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背景与个人犯罪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合集下载

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犯罪心理

青少年犯罪心理青少年犯罪心理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因为青少年犯罪不仅对个人和家庭造成伤害,还给整个社会带来了不安与危险。

了解青少年犯罪心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这一问题。

本文将从心理角度探讨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1.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背景青少年犯罪往往与个体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在个体心理因素方面,青少年处于成长发育阶段,他们的认知、情绪和决策能力都在不断发展。

然而,一些青少年可能由于家庭教育缺失、心理问题或朋辈影响等原因,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此外,社会环境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影响因素。

贫困、家庭暴力、校园欺凌等问题都可能导致青少年对社会价值观的失望和逆反心理,他们可能通过犯罪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此外,现代社会的大量信息、便利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也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负面信息和不良影响,从而增加了犯罪的可能性。

2. 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机制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机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犯罪行为可能与青少年在认知、情绪和行为方面的发展有关。

青少年的认知能力逐渐提高,他们开始有能力计划和执行复杂的行为,这也为犯罪行为提供了机会。

而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和压力的影响,从而做出冲动和不理智的举动。

其次,青少年的社会认同感和自我形象也影响着犯罪行为。

社会认同感是指青少年对社会价值观的接受程度和对社会规范的认同程度。

当青少年无法融入社会、感受到社会的压力和歧视时,他们可能选择违反社会规范,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此外,一些青少年可能因为自卑感和自尊心受损而产生攻击行为,以此来恢复自己的自尊和尊严。

最后,家庭和亲密关系也在青少年犯罪心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家庭环境的稳定性、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纪律都可能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研究表明,缺乏家庭温暖和亲情、家庭暴力和家庭矛盾是青少年犯罪的常见因素。

同时,缺乏亲密关系和支持系统也会增加青少年感到无助和孤立的可能性,进而通过犯罪行为来寻求认同和满足。

犯罪心理长洱语录

犯罪心理长洱语录

犯罪心理长洱语录
1.'犯罪并不是一种天生的本能,而是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所致。

'
2. '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罪犯,只是看你能否抵制那些诱惑和压力。

'
3. '犯罪者的思维往往被情感所驱动,缺乏理性思考和分析能力。

'
4. '犯罪行为往往源于个体的需求和幸福感,只有通过合适的途径满足这些需求,才能防止犯罪的发生。

'
5. '社会环境和道德风气的恶化,是导致犯罪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
6. '犯罪嫌疑人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往往会导致他们在审讯中
做出错误的决策和供词。

'
7. '犯罪心理学的核心是了解罪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打击犯罪。

'
8. '犯罪者的动机和犯罪手段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调整,我们需要不断更新我们的犯罪心理学知识。

'
9. '犯罪嫌疑人的家庭和社会背景也是重要的犯罪心理学研究
对象,了解他们的成长环境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犯罪。

'
10. '犯罪心理学的最终目标是帮助罪犯改变他们的行为模式,
重新适应社会和谐的生活方式。

- 1 -。

心理作文之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作文之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作文之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在深入探索犯罪心理学的世界中,我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体验和深刻的心理感悟。

犯罪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的是犯罪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心理过程以及心理特征,为我们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一、犯罪心理的复杂性在接触犯罪心理学之初,我对犯罪行为的简单理解被彻底颠覆。

我认识到,犯罪行为并非简单的恶行,而是多种心理因素交织的结果。

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包括个人的性格缺陷、家庭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环境的压力等。

犯罪心理的复杂性让我意识到,预防犯罪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仅仅依靠法律制裁是远远不够的。

二、犯罪动机的多样性犯罪动机是犯罪行为的核心驱动力。

在犯罪心理学中,我了解到犯罪动机的多样性。

有些人犯罪是因为贪婪、嫉妒等个人心理因素;有些人则是受到家庭、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产生了报复心理或反抗心理。

这些不同的犯罪动机需要我们在预防和打击犯罪时采取不同的策略和方法。

三、犯罪心理的预防与干预了解犯罪心理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干预犯罪行为。

在犯罪心理学中,我学到了许多预防和干预犯罪心理的方法。

例如,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人们的心理素质,增强人们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通过改善家庭、学校等社会环境,减少人们受到负面影响的可能性;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帮助那些已经走上犯罪道路的人重新回归社会。

这些方法为我们预防和干预犯罪行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四、犯罪心理研究的实践意义犯罪心理研究不仅具有理论价值,更具有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犯罪心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的本质和规律,为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犯罪预防和控制策略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犯罪心理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关注那些已经走上犯罪道路的人,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回归社会。

五、个人成长与启示在学习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我不仅获得了丰富的知识体验,还获得了深刻的心理感悟。

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可能受到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而走上犯罪道路。

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

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犯罪心理学心得体会作为一门重要的心理学分支,犯罪心理学旨在研究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和动机。

通过深入分析罪犯的心理状态和思维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犯罪行为,并且可以提供有关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安全的有效策略。

在学习犯罪心理学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犯罪心理学的核心观点是犯罪行为往往是由复杂的心理因素和环境背景共同作用造成的。

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学习,我认识到罪犯行为不应简单归咎于他们的道德缺陷或自愿的选择,而应理解为各种因素的集合体。

例如,个体的基因、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社会经济状况以及生活环境等因素均会对一个人的犯罪倾向产生影响。

因此,犯罪心理学呼吁我们从一个更宽广的角度来看待犯罪行为,并针对不同背景的个体提供特定的帮助和干预手段。

其次,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不仅关注罪犯本身,也深入探讨了犯罪受害者的心理状态。

通过了解受害者的心理反应和需求,我们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学习过程中,我了解到犯罪行为对受害者的心理创伤可能造成深远的影响,例如恐惧、焦虑、抑郁等。

因此,我们应该关注受害者的心理健康,并在必要时提供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

这不仅有助于帮助受害者走出心理创伤,更能为他们恢复正常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持。

此外,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于预防犯罪和维护社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犯罪心理学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犯罪行为的动机和心理机制,从而预测犯罪活动的可能性和趋势。

这为犯罪预防和治安维护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例如,通过了解罪犯的思考方式和行为特征,我们可以识别潜在的犯罪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加强监控、提高警戒等,从而减少犯罪活动的发生。

另外,在对待罪犯时,犯罪心理学也提倡适度的理解和关怀。

通过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我明白了罪犯并非完全毫无道德束缚,而是受到了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对待罪犯时,我们不应只是简单地加以谴责和惩罚,而应该寻求更加综合和有效的方法,如心理疏导、教育和康复等,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重新融入社会。

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

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

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青少年犯罪一直是社会问题中备受关注的焦点之一。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阶段,他们处于身心成长的重要阶段,心理健康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心理健康问题占据一席之地。

首先,青少年正处于身份认同和个性发展的阶段,他们对自己的需求和欲望有着强烈的追求。

如果他们无法有效地处理自己的情绪和压力,很容易陷入消极的行为中。

其次,家庭环境也是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

家庭不和睦、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以及亲密关系不稳定等问题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导致他们选择犯罪。

此外,社交环境、学校暴力等也是青少年犯罪的潜在因素。

为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我们应该首先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和家庭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应该向青少年传授正确的情绪调节和压力管理的方法,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心态和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应该加强对父母的培训,提高他们的育儿技能,使他们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此外,社会应该建立更多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帮助他们解决内心的困扰,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也需要得到社会的重视。

政府应该提供更多的经费和资源,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支持。

加强与教育部门的合作,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中,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师和社工人员,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此外,媒体应该宣传正能量,传递积极的价值观,避免对犯罪行为的过度渲染和宣传,减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在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同时,也应该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长远发展。

社会应该鼓励和支持各种形式的青少年活动,提供他们锻炼身心的机会,帮助他们塑造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家庭和社会要积极倡导尊重和关爱青少年,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和挑战,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存在意义。

总而言之,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密切相关。

浅谈家庭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浅谈家庭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

浅谈家庭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西方历史上对于犯罪心理问题的探索,可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

柏拉图曾认为“某些人犯罪系由于疾病的原因”,主张“免除其处罚”。

亚里士多德认为:“那在美貌、体力、家世或财富各方面大大胜于他人的人,或者反之,那非常贫困、孱弱或非常不体面的人……这两种人中,其一变成狂暴的大罪犯,另一则变成无赖和下贱的流氓。

他们会犯相应的两种罪,其一起于暴戾,另一起于无赖狡诈。

”还有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犯罪心理问题有各种各样的探讨,但作为独立学科的犯罪心理学则是18世纪后半叶以至19世纪以后才逐渐形成的。

犯罪心理与一般心理都是人们的头脑对存在的能动的反映。

因此,犯罪心理的实质、犯罪心理的形成都只有从人的头脑与其所反映的存在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去探索和认识。

概括地说,犯罪心理的形成是有关的社会学因素、生物学因素和心理意识因素辩证统一、共同作用的结果。

其中社会学因素相对来说经常起着主导作用。

这里所指的社会学因素包括:社会历史背景,阶级地位与阶级关系,社会意识形态,社会斗争与人际交往关系,社会影响,家庭环境与家庭教育,学前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文化艺术生活与公共宣传,个人境遇,犯罪机遇等等。

有关的生物学因素指的是遗传基因,先天生理缺陷,遗传疾病,个体素质,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特点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生长发育过程中的特点,内分泌的不平衡,物质代谢的异常,某些疾病及其后果,体质与健康方面的其他特点等等。

有关的心理意识因素则是指个体在实践中所形成的气质、性格、能力、年龄心理特点、人格障碍与其他心理缺陷或心理变态、心理定势以及特定时间空间条件下的心理状态等等。

家庭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家庭的教育方式、家庭环境以及蕴涵在家庭因素之中的家庭文化,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价值观和性格都会产生影响。

而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和不和睦的家庭环境,会为家庭成员犯罪心理的形成埋下隐患。

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一个案例的分析,浅谈一下家庭因素与犯罪心理的关系。

罪犯心理原因分析

罪犯心理原因分析

罪犯心理原因分析罪犯心理原因分析一、罪犯心理概述罪犯心理是指罪犯在监狱服刑期间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罪犯心理主要包括罪犯的认知、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的心理特征。

这些心理特征不仅影响罪犯的改造和再社会化过程,也影响监狱的管理和安全。

因此,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对于提高监狱管理和改造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罪犯心理原因分析1.犯罪心理犯罪心理是指罪犯在犯罪行为发生时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

犯罪心理是导致犯罪行为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犯罪行为发生前,罪犯往往存在着不良的心理状态,如认知偏差、情感不稳定、意志力薄弱等。

这些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与罪犯的犯罪行为密切相关。

2.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是影响罪犯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罪犯的心理社会因素包括家庭背景、教育程度、职业经历等。

这些因素对于罪犯的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家庭背景不良的罪犯往往存在着情感不稳定、自卑等问题;教育程度较低的罪犯往往存在着认知偏差、缺乏法律意识等问题。

3.监狱环境因素监狱环境因素也是影响罪犯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监狱环境包括监狱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监管方式等。

监狱环境对于罪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地理位置偏远的监狱往往存在着与外界隔绝、信息不畅等问题,这容易导致罪犯的心理失衡和焦虑。

4.个人成长经历因素个人成长经历因素是影响罪犯心理的重要因素之一。

罪犯的个人成长经历包括童年经历、家庭关系、教育经历等。

这些因素对于罪犯的性格形成和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童年经历创伤的罪犯往往存在着信任感缺失、情感不稳定等问题;家庭关系紧张的罪犯往往存在着沟通障碍、自卑等问题。

三、总结罪犯心理是影响监狱管理和改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罪犯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罪犯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为监狱管理和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通过对罪犯心理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罪犯的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干预和支持,帮助罪犯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改造质量和社会适应能力。

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

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

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犯罪行为对青少年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也对社会秩序和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然而,心理健康问题在青少年犯罪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并对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第一部分: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青少年时期是个人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

许多青少年在面对学业压力、家庭关系问题和社交困难等多种压力下,出现了心理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可能包括焦虑、抑郁、自卑、自我认同困惑等。

而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往往是青少年参与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

心理健康问题可以导致青少年对现实生活失去兴趣,缺乏积极的目标和追求。

他们可能会感到无所事事,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和角色。

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加入犯罪团伙或者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同时,心理健康问题也可能使青少年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失去控制。

他们可能变得冲动、暴力倾向增加,并且对规则和社会价值观持怀疑态度。

这种情况下,他们更容易被引诱或操纵,从而涉足犯罪领域。

第二部分: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犯罪的相互作用心理健康问题与青少年犯罪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一方面,心理健康问题加剧了青少年犯罪的风险。

青少年在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下,会寻求一些非正常的行为方式来寻求解脱或者寻求刺激。

这可能包括逃避现实的药物滥用、违法活动、欺凌他人等。

这些非正常行为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使他们陷入更深的困境。

另一方面,青少年犯罪也会进一步恶化心理健康问题。

犯罪行为通常伴随着内疚感、焦虑和社会排斥的后果,这会进一步损害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他们可能陷入自责、自暴自弃的境地,从而进一步加深了心理健康问题,形成了恶性循环。

第三部分:预防和解决方案为了减少青少年犯罪与心理健康问题的关联,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和解决方案。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建议:1. 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学校和社区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咨询服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个人成长背景与个人犯罪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摘要: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就是后天的环境。

一个人的发展同时还受到先天因素的决定,遗传决定个人犯罪心理发展的可能性。

在后天个人犯罪心理发展的过程中人格环境中的子人格,犯罪人格如果发展的相对完善,完善的犯罪人格相对容易导致个人犯罪。

人格是受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就是说,个人的成长背景如果导致犯罪人格发展的很不完善,个人相对不会发生犯罪行为。

人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最主要受家庭背景、成长的环境、个人素质、社会大环境和五运六气等一系列的因素影响。

关键词:五运六气; 家庭背景; 个人素质; 社会大环境;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dividual and the individual criminal backgrounds between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Abstract:A person's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s joint action and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which play a leading role in the environment is acquired. A human development while also being decided a priori factors, the possibility of genetically determined individual criminal psychological development. Acquired in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the individual personality of the criminal mind in the environment sub-personality, criminal personality if the development is relatively perfect, perfect crime is relatively easy to lead to individual criminal personality. Personality is influenced by many social factors, while other words, personal growth led to criminal background if not perfect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ersonal relatively crime does not occur. People living in this society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influence a range of family background, growing environment, personal qualities, such as by the social environment.Keywords:Family background; growing environment; personal qualities; social environment;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2)Keywords (2)一.绪论 (4)(一)问题的提出 (4)(二)研究的现状 (4)(三)研究方法 (4)(四)研究的意义 (4)二.正文 (4)(一)引言 (5)(二)犯罪心理学的概念 (5)1犯罪心理学狭义的概念 (5)2犯罪心理学广义的概念 (5)(三)经典案例——白宝山 (5)1人物简介 (5)2人物履历 (6)(1)犯罪开始 (6)(2)第一次释放 (8)(3)新疆作案 (9)(4)落网 (13)(5)枪决 (13)(四)个人成长背景 (13)1家庭背景 (13)2成长的环境 (14)3个人素质 (14)(五)论点: (14)1个人成长背景与个人犯罪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 (14)2 犯罪心理与中医五运六气之间的简述 (15)三.结论 (16)参考文献 (17)一、绪论(一)问题的提出犯罪心理学是心理咨询专业的必修课程,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讲了几个经典刑事案例,发现犯罪者的成长史也可以说是一部心酸史。

一个人的犯罪行为,不是由于一个或者两个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于身心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才使犯罪者走向了罪恶和一发不可收拾的道路。

对于我们这个社会来说,可恨之人也可以说,必有可怜之处。

(二)研究的现状研究个人成长背景与个人犯罪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的论文,国内国外非常多,而且都很专业数据化。

本文只是浅谈,环境对犯罪者的影响。

(三)研究方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归纳法来共同研究探讨,犯罪者与成长背景之间有什么关系,是如何影响人犯罪,并走上一去不复返的道路。

(四)研究的意义本研究的意义着重在于,在研究犯罪者的成长背景时,可以使阅读本文的人或者心理咨询师,使他们更好的了解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否和其成长的背景有直接或者间接关系。

二、正文(一)引言本文通过文献研究法和归纳法,来分析白宝山犯罪行为背后的成长背景。

是不是与家庭背景、成长的环境、个人素质、社会大环境等一系列的环境因素有直接或者间接地关系。

(二):犯罪心理学的概念1、犯罪心理学的狭义概念: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犯罪人即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就是说犯罪心理和犯罪是其研究对象。

犯罪主体的心理包括其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犯罪心理结构形成的原因和过程、犯罪心理外化为犯罪行为的机理、犯罪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规律以及怎样对犯罪心理结构施加影响和加以教育改造等。

只研究犯罪人的个性缺陷及有关的心理学问题。

2、犯罪心理学的广义概念:广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除包括狭义的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还包括犯罪对策中的心理学问题,如预防犯罪、惩治犯罪以及教育改造罪犯的心理学问题;还包括有犯罪倾向(即尚未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的心理和刑满释放人员的心理;还包括被害者心理、证人心理、侦查心理、审讯心理、审判心理以及犯罪的心理预测等等。

简单地说,广义的犯罪心理学既研究犯罪人的心理和行为,又研究与犯罪作斗争的对策心理学部分,即被认为是司法心理学的有关内容[1]。

(三):经典案例——白宝山1、人物简介:白宝山系河北省徐水县人,住北京市石景山区。

白宝山是一个在中国刑侦史上有坐标地位的杀人犯。

他于1996年3月至1997年8月持枪先后杀害军人、警察和无辜群众15人,抢钱140余万元,并在狱中先后杀害2人。

他虽只上过三年学,但犯罪智商极高,具有高超的反侦查手段与射击技术。

此案被公安部列为1996年1号案件、1997年中国十大案件之首;被国际刑警组织列为1997世界第三要案;此案轰动了北京,轰动了新疆,轰动了警界军界,震动了国务院、中南海,影响远达海外[2]。

2、人物履历(1)犯罪开始:1982年12月,白与张某在居民区盗窃晾晒衣服2件,价值10元。

1982年12月16日入室盗窃凤凰牌自行车1辆,价值110元。

1983年,26岁1983年1月21日,白与张某连续撬锁3起,盗窃天鹅牌坤表1块,旧皮夹克1件,真丝被面2块,尼龙双人蚊帐1顶,尼龙自动伞1把,女式高跟鞋等共70余件,价值500元。

1983年3月8日被逮捕。

1983年9月9日,因抢劫、盗窃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

1985年,28岁在狱中被揭发出犯有余罪,包括:1982年12月17日夜,在古城前街某号院内,偷玉米3书包,被事主发现,追至门外。

白用木棍猛击事主头部,致使颅骨线形骨折,头皮裂伤,缝合9针。

1982年底,白伙同白某,在石景山综合修配二厂一车间,盗窃手推车外胎170条,车轱辘两个,价值3150元,运出销赃,得款2855元。

1982年8月8日,白伙同石某,偷盗牡丹牌12英寸黑白电视机1台。

1983年1至3月,白伙同石某等,偷盗工厂仓库内管件,阀门160件,价值1900元,偷盗圆木1根,销赃得款500元。

北京宣武区人民法院判白宝山抢劫罪5年,盗窃罪7年,两罪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1年,与前盗窃罪4年合并(自1983年3月8日起,至1997年3月7日止)。

这次加判对白宝山刺激极大,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仇恨。

1991年,34岁被遣送到新疆石河子新安监狱服刑,成为一名“零星犯”,分配在监狱的草场内放牧,有自由和时间可以和狱友交流。

努力学习武器知识,有时还将跑进监狱领地的羊扣押,要求牧民用弹药交换。

1993年,36岁年初,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八师(即石河子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减刑一年。

9月,诱骗一名狱友李宝玉帮其扣钱,用铁榔头将其砸死,将尸体埋在山上事先挖好的坑内。

事后对狱方说此人失踪。

白宝山成为最大嫌疑人,但狱方没有找到证据及死者尸体,此事不了了之。

狱方在牛棚顶棚上搜出白宝山藏的95发步枪及手枪子弹,白仅对此事做了交代。

1994年,37岁 1994年3月20日深夜,用铁榔头将熟睡的同宿舍的狱友傅克军砸死,同样埋入事先准备好的坑内,然后烧掉染血的死者的被子、褥子、枕头。

1994年3月22日,警方开始调查嫌疑巨大的白宝山,并且有人报告看见白在清晨烧被褥。

白在接受狱方调查时一直拒不承认,狱方始终没有寻找到死者尸体,无法确认他已经死亡,又是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无法给白宝山定罪。

白宝山被单独关押了125天,写过保证书后,继续回去放牛。

直至白宝山伏法后,根据白的交代,两名北京调犯的尸体才被挖出,其中一具距牛棚墙壁不到半米。

1996年,39岁 1996年3月7日,如期提前一年获得释放。

(2)第一次释放:1996年3月12日,回到北京,并带回要挟牧民得来的3包步枪子弹(75发)和50发手枪子弹。

回到北京后,向派出所警察申请办理户口受阻,对警察产生仇恨。

批发了剃须刀在西单、香山、八大处等地摆摊销售,成本100多块钱,总是被城管惩罚、没收,再次受到刺激。

由于十几年来固执地认为自己的量刑过重,又迫切地想给孩子们挣大钱,再加上警察不给办户口、做小生意受到屈辱等事,使白宝山走上了通过暴力犯罪疯狂报复社会的不归路。

1996年3月31日,21:40,北京市石景山高井热电厂,用铁棍砸伤一名值勤的武警战士,抢走无子弹的“五六”式半自动步枪一把。

1996年4月7日,23:15,北京市西山八大处附近的装甲兵司令部,向一哨兵连开两枪,未抢到枪或子弹,受伤的哨兵抢救及时脱离危险。

1996年4月8日,0:15,距上一次作案仅一小时,乘坐一辆宝石蓝色无运营证的出租面包车,在高科技园区实兴大厦附近遭遇正在巡逻的石景山公安分局防暴大队的6名巡警,双方发生枪战,白宝山击伤4名巡警后逃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