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聚

合集下载

积聚近义词及反义词

积聚近义词及反义词

积聚近义词及反义词
【近义词】:积累累积
【反义词】:分散散开
【解释】:
累积: léi/lěi/lèi jī
层层增加;积聚:~资料ㄧ~财富ㄧ前八个月完成的工程量~起来,已达到全年任务的90%。

聚积: jù jī
一点一滴地凑集;积聚。

散开: sàn/sǎn kāi
1.向四处分散。

2.军事术语。

分队在敌火下运动,为便于利用地形,发扬火力,减少伤亡,而加大兵与兵的间隔距离的动作。

分散: fēn sàn
①散在各处;不集中:~活动ㄧ山村的人家住得很~。

②使分散:~注意力。

③散发;分发:~传单。

积累: jī léi/lěi/lèi
①(事物)逐渐聚集:~资金ㄧ~材料ㄧ~经验。

②国民收入中用在扩大再生产的部分。

积聚: jī jù
积累①:把~起来的钱存入银行。

积蓄: jī xù
①积存:~力量。

②积存的钱:月月都有~。

积聚的近义词是什么

积聚的近义词是什么

积聚的近义词是什么
导读:积聚
【读音】:[jījù]
【释义】:1.将节余或暂时不用的钱或物积存起来以备应用。

2.今亦特指将钱存入银行。

3.指储存的备用资财。

4.蓄积;储藏。

【近义词】:累积
积聚造句
货物正在迅速地积聚起来。

没有自由水积聚在表面。

地壳的应力似乎一直在积聚着。

母料可能是转移而来或积聚起来的。

我暂时忘掉了过去积聚的忧愁和烦躁。

他的祖父是位从男爵,积聚了万贯家财。

不能咽下的唾液积聚在咽部引起窒息感。

我们迟疑不决,无所作为就能积聚力量吗?
大量静电荷可能在床内积聚而引起火花放电。

积聚过多的水样粪便,往往导致坏死性包皮炎。

近义词造句
所得的值是测试时间内累积水分量。

现在,所有生产信息全累积到了一块。

在这里试图指出与累积试验数据有关的问题。

由于施用混合肥料或厩肥使交换性钾过渡累积。

所有的数据被全部汇集以达到累积排放量的目的。

所有的数据被全部汇集,以达到累积排放量的目的。

这种钙形态在湿润地区许多土壤的亚表层也有累积。

通常损伤累积是应力/应变、温度和当前损伤率的函数。

权力的累积来自世界政治和技术力量在分配上剧烈的改变。

共振条件是否存在,取决于波能累积过程是否大于消散过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积聚的反义词是什么

积聚的反义词是什么

积聚的反义词是什么
本文是关于积聚的反义词是什么,感谢您的阅读!
反义词:分散、散开
分散fēnsàn[disperse;scatter;decentralize]分在各处;不集中人群在第一声枪响时就分散了
散开sànkāi[deploy;scatterapart;disperse]分散便餐吃完以后,老李一家就散开,各自消遣去了
近义词:积累、积累、积蓄、聚积、累积
积累jīlěi(1)[accumulation;layup;stockpile;amass]∶积聚起来的事物多年的积累(2)[rollup]∶逐渐聚集积累起大笔财富积累jīlěi(1)[accumulation;layup;stockpile;amass]∶积聚起来的事物多年的积累(2)[rollup]∶逐渐聚集积累起大笔财富积蓄jīxù(1)[save;accumulate;amass;instock]∶积攒聚存积蓄力量(2)[savings]∶积存的财物年年有积蓄
聚积jùjī(1)[buildup]∶聚蓄;积蓄聚积革命力量(2)[accumulate]∶累积,经年累月,一点一滴地累积他由于工作努力和投资适当,聚积了大量财富
累积lěijī[accumulate;pileup;puttogether]聚积
积聚词典解释
词语拼音:jījù
词语解释:
积聚jījù
[gather;accumulate;amass;collect]逐渐聚集
积聚一些钱准备去买一些谷种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中医内科学积聚

中医内科学积聚

病性:初期:邪气壅实,正气未虚,病理性质(xìngzhì)属实;
中期:积聚日久,病势较深,正气耗伤,可转 为
虚实夹杂之证;
后期:气血衰少,体质赢弱,则往往转为正虚为主。
病程、预后:聚证病程短,一般预后良好。
少数日久不愈,可以由气入血转化成积证。
积证病情重 ,预后不良。
演变:
第九页,共37页。
演变(yǎnb聚ià证n日):久
虫积 气机郁滞 聚
气血 气机郁滞

寒邪侵袭→脾阳不运 阴血凝滞
脉络瘀塞
湿痰内聚→阻滞气机
黄疸
胁痛
湿浊留恋 气血蕴结


久疟不愈 湿痰凝滞 脉络痹阻
感染虫毒 肝脾不和 气血凝滞
久泻久痢 脾气虚弱
营血运行涩滞 第八页,共37页。
二:病机
病机:
气机阻滞,瘀血内结
聚证以气滞为主;积证以血瘀为主。
病位:肝脾
第二十五页,共37页。
常用药:当归(dāngguī)、川芎、桃仁、三 棱、莪术、石见穿活血化瘀消癥;
香附、乌药、陈皮、行气止痛;人参、 白术、黄精、甘草健脾扶正。 加减:积块疼痛,加五灵脂、玄胡索、佛 手片活血行气止痛; 如痰瘀互结、舌苔白腻者可加白介子、半 夏、苍术等化痰散结药物。
第二十六页,共37页。
积 块,有 不移 血分,的时 一般
形可征
多为 间较 较重
脏病 长
瘕 腹内结 痛无 病在 病史 病情
聚 块聚散 定处 气分,较短 一般
无常
多为
较轻
腑病
第十四页,共37页。
一:相关检查
【诊查要点(yàodiǎn)】
瘕聚多属空腔脏器胃肠的炎症(yánzhèng)、痉挛、梗阻 等病变。依据病史、症状、体征大致可做出诊断,必要 时可配合X片、B超等检查。

中医关于“积聚”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积聚”的古医书论述摘抄

中医关于“积聚”的古医书论述摘抄一、积聚积聚是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症的疾病。

积,触之有形,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病在血分,多为脏病;聚,触之无形,结块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为腑病。

因积与聚关系密切,故两者往往一并论述。

西医学中多种原因引起的腹腔肿瘤、肝脾肿大、增生型肠结核等,多属“积”之范畴;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原因所致的腹部包块,则与“聚”关系密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二、关于“积聚”的古医书论述摘抄1.积聚之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灵枢·五变》云:“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作。

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乃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

《灵枢·百病始生》云:“温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

”对积的病机论述深刻。

《黄帝内经》将积聚分为积、瘕、伏梁、肥气、肠覃、息贲、奔豚、瘤等类型。

《难经·五十五难》曰:“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

”明确了积与聚在病理及临床表现上的区别,提出五脏之积,为后世辨治本证,首开先河。

2.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将积与聚区别开来,指出:“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

”所制鳖甲煎丸、大黄虫丸至今仍为治疗积聚的常用方剂。

《中藏经》言:“积者系于脏也,聚者系于腑也,癥者系于气也,瘕者系于血也,虫者乃血气食物相感而化也。

”对积、聚、癥、痕概念做了区分,并给出了较为明确的范畴,同时将虫积分离出来。

3.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谓:“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提示外邪侵袭,稽留人体,伤及脏腑,久之可成积聚。

4.明·张景岳《景岳全书·杂证谟·积聚》认为积聚的治疗“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日补,四者而已”,并创制了化铁丹、理阴煎等方。

积聚的近义词是什么

积聚的近义词是什么

积聚的近义词是什么
积聚的意思是逐渐聚集。

形容很多东西聚在一起。

下面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积聚的近义词,一起来看看吧!
积聚的近义词
储存蕴蓄累积储蓄堆集积存积蓄积攒
积聚的反义词
耗损分散散开
积聚的造句
它们积聚神每天提供给它们的东西。

由于没有排水口,里海的水量流失只能依赖蒸发,这也造成湖水中盐的积聚。

他一生大部分时间用来积聚钱财。

大部分人和其他动物的体重增加是因为体内脂肪的积聚。

他花钱随心所欲,难以积聚很多财富。

一天下来,你接触到人、台面和物品,你的手上积聚了很多细菌。

积聚的解释
积累聚集;蕴积。

《礼记·月令》:“﹝仲秋之月﹞乃命有司,趣民收敛,务畜菜,多积聚。

” 汉贾谊《旱云赋》:“相搏据而俱兴兮,妄倚儷而时有,遂积聚而合沓兮,相纷薄而慷慨。


指积累聚集起来的物资或钱财。

《管子·轻重甲》:“为人君不能散积聚,调高下,分并财,君虽彊本趣耕,发草立币而无止,民犹若不足也。

”《汉书·高帝纪上》:“ 汉王听其计,使卢綰、刘贾将卒二万人,骑数百,渡白马津入楚地,佐彭越烧楚积聚。

” 颜师古注:“所畜军粮芻稾之属也。

”。

储存,积聚表示的词语

储存,积聚表示的词语

储存,积聚表示的词语储备、积蓄、积存、蓄积、积储、集聚、聚积、积累、堆积、蕴蓄堆积如山: 聚集成堆,如同小山。

形容极多。

恶稔罪盈: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

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

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恶稔祸盈: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

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

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厚积薄发: 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多多积蓄,慢慢放出。

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积而能散: 积:积蓄;散:散发。

能把自己的积蓄散发给贫困的人。

九年之储: 九年的储备。

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九年之蓄: 蓄:积聚,储藏。

九年的储备。

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立吃地陷: 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囊橐萧然: 囊橐:口袋。

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

囊橐萧瑟: 囊橐:口袋。

形容缺乏财物,没有什么积蓄。

囊箧萧条: 箧:箱子之类;萧条:形容空虚。

形容缺少钱财衣物,没有什么积蓄。

穷家薄业: 指家底薄,没什么积蓄。

韬光养晦: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息军养士: 息、养:休息教养,休整;军、士:军队中的官兵。

指休整部队,积蓄力量,以利再战。

衔悲蓄恨: 衔:含;蓄:积蓄。

胸中藏着悲痛和仇恨。

修鳞养爪: 比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蓄锐养威: 积蓄锐气,保养威力。

养威蓄锐: 培植威力,积蓄锐气。

养锐蓄威: 培植威力,积蓄锐气。

同“养威蓄锐”。

一点一滴: 形容微小零星。

遵养待时: 指顺应时势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作恶多端: 作恶:做干事。

做了许多坏事。

指罪恶累累。

坐吃山空: 只坐着吃,山也要空。

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蓄势待发: 蓄:积聚,储存。

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

黄蓓佳《没有名字的身体》:“我哥哥无意中提到了当时蓄势待发的海湾战争时,郭卫星忽然地来了劲儿,开始掉他的书袋子。

”。

《黄帝内经》中积聚概念探析

《黄帝内经》中积聚概念探析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古代中国医学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这本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积聚”。

这个概念指的是,身体内的某些物质(如气、血、津液等)在不健康的情况下,会积聚在身体的某些部位,导致疾病的发生。

在《黄帝内经》中,有很多关于积聚概念的探析。

例如,对于身体内气的积聚,医生们认为可以通过运动、按摩、吐痰等方法来疏散;对于身体内血的积聚,可以通过药物、针灸、手术等方法来调节。

这些方法都是为了避免身体内某些物质的积聚,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在中医学中,积聚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因为它关系到身体的健康与否。

通过对积聚概念的探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身体内的某些物质如果积聚过多,会对身体造成影响,甚至引发疾病。

因此,我们要注意调节身体内的物质平衡,保持身体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分析】2
诊断:聚证(食滞痰阻) 治法:导滞通便,散结消聚 方药:六磨汤合大承气汤;后用香砂养胃丸调养。
【病例分析】3
3、苏某,女,76岁。 主诉:右胁下积块坚硬,疼痛逐渐加剧,加重10余日。 病史:患者10余日前自觉右胁下胀痛自服木香顺气丸等 药,症状未见缓解,反而加重。经门诊B超诊为“肝癌”, 用药后症状未见好转。患者自述右胁下疼痛剧烈(针刺 样痛,拒按),食少。 检查:表情痛苦,面色萎黄,精神倦怠消瘦,肌肤无华, 目窠微陷,唇干色暗,右胁下触到结块坚硬,腹部青筋 暴露,舌红无苔,脉沉细弱无力。
【病例分析】3
诊断:积证(正虚瘀结) 治法:大补气血,化瘀消积 方药:八珍汤合金铃子散加减。 当归15克、赤芍15克、熟地20克、川芎15克、人 参10克、瓦楞子1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川 楝子10克、延胡15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甘 草5克。
【病例分析】4
邹某,女,56岁 患者原有胃痛十多年,经常食欲不振,精神疲 乏,食后胃脘胀闷不适。1988年7月,曾在当地医院胃镜检查示:慢 性萎缩性胃炎并中度肠上皮化生,常服用维酶素、三九胃泰、吗叮 啉及中药汤剂治疗,症状时轻时重。最近半年来自觉胃脘部可扪及 包块,并逐渐加剧,坚硬,疼痛剧烈,饮食量少,且食入即吐,大 便色黑如柏油。于1998年12月来我院就诊。查:形体消瘦,面色萎 黄,左锁骨上窝可触及3个大小为1×0.5CM2的淋巴结,上腹部可触 及3×2CM2 大小的包块,质硬,活动度差,肝脾未触及,肠鸣音稍 活跃,无移动性浊音。胃镜示:胃小弯近窦部可见菜花状肿块,有 出血点。大便OB(++++)血红蛋白78g/L。舌质暗淡有瘀斑,少苔 ,脉弦细无力。
湿热内蕴---痰浊内生---气血瘀滞---气血
痰相互博结—积证 或食气交阻—气机不畅—聚证
【病因病机】
3、邪毒侵袭,留着不去
寒、湿、热 邪毒 长时间作用于人体 侵袭人体留着不去
脏腑失和、气血运行不畅、痰浊内生、气滞血 瘀痰凝 ----形成积聚 《诸病源候论 》:“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 ,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积者,脏病也, 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 治”。
【概说】
3、《诸病源候论》专论积聚病,并提出虚劳积

“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走,乃成积聚”。 “虚劳之人,阴阳伤损,血气凝涩,不能宣通经络,故 积聚于内也”。
4、《丹溪心法》责之于痰浊、食积、血瘀三种 如“块乃有形之物也,痰与食积死血而成也。”
【病因病机】
1.情志抑郁,气滞血瘀
《济生方》:“忧思喜怒之人,人之所不 能无者,过则伤乎五脏,……,留结而为五 积”。 肝脾气机不舒—气滞血瘀 气病---聚证; 血病—积证
【病因病机】
2、酒食内伤,酿生痰浊
• 饮酒过度---湿热内蕴 • 膏粮厚味---湿热内蕴 •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损伤脾胃
【辨证论治】正虚瘀结
3、正虚瘀结----晚期
(1)辨证依据: ①主症:积块坚硬,疼痛加剧; ②兼次症:面色萎黄或黧黑,消瘦脱形,饮食大 减,或呕血、便血、衄血; ③舌象:舌质淡或紫,无苔; ④脉象:脉弦细或细数;
【辨证论治】正虚瘀结
(2)治法:大补气血,化瘀散结。
(3)方药:八珍汤合化积丸。 八珍汤:补益气血(补); 化积丸:行气活血,软坚散结(攻); 三棱、莪术、香附、苏术、五灵脂、阿魏:活血 化瘀; 槟榔:理气泻下; 海浮石、瓦楞子:软坚消瘀散结。
【病因病机】
4、它病转归,日久成积
• 黄疸—湿邪留恋—阻滞气血 • 久疟—湿痰凝聚—脉络痹阻
• 血 吸 虫 — 虫 阻 脉 道 — 肝 脾 气 血 不
畅—脉络瘀阻 日久不愈—积证
【病因病机】
概括:
病因:内因:正气亏虚 、脏腑失和 积聚的形成与演变均与之有关。 部位:腹部 脏腑:肝脾胃肠 病理:气滞、血瘀、痰结
【诊断】
(二)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痞满、鼓胀等相鉴别。 1、痞满:自觉脘腹痞塞胀满,无包块固定,无 气聚胀满
【诊断】
2、与鼓胀鉴别
积聚 鼓 胀
特征
腹内结 块, 或 胀或 痛
腹部膨胀如鼓,青筋暴露
病理
气滞血瘀痰凝
气血水互裹,水液停聚
【辨证论】
(一)辨证要点
1、辨积与聚
聚证:触之无形,聚散无常,痛无定处,病在气分,多
【概说】
5、治疗上
《景岳全书· 积聚论治》提出“曰攻、曰消、曰散、 曰补”四法,各类方剂56首。 《证治准绳》提出“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 李中梓《医宗必读》将攻补两大法则有机应用于该病 初、中、末期。
清代如《类证治裁》、《医碥》、《医宗金鉴》均对积 聚治疗有不断创新。
【概说】
(四)范围
西医中的肝脾肿大、腹腔肿瘤、胃肠功能紊 乱、不完全肠梗阻、肠扭转、肠套叠等疾病出现 类似积聚证候为主时可按本篇论治。
病因:正气亏虚,脏腑失和
病机: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 部位:腹部 临床特征:腹内结块,或胀或痛
【概说】
(二)症状特点
1、共同特征:腹内结块,或胀或痛
2、积证特征:结块固定,痛有定处;病程较长, 3、聚证特征:腹中气聚,聚散无常,攻窜作痛, 痛无定处;病程较短,病情相对较轻。
病情较重;伴食少,倦怠乏力,形体日渐消瘦。
【辨证论治】肝气郁滞
(4)临床应用:
寒甚、腹痛剧烈者加高良姜、肉桂; 兼热化、口苦、舌红者去台乌,加吴茱萸、黄连 (左金丸)。 伤阴:加沙参、麦冬
【辨证论治】食滞痰阻
2、食滞痰阻
(1)辨证依据: ①主症:腹胀或痛,时有条索状物聚起,按则胀 痛加剧; ②兼次症:便秘纳呆,脘闷不舒; ③舌象:舌苔腻; ④脉象:脉弦滑。
【病例分析】1
诊断:聚证(肝气郁滞) 治法:行气散结消聚。 方药:木香顺气散加减。 木香15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枳壳15克、香 附15克、厚朴10克、砂仁10克、柴胡15克、川芎 10克、郁金15克、甘草5克。 服药后腹胀、腹痛减轻,结块消失后改用逍遥散 或用逍遥丸常服。
【病例分析】2
2、苏某,男,50岁。 主诉:腹痛、呕吐2天 病史:2天前突然剧烈、呕吐,去县医院外科诊 断“肠梗阻”,保守治疗2天后,痛不缓解,建 议手术治疗。因惧怕手术到中医科就诊。自述疼 痛剧烈、呕吐,发病以来未排大便。 检查:由家人扶入诊室,痛苦面容,左下腹可触 及条索状物、不甚硬,拒按。苔腻、脉沉弦。 放射线检查:腹部有液平。
【辨证论治】
3、辨积块的初、中、末三期
初期:积块形小,质软,胀痛不适,正气未伤 中期:积块增大,质硬,疼痛持续,正气已伤 末期:积块明显,质坚硬,疼痛剧烈,正气大伤
【辨证论治】
(二)治疗要点
1、聚证重在调气:疏肝理气,行气消聚或兼导 滞化痰
2、积证重在活血:初期-攻邪为主:行气活血, 软坚消积;中期-攻补兼施:祛瘀软坚,兼健 脾;末期-扶正培本,大补气血,兼行气活血, 忌攻伐太过
【辨证论治】气滞血阻
积证
1、气滞血阻—早期
(1)辨证依据: ①主症:积证初起;积块软而不坚,固着不移; ②兼次症:胀痛并见,或口苦脘痞; ③舌象:舌质青紫,舌苔薄,或见瘀斑; ④脉象:脉弦。
【辨证论治】气滞血阻
(2)治法:理气活血,通络消积。
(3)方药:金铃子散合失笑散。 川楝子:行气舒肝; 玄胡索:行气活血; 蒲黄:活血祛瘀; 五灵脂:通利血脉。
积 聚
南方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中医内科
莫孙炼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熟悉积聚的证候特征。 2、了解积聚的发生与正气不足及气、血、 津液运行失常的关系。 3、熟悉积聚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4、掌握积聚的治疗原则及各证型的辨证论 治。 5、了解积聚的转归及预后。
【概说】
(一)定义 积聚是由于正气亏虚,脏腑失 和,气滞、血瘀、痰浊蕴结腹内, 而致以腹内结块,或胀或痛为主 要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
【预后转归】
1、聚证预后一般较好 2、积证预后一般较差 3、积证后期出现黄疸、鼓胀、吐血、便血等, 属病情危笃,预后差,难治
【预防及护理措施】
1、调情志 2、饮食有节 3、劳逸结合 4、有病尽早检查治疗,特别是对黄疸、胁痛、 胃脘痛等。
【病例分析】1
1、丁某,女性,45岁。 主诉:腹内结块2月余。 病史:1年前与人口角后,经常感到腹胀、腹痛, 2月来感到腹内有包块,有时在左下腹,有时在 右下腹,包块鸡卵大,质软,不时触不到,腹胀, 尤以食后更重,食少,伴经量减少,经期小腹胀 痛,二便正常。 检查:苔薄,脉弦细,胃肠钡透及胃镜检查均无 阳性所见。
聚证:气滞
积证:三者均有
【诊断】
(一)诊断要点
1、积证 (1)腹部扪及包块(大小、软硬不一) (2)局部可有疼痛(胀痛或刺痛) (3)兼腹胀、倦怠乏力、纳差、消瘦 (4)B超、CT、内窥镜有助诊断。
原 发 性 肝 癌 --巨块型
原发性肝癌
肝硬化--合并肝癌
【诊断】
2、聚证
(1)腹中气聚,攻窜作痛,时作时止 (2)发作时局部气聚胀满,一般扪不到包块或 扪及包块,但可消散 (3)缓解时气聚胀满消失,可如常人 (4)X线、钡剂造影有助诊断。
【辨证论治】
(三)分证论治
聚证
1、肝气郁滞 (1)辨证依据: ①主证:腹中气聚,攻窜胀痛,时聚时散,常随情绪波 动而起伏。 ②兼次证:脘胁之间时有不适; ③舌象:舌质淡红,苔薄 ④脉象:脉弦。
【辨证论治】肝气郁滞
(2)治法:疏肝解郁,行气消聚。
(3 )方药:木香顺气散 (发作时);逍遥散 (缓解时)。 木香、砂仁、苍术、厚朴、甘草:行气温中、散 寒化湿; 香附、青皮:疏肝理气解郁; 台乌、枳壳、生姜:温中理气。
【概说】
(三)源流
1、《内经》 (1)“积聚”病名,首次见于《灵枢· 五变》 “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 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