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电气专业设计说明
电气专业绿色施工方案

电气专业绿色施工方案1.工程概况本工程是一座新建住宅小区,位于市中心的一块闲置土地上。
该小区包括多栋住宅楼和相关的配套设施,总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
2.编制依据本工程的编制依据包括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技术规范和合同约定等。
3.电气专业绿色施工措施为了实现绿色施工,电气专业在施工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措施:3.1 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现场,电气专业严格按照环保要求进行施工,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同时,对于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采取分类处理和妥善处置的方式,确保环境卫生和安全。
3.2 材料节约措施电气专业在选用材料时,优先选择环保、节能、低碳的材料,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对于材料的使用和浪费,采取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材料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3.3 水资源节约措施在施工过程中,电气专业采取了多种措施来节约水资源的使用,包括减少用水量、循环利用水资源等。
同时,对于废水的处理和排放,采取了科学的处理方式,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3.4 施工场地文明,人员安全与健康在施工现场,保障工人的安全和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保护工人。
首先,必须确保施工场地的文明施工。
这意味着要保持施工现场的整洁,避免垃圾和杂物堆积。
其次,必须为工人提供必要的安全设备,例如安全帽、安全鞋、手套等。
最后,必须进行安全培训,让工人了解如何避免危险和应对紧急情况。
3.5 节能措施在电缆工程中,节能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必须采取一系列节能措施。
首先,可以采用高效的电缆材料,减少能源浪费。
其次,可以采用节能型设备,例如节能型照明设备、空调设备等。
最后,可以采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6 电缆桥架、支架施工控制电缆桥架和支架是电缆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电缆的安全和稳定,必须对电缆桥架和支架的施工进行严格控制。
首先,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保证电缆桥架和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性。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2. 《河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53/T-49-20153.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13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13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20166.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107. 《建筑幕墙》 GB21086-20078.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159. 《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J41/T 075-201610.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0811.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J/T0151-200812.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2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1、本项目建设目标为绿色建筑二星级。
2、施工图设计阶段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设计规范及评价标准进行各专业设计。
3、本项目总平面布局结合当地主导风向,合理进行建筑布局,满足规划部门的要求。
4、容积率、绿地率和绿地布局满足规划部门的要求。
5、经日照模拟分析,本项目不影响周边居住建筑的日照。
6、本项目交通便捷,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停车指标满足规划要求。
7、建筑造型要素简约,无大量装饰性构件。
2.1建筑设计1、增加外立面实体维护,增加过渡季节自然通风。
公共、配套建筑采用外墙外保温,保温材料选择岩棉板板,外窗玻璃为Low-E中空玻璃,屋面保温材料为XPS挤塑聚苯板,节能设计各项指标满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与《河南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41/T 075-2016 。
2、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氡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处应禁止吸烟,并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绿色建筑说明

四、安全耐久4.1.1场地应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氮土壤的危害。
采用措施:经环保评估,该项目避开滑坡、泥石流等地质危险地段,易发生洪涝地区应有可靠的防洪涝基础设施;场地应无危险化学品、易燃易爆危险源的威胁,应无电磁辐射、含氨土壤的危害。
4.1.2建筑结构应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
建筑外墙、屋而、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采用措施:建筑结构满足承载力和建筑使用功能要求,详结构设计说明。
建筑外墙、屋面、门窗、幕墙及外保温等围护结构应满足安全、耐久和防护的要求。
详节护的要求。
详节能设计说明,建筑设计说明。
4.1.3外遮阳、太阳能设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采用措施:空调室外机位、外墙花池等外部设施应与建筑主体结构统一设计,施工。
详单体平立面图。
并应具备安装、检修与维护条件。
4.1.4建筑内部的非结构构件、设备及附属设施等应连接牢固并能适应主体结构变形。
采用措施:己满足以上要求,详建筑设计说明。
4.1.5建筑外门窗必须安装牢固,其抗风压性能和水密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采用措施:己满足以上要求,详建筑设计说明。
4.1.6卫生间、浴室的地面应设置防水层,墙而、顶棚应设置防潮层。
采用措施:在建筑设计说明室内装修构造表中注明该条要求。
4.1.7走廊、疏散通道等通行空间应满足紧急疏散、应急救护等要求,且应保持畅通。
采用措施:在建筑设计说明中注明该条要求。
4.1.8应具有安全防护的警示和引导标识系统。
采用措施:详电施图;五、健康舒适5.1.1室内空气中的氨、甲醛、苯、总挥发性有机物、氨等污染物浓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的有关规定。
建筑室内和建筑主出入口处应禁止吸烟,并应在醍目位置设置禁烟标志。
佛山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公共建筑)参考版本

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广东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15-86-2011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6.《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建筑幕墙》GB21086-20079.《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广东省实施细则DBJ15-50-2006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2.《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工程概况1. 项目用地面积: m22.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 m 2地下: m23.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建设目标及关键绿色设计指标建设目标一星B□一星A□二星B□二星A□三星□一、规划设计技术措施必须说明内容1. 应说明对场地保护方面的技术措施,包括原有地形地貌的维持、森林及古树的保护、水系的保护以及改造后必要的生态复原措施;2. 应说明对场地内部危险源的检测结果及避让措施;3. 应说明避免对周边居住建筑日照产生影响的措施,包括幕墙的反射比控制以及避免夜间泛光照明的光污染措施。
自选说明内容1. 说明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的评测结果(数据取自有检测资质机构的环评报告),包括测点昼间和夜间的噪声值;2. 说明改善项目周边室外通风效果的设计措施,包括大体量单体的首层局部架空设计、开放连廊设计、建筑朝向设计、与周边建筑的间距控制等方面的措施。
如果进行了室外通风模拟,应说明主要活动区室外风速分布和静风区面积;3. 说明建筑屋面和立面的绿化方式和绿化面积比例;4. 说明选址和建筑出入口的设置充分考虑使用人员方便充分利用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出入口数量、出入口距离公交站点的距离;5. 说明地下空间的利用措施,包括地下空间的具体用途、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例;6. 如项目的建设用地属于废弃场地,说明废弃场地的原有状况和改造措施。
XX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

一、 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 。
项目地点 。
建设单位 。
建设用地面积: m 2 。
项目建筑面积 m 2,其中地上: m 2,地下:m2;建筑层数 层;建筑高度 m。
2. 建设目标:一星级□ 二星级□ 三星级□3. 项目总分 分。
其中:节地与室外技术 分; 节能与能源利用技术 分;③节水与水XX 利用技术 分; ④室内环境质量技术 分; ⑤节材与材料XX 利用 分;提高与创新 分。
(填百分制折算分) 4.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5. 主要建筑功能:居住建筑□ 公共建筑□ 商住建筑□ 6. 是否有旧建筑:有□ 无□ 二、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50378-2021 2。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 J/T 229-2021 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GB50033—2021 4。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21 5。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 GB50176-93 6.《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50555-2021 7.《建筑幕墙》 G B21086—20218。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 J 75—2021 9。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202110.《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 GB7106—202111.《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 JG J/T 0151-2021 12。
XX 、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 XX 市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XX21、应明确满足的条文编号、条文原文和相应技术措施;满足需在方框内打勾 ,并填写相应技术措施;不参评在方框内打斜杠并注明原因;不满足在方框内打叉 ,内容可不填写。
2、应简要叙述设计中的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设计方案描述、关键参数说明和设计效果表达,不得照抄照搬条文原文或条文解释;3、应注明支持得分的施工图图纸编号或其它专业资料(或分析报告、计算书等)在方框内打勾;4、若设计图纸暂不能提供(如景观、装修、二次专业设计),需在证明材料中注明,后期专业设计应按照本专篇填写内容落实.。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说明模板(居住建筑)

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说明一、设计依据1.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2. 《绿色建筑评价规范》SZJG 30-20093.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 229-20104. 《深圳市绿色建筑设计指南》5.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016.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 《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9. 《建筑幕墙》GB21086-200710. 《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11. 《建筑外窗气密、水密、抗风压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6-200812. 《建筑门窗玻璃幕墙热工计算规程》JGJ/T0151-200813. 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二、工程概况1. 申报绿色建筑的区域范围示意图:(应注明北向角度)2. 项目用地面积:㎡3. 项目建筑面积,其中地上:㎡,地下:㎡,计入容积率面积㎡,容积率:4. 是否有旧建筑:有□无□三、绿色建筑设计技术措施汇总四、绿色施工的技术要求1. 绿色施工对环境影响控制的要求1) 施工单位需制定施工现场环境保护计划;2) 施工单位需提供环境保护结果自评报告;3) 施工单位需做好现场环境保护措施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2. 绿色施工对废弃物管理的要求1) 施工单位需编制废弃物管理计划;2) 施工单位需按建筑施工、旧建筑拆除和场地清理时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分类处理,并尽量将其中可再利用材料、可再循环材料回收和再利用;3) 施工单位需按废弃物管理技术做好现场取证工作,如相应记录表及照片。
3. 绿色施工室内空气质量管理的要求1) 施工单位需制定室内空气品质管理计划;2) 施工单位采购材料需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 中的有关规定;3) 室内施工现场保证良好自然通风或采取强制排风措施。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

民用建筑绿色设计专篇说明1. 本工程生活热水采用:匚:"太阳能热水系统(100%用户) 辅助热源:3电 □燃气□空气源热泵热水系统(%用户) □地源热泵热水系统( :%用户)%用户)(%用户)□户式燃气热水器( □户式电热水器□其他(%用户)2. 生活用水是否二次供水 :□是 □否;二次供水选用何种形式的供水设备3. 建筑排水方式:□污废分流□亏废合流 雨污分流4. 是否采用雨水回用技术: □是E 否;4.1 雨水回收区域:□全部屋面□全部室外地面 □其他4.2 雨水回收池容积:m 3雨水回收处理系统位置4.3 雨水年收集量:m 3 :雨水处理量:m 3 : 雨水年使用量:m 34.4 回用雨水用于:□绿化浇灌 □道路冲洗 □车辆冲洗□室内冲厕□景观补水□其他5. 是否采用中水回用技术:□是□否;5.1 中水水源:□市政中水□优质杂排水 □其他5.2 中水回收池容积:m 3中水回收处理系统位置5.3 中水年收集量:m 3 :中水处理量:m 3 : 中水年使用量:m 35.4 回用中水用于:□绿化浇灌□道路冲洗 □车辆冲洗□室内冲厕□景观补水□其他6.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3.2无法形成穿堂风户型的自然通风改善措施:□设置引风导风设施□辅助房间设机械排风竖井□设置通风窗利用公共通廊或走道通风□其他I、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1 ) 一般性指标1.是否设有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否2.系统型式2.1. □集中供热水系统□集中-分散供热水系统□分散供热水系统22 □强制循环系统□自然循环系统□直流式系统3. 集热器类型:□平板型集热器□真空管型集热器其他集热器安装面积: 集中式安装面积m2,提供热水占总生活热水需求量的比例分散式安装户数440 户,占总户数的比例100 % 每户安装面积4. 集热器安装位置: □"屋顶□阳台其他5. 辅助热源:□电□燃气其他十二、智能化系统设计(1 )基本指标指标类型标准要求1.居住区是否设有家庭安全防范系统:□是□否2.居住区是否设有公共区域安全防范系统:□“是□否3.居住区是否设有汽车库(场)管理系统:□是□否4.居住区是否设有公共设备监控系统:□是□否小区智能化系统设计应包含此六类系统。
绿色建筑+可再生能源+海绵设计说明专篇

绿色建筑设计说明专篇一、设计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14《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JGJ/T229-2010《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50118-2010《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1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城市居住区热环境设计规范》JGJ286-201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12年版)《南宁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1年版)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二、绿色建筑方案定位本项目拟全面通过舒适、健康、生态的设计策略整体运用,在实现功能布局合理、功能配置完善、人性化以及生态节能的同时,采用多种适宜南宁市气候、地理等条件的绿色建筑技术,使整个项目投入使用后,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整个项目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及其他相关标准设计实施与执行。
项目的设计目标为绿色建筑一星级。
三、绿色建筑主要技术措施(一)节地与室外环境场地选址、建筑规划满足所在地城乡规划要求。
场地建设不存在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区的现象,本项目规划符合各类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的控制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部分电气专业第一节:居住建筑(一)、设计依据: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GB/T50378-2014 2)《福建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DBJ/T 13-118-20143)《民用建筑绿色设计规范》 JGJ/T 229-2010 4)《节能建筑评价标准》 GB/T 50668-2011 5)《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2013 6)《住宅设计规范》 GB 50096-2011 7)《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242-2011 8)《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6-2012 9)《夏热冬暖低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JGJ 75-2012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11)《建筑节能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411-2007 12)《福建省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技术规程》 DBJ/T13-180-201313)《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节能专篇(电气)》(2007)14)国家、省、市现行的相关建筑节能法律、法规15)其他(二)、设计原则:2.1 满足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与本专业相关控制项、评分项的要求。
2.2 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
2.3 综合考虑建筑物供配电系统、电气照明、建筑设备的能效标准以及电气节能、计量与管理的措施及可再生能源的利用。
2.4 建筑照明数量和质量指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的规定。
2.5 合理选择负荷计算参数,选用节能设备,采用合理的照度标准,减少设备及线路损耗,提高供配电系统的功率因数,抑制谐波电流。
2.6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功能完善,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采用光纤到户方式的通信设施系统,并满足《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 50846-2012的相关要求。
(三)、节能设计措施:3.1 供配电系统的节能:3.1.1 本工程为地上层、地下层的居住建筑,建筑高度为 m,建筑总面积为㎡。
根据负荷计算,设备总容量 kW,需用系数Kx为,计算负荷为 kW,选择台 kVA高效低耗的干式变压器,变压器负荷率分别为 %、 %,变压器装置指标 V A/㎡。
另设台 kW自启动闭式水循环风冷柴油发电机组。
3.1.2 本工程设计根据建筑规划将变配电房尽量设置在负荷中心,减少低压侧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
380/220V低压供电半径不宜大于200m,本工程至末端配电箱最长供电距离约 m。
3.1.3 三相单相负荷尽可能均衡地分配在三相上,使三相负荷保持基本平衡,最大相负荷不超过三相负荷平均值的115%,最小相负荷不小于三相负荷平均值的85%。
对于三相不平衡或采用单相配电的供配电系统,采用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
3.1.4 本工程在变配电所的低压侧设集中无功自动补偿,采用自动投切装置,要求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
10KV供电进线处的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5。
对容量较大、负载稳定且长期运行的功率因数较低的用电设备采用并联电容器就地补偿。
对谐波电流较严重的非线性负荷,无功功率补偿考虑谐波的影响,采取抑制谐波的措施:安装无源滤波装置(电容器串接调谐电抗器)3.2 电气照明的节能3.2.1照明光源的选择(注:此条列出光源的选择原则,具体编写时,结合工程写明各种场所的光源选择)1 当选择光源时,应满足显色性、启动时间等要求,并应根据光源、灯具及镇流器等的效率或效能、寿命等在进行综合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
2 照明设计应按下列条件选择光源:1)灯具安装高度较低的房间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2)商店营业厅的一般照明宜采用细管直管形三基色荧光灯、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重点照明宜采用小功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发光二极管灯;3)灯具安装高度较高的场所,应按使用要求,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或高频大功率细管直管荧光灯;4)照明设计不应采用普通照明白炽灯,对电磁干扰有严格要求,且其他光源无法满足的特殊场所除外。
3 应急照明选用能快速点亮的光源。
4 照明设计应根据识别颜色要求和场所特点,选用相应显色指数的光源。
3.2.2 照明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本工程选择的照明灯具、镇流器应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
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灯具效率或效能高的灯具,并应符合表3.2.2-1~3.2.2-6的要求。
1 直管形荧光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1 的规定。
表3.2.2-1 直管形荧光灯灯具的效率(%)2 紧凑型荧光灯筒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2 的规定。
表3.2.2-2 紧凑形荧光灯灯具的效率(%)3 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筒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3 的规定。
表3.2.2-3 小功率金属卤化物灯筒灯灯具的效率(%)4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不应低于表3.2.2-4 的规定。
表3.2.2-4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灯具的效率(%)5 发光二极管筒灯灯具的效能不应低于表3.2.2-5 的规定。
表3.2.2-5 发光二级管筒灯灯具的效能(lm/W)6 发光二极管平面灯灯具的效能不应低于表3.2.2-6的规定。
表3.2.2-6 发光二级管平面灯灯具的效能(lm/W)7镇流器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荧光灯配用□电子镇流器,□节能电感镇流器;2)对频闪效应有限制的场合,采用高频电子镇流器;3)镇流器的谐波、电磁兼容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16 A)》GB 17625.1和《电气照明和类似设备的无线电骚扰特性的限值和测量方法》GB 17743 的有关规定;4)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配用节能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配用恒功率镇流器; 功率较小者配用电子镇流器。
8 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触发器与光源的安装距离应满足现场使用的要求。
3.2.3照明节能指标1选用的照明光源、镇流器的能效应符合相关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
2 照明场所以户为单位计量和考核照明用电量。
3 本工程照明设计在满足照度均匀度条件下,采用单灯功率较大、光效较高的光源。
4下列场所宜选用配用感应式自动控制的发光二极管灯:□居住建筑的走廊、楼梯间、厕所等场所;□地下车库的行车道、停车位;□无人长时间逗留,只进行检查、巡视和短时间操作等的工作的场所。
5 本工程照明设计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规定的照度标准、照明均匀度、统一眩光值、光色、照明功率密度值(简称LPD)、能效指标等相关要求。
住宅建筑的设计照度及选用光源、附件等详见表3.2.3-5:表3.2.3-5 住宅建筑设计照明系统的照度标准值及选用光源、附件注:1、电光源、附件(代号):①白炽灯,②卤钨灯,③荧光灯(T12),④荧光灯(T8),⑤荧光灯(T5),⑥三基色荧光灯,⑦紧凑型荧光灯,⑧高压钠灯,⑨金卤灯,⑩发光二极管;○a传统电感型镇流器;○b节能型电感镇流器;○c电子式镇流器。
2、当采用时在□打“√”。
6 当房间或场所的室形指数值等于或小于1 时,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增加,但增加值不应超过限值的20% 。
7 当房间或场所的照度标准值提高或降低一级时,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按比例提高或折减。
8 设装饰性灯具场所,可将实际采用的装饰性灯具总功率的50%计入照明功率密度值的计算。
9 主要功能房间有合理的控制眩光措施。
10 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和场所,选用的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不应小于表3.2.3.10的规定。
表3.2.3-10 直接型灯具的遮光角11防止或减少光幕反射和反射眩光应采用下列措施:□将灯具安装在不易形成眩光的区域内;□采用低光泽度的表面装饰材料;□限制灯具出光口表面发光亮度;□墙面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50lx,顶棚的平均照度不宜低于30lx。
12 有视觉显示终端的工作场所,在与灯具中垂线成65°~90°范围内的灯具平均亮度限制值应符合表3.2.3-12的规定。
表3.2.3-12 灯具平均亮度限制值(cd/m2)13 天然光利用:房间的采光系数或采光窗地面积比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 50033的有关规定。
当有条件时,□利用各种导光和反光装置将天然光引人室内进行照明□利用太阳能作为照明能源。
3.2.4 根据建筑物的建筑特点、建筑功能、建筑标准、使用要求等具体情况,对照明系统进行经济实用、合理有效的控制设计。
1 道路照明和景观照明的控制:□小区道路照明根据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合理确定开关灯时间,采用光控和时间控制相结合的智能控制方式。
□道路照明采用集中控制系统,除采用光控、程控、时间控制等智能控制方式外,还具有手动控制功能,同一照明系统内的照明设施设分区或分组集中控制。
□景观照明采用集中控制方式,并根据使用情况设置一般、节日、重大庆典等不同的开灯方案。
除采用光控、程控、时间控制等智能控制方式外,还具有手动控制功能,同时设有深夜减光控制及分区或分组节能控制。
□景观照明灯具的选择除满足照明功能外,还应注重白天的造景效果。
□室外夜景照明光污染的限制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 163的规定。
2 通过上述第1点相关措施控制小区室外照明不对住区及周边环境造成光污染,以保护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3 根据照明部位的灯光布置形式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照明控制方式:□住宅建筑共用部位的照明,采用延时自动熄灭或自动降低照度等节能措施。
当应急疏散照明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时,采取消防时强制点亮的措施。
□除设置单个灯具的房间外,每个房间照明控制开关不宜少于2 个。
□房间或场所装设两列或多列灯具时,设计所控灯列与侧窗平行。
□可利用天然采光的场所,宜随天然光照度变化自动调节照度。
□个人使用的办公室,采用人体感应或动静感应等方式自动开关灯。
□设计应急照明与消防系统联动,保安照明与安防系统联动。
□在照明设计中,将天然光引入室内进行照明,合理的选择导光或反光装置。
对日光有较高要求的场所采用主动式导光系统;一般场所采用被动式导光系统。
□设计采用光导光或反光系统时,采用照明控制系统对人工照明进行自动控制。
当天然光对室内照明达不到照度要求时,控制系统自动开启人工照明,直到满足照度要求。
4 根据建筑的照明要求,设置分区照明控制措施,具有天然采光的区域采用独立控制方式。
5照度指标为300lx及以上,且功能明确的房间或场所,采用一般照明和局部照明相结合的方式。
6 除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外,选用高效照明光源、高效灯具及其节能附件。
7 人员长期工作或停留的房间或场所,照明光源的显色指数≥80。
8 地下车库宜按使用需求自动调节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