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孔吸附树脂在EC-SOD纯化中的作用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原理是( )

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原理是( )
首先,大孔吸附树脂具有较大的孔径和表面积,可以提供多个活性吸
附位点,使得待分离物分子能够在吸附剂表面上进行吸附。
大孔结构有利
于待分离物分子的进入和扩散,提高分离效果和速度。
其次,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作用原理涉及诸多化学相互作用,包括静
电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范德华力及疏水作用等。
这些相互作用会影
响待分离物分子与吸附剂表面之间的亲疏程度,从而调控其在吸附剂上的
吸附行为。
在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过程中,待分离物溶液通过色谱柱,在与吸
附剂之间发生物理或化学相互作用后被吸附到吸附剂表面上。
随后,根据
待分离物与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弱,通过改变溶液的组成、温度或流
速等条件,调控吸附剂对待分离物的选择性吸附和解吸,实现待分离物的
分离纯化。
总的来说,大孔吸附树脂色谱分离通过调控待分离物与吸附剂之间的
亲疏相互作用来实现分离纯化。
这种分离技术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食品、环境等领域,可以有效地分离和富集目标物质,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高效
的分离能力。
大孔吸附树脂综述

大孔吸附树脂综述大孔树脂是近20余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非离子型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吸附剂。
70年代末开始将其应用于中草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中药提取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上有效成分的树脂——洗脱——洗脱液——回收溶液——药液——干燥——半成品)。
该技术目前已较广泛应用于中药新药的开发和中成药的生产中,主要用于分离和提纯过程。
它是以苯乙烯和丙烯酸酯为单体,加入二乙烯苯为交联剂,甲苯、二甲苯为致孔剂,它们相互交联聚合形成了多孔骨架结构。
树脂本身由于依靠它和被吸附的分子(吸附质)之间的范德华力和氢键作用,具有吸附性,又因具有网状结构和很高的比表面积,而有筛选性能,能从溶液中有选择地吸附有机物质,使有机化合物根据吸附力及其分子量大小可以经一定溶剂洗脱而分开,达到分离、纯化、除杂、浓缩等不同目的。
大孔树脂吸附技术最早用于废水处理、医药工业、化学工业、分析化学、临床检定、治疗、原子能工业、海洋资源利用和食品工业等领域。
而近年来大孔树脂吸附层析法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纯化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作用。
1、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基本原理根据树脂的表面性质,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分为非极性、中极性和极性三类。
非极性吸附树脂是由偶极距很小的单体聚合而成,不含任何功能基团,孔表的疏水性较强,可通过与小分子内的疏水部分的作用吸附溶液中的有机物,最适用于从极性溶剂(如水)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中极性吸附树脂含有酯基,其表面兼有疏水和亲水部分,既可由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物质,也可以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极性树脂含有酰胺基、氰基、酚羟基等极性功能基,它们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极性物质。
根据树脂孔径、比表面积、树脂结构、极性差异,大孔吸附树脂又分为许多类型,且分离效果受被分离物极性、分子体积、溶液值、洗脱液的种类等因素制约,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分离要求加以选择。
2、大孔树脂吸附性能的影响因素吸附条件和解吸附条件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大孔吸附树脂吸附工艺的好坏,因而,在整个工艺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最佳吸附解吸条件。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技术及应用

2 结果211 临床疗效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的痊愈、好转、无效例数分别为37、5、2、1和33、6、3、1。
有效率分别为97178%和90170%。
χ2=01475,P>0.05212 成本2效果分析 两组治疗方案的成本2效果分析(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方案的成本2效果分析组别成本(C,元)效果(E,%)成本2效果比(C/E)治疗组429180971784140对照给236188901702161 P>0105<0101213 不良反应 治疗组45例患者有2例出现恶心和上腹不适(4.44%),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对照组43例患者有2例出现腹痛、腹泻(4.65%),1例皮疹(21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8%。
不良反应发生率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3 讨论莫西沙星属于第四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是一种新型的82甲氧基氟喹诺酮,经过大量临床前和临床研究证实,莫西沙星口服几乎完全吸收,绝对生物利用度可达91%,它分布广泛,在肺、鼻窦和炎症损伤组织的药物浓度高于血药浓度〔4〕。
它对包括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厌氧菌以及非典型致病菌在内的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均具有强力、广谱的抗菌活性〔6〕,目前已成为当前抗感染应用中的一类重要的药物。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指出壮年、无基础疾病的C AP的良好疗效和安全性得到广泛的认可〔4〕。
从本研究的治疗效果上看,应用莫西沙星和克拉霉素的总有效率基本相似(P>0.05),由成本一效果比值可见,对照组治疗方案中成本小,两组成本一效果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
在多种治疗方案效果相同或相近时,成本最低的为最优方案,确定克拉霉素组为优,符合经济学中的最小成本分析原则。
虽然莫西沙星组每日给药1次,服用方便,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克拉霉素,但从药物经济学角度分析,克拉霉素组治疗方案较莫西沙星组为佳,选择克拉霉素可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医疗资源,使更多的患者得到经济有效的治疗。
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研究

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天然产物,作为自然界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其分离纯化对于发掘和利用其内在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众多分离纯化技术中,大孔吸附树脂因其独特的吸附性能和操作简便性,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旨在为读者提供全面的技术理解与应用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大孔吸附树脂的基本性质与吸附原理,包括其孔结构、表面性质以及吸附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
随后,将详细综述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实际应用案例,涉及中药、植物提取物、生物活性肽等多个领域。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旨在揭示大孔吸附树脂在不同类型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本文还将关注大孔吸附树脂在分离纯化过程中的操作条件优化问题,包括吸附剂的选型、吸附条件的调控以及解吸与再生等方面。
通过探讨这些关键操作参数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旨在为实际操作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本文将对大孔吸附树脂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其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应用领域中的潜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阐述,期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大孔吸附树脂概述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具有高度多孔性的高分子聚合物,因其独特的吸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领域,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大孔吸附树脂的内部结构具有丰富的微孔和较大的比表面积,使其具有良好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
其吸附原理主要基于分子间的范德华力、氢键、疏水作用以及π-π共轭等相互作用。
大孔吸附树脂的合成通常采用悬浮聚合、乳液聚合或溶液聚合等方法,通过引入不同的功能基团,可以调控其吸附性能和选择性。
这类树脂的孔径分布广泛,从几纳米到几百纳米不等,可根据目标分子的尺寸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树脂类型。
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方面,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优势在于其操作简便、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且易于再生。
通过优化吸附条件,如pH值、温度、离子强度等,可实现目标组分的高效分离。
大孔树脂对气体纯化的作用

大孔树脂是一种常用的吸附剂,可用于气体纯化领域。
它具有大孔结构,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耐酸碱,耐高压,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在气体纯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首先,大孔树脂对气体纯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强大的吸附能力上。
当气体通过大孔树脂时,一些特定的物质会被吸附在树脂的孔洞中,从而实现对气体的纯化。
这些被吸附的物质通常是一些杂质,如水分、二氧化碳、硫化氢等,它们会影响气体的纯度和质量。
通过大孔树脂的吸附作用,这些杂质可以被有效地去除,从而提高气体的纯度。
其次,大孔树脂的选择性好也是其应用于气体纯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气体分子与树脂的吸附位点有不同的亲和力,这就使得大孔树脂能够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性地吸附某些气体分子,而释放出其他的气体分子。
这种选择性使得大孔树脂在气体纯化过程中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提供更高品质的气体产品。
此外,大孔树脂还具有耐酸碱、耐高压的特性,这使得它在各种环境下都能保持良好的性能。
在气体纯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如酸碱环境、高温高压等。
大孔树脂在这些极端条件下也能保持稳定的性能,从而保证了气体纯化的效果。
最后,大孔树脂的使用寿命长也是一个重要的优点。
与一些传统的吸附剂相比,大孔树脂的寿命更长,能够提供更稳定的性能表现。
这不仅降低了用户的成本,也提高了气体纯化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大孔树脂在气体纯化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通过强大的吸附能力、选择性、耐酸碱、耐高压以及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气体纯化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提高了气体的纯度和质量,满足了用户的不同需求。
大孔吸附树脂应用的原理

大孔吸附树脂应用的原理1. 简述大孔吸附树脂的概念大孔吸附树脂,又称大孔吸附剂,是一种具有特殊孔径大小和分布的吸附材料。
与传统的小孔吸附树脂相比,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更大的孔径,提供更高的表面积和更快的吸附速度。
大孔吸附树脂在吸附分离、催化反应、脱色和脱盐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2. 大孔吸附树脂的基本结构大孔吸附树脂的基本结构由树脂颗粒和孔道组成。
树脂颗粒是吸附树脂的主体,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强度。
孔道分布于树脂颗粒内部,形成一种网状结构。
孔道的大小和分布对树脂的吸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3.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原理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原理基于其孔径和表面积的特点。
树脂颗粒的大孔径提供了较大的表面积,使其能够吸附更多的目标物质。
同时,孔道的分布和连通性使得目标物质可以进入树脂颗粒内部,并在内部表面上发生吸附作用。
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其原理:3.1 吸附分离大孔吸附树脂可以对液态或气态的目标物质进行吸附分离。
当目标物质进入树脂颗粒的孔道中时,会与树脂表面上的吸附位点发生相互作用,形成吸附层。
吸附层的形成使得目标物质与溶液或气体分离,从而实现了吸附分离的效果。
3.2 催化反应大孔吸附树脂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用于催化反应。
在催化反应中,树脂颗粒的大孔径可以提供更多的催化活性位点,并增加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同时,孔道的连通性使得反应物可以在树脂内部扩散,提高反应效率和选择性。
3.3 脱色和脱盐大孔吸附树脂可以通过吸附色素或离子的方式实现脱色和脱盐。
树脂颗粒的大孔径可以容纳大分子的目标物质,并与之发生吸附作用。
吸附后,目标物质会从溶液中被树脂吸附,实现脱色和脱盐的效果。
4. 大孔吸附树脂的优势和应用领域大孔吸附树脂相较于传统的小孔吸附树脂具有以下优势:•更高的吸附速度:大孔吸附树脂具有更大的孔径,提供更大的表面积,使得吸附速度更快。
•更好的化学稳定性:大孔吸附树脂通常采用高分子材料制备,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大孔吸附树脂介绍及原理(全)

大孔吸附树脂介绍及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技术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利用其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筛选作用,通过选用适宜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借以分离、提纯某一或某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技术。
该技术多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维生素和抗生素的提纯、化学制品的脱色、医院临床化验和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它具有吸附快,解吸率高、吸附容量大、洗脱率高、树脂再生简便等优点。
大孔吸附树脂它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因其具多孔性结构而具筛选性,又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而具吸附性。
一般为球形颗粒状,粒度多为20-60目。
大孔树脂有非极性(D101,LX-60,LX-20)、弱极性(AB-8,LX-21,XDA-6)、极性(LX-38,LX-17)之分。
大孔吸附树脂理化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可以吸收溶剂而膨胀。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基本装置恒流泵吸附原理根据类似物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非极性树脂宜于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有机物质,相反强极性树脂宜于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溶质,而中等极性吸附树脂,不但能从非水介质中吸附极性物质,也能从极性溶液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操作步骤1)树脂的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为了保证制剂最后用药安全。
树脂中含有残留的未聚合单体,致孔剂,分散剂和防腐剂对人体有害。
预处理的方法: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1:5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HCl通过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NaOH通过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
2)上样将样品溶于少量水中,以一定的流速加到柱的上端进行吸附。
上样液以澄清为好,上样前要配合一定的处理工作,如上样液的预先沉淀、滤过处理,pH调节,使部分杂质在处理过程中除去,以免堵塞树脂床或在洗脱中混入成品。
上样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3)洗脱先用水清洗以除去树脂表面或内部还残留的许多非极性或水溶性大的强极性杂(多糖或无机盐),然后用所选洗脱剂在一定的温度下以一定的流速进行洗脱。
大孔吸附树脂介绍及原理(全)

大孔吸附树脂介绍及原理大孔吸附树脂技术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利用其对不同成分的选择性吸附和筛选作用,通过选用适宜的吸附和解吸条件借以分离、提纯某一或某一类有机化合物的技术。
该技术多用于工业废水的处理、维生素和抗生素的提纯、化学制品的脱色、医院临床化验和中草药化学成分的研究。
它具有吸附快,解吸率高、吸附容量大、洗脱率高、树脂再生简便等优点。
大孔吸附树脂它是一种具有大孔结构的有机高分子共聚体,是一类人工合成的有机高聚物吸附剂。
因其具多孔性结构而具筛选性,又通过表面吸附、表面电性或形成氢键而具吸附性。
一般为球形颗粒状,粒度多为20-60目。
大孔树脂有非极性(D101,LX-60,LX-20)、弱极性(AB-8,LX-21,XDA-6)、极性(LX-38,LX-17)之分。
大孔吸附树脂理化性质稳定,一般不溶于酸碱及有机溶媒,在水和有机溶剂中可以吸收溶剂而膨胀。
大孔吸附树脂技术的基本装置恒流泵吸附原理根据类似物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非极性树脂宜于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极性有机物质,相反强极性树脂宜于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性溶质,而中等极性吸附树脂,不但能从非水介质中吸附极性物质,也能从极性溶液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操作步骤1)树脂的预处理预处理的目的:为了保证制剂最后用药安全。
树脂中含有残留的未聚合单体,致孔剂,分散剂和防腐剂对人体有害。
预处理的方法:乙醇浸泡24h→用乙醇洗至流出液与水1:5不浑浊→用水洗至无醇味→5%HCl通过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2%NaOH通过树脂柱,浸泡2-4h→水洗至中性,备用。
2)上样将样品溶于少量水中,以一定的流速加到柱的上端进行吸附。
上样液以澄清为好,上样前要配合一定的处理工作,如上样液的预先沉淀、滤过处理,pH调节,使部分杂质在处理过程中除去,以免堵塞树脂床或在洗脱中混入成品。
上样方法主要有湿法和干法两种。
3)洗脱先用水清洗以除去树脂表面或内部还残留的许多非极性或水溶性大的强极性杂(多糖或无机盐),然后用所选洗脱剂在一定的温度下以一定的流速进行洗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目的 本 文 主 要 论 述 了大 孔 吸 附树 脂 在 E - S C OD 的分 离与 纯化 中所 起 的 作 用 。该 研 究 在 大 孔 吸 附树 脂 的 应 用方
面有 很 大 的 开创 性 意 义 。方 法
研 究 了非极 性 大孔 吸 附树 脂 在 蛋 白 纯化 q去 除杂 蛋 白及 D - NA 碎 片 、 色素 等 成份 的 效 果 。结
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 3  ̄ 上样量在 3 总吸附量, 3 C, 0 上样速度在 2 mL・ n 、 H值 为 7时有很好 的吸 附解吸 附效果 , 白 0 mi~ p 蛋
回收 率 9 % 以上 。 结论 非 极 性 大 孔 吸 附 树 脂 对 于 粗蛋 白的 纯 化 去 除 杂 质 效 果 显 著 , 速 方 便 , 本低 , 适 于产 业 化 。 O 快 成 更
tlas rt u ni , 0 a do p n q a t y 2 mL ・ mi_ ,p , h fet f d rig a d eo pin s b s, e rcv r rt i b v 9 % t n 。 H7 t e efc o a s bn n ds r t i e tTh eo ey ae s o e 0 o o a
大 孔 吸 附树 脂 分 离 技 术 是 2 O世 纪 6 O年 代 末 发 展 起 来 的继 离 子交 换 树 脂 后 的 分 离 新 技 术 之 一 。 大 孔 吸 附 树 脂 是
一
小的单体聚合而得 , 含任何功能基团 , 不 孔表 的疏 水 性 较 强 , 可 通 过 与 小 分 子 内 的 疏水 部 分 的 作 用 吸 附溶 液 中 的有 机 物 ,
W ANG n — a W ANG n YU n — h n, H ONG u n q n Yi g y n, Pi g, Fe g c e Z Ch a — i g
( n n Ph r c u ia h r i i d Co p r to Li y 7 0 6 Lu a a ma e tc lS a e L m t r o a in, n i 6 0 ) e 2
关键词 : 大孔 吸 附树 脂 包 涵体 EC—S OD
中图 分 类 号 : Q 6 . 文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6 2 7 8 2 0 ) 8 4 3 2 T 4 06 A 1 7 —7 3 ( 0 8 0 —0 9 —0
Ther l f m a r p r sa s r i n r sns i u i ia i n o - S o eo c o o ou d o pto e i n p r fc to fEC- OD
.
C ONC US ON No - lr y ma t p r u d o p in r s s p a mp r n oe d r g p r i t n o o r e p o em Th e e rh L I n p a i co o s a s r t e i ly i o t t r l u i u i c i f c a s r t i e r s c o t o o n a n fa o a
维普资讯
齐鲁药事 ・Qi hr a - l P am c・ u e
: : : 兰 !墨
・ 49 ・ 3
大 孑 吸 附 树 脂 在 E -S L C- OD 纯 化 中 的 作 用
王英 燕 , 王萍 , 于锋 臣, 钟传 青
( 南制 药 集 团股 份 有 限公 司 , 东 临 沂 2 60 ) 鲁 山 7 0 6
wieo fmi eln o s p o en a d DNA, ime t, t. S L S Th e ut h w a i u m tig. mpe a 3 , 0 o O p f s l e u r ti n c a p g n e c RE U T er s l s o t twhl s b t s s h e i n a l t ℃ 3 3 ft —
b n f swi r u ic t n whc o v ne t lw- o t n ut b ef ri d s r l ain e e t t mo e p rf a i , ih i c n e in , i h i o s o c s d s i l o n u ti i t . a a az o KEY WORD Ma r p r u d o p i n r sn ;n l so o y ; C~ S S: c o o o sa s r t e i s i cu i n b d sTh o eo c o o o sa s r t n r s s i u i c t n o C— S ) i sa e h sa t l. e r— B I  ̄ T: J C VE er l fma r p r u d o p i e i p r iai fE o n n f o (D t td i t i ri e Th e s n c. s a c fa p i t n o c o o o sa s r t n r s si mo n o s ME HO Th o - o aiyn a r p r u d o p in rsn a e rh o p l a i fma r p r u d o p i e i me t u . c o o n s T DS e n n p lrt 2 co o sa s r t e i sc n o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