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三传统文化_第十四课时_南吕
儿童须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汇总

儿童须知中国传统文化常识汇总记载了甲骨文,四大发明,四大名著,易经,论语,唐诗,宋词,珠算,书法等等民族传统文化。
最值得我们祖孙后代传承下去,也是我们最骄傲的民族传统文化。
下面【祖宗十八代的称谓】上序依次称谓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称谓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
从小到大耳、云、仍、晜[ū]、来、玄、曾、高、天、烈、太、远、鼻。
金、银、琉璃、珊瑚、砗磲、珍珠、玛瑙铁拐李、钟离权、张果老、吕洞宾、何仙姑、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大面调、双调、商调、越调【七大艺术】绘画、音乐、雕塑、戏剧、文学、建筑、电影心、肝、脾、肺、肾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喜、怒、哀、乐、爱、恶、欲见欲、听欲、香欲、味欲、触欲、意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尼姑、道姑、卦姑牙婆、媒婆、师婆、虔婆、药婆、稳婆稻、黍、稷、麦、豆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石胆、丹砂、雄黄、矾石、慈石礼、乐、射、御、书、数风、赋、比、兴、雅、颂镶黄、正黄、镶白、正白、镶红、正红、镶蓝、正蓝谋反、谋大逆、谋叛、谋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十八罗汉】布袋罗汉、长眉罗汉、芭蕉罗汉、沉思罗汉、伏虎罗汉、过*汉、欢喜罗汉、降龙罗汉、静坐罗汉、举钵罗汉、开心罗汉、看门罗汉、骑象罗汉、探手罗汉、托塔罗汉、挖耳罗汉、笑狮罗汉、坐鹿罗汉【古代十大名曲】《高山流水》分古琴和古筝两种版本《梅花三弄》笛子演奏《夕阳箫鼓》琵琶演奏《汉宫秋月》琵琶演奏《阳春白雪》琵琶套曲《渔樵问答》古琴名曲《胡笳十八拍》作者为蔡文姬,琵琶古曲《广陵散》作者嵇康,古筝演奏《平沙落雁》琵琶演奏《十面埋伏》琵琶演奏【十大商人】富甲陶朱——范蠡前536-前448年儒商鼻祖——端木子贡前520-?智慧商祖——白圭前463-前385营国巨商——吕不韦前292-前235富可敌国——沈万三1306-1394第一富翁——伍秉鉴1769-1843商业巨族——乔致庸1818-1907红顶商人——胡雪岩1823-1885一代钱王——王炽1836-19031五金大王——叶澄衷1840-1899 【十大名医】秦越人战国华佗汉末张仲景汉末孙思邈唐代刘河间金代李东恒金代张子和金代朱丹溪金代李时珍明代王肯堂明代【十大猛将】项羽秦霍去病西汉英布西汉吕布三国马超三国冉闵南北朝斛律光南北朝·北齐史万岁隋杨再兴南宋李文忠明【十大哲思名将】田穰苴春秋孙武春秋吴起战国乐毅战国白起战国张良汉初韩信汉初诸葛亮三国李靖唐初李绩唐初【死得最惨的十大人物】商鞅——五马分尸李斯———腰斩韩非子——毒死韩信——被吕后设计用尖竹戳杀晁错——腰斩岳飞——缢首刘伯温——慢性中毒解缙——雪地冻死方孝儒——凌迟,灭十族袁崇焕——凌迟,并遭京城百姓分食【十大经典遗言】周渝既生瑜,何生亮!项羽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谭嗣同有心杀贼,无力回天!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鲁教版】语文七年级下:第14课《桥之美》ppt

•
15、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他内心缺 少什么 。。2021年4月 2021/4/12021/4/12021/4/14/1/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4/12021/4/1April 1, 2021
•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2021/4/12021/4/12021/4/12021/4/1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 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 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 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 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 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 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 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 康桥!悄悄的我走了,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 片云彩。
• 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一座横跨中国杭州湾海域的跨海大 桥,它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 湾,全长36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
课文总结
• 桥之“美”
– 小桥流水人家 恬静之美 – 乌镇石桥 密密的苇丛 – 江南石桥 细柳拂丝 – 长桥卧龙 湖水苍茫 – 风雨桥 飞泉瀑布 – 画中桥 街头市集 – 铁索桥 激流险峻 – 桥之美,美在与周围环境和谐融合。
• 本文选自文集《吴冠中 人生小品》
美读课文 整体感知
• 朗读课文,小 组合作学习思 考: 1、本文写了哪 些桥?
• 2、这些桥美在 何处?请同学 们在课文中用 波浪线画出来。
• 为了说明桥 之美,作者 主要用了哪 些说明方法?
• 你能说说文 中你最欣赏 的一幅画面 吗?
山东省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案(无答案) 鲁教版

山东省乳山市夏村镇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学案 鲁教版一、学习目标:1、了解宋元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和书法成就。
2、欣赏不同风格的作品,培养审美能力。
(A 、B 层掌握)3、通过本课学习,学会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
(A 层掌握)4、领略文人风采,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
(A 、B 、C 层掌握)二、学习重、难点:重点是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宋词和苏轼、辛弃疾、李清照;学习难点是在学习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三、学习建议:①通过《资治通鉴》和《史记》体例的比较,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归纳整理历史知识更新的能力。
②注重探究式学习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
③采用列表格的方法帮助记忆。
课前准备:收集历史典故,著名词人作品,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导学小提示:在我国有“二司马”创作“史学双璧” 之说。
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和本节课的预习你能说出“二司马”和“史学双璧”分别指的是什么吗?才艺小展示: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朝代 ;体例 ;特点;作用 。
(A 、B 、C 层掌握)它和《史记》有何不同呢?(A 、B 、C 层掌握)朝代 通过对司马光的了解,他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友情提示:可讨论解决呀!)(A 、B 、C 层掌握)二、文学成就1、宋词:(A 、B 、C 层掌握)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在唐出现,到宋代达到顶峰。
婉约派B 、C 层掌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第5单元走向近代第14课 文艺复兴运动习题课件

D.《哈姆雷特》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14.★(长沙中考)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提到,文艺复兴(Renaissance)
的意义有两个:一是复生(rebirth),一是新生(newbirth),这两个意
义是都不错的。该提法比较准确反映了
(C)
A.文艺复兴的兴起与内容
B.文艺复兴的原因与结果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4.实质:文艺复兴是一场反对教会“神权至上”和提倡__人人文文主主义义__的 __新文化运动__,促进了人们__思思想想__的大解放。 5.方式:采取复兴古代__希腊罗马 __文化的方式,其中有继承,更有创 新。 6.意义:文艺复兴时期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推 动了欧洲__文文化化思思想想__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__产产生生__和 __发发展展__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D.推动欧洲科学文化思想的繁荣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10.(毕节中考)有一部长篇诗作,全诗由“地狱”“炼狱”“天堂”三
部分构成。诗中抨击教会的贪婪腐化,宣扬人文主义的思想。该诗的作
者及篇名是
(A )
A.但丁——《神曲》
B.彼特拉克——《歌集》
C.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名师点拨
要点感知
基础夯实
素养提升
九年级 历史 全一册
知识点 1 文艺复兴 1.兴起:__1144__世纪中叶兴起于__意意大大利利__。 2.传播:__15、16__世纪,文艺复兴开始向__西西欧欧__其他国家和地区传 播。 3.核心思想:形成中的资产阶级要求建立一种__以人为中心__而不是以 神为中心的生活哲学;他们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享受现世生活。这 种思潮被称为__人文主义__。
传统文化南吕一枝花不服老教学反思简短

传统文化南吕一枝花不服老教学反思简短篇一:传统文化南吕一枝花教学反思: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南吕一枝花是中国传统戏曲中的一种角色,以其高亢亢奋的唱腔和独特的表演风格而著称。
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要理解和演绎南吕一枝花这个角色,需要对传统文化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教授南吕一枝花角色时的一些教学反思,以及如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我认为教学中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讲解传统文化,包括历史背景、文化意义、艺术特色等。
例如,可以通过介绍南吕一枝花的饰演历史和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这个角色在戏曲界的地位和影响,以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我还注意到让学生观看戏曲表演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
在观看南吕一枝花的演唱时,学生可以感受到角色的唱腔、动作、表情等细节,从而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表达和戏曲艺术的特点。
此外,通过让学生模仿南吕一枝花的唱腔和表演技巧,他们也能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的技能和技巧。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南吕一枝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我还采用了一些互动式的教学方法。
例如,我可以通过提问、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
我还鼓励学生在演出和表演中体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传统文化的技能和技巧。
南吕一枝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要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包括历史、文化、艺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让学生观看戏曲表演、模仿唱腔技巧和参与互动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文化,并掌握相关的技能和技巧。
篇二:传统文化南吕一枝花不服老教学反思南吕一枝花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支重要流派,其音乐风格独具特色,以优美的旋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著称。
然而,传统的音乐文化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逐渐消失的危机。
因此,如何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成为当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儿童需要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_必须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

儿童需要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_必须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在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发展历程中,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常识有哪些?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几篇关于儿童需要知道的中国传统文化常识_必须知道的中国文化常识,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1】传统文化别称【月令(农历)别称】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季令别称】(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
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节令别称】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正月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
十九日:浣花日。
2019年初中历史六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鲁教版复习巩固六十五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六年级下册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鲁教版复习巩固六十五>第1题【单选题】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
其中,被誉为呻华第一神品”的是A、《敦煌飞天图》B、《百子嬉春图》C、《清明上河图》D、《秋郊饮马图》【答案】:C【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伴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风俗画.要求选出被告为中华第一神品■的是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被告为中华第一神品,选项中C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宋元文化的相关知识点.>第2题【单选题】两宋绘画的特色突出表现在()A、山水画出现并日益增多B、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C、花鸟画出现并日益增多D、人物画出现并日益增多【答案】:B【解析】:[分析】随若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多,这是两族画的[点评】本题碧学生的识记能力。
>第3题【单选题】北宋时著名的书院中,位于长沙的是()A、岳麓书院B、石鼓书院C、白鹿洞书院D、应天府书院【答案】:A【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著名的"四大书院"中位于长沙的有岳麓书院,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石鼓书院在衡阳市;选项C白鹿洞书院江西省九江市;选项D应天府书院在今河南商丘睢阳南湖畔,选项BCD不符合题意.smB*: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识记和菰能力.>第4题【单选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政治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①造纸术②县制③活字印刷术④中央集权制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④①③②D、③①②④【答案】:A【解析】:[分析]映所学可知,西汉末年我国出现了纸;公元前35列商鞅变法推行县制;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第14课《最后一课》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

第14课《最后一课》教案(鲁教版六年级下)doc初中语文教学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介绍小讲的时代背景。
2、理清小讲情节进展的四个时期。
3、明白得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学习法国作家都德的爱国主义名篇«最后一课»。
在这篇文章里,通过一堂课,向我们揭示了一个深刻的主题——爱国主义。
当国土遭到践踏,威严遭受凌辱,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小孩,一个执教四十年的一般教师,又将是如何样的一种表现呢?2、简介课文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爱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讲写于1873年,以刚刚终止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落后,当地人民在入侵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3、依照预习,理清小讲情节进展的四个时期。
〔即完成课后练习一〕明确:小讲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情况节进展的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开头——\'小院子里\'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看和感受。
第二个时期〔\'平常生活\'——\'他那副大眼镜\'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看,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形。
——课前第三个时期〔\'我看见这些情形\'——\'不记得不了\'11—23〕进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形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讲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房镇中学初中初三传统文化新授课教案
授课内容[南吕] 一枝花.不伏老执教人宋乾
教学目标
1、体会套曲的语言特点,并背诵
2、掌握套曲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套曲,体会其表现的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掌握通过套曲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教学方法采用自学感悟、情感感染、交流研讨、实践锻炼等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仪
一、作者简介
关汉卿,大都人,号已斋叟,曾任太医院尹。
他出生于
金的晚期或末年,关汉卿是元代最早从事剧本创作的作
家之一,他长期生活于勾栏瓦肆,与一些著名艺人也相
当熟悉,今尚存有他赠珠帘秀的套数。
关于关汉卿的为
人和个性,元人熊自得《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
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
关汉卿自称
“普天下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
对此,他本人的
《南吕一枝花•不伏老》套数中有更透彻的自白。
二、作品赏析
(一)、作品内容分析
这一套散曲既反映了关汉卿经常流连于市井和青楼的生
活面貌,同时又以“风流浪子”的自夸,成为叛逆封建社
会价值系统的大胆宣言。
这种人生选择固然是特定的历
史环境所致,但关汉卿的自述中充满昂扬、诙谐的情调,
较之习惯于依附政治权力的士人心理来说,这种热爱自
由的精神是非常可贵的。
生贵适意”,主张及时享乐,同时又表现出对社会的强烈关怀,对于社会中弱小的受压迫者的同情和赞颂,这和许多具有官员身份的文人出于政治责任感所表现出的同情人民的态度有很大不同,在这里很少有理念的成分,而更多地包含着个人在社会中的切身感受,出自内心深处的真实情感。
此曲重彩浓墨,层层晕染,集中而又夸张地塑造了“浪子”的形象,这形象之中固然有关氏本人的影子,也可视作以关氏为代表的书会才人精神面貌的写照。
当然,曲中刻意渲染的玩世不恭游戏人生的态度并不可取,但如果我们结合元代特定的历史环境来看,不难发现,在这一“浪子”的形象身上所体现的对传统文人道德规范的叛逆精神、任性所为无所顾忌的个体生命意识,以及不屈不挠顽强抗争的意志,实际上是向市民意识、市民文化认同的新型文人人格的一种表现。
(二)、关于散曲
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
它产生于民间的俗谣俚曲。
散曲的体制主要有小令、套数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
小令,又称“叶儿”,是散曲体制的基本单位。
其名称源自唐代的酒令。
单片只曲,调短字少是其最基本的特征。
但小令除了单片只曲外,还有一种联章体,又称重头小令,它由同题同调的数支小令组成,最多可达百支,用以合咏一事或分咏数事。
套数,又称“套曲”、“散套”、“大令”,是从唐宋大曲、宋金诸宫调发展而来。
套数的体式特征最主要的有三点,即它由同一宫调的若干首曲牌联缀而生,各曲同押一部韵,通常在结尾部分还有〔尾声〕。
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它们一为短小精
练,一为富赡雍容,各具不同的表现功能。
散曲的艺术个性和表现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灵活多变伸缩自如的句式。
第二,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
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第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
从总体上说,它崇尚的是明快显豁、自然酣畅之美,与诗、词大异其趣。
同时,由于散曲多借用“赋”的铺陈白描的表达方式,可以随意增句和增加衬字,可以有顶针、叠字、短柱对、鼎足对等多种手法,也对这一审美取向的形成,起了推波助澜之效。
(三)、艺术特点分析
此曲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1、曲中一系列短促有力的排句,节奏铿锵,具有精神抖擞、斩钉截铁
的意味。
2、全曲把衬字运用的技巧发挥到了极致。
如首两句,作者在本格七、七句式之外,增加了39个衬字,使之成为散曲中少见的长句。
把“我是一料铜豌豆”七字,增衬成“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这一来,显得豪放泼辣,把“铜豌豆”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
而这些长句,实际上又以排列有序的一连串三字短句组成,从而给人以长短结合舒卷自如的感觉。
这种浪漫不羁的表现形式,恰能表达浪漫不羁的内容,以及风流浪子无所顾忌的品性。
增加衬字,突破了词的字数限制,使得曲调的字数可以随着旋律的往复而自由伸缩增减,较好地解决了诗的字数整齐单调与乐的节奏、旋律繁复变化之间的矛盾。
同时,在艺术上,衬字还明显具有让语言口语化、通俗化,并使曲意诙谐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三、共同研讨反思写作特点:
散套[南吕一枝花]《不伏老》是关汉卿代表作。
以生动活泼的比喻,写书会才人的品行才华,具有民间曲词那种辛辣恣肆和诙谐滑稽的风格。
这正是关汉卿坚韧、顽强性格的自画像。
正是这样的性格,使他能够终身不渝地从事杂剧创作,写出一篇篇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作品。
白朴的词和曲,则是另一种风格。
他一般注意意境,能和谐地借景描物来衬托人物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