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检测题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苏美对峙的世界检测题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冷战和苏美对峙的世界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缓缓降落”,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
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C )A.“北约”组织的建立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D.古巴导弹危机发生2.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D)A.“北约”成立B.马歇尔计划C.杜鲁门主义出台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3.1947年,美国总统提出运用自己强大的实力援助“自由”国家,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冷战战略是 (D )A.成立欧共体B.成立华约组织C.成立北约组织D.出台杜鲁门主义4.冷战开始后,美国在军事方面建立的组织是( C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C.北大西洋公的组织 D.华沙条约组织5.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概括最恰当的是( B )A .欧洲一体化B .冷战政策C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 .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6.二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发展采取了(C )A. 遏制政策B. 不干涉政策C. 扶持政策D. 限制政策7.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是(A )A. 日本B. 联邦德国C. 英国D. 法国8. 欧洲联盟正式诞生于( D )A. 1967年B. 1990年C. 1991年D. 1993年9. 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的是 ( A )A. 日本B. 联邦德国C. 英国D. 法国10.如图所示,二战后美日欧经济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
对此变化,下列表述准确的是(C )1947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的成立①从美国一枝独秀到美日欧三足鼎立②美国丧失了世界一流经济强国地位③欧共体的建立促使了欧洲的崛起④日本上升为第二经济强国A.①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1.针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最先提出改革的苏共领导人是( C )A.列宁 B.普京C.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12.“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直击中考】注意识记冷战的开始的标志及冷战的具体表现。
10.【解析】本题以2017年中东叙利亚危机、乌克兰危机、欧盟危机以及美国“重返亚太”在韩部署萨德引发危机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冷战后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相关史实.
【详解】据“2017年中东叙利亚危机、乌克兰危机、欧盟危机以及美国‘重返亚太’在韩部署萨德引发危机”可知,这些主要说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发展的主题。但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还存在,比如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纷争不断,成为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利用并介入这些矛盾纷争,将其转化为国际冲突,直接威胁世界和平。
D.欧洲联盟的成立
3.下表说明二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 )
时间
战略计划
评价
1955年
《经济自立五年计划》
以充分就业和经济自立为基本目标
1957年
《新长期经济计划》
出现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第一个高峰
1960年
《国民收入倍增计划》
经济进入有计划的高速发展时期
A.社会改革B.适当的经济政策
C.美国扶持D.朝鲜战争的爆发
C.美国丧失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的地位
D.日本经济增长率居首位
2.如表为1948﹣1952年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统计:
时间(年)
国民生产总值增长
工业生产上升
农业生产上升
1948﹣1952
25%
35%
4.8%
这一历史阶段西欧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得益于( )
A.杜鲁门主义的推行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故选:D。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单元练习(含答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1.1948年至1952年是欧洲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
工业生产增长了35%,农业生产实际上已经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战后前几年的贫穷和饥饿已不复存在。
当时欧洲经济发展最快的重要原因之一是 ( )A.成立欧洲共同体B.成立欧洲联盟C.马歇尔计划的推行D.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下列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其中概括最恰当的是 ( )A.欧洲一体化B.“冷战”政策C.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D.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3.下面年代尺的主题为“20世纪世界格局的演变”,其中完整反映两极格局形成与解体的是 ( )4. 51年前,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煤钢联营和欧洲原子能联营3个组织的理事会及其执行机构合并,组成统一的欧洲共同体。
欧共体成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挑战美苏两极格局B.促进“欧洲复兴计划”的实施C.对抗华约组织D.重振西欧雄风,提高国际地位5.成立于1993年,使用统一货币,集政治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组织是( )A.华沙条约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欧洲联盟D.世界贸易组织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处于西方发达国家前列。
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的是( )A.国际地位提高和政治经济实力大增B.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调整经济政策,进行资本主义自我调节D.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掠夺原料、倾销商品7.对下面图解读正确的是 ( )A.日本经济增长速度最快B.日本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C.美国失去世界经济霸主地位D.联邦德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8. 戈尔巴乔夫启动政治改革后,苏联政治体制急剧变化,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最终导致 ( ) A.两极格局形成B.德国分裂C.苏联解体D.苏俄建立9.下列组合中,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一项是( )A.东欧剧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B.苏联解体——世界两极格局崩溃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D.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揭开了“冷战”的序幕10.伯纳德·戴迪的诗“非洲,擦干你的眼泪……从狂风暴雨中走出”。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一.选择题(共25小题)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要通过对欧洲的经济援助,“使自由经济制度赖以存在的政治和社会条件能够确立”。
这说明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在于()A.稳定西欧各国的政治秩序B.援助西欧复兴发展经济C.扭转美国在西欧的形象D.为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2.张明同学以“二战后非洲的独立与振兴”为题进行探究性学习,以下是他搜集的史实,他能选用的是()①1952年,埃及人民在纳赛尔的领导下,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②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的枷锁③1990年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里完全收回了巴拿马运河的主权④古巴在卡斯特罗的领导下推翻了美国扶持的傀儡政权,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3.二战后的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敲响了世界殖民体系的丧钟。
下列标志着所有非洲国家都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的历史事件是()A.1956年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B.1960年“非洲年”的出现C.1990年纳米比亚的独立D.1999年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4.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走向低潮和土耳其凯末尔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关键在于()A.遭受殖民压迫的程度不同B.工农群众的觉悟程度不同C.苏俄支持援助的程度不同D.两国采取的斗争方式不同5.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
”材料中“苏联的崩溃”在本质上是指()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了改变B.由一党制变为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C.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戈尔巴乔夫等社会主义改革失败6.柏林墙正式名称为反法西斯防卫墙,是东德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环绕西柏林边境的边防系统,柏林墙将柏林一分为二,阻断了东柏林和西伯林之间人员的自由来往。
柏林墙始建于1961年8月13日,全长15公里,199年6月,民主德国政府正式决定拆除柏林墙。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一.选择题(共25小题)1.古巴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因此在推翻了亲美政权之后的巴拿马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革命政府,古巴革命的领导人是()A.卡斯特罗B.尼赫鲁C.拉吉夫•甘地D.托里霍斯2.1947年,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尼赫鲁所说的“厄运时代”是指()A.受英国的殖民统治B.地震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C.持续的国内战争D.东南亚金融危机3.2018年2月9日,在“跃动的和平”为主题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韩两国运动员共举“朝鲜半岛旗”入场,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下列关于朝鲜半岛的近现代史实描述准确的是()①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并进一步扩大事态,最终引发甲午中日战争②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占领了北纬38度线以南的朝鲜地区③1953年7月,中朝美韩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此后南北双方长期对峙④霸权主义干涉与拥核危机是破坏半岛和平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史实和结论相符的是()A.A B.B C.C D.D5.写读书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习惯。
涵涵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
请你帮助涵涵的好朋友希希判断,涵涵学习的内容主要发生在()A.一战时期B.二战时期C.冷战时期D.一超多极时期6.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强烈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际地位的提高B.维护国际和平安全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7.标志着美国“遏制”苏联的“冷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古巴导弹危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8.“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第五单元综合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1945年,斯大林预测说:“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
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在“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中,最主要的是()A.西欧与东欧的对抗关系B.战胜国内部大国与小国的关系C.美苏两国的利益冲突D.战胜国与战败国的关系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挑起了冷战,东西方两大阵营严重对峙,世界呈现出“不战不和”的冷战局面。
冷战在军事上的表现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丘吉尔的“铁幕演说”C.马歇尔计划的提出D.北约和华约的建立3.造成德国于1949年分裂为两个国家的原因有()①二战后美、苏、英、法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②德国的民族矛盾激化③“柏林危机”的发生④美苏冷战的展开A.①②B.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4.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各国工业生产基本恢复到甚至超过了战前水平,这是因为()①西欧各国加强了对殖民地的控制②西欧国家的经济基础好③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④西欧国家大力发展军事工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5.欧洲共同体成立的主要作用是()①争取美国援助②促进经济发展③医治战争创伤④提高国际地位A. 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欧盟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下列事件不属于欧盟发展进程的是()A.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B.成立欧洲共同体C.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D.成立反法西斯联盟7.二战后,西欧国家逐渐走上了联合发展的道路,由欧洲煤钢共同体到欧洲共同体再到欧盟的出现,说明西欧国家联合的趋势是()A.西欧国家之间的矛盾已完全消除B.由经济合作走向经济政治一体化C.由政治合作走向经济联合D.西欧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已无差别8.20世纪90年代,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下列企业与“新经济”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阿迪达斯B.微软C.奔驰D.麦当劳9.小明同学要以二战后世界历史的某一内容开展研究性学习,他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推行非军事化改革”“发展教育和科技”“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等文字,他要研究的主题应是() A.日本的崛起B.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C.欧洲的联合D.民主德国与联邦德国的统一10.右面漫画形象地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人的“梦想”。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五单元 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测试卷(含答案)

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1.古巴长期处于美国的控制,因此在推翻了亲美政权之后的巴拿马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起革命政府,古巴革命的领导人是()A.卡斯特罗B.尼赫鲁C.拉吉夫•甘地D.托里霍斯2.1947年,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尼赫鲁所说的“厄运时代”是指()A.受英国的殖民统治B.地震给印度人民带来灾难C.持续的国内战争D.东南亚金融危机3.2018年2月9日,在“跃动的和平”为主题的平昌冬奥会开幕式上,朝韩两国运动员共举“朝鲜半岛旗”入场,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
下列关于朝鲜半岛的近现代史实描述准确的是()①1894年,日本出兵占领朝鲜国都汉城,并进一步扩大事态,最终引发甲午中日战争②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占领了北纬38度线以南的朝鲜地区③1953年7月,中朝美韩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此后南北双方长期对峙④霸权主义干涉与拥核危机是破坏半岛和平现状的主要原因之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4.下列史实和结论相符的是()A.A B.B C.C D.D5.写读书笔记是学习历史的一个好习惯。
涵涵同学在笔记本中记录了以下关键词:古巴导弹危机、阿富汗战争。
请你帮助涵涵的好朋友希希判断,涵涵学习的内容主要发生在()A.一战时期B.二战时期C.冷战时期D.一超多极时期6.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强烈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
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际地位的提高B.维护国际和平安全C.美苏势均力敌,旗鼓相当D.雅尔塔体系的长期存在7.标志着美国“遏制”苏联的“冷战”开始的历史事件是()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古巴导弹危机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D.“杜鲁门主义”的出台8.“世界厌倦了流血,它在寻找解脱苦难的办法。
我为印度独特的方式而骄傲,它教会世如何摆脱暴力引起的混乱。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综合测评卷含解析新人教

第五单元测评(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这是一场特殊的战争,它存在于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既威胁了世界和平又维持了世界相对的和平。
这场特殊的战争开始于( )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约组织成立D.华约组织成立2.1945年5月18日,美国驻苏联参赞凯南说:“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是(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C.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D.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3.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有( )①杜鲁门主义出台,宣称美国将领导和帮助所有选择“自由制度”,抵抗极权统治的力量②推动万隆会议成功召开③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④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两极格局结束后,下列冷战的产物至今依然存在的是(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C.华沙条约组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5.〔2018·江苏苏州中考(改编)〕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的一种反映。
1948年后,美国好莱坞拍摄了以苏联对美国威胁为主题的《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电影。
这反映的现实背景是( )A.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B.美苏冷战中的对峙C.“一超多强”局面形成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6.图表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
下面是《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增长率(%)统计表》据此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 )A.经济持续发展B.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C.出现“新经济”D.经济发展衰退7.右图是一幅政治漫画。
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最后达成的共识是( )A.我们太小,实在无奈B.他们相争,我们得利C.赶快联合,求得生存D.各奔东西,争取自保8.近代以来欧洲有三次统一的尝试和努力:第一次是法国主导,结果失败;第二次是德国主导,也以失败告终;第三次是法德和解促成统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下册第五单元冷战和美苏对峙
的世界检测题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25小题)
1.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量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这段话出自()
A.丘吉尔铁幕演说 B.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D.《北大西洋公约》
2.美国推行冷战政策最显著特征是()
A.帮助欧洲经济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夺权
.组织北约,加强同苏联抗争的实力
D.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
3.下列关于二战后美苏争霸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争霸斗争加重了两国的经济负担
②国家实力消长影响争霸态势
③两国相争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局面
④争霸中美国一直处于攻势
A.①②③ B.②③④.①③④ D.①②④
4.如图是1950年苏联漫画《联合国的和声》,图中拉
手风琴的人喻指的是()
A.美国 B.英国.日本 D.苏联
5.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局势的专稿,属丁这个时期的关键词是()
A.《联合国家宣言》 B.杜鲁门主义
.欧洲共同体 D.经济全球化
6.电影往往是社会现实与舆论的一种反映。
1943年,好莱坞拍摄了一些歌颂苏联的电影,比如《光荣的日子》《出使莫斯科》等。
1948年后,苏联对美国的威胁成为好莱坞电影的重要主题之一,这类影片有《铁幕背后》《红色威胁》等。
与这一时期电影主题转变相关的政治背景有()A.冷战政策的提出 B.美国经济实力的衰落
.联合国的成立 D.欧盟与美国矛盾的加剧
7.某同学制作了下表。
根据表格内容判断,他所探究的主题是()
时间事件历史人物
1947年印度独立尼赫鲁
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纳赛尔
1959年古巴革命卡斯特罗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B.两极格局的形成
.非洲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8.非洲独立年指的是()年
A.1960 B.1990 .1961 D.1991
9.1947年,印度的独立对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特别是对英属亚洲殖民地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战后南亚政治版图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可见,印度独立()
A.标志着英国在亚洲的殖民统治瓦解
B.使亚洲一些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推动了二战后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D.促进了印度的发展和振兴
10.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承认耶路撒冷为以色列首都,多方担忧此举将增加中东地区的不稳定性。
依据材料判断影响中东问题的外部因素是()A.民族问题 B.巴以冲突.资问题 D.大国干预
11.巷战中的以色列士兵反击中的巴勒斯坦青年等场景画面反映出的现实问题是()
A.印巴冲突 B.巴以冲突
.科索沃危机 D.国际恐怖主义
12.1960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宣言》强调: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依据这个权利,他们自由地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自由地发展他们的经济、社会和化。
该《宣言》出台的主要原因是()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B.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D.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13.20世纪70年代以,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经济力量是()
A.美国、日本、西欧 B.美国、日本、韩国
.美国、西欧、意大利 D.美国、日本、澳大利亚
14.战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共性原因是()
A.充分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先进成果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经济的干预调节
.国家实行非军事化,集中发展经济
D.向世界各地输出资本,赚取高额利润
15.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它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经济霸权地位动摇
B.资本主义世界爆发金融危机
.形成三足鼎立政治格局
D.日本、欧共体经济飞速发展
16.(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
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西欧国家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成立的超国家组织是()
A.欧洲联盟 B.北约组织.华约组织 D.国际联盟
17.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科学发明出自美国,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是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的主要动力,微软、IB、英特尔等世界最大的信息产业公司都在美国,美国信息产业的产品几乎渗透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这说明20世纪90年代美国()
A.政府加大了投资力度 B.财政赤字大幅增加
.进入新经济时代 D.保持低通胀、低失业率
18.选取关键信息是识记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由关键信息: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改革、企图解决斯大林模式弊端,你能联想到的是()
A.赫鲁晓夫改革 B.苏联建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 D.华沙条约组织
19.如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
作者意在说明()
A.苏联农业与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B.苏联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苏联工业化时代经济化落后
D.体制弊端导致后苏联的解体
20.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以赫鲁晓夫改革和匈牙利为代表的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先后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最终都失败了。
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改革改变了国家的社会性质
B.改革推行政治多元化和多党制
.改革带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
D.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斯大林模式
21.从1989年下半年开始,在短短是一年里南所拉大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统一,这些现象反映的是()
A.苏联解体 B.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
.亚非拉的奋起 D.东欧剧变
22.如图中手持玉米的是前苏联某位领导人,执政于20世纪50﹣60年代,试图克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而进行改革的人物,此人是()
A.列宁 B.斯大林.赫鲁晓夫 D.戈尔巴乔夫
23.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
对于苏东剧变这些重大历史事件,能够得出的结论有()
①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
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与各国实际相结合
③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④社会主义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
A.①②③ B.①②④.①③④ D.②③④
24.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再到戈尔巴乔夫,他们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都以失败而结束苏联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中,最为关键的是()
A.人民生活水平低
B.农业生产率低下
.工业比例失调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5.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lsqu;民主化&rsqu;、&lsqu;私有化&rsqu;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
这说明他把苏联解体的原因归结为()
A.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苏联政局动荡
.西方的和平演变政策 D.戈尔巴乔夫的改革
二.材料题(共3小题)
26.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政府经常都要面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史实回顾国家比较】
材料一: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
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成功的情况下,以上
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有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吗《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材料一苏联改革指什么?最终结局如何?
【史料总结学者评论】
材料二:从1979年起,中国进入了双重转型阶段。
双重转型是指体制转型和发展转型(从农业明转向工业明)的结合或重叠。
总结1979年至今3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中国在推行双重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