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

合集下载

沥青砼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砼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砼路面施工组织设计A、S314 樟排线麻山至凤凰段公路大中修工程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

B、本合同段工程现场考察情况后。

C、我公司现有投入工程的施工技术力量和机械设备。

D、现行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施工定额》、《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等。

其它现行的有关工程技术、施工验收标准及规范和。

1、工程概况麻凤线起点麻山街口,终点为凤凰,全长 10 公里,路基利用原有路基,路面为机动车宽 4.5*2 米、人行道宽 1.5*2 米,双幅路型式。

路面横坡度 1.5%。

路面结构采用 20cm 厚级配碎石垫层, 20cm 厚 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5cm 厚沥青混凝土路面。

2、工期计划根据建设单位工期要求,计划工期为 30 天3、质量计划及评定标准质量计划:合格工程第一节、施工准备工作1、组织所有参加施工的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本工程设计图纸中的所有内容,熟悉并掌握该工程的特点和技术要求,作好图纸会审,技术交底,现场交桩工作。

2、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点,并设明显标志和完整记录被查用。

3、组织所有施工人员对工程范围内地上构筑高架路线、地下管线进行全面勘察,对影响施工或者交叉管线位置、高度等相关内容拆迁遗留问题等作好现场记录和标示,依据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结果,合理安排组织施工,合理布置暂时设施,制定施工现场总体布置平面图。

4、及时作好施工用电、水的准备工作,以及材料、设备、劳动力合理布置,有条不紊的进场。

5、加强对参加专业技术工种人员的培训工作,学习新技术、新规范、新工艺,使用新设备,确保工程顺利进。

第二节、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一)施工总体布署结合图纸及现场的实际情况,,沥青砼采用场外拌制拉至施工现场,机械摊铺、压实。

(二)沥青砼路面工程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一、材料1、粗集料A、集料应为按要求尺寸轧碎的坚固、强韧、耐久的石料。

全部材料必须洁净、干燥、无风化,不得含有泥土、有机物和其它有害杂质,且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臵及规划第一节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市,共由16条道路组成,为便于区分,设计时暂以A路、B路、C路、D路、E路、F路、G路、H路、J路、K路、L路、M路、N路、P路、Q路来命名。

道路总长39227.353米,路宽9至42米不等。

其中F路、M路全段和C路、K路、L路的部分路段属于新建道路,其余属于改建道路。

二、沿线现状A路:该路全长2326.071m,起点与B路相交,自工程起点至K1+68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5.5m;K1+680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12m;K2+225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12m,中央分隔带宽18米,总宽42米。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2+225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2+225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警察局等单位。

B路:该路全长3234.486m,起点与A路相交,工程起点至K2+150、K2+820-K3+2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9m;K1+680至K2+820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11m。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1+200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1+200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部分民房。

在K0+825处现状有一道1.5m宽的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在K2+925处现状有一道5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C路:该路全长1836.408m,工程起点至K0+185、K0+445-K0+9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沥青路面,宽约7m;其余路段为一条宽约3m的土路。

设计道路两侧沿线为民房。

在K1+757处现状有一道0.9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在K1+793处现状有一道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

D路:该路全长785.749m,工程起点至K0+24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4m;K0+500至工程终点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7m;K0+240- K0+500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5m,中央分隔带宽2米,总宽12米。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六、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工程概况第二章编制依据第三章施工部署及现场平面布置第四章施工方法及主要技术措施第五章工程质量保证措施第六章安全生产保证措施第七章文明施工措施及环境保护措施第八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第九章项目经理资历情况第十章项目管理机构配备情况第十一章主要施工机具、劳动力使用计划第十二章扬尘治理措施第十三章有必要说明的其它内容附表:附表一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附表二拟配备本工程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附表五施工总平面图附表六临时用地表第三章施工部署及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组织设计的总体部署, 要满足招标文件的要求, 符合现场实际情况, 确保安全及招标单位确定的工期。

优质高效的完成合同范围内的各项工程。

第一节、施工总体部署:(1)、施工总体计划安排施工过程以道路工程为主线, 其它附属工程跟随。

道路工程分段作业。

按先地下后地上, 原则分段平行作业, 形成流水线。

以节约工期。

(2)、施工部署原则服从业主及监理的管理, 严格按照招标要求的各项要求执行各项规定,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要求施工。

确保工期的原则。

严格遵守招标文件规定的工程施工工期。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特点和要求, 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 保质、保量的完成各分项工程的施工。

根据其先后顺序, 轻重缓急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与顺序。

优化资源配备, 分期、分批组织施工, 使各工序紧密衔接。

杜绝不必要的重复工作。

施工进度的安排充分考虑气候对施工的不利影响, 确保工期, 并留有适当的余地。

质量重于泰山的原则。

质量是永恒的, 确保质量目标, 制定创优计划, 严格按照质量体系运作, 以工作质量确保每道工序, 每项工程的工程质量。

安全第一, 预防为主的原则。

确立安全工作目标, 完善规章制度, 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 强化安全教育, 并实行岗前培训考核制度, 培训不合格不允许上岗, 并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学习。

狠抓施工现场的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指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前,对施工过程中所需的人员、设备、材料等资源进行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制定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过程的顺利进行。

下面是一个关于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文稿,供参考。

一、施工项目概况本次施工项目市地区道路的沥青路面工程,施工路段长度为3公里,宽度为10米。

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沥青混凝土面层铺设、基层平整处理、边沟整修等工作。

施工工期为30天。

二、施工组织架构1.项目经理:负责整个施工项目的组织、协调和管理。

2.副项目经理:协助项目经理进行施工项目的各项工作。

4.工程测量人员:负责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并绘制施工图纸。

5.施工人员和机械操作工:负责具体的施工作业,包括沥青混凝土面层铺设、基层平整处理等。

6.材料管理人员:负责对施工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进行管理。

三、施工方案1.施工前期准备:(1)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并提交相关部门审核。

(2)开展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的采购工作。

(3)对施工现场进行勘察和测量,并制定详细的施工图纸。

(4)开展对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5)与相关单位进行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2.施工过程管理:(1)保证施工现场的安全和秩序,设置警示标志和警示线。

(2)严格按照施工图纸要求进行施工作业。

(3)监督施工人员的作业质量,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验收。

(4)合理调配施工材料和施工机械设备,确保施工的连续性和高效性。

(5)加强与相关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

3.施工后期整理:(1)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清理和处理。

(2)进行施工质量的检查和评估,确保施工成果符合要求。

(3)编制施工总结报告,总结施工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4)对施工现场进行验收,并进行移交。

四、施工资源配置1.人员调配:(1)项目经理:1人(2)副项目经理:1人(4)工程测量人员:2人(5)施工人员和机械操作工:30人(6)材料管理人员:2人2.设备配置:(1)沥青面层铺设机:1台(2)碾压机:3台(3)平地机:1台(4)推土机:1台(5)挖掘机:1台3.材料准备:(1)沥青混凝土:4000吨(2)碎石:5000吨(3)水泥:100吨(4)沙子:2000吨(5)钢筋:100吨五、安全措施1.进行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三级路面工程施工方案(3篇)

三级路面工程施工方案(3篇)

第1篇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某三级公路路面工程,全长XX公里,路面宽度为7.5米,设计时速为30公里/小时。

路面结构为:基层、底基层、沥青混凝土面层。

本方案旨在指导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技术要求和质量保证措施。

二、施工准备1. 施工组织成立项目部,负责工程的全面管理。

项目部下设施工队、材料科、技术科、质量科等职能部门,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2. 施工材料(1)基层:选用石灰稳定土,应符合GB/T 14685-2011《石灰土》标准。

(2)底基层:选用水泥稳定砂砾,应符合GB/T 14685-2011《水泥土》标准。

(3)沥青混凝土面层:选用AC-20C中粒式沥青砼,应符合GB/T 15180-2016《沥青混凝土》标准。

3. 施工设备(1)基层施工设备:压路机、摊铺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

(2)底基层施工设备:压路机、摊铺机、装载机、自卸汽车等。

(3)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设备:沥青混凝土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自卸汽车等。

三、施工工艺1. 基层施工(1)材料拌合: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

(2)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基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2. 底基层施工(1)材料拌合: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水泥稳定砂砾的质量。

(2)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底基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3. 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1)材料拌合:按设计配合比进行拌合,确保沥青混凝土的质量。

(2)摊铺: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摊铺厚度均匀,表面平整。

(3)碾压:采用压路机进行碾压,确保沥青混凝土面层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四、质量控制1. 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规范标准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确保施工人员掌握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3. 施工过程中,加强材料、设备、人员的管理,确保施工质量。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第一章工程概况1.1 工程简述1.1.1概述某沥青路面建设工程,全长56.50米。

1.1.2技术标准1、公路等级:K0+000~K13+270段三级;K13+270~K54+500段四级;2、路基宽度: K0+000~K13+270段7.5米;K13+270~K54+500段6.5米;3、路面宽度: K0+000~K13+270段7米;K13+270~K54+500段6米;4、路面结构: K0+000~K13+270段;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AC-13)+0.6cm稀浆封层(ES-2型)+25cm级配碎石基层+12cm未筛碎石底基层;K13+270~K54+500段: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面层(AC-13)+0.6cm稀浆封层(ES-2型)+20cm级配碎石基层+12cm未筛碎石底基层;5、设计荷载:公路-II级。

6、设计速度:K0+000~K13+270段30公里/小时;K13+270~K54+500段20公里/小时;1.2主要工程数量1.2.1 路基工程1、路基土石方工程路基开挖土方14670m3,挖石方2430m3;坍方清理10400 m3;路基利用方填筑11132 m3;2、特殊路基处理换填砂砾石840 m3;换填片石9912 m3;砂砾石路基补强层5641 m3;10cm天然砂砾调型层322681 m2。

1.2.2 排水工程1、边沟M7.5浆砌片石边沟11148 m3。

2、盖板沟C25钢筋混凝土水沟盖板15m3、排水M7.5浆砌片石排水沟586 m3。

4、盲沟碎石盲沟(80cm×80cm)195m.1.2.3 防护工程M7.5浆挡土墙5564m3;M7.5浆砌护肩墙2129m3;M7.5浆砌上挡墙2530m3;M7.5浆砌片石消力槛204m3。

1.2.4 路面工程1、未筛分碎石底基层厚10未筛分碎石底基层353426 m2。

2、级配碎石基层厚20cm级配碎石基层69016 m2;厚25cm级配碎石基层284410 m2。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一、引言随着交通行业的不断发展,公路建设已成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一环。

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公路建设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路面形式,其施工质量直接影响到道路的使用性能和使用寿命。

为了科学、合理地组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提高路面施工质量,本文将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组织设计。

二、关键词1、沥青混凝土路面2、施工组织设计3、施工质量4、公路建设5、经济发展三、正文1、路面的重要性沥青混凝土路面作为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车辆行驶安全、舒适、快速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沥青混凝土路面对于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2、施工组织设计的必要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前的必要准备,通过对施工过程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和安排,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确保施工进度。

3、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1)施工前的准备:包括材料采购、设备调试、人员配备、施工现场布置等。

(2)施工工艺:详细介绍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流程,包括基层处理、沥青混合料制备、沥青混合料摊铺、压实等。

(3)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制定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特点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4)施工进度安排: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确保施工进度满足要求。

(5)安全保障措施: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源,制定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4、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1)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确保材料、设备、人员等各方面就绪。

(2)根据施工工艺流程,有序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

(3)落实质量保证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

(4)根据施工进度安排,合理安排施工进度,确保施工进度满足要求。

(5)严格执行安全保障措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5、施工组织设计的优化在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更好地适应工程需求,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山岭重丘区省道三级公路沥青砼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山岭重丘区省道三级公路沥青砼路面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综合说明一、编制依据(一)、省道三级公路改建工程施工招标资格预审文件。

(二)、现场踏勘、调查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

(三)、国家现行的施工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及《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五)、我单位现有技术力量、队伍素质、机械装备、财务实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及多年来在类似工程施工中积累的丰富施工经验。

二、编制原则(一)、遵循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的原则。

在编写主要项目施工方法中,严格执行现行施工规范、规程及验收标准,确保工程质量。

(二)、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在制定各具体项目实施方案过程中,充分研究、分析本工程的特点、难点,坚持科学组织、合理安排、均衡生产,确保优质高效完成本合同段建设任务。

(三)、坚持施工全过程严格管理的原则。

在各道工序施工中,认真自检,严格执行监理工程师指令,尊重业主和设计代表意见,严格管理。

(四)、坚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的原则。

在施工中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在施工中的先导作用。

(五)、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综合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施工组织安排上,以专业队为基本组成形式,机械化作业为主,充分发挥专业人员和先进优良设备之优势,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配置,以达到整体优化目的。

(六)、实施项目法管理,利用网络技术对生产资源及生产诸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保证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及社会信誉等预期目标。

三、编制范围省道三级公路改建路面工程。

四、工程概况本项目起点位于***,终点***镇。

全长19公里。

1、设计情况K30+000—K49+000段、为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3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为7.5米;路面宽度6.5米,最大纵坡8%。

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I级。

2、工期情况本工程总工期6个月,即201 年月日—201年月日.中标后,我公司通过加强管理、加大投入、科学组织、文明施工,确保按合同规定的时间完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级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沥青混凝土路面)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臵及规划第一节工程概况和编制依据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某市,共由16条道路组成,为便于区分,设计时暂以A路、B路、C路、D路、E路、F路、G路、H路、J路、K路、L路、M路、N路、P路、Q路来命名。

道路总长39227.353米,路宽9至42米不等。

其中F路、M路全段和C路、K路、L路的部分路段属于新建道路,其余属于改建道路。

二、沿线现状A路:该路全长2326.071m,起点与B路相交,自工程起点至K1+68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5.5m;K1+680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12m;K2+225至K2+225段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12m,中央分隔带宽18米,总宽42米。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2+225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2+225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警察局等单位。

B路:该路全长3234.486m,起点与A路相交,工程起点至K2+150、K2+820-K3+2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9m;K1+680至K2+820段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11m。

均为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1+200段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K1+200至工程终点道路两侧有部分民房。

在K0+825处现状有一道1.5m宽的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在K2+925处现状有一道5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C路:该路全长1836.408m,工程起点至K0+185、K0+445-K0+90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沥青路面,宽约7m;其余路段为一条宽约3m的土路。

设计道路两侧沿线为民房。

在K1+757处现状有一道0.9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在K1+793处现状有一道小涵洞横穿设计道路。

D路:该路全长785.749m,工程起点至K0+240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4m;K0+500至工程终点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7m;K0+240- K0+500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5m,中央分隔带宽2米,总宽12米。

均为沥青路面。

道路两侧有部分民房。

在K0+230处现状有一道7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E路:该路全长1935.716m,全线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7-11m,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0+920段道路两侧有部分民房,其余路段两侧均为农田、荒地。

在K1+030处现状有一道3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F路:该路全长11023.379m,全线道路中线附近有一条宽约3m 的土路。

沿线道路两侧均为农田、荒地。

起点接Q路的大桥,在K5+800处现状有一道3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G路: 该路全长1507.909m, 全线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7m,沥青路面。

工程起点至K0+600及终点附近段道路两侧有部分民房外,其余路段两侧均为农田、荒地。

在K0+710处现状有一道2.5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H路: 该路全长2534.045m, 全线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7m,沥青路面。

道路沿线两侧均有民房。

在K0+292处现状有一道1.3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J路: 该路全长6915.437 ,全线现状道路为单幅路,宽约5m,沥青路面。

道路沿线两侧均为农田、荒地。

在K0+850处现状有一道7.7m宽的小桥涵横穿设计道路。

K路: 该路全长2404.827m, 工程起点至K1+140段为一条宽约5m的土路,其余路段为沥青路面,宽约5m。

道路沿线两侧均为民房。

L路: 该路全长1018.364m, 工程起点至K0+155及K0+720至工程终点段为一条宽约4m的土路,其余路段为沥青路面,宽约7m。

道路沿线两侧均为民房。

M路: 该路全长2147.821m, 全线道路中线附近有一条宽约5m的土路。

工程起点至K0+600道路两侧为农田、荒地,其余路段外侧均为民房。

N路: 该路全长489.804m,现状道路为双幅路,两侧车行道各宽约为7m,中央分隔带宽2.3米,总宽约16米,沥青路面,道路两侧均为民房、单位。

P路: 该路全长705.132m, 现状路均为单幅路,工程起点至K0+216.482段路宽12米, K0+216.482至工程终点段路宽7米,均为沥青路面。

道路两侧均为民房、单位。

Q路: 该路全长362.205m, 该段现状为一座单幅桥,桥宽4.4米。

三、地质地貌及气候某市位于某东北边境,在开赛河支流隆奇莫河左岸,近刚果(金)边界。

某市一年分两季,每年5-10月为旱季,每年10月至来年5月为雨季。

某市属于平原地区,主城区内高差不大,城市的整体环境较差。

城市内路面损坏严重,脏、乱、差问题突出,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形象。

某市区内城市道路均为沥青路面,原道路未设雨水排放系统,雨水多为地面排除。

四、编制依据1、段工程的施工招标文件、设计图纸、技术规范、补遗书及标前会议内容。

2、对施工现场的实地考察。

3、有关国产、进口设备的性能及台班定额。

4、现行的国家及交通部颁发的技术规范、技术标准。

五、编制原则1、响应招标文件的要求,确保实现业主制定的工期,质量,安全,环保,文明施工等各方面目标。

2、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运用网络计划技术控制施工进度,进行平行流水及均衡施工。

3、恰当地安排雨季施工项目,增加全年连续施工日数,应把那些确有必要而又不因雨季施工而带来技术复杂和造价提高地工程列入雨季施工,全面平衡人工、材料的需用量,提高施工的均衡性。

4、合理配臵生产要素,尽量减少工程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5、安排有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按照业主的要求组织专业化施工。

6、明确安全目标,采用可靠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7、施工中做到文明施工,争创“文明施工工地”。

六、主要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 三级公路。

2、设计速度: 30Km/h。

3、路面类型: 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使用年限8年。

4、路面设计标准荷载: BZZ-100。

第二节施工总体布署一、奋斗目标1、质量目标:按照业主的要求,圆满实现工程施工质量一次性合格。

2、工期目标:按业主要求工期圆满地完成工程施工。

3、安全目标:确保不发生人身重大伤亡事故和机械被损事故。

4、文明施工目标:严格执行环保法有关规定,避免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

二、施工组织机构项目部领导班子由3人组成,即项目经理1人、项目副经理1人,技术负责人(即总工程师)1人。

项目经理部内设工程技术部、办公室、质检实验部、合同部、财务部、工程部、机材部等职能部门。

经理部下设3个施工队完成全线工程项目的施工。

三、施工段及施工任务划分根据本合同段实际工程项目、数量及工期情况,我们将组织3个施工队其具体分工如下表:四、施工准备及临时工程规划临时工程与设施包括为实施永久性工程的各项相关的临时性工作台,如:临时道路;临时电力、电信、电讯线路的架设与维护;临时供水、排污系统的建设与维护以及其他相关的临时设施等。

依据施工平面图及现场考察情况,建设施工与管理所需的办公室、住房、医疗卫生、工作场地、工地试验室、消防设施等;建设材料区、盖板预制区,布臵和安装碎石场及沥青混凝土拌和设备。

第三节设备、人员动员周期及设备、人员一、设备、人员动员周期我部严格遵照业主和我公司签订的施工合同的开工日期进行施工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临时设施的修建、安装、材料储备、机械设备的搬运及安装,人员前期动员等。

项目部和施工队的先遣人员能够以最快速度进入施工现场,进行施工准备,做好施工驻地建设和临时工程,并组织施工机械设备和人员进场。

人员及设备动员周期为30天(包括施工准备、临时工程、人员设备到位)。

二、设备、人员、材料运到现场的方法⒈选派管理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总工及各级施工管理和技术人员,共同承担本合同段的施工任务,由我公司调入。

⒉我公司选派具有多年公路工程施工经验的劳务协作队伍进驻施工现场,确保满足工程施工需要,并优先考虑当地劳务力量。

⒊机械设备到场情况,根据我部将要开展的施工项目,相应的机械设备将尽快进场。

本工程所需设备四、工期安排预计开工日期2013年月日,完工日期201年月日。

根据工程量,具体工期总体计划安排如下:施工准备:2013年月日——201年月日,路基工程:2013年月日——201年月日,涵洞工程:201年月日——20年月日,路面基层201年月日——201年月日,路面面层201年月-----20年月日其他工程:201年月日——201年月日,竣工整理:201年月日-----201年月日第二章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方案、方法及技术措施本工程包括有路基、桥涵、路面、排水和附属等工程。

一、施工准备1、线路复测首先对全站仪、经纬仪、水平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校验,保证仪器具有良好状态。

根据设计所提供的导线控制桩、水准基点进行复测,复测同时与前后标段控制桩相联测。

复测结果与设计提供定测结果不符时,须重新复测。

如确认定测资料有误,通知设计单位到现场双方复测,予以确认。

复测成果与定测结果相符,满足要求时,对设计所交的桩橛设臵护桩。

2、施工控制测量(1)路基的控制测量○1路基的中线和水平测量:根据《测规》测设出路基的中线;○2做好每次放样的测量记录,严格控制路基成形的外观质量和每次填土的厚度,以及每层碾压过的路基横坡。

(2)桥涵控制轴线测设测量前仔细审图,核对数据,并积极与设计部门联系,保证放线所用数据准确无误。

通过平面控制系统的导线点,用极坐标法精确测设桥梁轴线控制桩。

定出轴线后,用直接丈量法进行复核,误差在1/ 5000 以内即合格,否则重测。

复核无误后,分别沿线路法向、切向方向每边测设不少于三个护桩。

施工水准点从基准水准点引出,以便于施工使用又易于保护的原则测设,布臵合理,往返测量闭合差符合规范要求。

桥梁轴线控制桩、施工水准点测设好后,与相邻标段基桩进行联测,确保中线、高程严格闭合,保证平顺连接。

贯通后,整理测量资料交监理工程师审核,并协助监理进行复核、检查,合格后方可用作施工放样的依据。

水准点、轴线控制桩及其护桩、施工水准点均用混凝土妥善保护,并绘在测量桩图上。

(3)路面工程控制测量路面工程中线及标高控制精度要求高,故在路面工程施工前,应对路基精加工面的中线及标高进行严格控制,合格后才能开始路面工程的施工。

由于路面基层、下封层、面层均采用摊铺机施工,为保证施工精度,中线及标高桩均每 1 0 m 设臵一个,并在伸缩缝处、曲线各要素点、纵坡变坡点等加设控制桩,所有施工控制桩橛均需与导线点及基准水准点联测,确保正确无误。

道路两侧设有浆砌片石路缘石,在路基施工完后,即可施工路缘石,严格控制其水平、中线,确保线形圆顺、美观。

3、试验检测工地设工程试验室,负责本工程的土工试验及各项材料的抽验、复验、砼配合比设计和对砼的陷度、强度进行检查,对施工质量进行跟踪检测,整理分析数据,反馈指导施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