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雕塑文化

合集下载

雕刻艺术简介

雕刻艺术简介

蛋壳雕刻:
蛋壳雕塑的创始人是来自临漳县漳潮村的 农民艺术家张海军。他平时爱写、爱画, 从艺20多年,研习山水、人物、花鸟等各 类绘画和书法,并潜心研究自创了蛋壳雕 塑、彩绘、镂空的绝技,荣获河北省蛋壳 彩绘大师,邯郸市蛋壳雕刻专业大师等荣 誉称号。
根雕:
汉族传统雕刻艺术之一,是以树根(包括树身、 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 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 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 造型艺术,根雕工艺讲究“三分人工,七分天 成”,意为在根雕创作中,应主要利用根材的 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辅助性进行人工处 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 “根艺”。
确凿见于著述的出神入化之最早核雕作品,是明 代之物。《清秘藏》记载明代宣德年间有个叫夏 白眼的,“能于橄榄核上刻十六娃娃,眉目喜怒 悉具。或刻子母九螭,荷花九鸶,其蟠屈飞走绰 约之态,成于方寸小核”。明人魏学洢作《核舟 记》,描述明代天启年间虞山(今苏州常熟)核雕 艺人王毅(字叔远)所作橄榄核舟“东坡赤壁游”, 人物栩栩,舟棹如画。
浮雕:是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并只供一面或两面观看。浮 雕一般是附属在另一平面上的,因此在建筑上使用更多,用具器物上也经常可以看到。由于其压 缩的特性,所占空间较小,所以适用于多种环境的装饰。现代社会,它在城市美化环境中占了越 来越重要的地位。浮雕在内容、形式和材质上与圆雕一样丰富多彩。
石雕:
石雕,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 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 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 美理想的艺术。
石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 器时代中期。从那时候起,石雕便一直沿传至今。 在这漫长的历史中,石雕艺术的创作也不断地更 新进步。不同时期,石雕在类型和样式风格上都 有很大变迁;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审美追赶求, 不同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都在制约着石雕创 作的发展演变。石雕的历史是艺术的历史,也是 文化内涵丰富的历史,更是形象生动而又实在的 人类历史。

神秘的东方之美中国传统雕塑的文化表达

神秘的东方之美中国传统雕塑的文化表达

神秘的东方之美中国传统雕塑的文化表达神秘的东方之美:中国传统雕塑的文化表达中国传统雕塑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凝聚了丰富的思想和美学意蕴。

这些独特的艺术作品展示了中国人对自然、社会和生命的理解,以及对美的追求。

借助雕塑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得以焕发出独特的魅力,彰显神秘的东方之美。

一、雕塑的历史背景中国传统雕塑起源于古代文明的发展,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开始进行简单的雕刻活动。

随着时代的演进,中国雕塑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技法。

从商代青铜器的铸造、唐代石窟造像的繁荣,到宋代木雕的兴盛,中国雕塑历经千年的沧桑演变。

二、材料与工艺中国传统雕塑多采用石材、木材和陶瓷等天然材料,因其质地坚实且富有表现力而受到青睐。

雕塑师们运用锤、凿、刀等工具,通过损益、切削、精雕细琢等手法,将材料塑造成具有立体感的形象。

此外,中国雕塑还融合了绘画、装饰和金属工艺等多种技法,使作品更加生动传神。

三、主题与象征意义中国传统雕塑多以人物为主题,人们通过雕塑表现个体形象和社会生活。

佛教造像、历代帝王的肖像、村庄里的民间艺术作品等,都是传统雕塑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强调形神兼备,不仅注重外貌的再现,更重视内心境界的表达。

同时,雕塑作品中的动物、花卉、器物等,都有着丰富的象征意义,以及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与抒发。

四、审美特点与风格中国传统雕塑强调形神兼备、匠心独具的审美观念,注重以有限的物质展现无限的意境。

雕塑师追求的是形象的准确再现,力图捕捉被表现对象的精髓与气质。

在审美风格上,北方雕塑注重线条的浑厚流畅与结构的锤炼,南方雕塑则更讲究形象的细致入微与情感的表达。

五、传统雕塑的文化表达中国传统雕塑是一种强大的文化表达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宗教和哲学内涵。

佛教艺术作品既体现了教义与灵性境界,又传达了人们对超越世俗的追求;宫廷雕塑展示了封建社会的阶级秩序和权力象征;民间雕塑则呈现了普通人民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追求。

这些作品通过雕塑的形式,将文化的精髓传递给观者,使之产生共鸣与思考。

雕塑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

雕塑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

雕塑,一种用各种材料雕刻成各种形象和物体,用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雕塑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是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映了雕塑家的创作理念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雕塑的精神内涵雕塑的精神内涵是雕塑艺术的核心,它通过雕塑的形象和物体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

雕塑家通过雕塑形象和物体的形式和材料来传达他们对现实世界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感悟。

首先,雕塑家通过雕塑形象来表达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将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形象和物体进行抽象化和概括化,将其转化为雕塑形象。

这些形象和物体不仅反映了雕塑家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也反映了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雕塑家通过雕塑形象来表达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他们通过观察和思考人生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将它们转化为雕塑形象。

这些形象不仅反映了雕塑家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他们对人生的感悟和思考。

最后,雕塑家通过雕塑的形式和材料来传达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不同的雕塑家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他们通过不同的形式和材料来表达自己的创作理念和审美追求。

这些形式和材料不仅反映了雕塑家的个性特点,也反映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和理解。

二、雕塑的文化底蕴雕塑的文化底蕴是雕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雕塑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也反映了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雕塑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雕塑艺术的形式和内容都有所不同。

例如,古代的雕塑主要是以宗教为主题的,而现代的雕塑则更加注重个性和自由表达。

这些不同的形式和内容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和文化变迁。

其次,雕塑反映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不同的民族文化有不同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这些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在雕塑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雕塑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雕塑文化及其特点

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雕塑文化及其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雕塑文化逐渐浮现出自己的特点。

在艺术创作中,雕塑作品的风格,材料和主题都具有中国文化的特点。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传统艺术中的雕塑文化及其特点。

一、雕塑的历史与发展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那些古老的雕塑作品,早已被岁月沉淀得肃穆庄重,流淌出了中国历史的精髓。

从商代的青铜器到秦汉的石刻和陶器,再到唐宋时期的木雕和石雕,每个时期的雕塑都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以及审美观。

中国雕塑作品的风格多样,从古代器物到现代抽象作品,都能看到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雕塑材料也十分丰富,橄榄石、黑曜石、青铜、石膏、陶瓷等都被广泛使用。

此外,中国雕塑注重空间感和体积的表现,重视造型的比例和秩序性,力求实现整个作品的和谐美感。

二、特点一:形式多样中国传统雕塑可以被分类为石刻、木雕、泥塑、陶雕、金银器以及青铜器等多种类型。

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材料和工艺,每一件作品都有其自身的风格和特点。

比如说:大名鼎鼎的秦兵马俑,是以大规模的陶制品为代表的一个类型,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这些俑被制作成精确的人形,并被穿着繁重的盔甲、武器和装饰品等。

此外,在唐宋时期,名家匠人的木雕作品被用来装饰宫殿和道观。

这些作品常常表现宗教和神话的主题,如金鸡报春和千手观音等。

选择不同的木材和精良的工具,艺人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美的花鸟与人物雕塑。

在上述雕塑类型中,青铜器是又一种特色鲜明的雕塑类型。

青铜器之所以得到重视和启发,是因为青铜器从层次结构到每个细节都能体现出精神的特点,具有强烈的文化代表性。

三、特点二:关注政治与信仰在中国古代,雕塑作品往往与政治有关。

在帝王墓中,陪葬的可以是实物,也可以是陶瓷或金银器等捏造出来的陪葬品。

这些陪葬品往往都是与国家形象和政治意义紧密相关的。

例如,汉武帝坐像为南北朝时期雕塑作品,高达4米多。

它不仅忠实地体现了汉武帝的皇帝形象,更是全面地刻画了其思想信仰和治国方针。

中国古代的雕塑文化石刻木雕与铜雕的艺术

中国古代的雕塑文化石刻木雕与铜雕的艺术

中国古代的雕塑文化石刻木雕与铜雕的艺术中国古代的雕塑文化:石刻、木雕与铜雕的艺术在中国古代,雕塑是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通过石刻、木雕和铜雕等不同的材质和技术,展示了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这些雕塑作品既是对历史和文化的记录,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本文将从石刻、木雕和铜雕三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发展演变。

一、石刻艺术中国古代的石刻艺术是中国艺术史上的瑰宝之一。

在古代,人们通过雕刻文字、图案或人物形象等方式,将文化和思想传承至今。

石刻作为一种常见的艺术形式,以优美的线条和丰富的内容吸引着人们。

早期的石刻主要出现在陵墓和祭祀场所,如秦始皇兵马俑和洛阳白马寺石窟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石刻艺术逐渐融入了建筑、道教和佛教艺术中。

著名的石刻艺术品有乐山大佛、大足石刻和龙门石窟等。

这些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细腻的纹饰和雄浑的气势,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木雕艺术中国古代的木雕艺术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发扬光大。

木雕作为一种能够富有表现力地展示形象和情感的艺术形式,经过不断的演化与创新,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风格。

早期的木雕艺术主要是在建筑和家具中应用,如寺庙的柱子、琴棋书画的雕刻等。

随着社会的发展,木雕逐渐独立出来,并涉及到了人物、动植物、器物等各个方面。

著名的木雕作品有山西大慈寺千佛殿的千手观音和福建土楼内的木雕饰品等。

这些作品以其精致的工艺和栩栩如生的形象,赢得了世人的赞赏和尊重。

三、铜雕艺术中国古代的铜雕艺术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工艺技巧,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铜雕作品在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和宗教活动中,如鼎、器、钟等。

随着时间的流逝,铜雕艺术变得更加多样化和精致。

古代铜雕作品既有庄严肃穆的神像,也有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

其中,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铜雕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展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审美追求和技术水平。

在古代,铜雕作品凝聚了当时人民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成为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文化背景

中国古代雕塑欣赏教案: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文化背景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概念、种类和发展历程;2.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材质、技法和表现手段;3. 掌握欣赏中国古代雕塑的方法和技巧;4. 了解中国古代雕塑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社会意义。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雕塑的概念和种类(1)中国古代雕塑的概念中国古代雕塑是指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时期内,中国民族创造的的雕刻艺术作品的总称。

(2)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中国古代雕塑的种类很多,主要包括石雕、木雕、铜雕、陶雕等。

其中,石雕是最常见的一种雕塑形式,代表作品有秦始皇陵兵马俑、大雁塔、洛阳白马寺石窟等;木雕是中国古代更为古老的一种雕塑形式,代表作品有渡口阮、龙舟装饰等;铜雕曾经被誉为中国雕塑史上的巅峰,代表作品有商代青铜器、汉代铜马等;陶雕则是中国古代一种比较特殊的雕塑形式,以陶瓷器和陶俑为代表。

2. 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中国古代雕塑的发展历程可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原始阶段和文明阶段。

(1)原始阶段中国古代雕塑的原始阶段始于远古时代,大约距今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在这个阶段,主要是以石雕为主,代表作品有大观文化石女像、陕北文化石象等。

(2)文明阶段文明阶段则始于夏代,大约距今四千多年前,在这个阶段中,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雕塑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

代表作品有商代的青铜器、殷墟玉器、周代宗庙石像、汉代陶俑等。

3. 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材质、技法和表现手段中国古代雕塑的主要材质包括石头、玉石、木材、铜和陶瓷等。

不同的材料赋予雕塑不同的表现效果,并且决定着不同的创作技法和手法。

中国古代雕塑的技法主要有“全像式”和“半像式”两种。

全像式是指将整个人物或事物雕刻出来,包括前面、后面和两旁;半像式则是指把人物或事物的主要部位雕刻出来,不在意物体的背后和两旁。

中国古代雕塑的表现手段主要有体态、面部表情、服饰和饰物等,这些表现手段相互融合,呈现出色彩斑斓的艺术效果。

中国雕刻文化

中国雕刻文化

第六章 民间工艺品文化
(四)贝雕
解放后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各地贝雕工人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牙雕、玉雕、 木雕和国画等众家之长,结合螺钿镶嵌工艺特点,研究成功了浮雕形式的贝雕画和多种实用工艺品, 从而揭开了贝雕工艺史崭新的一页,产品大量出口创汇,畅销国内外市场。而今天,由于贝雕制作十 分工艺复杂,培养一名贝雕工人又需要很长时间,年轻人普遍对这门传统手艺失去了兴趣。贝雕的手 艺逐渐失传,致使人才青黄不接,许多贝雕厂纷纷破产,老艺人纷纷改行,贝雕这项工艺也陷入低迷。 国家已经开始着手拯救包括贝雕在内的一批传统手工艺品,改善贝雕技艺的传承延续状况。
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 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种类。其中牙雕人物题材主要源于古代的神话传说及历史名 人。从类别上可分仕女、罗汉、佛人、武人及历史人物等。
二、常见的一些雕刻工艺品
第六章 民间工艺品文化
二、常见的一些雕刻工艺品
第六章 民间工艺品文化
((三三))牙牙雕雕
牙雕是指在象牙上进行的一系列的雕刻,是一门古老的传 统艺术,也是一门民间工艺美术。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 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 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目前牙雕制作为北京、广州、 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
商代到秦代,贝类中的一种,被打磨穿孔后,长期当作货币使用,这就 是贝币。
秦汉时期,冶炼技术的提高和普及为贝壳的雕琢开辟了新途径。艺人们 利用贝壳的色泽,将一种较平整的贝壳磨成薄片,再雕出简单的鸟兽纹图样, 镶嵌在铜器、镜子、屏风和桌椅上作装饰,俗称“螺甸”,这种工艺而今不少 地区仍然保留着。
二、常见的一些雕刻工艺品
以雕刻材料分类的民间美术品种。一般选用质地细密坚 韧,不易变形的树种如楠木、紫檀、樟木、柏木、银杏、沉 香、红木、龙眼等。采用自然形态的树根雕刻艺术品则为 “树根雕刻”。木雕有圆雕、浮雕、镂雕或几种技法并用。 有的还涂色施彩用以保护木质和美化。2008年6月7日,木 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教你如何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之美

教你如何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之美

教你如何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之美雕塑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三维艺术形式,雕塑艺术可以通过不同的材质和技法,展现出物质世界的千姿百态。

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曾经达到了一个高峰,留下了许多令人惊叹的佳作。

本文将从艺术家、材质和题材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欣赏中国古代雕塑之美。

一、艺术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杰出的艺术家。

他们以精湛的技巧和深刻的思想为人们创造了许多卓越的作品。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无名氏艺术家,他们的作品虽然没有了作者的名字,但是却依然传承至今。

这些作品通过准确的比例、细致的雕琢和华美的装饰,表现了中国古代人的审美追求和文化精神。

除了无名氏艺术家以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著名的雕塑家,如王昶、吴道子、张伯英等。

这些艺术家通过不同的创作手法,表现了对审美与人性的追求。

他们的作品虽然数量不多,但是每一件都充满了灵魂和活力,值得我们去仔细欣赏。

二、材质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材质主要有青铜、石灰石、陶器、玉石等。

其中,青铜器是古代雕塑艺术的代表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品,还是一种华丽的文化载体。

青铜器的造型严谨、比例准确,充满了力量和节奏感。

在青铜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古代人物、神话传说和哲学思想的形象,它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内涵。

除了青铜器以外,石灰石雕塑也是中国古代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石灰石材质柔软、易于刻画,因此适合表现柔美的形态和细腻的肌理。

石灰石雕塑以佛教艺术为代表,它们的造型流畅、神态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

三、题材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题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人物、动物、建筑和器物等。

在人物雕塑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唐代的陶朱公像。

陶朱公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政治家和文学家,他的形象被刻画得非常生动。

雕塑家通过细致的雕刻和丰富的表情,表现了陶朱公的高尚品德和儒雅形象,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感受到了他的思想和气质。

在动物雕塑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是明代的“十八罗汉”之一——普贤菩萨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洛阳龙门石窟奉先寺雕像卢舍那佛
明清以后的佛教造像世俗化明显,如十八尊罗汉、五百罗汉 形态都可区别,形象均来自现实生活。 从雕塑艺术发展史来看,秦汉时期中国雕塑才作为一门独立 艺术门类大放光彩。唐代达到高峰,唐代以后直至明清雕塑 艺术便走向衰落。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中国雕 塑作品
乐山大佛 俗称“游峨眉必朝大 佛,朝大佛多游峨眉”, 所以乐山大佛是峨眉风 景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 分。“佛是一座山,山 是一尊佛”,大佛通高 71 米,头高 14.7 米,发 髻有 1021 个,耳长 6.72 米,鼻长 5.33 米,眼长 3.3 米 , 肩 宽 24 米 , 手 的 中 指 长 8.3 米 , 脚 背 宽 9 米,长 11 米 ,可 围 坐百人以上,迄今它是 世界上最大的一座石刻 佛像。
中国雕 塑作品
秦始皇陵将军俑

一号兵马俑坑出土,高 1.97米,位于战车后(车 为木质,已朽),是指挥军 队的高级将领。此俑身穿双 重长衣,外披彩色鱼鳞甲, 双手交垂于腹前作拄剑状, 身体强壮,长方面庞,两颊 各有一撮浓须,面容严肃, 气质威武。
秦代雕塑
陶跪射俑
秦始皇兵马俑的特点是什么?
秦始皇兵马俑以它的“大、多、精、美”征服了现代人。 秦俑大,首先是场面大,3座兵马俑坑布置在近2万平方米的大地上, 直观地再现了秦国军队兵強马壮的宏伟场面。如此巨大而又围绕一个主 題展现的艺术群雕,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其次是形体高大,陶俑 平均身高1.8米,陶马身高1.7米,身长2米,在世界上还沒有发现比秦俑 更为高大的陶俑。 秦俑多,是指数量多,三个坑出土近八千件陶俑、陶马,在世界雕 塑史上蔚为奇观。 秦俑精,是指对每件陶俑大到身体結构,小到毫发,都精雕細刻、 一絲不苟。 秦俑美,是指这些不同的陶俑中间有高大魁梧、气宇不凡的将军, 有威武刚毅、身经百战的武官,更有神情各异、生动传神的士兵,可谓 千人千面,互不雷同,喜怒哀乐,各有其情,完全是当年秦军将士的真 实写照。
雕塑的主要形式

雕塑具有多种形式,通常可分为圆雕和浮雕两种: 圆雕的特征是完全立体的,它是独立地、实在地存在于一定 的空间环境中,不附着在任何背景上的雕塑作品。观众可以 从四面八方、每一个角度去观赏它。
兵 马 佣 二 号 坑 出 土 的 跪 射 佣
1、圆雕

大 卫 曹 诗 图 摄
2、浮雕

浮雕是介于圆雕与绘画 之间的类型,是在平面 上雕出或深或浅的凸起 的图像。它主要用于建 筑物的装饰或装饰大型 建筑物的重要部位。它 与圆雕最大的不同点就 是观众不能从四周观看, 只能从正面欣赏。
唐代雕塑
墓前石刻 陵 墓 雕 刻 (地面)
1霍去病墓前石刻 浪漫,象征的手法。
中 国 古 代 雕 塑
俑 (地下)
2秦始皇兵马俑
3汉击鼓说唱俑
现实,严谨。
夸张。
4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宗 教 雕 刻 5敦煌莫高窟
华丽。
泥塑彩绘 泥塑彩绘 石刻
佛教造像
6麦积山石窟 7云冈石窟
8龙门石窟
石刻
中西方雕塑的比較
貔貅(辟邪)
南 朝 石 雕
昭陵六骏之一
《昭陵六骏》是唐太宗陵墓前的浮雕,与兵马俑一脉相承,《昭陵 六骏》体现中国古代雕塑的现实手法,没有失实的夸张,没有虚化 诡异的造型,这些雕刻同样显示出对自然和人的力量的肯定。
唐太宗——昭陵六骏
什伐赤
特 勒 骠
白蹄乌
三、佛教造像
佛教造像是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必然产物,其中最有 代表性的是北魏时期形成的四大石窟。这句话有误 吗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 积山成熟期的秀骨清相、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 逸的刻画,使佛教造像达到了中国雕塑艺术的理想 美的高峰。 唐代雕塑特别注重将佛教的幻想世界和人间生活紧 密联系,雕塑形象健康丰满而且颇有性格特征,如 龙门石窟中奉先寺雕像中的菩萨(卢舍那佛)的端 庄矜持,弟子的顺温虔诚,天王的坚毅威武都表现 得淋漓尽致。
中国传统的五大雕塑:
陶雕、石雕、铜雕、木雕、泥雕
陶塑
1、崇尚写实。
2、军阵式排列,气势宏大。 3、人物性格鲜明。
清 代 彩 塑 昆 明 筇 竹 寺 罗 汉
泥 塑
铜雕
唐、木雕
石雕

一般说来,为名人塑像往往选择大理石、铜、汉白玉等材 料,而现在我们所看到的这座张大千雕像却是青石制成。 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张大千一生特别重亲情、乡情、友 情。他晚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行遍欧西南北美,看 山须看故山青"。为此,纪念馆就特别选择了具有乡土气 息的、地道的内江青石作为雕像材料。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成就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陶俑、陵 墓雕刻、佛教造像这三个方面:
一、陶俑
俑是中国古代墓葬中摹仿生人的形象而制作的陪 葬品,始于东周,盛于秦汉和唐代。 论规模和影响都要数秦始皇陵兵马俑。与此相比, 汉代的陶俑则显得古拙和有气势。四川出土的东 汉说唱俑更是“古拙”风格的杰作。说唱者那种 伸头、耸肩、眉飞眼笑、近乎手舞足蹈的神态被 刻画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
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 动物石刻,手法简练概括,于浑 厚中显示着雄强的力之美。其中 《马踏匈奴》再一次体验到中国 雕塑艺术的写意传神的特点。那 马虽然粗糙笨拙,但它仍然有一 种灵动之势,那浅浅地雕刻的几 笔就是马腿,它与马的上身连成 一体,多余的没有雕空的石料根 本不存在,有的是一个完整的马 的形象。
昭陵六骏
石刻中的“六骏”是李世民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它们既象征唐太宗所经 历的最主要六大战役,同时也是表彰他在唐王朝创建过程中立下的赫赫战功。 据传说“昭陵六骏”石刻是依据当时绘画大师阎立本的手稿雕刻而成。 六骏中的“飒露紫”和“拳毛騧”两石,于1914年被国人盗卖到国外,现 藏于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石现藏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汉代击鼓说唱俑
秦汉时期的雕塑空前繁盛,最具典型意 义的是秦始皇陵兵马俑雕塑群。与青铜器神秘 怪异的风格相反,兵马俑充满崇高阳刚之美。 这数以万计的兵马俑,显示出对人的力量的肯 定。人物、战马都与真实的一样大小,毫无夸 张之处。以体量的巨大、数量的众多、形象的 真实,产生着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
秦始皇陵兵马俑2号坑 秦朝
西方浮雕
曹诗图摄
中国雕塑与旅游

旅游中常见的雕塑主要有两大类:一种是宗教雕塑,它主要 是以佛教为题材的石壁造像、石窟雕塑和彩塑,以及寺庙内 的木雕、泥塑、铜铁铸佛等;另一种是为陵寝墓园服务的雕 塑,地上部分有石人、石兽,地下部分有陶制的陪葬佣(如 秦陵兵马俑等),多具有森严、神秘的色彩。 我国著名雕塑艺术有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陕西临潼 秦始皇陵兵马俑、举世闻名的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的 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还有被称为“稀世奇珍” 的昭陵六骏浮雕。它们足以和世界上任何国家的雕塑艺术相 媲美,是品位很高的文化旅游资源。

漫 步 雕 塑 林 丛
西
作品外表上
• 在中国,作品并没有名 字,也没有容颜,如云 岗石窟、秦佣、大足石 刻等。 • 在西方,作品被赋予 鮮明的形象及思想性, 如米开朗基罗的《大 卫》,罗丹的《思想 者》等。
题材

中国由于受佛教的影响, 题材多为佛教神像和故事, 动物人物造型。 欧洲的作品多为古希腊 及古罗马的经典人物和 故事。主要表现人的活 动、意志和思想感情。
什么是宗教雕塑?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 为题材的雕塑。我国由于佛教传入较早,影响广 泛,所以在宗教雕塑中以佛教造像为多,佛教雕 塑艺术成就最高。
回顾:

雕 雕
雕塑的分类(按形态): 浮
陵 墓 雕 塑
雕塑的分类(按用途): 宗 教 雕 塑
。。。。。。
中国古代雕塑在题材内容、形式风格、雕塑技 法,以及所使用的材质上都具有鲜明浓郁的民族特 色、时代特色。 古代雕塑题材主要是陵墓雕塑、宗教雕塑和劳 动生活及民俗雕塑。 雕刻材料也丰富多采,除了青铜、石、砖、泥、 陶等材料外,还有玉雕、牙雕、木雕、竹雕等。
三彩骆驼载乐俑
唐三彩是继青瓷之后出现的 一种彩陶,主要由黄、绿、白三 色釉彩涂胎,故称唐三彩。 三彩骆驼,背载丝绸或驮负 乐队,仰首嘶鸣,那赤髯碧眼的 牵驼俑,身穿窄袖衫,头戴翻檐 帽,再现了中亚胡人的生活形象, 使人回忆起当年驼队行进在“丝 绸之路”上的情景。
二、陵墓雕刻



在陵墓前建设雕刻也是中国古代盛行厚葬的表现,现在比较 典型而具艺术性的陵墓雕刻有汉朝霍去病墓雕刻(如卧马、 跃马等石雕)、南朝帝王墓雕刻以及唐乾陵雕刻和“昭陵六 骏”雕刻。 南朝陵墓石刻以石兽为多,在造型手法上除了重视整体感, 更注意夸张和变形。这些陵墓的麒麟、天禄、辟邪,造型高 大厚重、气势逼人,不仅显示了矫健有力的外形,更给人以 形式美的感受。 唐代代表性的石刻有乾陵石狮和“昭陵六骏”,乾陵石狮是 在写实基础上突出其威严和凶猛而大胆变形的,“昭陵六骏” 虽为浮雕,但由于马的体形近乎圆雕,加上它以曾经驰骋沙 场的骏马作蓝本,因此造型极为生动有力。
雕塑是有实在体积的形象,我们用手就可以摸得着。绘画是 平面的,在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空间。 雕塑是造型艺术之一,是雕刻和塑造的总称。是用可塑的 (如粘土、胶泥等)或可刻的(如金属、木、石等)材料,制作 出各种具有实在体积的艺术形象。

下面两件雕塑作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浮雕(半立体)
圆雕(全立体)

说书佣(汉) 兵马佣二号坑出土的鞍马骑兵佣
说唱俑采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把一个正在表演的 书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的塑造在我们眼前。
汉代的厚葬风使动物俑和人 物俑的雕塑作品众多,其造型古 朴、神态夸张而强调动势。汉代 世俗生活成为雕塑的素材,舂米、 采芋、酿酒以及舞乐百戏等情景 在汉代的砖画象中以浮雕的形式 大量存在,宴饮、驱车、习射等 士大夫的生活也得到了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