法: 3.5~5.5 mmol/L
一般视为运铁蛋白的量。男 50~77 μmol/L 女 54~77 μmol/L 2.2 血清铁饱和度(TS): 铁饱和度=血清铁/TIBC×100% 铁饱和度 33%~35%
未饱和铁结合力:25.2~50.4μmol/L
(未饱和铁结合力UIBC=TIBC-血清铁)
【临床意义】 生理变化:新生儿减低,2岁以后与成人相同; 青年女性和妊娠妇女可增高. 病理变化: 1.血清TIBC增加: 慢性缺铁性疾病:血清铁降低而TIBC增高, 提示缺铁 急性肝炎、肝细胞坏死:铁蛋白释放增加 2.血清TIBC将低: 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清铁降低或转铁蛋白缺 乏的慢性疾病:
质激素 1.3.钾分布异常:肾性水肿或输入无钾液体,稀释细胞 外液引起 1.4.大量输入胰岛素使葡萄糖利用或形成糖原,消耗细
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1.5.原因不明的低K+性麻痹(家族性)
2.高血钾症:血清K+高于5.5 mmol/L >7.5mmol/L:引起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
必须给予适当治疗。 血K+增高见于: 2.1.输入过多:静脉输液;输大量库存血。 2.2.排泄障碍:急、慢性肾衰;肾皮功能减退; 低醛固酮症。 2.3.细胞内K+外移:血管内溶血;大面积烧伤; 创伤等。
【临床意义】维持渗透压平衡,保证神经肌肉 (心肌)的应激性。
1.低血钾症:血清K+低于3.5 mmol/L <3.0 mmol/L:可出现心脏骤停。 血K+降低见于: 1.1.摄入不足:术后或其它原因,不能进食又未补钾 1.2.丢失过多: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服用排

临床生物化学参考范围行业标准解读-

临床生物化学参考范围行业标准解读-

体重指数(BMI)=体重/身高2
按本实验室操作程序采集、处理、分析样品
患者准备:采血前三天保持正常生活习惯、
1 不过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采血前一天 晚餐后至第二天上午采血前禁食,禁食时 间8-14h
2 采血:坐位,自肘前静脉采血
3 处理:及时分离血清,检查并剔除溶血、黄疸、乳糜标本
系统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果 不超过10%
卫生部临床检验行业标准解读
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 第四部分: 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WS/T 404《临床常用生化检验项目参考区间》分 为 8 个部分:
第 1 部分: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 移酶、碱性磷酸酶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 第2部分: 血清总蛋白、白蛋白; 第 3 部分: 血清钾、钠、氯; 第 4 部分: 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 第 5 部分: 血清尿素、肌酐; 第 6 部分: 血清总钙、无机磷、镁、铁; 第 7 部分: 血清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 第 8 部分: 血清淀粉酶。 本部分为 WS/T 404 的第 4 部分。
NIST: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
服务人群验证或评估 分析质量: 不正确度、不精密度
精密度评估: 分析两个水平质控物,每日测定1批,重复测定4次,测定5d 正确度验证: 分析有证标准物质进行正确度验证。 精密度和正确度满足WS/T403的有关要求。
实验室管理体系: 如ISO15189、CAP、《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 要求对引用的参考区间进行验证
参考区间
系统偏低结果 不超过10%
纠正系统误差 提高正确度
目前临床实验室参考区间来源
1、《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2、《实验诊断学》 3、 试剂盒说明书 4. 实验室自行建立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专科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测-专科
➢ 参考范围 血浆、血清:成人3.5-5.5mmol/L
1. 血钾测定
血钾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值
高钾 血症
>5.5mmol/L
低钾 血症
<3.5mmol/L
意义 摄入过多:高钾饮食、静脉输注 排泄减少:肾功能障碍、药物 细胞内向外转运:酸中毒、烧伤、创伤 假性高钾:采血压迫、血小板增多症 摄入过少:低钾饮食、饥饿、禁食 排泄过多:呕吐、腹泻、药物 细胞外向内转运:碱中毒、胰岛素 假性低钾:血标本未及时处理
① 血清铁检查 ② 血清总铁结合力检查 ③ 铁蛋白检查
① 血清铁检查
➢ 血清铁是测定血清中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 量,取决于血清铁含量和转铁蛋白浓度的 影响。
➢ 血清铁属于铁运转持中的一部分,不能完 全代表体内的总铁水平。
➢ 增高:溶血性贫血、再障、巨幼细胞性贫 血,急性肝炎
➢ 降低:铁收入不足,丢失过多,需求增多
2.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参考值
1. FPG:3.9-6.1mmol/L 2. 口服葡萄糖后30-60min达高峰:7.8-9.0mmol/L,
峰值<11.1mmol/ L 3. 2小时<7.8mmol/L 4. 3小时血糖恢复至空腹水平 5. 各检测时间点尿糖均为阴性
Glucose (mmol/L)
6. 下列试验中受溶血影响最小的是( )
A.K+ B.LD
C.CK
D.Na+
E.AST
7. 患者,女性,52岁,10年前患乳腺癌做过乳房切除术和放射治疗,现因背部疼 痛就诊,实验室检查血钙浓度显著升高,有重度高钙血症。引起该病人高钙血症 的病因最有可能为( ) A.维生素A摄入过量
B.维生素D摄入过量 C.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D.恶性肿瘤 E.甲状腺功能亢进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检查项目分析质量指标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检查项目分析质量指标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检查项目分析质量指标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是一种通过对人体生理状况进行生化学指标检测,以获得疾病的诊断、评估和监测的方法。

常规检查项目是临床生化检验中最为常见的项目,包括血糖、血脂、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指标的检测。

这些项目的分析质量指标对于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准确性:准确性是衡量检验项目分析质量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准确性反映了检验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通常通过比较检验结果与已知参考值或标准方法的结果来评估准确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与参考实验室进行比对、与重复样本进行平行测试等。

2.精密度:精密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同一样本在不同检验仪器上进行重复检测时的结果的变异程度。

精密度主要通过计算变异系数(CV)或标准差来衡量,CV越小,代表精密度越高。

精密度的高低关系到检验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3.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在样本中存在的低浓度物质能够被检出的能力。

灵敏度是决定检验方法能否用于疾病早期筛查和监测的重要指标之一、通常通过比较阳性对照物质的浓度与最低检出限来评估灵敏度。

4.特异性:特异性是指检验方法能够准确识别和测定特定物质的能力。

特异性评价时需要考虑样本中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物质的存在,并通过特异性实验来评估。

5.稳定性:稳定性是指样本在不同存储条件下检测结果的变化程度。

常用的稳定性指标包括冰冻和解冻稳定性、离心稳定性、保存时间稳定性等。

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临床样本的采集、运输和储存要求。

6.参考范围:参考范围是指对于项检验指标的正常人群,其结果的分布范围。

参考范围的制定需要考虑人群特征、年龄、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

合理的参考范围对于结果的正确解读与评价非常重要。

总结起来,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常规检查项目的分析质量指标主要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灵敏度、特异性、稳定性和参考范围。

这些指标的评估和控制,可以保证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医生正确判断疾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空腹葡萄糖FBG检测
【参考值】葡萄糖氧化酶法3.9-6.4mmol/L,邻甲苯胺法为3.96.4mmol/L。
【临床意义】 1.增高 血糖超过肾糖阈值(9mol/L)即可出现尿糖。 FBG增高但未达7mmol/L为空腹血糖过高(IFG), FBG增高超
过7mmol/L为高糖血症。见于: ①糖尿病:如1型和2型糖尿病; ②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 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塞等; ④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 ⑤其他:妊娠呕吐、麻醉、脱水、缺氧、窒息等; ⑥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
2.减低 FBG低于3.9mmol/L为血糖减低,FBG低于 2.8mmol/L为低血糖症。见于
①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多、口服降糖药过 量和胰岛B细胞瘤、胰腺腺瘤等;②缺乏抗胰 岛素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③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 肝癌等
④其他:如长期营养不良、饥饿和急性酒精中毒
2.肝硬化 血清C-肽升高,C-肽/胰岛素比值降低。 3.糖尿病 存在胰岛素抗体时,只有用C-肽检测来
了解胰岛B细胞的功能。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GHb) (HbA1中的HbA1c)是血红蛋白(Hb) 合成后以其β链末端氨基酸与葡萄糖类 进行缩合反应形成HbA1c酮氨化合物, 其反应速度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及血 糖与Hb的接触时间。由于糖化过程非 常缓慢,一旦形成不再解离,不受血 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故对高血糖 特别是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的患者, 有独特的诊断意义。
【参考值】 空腹:265-1324pmol/L
【临床意义】 常与胰岛素和OGTT同时测定,其 临床意义如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二、血清脂蛋白检测
• (一)脂蛋白电泳测定 脂蛋白(LP)为水溶
性复合物,由脂质和特异蛋白(载脂蛋白)结 合而成。各种脂蛋白因所含脂类及蛋白质的不 同,其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电泳行为 及免疫性均有不同,采用电泳法或超速离心法 可将LP进行分类(表4-6-2)。 • 【参考值】 电泳法:乳糜微粒(CM)为阴性, HDL为30%~40%,LDL为50%~60%,VLDL 为13%~25%。
• Lp核心部分是CE与TG • 表面部分是亲水性的蛋白质与PL及少量FC • 蛋白质部分称为载脂蛋白(apoLp)。
ApoLp有维持Lp与脂类结合在血液中运输, 调控脂代谢有关酶的活力以及识别脂蛋白 受体等重要功能。
第二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根据密度不同,Lp分为: • 高密度脂蛋白(HDL,即电泳分离的αLp) • 低密度脂蛋白(LDL,即电泳分离的βLp) • 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即电泳分离的前βLp) • 乳糜微粒(CM) • 此外还有少量密度介于LDL和HDL之间的Lp,称为 Lp(a)。 病理情况下,上述Lp组成及其在血清中的含量都会 发生变化。
(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 【参考值】 沉淀法:0.94~2.0mmol/L;
>1.04mmol/L为合适水平,<0.91mmol/L 为减低。 • 【临床意义】 HDL-C对诊断冠心病有重要 价值,已知HDL-C与TG呈负相关,也与冠 心病发病呈负相关。有报道称其亚型HDL2C与HDL-C比值(HDL2-C/HDL-C)对诊断 冠心病有更大的临床意义。此外,动脉粥 样硬化、糖尿病、肝损害和肾病综合征时, HDL-C降低。见表4-6-3。
三、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 在作OGTT时分别测定进葡萄糖(或馒头)
前及后30分钟、1、2、3小时血标本的胰岛 素浓度,可更准确地反映胰岛B细胞的储备 能力。 • 【参考值】 RIA空腹:血胰岛素为10~ 20mu/L;胰岛素(μu/ml)/血糖(mg/dl) 值<0.3。
三、血清胰岛素检测和胰岛素释放试验

(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 (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高密度脂蛋白
(HDL)是颗粒最小,密度最大的脂蛋白,主要 由肝脏和小肠合成。HDL的组成中,蛋白质 (ApoA1、ApoA2为主,占90%)与脂质各占 50%,脂质中胆固醇占20%。HDL的功能之一是 运输内源性胆固醇至肝脏处理,故有抗动脉粥样 硬化作用。脂蛋白电泳时,HDL位于α-脂蛋白处。 根据密度的大小,HDL又可分为HDL1、HDL2和 HDL3三种亚型。常规检查中,通过HDL中胆固醇 (HDL-C)的含量间接反映HDL的水平。
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 【参考值】 按GHb占总Hb的百分比计算。电泳法 •
为5.6%~7.5%;微柱法为4.1%~6.8%;比色法 为1.416±0.11nmol/mg蛋白。 【临床意义】 糖尿病时,GhbA1或GhbA1c值较正 常升高2~3倍,GHb1c可反映患者抽血前1~2个 月内血糖的平均综合值。在控制糖尿病后GhbA1 的下降要比血糖和尿糖下降晚3~4周,故可用于 了解糖尿病的控制程度。GHb1c对区别糖尿病性 高血糖和应激性高血糖有价值,前者的GHb1c水 平多见增高,后者则正常。
(一)总胆固醇测定
• (一)总胆固醇测定 • 胆固醇(cholesterol,CHO)是脂质的组成成分之
一,人体含胆固醇约140g,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 织中,血液中的CHO仅有10%~20%是直接从食 物中摄取,其余主要由肝和肾上腺等组织自身合 成。CHO主要经胆汁随粪便排出体外。CHO是合 成胆汁酸、肾上腺皮质激素、性激素及维生素D 等的重要原料,也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
(一)脂蛋白电泳测定
• 【临床意义】 WHO根脂蛋白及血脂性质的不同,
• •
采用超速离心法又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6型 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可分为: 原发性:缺乏脂蛋白代谢的相关酶并有脂蛋白受 体的遗传性缺陷 继发性:常见于糖尿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 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阻 塞性黄疸及某些肝脏疾病(如慢性肝炎、脂肪肝) 等,长期高脂饮食亦可使血清脂蛋白升高。
一、空腹葡萄糖检测
• • • • •
• • • •
【参考值】 邻甲苯胺法为3.9~6.4mmol/L。【临床意义】 1.增高 血糖超过肾糖阈值(9mol/L)即可出现尿糖。 见于: ①糖尿病:如1型和2型糖尿病; ②内分泌疾病:如巨人症或肢端肥大症、皮质醇增多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嗜铬细胞瘤、胰高血糖素病等; ③应激性高血糖:如颅脑损伤、脑卒中、心肌梗塞等; ④药物影响:如噻嗪类利尿剂、口服避孕药等; ⑤其他:妊娠呕吐、麻醉、脱水、缺氧、窒息等; ⑥生理性增高如饱食、高糖饮食、剧烈运动、情绪紧张等。
一、空腹葡萄糖检测
• 2.减低 见于 • ①胰岛素过多:如胰岛素用量过多、口服降糖药
• •
过量和胰岛B细胞瘤、胰腺腺瘤等;②缺乏抗胰岛 素激素: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③肝糖原贮存缺乏性疾病:如重型肝炎、肝硬化、 肝癌等 ④其他:如长期营养不良、饥饿和急性酒精中毒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正常人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在短时间内暂时升
• •
五、糖化血红蛋白检测
• 糖化血红蛋白(glycohemoglobin,GHb)
(HbA1中的HbA1c)是血红蛋白(Hb)合 成后以其β链末端氨基酸与葡萄糖类进行缩 合反应形成HbA1c酮氨化合物,其反应速度 主要取决于血糖浓度及血糖与Hb的接触时 间。由于糖化过程非常缓慢,一旦形成不 再解离,不受血糖浓度暂时波动的影响, 故对高血糖特别是血糖和尿糖波动较大的 患者,有独特的诊断意义。
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 【参考值】 • 空腹血糖<6.1mmol/L • 口服75g葡萄糖(或1.75g/kg体重)或进食100g • • •
馒头,进食后30~60分钟血糖水平达高峰,一般 在7.8~9.0mmol/L,峰值不超过11.1mmol/L 2小时不超过7.8mmol/L 3小时可恢复至空腹血糖水平 各次尿糖均为阴性
(二)甘油三酯测定
• (二)甘油三酯测定 •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由肝、脂肪组织及小肠合成。正常
人空腹时TG仅占总脂的1/4,主要存在于前β-脂蛋白和乳糜颗 粒中,直接参与胆固醇及胆固醇酯的合成,为细胞提供能量 和贮存能量。它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参考值】 荧光法或酶法为0.56~1.7mmol/L; ≤1.70mmol/L为适合水平,>1.70mmol/L为升高。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②原发性高脂血症、 动脉硬化症、肥胖症、阻塞性黄疸、糖尿病、脂肪肝、肾病 综合征、妊娠、高脂饮食和酗酒等。 2.降低 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肾上腺功能减低及严重肝衰竭 等。
第二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血清脂类物质(脂质)包括: • 胆固醇[70%是胆固醇脂(CE)、30%是 游离胆固醇(FC)、合称总胆固醇(TC)] • 甘油三酯(TG) • 磷脂(PL) • 游离脂肪酸(FFA) 除FFA与白蛋白结合外,其他都包含在脂蛋白 (Lp)中
第二节 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四、血清C-肽检测
• 在蛋白水解酶作用下,在胰岛素原(proinsulin)转变为胰岛素的过程中,释放出一 个由31个氨基酸组成的片断,称C-肽(Cpeptide)。测定血清C-肽的水平可以了解 胰岛素的分泌、代谢和胰岛B细胞的储备功 能。 • 【参考值】 空腹:265~1324pmol/L
四、血清C-肽检测
第一节 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测
• 血糖(blood sugar)主要是指血液中的葡
萄糖而言。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经消化后 主要以葡萄糖的形式在小肠被吸收,经门 静脉进入肝。肝是调节糖代谢的重要器官。 在正常情况下,体内糖的分解代谢与合成 代谢保持动态平衡,故血糖的浓度也相对 稳定。检测血糖对于判断糖代谢的情况及 其与糖代谢紊乱相关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 值。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 (三)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测定 低密度脂蛋白
(LDL)是血清中携带胆固醇的主要颗粒。LDL是 由极低密度胆固醇分解而成。经LDL受体途径进 入细胞内的LDL经溶酶体消化,造成ApoB100的降 解和胆固醇被水解释放出游离胆固醇。LDL有A、 B两个亚型,LDL向组织及细胞内运送胆固醇,直 接促使动脉粥样硬化。作脂蛋白电泳法,LDL位 于β脂蛋白的位置,日常分析中以LDL中胆固醇 (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作 为粥样硬化的风险指标之一。
(一)总胆固醇测定
• 【参考值】 比色法或酶法: • 成人≤5.17mmol/L为合适水平 • 5.20~5.66mmol/L为边缘水平 • ≥5.69mmol/L为升高。
(一)总胆固醇测定
• • • • • • • • •
【临床意义】 1.增高 见于 ①甲状腺功能减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高脂血症等 ②糖尿病特别是并发糖尿病昏迷患者 ③肾病综合征、类脂性肾病、慢性肾炎肾病等 ④胆总管阻塞、长期高脂饮食、精神紧张或妊娠期 2.降低 见于 ①严重的肝脏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或肝硬化 ②严重的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缺铁性 贫血等 • ③甲亢或营养不良。
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
蚌埠医学院诊断学教研室
本章简述临床常用生物化学检查及其临床意义 包括: 1.血糖及其代谢物检测 2.血清脂质和脂蛋白检测 3.血清电解质检测 4.血清铁及其代谢物检测 5.心肌酶、心肌蛋白和血清酶检测 6.内分泌激素检测 7.治疗药物监测 这些检测对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观察病情和判 断预后等都有重要意义。
高的血糖即可降至空腹水平,此现象称为耐糖现 象。当糖代谢紊乱时,口服一定量葡萄糖后则血 糖急剧升高,经久不能恢复至空腹水平;或血糖 升高虽不明显,在短时间内不能降至原来的水平, 称为耐糖异常或糖耐量降低。临床上对空腹血糖 正常或稍高,偶有尿糖,但糖尿病症状又不明显 的患者,常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来明确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