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孢布拉氏霉的扫描电镜研究

合集下载

三孢布拉氏霉菌产类胡萝卜素发酵调控机理的研究

三孢布拉氏霉菌产类胡萝卜素发酵调控机理的研究

三孢布拉氏霉菌产类胡萝卜素发酵调控机理的研究三孢布拉氏霉菌是目前唯一实现工业化生产类胡萝卜素的高产菌株。

通过微生物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具有成本低、不受季节的限制、产品纯度高和无毒副作用等优势。

前人的研究结果表明,外源添加植物油能提高类胡萝卜素的产量,而且富含亚油酸和亚麻酸的植物油效果更显著。

实验结果证明与葵花籽油和大豆油相比,亚麻籽油对提高类胡萝卜素的产量具有更显著的效果。

但是亚麻籽油是如何促进三孢布拉氏霉菌产类胡萝卜素的机理不明。

而亚麻籽油富含α-亚麻酸(ALA),因此,选择了单一成分ALA,从代谢和转录水平上来研究它如何促进三孢布拉氏霉菌产类胡萝卜素。

利用GC-MS技术及和多维数据分析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ALA的添加引起的三孢布拉氏霉菌胞内代谢物的变化。

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分析,发现可以将对照组和ALA 处理组区分开,并且使用了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PLS-DA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在外源ALA存在的条件下,菌体优先利用外源的脂肪酸而不是从头合成脂肪酸,这表现为处理组菌体胞内亚麻酸和亚油酸的含量比对照组高很多,而他们的前体物质的含量与对照相比并无差异。

而脂肪酸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具有相同的前体物质——乙酰辅酶A,这就使得更多的乙酰辅酶A用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由于ALA的乳化作用,菌体形成了均匀分散的菌丝球,这样有利于溶氧的增加,进而促进菌体的生长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同时溶氧的增加也造成了氧化压力的增加,因此菌体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而合成更多的类胡萝卜素,这是类胡萝卜素合成的外界刺激因素之一。

这一结论通过测定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得到证实。

由于鉴定出的代谢物数量有限,再加上根据瞬时的物质变化很难推断代谢流的变化。

因此,利用RNA-seq技术从转录水平上,全局的观察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

三孢布拉霉菌生产番茄红素动力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孢布拉霉菌生产番茄红素动力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三孢布拉霉菌生产番茄红素动力学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番茄红素是一种天然的营养素,具有强烈的抗氧化能力和多种生物活性,对预防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番茄红素主要采用人工合成或从植物中提取的方式生产,存在生产成本高和难以大规模生产的问题。

而利用微生物生产番茄红素则成为一种新的可行途径,但在微生物生产番茄红素的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和细胞生长速度是影响番茄红素产量的关键因素。

因此,了解番茄红素生产微生物生长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规律,对优化番茄红素产量和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拟以三孢布拉霉菌作为目标微生物,采用微生物培养、番茄红素提取和分析等方法,从微生物生长与代谢过程、番茄红素生产动力学等多方面开展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和方法如下:1. 微生物培养方法:选择合适的培养基组分、合适的生长条件,进行三孢布拉霉菌的培养。

2.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研究:采用分批培养法进行微生物生长情况的研究,通过采样分析菌液中的生长曲线,包括生长速率、生长时间和生长周期等因素的变化情况。

3. 番茄红素生产动力学研究:在不同时间段内取样分析番茄红素含量,了解番茄红素生产量与生长情况之间的关系。

4. 实验结果分析:针对实验结果,绘制生长曲线和番茄红素生产曲线,分析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和微生物生长速率的变化对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规律。

三、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可得到三孢布拉霉菌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生长曲线和番茄红素生产曲线,了解番茄红素生产的动态变化及规律。

掌握微生物生长过程中微生物代谢产物的积累对番茄红素产量的影响规律,为高效生产番茄红素提供依据。

四、研究实施进度安排本研究计划用时12个月,按如下进度安排:1. 第1-2个月:文献调研、研究方案设计、文献撰写。

2. 第3-4个月:微生物培养方法的优化、实验操作流程的探索。

3. 第5-8个月:微生物培养和番茄红素生产动力学研究。

4. 第9-10个月:实验结果统计和分析,生长和番茄红素生产曲线的绘制。

三孢布拉氏霉菌对乙烯代谢响应机制研究

三孢布拉氏霉菌对乙烯代谢响应机制研究

三孢布拉氏霉菌对乙烯代谢响应机制研究三孢布拉氏霉菌(Blakeslea trispora)是一种接合生殖的丝状真菌。

B. trspora的天然菌株能够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因此在食品工业上常使用
B.ttispora发酵生产抗氧化剂。

本研究发现,植物激素乙烯可以促进B. rirpora中(β-胡萝卜素的产生,本研究采用基于二维蛋白电泳的蛋白质组学方法结合代谢组学数据,共发现31个代谢物和9个蛋白质与B.trispora对乙烯的响应有关。

这些代谢物和蛋白质主要参与三羧酸循环(TCA),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脂肪酸代谢和甲羟戊酸途径等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乙烯导致TCA循环代谢流的下降和乙酰辅酶A的积累,这有助于代谢流向产生β-胡萝卜素的方向移动。

同时乙烯诱导了甲羟戊酸途径中hmgR,ipi,carG,carRA和carB等关键基因的转录上调,直接带来了β-胡萝卜素产量增加。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乙烯对B.trispora的转录调控,本研究还对B.trispora 进行基于RNA-seq测序的基因转录组学分析,在B. trispora中拼接出总共27095个转录本。

通过差异表达基因分析,B.trispora对乙烯的转录响应主要发生在稳定期,乙烯能够诱导菌体提前进入稳定期。

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乙烯很可能引起了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

通过分析胞内丙二醛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我们进一步证实在乙烯处理后,B.trispora中氧化压力增加,导致了氧化应激反应的产生和β-胡萝卜素含量增加。

这项研究为进一步揭示B. trispora对乙烯响应的分子机制并实现β-胡萝
卜素高产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三孢布拉氏霉菌

三孢布拉氏霉菌

通过三孢布拉霉中添加氧载体来提高生产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徐芳,袁启平,朱燕生物工程081班 108043017 杜晓阳摘要氧载体,N -正己烷和正十二烷,分别加入三孢布拉霉的培养中,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的产量增加,这是由于增加了溶解氧浓度。

培养基中添加1%(V/V)正己烷或正十二烷,在控制下,番茄红素的产量分别高出51%或78%,而β-胡萝卜素的产量分别为44%或65%。

在1%(V/V)N -十二烷和0.1%(W/V)Span20两者的条件下,得到最高产量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分别为533毫克/升和596毫克/L,其中分别是对照的2.1倍和1.8倍。

关键词:番茄红素β-胡萝卜素三孢布拉氏霉菌 Span 201、简介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两个重要的脂溶性胡萝卜素,是人类饮食中必需的营养物质,因为它们可以防止心血管疾病,调节免疫系统,被认为是抗致癌剂和抗氧化剂。

古代,类胡萝卜素的天然来源是水果,蔬菜和微生物。

接合菌,三孢布拉霉,用于工业规模生产β-胡萝卜素,而一个半工业化的进程也已为番茄红素生产发展。

三孢布拉氏霉菌是好氧微生物,氧气供应充足,可以提高细胞的生长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

然而,发酵液中,三孢布拉霉交织的菌丝生长和在溶液中的高粘度使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低,最终导致发酵培养基中的溶解氧缺乏。

如何增加在介质中的溶解氧浓度在三孢布拉氏霉菌的生产工艺中是非常重要的的。

来实现更好的氧气供应的一种方法是添加氧载体。

它可以增加氧气的表观溶解度。

氧载体是疏水液体,氧气在其中比在水中有更高的溶解度。

血红蛋白,全氟化合物和碳氢化合物一般被用作生物技术氧载体。

碳氢化合物在大规模发酵中更受青睐,因为它们比血红蛋白和全氟化合物更便宜。

在本文中,对两个氧载体--正己烷和正十二烷在三孢布拉氏霉菌生产的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效果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发酵效率。

2、原料和方法2.1 微生物和培养基三孢布拉氏霉菌,ATCC14271,接合型(+),和ATCC14272,接合型(-),保持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斜面上,生长在种子培养基(淀粉40 g/L,玉米蛋白水解50 g/L,磷酸二氢钾1 g/L,硫酸镁0.1 g/L,维生素B1 0.01 g/L,pH值6.5),在28℃下,500毫升含100毫升培养基的烧瓶中培养40小时。

几种虫生真菌附着胞的荧光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

几种虫生真菌附着胞的荧光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

几种虫生真菌附着胞的荧光显微及扫描电镜观察
樊美珍;黄勃
【期刊名称】《菌物系统》
【年(卷),期】1999(018)003
【摘要】本研究通过对细脚拟青霉、蝉拟青霉、玫烟色拟青霉、金龟子绿僵菌和
莱氏野村菌在疏水表面产生附着胞的荧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电镜观察,明确五种虫生真菌均可产生附着胞,细脚拟青霉和金龟子绿僵菌产生单附着胞和复合附着胞两种形态,均呈椭圆至长椭圆形,如遇到不合适侵染的部位,则重新产生芽管向前延伸直至找到适合入侵的部位,蝉拟青霉分生孢子多在顶端恨芽成人字形,末端椭圆形附着胞,该拟青霉再生附着胞能力强。

金龟子绿僵菌
【总页数】5页(P249-253)
【作者】樊美珍;黄勃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实验室;安徽农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39.504
【相关文献】
1.几种牛肝菌显微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J], 刘剑虹;刘刚;宋鼎珊;孙世中;董勤
2.荧光假单胞菌荧光显微观察方法比较 [J], 张雪英;尹增芳
3.小麦悬浮培养细胞与根癌农杆菌相互作用的亚显微生物学研究Ⅰ.农杆菌附着于小麦细胞的扫描电镜观察 [J], 欧阳学智;许耀;李宝健
4.几种蚜虫对MDMV传毒效率及其口针中病毒附着位点(VAS)的免疫荧光标记 [J],
马占鸿;李怀方;裘维蕃
5.营养物和培养条件对虫生真菌附着胞形成的影响 [J], 樊美珍;李增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RNA干扰三孢布拉氏霉菌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的研究

RNA干扰三孢布拉氏霉菌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的研究

RNA干扰三孢布拉氏霉菌番茄红素环化酶基因的研究丝状真菌是一种重要的工业生产菌种,对其代谢调控的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

丝状真菌三孢布拉氏霉菌(Blakeslea trispora)生长迅速,生物量高,菌体内甲羟戊酸途径代谢流量大,是目前唯一可以工业化生产类胡萝卜素的优良菌种,但对于该菌的遗传学研究较为滞后,有关三孢布拉氏霉菌基因功能和代谢调控的研究很少。

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技术是一种快速、高效、强有力的用于确定基因功能、调节基因表达以及了解基因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工具。

与传统的基因敲除相比,无论是沉默基因的效率还是实验周期,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

本研究将RNAi技术应用于三孢布拉氏霉菌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适用于三孢布拉氏霉菌的RNAi技术路线和方法,探讨了RNAi技术在丝状真菌中的适用性,并加深了对番茄红环化酶基因(carRA)功能的了解,丰富了对三孢布拉氏霉菌代谢途径的认识。

这些结果为进一步将RNAi技术应用于真菌的基因工程改造提供了实验基础和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本文首先针对三孢布拉氏霉菌carRA基因序列的CDS区设计RNAi干扰靶点,通过有效性筛选和同源性比对确定了3个靶点,设计并人工合成了三条靶向carRA基因的短发卡状(short hairpinRNA,shRNA)序列及一条阴性对照序列,并定向克隆到小干扰RNA(Shortinterfering RNA,siRNA)表达载体mU6 pro上,分别命名为mU6 proshRNA-carRA1,mU6 pro shRNA-carRA2,mU6 pro shRNA-carRA3和mU6 pro shRNA-control,通过双酶切与测序法鉴定得到的目的产物与预期一致。

该质粒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廉、靶向性好、作用时间长等优点。

对三孢布拉氏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进行了系统研究。

通过摸索菌体培养时间、酶种类、酶浓度、酶解pH、酶解时间、酶解温度、酶解方式、预处理方式等对三孢布拉氏霉菌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确定了原生质体制备的最佳条件:酶解体系为pH6.0的0.6mol/L NaCl配制的2%溶菌酶+3%纤维素酶+3%蜗牛酶的复合酶系,酶解温度为28℃,酶解方式采用75rpm振荡酶解,酶解时间为14h。

三孢布拉氏霉菌对三孢酸响应机制的研究

三孢布拉氏霉菌对三孢酸响应机制的研究

三孢布拉氏霉菌对三孢酸响应机制的研究通过微生物发酵法生产的类胡萝卜素具有成本低、产品纯度高、无毒副作用等优势。

三孢布拉氏霉菌是目前工业化发酵生产类胡萝卜素的唯一的毛霉目真菌。

前人的研究表明,三孢布拉氏霉菌强大的类胡萝卜素合成能力与其(+)、(-)菌结合过程中分泌的三孢酸的调控有很大关系。

然而,目前三孢酸调控三孢布拉氏霉菌类胡萝卜素合成的方式以及激活的类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与其他代谢途径之间的相互作用等问题仍然未知。

为了研究三孢布拉氏霉菌对三孢酸的响应机制,我们测定了三孢酸加入三孢布拉氏霉菌(-)菌培养基后,(-)菌β-胡萝卜素、泛醌和麦角固醇的变化。

三孢酸的添加增加了p-胡萝卜素和泛醌的含量,然而麦角固醇的含量在三孢酸添加的最初48h内保持不变,之后略有降低。

之后我们使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和多维数据分析技术进一步检测了三孢酸引发的三孢布拉氏霉菌胞内代谢物变化。

通过主成分分析,我们发现了可以将对照组和三孢酸处理组分开的差异代谢物,并且使用了聚类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些差异代谢物。

实验结果表明三孢酸是一种全局性的调控因子,其在代谢水平上的作用效果主要反映在几种脂肪酸、碳水化合物、氨基酸以及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上。

碳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对三孢酸的添加更加敏感。

甘油,谷氨酰胺,γ-氨基丁酸或许在三孢酸的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这些实验结果也说明三孢酸在代谢水平的调控除了涉及类胡萝卜素合成外,也涉及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支路、脂肪酸合成等多种代谢途径。

之后我们从基于二维电泳的蛋白质组水平分析三孢布拉氏霉菌对三孢酸的响应机制。

在加入三孢酸12h后,我们鉴定出了21个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蛋白,包括焦磷酸甲羟戊酸脱羧酶、顺乌头酸酶、支链氨基酸氨基转移酶、泛素-蛋白连接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腺苷酸琥珀酸合成酶、线粒体FAD转运蛋白等蛋白。

研究结果表明,三孢酸在蛋白水平的调控包括核苷酸、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脂类的转运和代谢、能量产生和转化、翻译后修饰、蛋白翻译和周转,而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只是这众多代谢过程之一。

应用扫描电镜对孢子药材和花类药材的孢粉研究_周日宝

应用扫描电镜对孢子药材和花类药材的孢粉研究_周日宝
、 、 、







,
,
,
,
,
,
,
,
,
,。、,来自,,,




层 次 )及 光 学 显 徽镜 和 扫描 电镜 下的外 壁纹 饰及 图 谱 : 结论 抱粉 形态 研 究应用 于 中药 材 的鉴定 较 少 仅 见于 花 类药 材 的显 徽 鉴 别 且 局 限 于 光 学 显 徽 镜 ; 观 察 扫 描 电子 显 徽镜 分辨 率高 立 体感 强 弥补 了光 学显 微镜 的不 足 应 用 扫描 电子 显 徽镜 对抱 子 药 材和
, ,
1 8 一 31 2 28 供 试 粉末测 定红 外光谱 图 依据 光 谱 图 选 择 特 征 数据 将 紫外 光 谱数 据 ( 3 0 一 27 2 24 6 一 26 4 ) 3 3 8 8 一 3 4 1 4 338 8 2 9 30 一 29 34 16 1 8 一 1 6 4 1 14 26 一 1 44 0 10 55 一 10 5 8 ) 输 入 计 算机 聚 类 和 红 外 光 谱 数据 (
, ,
分 析 程序 : 结.
,

: 根 据计 算机 运行 结果 中的距 离 在 1 7 8 3 距 离上 截取 时 可 分为 3 类 ¹ 和 º和 » ; 9 1 “距 离
,
.
,
.
: 上 截 取时 可分 为 2 类 ½ ( ¹
,
: 1 小于 4 º ) 和 » ; 在 距 离大 于 3 8 3 0 上 截 取 时 可分 为 2 类 ¾ ( ¹

3
常德 市 人 民 医 院
,
中国 湖 南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孢布拉氏霉的扫描电镜研究陈 涛 卫文仲 陈宗胜 童 骁 马国华 朱湘民(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武汉430071)姜文侯 单志萍 孟 妤 孙冬梅(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无锡214063)摘 要 本文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三孢布拉氏霉的形态发生。

该菌正株和负株在无性繁殖中都形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

正株的小孢子囊有单孢和多孢之分,而负株的仅见多孢。

本文对接合孢子的观察与M ist ry[5]的基本一致,并发现成熟的接合孢子的配囊柄在其两端或并立。

关键词 三孢布拉氏霉 大孢子囊 小孢子囊 孢囊孢子 接合孢子自1914年Thaxter[1]发现三孢布拉氏霉以来,有关它的形态及其发生已有报道[2—4],但多用光学显微镜和人工绘图法得到图像,其立体感差,分辨率低或不直观,对该菌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本文用扫描电镜对该菌正、负株的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的形态发生和精细结构进行了研究。

现将材料和方法结果报道如下。

材料和方法1.菌种所用菌种三孢布拉氏霉引自AT CC,编号为正株14059,负株为14060。

2.单株培养将正、负株分别接种到PDA培养基上,26℃培养2天长出大量黑褐色孢子囊。

用无菌水制成孢子悬浮液,滴加在平铺于PDA培养基上的玻璃纸表面。

用无菌玻璃刮铲涂匀后,26℃培养1~2天剪取带有菌落的小块玻璃纸用于电镜制样。

3.接合孢子的培养将正、负株的菌丝分别接种到铺有玻璃纸的PDA培养基的两侧,26℃培养2~4天皿中部偏向负侏的玻璃纸下方形成由丛生的接合孢子组成的黑带。

揭掉玻璃纸,取出表面有接合孢子的培养基用于电镜制样。

4.扫描电镜样品的制备和观察将培养的各种样品用2.5%戊二醛固定后,用PBS缓冲液洗三次,每次15m in再经四氧化锇固定和PBS缓冲液洗三次。

梯度脱水,临界点干燥和离子溅射制片。

在AM RAY-1000B扫描电镜、30kV下观察、拍照。

结 果1.无性繁殖三孢布拉氏霉的正、负株的无性繁殖基本相同。

孢子先萌发形成芽管,芽管延伸并大量分枝 来稿日期:1996年5月20日,修改稿收到日期:1997年5月16日国家生物技术攻关专题85-722-14-06资助项目卫文仲:武汉大学九一级本科实习生逐步形成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囊梗,孢囊梗头部发育形成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

(1)大孢子囊正、负株的大孢子囊卵圆形或球形,大小为(51.1~59.6)×(44.1~43.4) m;单生在透明无色、直立或弯曲成点头状、简单不分枝的孢囊梗的顶端(图版Ⅰ—1,3)。

大孢子囊成熟后,其壁薄而透明,表面有许多微小斑点并破裂成两半,释放出孢囊孢子(图版Ⅰ—2,4)。

(2)小孢子囊小孢子囊的孢囊梗直立、不分枝或双叉状分枝数次,有节状突起,顶端直接膨大形成泡囊。

小孢子囊生长在泡囊表面的小梗上,并以一个小球体与泡囊相连(图版Ⅰ—5,6,7,8)。

小孢子囊成熟后,常和小球体作为一个整体从泡囊上脱落下来(图版Ⅰ—9,10)。

正、负株的小孢子囊的形态有差异。

正株的小孢子囊有两种结构:其一为多孢的小孢子囊,即一个小球体上仅联结一个小孢子囊,桔形或扁球形,大小为(11.8~12.7)×(9.2~9.7) m,内含三个(也含2—6个)孢囊孢子(图版Ⅰ—5);其二为单孢的小孢子囊,即一个小球体上联结形态相近的三个孢囊孢子,长椭圆形,大小为(13.0~13.6)×(6.3~6.7) m,内含一个孢囊孢子(图版Ⅰ—8,9)。

负株的小孢子囊与正株的多孢的小孢子囊形态相近,呈近球形,大小为(14.1~15.3)×(11.8~12.5) m,典型的内含三个孢囊孢子(图版Ⅰ—6,10)。

(3)孢囊孢子正、负株的孢囊孢子形态相近,褐色、花生果形,大小为(12.6~13.9)×(5.0~5.7) m。

孢囊孢子两端有成束、无色的附属丝;表面有清晰的由隆脊构成的条纹(图版Ⅰ—2,4,10,11,12)。

正株的纹饰较直且相互平行(图版Ⅰ—11),负株的纹饰多数不直且有内凹、呈不连续状(图版Ⅰ—12)。

由图版Ⅰ—11、12中发现孢囊孢子的附属丝是其表面纹饰的隆脊间的镶嵌物。

大孢子囊产生的孢囊孢子比小孢子囊产生的孢囊孢子稍大。

2.有性繁殖该菌的有性繁殖为异宗配合的同配生殖。

当正、负株在同一平板内培养时,两种菌丝相接触后各自产生许多短的、球茎状的侧生分枝,由这些分枝形成的配囊柄头部的配子相结合而发育成接合孢子(图版Ⅱ_1,2,3,4,5)。

幼龄的接合孢子卵圆形,开始为白色,逐渐加深至褐色,大小为(61.1~66.2)×(53.0~56.5) m,两端的配囊柄比菌丝粗,呈钳状呈下部扭结(图版Ⅱ—2,3,4)。

成熟的接合孢子球形、黑褐色;配囊柄萎丝,并生或在两端(图版Ⅱ—5,6)。

接合孢子的外层为无色、表面光滑、易于破裂的较坚硬的囊壁(图版Ⅱ—6,7,8)。

壁内贴附着一层薄而透明的膜(图版Ⅱ—7,8)。

膜内包裹着接合孢子。

接合孢子壁黑褐色,表面有由许多和脊沟组成的纹饰(图版Ⅱ—7,8)。

讨 论1.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1~5],本文结果更清楚地表明三孢布拉氏霉的生活史分为无性繁殖和有性繁殖两个阶段。

无性繁殖由大孢子囊和小孢子囊产生的孢囊孢子,有性繁殖由异宗配合的接合孢子来完成的。

2.正株有两种类型的小孢子囊:一种为含有三个(也有多个)孢囊孢子的多孢孢子囊,另一种为仅含一个孢囊孢子的单孢孢子囊;负株仅有一种含三个(也有多个)的多孢孢子囊。

3.正、负株的孢囊孢子的表面均有条条隆脊。

但正株的隆脊相互平行且从孢囊孢子的一端延至另一端,而负株的隆脊有断续状。

在孢囊孢子的两端有附属丝镶嵌于隆脊的凹处。

4.接合孢子生长初期呈卵圆形,成熟后呈球形。

接合孢子的两个配囊柄的下部除一般互相扭结外,也可直立并列。

接合孢子囊壁表面光滑、较坚硬且易于破裂,内有一层膜包裹着接合孢子,其表面有条纹。

这些结果与M istry[5]报道的一致。

图版Ⅰ1.正株的大孢子囊孢囊梗;2.图1中破裂部分的放大;3.负株的大孢子囊和孢囊梗;4.负株的破裂的大孢子囊;5.正株的多孢小孢子囊;6.负株的小孢子囊;7.正株的释放小孢子囊后泡囊;8.正株的单孢小孢子囊;9.正株放大的小孢子囊;10.负株破裂的小孢子囊;11.正株的孢囊孢子;12.负株的孢囊孢子PlateⅠ1.Spor angium and spo rang io phor e of str ain(+);2.A n enlar gement o f frag menting par t in fig.1;3.Spo r ang ium and spo rang iophor e of stra in(-);4.Fr ag menting spor ang ium of str ain(-);5.M ultoplespor ous spo rang io les o f str ain(+);6.Spor angilo es o f str ain(-);7.A lr eo alr hy dat id o fstr ain(+),after releasing spo r ang io les on it;8.M o nospor ous spor angio les of str ain(+);9.Enlarg ing spo ra ng io lum of str ain(+);10.F r agmenting spo rangiotum o f str ain(-);11.Spor angiospo r es o f str ain(+);12.Spo rang iospor e of str ain(-)图版Ⅱ1.丛生的接合孢子;2.幼龄的接合孢子,示钳状、透明无色的配囊柄;3.幼龄的卵形的接合孢子,示短的侧生分枝;4.成熟的球形的接合孢子,示配囊柄在两端;5.成熟的接合孢子,示配囊柄并立;6.两个破裂的接合孢子;7.图6破裂部分的放大,示有脊的结合孢子和光滑的接合孢子囊;8.图6破裂部分的再放大,示接合孢子和接合孢子囊间的透明的膜PlateⅡ1.Sw arming zy go spo res;2.Y o ung zy go spo re,sho wing tong sha ped hy aline suspenso rs;3.Y oung,ov lazyg ospor e,show ing shor t,lat eral br anches; 4.M ature,spher ical zyg ospor e,show ing suspenso rs at it s tw o ex trem itats; 5.M a ture zyg ospo re,show ing jux tapositio n suspensor s; 6.T w o fr agmenting zy go spo res;7.A n enla rg ement o f frag mentig n par t in fig.6,sho wing x ydged xy go spo re and smo oth zyg ospor ang ium;8.A n hig her enlarg ement of frag menting par t in fig.6,show ing an hyaline membrane bet ween zyg ospor eand zy go spor angium.参 考 文 献[1]T haxt er R.Bot.Gag,1914,58∶353—366.[2]P oitras A W.M y colog ica,1955,47∶702—713.[3]郑儒永,胡馥媚.植物分类学报,1964,9∶13—30.[4]刘波.低等真菌分类与图解.北京科学出版社,1964.65—69.[5]M istr y A.M icro bios.,1977,20∶73—79.Studies on Blakeslea Trispora by SEMChen T ao Wei Wenzhong Chen Zongsheng To ng Xiao M a Guo hua Zhu Xiangm in (W uhan Instit ut e of V ir olog y,Chinese A cademy o f Sciences,W uhan430071)Jiang Wenhou Shan Zhiping M eng Yu Sun Dongm ei(Jiangsu Institute o f M icr obio lo gy,W uxi214063)Abstract M o rphog enesis o f Blakeslea trispo ra str ains14059(+)a nd14060(-)was studied with SEM in the paper.I n their asexual r epr oduct ion they all can g ener ate spo rangia and spo rang ioles.Spo rang ioles o f strain 14059(+)can be classified into mo no spo ro us spo rang ioles a nd multespo r ous spor ang io les,but o nly multi-spo ro us spor angioles of strain14060(-)ca n be obser ved.T he o bser vat ion of zy go spo res dev elo pment in t his repo rt fundamentally accor d w ith those of M ist ry[5].M o r eover,it is o bser v ed that suspenso rs ar e lo ca ted not only at its tw o ex tr emitat s,but also in jux tapo sition.Keywords Bla ckeslea trispo ra spor angiolum spor angiospor e zy go spo 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