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绘画雕塑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美术:第2课 异彩纷呈的中国古代雕塑、工艺和建筑

小结:
1.中国传统雕塑始终保持着以塑为主,以雕为辅的 表现传统,始终没有改变重感觉的写实主义思维。
2.意境的创造始终大于造型的设计,雕塑的主 体总是以宁静的方式融入意境之中。
3.雕塑风格会因时代不同和地域不同而有所差 异,透过雕塑艺术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 底蕴和精髓。
讨论与思考:
1. 分组讨论: 2. 课后思考:
秦汉的织绣工艺,尤其是汉代,在继承战国传统的基础上, 有着飞跃的发展。丝织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
纱、绢、缟、纨等。 汉代丝织的花纹,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云气纹、动物纹、 花卉纹、吉祥文字、各种几何纹。汉代丝织的制作工艺已非 常精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曾出土一件素纱禅衣,衣 长128厘米,通袖长190厘米,只重49克,不到一两重,可见
龙门石窟奉先寺群像
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大佛
麦积山石窟
开凿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 (公元384--417年),麦积 山现存大小窟龛194 ,共保 存从四世纪末到十九世纪的 约 1500 年 间 的 泥 塑 、 石 雕 7200 多 件 , 壁 画 1300 多 平 方米。
麦积山佛像
麦积山石窟立佛像
战国是中国漆器工艺的第一个繁荣期。战国时期由于激烈的 社会变革引发的伦理意识和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该时期的 漆器工艺得以迅速发展。漆的色调以红、黑两色为主,其特 点是“朱画其内,墨染其外”。器内涂朱红,明快热烈;外 髹黑漆,沉寂凝重,红黑对比,衬托出漆器的典雅和富丽, 呈现强烈的装饰效果,器物具有稳健端庄之美。
华生活,因而在陵墓前
昭 陵
设置大量的石人石兽等 雕刻群表示威严。在墓
六 骏 之中还放置大量精美的做源自一为陪葬的各种陶俑。这
些属于陵墓雕塑。
中国传统文化之绘画、雕塑

牺尊.春秋晚期 高 337 毫 米 , 长 587 毫 米 , 重
10760克;温酒酒器
牛鼻穿环;牛颈饰有虎、犀等小 动物;首、颈、身、腿、臀等部 位布满了纹饰;精美缜密
精品课件
秦代雕塑(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 在建筑装饰、陵墓装饰和明器(冥 器)发展中,形成雕塑史上的第一 个高峰。
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达芬奇岩间圣母抱貂女郎创世纪米开朗基罗米开朗基罗圣母子拉斐尔西斯庭圣母表现再现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也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 其四,在画面的意境构成上追求以诗 题画,讲求诗情画意的相得益彰。
精品课件
• 元吴镇《双桧平远 图》局部
• 造型盘曲遒劲,气 势旷远幽深;多渲 染,层次细腻。
精品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明清时期
• 其一,宫廷绘画的复兴。 • 其二,文人画的暗转和绘画商品化的兴起。 • 其三,西洋绘画的传入。 • 其四,画派蜂起、画家们对画科题材的全能。
• 墓葬雕塑特别发达,已从地下的形式发展 到地上的陵墓表饰。在形式上突出了石雕 作品的雄浑之势和整体之美。
• 浑厚简练、生动完整。 • 《马踏匈奴》外轮廓准确有力、刀法朴实
明快,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高度的艺术概 括力,是我国陵墓雕刻作品的典范之作。 • 建立中国式纪念碑雕刻风格,具有划时代 的意义
精品课件
铜奔马
(马超龙雀) (马踏飞燕)
精品课件
击鼓说唱俑
魏晋南北朝
•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 想碰撞、交融时期。统治者利用宗教 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 型艺术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教义。
中国传统文化之绘画雕塑

02
绘画艺术赏析
山水画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山水画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代的 发展,逐渐成为中国画坛上的重要画种。
山水画的艺术特点
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描绘对象,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追 求“天人合一”的艺术境界。
山水画的代表作品
如展子虔的《游春图》、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王维的《辋川 图》等,都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经典之作。
代表作品
景德镇陶瓷雕塑是中国陶瓷雕塑艺术的代表流派之一,其代表作品如“瓷母”、“三羊开泰”等,展现 了精湛的陶瓷雕塑技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
金属雕塑
历史传承
技艺特点
代表作品
金属雕塑是中国传统雕塑艺术 的重要分支之一,具有悠久的 历史和独特的艺术特色。古代 的金属雕塑多用于礼器、日用 器皿和装饰品等领域,注重材 质和工艺的精细程度。
历史传承
陶瓷雕塑是中国陶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古代的陶瓷雕塑多用于陈设、祭祀和 日用等领域,注重造型和釉色的协调统一。
技艺特点
陶瓷雕塑技艺包括制坯、雕刻、上釉、烧制等多个环节。雕刻师在陶瓷坯体上运用刻、划、堆塑等技法,塑造出各种 形象,再施以透明釉或颜色釉,经高温烧制而成。
金属雕塑技艺包括铸造、锻造 、镂空等多种工艺手段。雕刻 师根据金属材料的特性,运用 焊接、铆接等连接方式,塑造 出各种立体造型和细腻的表面 肌理效果。
青铜器中的“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等都是中国古代金 属雕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展现 了高超的金属加工技艺和深厚 的文化内涵。
04
绘画与雕塑的技艺传 承
花鸟画
1 2 3
花鸟画的起源与发展
花鸟画起源于唐代,盛于宋、元、明、清等朝代 ,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彩塑知识点总结

彩塑知识点总结彩塑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一种技术,以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和精湛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彩塑作为一种雕塑形式,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祭祀、人物造型等领域。
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制作工艺、艺术特点等方面对彩塑进行知识点总结。
一、历史背景彩塑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陶艺和雕塑工艺,经过多次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制作工艺。
彩塑最早出现在中国北方地区,后传入中原地区,并逐渐流传至全国各地。
彩塑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祭祀活动等。
二、制作工艺 1. 选择材料:彩塑主要使用石膏、泥土等材料进行制作。
其中,石膏适用于制作大型彩塑,而泥土适用于制作小型彩塑。
2.雕塑造型:制作彩塑需要先进行雕塑造型,这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
雕塑师根据设计图纸和要表达的主题,运用雕塑刀具逐步塑造出作品的形象。
雕塑造型需要注重细节的处理和整体的比例把握。
3.补充细节:在雕塑造型完成后,需要进行细节的补充。
这包括补充人物的面部表情、服饰的纹理等。
补充细节需要运用各种工具和材料,如绘画颜料、刷子等。
4.上色:彩塑的最后一步是上色。
上色需要根据设计图纸和作品的要求进行颜色搭配和调配。
上色过程需要细致、耐心,运用不同的颜料和刷子完成。
三、艺术特点 1. 独特的写实性:彩塑以其独特的写实性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雕塑师通过精湛的技艺,将人物、动物等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2.多样的题材:彩塑的题材非常丰富,包括神话传说、历史人物、民间故事等。
不同的题材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融合的艺术表现形式:彩塑的制作过程需要融合雕塑、绘画等多种艺术形式。
这使得彩塑作品在形式上更加立体、生动。
4.丰富的装饰效果:彩塑作品通常使用各种颜色来进行装饰,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不同的颜色搭配和运用使得彩塑作品更加生动、富有层次感。
总结:彩塑作为中国传统工艺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的制作工艺复杂且精湛,需要雕塑师具备高超的技艺和艺术眼光。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

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中国古代艺术源远流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
本文将探讨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并概述其在绘画、雕塑、音乐和戏剧等领域的独特之处。
一、绘画艺术古代中国绘画艺术始于商代的贵族墓葬壁画,以描绘人物、动物和自然景观为主要内容。
随着时间的推移,绘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汉代,绘画逐渐与文学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浓厚文化内涵的文人画派。
而唐代则是绘画的鼎盛时期,艺术家们注重创造独特的笔墨风格,以山水画和花鸟画为代表作品。
二、雕塑艺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在灵活运用材料和创造独特形象方面独具特色。
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古人就开始制作陶塑和玉雕。
随着社会的进步,青铜器成为雕塑的重要载体,象征着社会等级和宗教崇拜。
在汉代,出土的陶俑更是为后世所称道,展现了古代雕塑艺术的丰富内涵。
三、音乐艺术古代中国音乐艺术的发展以乐器演奏和宫廷音乐为主。
玉琴、筝、笙和鼓等乐器在古代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乐曲多带有宗教性质,被视为与神明沟通的媒介。
在唐代,音乐成为社交活动的一部分,丰富的作品和风格展示了中国古代音乐的多样性。
四、戏剧艺术古代中国戏剧中最具代表性的形式是京剧。
作为中国传统戏曲的重要流派,京剧融合了音乐、表演、舞蹈和美术等元素。
它以其独特的唱腔和面谱艺术闻名于世。
除京剧外,古代中国还有豫剧、越剧、评剧等各具特色的地方剧种,各自发展出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特点。
总结: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可以从绘画、雕塑、音乐和戏剧等多个方面加以探究。
绘画艺术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注重景物的描绘和意境的表达。
雕塑艺术则以其独特的材料和形象塑造方式脱颖而出。
音乐艺术与神明沟通,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和审美趣味。
而戏剧艺术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京剧更是以其独特的唱腔和表演风格闻名于世。
这些艺术形式彰显了中国古代艺术在文化传承与审美价值方面的独特贡献,对后世影响深远。
总体而言,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与特点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雕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雕塑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的传统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表达形式,承载着久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无论是青铜器还是石刻,中国传统雕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精湛的技艺,展示出丰富多样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雕塑,并介绍其在艺术、宗教和社会方面的重要性。
一、中国传统雕塑的历史渊源中国传统雕塑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最早的雕塑作品是以泥塑和木雕为主。
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青铜器的出现为中国传统雕塑注入了新的活力。
商代的青铜器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神秘的象征意义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为后世的雕塑艺术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风格中国传统雕塑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注重形式与神韵的结合。
传统雕塑常常追求形象的生动和富有表现力,力求通过雕刻的手法传递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
例如,在佛教雕塑中,艺术家们通过塑造佛陀的慈悲神情和威严仪态,来表达对人类的救度和祝福。
而在儒家文化中,雕刻师则以尊贤重礼的观念为主题,通过塑造古代名人的形象,传承着儒家的美德和思想。
三、中国传统雕塑的宗教意义中国传统雕塑在宗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佛教、道教、儒教等宗教密不可分。
在佛教中,雕塑被用来塑造佛像,供信徒膜拜,传递佛法的智慧和教义。
佛教雕塑通常以祥云、莲花等象征富贵吉祥的符号作为配饰,寓意着追求精神升华和内心净化。
而在道教中,雕塑则常常用于表达自然和谐的理念,通过塑造神仙的形象来追求永生不死的境界。
四、中国传统雕塑的社会意义中国传统雕塑不仅在宗教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独特的角色。
传统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反映了社会风貌和历史演变。
例如,在古代王朝的建筑中,雕塑常常被用来装饰宫殿和廊柱,以展示统治者的威严和社会的繁荣。
同时,雕塑也在墓葬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作为纪念和追思的象征,通过雕塑将逝者的形象永远留存于世。
综上所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雕塑承载着丰富多样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中国古代的雕塑和绘画艺术

雕塑与绘画的相互融合
雕塑与绘画的相互影响:雕塑中的线条、 色彩、构图等元素可以运用到绘画中, 而绘画中的透视、光影、色彩等技巧也 可以运用到雕塑中
雕塑与绘画的融合实例:中国古代的壁 画、石刻、陶瓷等艺术形式中,雕塑与 绘画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雕塑与绘画的共同特点:都是视 觉艺术,都通过造型和色彩来表 达思想感情
中
尽单 量击 言此 简处
国
绘 古 意 输
赅入 的你
画 代 阐 的
述正 观文 点,
艺 的 文
字 是
术 雕 您
思 想 的
提 炼 ,
塑
汇 报 人 :
XXX
请
和
壹
中 国 艺古 术代 雕 塑
贰
中 国 艺古 术代 绘 画
叁
与中 相绘国 互画古 影艺代 响术雕
的塑
肆
传承与创新和绘画艺术的中国古代雕塑
目 伍录
影响与价值和绘画艺术的中国古代雕塑
写实主义:注重人物形象的真 实描绘,如兵马俑、佛像等
装饰主义:注重雕塑的装饰性 和美观性,如建筑装饰、家具
装饰等
雕塑艺术的文化内涵
象征意义:雕塑作品往往具 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龙、 凤、麒麟等神兽雕塑,象征
着权力、吉祥、和谐等。
宗教信仰:许多雕塑作品与 宗教信仰有关,如佛像、菩 萨像、罗汉像等,反映了人
佛教思想:宣扬因果报应, 追求心灵解脱和轮回转世
儒家思想:强调道德伦理, 注重家庭和社会秩序
绘画技巧:运用线条、色彩、 构图等手法,表现事物的内在
精神和外在形态
3
相画雕中 互艺塑国 影术与古 响的绘代
雕塑对绘画的影响
雕塑的立体感对 绘画的透视和空 间表现产生影响
第六周 中国传统文化之绘画、雕塑ppt课件

Christopher Wool(克里斯托弗) 作品“Blue Fool”
成交价:770万美元(2012年成交价)
willem de kooning(威廉德.库宁) 作品“Woman III”
成交价:1.375亿美元
Franz Kline(弗朗兹.克莱恩) 作品“Untitled”
3
艺术:指含美的价值的活动 或其活 动的产物。 艺术是用形象反映现实但比现实又 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
考古证明,中国古代艺术的源头 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晚期。
中国传统艺术包括: 书法、绘画、雕塑、建筑、音乐、 舞蹈、戏剧、曲艺等门类。
1887,春天釣魚 美国 芝加哥艺术机构
1888,從窗戶看肉販商舖 荷兰阿姆斯特丹梵高美术馆
守空间和时间的界限。
表现
43
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也是立体(三度空间) 的空间艺术和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 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 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44
从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 宗教雕塑、 陵墓雕塑、 纪念性雕塑、 建筑装饰雕塑、 工艺性雕塑……
34
民国时期,徐悲鸿提出 “新国 画” 、林风眠西化艺术运动。
五十年代黄宾虹、齐白石等一代 宗师,仍然在传统的笔墨中创造 属于自己的山水画风格,并影想 着后人。
现代台湾山水画三大家张大千、 溥濡、黄君壁。
35
一、国画的分类 按题材分类:
山水画、人物画 、 花鸟(鱼虫)画 处理技法的不同分类:
女神残头像 红山文化(辽宁牛河梁出土) 高22.5厘米,面宽16.5厘米 额上圆箍状饰,眼睛淡青色圆 饼状玉片 呈扬眉注目、掀动嘴唇的说 话形状,格调神秘,塑工细 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代的绘画有三大特点
• 礼教绘画的复兴 • 宫廷绘画的玩赏画 • 文人绘画的深化
《送子天王图》局部(《释迦降生图》 吴道子 篆书“铁线” ——王羲之“兰叶线” 顾恺之、陆探“密体“——吴道子 “莼菜条”(兰叶描、疏体)
• 《步辇图》阎立本
五代两宋
元代
• 宫廷院画 :“精致缜密”的院体风 格。
• 米芾、苏轼的文人墨戏。
• 南宋的画风趋向简率豪放,水墨刚 劲。
• 其一,绘画题材扩展到山水,并使之 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重要的一个永恒 主题和无限象征。
• 其二,画法较宋人的墨戏更为严谨。
• 其三,重视绘画中的书法趣味,要求 “以书入画”。
• 其四,在画面的意境构成上追求以诗 题画,讲求诗情画意的相得益彰。
• 元吴镇《双桧平远 图》局部
绘画的分类
• 从体系来划分,绘画分为东方绘画和西方绘画两大体系。 • 从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技法来划分,则分为油画、水墨画、版画、
水彩画、水粉画、壁画、素描等。 • 从题材内容来划分,又可以分为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静物画、
历史画、宗教画、动物画等体裁。 • 从作品形式的不同来划分,还可以分为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
商——战国时期
• 青铜礼器:重要的政治、宗教、礼仪意义 • 商代:神秘、威慑;神化的人与兽(人面方鼎上的浮雕人面、司母
戊大方鼎、虎食人卣) • 西周:写实,现实、理性因素增加(鸭尊、驹尊 ) • 春秋、战国时期:繁缛华美、追求装饰性(山西浑源出土的牺尊)
• 人面方鼎(大禾方鼎)
• (高38.5厘米,口长29.8厘米,宽23.7厘米,1959年湖南 省宁乡县黄材寨子山出土,湖南省博物馆藏)
• 从雕塑的材料上划分:石雕、泥塑、青铜雕塑、木雕、陶塑、玉雕、 象牙雕、竹雕……
中国雕塑
• 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主要内容:陵墓雕塑(地上的纪念性石刻与墓 室随葬品)、宗教雕塑
史前雕塑(公元前6500年-公元前1600年)
中国迄今发现最古老的雕塑,属新石器时代氏族公社繁盛阶段的遗 物:粗略、夸张、、极强装饰性。
画、漫画等样式。
中国画
• 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纹饰和岩画 • 战国漆器、青铜器纹饰、楚国帛画 • 秦汉王朝墓室壁画及画像砖、画像石以及随葬帛画 • 魏晋南北朝
• 《舞蹈纹彩陶盆》 新石器时代 陶质彩绘,青海出土。 人物形态的作品。
• 《旋涡纹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陶质彩 绘。几何纹饰
• 战国楚墓帛画,绢本墨绘,纵31.2cm 横23.2cm。
• 造型盘曲遒劲,气 势旷远幽深;多渲 染,层次细腻。
明清时期
• 其一,宫廷绘画的复兴。 • 其二,文人画的暗转和绘画商品化的兴起。 • 其三,西洋绘画的传入。 • 其四,画派蜂起、画家们对画科题材的全能。
• 石涛《江山天色图》
近现代
• 民国时期,徐悲鸿提出 “新国 画” 、林风眠西化艺术运动。
女神残头像 红山文化(辽宁牛河梁出土) 高22.5厘米,面宽16.5厘米 额上圆箍状饰,眼睛淡青色圆饼状玉片 呈扬眉注目、掀动嘴唇的说话形状,格 调神秘,塑工细腻
• 红山文化
• 表现了原始人对母性的崇拜和歌颂, 寄托着原始人祈求生育的愿望。
• 手法简练,注重整体结构塑造, 适当 夸张了女性特征,对无关紧要之处简 化处理。手抚腹部这个孕妇习惯动作 的描绘,为作品增添了生活趣味,表 现了人物的母爱之情。
• 五十年代黄宾虹、齐白石等一代 宗师,仍然在传统的笔墨中创造 属于自己的山水画风格,并影想 着后人。
• 现代台湾山水画三大家张大千、 溥濡按题材分类:
山水画、人物画 、花鸟(鱼虫)画 • 处理技法的不同分类:
工笔画、写意画
二、国画的特点
• 工具材料:毛笔、墨或颜料、宣纸或绢帛 • 构图上不受焦点透视的束缚,多采用散点透视法 • 绘画与诗文、书法、篆刻有机结合 • 美学追求:不在于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 • 卷轴画的特殊装裱形式
• 雕塑是一种重要的造型艺术,也是立体(三度空间)的空间艺术和 视觉艺术,它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制作出具有实体形象的艺术品, 由于制作方法主要是雕刻和塑造两大类,故被称为雕塑。
• 从雕塑的社会功能划分: 宗教雕塑、 陵墓雕塑、纪念性雕塑、 建筑装饰雕塑、 工艺性雕塑……
• 从表现手法和形式来区分:圆雕、浮雕和透雕
西方绘画
• 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能充分表现质感;颜料有较强的覆盖力,易于 修改。
• 审美趣味,在于真和美;讲究比例、明暗、透视、解剖、色度、色 性等科学法则,运用光学、几何学、解剖学、色彩学等作为科学依 据。
• 乔托《逃往埃及》《犹大之吻》
波提切利《春》
达芬奇《岩间圣母》 《抱貂女郎》
《创世纪》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圣母子》
拉斐尔《西斯庭圣母》
中西方绘画的对比
• 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
• 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
• 中国绘画以线条作为主要造型手段,西方绘画以光和色来表现物象;
• 中国绘画不受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西方绘画严格遵守空间和时间的界 限。
表现
再现
中国传统雕塑
• 所谓“帛画”,专指古代画在丝织物上 的图画。帛画可以说是传统卷轴画这一 艺术样式的先声。《龙凤仕女图》的主 题是祈求飞腾的龙凤引导墓主人的灵魂 早日登天升仙。
• 战国时代青 铜画像:描 绘的是现实 生活中的场 面:宴饮、 会射、采桑、 狩猎······
• 东晋顾恺之 《女史箴zhēn 图》:日常生 活题材,笔法 如春蚕吐丝, 形神兼备。线 条循环婉转, 均匀优美。宽 大的衣裙修长 飘逸
中国传统艺术之绘画、雕塑
山东女子学院文化传播学院 / 曹亚峰
绘画的定义
• 是以线条、色彩、块面等造型手段,塑造具有一定内涵和 意味的平面视觉形象的艺术样式。
绘画是造型艺术中最主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是一门运用线条、色 彩和形体等艺术语言、通过构图、造型和设色等艺术手段,在二度 空间 (即平面) 里塑造出静态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 人脸宽而方,双耳肥大,颧骨凸起,双唇紧闭突出,表情严 肃,与现在的中国人的脸没有什么区别。鼎腹内壁有铭文 “禾大”二字,故此鼎可能是为庆祝丰年或者祈求丰年而铸 造的礼器;也有可能是铸器者的名字,即物主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