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和第三定律(学生版)-学习文档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docx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一第5节牛顿第三定律.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桑水制作【重要知识点搜索】: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一对平衡力【我会做】:(对我来说,这也太简单了,小菜一碟,看看课本彻底解决。

)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了一个质点运动规律的问题,但自然界的物体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一个物体受到其他物体作用的同时也会对其他物体有作用,不讨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就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就无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因此只有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是不够的,必须加上牛顿第三定律才能构成比较全面的反映机械运动规律的运动定律。

在分析物体受力和求解某些不便直接求解的力时,经常要用到牛顿第三定律。

1、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2、应该能正确领会牛顿第三运动定律的物理意义,牛顿第三运动定律实质上揭示了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力总是成对出现的,物体作为施力物的时候它也一定是受力物。

要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同样变化、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

并且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关系与两个物体相互作用的方式、相互作用时的运动状态均无关。

3、要能区分相互平衡的两个力与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现将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列表进行比较如下:一对力比较项目一对平衡力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同点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两个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两个力涉及三个物体两个力涉及两物体可以求合力,且合力一定不可以求合力为零两个力的性质不一定相同两个力的性质一定相同两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是使物体平衡两个力的效果分别表现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一个力的产生、变化、消失不一定影响另一个力两个力一定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共同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我能懂】:(这不过是问题的转换,老师讲时我能弄清楚和明白的。

)例1 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A.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B.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C.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D.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解析跳高运动员要从地面跳起,必须具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所以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必须大于运动员的重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
4.解:(1)FAB=FBA,方向相反。 (2)FAB=FBA=3.2x103 N。
5.答:小强应该注意到,相互平衡的两个 力是对同一物体来说的,而作用力与反作 用力是发生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不 存在平衡问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 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通过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现象,可培养 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鼓励学生动手、大胆质疑、勇于探索, 可提高学生自信心并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勇于创新 的科学态度。 利用交流讨论和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团结 协作的科学精神,感受物理学科研究的方 法和意义。
A.一对平衡力 B.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C.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 直线上 D.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 物体上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三定律
2.手托着一木块,由静止开始向下加 速运动,手对木块的支持力应该( )
A.小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B.等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C.大于木块对手的压力 D.小于木块所受的重力
A,B两个人分别坐在滑板上互拉
以上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 两个物体之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同时它也是受力物体。 我们把其中一个力叫做作用力,另一个力就 叫做反作用力。
探究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吗?
如果相等,那为什么卵击石,鸡蛋“粉身碎 骨”,但石头却“安然无恙”?是不是鸡蛋对石 头的力小,而石头对鸡蛋的力大呢?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灿若寒星**整理制作)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知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2.意义(1)指出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的原因.(2)指出了一切物体,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_____________3.惯性(1)定义:物体保持原来的或状态的性质.(2)惯性: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3)惯性的表现: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惯性大小表现在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上.(4)惯性大小的量度: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的物体惯性大,的物体惯性小.二、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_______【典型例题】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不能很快停下来,是因为物体速度越大,惯性也越大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慢,是因为静止时物体惯性大的缘故C.乒乓球可以快速抽杀,是因为乒乓球惯性小的缘故D.物体受到的外力大,则惯性小;受到的外力小,则惯性就大2.就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现象,某同学试图从惯性角度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A.采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后,某些一级方程式赛车的速度甚至能超过某些老式螺旋桨飞机的速度.这表明,可以通过科学进步使小质量的物体获得大惯性B.射出枪膛的子弹在运动相当长一段距离后连一件棉衣也穿不透,这表明它的惯性小了C.货运列车运行到不同的车站时,经常要摘下或加挂一些车厢,这些会改变它的惯性D.摩托车转弯时,车手一方面要控制适当的速度,另一方面要将身体稍微向里倾斜,通过调控人和车的惯性达到行驶目的3.在都灵冬奥会上,张丹和张昊(如图)一起以完美表演赢得了双人滑比赛的银牌.在滑冰表演刚开始时他们静止不动,随着优美的音乐响起在相互猛推一下之后他们分别向相反方向运动.假定两人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已知张丹在冰上滑行的距离比张昊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力等于张昊推张丹的力B.在推的过程中,张丹推张昊的时间小于张昊推张丹的时间C.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初速度大小大于张昊的初速度大小D.在刚分开时,张丹的加速度大小小于张昊的加速度大小4.一物体受绳子的拉力作用由静止开始前进,先做加速运动,然后改为匀速运动,再改做减速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加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大于物体拉绳子的力B.减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小于物体拉绳子的力C.只有匀速前进时,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相等D.不管物体如何前进,绳子拉物体的力与物体拉绳子的力大小总相等5.用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小球和弹簧的受力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的施力物体是弹簧B.F2的反作用力是F3C.F3的施力物体是小球D.F4的反作用力是F16.伽利略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固定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A.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B.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时机械能守恒C.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D.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7.在车箱的顶板上用细线挂着一个小球,在下列情况下可对车厢的运动情况得出怎样的判断:(1)细线竖直悬挂: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重、难点梳理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一、教学要求: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了解生活实例,知道什么是惯性,知道惯性大小与质量有关,并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运用惯性概念,解释有关实际问题2、难点: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3、疑点:牛顿第一定律是否是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形4、易错点:力和运动关系实际应用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75问题与练习第4题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理想实验的方法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探究和具体实例的分析,理解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理解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2、经历实验方案的制定和实验数据处理的过程,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

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测量加速度、力、质量,分别作出加速度与力、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写出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式体会“控制变量法”对研究问题的意义2、难点:实验方案的确立、实验数据的分析,包括:体验实验探究过程: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思路、制定实验方案、得出实验结论认识数据处理时变换坐标轴的技巧了解将”不易测量的物理量转化为可测物理量”的实验方法会对实验误差作初步分析3、疑点:为什么要作a-1/m图像4、易错点:实验的方法与步骤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图像法处理数据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一、教学要求:1、通过实验归纳,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的含义2、知道力的单位“牛顿”的定义方法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一步理解G=mg4、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二、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1、重点: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会用正交分解法和牛顿第二定律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认识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合力之间的关系(正比性、同体性、瞬时性和矢量性)3、疑点: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4、易错点:受力分析三、教学资源:1、教材中值得重视的题目:P82 动力学方法测量质量P82 问题与练习12、教材中的思想方法:正交分解法进行力的计算第四节力学单位制一、教学要求:1、知道单位制的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案-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物理总复习: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考纲要求】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会应用分析解决具体问题;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并会应用分析判断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1、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会运动。

所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观点:以一定速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如果没有摩擦力,物体将保持原有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笛卡儿的观点:除非物体受到外力作用,否则物体将会永远保持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永远不会沿曲线运动。

2、牛顿第一定律1、定律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3、理想实验:也叫假想实验。

它是在可知的经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它不能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要点诠释:(1)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为牛顿第二定律的提出作出了准备。

(2)牛顿第一定律明确指出适用于一切物体。

这就包括地上的物体和天上的物体,这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跨越,把地上的物体运动规律与天上的物体运动规律统一起来。

(3)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殊情况,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是不受外力的理想情况,与受合外力为零不是一回事。

(理想与现实是不能等同的)要点二、牛顿第三定律定律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要点诠释:(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种性质,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会相互抵消。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和平衡力的区别:一对平衡力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且力的性质可以不同。

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高中物理必修1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考纲要求: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掌握惯性的概念。

2.理解并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3.了解国际单位制(sI)中的力学单位课程预习:1.物体保持___________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________属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______关。

2.牛顿第—定律的内容是:一切物体总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是牛顿以_________的理想实验为基础得出的。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方向_______、作用在________,且同时_______力的________也相同。

它们的性质一定______。

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对平衡力虽等大反向的特点相同,_______受力对象为两个物体,_________受力对象为一个物体学习重点: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2.牛顿第三定律,国际单位制学习难点:牛顿第三定律知识精要:一.惯性1.惯性:2.对惯性的理解【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只有静止或作匀速直线运动时才有惯性B.物体只有受外力作用时才有惯性C.物体的速度大时惯性大D.力是改变惯性的原因E.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例二】人从行驶的汽车上向后跳下来容易发生下列情况中的-------( )A.向汽车前进的方向跌倒B.向汽车前进的反方向跌倒C.向汽车的右侧跌倒D.向汽车的左侧跌倒二.牛顿第一定律:1.表述:2.理解:(1)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2)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例三]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说明了---------( )A.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B.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D.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错误的三.牛顿第三定律:1.表述:2.理解:(1)同时性、异体性;同性质。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平衡力◆[例四]甲、乙两对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对获胜,则在比赛过程中---( )A、甲队拉绳子的大于乙对拉绳子的力B、甲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C、甲、乙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甲、乙两对拉绳子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例五]如图所示。

高中物理 第4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4章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教学过程一、复习预习历史上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有两种不同认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根据人们的直觉经验提出: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停下来,认为历史维持物体运动所不可缺少的。

伽利略通过实验指出:没有使物体改变速度的力,物体就会保持自己的速度不变。

二、知识讲解考点/易错点1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考点/易错点2惯性(1)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2)特点: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性质,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与物体的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无关。

(3)量度: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1. 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的大小无关。

(2)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则反映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运动规律。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1)牛顿第一定律描述了物体不受外力时的状态,而物体不受力的情形是不存在的,因此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明确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考点/易错点3牛顿第三定律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力是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意义建立了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考点/易错点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比较:四同同大小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大小相等同直线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在同一条直线上同性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同存在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三不同不同向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不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作用点不同不同效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两个物体上的作用效果不同三无关与物体的种类无关与相互作用的两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与是否与另外的物体相互作用无关考点/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应注意的问题①定律中的“总是”说明对于任何物体,在任何条件下牛顿第三定律都是成立的。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牛顿第三定律Word版

高一物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教案牛顿第三定律Word版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设计划船时两船互推、人和船的相互作用,让学生认识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引导】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师提问】现实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教师提问】我们刚才讲的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都有直接接触的。

那么没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存在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吗?【教师演示实验】在一块较光滑的长木板上放着两辆小车,小车上各放一个小磁铁,当同名磁极相对时,相互排斥,两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

当异名磁极相对时,相互吸引,两小车做相向运动。

(2)牛顿第三定律观看视频并体会力的相互作用。

思考并举例:物体与桌子之间的弹力。

人行走时人和地面之间的摩擦力。

竖直悬挂的物体与绳子之间的拉力……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人与人之间的万有引力。

人造卫星与地球之间的吸引力……观察实验,加深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

强学生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感性认识,为上升到理性认识做好一定的准备。

让学生把概念和现实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感受到物理就在学生身边,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通过事例和演示实验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教师提问】力的效果既然由力的三要素决定,你认为要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应该从那些方面研究?【教师提问】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那它的大小之间、方向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引导】既然同学们猜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我们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教师引导演示实验】用传感器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简要介绍传感器的原理:力感器可以受力大小转换成电信号,数据采集器把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画出力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教师提问】力的大小在发生变化,你从图象能得出什么结论?从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思考并猜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通过实验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分组进行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顿第一、第三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了解物理学史,了解伽利略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猜想和实验;2.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3.明确惯性的概念以及相关因素;4.明确受力平衡的条件;5.掌握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6.明确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区别;一、知识框架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注意:(1)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物体速度)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物体速度)的原因,换言之,力是产生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它是以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归纳推理而总结出来的。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3、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的理解(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性质——惯性。

(4)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等价性。

4、对物体的惯性的理解(1)惯性是物体总有____________的本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能克服和避免。

(2)惯性只与物体本身有关而与物体是否运动,是否受力无关。

任何物体无论它运动还是静止,无论运动状态是改变还是不改变,物体都有惯性,且物体____________不变惯性不变。

____________是物体惯性的唯一量度。

(3)物体惯性的大小是描述物体____________的本领强弱。

物体惯性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的本领强,物体的运动状态难改变,反之物体的运动状态易改变。

(4)惯性不是力。

5、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___。

6、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

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性质相同,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属于同种性质的力。

若作用力是弹力,反作用力必定是弹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各的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7、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二力平衡的区别二、重点、难点分析:1.惯性和惯性定律的区别(1)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属性,仅由质量决定。

(2)惯性定律:是在理想条件下的一种运动规律。

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运动状态改变必然有加速度,所以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质量与惯性的关系(1)惯性的普遍性和差异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条件下都具有惯性,这表明了惯性的普遍性。

当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又有难易之别,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以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这表明不同物体的惯性大小具有差异性。

(2)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因为惯性是物体固有的性质,所以物体惯性的大小只能由物体自身来决定。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要点:(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依赖性,它们是相互依存,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不是先有作用力后有反作用力;(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同一性质的力;(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不可叠加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应注意同二力平衡加以区别。

4.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宏观、低速的物体,不适用于微观、高速的物体,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不适用于非惯性参考系。

类型一:关于惯性例1.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以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

解析:人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保持着原来所具有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所以仍落回车上原处。

答案:D例2.有人设想,乘坐气球飘在高空,由于地球的自转,一昼夜就能周游世界。

请你评价一下,这个设想可行吗?解析:因为地球上的一切物体(包括地球周围的大气)都随着地球一起在自转。

气球升空后,由于惯性,它仍保持原来的自转速度。

当忽略其他与地球有相对运动(如风)的作用产生的影响时,升空的气球与它下方的地面处于相对静止的状态,不可能使它相对地球绕行一周的。

答案:这个设想不符合物理原理,不可行。

类型二:关于牛顿定律的受力分析例3.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上悬挂两单摆M与N,他们只能在如图1 所示平面内摆动。

某一瞬时出现如图1所示情景,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及两单摆相对车厢运动的可能情况是()A.车厢作匀速直线运动,M摆动,N静止B.车厢作匀速直线运动,M摆动,N也摆动C.车厢作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摆动D.车厢作匀加速直线运动,M静止,N也静止解析:作用在两个摆上的力只有摆的重力和摆线张力两个力。

当车厢作匀速直线运动时,N摆相对车厢静止或摆动中经过平衡位置的瞬间,此时摆所受重力和摆线张力在同一竖直线上,可以出现如图1中所示情景。

M摆所受重力和摆线张力不在一直线上,不可能静止在图中所示位置,但可以是摆动中达到极端位置(最大偏角的位置)的瞬间。

A、B正确,C错。

当车厢作匀加速直线运动,作用在摆球上的重力和摆线张力不再平衡,它们不可能在一直线上,其合力使摆球产生水平方向的加速度。

所以,M静止在图中位置是可能的,但N也静止不可能,D 错。

答案:A、B。

类型三:关于相互作用力的判断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才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D.相互作用的一对力中,究竟哪一个力是作用力、哪一个力是反作用力是任意的解析:由牛顿第三定律知,相互作用的一对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一条直线上,且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但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不一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B、C都是错误的,只有D对.答案:D类型四: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受力分析例5.如图所示,滑杆和底座的总质量为M,一质量为m的猴子沿杆以0.4 g的加速度加速下滑,则底座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A.Mg+0.4mgB.Mg+0.6mgC.(M+m)gD.Mg解析:选B.设猴子受到杆的摩擦力为f,则有:mg-f=ma①滑杆和底座受重力Mg、支持力N、猴子对杆的摩擦力f′三个力的作用,由三力平衡可得:N=Mg+f′②由牛顿第三定律得:f′=f ③由①②③解得:N=Mg+0.6mg由牛顿第三定律得底座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N′=N=Mg+0.6mg,故选B.答案:B例6.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个重G=10 N的金属块,使金属块部分浸在台秤上的水杯中(水不会溢出)。

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为T′=6N,则台秤的示数()A.保持不变B.增加10 NC.增加6 ND.增加4 N解析:金属块浸入水中后,水对金属块产生浮力F,由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知,浮力的大小为F=G-T′=(10-6) N=4 N.根据牛顿第三定律,金属块对水也施加一个反作用力F′,其大小F′=F=4 N,通过水和杯的传递,对台秤产生附加压力,所以台秤的示数增加4 N,故D正确。

答案:D例7.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跳起,是由于()①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②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③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④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A.只有①B.只有④C.②③D.②③④解析:运动员受重力和支持力,其中支持力和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但不是运动员跳起的原因,运动员跳起是因为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所受的重力。

答案:C例8.下列有关牛顿第三定律的叙述正确的是()A.牛顿第三定律是由牛顿第一、第二定律推导得出的B.牛顿第三定律是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质的规律C.只有重力、弹力、摩擦力才符合牛顿第三定律D.以上说法都不对解析:牛顿第三定律是关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规律,与牛顿第一、第二定律描述的规律不同,故B正确,A错误;牛顿第三定律具有普遍性,对任何力均适用,故C错误。

答案:B基础演练1.伽利略的理想实验证明了()A.要物体运动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将静止B.要物体静止必须有力作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C.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D.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越快的汽车越不容易停下来,是因为汽车运动得越快,惯性越大B.小球由于重力的作用而自由下落时,它的惯性就不存在了C.一个小球被竖直上抛,当抛出后能继续上升,是因为小球受到了向上的推力D.物体的惯性是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速度大小无关3.关于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惯性是一切物体的基本属性B.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C.物体运动快,惯性就大D.惯性大小用物体的质量大小来量度4.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牛顿第一定律是依靠实验事实,直接归纳总结得出的B.牛顿第一定律是以可靠实验为基础,通过抽象出理想化实验而得出的结论C.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力是改变物体速度的原因5.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人走路时没有惯性,被绊倒时有惯性B.百米赛跑到终点时不能立即停下是由于惯性,停下时就没有惯性了C.物体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有惯性,受外力作用后惯性被克服了D.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受力情况均无关6.一物体向上抛出后,所受空气阻力大小不变,从它被抛出到落回原地的过程中()A.上升时间大于下降时间B.上升加速度大于下降加速度C.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大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D.上升阶段平均速度小于下降阶段平均速度7.下列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的是()A.匀速行驶的列车B.地球同步卫星C.自由下落的小球D.在水面上浮动的木块8.下面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速度大的物体比速度小的物体难以停下来,所以运动速度大的物体具有较大的惯性B.物体受的力越大,要它停下来就越困难,所以物体受的推力越大,则惯性越大C.物体的体积越大,惯性越大D.物体含的物质越多,惯性越大巩固提高1.关于惯性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只有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的物体才具有惯性B.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保持这个物体匀速运动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C.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相同的水平推力推一辆空车和一辆满载的车,空车启动的快,所以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