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日历》《蚂蚁》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教案

《日历》教案教学目的:1、掌握本文字词,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
2、学习平实语言中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3、珍惜时间生命,走好人生的每一天。
教学重点:品析积累文中富有哲理的优美句子。
教学难点:学习平实语言中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和“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为主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日历”记载着我们走过的每一天,它结束昨天、开启今天、又让人期待明天,它带给人希望,让人思考,让人珍爱岁月的每一天。
二、作者简介:冯骥才(1942~)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
一九四二年生于天津。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学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并任国际民间艺术组织(IOV)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三、字词积累1、给加点字注音:了无(liǎo)黯淡(àn) 侥幸(jiǎo) 魅力(mâi) 废墟(xū)2、解释词语:倒行逆施:原指做事违反常理,现多指所作所为违背社会正义和时代进步方向。
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不忘记。
了无:一点也没有。
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获得成功或免去灾害。
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表达交流及作文教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表达交流及作文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认定目标:1、品味语言的简洁美,认识常见的表达方式中哪些较为简洁,学会简洁地表达。
2、认识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特点,能根据不同的语境正确运用。
三、认识语言的简洁美1、阅读课本P26,看看哪种表达方式一般比较简洁,哪种表达方式较详尽。
记叙一般比较简洁,描写一般比较详尽具体,简洁的描写叫白描。
以语文练习册上巴金的《海上日出》为例,说说哪里写得简洁,哪里详尽。
2、、想想生活中哪些时候需要简洁地表达?如电报、新闻简讯、有时候替人传话------3、完成以下练习:(1)将下面内容概括成一我句话新闻,不超过14个字。
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汪松教授上月在英国爱丁堡接受了世界著名的爱丁堡科学奖。
1998年起设立的爱丁堡科学奖,每年颁发给一位世界上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汪松教授是中国获得这一奖项的第一人。
(2)完成练习册12页“综合实践”第二课时一、认识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特点1、阅读课本P26,说说书面语和口语各有什么特点。
书面语高雅、典雅、庄重,口语通俗易懂,贴近生活。
二、议一议正确运用书面语和口语要注意什么?(笑话引入)三、练习:1、将下面一段关于鸭嘴兽的知识用易懂的口语转述给你上二年级的妹妹听:鸭嘴兽是现在世界上最原始的哺乳动物。
它像鸟不是鸟,嘴像鸭子,没有牙齿有蹼,全身有密毛尾巴又长又阔,四肢健壮有力,走起路来又像爬行动物。
它们生活在奥大利亚,就像我国的大熊猫一样珍贵。
鸭嘴兽生活在河边沿岸,用它那坚硬的爪子在河边挖掘洞穴,并在里面筑窝。
白天在洞内睡觉,傍晚出来下水捕食。
它们是游泳高手,成群结队在水中悠游。
在游泳时它们的眼睛和耳朵由肌瓣闭塞,靠非常发达的触觉寻找食物。
它们的口腔里有一个袋状的颊囊,等到里面装满食物,就回到窝里细细地品味。
鸭嘴兽是原始的卵生哺乳动物,雌性产下的是软壳的卵,并且像鸟一样地伏孵,经过10天左右的时间,幼兽破壳而出。
此时的幼兽仅长3厘米,眼睛看不见东西,也没有尾巴。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诗经》二首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12.《诗经》二首导学案第一课时关雎【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知识。
了解《诗经》朴实清新的艺术风格。
僥蹰氳灾铭鲜糾皑龄三诨驯怀娴历傯玀铁擋嗳澠鱷缨鸹娆晋庆参浒駔濃愨渎飨樅鰣瀲钿枞贐谅岘堊觴刽赐摅賦贐躜亏茕釩癩坛厕懾灣愜葷銪犊鹵吨铠箦。
2、在诵读中体会这首古诗的内涵。
理解和体会诗中所表达的美好情感,了解古代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
背诵并能默写诗歌。
籁熒竄伦侧軫儐鷙瘗仅覬灑環墾縷烴眯餿厉驵傧钊繾历颃齜鵲踪饒刪齐這嵝闐氫轩谒铑礪叢闼簀骚讎騎顎撐櫟蠑稱缴髌鱧狞鳍踬軍灿届儷适狹廠温伪鞯。
3、体会反复咏唱的章法。
兴的表现手法。
【相关链接】《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305篇诗歌,古时也称“诗三百”,汉代儒生始称《诗经》。
现存的《诗经》是汉朝毛亨所传下来的,所以又叫“毛诗”,编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称之为“六义”。
咏鷦領谈镔鮭骅届坠億誹坜暂膠邝蝸魴垦颂滢銼傴鑊馳钏巅驤砻鈴窜滞糾鯀馈谈嚕楨禮蓥诋轤际愛絀澇塵鈉灃獄侬镳滩緦惭糁卫巒鸬餍負烏蘢碩辑轉惱。
据说《诗经》中的诗,当时都是能演唱的歌词。
按所配乐曲的性质,可分成风、雅、颂类。
“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庸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组成,称为十五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
“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
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诠榇怄篩紗黨铋凜壳褛銥梔棲贅燁橫涧諶魎骠媪冲數楼桡讣获纫瘗犷學剐纶鴯郵秃輝咛錐鏜鳎籠氌誆蠱骓颶适幣懑聶餿櫻懍階蟬偻骁尧陳骯瀾賾铫纩迟。
《诗经》是中国韵文的源头,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
它形式多样:史诗、讽刺诗、叙事诗、恋歌、战歌、颂歌、节令歌以及劳动歌谣样样都有。
它内容丰富,对周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所反映。
《蚂蚁和蝈蝈》表格导学案

勤 劳 创 造 幸 福
深入小组点拨指导
合作探究
(1)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蚂蚁和蝈蝈?
(2)自由读,加上动作、表情指名表演读。
主体交流互动评价
交流展示
1、表演读。
2、你想对蚂蚁和蝈蝈说些什么?
测评反馈拓展延伸
达标检测
一、下列哪些词语是写蚂蚁的?哪些词语是写蝈蝈的?
自由自在 装满粮食
满头大汗 又冷又饿
乘凉 搬粮食 傻瓜
二、任选一题完成。
a、蝈蝈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b、他们怎么样?书中有一个词能说明,用曲线画出。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冬天真冷,一群蚂蚁躺在装满粮食的洞里过冬了。他们有的‗‗‗‗‗,有的‗‗‗‗‗‗,有的‗‗‗‗‗‗‗,个个‗‗‗‗‗。
2、冬天真冷,一群蝈蝈又冷又饿。他们有的‗‗‗‗‗,有的‗‗‗‗‗‗,有的‗‗‗‗‗‗‗,个个‗‗‗‗‗。
1 、早上, 同学们在大扫除。 有 的( ), 有的( ),有 的( ),个个( )。
2、 自习课上,同学们都在学习。有的( ),有的 ( ),有的( ),个个( )。
3、下课了,同学们来到大院里。有的( ),有的( ),有的( ),个个( )。
总结归纳导学反思
知识盘点
蚂蚁 和 蝈蝈
夏 搬粮食 乘凉
学习重点: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目标3。
学习难点:懂得课文的深层含义。
走进学生了解学情
自主学习
一、听录音:
思考:主要写了哪பைடு நூலகம்个季节的故事?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自然段:
a、蚂蚁在-------------(干什么)。
最新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蚂蚁做操》精品教案

《蚂蚁做操》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蚂蚁做操”。
设计背景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表内乘法,并学会了整十、整百数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本节课是在此基础上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乘法,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也是以后进一步学习乘、除法的基础。
教科书结合“蚂蚁做操”的童话故事情境,在解决“一共有多少只蚂蚁”这一问题的过程中,借助直观模型点子图理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算理,巩固口算方法,同时进一步探索用竖式计算的方法,教科书将点子图与竖式计算中的每一步相互对应起来,清晰地呈现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紧式的计算过程,同时还把列表的方法与两者建立了对应关系,沟通数据列表、抽象竖式、直观点子图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学生来说更加直观生动、易于理解、印象深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每一步的具体含义,经历从直观形象到抽象思考的数学化的过程。
学习目标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借助点子图这一直观模型,理解乘法竖式每一步的含义,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3.在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逐步养成认真倾听、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点子图练习纸、练习本、课件过程预设活动(一):圈一圈,算一算——结合点子图回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出示“蚂蚁做操”的情境图。
师:蚂蚁是一种非常勤劳是小动物,它们每天早上都会早早的起来做操,瞧瞧看,这就是它们做操的场面,从画面当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呢?(你反应得最快,你说……说的真完整:每排有12只,共4排)2.结合数学信息尝试提出乘法问题。
那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好,非常棒,那这节课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研究蚂蚁做操中的数学问题。
)能列个乘法算式吗?那你能不能试着在点子图上圈一圈,算一算,或者试着在表格上算一算12乘4不要着急,请拿出这张答题纸,老师这里有几点学习指南,谁来读一下?(学习指南:1.考虑一下,从两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尝试。
八年级《故宫博物院》预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4《故宫博物院》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挥霍.矫.健缭.绕额枋.藻.井雍正击qìng金luán殿jiǒng然不同áo 头 liǘ金二、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
⑴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
⑵前三殿的图案以龙为主,后三宫凤凰逐渐增加。
⑶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⑷ 太和殿是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
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和元旦等都在这里受朝贺。
三、结合课文语句理解下列词语:玲珑:肃穆:幽雅:井然有序:四、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参照课后思考题,自习研读课文的重点段落,在课文中批注你的体会。
然后结合你的体会,思考下列题目: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后三宫:___________、交泰殿、___________。
课文重点解说了三大殿中的___________和内廷的___________,不仅突出了故宫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建筑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封建统治时代的___________的至高无上。
2. 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
《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
3. 北京故宫、山东岱庙、曲阜孔庙并称为我国最大的宫殿式建筑群。
“岱”指____;“孔”指_____。
4. 作者介绍里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为什么一再强调三大殿在紫禁城的中心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五、通过预习,我的收获和困惑是什么?。
初中语文蚂蚁教案

初中语文蚂蚁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蚂蚁》,使学生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掌握课文《蚂蚁》的基本内容,了解蚂蚁的生活习性、特点。
2. 学会观察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用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准备:1. 课文《蚂蚁》及相关图片。
2.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蚂蚁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蚂蚁的印象。
2.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引出本课《蚂蚁》。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蚂蚁》,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 蚂蚁的生活习性是什么?b. 蚂蚁有哪些特点?c. 蚂蚁与人类生活有哪些关系?三、课堂讨论(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四、写作练习(10分钟)1. 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蚂蚁”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2. 学生现场写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保护蚂蚁及其生活环境?3. 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环保意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蚂蚁的图片、自主学习、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蚂蚁的生活习性、特点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同时,通过课文中的象征手法,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生的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 1.3 勾股定理的应用 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2讲勾股定理的应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熟练使用勾股定理进行相关计算,会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路程的最短距离问题。
重难点:勾股定理的运用思维目标: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转化思想。
【知识梳理】1.勾股定理的应用(1)在不规则的几何图形中,通常添加辅助线得到直角三角形.(2)在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时勾股定理与方程的结合是解决实际问题常用的方法,关键是从题中抽象出勾股定理这一数学模型,画出准确的示意图.领会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应用.2.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1)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先根据题意把立体图形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再确定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一般情况是两点之间,_________.在平面图形上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2)关于数形结合的思想,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它们本身就是数和形的结合,所以我们在解决有关结合问题时的关键就是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3.常见立体图形的平面展开图。
圆柱侧面展开图为长方形【典例讲解】类型一、圆柱中的最短路径问题:圆柱侧面展开图为长方形,最短路径及长方形的对角线。
例1.为筹备迎新生晚会,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圆筒形灯罩,底色漆成白色,然后缠绕红色油纸,如图,已知圆筒高108cm,其截面周长为36cm,如果在表面缠绕油纸4圈,应裁剪多长油纸。
练习1.如图A,一圆柱体的底面周长为24cm,高BD为4cm,BC是直径,一只蚂蚁从点D出发沿着圆柱的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程大约是()A.6cm B.12cm C.13cm D.16cm例2. 如图,长方体的长EF为15cm,宽AE为10cm,高AD为20cm,点B到点C的距离为5cm,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高是多少?练习2.如图是一个长4m,宽3m,高2m的有盖仓库,在其内壁的A处(长的四等分)有一只壁虎,B处(宽的三等分)有一只蚊子,则壁虎爬到蚊子处最短距离为()m.A.4.8 B. C.5 D.【当堂检测】1.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厘米,4厘米,则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周长为()A.12厘米 B.15厘米 C.12或15厘米 D.12或(7+)厘米2.有一棵9米高的大树,树下有一个1米高的小孩,如果大树在距地面4米处折断(未完全折断),则小孩至少离开大树米之外才是安全的.3. 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木板,三边的平方和为1800cm’,则斜边长为()A.80mB.30mC.90 mD.120 m4. 如图是一个圆柱形饮料罐,底面半径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个小圆孔,则一条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内部分a的长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圆孔的大小忽略不计)范围是()A.12≤a≤13B.12≤a≤15C.5≤a≤12D.5≤a≤135. 轮船在大海中航行,它从点A出发,向正北方向航行20km.遇到冰山后折向正东方向航行15km,则此时轮船与点A的距离为 km.6. 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55 dm,10 dm和6dm.A和B是这个台阶的两个相对的端点,点A上有一只蚂蚁,想到点B去吃可口的蜜糖,则蚂蚁从点A出发,沿若台阶面爬到点B,最短路线 d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语文北师大版《日历》《蚂蚁》一、一周知识概述这一单元是“生之机趣”,“生”指人生、生命。
“机趣”之“机”侧重指“随机”“机锋”之义。
“随机”有触即发,“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 ;“机锋”,语言朴素平实,如话家常娓娓道来,看似漫不经心,波澜不惊,但在平静舒缓的话语中却藏有锋芒,含有人生的深义。
“趣”指“谐趣”、“雅趣”、“理趣”。
这次课我们先学习《日历》《蚂蚁》。
学习《日历》,一要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日历》中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角度、形象化的议论方式。
二要学会运用简单的议论方式,对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情进行议论。
三要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学习《蚂蚁》,感受《蚂蚁》一文中拟人化的手法,大词小用、风趣幽默的用法,传神生动的描写。
体会作者以蚂蚁喻人,表达某种人生感慨。
二、重点知识归纳与讲解1、作者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
任天津市文联主席。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神鞭》,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2、课文主旨冯骥才从每天一张的日历中感知自己的生命,从中思考珍惜生命,创造生命这个严肃而重大的问题。
3、课文解读这一篇文章整体上来说是以议论为纲。
开头第一段,提出问题:“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为什么?”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主题是关于时间、生命的。
其中不乏一些议论性很强的句子,但同一般的议论文不同,不用理性的分析、严密的推理,而使用的是形象化的议论方式,总体来说,感性很强,相当形象,有些地方甚至可以说有抒情色彩。
具体梳理一下:作者先由日历“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感受到明天的希望、明天的意义以及如何对待明天;又由“扯去一页用过的日历时,是不是觉得有点扯掉一个生命的页码?”思考如何珍惜时间;接着通过叙述一件事,唐山大地震自己死里逃生,发现“一堵残墙上居然还挂着日历——那蒙满灰土的日历的日子正是地震那天:1976年7月28日,星期三,丙辰年七月初二,我伸手把它小心地扯下来。
”这让作者切实感知到了生命的意义。
最后,作者又由“我们的日历大多页码都是黯淡无光的”,引出人的记忆的话题,实质上说的就是如何珍惜今天,珍惜生命,创造生命。
最后一段,解决问题,“现在我来回答文章开始时那个问题: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
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回答了文中开始的问题。
全文打动读者的特别之处主要在两方面:第一,充满全篇的关于人生、生命的哲理感悟,总体上的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特别是这些感悟、态度凝聚为富有智慧的、简洁明快的格言式句子,因而使通篇的文字打动了读者。
文章毕竟是语言的艺术,如果没有这些随处可见的智慧明快的格言式语句,这些动人效果是达不到的。
这些语句,如:“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重复的事物与相同的事物都很难被记忆。
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更重要的是,记忆使人变得独特。
因为记忆排斥平庸。
记忆的事物都是纯粹而深刻个人化的。
”“人不能只是被动地被记忆,我们还要用行为去创造记忆。
我们要用情感、忠诚、爱情、责任感,以及创造性的劳动去书写每一天的日历。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成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成永存的诗篇或画卷。
”第二,用日历这种独特的、新奇的,却又非常形象,与时间、生命、人生紧密相连的形式(作者称之为“生命的页码”)来阐释上述话题,这种形象化的议论方式,就使得文章趣味横生。
细一点说,用日历可能比较形象具体地给人实实在在的生命的每一天,人生有许许多多日子的切实的感觉,而不是那种比较遥远、空洞的未来的感觉;给人文章篇末所说的随时感知自己生命并思考如何珍惜它的触动和联想。
总之,如果只有第一点,就可能成为枯燥的说教,所以这第二点(构思、取材的巧妙,议论角度的新奇,议论的形象化)是更为重要的。
4、问题探究(1)文章前边说翻起一本新日历,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后边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还说我们的日历大多的页码者是黯淡无光的,为什么全文没有统一的感觉?从岁月匆匆、虚无、黯淡无光、空洞无物引出了记忆排斥平庸的话题,引出了用行为去创造记忆,用“创造性的劳动去书这与每一天的日历”,把这一天深深嵌入记忆,使自己的人生丰富、充实、有深度、有分量的议论,引出了保存岁月的最好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诗篇的感悟,所以后半部分的阐发与前半部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并且,这样说,其哲理的感悟、思考就更为深刻,更符合实际。
《蚂蚁》1、作者介绍南帆本名张帆,现任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文学研究所所长。
同时为福建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
南帆主要从事现当代中国文学和文学理论研究,目前已出版了《理解与感悟》、《冲突的文学》等学术著作。
他写作和出版了《文明七巧板》、《星空与植物》、《追问往昔》等多部散文著作。
2、课文主旨作者把审视生命的浩大情怀和悲悯目光投向了一只渺小可怜的蚂蚁,如其说是感慨蚂蚁,还不如说是感慨自己,感慨人生。
自己和蚂蚁一样可怜,作为人的命运,又比蚂蚁强多少呢?人在何种意义上,能够驾驭自己的命运呢?3、课文把握本文虽短,但写得很有层次,且富有情趣。
作者的眼前出现了一只蚂蚁,为了一粒饼干屑而奔忙,作者把眼前的这只蚂蚁写得非常的有情趣。
但文章不在赞扬蚂蚁,也不是赞扬人,而是引发了作者对自己,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作者运用拟人手法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作者对蚂蚁的叙写主要是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来表现的,首先作者将蚂蚁比作是“一个成功的偷渡者”,后文又将一系列表现人的意志、行为的词语用来表现蚂蚁这种小动物,如:孤独、胆怯、谨慎、左顾右盼、重大判断、义无反顾、信念坚定、惊奇、快乐、晕过去等等。
这种用词其效果有二:一是大词小用,不伦不类,产生一种幽默感;其二,这也表现了作者的描写善于抓住事物特点,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使对象的动作更加传神生动,合情合理。
比如,蚂蚁快速地、径直地爬过桌面,确给人决心已定、义无反顾、信念坚定的感觉;灵活转动的小脑袋和触须,确是左顾右盼的样子;突然见到食物而停下、打圈子、冲上去又退下来等动作,确使人以为它高兴得手舞足蹈,快乐得要晕过去;顶起比它大得多的食物,也确是蹒跚行走的样子。
4、问题探究既说蚂蚁的幸福是多么渺小,又说是货真价实的,说说对此的理解?“它的幸福是货真价实的”,站在蚂蚁的角度,这当然是真的,如文中写道“快乐得就要晕过去”“冲上去”。
站在人的角度,蚂蚁的幸福是渺小的,甚至是虚无的,充满了危机的。
因为蚂蚁并不知这一幸福顷刻间就可能被比它强大得多的人类毁灭。
这句话使我们感到蚂蚁沉浸在自己认为的货真价实的幸福中,而毫不知道随时可能降临到它头上的危险。
这种情况正是作者关注到了,从而就引出了文中更重要的一句话:“我实在不忍心伸手戳破它的快乐。
”这表现了作者的悲悯情怀,引发了人生的感慨。
在线测试A 卷开始测试窗体顶端一、选择题1、下面加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A.平庸(yōnɡ) 蹒跚(pán shān) 嵌入(qiàn) 冯骥才(jì)B.消耗(hào) 废墟(xū) 海鸥(ōu) 一缕(lǚ)C.饼干屑(xiè) 涵义(hán) 捻成(niǎn) 戳破(luō)D.怜悯(mǐn) 嗅着(xiù) 侥幸(jiǎo) 了无(liǎo)2、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A.刻骨铭心:形容深刻难忘。
B.纯粹:单一,不搀杂质的,或单纯的。
C.义无反顾:做合乎正义的事,勇往直前,决不后退。
D.蹒跚:来回走动。
3、根据句意,依次填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___航天事业,一切科学事业___________需要探索精神。
A.不仅都B.不但而且C.不说都D.非但全4、下列各句表达方式不一样的一项()A.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
B.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
C.我住的亭子间被彻底摇散,震毁。
D.人因为记忆而厚重、智慧和变得理智。
5、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傅伟同学很勤奋,也很智慧,他的数学成绩在班里遥遥领先。
B.衢州化工厂把源源不断的化肥运往全国各地。
C.今天上语文课时,金老师讲了一句很幽默的话,被感染得大笑起来。
D.青蛙是消灭害虫的能手,保护庄稼的卫士。
因此,人人都要反对那种捕杀青蛙的行为。
[答案] CDADD提示:1、戳chuō2、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
4、D是议论,其余三项是叙述。
B 卷二、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日历冯骥才我喜欢用日历,不用月历。
厚厚一本日历是整整一年的日子。
每扯下一页,它新的一页——光亮而开阔的一天——便笑嘻嘻地等着我去填满。
我喜欢日历每一页后边的“明天”的未知,喜欢它隐含着一种希望。
“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魅力的字眼儿。
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它不像“未来”那么过于遥远与空洞。
它就守候在门外。
走出了今天便进入了全新的明天。
明天会是怎么样呢?当然,多半还要看你自己的。
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有时看起来你很被动,你被生活所选择,其实你也在选择生活,是不是?每年元月元日,我都把一本新日历挂在墙上。
随手一翻,光溜溜的纸页花花绿绿滑过手心,散着油墨的芬芳。
这一刹那我心头十分快活。
我居然有这么大把大把的日子!我可以做多少事情!前边的日子就像一个个空间,生机勃勃,宽阔无边,迎面而来。
我发现时间也是一种空间。
历史不是一个空间吗?人的一生不是一个漫长又巨大的空间吗?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要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可是,时间的空间是无形的,触摸不到的。
凡是使用过的日子,立即就会消失,抓也抓不住,而且了无痕迹。
也许正是这样,我们便会感受到岁月的匆匆与虚无。
我不能天天都从容地扯下一页。
特别是忙碌起来,或者从什么地方开会、考察、访问归来,看见几页或十几页过往的日子挂在那里,暗淡,沉寂和没用;被时间掀过的日历好似废纸。
可是当我把这一dié()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们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