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与英语语言认知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文化的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语言表达、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对中英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比较。
在问题解决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文思维一般较为细致入微,注重整体问题的解决。
中文习惯于从整体出发,通过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中文思维也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灵活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分析和抽象思维。
英文思维习惯于将问题分解为细节,然后通过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英文思维更注重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实施,强调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在决策制定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有差异。
中文思维更加注重集体决策和共识达成。
中文习惯于通过讨论和辩论,通过多方参与和观点的碰撞来达成共识。
中文思维注重协调和妥协,倾向于找出多方利益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个人决策和效率。
英文思维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迅速决策和追求效率。
可以看出,中英思维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是由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也与两种文化的不同背景和价值观有关。
中文思维强调整体、直觉和情感,追求协调和平衡;英文思维注重逻辑、分析和理性,强调个体和效率。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可以达到思维方法的融合和转化,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简谈汉英思维模式差异与语言表现

简谈汉英思维模式差异与语言表现【摘要】语言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一对统一体,英汉民族各有不同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和思维模式,而思维模式的不同也体现在语言表现上。
【关键词】思维模式;意合;形合;语言表现在民族的发展过程中,那些长久地、稳定地、普遍地起作用的思维习惯、思维方法,对待事物的审视趋向和公认的观点,就叫做该民族的思维方式。
语言和思维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思维模式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是思维模式的构成要素,使其得以形成和发展,而思维模式的差异又造成语言的差异。
一、汉英思维模式差异(一)整体与个体。
天人合一是中国哲学特有的思维模式,强调自然界和人的和谐与统一,是一种整体性思维方式。
而西方哲学强调人的个体意识,人依附于自然却又独立于自然,因而西方人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思维方式。
汉英民族思维模式的差异可以分别反映在词义的表达和说明事物及句子的结构上。
汉语词义一般较笼统,而英语词义一般较具体。
在叙述事情时,汉语习惯于从大到小,从一般到特殊;英语的顺序则与此相反。
英语的句子结构呈现了头轻脚重的正三角后续性规律,而汉语则是头重脚轻的倒三角形前置性扩展机制。
(二)艺术与科学。
中西文化最显著的差异是:中国文化是艺术的,西方文化是科学的。
艺术的精神是借着具体的意象,传神活现,画龙点睛地来表一己的感觉或价值判断,目的是价值的欣赏和创造。
科学的精神是借着抽象的符号,利用分析和实证的方法,从而对事物做理智的了解,目的在于寻求真理。
(三)抽象与形象。
从总体上看,英民族擅长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
相比之下,汉民族则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直接反映在句子词汇的使用层面上,具体表现为:英语常用大量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实的概念。
(四)顺向与逆向。
中国人出于礼貌请对方先做某事时常说您(先)请。
而英语的习惯说法却是“After you!”。
了解英汉思维差异、用好英语word精品文档5页

了解英汉思维差异、用好英语不同的民族,不仅有各不相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彼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思维风格等,这便是思维差异。
以下从英汉思维差异的角度,对中西民族思维方式、习惯、视点、文化背景不同和句子表达结构的差异进行分析,了解好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对英语的认识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更好地学习英语,最终达到准确、规范、恰当地用英语传递语言信息的目的。
一、了解中西民族思维方式、习惯的不同,用好英语。
汉民族传统思维里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
发点和归结点。
英民族则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而英语中有很多句子,则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
例如:“Daming and I are good friends.”这样一个句子,按照汉语的说法是,“我和大明是好朋友。
”主体意识突显。
汉民族重辩证思维,而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
汉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关系。
看看这个句子,大家就会明白的。
比如:“It is hard for me to play computer.”英语中本句子用了It形式主语和for介词来表达汉语中的“打电脑”这件事。
还有一些简单的地址表达,日期表达,人物姓名表达,再到复杂的语句成份构成,两种语言的逻辑思维完全是南辕北辙!在地名的排列顺序上,汉民族是由大到小,而英民族是由小到大,“中国福建”译为英语是“Fujian, China”。
在地理方位的表达上,汉语习惯说“东、西、南、北”,而英语习惯说“east,west,north,south”。
二、了解中西民族视点、文化背景不同引发的思维差异,用好英语。
翻译英汉思维与语言的异同

和交流的。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大弊。 What is most perfect seems to have something missing; Yet its use is unimpaired.
语言表达形式上具体体现为:焦点式与散点式、树型与线性句
英汉思维与语言的异同 (1)
汉英思维方式对比:
1.本体型思维与客体型思维
中国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 我国古代道家的代表人物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儒家的孟子亦云:“万物皆备于我矣,” 国学大师钱穆指出,中国文化以人文为中心,以人生为本位,最富人文意识,
2
2. 综合型思维与分析型思维
分析型思维和综合型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分析型: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许多部分。 优点:比较深入地观察事物的本质。
缺点:往往易于见树不见林。
综合型:把事物的各部分联成一气,使之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强调事物的普遍联系,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综合型和分析型思维是东西方民族共有思维方式,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 形成了 “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的思维习惯。 西方哲学认为,自然宇宙始终是人类的认知对象,认识宇宙、征服自然是 人类的根本任务;人和自然这两者处于永恒的矛盾对立之中。在近代科学 的发展过程中,虽然也采用综合法,但主要靠的是分析法。 中国人惯于采用的却是综合法。源于东方民族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哲学 孜孜追求的是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以“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 “天人合一”为最高境界,使汉民族的思维方式表现出惯于从总体上观察 事物的特征,从全局观点进行综合研究。
11
Paraphrase these terms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

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从思维方式的差异看英汉语言文化学习论文摘要: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方式的差异表现为:汉民族思维形象化、具体化,英美民族思维抽象化、概括化;汉民族偏重本体、辩证逻辑,英民族偏重客体、形式逻辑。
关键词:英汉文化思维方式差异1.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概述思维是人脑反映和认识客观现实的意识活动。
思维方式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思维方式与语言、文化密切相关。
语言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诸特征的集中体现,又对文化心理诸要素产生制约作用。
语言实际上是紧紧地附着在思维这个有无限纵深的基础之上的结构体,语言受思维的支配,它是处在交际中的人的思维的载体。
语言与思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互为表征。
每个民族生活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具有各自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征,因而也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东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想,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东方人好静、内向、守旧,西方人好动、外向、开放;中国人求同、求稳,重和谐,英美人求异、求变,重竞争等。
思维方式是沟通文化与语言的桥梁,体现于民族文化的所有领域。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形态,每一种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而思维方式的差异正是构成不同文化类型的重要原因之一。
要研究语言的特征及其转换,要研究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必须深入研究与语言和文化均有密切关系的思维方式。
2.英汉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2.1英民族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擅长运用抽象的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大量使用涵义概念,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泛、曲、隐的感觉。
如:英语中有许多加虚化功能的后缀转化为抽象名词。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对汉英语言表达方式的影响内容摘要: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有的,没有民族性,但思维方式具有民族性,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汉英语言的表达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思维方式差异性汉英语言表达方式影响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但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人类思维的工具。
语言和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但又相互依存、共同发展。
按语言谱系分类,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两种语言所属的两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由于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用独特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语言体系,孕育出各自独特的思维方式。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整体性和个体性的差异,中国人思维方式里经常有意会性而西方人的思维是一种直观性。
这些思维方式的差异对汉英语言表达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从东西方情感表达方式的差异来讲,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可以从汉英语言交谈过程中考虑问题的主题还是客体方面得到论证。
中国人一般都以对方处境或动向为思维出发点,考虑对方的感情。
如“想买什么?”“您想借什么书?”而英语中,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
如:“Can I help you?”“What can I do for you?”相比之下,汉语的表达方式更有利于拉近和交谈双方的感情和距离。
另外,在西方向别人提供帮助、关心、同情等的方式和程度是根据接受方愿意接受的程度来定的,而中国人帮起忙来一般是热情洋溢,无微不至。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中国人建议患感冒的人马上去看医生,表示真诚的关心。
而西方人不认为病人的病情有多严重,只要回答:“I'am sorry to hear that”就可以了。
从整体性和个体性问题方面来讲,中国人善于整体思维而西方人善于个体思维,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主要有英语表达的明晰性和汉语表达的模糊性,汉英表达的逻辑顺序不同两个方面。
英语和汉语的语言思维差异汉语和英语语言思维的差异

英语和汉语的语言思维差异汉语和英语语言思维的差异摘要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同时它也是思维的工具,是认识成果的贮存所。
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有的,没有民族性,但思维方式具有民族性,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对汉英语言的表达产生很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汉语;英语;整体思维;个性思维:H030 :B :1671-489X(xx)24-0109-02Analysis of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 Thinking Differences//Li NanAbstract Language is a symbol system, is a product of the human mind, it is a thinking tool, to recognize the oute of the store. Thinking ability is mon to all mankind, nationality, has a national character, but the way of thinking in the Western way of thinking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very important.Key words Chinese; English; overall thinking; personality thinkingAuthor’s address Qiqihar Medical College, Qiqihar, Heilongjiang, China 161000一个民族的传统与文化塑造了这个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而这种思维模式又不可避免地在其语言中有所体现。
按语言谱系分类,汉语和英语分别属于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由于它们各自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用独特的方式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语言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 先给病人验血 、 验尿 、 验大便 , 分而检之 , 再作诊
断, 操作 程 序 步 步 分 清 。正 如 学 者 苗 锡 璞 所 指 出 , “ 语 民族 重 直 线 思 维 , 汉 民族 重 曲线 思 维 。在 英 而 表达 思想 时 , 民族 的思 维 更 直 截 了 当 , 们 习 惯 英 他 先 交代要 点 , 汉 民族 习惯 从 侧 面 说 明 、 述 外 围 而 阐
归一 , 注重 人 际 关 系 , 便 是 综 合 型思 维 。英 语 民 这 族 则崇 尚天人对 立 , 服 自然 , 重 向外 寻求 , 调 征 侧 强 由一 到多 , 分 优先 , 重 人 与 物 的关 系 , 形 成 分 部 注 故 析 型思 维 。 ”
3 是 感 性思 维与 理性 思维 的差 异 .
[ 中图分类号 ] H3 1
[ 文献标识 码]
A
[ 文章编号 ] 17 9 2 (0 1 0 04 0 6 2— 0 1 2 1 ) 3— 0 0— 5
[ 作者简介 ] 张惠宁( 9 2一) 女 , 西河池人 , 17 , 广 广西现代 职业技术学院讲师 , 主要研 究方向 : 英语教 学。
言认知 的方式方 法 , 于提 高英 语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具 对
有 十分 重要 意 义 。
一
、
中英思维 方式 的差异 及其成 因
思维 指 的是 人 脑 对 客 观 事 物 概 括 的 和 问 接 的 反 映 , 思维 主体 处 理 信 息及 意识 的活 动 。思 维 通 是
过语 言外 在表 现 于人 们 对 客 观 事物 的认 知 、 价 和 评
环者, 圆形 , 中心有孑 , 围绕 中心旋 转。线 L可
者 , 线 形 , 点 沿 着 一 定 方 向不 断 运 动 的 轨 迹 。 直 是
部分 、 方面 、 特性 、 因素分别加 以认识。中国人 的思 维方式应属 于整体性思维 , 它强调事物 的整 体性 、 系统性 。因此 , 中国人喜欢“ 抓主流看本质 ” “ 总 ,从 体 出发” “ 、从大局出发 ” , 等 而英 民族则属 于分析性 思维 , 善于把事物进行“ 切分” 喜欢把复杂的事物 ,
第 3 卷第 3期 1
2 1 年 6月 01
河池 学 院学 报
J 0UR NAL OF HEC NI HIU VERST IY
Vo. 1N . 13 o 3
J n 2 1 u .0 1
中英 思 维 方 式 的差 异 与 英语 语 言 认 知
张 惠 宁
( 西 现 代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广 西 广 河池 5 70 ) 40 0
性和 因素 的认识 综 合 在 一起 , 成 对 客 观 对 象 的 统 形
一
的整体 认 识 。而 分 析 性 思 维 是 一 种 由部 分 到 整
( ) 一 中英 思 维 方 式 的 差 异
1 是环 式 思维 和线性 思 维 的差异 .
体 的思维 模式 , 往 往从 经 验 人 手经 过 判 断 推 理 达 它 到对 整体 的认 识 , 把客 观 对 象 的整 体 分 析 成 各 个 它
临 的一 大 障碍 , 是 教 师在 提 高 英 语 教 学 质量 中必 也 须 解决 的突 出 问题 。多 年 来 众 多 从 事 英 语 教 学 或 英 美 文化研 究 的学 者 对此 进 行 了较 为深 刻 的研 究 ,
并 提 出 了一 系 列 基 于 转 变 思 维 方 式 以促 进 英 语 语
和 自由化 特 征 , 一 种 不 受 束 缚 , 延 伸 展 和 自 由 是 外 奔放 、 创新 发 展 的 文 化 形 态 。 因此 , 国人 更 注 重 英 “ 绎 ” 强 调“ 演 , 外延 性 ” 重视 “ 知 ” “自然法 则 ” , 认 、 , 强调“ 独立 ” “自由” 、 的个性 需要 。英 文化更 容 易 受
归结 为简单 的形式 或 部 分 加 以认 识 , 西 方 经 济 学 如
有着环式思维 的人 在思考 问题 时习惯 于把事物作
为封闭的整体来观察和认识 。而具有线 性思维 的
人在思考 问题 时习惯于切分并注重从 一般到具体
的逻辑推理 , 讲究精 确、 晰和非此 即彼 。中国人 清
的思 维 方 式 属 于 环 式 思 维 , 注 重 归 纳 和 整 体 认 它
的环境 , 最后点出话语 的信息 中心。 l ”1
2 是 整体性 思 维与分 析 性思 维的 差异 .
整体性思维是一种 由整体到部分 的思维模式 ,
它往往 将 已有 的关 于 客 观 对 象各 个 部 分 、 面 、 方 特
总结 。由于 人 的 文 化 背 景 、 民族 心 理 、 会 经 济 发 社 展方 式 存在 差 异 , 因此 思 维 方 式 在 不 同 的人 种 、 不 同语 系 民族 和不 同国家 中存 在 明显差 异 。
4 0
科中出现数理逻辑化倾 向就是其 中重要表现形 式。
正如 学者 刘东 虹所 言 :汉 语 民族 强 调 天 人合 一 , “ 顺
因此 , 濒海特征 的地理区位 , 造就 了英 民族 文化 的
海洋 性 , 一种 海 洋 型文 化 。这 种 文 化具 有 开 放 性 是
应 自然。在思维方式上表现为注重整体 和谐 , 多 从
中英 思 维 方 式 的差 异 是 学 生 学 习 英 语 必 须 面
识 。如 中医看 病 , 、 、 、 , 意 的是 全 身 性 的 望 闻 问 切 注 综 合症 状 , 中药 力 求 治本 非 治 表 。而 英 民族 的 思 维 方式 显然 是线 性思 维 , 注 重 演 绎 推 理 。如 西 医 看 它
[ 摘
要 ] 中英思维方式之 间存在 “ 环式与线性” “ 、 整体 与分析” “ 、 感性与理 性” 的差异 , 这种差 异源 自中英
文化形 态、 民族心理结构和经 济社会发展 方式的不 上 的不 同。为 词 此, 要提 高英语教育教 学质量 , 在英语语 言认知 中应 注意其文化性 、 源性 和时代性 。 本 [ 关键 词 ] 中英 思维方式 ; 差异 ; 英语语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