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营销方案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营销方案以下是 7 条关于“把梳子卖给和尚”的营销方案:1. 和尚每天都要礼佛念经,那他们的头皮会不会痒痒呢?要是有把梳子挠挠多好!咱们可以推出一款精致的头皮按摩梳,通过强调梳子不仅可以梳理头发,还能帮助和尚们放松头皮,在礼佛之余享受片刻舒适。
就好像在办公室久坐后伸个懒腰一样惬意。
怎么样,这办法是不是妙极了!2. 你想啊,寺庙不是经常会有香客来祈福吗?可以制作一些带有祝福话语的梳子,让和尚们赠送给香客呀!这梳子就变成了传递美好祝福的信物。
比如说:“哇,这把梳子就像那寺庙中的香火,传递着温暖和希望!”这不是能打开销路嘛!3. 和尚们也会有朋友呀,推出一些高品质的、具有收藏价值的梳子,让和尚们送给他们的好友。
不就像我们会把自己喜欢的宝贝分享给闺蜜一样嘛!“哎呀,这梳子对于和尚们来说,不就是一份特别的礼物吗!”4. 可以举办一些梳子文化讲座呀,在寺庙里讲讲梳子的历史和寓意。
让和尚们知道梳子不仅仅是个梳头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这不就跟给学生们上课,让他们了解知识一个道理嘛!“天哪,这样的方式肯定能让和尚对梳子感兴趣呀!”5. 给梳子加上禅意元素呀,什么雕刻个佛像啊、经文啊之类的。
和尚们一看,这不和他们的修行很契合嘛!就像我们看到和自己兴趣相符的东西就会心动一样。
“嘿,这梳子马上就变得不一样了呀,和尚们能不喜欢?”6. 搞个促销活动呀,和尚买一把梳子,送一串佛珠或者别的什么小礼物。
让他们觉得很划算呀。
这不就跟我们逛街看到打折就想去买买买一样嘛!“哇塞,这么划算,和尚们肯定会心动的啦!”7. 制作一些小巧便携的梳子,和尚们外出化缘或者旅行的时候带着多方便呀。
就像我们出门必须带着手机一样重要。
“哎呀,这么实用的梳子,和尚们怎么会拒绝呢!”我的观点结论是:只要开动脑筋,寻找梳子和和尚、寺庙之间的关联点,用对方法,就完全有可能把梳子卖给和尚!。
经典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

经典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经典案例:把梳子卖给和尚一、案例背景把梳子卖给和尚是一个著名的营销案例,讲述了一位销售人员如何成功地把梳子卖给了一群和尚。
这个故事被广泛传播,并被视为一个展示创新思维和销售技巧的经典案例。
二、案例描述一位销售人员被分配了一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那就是把梳子卖给和尚。
在传统观念中,和尚是不需要使用梳子的,因为他们会把头发剃光。
然而,这位销售人员并没有放弃,他运用了一些独特的策略,最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首先,他去了一家寺庙,并向方丈推销梳子。
他告诉方丈,梳子不仅可以梳理头发,还有很多其他用途。
例如,梳子可以用来按摩头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
此外,梳子还可以用来整理经书和念珠。
方丈被他的说辞打动了,决定购买一些梳子作为寺庙的用品。
接下来,这位销售人员又去了其他的寺庙和尼姑庵,使用类似的策略推销梳子。
他还提出了一个特别的建议,那就是在梳子上刻上寺庙或尼姑庵的名字,作为纪念品出售给游客。
这样一来,梳子不仅有了实用功能,还具有了纪念意义。
很多寺庙和尼姑庵都采纳了他的建议,并订购了大量的梳子。
最终,这位销售人员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把梳子卖给了和尚。
他的成功秘诀在于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将梳子从单纯的梳理工具转变为具有多种功能和意义的物品。
三、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展示了一些重要的创新思维和销售技巧:1.打破传统思维模式:这位销售人员没有被传统的观念束缚,而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问题。
他发现了梳子的多种用途,并将其推销给了一个看似不需要梳子的群体。
2.发掘产品的附加价值:除了梳理头发的基本功能外,这位销售人员还发掘了梳子的其他用途。
这些附加的价值增加了产品的吸引力,使得和尚们愿意购买梳子。
3.了解目标客户的需求:这位销售人员深入了解了目标客户的需求和喜好。
他知道和尚们关心身体健康和精神压力等问题,因此着重强调了梳子的按摩功能。
他还了解到游客喜欢购买纪念品,因此提出了在梳子上刻字的建议。
4.创造性的解决方案:面对看似不可能的任务,这位销售人员没有放弃,而是提出了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案例】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经典营销案例)

【案例】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经典营销案例)哎呀,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话题: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这可是一个经典的营销案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不管是和尚还是普通人,都有自己的需求和喜好。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他们的需求,然后提供满足这些需求的产品。
和尚有什么需求呢?1. 梳理头发没错,和尚也需要梳理头发。
他们使用的梳子可不是我们平时用的塑料梳子或者木质梳子。
他们需要的是一把能够帮助他们保持头发整洁、修剪指甲的梳子。
2. 心灵净化和尚们注重心灵净化,他们认为只有内心平静才能够达到超脱尘世的境界。
因此,他们需要一些能够帮助他们放松心情、减轻压力的工具。
比如说,一把柔软舒适的按摩梳可以帮助他们缓解紧张的情绪。
3. 修行需要和尚们在修行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整理自己的衣物和物品,以保持环境的整洁和安静。
因此,他们需要一些能够帮助他们整理衣物和物品的小工具。
比如说,一把小巧玲珑的收纳盒可以帮助他们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了解了和尚的需求之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制定营销策略了。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营销手段:1. 以客户为中心我们要始终以客户为中心,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反馈。
只有这样才能够提供真正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说,我们可以定期开展客户满意度调查,了解客户对我们产品的评价和建议。
2. 打造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对于产品的销售非常重要。
一个好的品牌形象可以让消费者更加信任我们的产品,从而提高销售额。
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广告宣传、社交媒体营销等方式来打造我们的品牌形象。
3. 创新产品设计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我们要不断地研发新产品,满足客户的不断变化的需求。
比如说,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和场合推出不同的梳子款式和颜色,以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4. 提供优质服务优质的服务可以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用心和诚意。
比如说,我们可以提供免费试用、退换货服务等售后服务,让客户感受到我们的贴心和关怀。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励志小故事

把梳子卖给和尚的励志小故事
有四个营销员接到任务,到庙里找和尚推销梳子。
第一个营销员空手而回,说到了庙里,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子,所以一把都没卖掉。
第二个营销员回来了,销售了十多把。
他介绍经验说,我告诉和尚,头皮要经常梳梳,不仅止痒,还可以活络血脉,有益健康。
念经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
这样就卖掉一部分梳子。
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十把。
他说,我到庙里去,跟老和尚讲,你看这些香客多虔诚呀,在那里烧香磕头,磕了几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香灰也落在他们头上。
你在每个庙堂的前面放一些梳子,他们磕完头、烧完香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心香客,下次还会再来。
这一来就卖掉了百十把。
第四位营销员回来说,他销掉了好几千把,而且还有订货。
他说,我到庙里跟老和尚说,庙里经常接受客人的捐赠,得有回报给人家,买梳子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
你在梳子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方,这们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里,谁来了就送,保*庙里香火更旺。
这一下就销掉了好几千把梳。
培训体系--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doc

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这个故事告诉我们,1、很多的商品具有潜在的销售力。
2、把商品卖给需要这个商品的顾客不能算做真正的生意,而把商品卖给不需要它的顾客才算真正的生意。
点评:A君靠情感销售,靠佛门方丈的恻隐同情卖出一把梳子,赚的是方丈本人的钱。
B君靠方丈所在的寺院的需要,卖出10把梳子,赚的是寺院的钱。
C君靠方丈所在寺院庞大的客户群体的需要,卖出1000把梳子后,还有要的,C君把方丈和方丈所在的寺院以及寺院的香客的共同需要有机组合在一起,创造了新产品“积善梳”,这把积善梳是融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为一体,集文化和艺术为一成。
因此,积善梳已不是普通的梳子,而是集实用、文化、艺术和精神需要于一体的复杂的高级梳子,所以不仅能卖很多,而且能卖个好价钱。
故此,经营要想赚钱,首先要能使对方赚钱,然后自己才能有钱赚。
积善梳首先满足了寺院香客的精神需要,其次满足了寺院的利益的需要,第三满足了方丈的求名的需要,三方的需要都得到了满足,经营者自然也就有大钱可赚了。
你在看完了这则故事,不免有所思考和启示。
人的思想和观念是重要的,就这个故事,如果不专变观念,要把梳子卖给和尚,简直说是天方夜谭。
但是C君却转变了推销的方法,投人所好,把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联系上了。
从不可能的商机中,开发出潜在的广阔市场。
所以一个人在思想和观念上要有所转变和创新。
一个推销员来到一座千年古刹,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鼓励其多做善事。
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再做赠品。
”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还希望能多买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这个推销员可能称得上是“营销大师”了。
和尚是不需要梳子的,倘若你跟和尚说,木梳可以用来梳理头发,那非但木梳卖不出去,还可能被和尚痛打,谁叫你非拿头发说事呢?这位成功推销木梳的家伙为什么成功,关键在于他根本没想把梳子卖给和尚用。
3.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

读书笔记┃《庄子·逍遥游》: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
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庄子·逍遥游》资:贩卖章甫:商代的一种礼帽适:去,往诸越:春秋时期的越国断发:剪断头发文身:在身体上刺画有色的花纹或图案。
大意:宋国人到越国去贩卖礼帽,越国人剪断头发,满身刺着花纹,根本就用不上它。
这句经典讲了一个宋国的商人,本来是想把北方束发用的帽子卖到南方去,赚取差价来获得利润。
可是他事先没有做好调查,不知道原来越国人都剃着短发,根本不需要束发的帽子,于是一来一回非但没赚到钱,反而赔了不少。
这句话讲了一个经济学上的问题。
如果人们对一件商品没有需求,那这件商品对他们来说就没有价值,这就好像一个卖木梳的人跟和尚推销自己的梳子一样。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我们也可以得知人很容易被自己欺骗。
这是为什么呢?大家在生活中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我们跟同学推荐这个东西很好吃啊,你为什么不喜欢呢?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尽相同,就和北方人爱吃咸,南方人爱吃甜,东部人喜欢吃酸,西部人喜欢吃辣一样,羊羔虽美,但众口难调。
所以我们不能以己之心,度人之心,以自己的经验范围,理所应当的认为天下都是如此呀。
宋人到越国卖束发的礼帽给不留长发的越人,这就好像卖梳子给和尚一样,尽管这梳子很漂亮,但是和尚没头发呀,你梳子再漂亮,他也用不着啊。
然而如果我们换一种思路来想想,或许啊这梳子还真可以卖给和尚。
话说曾经有一家公司花重金来聘请优秀的销售人员来面试的人呢很多。
于是经理就和大伙儿说了:我们拟定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考试题目——将梳子卖给和尚,谁买的多就录取谁。
应聘的这些人听的是一头雾水,不是这怎么想的呀?和尚连一根头发都没有,怎么可能买梳子呢?许多人都觉得这个题目不可能完成,这不是为难我们吗?就纷纷离开了。
最后只剩下三名应聘者愿意尝试一下。
几天过后,他们都回到这家公司了。
经理问他们销售业绩如何?第一个应聘者说:“我成功卖掉了一把梳子。
怎么把梳子卖给和尚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这是一个营销学的故事。
3个推销员向和尚去推销梳子,第一个人苦苦游说只卖了一把;第二个人跟方丈说将梳子摆放在祠堂够前来烧香拜佛的人梳头,卖出了10把;第三个人惊人的卖出了1000把,并且得到了长期提供梳子的合同,他用的方法是说服方丈,让寺庙把梳子赠给前来烧香拜佛的人,梳子上面刻上“积善梳”,这样这个寺庙前来烧香拜佛的更多了,而且这个人还得到了长期提供梳子的合同。
第一次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也在想,和尚又没有头发怎样才能将梳子卖给和尚,最开始我想到的方法是故事中第二个人的方法。
我看完这个故事以后我明白,卖给和尚梳子,不一定要在和尚身上做文章,和尚买了梳子不一定要自己用,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人都是长着头发的。
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但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推销术,却有不同的结果。
同一件事,换种方式去做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网络10-1班
陈丕享。
经典销售故事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

和尚买梳子话说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到一家经营梳子的公司应聘,由于三个人条件都很好,所以经理老董不知道选哪一个人为好,这一天把他们三个人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本公司的梳子是由云南上好的稀有云木加之云南一个老巫师自己配制的土方浸泡56天而加工制成的一流云梳,这梳子的功能有奇效,经常梳用可以活血化瘀,防止脑血管硬化和老年痴呆症。
你们三人条件都很好,但是我们只能要一个人,这样吧,给你们三人一人五十把梳子你们去卖,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把梳子卖给和尚,看谁卖的好,然后再定三个人选谁。
”第三天,三个人依次来到公司,董经理先问张三:“张三,你卖了几把梳子?”张三说:“董经理,我卖了一把梳子。
”董经理:“哦,谈谈你是怎么卖的?”张三说:“我早晨五点起床,用了一天的时间,跑了十个寺庙,其中有九个寺庙都是叫人家给赶出来的,到了最后一个寺庙,我一进去就哀求人家,说你们发发慈悲吧,我都跑了一天啦,就买一把梳子把,人家看我可怜,于是就买了一把梳子。
”董经理点点头,又开始叫李四说:“李四,你说说吧。
”李四有点得意的说:“我卖了十把梳子,早晨起来我想,和尚是不需要梳子的,但是和尚周围的香客需要,香客大老远的跑到庙里进香,如果蓬头垢面的对佛不敬,我以此为理由,跑了十个寺院,卖了十把梳子。
”董经理听完很高兴的和李四握握手,有点颤抖的声音说:“辛苦你啦!”王五在一旁接过话说:“董经理,我卖了五十把梳子,还拉回了100把的订单。
”董经理听完,吃惊的眼睛都掉了一半,马上语无伦次的说:“哦,哦,快,快说说你,你是怎么。
卖的。
”王五不慌不忙的说:“我想和尚不需要梳子,和尚周边的香客也就只需要一把梳子即可,要想叫寺庙成为我们销售梳子的客源地,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怎么叫他们能把梳子合理的输出。
我就去了一个寺庙,跟老方丈说,我们的梳子功效神奇,可以活血化瘀和防止脑血管硬化,你们如果利用好它的特效功能,对前来进香捐赠的香客给与一定的回赠,叫寺庙里的师傅们给这些梳子再开开光,功利就一定会更加神奇,这样香客回家使用后就会感觉是佛的力量,会更加的敬佛和捐赠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把梳子卖给和尚
有一个营销经理想考考他的手下,就给他们出了一道题,把梳子卖给和尚。
第一个人:出了门就骂,什么狗经理,和尚都没有头发,还卖什么梳子!找个酒馆喝起了闷酒,睡了一觉,回去告诉经理,和尚没有头发,梳子无法卖!经理微微一笑,和尚没有头发还需要你告诉我?
第二个人:来到了一个寺庙,找到了和尚,对和尚说,我想卖给你一把梳子,和尚说,我没用。
那人就把经理的作业说了一遍,说如果卖不出去,就会失业,你要发发慈悲啊!和尚就买了一把。
第三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在庙里转了转,对和尚说,拜佛是不是要心诚,和尚说,是的。
心诚是不是需要心存敬意,和尚说,要敬。
那人说,你看,很多香客很远来到这里,他们十分虔诚,但是却风尘仆仆,蓬头垢面,如何对佛敬?如果庙里买些梳子,给这些香客把头发梳整齐了,把脸洗干净了,不是对佛的尊敬?和尚话说有理,就买了十把。
第四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对和尚说,如果庙里备些梳子作为礼物送给香客,又实惠、又有意义,香火会更旺的,和尚想了想,有道理,就买了100把。
第五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人对和尚说,你是德道高僧,书法甚是有造诣,如果把您的字刻在梳子上,刻些“平安梳”、“积善梳”送给香客,是不是既弘扬了佛法,又弘扬了书法,老和尚微微一笑,善哉!就买了1000把梳子。
第六个人:也来到一个寺庙卖梳子,和尚说,真的不需要的。
那个人和和尚说了一番话,却卖出了一万把梳子。
那人说了些什么呢?
他告诉和尚,梳子是善男信女的必备之物,经常被女香客带是在身上,如果大师能为梳子开光,成为她们的护身符,既能积善行善、又能保佑平安,很多香客还能为自己的亲朋好友请上一把,保佑平安,弘扬佛法,扬我寺院之名,岂不是天大善事?大师岂有不做之理?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大师双手合十,施主有这番美意,老衲岂能不从?
就这样,寺院买了一万把,取名“积善梳”、“平安梳”,由大师亲自为香客开光,竟十分兴隆。
当然,开光所捐的善款也不菲啊!
各位看看
第一个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太厉害,用常理去考虑销售,是不适合做销售的。
第二个人是在卖同情心,这是最低级的销售方法,叫“叩头营销”,是不能长久的。
第三、四人为客户着想,可以说是“顾客满意战略”,自然会有好的效果。
第五人不仅能够让顾客满意,还能迎合顾客心理,自然就不会差。
第六人就已经达到了物我两重天的境界,不是在卖梳子,而是在卖护身符,把顾客的价值最大化,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