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里挑灯看剑(诵读稿)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满江红(小住京华)》

1. 反复诵读,体会诗词的情感。
2. 品读重要词句,感受诗词的意境。
一、《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 诵读经典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2. 走近作者,了解背景辛弃疾,南宋词人。
字幼安,别号稼轩。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这首词当作于作者失意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之时。
辛弃疾力主抗金,但是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
他与辛弃疾以诗词互相唱和,抒发情志。
这首《破阵子》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3. 鉴赏诗句标题: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讲解:上阕: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释句:醉里挑灯看剑:醉里,醉酒之中。
挑灯,拨动灯火,点灯。
看剑,查看宝剑。
准备上战场杀敌的形象。
说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际也不忘抗敌。
八百里分麾下炙: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享用。
八百里,指牛。
《世说新语》载:晋王恺(如)有良牛,名“八百里驳”。
王济与之比射,以此牛为赌物,恺输,杀牛作炙。
麾下,军旗下面,指部下。
炙,烤肉。
五十弦:本指瑟,泛指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以边塞作为题材的雄壮悲凉的军歌。
沙场:战场。
点兵:检阅军队。
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当年的各个营垒,接连响起号角声。
把烤牛肉分给部下,乐队演奏北疆歌曲。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全诗的意思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全诗的意思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出自宋朝诗人辛弃疾的古诗词作品《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第三四句,其全文如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注释】1、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亮2、梦回:梦醒3、吹角:军队中吹号角的声音4、连营:扎在一起的众多军营【翻译】醉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听到军营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把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
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
战马像卢马那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
一心想完成替君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
可惜壮志难酬,白发已生。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失意闲居信州时所作。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
公元1188年,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之后。
此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什么样的“说明”也难以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
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小学生国学诵读演讲稿小学生国学朗诵稿(三篇)

小学生国学诵读演讲稿小学生国学朗诵稿(三篇)小学生国学经典诵读演讲稿小学生国学经典朗读稿篇一大家下午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诵读经典,爱我中华》。
翻开传统文学的经典著作,指腹悄无声息地拂过一个个溢满灵动的字符。
伴随着幽幽的墨香,在五千年书海中徜徉,寻找中华五千年民族精神的脉动,捕获那刻骨铭心的心灵感受。
翻开《诗经》,攀登这座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巅峰,令人心驰神往。
看吧,“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这是对心上人执着的思慕;“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这是常年在外的征人离家日久的感怀;“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这是故都颠覆后的锥心泣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这是战士同仇敌忾的热血,共御敌辱的决心!这朴实敦厚的诗歌巨著,让中国诗歌独特的艺术之旗,在整个文学史上空猎猎扬起。
翻开《离骚》,徜徉在这片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瀚海,令人魄动心惊。
“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这是屈原保卫祖国,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这是屈原对广阔劳动人民的关注与怜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是屈原不畏困难,勇于探究的精神;“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这是屈原对美妙抱负九死未悔的执着追求。
这部雄伟的诗篇,屈原是用他的抱负、遭受、苦痛、热忱,以至于整个生命熔铸而成。
唐诗宋词前所未有的呈现了中华民族艺术的生命力。
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苍凉悲怆;李白“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昂扬明朗;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雄浑壮阔;李商隐“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的高雅肤浅。
诵读唐诗,领会唐人荡气回肠的悲与喜。
宋词文采斐然,字字珠玑。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深幽,柳永“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深情,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大方。
醉里挑灯看剑(诵读稿)

朗诵比赛:题目醉里挑灯看剑开头:女:你,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却最终以文为业,留下更多地是让后人扼腕叹息,是说不尽地苍凉.男:你,生逢金宋乱世,从小苦修剑法.长大后,孔武挺拔,不满金人地侵略蹂躏,肆意践踏.女:岁,正血气方刚,当风云叱咤,你,拉起了一支地义军,提利剑,单人马,追贼两日,提回一颗人头准备南下.男:为了光复大业,你说服耿京南归,亲自联络南宋皇家.不想,变生肘腋,部将叛变,耿京被杀.女:你,大怒,横刀跃马,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人马,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归宋南下.男:但世上地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之后,你,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女:你,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地呼喊,遗憾地叹息和无奈地自嘲.合:走近你地词,每每会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般地铮铮剑鸣.那把“吴钩”呢?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地深夜时挑灯看过地,看那青冷地剑身在昏暗地灯光下闪烁幽幽地光.不敢再轻易地登上那落日楼头,栏杆拍遍亦枉然.你本是一位旌旗万夫地将军,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节点兵.可惜你这把锋利地剑,始终未能再饮胡虏血,一腔壮志未酬地悲愤化作了一首首剑一般豪雄地词,在那里,热血撞击你心壁地声音,清晰可辨.RTCrp。
男:有人说,你地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地.你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地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地诗词中.女: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你地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合:有《破阵子》为证:集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地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男: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地《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地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地力作.女: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男: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合:但这些都是旁观式地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你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地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你地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你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地.但是南渡后你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你临江水,望长安,只能热泪横流,登危楼,拍栏杆.LDAYt。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谁的诗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是谁的诗句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一句出自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所写的一首名字为《破阵子》的词,题目为《为阵同甫赋壮词以寄》。
全文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一个风烛残年的老战将,一生忧国忧民,郁郁寡欢,他终身的追求就是希望完成驱逐外敌,安国定边的夙愿。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济南人。
在他出生前的十三年,北宋遭遇了最惨痛的靖康之难,中原沦于金人统治,辛弃疾的家乡也被占领。
在金人的残暴蹂躏下,'号泣动于乡里,嗟怨盈于道路',人民过着屈辱生活,这就是辛弃疾所处的不幸的时代。
虽然喝醉了酒,但他心里更清醒,自己一生的初心是什么,最大未了心愿在那里。
颤颤巍巍端着灯盏,来到书房,取下挂在墙上的宝剑,用衣袖轻轻拂
去剑鞘上几丝尘埃,放在桌上。
使劲一抽,一柄寒光凛冽的宝剑呈现在老眼昏花的辛老太爷眼前。
辛老激动万分,热血沸腾。
为证实宝刀真的未老,他用激动得有点哆嗦的手,小心翼翼将有些昏暗的油灯挑拔了两下。
光线更亮了些,心爱的宝刀仍旧铮光闪亮,寒气逼人,它还在默默等待着主人拿上它,挥马疆场,杀敌四方。
辛老甚感欣慰,酒意趁机涌上心头,他踉踉跄跄回到卧室,和衣缓缓厂下,梦中沙场秋点兵的画面扑面而来。
辛老在梦中和驰骋疆场凯旋而归的将士们大块吃肉,大盅喝酒,大声弹唱,其乐融融,其情燃燃,其景盎盎。
精兵良将,建功立业,封狼居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个真男人都梦想,对吧!。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简析】李白有首叫《越中览古》的诗。
诗中写道:“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好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这首七言诗中,有三句写到越王勾践的强盛,最后一句才点出越国的衰败景象,虽然表达的感情显然不同,但在谋篇布局方面又有相似之处。
词以两个二、二、二的对句开头,通过具体、生动的描述,表现了多层情意。
第一句,只六个字,却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让读者从那些动作中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去想象人物所处的环境,意味无穷。
为什么要吃酒,而且吃“醉”?既“醉”之后,为什么不去睡觉,而要“挑灯”?“挑”亮了“灯”,为什么不干别的,偏偏抽出宝剑,映着灯光看了又看?……这一连串问题,只要细读全词,就可能作出应有的回答,因而不必说明。
“此时无声胜有声”。
用什么样的“说明”还能比这无言的动作更有力地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呢?“挑灯”的动作又点出了夜景。
那位壮士在夜深人静、万籁俱寂之时,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之后,仍然不能平静,便继之以“挑灯”,又继之以“看剑”。
翻来覆去,总算睡着了。
而刚一入睡,方才所想的一切,又幻为梦境。
“梦”了些什么,也没有明说,却迅速地换上新的镜头:“梦回吹角连营”。
壮士好梦初醒,天已破晓,一个军营连着一个军营,响起一片号角声。
这号角声,多么富有催人勇往无前的力量啊!而那位壮士,也正好是统领这些军营的将军。
于是,他一跃而起,全副披挂,要把他“醉里”、“梦里”所想的一切统统变为现实。
三、四两句,可以不讲对仗,词人也用了偶句。
偶句太多,容易显得呆板;可是在这里恰恰相反。
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醉里挑灯看剑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首耳熟能详的慷慨之词,出自南宋著名词人、将领辛弃疾之手。
辛弃疾一生共创作了600余首词,冠绝两宋,横绝千古。
除了词之外,辛弃疾也写诗。
其诗虽不及其词那般知名,却也不乏佳作,《送剑与傅岩叟》一诗便是代表。
此诗表达了辛弃疾急欲为国家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的复杂心理。
不同于纯粹的文人,辛弃疾兼具文人的风度与军人的英武,他自己甚至更倾向于做一个驰骋沙场、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而非吟诗作赋的词人。
为何这样说呢?这要从辛弃疾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个人经历说起。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
辛弃疾出生时,“靖康之变”已过去了13年,他的家乡也早已沦为金朝的统治区域。
受先辈的熏陶,辛弃疾自幼修文习武,青少年时便立下了恢复失地、报国雪耻的壮志。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主完颜亮大举南侵,金占领区的汉族人民奋起反抗,时年21岁的辛弃疾也揭竿而起,在济南聚集了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并投入到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中。
耿京也是济南人,在当时的几支抗金武装力量中规模最大。
随着战事的进展,金人内部矛盾爆发,完颜亮为部下所杀。
大好形势之下,辛弃疾奉耿京之命南下与南宋取得联络。
就在辛弃疾完成使命归来的途中,却听到了耿京被叛徒张安国所杀、义军溃散的消息。
听闻噩耗,辛弃疾于悲痛中迅速调整情绪,并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突袭金营,生擒叛徒!计谋已定,辛弃疾迅速行动起来。
当晚,他亲率50骑,在夜色的掩护下突入金营,直奔张安国所在的营帐,将其生擒而归。
辛弃疾这一壮举,充分展现出他非凡的胆○由著名雕塑家张玉林设计的辛弃疾塑像,生动地展现出辛弃疾的武者形象。
The statue of Xin Qiji designed by Zhang Yulin, a famous sculptor, vividly shows the warrior image of Xin Qiji.Lighting the Lamp to See the Glaive under Alcoholic Influenceoetic Shandong |诗说山东p 送剑与傅岩叟辛弃疾莫邪三尺照人寒,试与挑灯仔细看。
醉里挑灯看剑

可怜白发生”中“可怜”一词蕴含了作者怎样的 情感?
可叹:对岁月易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可悲:对统治者重用奸佞,排斥、打击主战派的愤慨 可恨:对朝廷屈膝投降、苟且偷安的强烈不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 描写了激烈的战斗场面以及将士的英 勇,表达了作者渴望驰骋沙场、为国 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 事”指的什么事?
“天下事”指:收复失地,完成统一大业。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明确:想杀敌报国而不得,只能 在梦里回忆当年领兵杀敌之快意 的落寞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小结
从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辛弃疾无论在何时 何地,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对现实从不苟且 偷安,对信仰不浅尝辄止,他有一颗关不住、比 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练就、用不完、 憋不住的劲。即使现实黑暗,也心有微光。
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参加了抗金起义。 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长官。 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原, 却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 年。 宋孝宗十五年冬,辛弃疾与同样主张抗战而遭 到打击的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这首《破阵子》 大约就是作于这一时期。
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破阵子”又名《十拍子》、《破阵乐》,唐教坊曲名,出自 《秦王破阵乐》,后用作词调名。公元620年,秦王李世民打败 了叛军刘武周,巩固了刚建立的唐正权,于是他的将士们遂以旧 曲填入新词,为李世民唱赞歌:“受律辞元首。相将讨叛臣。咸 歌《破阵乐》,共赏太平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朗诵比赛:题目醉里挑灯看剑开头:女:你,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却最终以文为业,留下更多的是让后人扼腕叹息,是说不尽的苍凉。
男:你,生逢金宋乱世,从小苦修剑法。
长大后,孔武挺拔,不满金人的侵略蹂躏,肆意践踏。
女:22岁,正血气方刚,当风云叱咤,你,拉起了一支的义军,提利剑,单人马,追贼两日,提回一颗人头准备南下。
男:为了光复大业,你说服耿京南归,亲自联络南宋皇家。
不想,变生肘腋,部将叛变,耿京被杀。
女:你,大怒,横刀跃马,只率数骑突入敌营,生擒叛将人马,又奔突千里,将其押解至临安正法,并率万人归宋南下。
男: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
南归之后,你,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支羊毫软笔。
女:你,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
合:走近你的词,每每会感到剑气逼人,未曾打开剑匣便已隐隐听到那龙吟般的铮铮剑鸣。
那把“吴钩”呢?曾被你无数次在醉后的深夜时挑灯看过的,看那青冷的剑身在昏暗的灯光下闪烁幽幽的光。
不敢再轻易地登上那落日楼头,栏杆拍遍亦枉然。
你本是一位旌旗万夫的将军,直到白发苍苍也只能在梦里布节点兵。
可惜你这把锋利的剑,始终未能再饮胡虏血,一腔壮志未酬的悲愤化作了一首首剑一般豪雄的词,在那里,热血撞击你心壁的声音,清晰可辨。
男:有人说,你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你是以一个沙场英雄和爱国将军的形像留存在历史上和自己的诗词中。
女:时隔千年,当今天我们重读你的作品时,仍感到一种凛然杀气和磅礴之势。
合:有《破阵子》为证:集体: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男:我敢大胆说一句,这首词除了武圣岳飞的《满江红》可与之媲美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人堆里,再难找出第二首这样有金戈之声的力作。
女:虽然杜甫也写过:“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男:军旅诗人王昌龄也写过:“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合:但这些都是旁观式的想象、抒发和描述,哪一个诗人曾有你这样亲身在刀刃剑尖上滚过来的经历?“列舰层楼”、“投鞭飞渡”、“剑指三秦”、“西风塞马”,你的诗词简直是一部军事辞典。
你本来是以身许国,准备血洒大漠,马革裹尸的。
但是南渡后你被迫脱离战场,再无用武之地。
像屈原那样仰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你临江水,望长安,只能热泪横流,登危楼,拍栏杆。
集体: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女:谁能懂得你这个游子——亡国浪子的悲愤之心呢?这是你登临建康城赏心亭,遥对古秦淮河,发出的一声悲怆的呼喊啊。
你痛拍栏杆,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但今天空有一身力,一腔志,又能向何处使呢?我曾专门到金陵寻找过你拍栏杆处,但人去楼毁,早已了无痕迹,唯有江水悠悠,似词人的长叹,东流不息。
男:你的词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我们今天诵读,总是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一遍地哭诉,一次一次地表白;眼前总是浮现你那在夕阳中扶栏远眺、醉里挑灯看剑的形像。
女:你南归后为什么这样不为朝廷喜欢呢?《戒酒》的戏作:“怨无大小,生于所爱;物无美恶,过则成灾”。
这首小品正好刻画出你的政治苦闷。
男:你因爱国而生怨,因尽职而招灾。
你,太爱国家,太爱百姓,太爱朝廷,这原来也是个不小的错。
因为朝廷怕你,烦你,忌用你。
女:你作为南宋臣民,共生活了40年,倒有近20年的时间被闲置一旁,而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20多年间又有37次频繁调动。
男:但是,每当你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
本来有碗饭吃便不该再多事,可是那颗炽热的爱国心烧得你浑身发热。
女:40年间无论在何地何时任何职,甚至赋闲期间,你都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一有机会还要真抓实干,练兵、筹款,整饬政务,时刻摆出一副要冲上前线的样子。
男:你想,这能不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你任湖南安抚使,这本是一个地方行政长官,你却在任上创办了一支2500人的“飞虎军”,铁甲烈马,威风凛凛,雄镇江南。
女:建军之初,造营房,恰逢连日阴雨,无法烧制屋瓦。
你就令长沙市民,每户送瓦20片,立付现银,两日内便全部筹足。
这是何等干练的施政作风啊。
男:你到福建任地方官,又在那里招兵买马。
闽南与漠北相隔何远,但还是隔不断他的忧民情、复国志。
女:你这个书生,这个工作狂,实在太过了,“过则成灾”,终于惹来了许多的诽谤,甚至说你独裁、犯上。
男:难怪皇帝对你,也就时用时弃。
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言,又弃而闲几年,这就是你的基本生活节奏,也是你一生最大的悲剧。
女:别看你饱读诗书,在词中到处用典,甚至被后人讥为“掉书袋”。
但你至死,也没有弄懂南宋小朝廷为什么只图苟安而不愿去收复失地。
合:你那从小使枪舞剑、壮如铁塔的五尺身躯,何尝有什么疾病?你只有一块心病:金瓯缺,月未圆,山河碎,心不安。
集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合:这首著名的《菩萨蛮》。
真切地画出了你的心郁之病啊。
你甚至自嘲自己的姓氏:集体: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
得姓何年,细参辛字,一笑君听取。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酸辛苦。
更十分,向人辛辣,椒桂捣残堪吐。
世间应有,芳甘浓美,不到吾家门户。
比着儿曹,累累却有,金印光垂组。
付君此事,从今直上,休忆对床风雨。
但赢得、靴纹绉面,记余戏语。
(《永遇乐·烈日秋霜》)合:你看“艰辛”、“酸辛”、“悲辛”、“辛辣”,真是五内俱焚。
世上许多甜美之事,顺达之志,怎么总轮不到你呢?你要不就是被闲置,要不就是走马灯似地被调动。
1179年,你从湖北调湖南,同僚为你送行时,你心情难平,终于以极委婉的口气叹出了自己政治的失意。
集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
惜春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春且住!见说道,天涯芳草无归路。
怨春不语。
算只有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
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
闲愁最苦。
休去依危楼,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男:据说宋孝宗看到这首词后很不高兴。
女:今天我们读时,直让人觉得就是一滴血,一行泪,每一个字都让人肉跳心惊。
合:确实,古来文人的惜春之作,多得可以堆成一座纸山。
但有哪一首,能这样委婉而又悲愤地将春色化入政治,诠释政治呢?美人相思也是旧文人写滥了的题材,有哪一首能这样深刻贴切地寓意国事,评论正邪,抒发忧愤呢?男:但是南宋朝廷毕竟是将你闲置了20年。
20年的时间让你脱离政界,只许旁观,不得插手,也不得插嘴。
女:你在词中自我解嘲道:“君恩重,且教种芙蓉!”男:这有点像宋仁宗说柳永:“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女:柳永倒是真的去浅斟低唱了,结果唱出一个纯粹的词人艺术家。
男:你与柳永不同,你想,你是一个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拍栏杆,大声议政的人。
女:报国无门,你便到赣南修了一座带湖别墅,咀嚼自己的寂寞。
集体: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
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
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
白鹤在何处,尝试与谐来。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
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
东岸绿荫少,杨柳更须栽。
男:这回可真的应了你的号:“稼轩”,要回乡种地了。
一个正当壮年又阅历丰富、胸怀大志的政治家,却每天在山坡和水边踱步,与百姓聊一聊农桑收成之类的闲话,再对着飞鸟游鱼自言自语一番,真是“闲愁最苦”,“脉脉此情谁诉”?女:你的笔力有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你的追求从来不是要作一个词人。
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你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
男:你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你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
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你不像陶渊明那样浅尝辄止,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
对国家民族你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你有一身早炼就、憋不住、使不完的劲。
女:你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
所以随时局起伏,你就大忙大闲,大起大落,大进大退。
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
你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
你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忧心如焚的政治家。
你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
集体合:有人说,你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
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
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所挤压、扭曲、拧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
诗歌,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才能炸响,才能振聋发聩。
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
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有人说,你的词其实也是婉约派,多情细腻处不亚柳永、李清照。
集体: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合:柳李的多情多愁仅止于“执手相看泪眼”、“梧桐更兼细雨”,而你的词中婉约言愁之笔,于淡淡的艺术美感中,却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活哲理。
真正的诗人,最善以常人之心言大情大理,能于无声处炸响惊雷。
集体:我们常想,要是为你造像,最贴切的题目就是“醉里挑灯看剑”。
(孙树芳编稿)2012.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