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 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 (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平移法:方法如图:(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如(a)怎样用短刻度尺测量教学楼的高度,请说出两种方法?(b)怎样测量学校到你家的距离?(c)怎样测地图上一曲线的长度?(请把这三题答案写出来)(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7.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8.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或者说被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参照物.9.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10.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这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 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12. 速体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梳理一、长度与时间的测量1.长度(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前要“三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选、放、看、读、记”五点方法:①选择适当量程的刻度尺;②刻度尺的分度值: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即(一小格表示的长度),决定测量的精确程度。

③放置刻度尺要沿着被测物体,(a零刻度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b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c对于厚刻度尺应使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④观察示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⑤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eg;⑥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3)长度的单位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其他常用单位,比米大的是千米(km),比米小的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2.时间(1)小时(h)、分(min)。

(2)实验室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或秒表)。

注意:小盘的分度值是大盘的量程。

3.误差①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②误差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测量工具的精确度和测量的人读取估计值有关。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主要有:使用精确度更高的测量工具、运用合理的实验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④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一起的使用规则、读书是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是不能避免的。

7、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相同的微小量放在一起测量,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即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测量一张纸的厚度.(2)组合法(平移法):(a)测硬币直径;(b)测乒乓球直径;铅笔的长度圆锥的高度(3)替代法:有些物体长度不方便用刻度尺直接测量的,就可用其他物体代替测量。

(4)估测法:用目视方式估计物体大约长度的方法。

(5)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用“轮滚法”。

二、运动的描述1.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是在运动还是在静止,必须选择另一个物体做为标准。

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机械运动是指物体位置的变化。

它是最基本的物理运动形式,是研究其他运动形式的基础。

在机械运动中,通常涉及到参考系的选择,以及位置、速度和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描述。

二、参考系与坐标系参考系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考系,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运动描述。

一般来说,选择静止的地面或者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坐标系是用来定量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工具。

在直角坐标系中,通过三个互相垂直的坐标轴(x、y、z)可以精确地描述一个物体的位置。

而在极坐标系中,通过径向距离和角度可以描述物体的位置。

三、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位置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在直角坐标系中,速度可以通过三个分量(vx、vy、vz)来表示。

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

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物体速度的变化量除以时间的变化量。

在直角坐标系中,加速度可以通过三个分量(ax、ay、az)来表示。

加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平方(m/s^2)。

四、机械运动的分类1、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进行的运动。

直线运动又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曲线运动:物体沿曲线进行的运动。

曲线运动一般比较复杂,但可以根据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方法将其分解为多个直线运动的组合。

3、转动:物体绕某一点进行的圆周运动。

转动可以由力矩引起,例如陀螺的运动。

五、机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对于复杂的机械运动,我们可以将其分解为多个简单的运动形式,以便于分析和计算。

例如,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

而旋转运动也可以通过角速度和转动半径等参数进行描述和计算。

六、机械能的转化与守恒机械能是物体由于其位置或速度而具有的能量。

在机械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可能会发生转化,例如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但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总的机械能是不变的。

这是理解和解决许多机械运动问题的重要工具。

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基本知识点总结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而机械运动则是指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机械运动广泛存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因此对于了解机械运动的基本知识点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从机械运动的分类、运动学基本定律、力学基本定律、机械运动的描述和分析等方面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帮助读者对机械运动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机械运动的分类机械运动可以按照其性质、运动轨迹和运动方式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常见的机械运动包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和旋转运动等。

1. 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着直线路径运动的运动形式。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所描述的路径是一个直线。

直线运动可以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两种形式。

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是相等的,速度保持不变。

而变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进的距离不相等,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2. 曲线运动曲线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描述的路径是曲线形状的运动。

常见的曲线运动包括抛物线运动、圆周运动等。

在曲线运动中,物体所描述的路径是弯曲的,而速度和加速度的方向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3. 往复运动往复运动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来回摆动的运动形式。

常见的往复运动包括弹簧振子的上下摆动、滑块的来回滑动等。

在往复运动中,物体来回摆动的频率和幅度是可以调节的。

4. 旋转运动旋转运动是指物体围绕某一固定轴进行的运动形式。

在旋转运动中,物体所描述的路径是一个圆周,其运动状态可以由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等物理量来描述。

二、运动学基本定律运动学是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和定律的科学。

在机械运动的研究中,运动学是非常重要的基础。

下面简单介绍一些运动学的基本定律。

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位移是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历的位置改变量,它是一个矢量物理量。

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物体的位移量,它是一个矢量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

加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也是一个矢量物理量,可以用来描述物体的加速情况。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

机械运动知识点总结机械运动是物体在空间中由一种状态变换到另一种状态的运动过程。

在机械运动中,物体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都是关键的物理量。

下面是机械运动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同。

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加速度为零。

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直线图表示。

2. 加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逐渐增加。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加速度为正。

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曲线图表示。

3. 减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移动的距离逐渐减少。

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加速度为负。

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可以用曲线图表示。

4. 抛体运动:物体在空中自由落体运动的同时,通过水平抛射获得一个初始速度。

抛体运动可以分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运动。

在水平方向,物体的速度是恒定的,加速度为零。

在竖直方向,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速度逐渐增加,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

5. 圆周运动:物体绕着一个固定点做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的一些重要物理量包括角速度、角加速度和半径。

角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物体绕圆周旋转的角度,单位为弧度/秒。

角加速度表示单位时间内角速度变化的快慢,单位为弧度/秒^2。

半径是圆周的半径。

6. 振动运动:物体以一定的幅度围绕平衡位置做周期性往复运动。

振动运动的一些重要物理量包括振幅、周期和频率。

振幅表示振动的最大位移,周期表示振动一个循环所需的时间,频率表示单位时间内发生振动的次数。

7. 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自由振动是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振动。

受迫振动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产生的振动。

外力可以是周期性的,也可以是非周期性的。

8. 谐振:当受迫振动的频率等于物体的固有频率时,振动会发生共振现象,这种现象称为谐振。

谐振会导致物体振动幅度的增大。

9. 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只受到重力作用的运动。

自由落体运动的一些重要物理量包括初始速度、加速度和时间。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用符号表示为m。

另外还有7个单位。

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光年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长度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0”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

(2)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

(3)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停、三恢复零。

4、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消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

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第3节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时间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 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必背知识点一、机械运动的基本概念1. 机械运动的定义: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运动的描述1.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运动。

其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方向也不变。

2.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运动,但速度大小改变的运动。

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时,可以用平均速度,即总路程除以总时间。

3.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路程相同,比较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引入速度概念,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速度1. 速度的定义: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定义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速度的公式:v = s/t,其中v是速度,s是路程,t是时间。

3. 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 (km/h)作为速度的单位。

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m/s = 3.6km/h。

四、长度的测量1. 测量工具: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是刻度尺。

2. 使用刻度尺的方法: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将刻度尺有刻度的一边紧贴被测物体,并与被测物体长度平行。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 误差与错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而错误是不应该发生的,能够避免。

五、其他重要概念1. 运动的相对性:运动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2.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知识点归纳

机械运动是物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规律。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内容。

一、运动的基本概念1.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2.参照系:用于测量和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标准。

二、速度与加速度1.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3.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速度单位:m/s。

4.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5.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

6.瞬时速度:极短时间段内的速度。

7.加速度的定义: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和方向。

8.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时间。

9.秒速、米制国际单位制加速度单位:m/s²。

10.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方向一致。

三、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在同一方向上匀速运动。

2.特点:速度恒定,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3.速度-时间图:直线。

4.位移-时间图:直线。

四、匀加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在单位时间内均匀增加或减小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位移等于初速度乘以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3.位移-时间图:抛物线。

4.速度-时间图:直线。

五、自由落体运动1.定义:狭义上指物体只受重力作用而做竖直方向上自由下落的运动。

2.特点:加速度恒定,取向竖直向下,大小为9.8m/s²。

3.位移计算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加上加速度乘以时间的平方的一半。

六、简谐振动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作往复振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恒定,振幅和频率可以改变。

3.周期的定义:一个完整的往复运动所需要的时间。

4.频率的定义:单位时间内发生的往复运动次数。

七、单摆运动1.定义:物体通过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线与一个固定点连接,做往复运动的运动。

2.特点:周期与摆长有关,摆长越大,周期越长,频率越低。

综上所述,八年级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知识点主要包括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与加速度、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简谐振动和单摆运动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第一章《机械运动》基础知识总结
绪论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其他单位还有 。

基本测量工具是 。

精确测量时,可以用到的测量工具还有 和 。

2、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 。

其他单位还有 和 。

时间的基本测量工具是 。

3、长度单位的换算:
1km = m
1mm =
m μ,1m μ= nm 1m = dm = cm = mm = m μ= nm
在箭头的上下方填上相邻各单位间换算的数值:(箭头记忆方式)
km m dm cm mm m nm μ
4、时间单位的换算:
1h = m i n = s
5、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①实验前三看:看刻度尺的 、 和 。

②测量过程:
刻度尺要放正,尺边要与被测物体的边缘重合或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与 对齐。

观察时,视线要 刻度尺,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 。

③读数:
读数由 和 两部分组成。

其中数值又由 和 两部分组成。

估读要求:读数时,要求估读到 ,即分度值在读数的倒数第二位。

6、误差和错误:
① 与 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②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可以消除; 无法消除,无法避免,只能尽量 。

③减小误差的方法:(3条)
1、 ;
2、 ;
3、 。

7、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
①测量两地之间的真实距离用什么方法?
②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用什么方法?
③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用什么方法?
④测量一元硬币的直径,钢管的直径,乒乓球的直径用什么方法?
8、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是: 、 、 、 、 、 和 。

9、伽利略钟摆实验的结论:
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周期)跟 和 无关,跟 有关。

摆线
越 ,摆动的周期越大,摆线越 ,摆动周期越小。

即 2T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一节 运动的描述
1、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 叫做机械运动。

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关键是要选择 ,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 。

通常我们选择 为参照物。

2、运动和静止是 ,运动和静止具有 。

3、相对静止的特点。

第二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① ;②
2、速度:
①定义:把物体在 叫做速度。

②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 的物理量。

③速度的计算公式: ,单位有 和 。

交通上一般使用 。

④速度单位换算:1/m s = /k m h 1/km h = /m s
3、匀速直线运动:
①特点:速度的大小不变,方向也不变,即v 是常数;②路程和时间成 比。

()s vt = ②图像: 比较A 、B 速度大小 A v B v
S-t 图像(过原点的倾斜直线) v-t 图像(平行于t 轴的直线) ③频闪照相: 甲物体做 运动,乙物体做 运动。

4、求平均速度:公式:s v t =,其中s 是总路程,v 是总时间,即 =总路程平均速度总时间
5、关于s v t
=的计算题:(写上公式)求速度: ;求时间: ;求路程 。

(计算题要求:写清解题步骤,包括公式、单位和必要的文字说明,切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