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院校名单(85所)

合集下载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院校名单(85所)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院校名单(85所)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院校名单(85所)少数民族骨干计划院校名单(85所)院校名称所在省市院校名称所在省市北京大学北京市南京大学江苏省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东南大学江苏省清华大学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江苏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河海大学江苏省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江南大学江苏省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浙江大学浙江省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合肥工业大学安徽省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厦门大学福建省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山东大学山东省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武汉大学湖北省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省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武汉理工大学湖北省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湖北省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湖南大学湖南省南开大学天津市中南大学湖南省天津大学天津市中山大学广东省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省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省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四川大学四川省东北大学辽宁省重庆大学重庆市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吉林大学吉林省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西南大学重庆市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省复旦大学上海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同济大学上海市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兰州大学甘肃省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东华大学上海市长安大学陕西省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市。

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分配表

2020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分配表

4
24
2
2 2 10 2 2 2 4 6 4
42482
18 66 2
4
22
2
228
44664
24642
12 54
4
22
2
226
24446
22442
8 36
4
222
22222222442
30 70
4
22
2
228
24684
424842
6 16
2
2
2
222
4
28 65
6
2
226
45664
33682
6 50
附件1
招生单位
合计 教育部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24664242462
54
2
2
28
2
2
2
2
28
2
2
22
4 12
2
2
222
2
4 10
2
222
2
2 10
2
2
2
2
2
3 10
22
22
2
20 84 2
4
2
224
2 2 4 4 40*

2024博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

2024博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

2024博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招生简章一、招生计划简介2024博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是为了促进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和发展而设立的研究生招生项目。

该计划旨在选拔和培养具有优秀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的少数民族学子,为少数民族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招生计划由教育部主管,各高校根据相关政策要求和实际情况制定实施细则。

二、招生对象1.符合我国公民身份的少数民族学子;2.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者有同等学力的学生;3.学术表现优秀,有科研潜力和创新能力;4.良好的学习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招生专业2024年博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将开设以下专业方向:1.自然科学类: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等;2.工程技术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3.医药卫生类:临床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等;4.人文社科类: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

四、招生计划及资助政策1. 2024博士少数民族骨干计划每年拟招生学生人数以各高校实际情况为准,实行报名与初试相结合的选拔方式。

2.被录取学生将获得全额奖学金支持,包括学费、生活费、科研经费等。

奖学金资助期限为硕博连读学制的整个期间。

3.优秀毕业生将优先推荐参加国内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合培养项目或出国深造,并提供相应的资助。

五、招生流程1.报名阶段:考生根据招生单位的要求,按时在线上提交报名申请并缴纳报名费。

2.初试阶段:初试内容主要包括学术考核和面试。

学术考核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学术素养,面试环节旨在了解考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潜力。

3.复试阶段:复试主要考察考生的专业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包括综合面试和论文答辩等环节。

4.最终录取:根据综合表现和拟招生人数,招生单位确定最终录取名单并予以公示。

六、培养模式和内容1.学术导师制:每位学生将在入学后指定一位学术导师,导师将负责学生的专业指导和科研培养。

2.课程学习:学生需完成规定的课程学习,并取得相应的学分。

少数民族骨干政策及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

少数民族骨干政策及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

少数民族骨干政策与全国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简表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少数民族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根据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民委、财政部、原人事部《关于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意见》(教民〔2004〕5号)和《关于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的实施方案》(教民〔2005〕11号)要求,确保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招生政策与生源范围1.党和国家采取特殊措施大力培养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是一项意义深远的政治任务。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和招生单位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真做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录取工作。

2.少数民族骨干人才招生工作由教育部统一部署。

各相关省(区、市,兵团)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地区(单位)的统筹与协调工作。

各招生单位具体负责组织实施。

3.招生生源范围是西部12省(区、市),海南省,XX生产建设兵团,XX、XX、XX、XX 等4省民族自治地方和边境县(市),湖南湘西自治州、张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县两区)和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内地XX班、内地XX班、民族院校、高校少数民族预科培养基地和少数民族硕士基础培训基地的教师和管理人员。

招生专业重点向理工类、应用型专业倾斜。

4.招生工作坚持“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原则,实行“自愿报考、统一考试、单独划线、择优录取”等特殊政策。

二、管理机构与其职责(一) 教育部的主要职责:1.研究制定招生工作方针、政策、规定和办法,会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并下达年度招生计划,组织实施并监督检查执行情况;2.协调招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与生源地相关部门,落实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工作;3.会同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督促检查党的民族政策在招生工作中的贯彻落实情况,并协调相关部门解决招生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

(二)有关省(区、市、兵团)教育行政部门的主要职责:1.生源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执行教育部招生政策,协调本地有关部门配合招生单位的工作,指导优秀考生报考;2.负责本地生源考生报考资格的公示与确认,引导考生报考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3.配合招生单位对本地区报考考生进行政审;4.会同当地人社、民族等部门指导并配合招生单位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登记表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性别:____________________民族:____________________出生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政治面貌:____________________学历:____________________毕业院校:____________________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家庭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一、学习经历1. 高中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2. 本科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学校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3. 研究生阶段:____________________就读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二、工作经历1.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工作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2. 工作职责及主要业绩: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详细描述工作内容及取得的成绩)三、家庭成员信息1. 成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2. 成员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职业: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方式: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人获奖及荣誉获奖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颁奖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2. 其他荣誉: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人发展目标及计划1. 近期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2. 长期目标:____________________3. 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备注(如有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请在此处填写)填表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审核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分配表

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分配表

博士
硕士计划
计划 小计 河北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湖北 湖南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兵团 其他
1000 4500 32 352 68 76 63 74 69 385 40 126 266 329 406 298 51 344 273 205 424 131 14
附件1
2021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招生计划分配表
招生单位
合计 教育部 北京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清华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中央戏剧学院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南开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东北大学 吉林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
32
3283
3
3 22
5
10
34
3 18
3
3
372
3 19
3
3
436
4 18
33273
3 18
33255
75 551
33 13 12 9
65
4 30 37 55 38 2 78 20 3 93 4
5 25
2 13
2 29
2
2
23454
5
2
21
2
2
3232
5
2
7
4
3
9
23
4
7 14
2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单位名称

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单位名称

单位名称所在省市单位名称北京大学北京市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市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市南京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南京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河海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市江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印刷学院北京市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中国药科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浙江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市合肥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厦门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市山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北京市中国海洋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市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央财经大学北京市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市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市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武汉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北京市华中农业大学中国音乐学院北京市华中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市中南民族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市湖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中南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市中山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市暨南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市华南理工大学天津大学天津市四川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市重庆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河南省西南交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省电子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西南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辽宁省西南财经大学东北大学辽宁省西南民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西北大学吉林大学吉林省西北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省长安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陕西师范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市兰州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市西北师范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西北民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市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华大学上海市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市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

1.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名额分配表

1.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名额分配表

1.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名额分配表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名额分配表为了加强我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在2018年启动了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

该计划采取评审、考核、推荐、认定等环节,从各类人才中选拔推荐符合条件的人才,并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和关怀。

计划共设置了1000个名额,按照专业领域、学科门类和地区分配,详细名单如下:第一部分:专业领域分配1.自然科学类:300人其中,数学类:100人,物理学类:100人,化学类:100人2.工程技术类:300人其中,电气工程类:80人,机械工程类:80人,土木工程类:80人,航空航天类:40人,计算机类:20人3.生命健康类:200人其中,基础医学类:50人,临床医学类:50人,生物学类:50人,药学类:50人4.社科人文类:200人其中,哲学类:50人,经济学类:50人,法学类:50人,教育学类:50人第二部分:学科门类分配1.自然科学类:200人其中,数学:50人,物理学:50人,化学:50人,地理学:25人,海洋科学:25人2.工程技术类:300人其中,原材料类:30人,能源类:40人,地质学类:30人,交通运输类:30人,生物工程类:20人,环境科学与工程类:30人,新材料类:20人,测绘类:20人,遥感类:20人,海洋工程类:20人3.生命健康类:300人其中,生物学:100人,医学:100人,农学:50人,兽医学:25人,食品科学与工程:25人4.社科人文类:200人其中,马克思主义理论类:50人,历史学类:50人,心理学类:50人,新闻传播学类:50人第三部分:地区分配1.华北地区:200人其中,北京市:50人,天津市:50人,河北省:50人,山西省:25人,内蒙古自治区:25人2.东北地区:150人其中,辽宁省:50人,吉林省:50人,黑龙江省:50人3.华东地区:250人其中,上海市:50人,江苏省:50人,浙江省:50人,安徽省:25人,福建省:25人,江西省:25人,山东省:25人4.华中地区:150人其中,河南省:50人,湖北省:50人,湖南省:50人5.华南地区:150人其中,广东省:50人,广西壮族自治区:25人,海南省:25人,香港特别行政区:25人,澳门特别行政区:25人6.西南地区:100人其中,重庆市:25人,四川省:25人,贵州省:25人,云南省:25人7.西北地区:100人其中,陕西省:50人,甘肃省:25人,青海省:25人以上为2018年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名额分配表,具体人选将通过评审、考核、推荐、认定等环节产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院校名称
所在省市
北京大学
北京市
南京大学
江苏省
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市
东南大学
江苏省
清华大学
北京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省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市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省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市
江苏省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市
河海大学
江苏省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市
江南大学
江苏省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
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市
中国药科大学江苏省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
浙江大学
浙江省
北京市
合肥工业大学
安徽省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市
厦门大学
福建省
北京师范大学
北京市
山东大学
山东省
北京外国语大学
北京市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省
北京语言大学
北京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山东省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市
武汉大学
湖北省
中央财经大学
北京市
华中科技大学
湖北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北京市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省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北京市
武汉理工大学
湖北省
中央音乐学院
北京市
华中农业大学
湖北省
中央美术学院
北京市
华中师范大学
湖北省
中央戏剧学院
北京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湖北省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市
中南民族大学
湖北省
中国政法大学
北京市
湖南大学
湖南省
南开大学
天津市
中南大学
湖南省
天津大学
天津市
中山大学
广东省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河北省
广东省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
四川大学
四川省
东北大学
辽宁省
重庆大学
重庆市
大连海事大学辽宁省
西南交通大学四川省
吉林大学
吉林省
电子科技大学四川省
东北师范大学吉林省
西南大学
重庆市
黑龙江省
西南财经大学
四川省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省
西南民族大学
四川省
东北林业大学
黑龙江省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省
复旦大学
上海市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同济大学
上海市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省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兰州大学
甘肃省
华东理工大学
上海市
华北电力大学
北京市
东华大学
上海市
长安大学
陕西省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市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市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上海市
中国农业科学院
北京市
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