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梳子给和尚的故事

合集下载

给和尚卖梳子的故事

给和尚卖梳子的故事

给和尚卖梳子的故事从前有一位和尚,他在寺庙里修行多年,生活清贫,只靠布施度日。

有一天,他走出寺庙,来到了一个繁华的集市上。

他看见一个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梳子,于是便走了过去。

摊主见到和尚,立刻笑容满面地迎了上来,问道,“师父,您需要一把好梳子吗?我们这儿的梳子都是最好的,品质保证。

”。

和尚微微一笑,说道,“我修行多年,从未为外物所动,何来梳子之需?”。

摊主听了,脸上的笑容一僵,他想了想,便说,“师父,您虽然不需要梳子,但您可以帮我卖梳子啊。

您每天在寺庙里接触的人多,如果您帮我宣传一下,说不定会有人来买。

”。

和尚想了想,便点了点头,答应了摊主的请求。

于是,他便拿起几把梳子,开始在寺庙里宣传起来。

他告诉每一个来寺庙的人,这些梳子质量上乘,用起来非常顺手,还可以带来好运。

没想到,和尚的宣传竟然奏效了。

寺庙里的人们听了他的话,纷纷前来购买梳子。

摊主见到生意兴隆,非常高兴,于是便向和尚道谢,并送给他一些梳子作为报酬。

和尚接过梳子,微笑着说道,“我只是帮助你宣传了一下,这些梳子卖得好,并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它们的品质。

你应该感谢的是这些梳子。

”。

摊主听了,陷入沉思。

他想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好的产品自然会被人们认可,不需要太多的花言巧语。

于是,他决定以后更加用心地经营自己的生意,提高产品质量,让产品说话。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好产品不需要太多的炫耀和宣传,它们会凭借自身的品质赢得人们的认可和喜爱。

而和尚卖梳子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有时候,一个人的一句话,一个微笑,甚至一个举手投足,都可能改变别人的命运。

所以,让我们用心做好自己的事情,相信好运永远会降临在我们身上。

卖木梳给和尚的故事

卖木梳给和尚的故事

卖木梳给和尚的故事话说一家经营红火公司要高薪招聘营销主管,消息一出应者如云。

总经理为选拔能人,出了这么一道实践性问题:“10天以内,看你能卖多少木梳给和尚”。

一听这个问题,不少人觉得这是一出骗人的把戏,纯粹拿应聘者作耍。

“和尚要木梳干嘛,卖木梳就卖木梳,还要卖给和尚,真是胡扯!”绝大部分应聘者都“不战而退”,最后剩下甲乙丙三人,愿意尝试。

10天后,他们到公司回报自己的成果,总经理接待了他们。

甲说,十天来,跑了多少寺庙,问过若干和尚,遭到辱骂冷遇无数。

历经艰辛,终于卖出1把木梳。

总经理问甲,这1把是怎么卖出去的。

他说,那天看到一个小和尚在抓头,马上,凑上前去,“小师傅,买一把木梳吧,省得你用手抓痒”,小和尚很乐意的买了1把。

乙说,那天他跑到一座高山上的古寺,看到众多香客前来祭拜,有的头发被风吹的散乱不堪。

马上灵机一动,说服住持,卖几把木梳让香客梳理头发,也是对菩萨的敬重。

住持觉得有理,答应买下10把木梳。

总经理觉得乙的营销能力绝对超过甲。

最后还得再看看丙的状况如何。

丙说,这几天他访到一座声名遐迩的宝剎,那里游客、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

如果能让他们每人买一把木梳,那可是一笔可观的数目。

他想到一个主意,与住持商量“我的木梳,你的墨宝,请你在上面书写'积善梳’,然而卖给或送给施主”。

住持欣然同意,马上答应先拿下1000把木梳。

丙的这番叙说,让总经理连连称道,没想到此人如此厉害,真是人才!评说甲的思维定势,缺乏灵活应变的市场经济头脑。

虽辛苦劳顿,但收效甚微;乙具有思维灵活性,找到了商机,效果明显好于甲;丙具有创新思维,善于借力,共谋双赢。

视野开阔,别出心裁,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尤须这样的人才。

启示我们今天的教学总是以标准答案束缚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僵化定势,缺少发散思维的训练,缺少创新思维的锻炼。

这样的教育教学让学生难以适应现实社会,更难以在社会中有所作为。

平时教育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试,鼓励创新求异;多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实例比较鉴别,让学生认识到何为新何为优,何为墨守成规何为灵活应对。

如何将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

如何将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

如何将梳子卖给和尚的故事从前有一位梳子商人,他经营着一家小小的梳子店。

他的梳子很好,是当地人喜欢使用的产品。

然而,他的生意日渐清淡,因为当地的人都已经有了梳子,不需要再购买更多的梳子。

于是商人开始思考,该如何扩大他的客户群体。

有一天,梳子商人听说了一个传闻,说在一个偏僻的山村里住着一位非常虔诚的和尚,这位和尚正在寻找一把好梳子。

商人心中一亮,他决定前去拜访这位和尚,希望能够将自己的梳子卖给他,这样就可以开拓新的市场了。

商人背起小包,开始了他的旅途。

路途艰辛,但当他终于来到山村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的人们对他并不友好。

村子里的人们对陌生人都很警惕,商人的到来立刻引起了村民们的疑心。

商人耐心地解释自己的来意,但村民们并不相信他,开始指责他是来捣乱的。

商人只好忍气吞声,找了一家客栈住下,准备在第二天再试一次。

第二天早上,商人又来到山村,寻找和尚的下落。

最终,在村子的一处小庙里,他找到了这位和尚。

和尚看到商人,微微一笑,问道:“你是来做生意的吗?”商人点了点头,便取出了一把精美的梳子,递给了和尚。

和尚接过梳子,仔细打量了一番,便笑着问商人:“你以为你的梳子能卖给我吗?”商人心中一沉,他知道自己的问法可能有些冒犯了和尚。

他赶紧作揖道:“尊敬的和尚,请您原谅我的冒昧。

我是听闻和尚正在寻找一把好梳子,所以特地前来向您推销我的产品。

如果您不需要的话,我一定不会勉强。

”和尚听完商人的话,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不必如此紧张,我并不是责备你的意思。

只是我弱弱地问一声,我作为和尚,平时理发的机会并不多,何须一把精美的梳子呢?”商人听后恍然大悟,抱拳道:“原来是我太过浮躁了,没有深入了解和尚的实际情况,还请和尚见谅。

”和尚点了点头,他继续说道:“但是,我很乐于聆听你的故事,也许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商人听了,心中一喜,他便开始讲述自己的生意困境。

他说自己的梳子是非常好的产品,但是在当地市场已经饱和,没有办法再继续扩大生意。

经典营销案例:卖梳子给和尚

经典营销案例:卖梳子给和尚

卖梳子给和尚一家企业高薪招聘营销高手,张三、李四、王五分别报了名,总经理出了一个比较刁的题目:向山上寺庙的和尚卖梳子。

三个人拿了产品就上山了。

张三第一个回来了,张三向老总讲述了他是如何卖掉一把梳子的。

张三说,我拿这个梳子到山上寺庙找到老和尚,给他介绍了梳子的质量,老师父一听勃然大怒,认为我分明是羞辱出家人,于是乱棍将我轰了出去。

但是我仍不甘心,围着寺庙不停地转,转到第三天的时候,在后山和尚的烧火区,我看到一个小和尚在那里挠痒痒,于是我对小师父说,挠痒痒是不能用指甲去挠的,我这里有一个专用工具,我给你挠一下。

我就这样连蒙带骗地让十五岁的小和尚买了一把梳子。

接着李四也急匆匆地跑来了,李四卖了八把梳子,他讲述了自己卖梳子的经过。

他说,我经过一天的观察,发现所有和尚头上都没有头发,向他们卖梳子是不可能的,但是我发现上山的游客头上有头发。

我还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因为山高风大,很多人在拜佛的时候头发比较零乱,于是我找到方丈说,如果头发凌乱,衣衫不整去拜佛,是对佛不尊敬,于是我建议方丈在寺庙里的八尊佛像后面各放一把梳子,边上贴一个告示:拜佛之前整理妆容。

这样我就卖了八把梳子。

王五第三个回来了,王五卖了三千把梳子。

大家十分吃惊,王五说,我观察了一天,发现和尚头上没有头发,要想让他买梳子不可能,而游客头上都有头发,经过仔细的观察、观察、再观察,到了第二天下午,我就找到了方丈,因为我发现山上寺庙香火很旺,周一到周五有几千人,双休日有一两万人,寺里的香火钱收入非常可观。

我对方丈说,我有一个方法,能让每天的香火钱更多。

那个和尚是书法大家,我让他书“积善梳”三个字,然后请工匠刻在梳子上,而且做法事给梳子开光,所有捐香火钱的善男信女就送“积善梳”一把,结果那一天捐香火钱的人增加了许多,一下子卖掉三千把梳子。

通过故事中张三、李四和王五分别采用的三种销售方式,我们可以得到下面三点重要的启示:张三的销售方式——靠坑蒙拐骗只能维持一时;李四的销售方式——找到产品的功用、利益,可以取得一定的销售业绩;王五的销售方式——挖掘创造客户的内在需求,帮助其解决危机问题,则能畅销天下。

寓言故事: 把梳子卖给和尚

寓言故事: 把梳子卖给和尚

寓⾔故事: 把梳⼦卖给和尚
寓⾔故事: 把梳⼦卖给和尚
有四个营销员接到任务,到庙⾥找和尚推销梳⼦。

第⼀个营销员空⼿⽽回,说到了庙⾥,和尚说没头发不需要梳⼦,所以⼀把都没卖掉。

第⼆个营销员回来了,销售了⼗多把。

他介绍说,我告诉和尚,头⽪要经常梳梳,不仅⽌痒,还可以活络⾎脉,有益健康。

念经累了,梳梳头,头脑清醒。

这样就卖掉⼀部分梳⼦。

第三个营销员回来,销了百⼗把。

他说,我到庙⾥去,跟⽼和尚讲,你看这些⾹客多虔诚呀,在那⾥烧⾹磕头,磕了⼏个头起来头发就乱了,⾹灰也落在他们头上。

你在每个庙堂的前⾯放⼀些梳⼦,他们磕完头、烧完⾹可以梳梳头,会感到这个庙关⼼⾹客,下次还会再来。

这⼀来就卖掉了百⼗把。

第四位营销员回来说,他销掉了好⼏千把,⽽且还有订货。

他说,我到庙⾥跟⽼和尚说,庙⾥经常接受客⼈的捐赠,得有回报给⼈家,买梳⼦送给他们是最便宜的礼品。

你在梳⼦上写上庙的名字,再写上三个字:“积善梳”,说可以保佑对⽅,这们可以作为礼品储备在那⾥,谁来了就送,保证庙⾥⾹⽕更旺。

这⼀下就销掉了好⼏千把梳。

⼼语:如果不转变观念,要把梳⼦卖给和尚,简直是天⽅夜谭。

第四个营销员正是转变了推销的⽅法,便从不可能的'商机中,开发出了潜在的⼴阔市场。

如果每个⼈都像他⼀样换⼀种思维⽅式看问题,在思想和观念上有所突破和创新,不要墨守成规,我们⼜何尝不能把企业的各项⼯作搞好呢。

经典销售故事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

经典销售故事如何把梳子卖给和尚

和尚买梳子话说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到一家经营梳子的公司应聘,由于三个人条件都很好,所以经理老董不知道选哪一个人为好,这一天把他们三个人叫到办公室,告诉他们:“本公司的梳子是由云南上好的稀有云木加之云南一个老巫师自己配制的土方浸泡56天而加工制成的一流云梳,这梳子的功能有奇效,经常梳用可以活血化瘀,防止脑血管硬化和老年痴呆症。

你们三人条件都很好,但是我们只能要一个人,这样吧,给你们三人一人五十把梳子你们去卖,但是有一个条件,必须把梳子卖给和尚,看谁卖的好,然后再定三个人选谁。

”第三天,三个人依次来到公司,董经理先问张三:“张三,你卖了几把梳子?”张三说:“董经理,我卖了一把梳子。

”董经理:“哦,谈谈你是怎么卖的?”张三说:“我早晨五点起床,用了一天的时间,跑了十个寺庙,其中有九个寺庙都是叫人家给赶出来的,到了最后一个寺庙,我一进去就哀求人家,说你们发发慈悲吧,我都跑了一天啦,就买一把梳子把,人家看我可怜,于是就买了一把梳子。

”董经理点点头,又开始叫李四说:“李四,你说说吧。

”李四有点得意的说:“我卖了十把梳子,早晨起来我想,和尚是不需要梳子的,但是和尚周围的香客需要,香客大老远的跑到庙里进香,如果蓬头垢面的对佛不敬,我以此为理由,跑了十个寺院,卖了十把梳子。

”董经理听完很高兴的和李四握握手,有点颤抖的声音说:“辛苦你啦!”王五在一旁接过话说:“董经理,我卖了五十把梳子,还拉回了100把的订单。

”董经理听完,吃惊的眼睛都掉了一半,马上语无伦次的说:“哦,哦,快,快说说你,你是怎么。

卖的。

”王五不慌不忙的说:“我想和尚不需要梳子,和尚周边的香客也就只需要一把梳子即可,要想叫寺庙成为我们销售梳子的客源地,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怎么叫他们能把梳子合理的输出。

我就去了一个寺庙,跟老方丈说,我们的梳子功效神奇,可以活血化瘀和防止脑血管硬化,你们如果利用好它的特效功能,对前来进香捐赠的香客给与一定的回赠,叫寺庙里的师傅们给这些梳子再开开光,功利就一定会更加神奇,这样香客回家使用后就会感觉是佛的力量,会更加的敬佛和捐赠的。

如何将木梳卖给和尚励志故事

如何将木梳卖给和尚励志故事

如何将木梳卖给和尚励志故事销售小故事1:卖木梳给和尚木梳是用来梳头发的,和尚是没有头发的,怎么才能让和尚买木梳?这是一家公司在招聘业务主管时的一道面试题。

以下是对这个销售小故事的详细介绍,可供参考!一家大公司扩大经营招业务主管,报名者云集,招聘主事者见状灵机一动,相马不如赛马,决定让应聘者把木梳卖给和尚。

以10天为限,卖的多者胜出。

绝大多数应聘者愤怒,说:出家人要木梳何用?这不是那人开玩笑嘛,最后只有三个人应试。

十天一到。

主事者问第一个回来的应试者:“卖出多少把”回答是:“1把。

”并且历数*苦,直到找到一个有头癣的小和尚才卖出一把。

第二个应试者回来,主事者问:“卖出多少把”回答是:“10把。

”并说是跑到一座著名寺院,找到主持说山风吹乱了香客头发对佛不敬,主持才买了10把给香客用。

第三个应试者回来,主事者问:“卖出多少把”回答是:“1000把。

不够用还要增加”主事者惊问是:“怎么卖的?”应试者说:“我到一个香火很盛的深山宝刹,香客络绎不绝。

我找到主持说,来进香的的善男信女都有一颗虔诚的心,宝刹应该有回赠作为纪念,我有一批木梳,主持书法超群,可以刻上(积善梳)三个字做赠品。

主持大喜,我带的1000把全部要了。

得到梳子的香客也很高兴,香火更加兴旺,主持还要我再卖给他梳子。

”启示: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匪夷所思,但在?e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那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

不同的思维,将引领不同的作法,导致不同的结果。

销售小故事2:两个业务员这是一个关于两个业务员的销售小故事,对于同一个市场,两个业务员的态度却截然不同,值得所有从事市场开拓的业务员一看的销售小故事。

两家鞋业制造公司分别派出了一个业务员去开拓市场,一个叫杰克逊,一个叫板井,在同一天,他们两个人来到了南太平洋的一个岛国,到达当日,他们就发现当地人全都赤足,不穿鞋!从国王到贫民、从僧侣到贵妇,竟然无人穿鞋子。

当晚,杰克逊向国内总部老板拍了一封电报:“上帝呀,这里的人从不穿鞋子,有谁还会买鞋子?我明天就回去。

三个推销员的故事

三个推销员的故事

第一个推销员是按照常人的思维,梳子是用来梳 头发的,那么和尚没头发当然不会用他了。所以他是 无功而返。 第二个推销员发现了梳子的功效并向和尚介绍 梳子,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推销出来了一些梳子。 这个推销员是创造了一些需求,他通过梳子可以梳头 可以延年益寿,来劝说和尚们买了梳子。 第三个推销员是把梳子与对佛的尊敬联系到了一 起,这样信徒既然到这儿了,都不会吝惜买一把梳子 整理头发以表示对佛的虔诚。 所以说,三流的推销员发现并满足需求;二流的 推销员是创造顾客的需求;一流的推销员是给自己的 产品附上文化,(一般都是美好的、祝福的、辟邪的) 等,这样人们不会在意实用性和价格,而寄托了自己 的美好的祝愿而买这个东西。
第一个着梳头,只好无功 而返;
第二个推销员到庙里 对和尚们说,用梳子刮头 皮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健 脑益智,对研习佛法可收 强记博览之效。于是,他 卖掉了十几把梳子;
第三个推销员到了庙里,对 主持说,善男信女们磕头之后头 发都乱了,如果每个香案上都摆 上几把梳子,让他们磕头之后能 够梳理好头发,既体现了和尚的 关心,又使善男信女们不会蓬头 垢面,以免对佛不敬,岂不善哉? 于是他卖掉了上百把梳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卖梳子给和尚的故事
此故事告诉我们两个事情:
一、世界上没有卖不出的产品,只有卖不出产品的销售员;很多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在灵活的销售思维面前都变得有可能。

二、CRM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CRM是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的缩写,它是一项综合的IT技术,也是一种新的运作模式,它源于“以客户为中心”的新型商业模式,是一种旨在改善企业与客户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

通过向企业的销售、市场、服务等部门和人员提供全面及个性化的客户资料,并强化跟踪服务、信息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协同建立和维护一系列与客户以及商业伙伴之间卓有成效的“一对一关系”,从而使企业得以提供更快捷和周到的优质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吸引和保持更多的客户,从而增加营业额,并通过信息共享和优化商业流程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通俗地说,CRM就是利用软件、硬件和网络技术,为企业建立一个客户信息收集、管理、分析、利用的信息系统。


N个人去参加一招聘,主考官出了一道实践题目:把梳子卖给和尚。

众多应聘者认为这是开玩笑,最后只剩下甲、乙、丙三个人。

主持人交代:以10日为限,向我报告销售情况。

十天一到。

主试者问甲:“卖出多少把?”答:“1把。

”“怎么卖的?”
甲讲述了歷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

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主试者问乙:“卖出多少把?”答:“10把。

”“怎么卖的?”
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髮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

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髮。

”住持採纳了他的建议。

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买下了 10把木梳。

主试者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


主试者惊问:“怎么卖的?”
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剎,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

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剎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

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

”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 把木梳。

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

一挑战者——丁,找到主持人说,卖给和尚1000把梳子算什么?我可以让和尚源源不断地买我的梳子,至少也得上千万吧。

以一年为限。

许多人都认为开玩笑。

成本分析
他还是找到了那个主持,问他:您这边每天大概能赠出多少把梳子呢?
主持回答:差不多50把。

他继续问:您觉得这与您所获得的香火钱相比是不是也是成本呢?
主持回答:是的,虽然是赠,但是也是钱啊。

佛门本来就没有什么钱。

他又问:你有没有想过收费呢?
主持回答:怎么收费?
他说:到您这来的人有达官贵人,也有平民百姓。

总之是什么样的人都有吧。

您可以在梳子上下点工夫,让您的梳子在价格上有了价值的区别?卖给不同的人。

您在准备几把梳子,取名为“开光梳”,千金不卖,只赠送有缘人。

然后把您的梳子在命名为“智慧梳”“姻缘梳”“流年梳”“功名梳”。

一方面您的收入增加了,另一方面您的寺庙的档次也就体现出来了。

这个主持一听,觉得有点道理的,于是就说好,这事就交给你来办吧。

市场活动
丁很快就请了几个记者来宣传了一下这家寺院。

然后造了一批梳子。

举行了一个盛大的“开光梳”仪式。

当地的政府要人、各界明星都来了。

当天就卖出了10000把梳子。

寺院的名气一下自上去了。

丁又请人给这个寺院杜撰了一些历史故事。

很快,这个寺院成了当地的历史文物。

来的香客越来越多。

梳子的销量越来越好。

人们也不在乎掏钱买把梳子。

丁又出了一个策略:有的梳子掏钱也不卖。

有的梳子必须掏钱才卖。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寺院挣了不少钱。

主持很佩服丁。

这个时候,丁找到主持说:你有没有发现前来的香客您都没有记录。

据我观察,有的香客都来了好几次了。

您是不是应该对经常来的香客提供一些纪念性的梳子呢?
主持一听,觉得也是,于是很快就让小和尚开始记录前来拜佛的香客。

很快,小和尚发现,前来的人太多了,毛笔根本记不住。

主持又找到丁,问他有什么办法?
丁说,我可以给你解决这个我问题,但是从今以后你必须听我的。

我保证你的主持能够当的比现在还风光,寺院的香客更多。

主持想了一想,还是相信了他。

引入CRM
丁,购买了一些电脑,在寺院内很隐蔽地架构了一个局域网,连接到外部的INTERNET。

并安装了一套CRM系统。

又设置了硬件设备。

在梳子里面植入了FIRD芯片。

只要香客一进入寺院,关于这个香客的详细记录就全部在CRM系统里面展现出来。

挖掘客户价值,数据库营销
主持看到这么个东西大吃一惊。

丁开始用CRM来分析来寺院香客的详细资料。

经常有香客刚来到寺院,就被突然告之今天是他生日。

香客们非常的感动。

香火钱更多了。

从那以后,香客们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能收到寺院寄的小礼品。

梳子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神圣的神物。

只要去那家寺院的至少要为自己和家人带几把梳子,给远方的亲人、朋友带几把梳子。

一旦梳子用坏了,就自然想到了那家寺院。

分析发现竞争对手——反击
过了段时间。

丁通过CRM发现,有些香客来得少了。

一打听,原来不远处也有一家寺院采取了同样的赠送梳的方式。

相当的一部分香客去了那家寺院。

主持开始着急。

恰逢国外一重要人物来到本地。

于是丁通过各种渠道请这个重要人物来到了这家寺院。

其中有一把制作精美的开光梳送给了这个国外友人。

国内外N多记者记录了这一时刻。

寺院的知名度再次提升。

丁制作了N把类似送国外友人的开光梳,不过是微型的。

出售给前来的香客。

让这些人挂在脖子上,钥匙扣上做纪念。

这个寺院随着国外的重要人物一下子名声大震。

旁边的那家小寺院一下子就没有了香客。

销售过程远程控制
寺院扩建了一些,香客太多了。

主持又招了一些小和尚。

主持告诉了这些和尚怎么样接待香客,什么样的人香客该出售或赠送什么样的梳子。

刚好这个时候,国外请这个主持去讲学,主持不放心寺院里新来的小和尚。

想让丁来帮他教小和尚。

丁给了主持一台笔记本电脑说:每天抽时间上网就可以指点你的小和尚了。

于是,主持虽然在国外,但是通过CRM系统依然能知道寺院的运营情况。

及时地指点小和尚。

客户分类专人管理
当地的香客80%都到这家寺院来了。

主持发现,虽然对香客进行信息分类管理,但是由于接待香客的和尚素质不一样,经常出现出售错了梳子。

主持找到了丁。

丁根据CRM里的跟进记录以及每个和尚接待香客的数量、次数、被香客投诉的次数将现在的和尚进行了分类,不同的和尚接待不同的香客。

香客发现这些和尚们更能了解他们的心思了,满意度大大提高了。

绩效考核
主持一直就是有个心病,就是寺院中有很多的和尚偷赖,但又赶不走。

又向丁求救。

丁对所有的和尚说:每个人必须要把自己所做的什么记录在CRM里,否则就请离开寺院。

和尚们很听话地照做了。

丁通过统计分析很快就发现了偷赖的和尚。

主持把那些和尚赶下山去了,寺院运营紧凑。

销售预测
寺院运营真的很不错。

丁每个月都能通过CRM的漏斗来预测下一阶段能卖出多少梳子。

寺院蒸蒸日上。

一年过去了,丁不知道卖出了多少把梳子。

他已经成了寺院的股东之一。

他所挣的钱已经很多了很多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中小企业突然发家很容易,但是要做大做强就必须要有战略的眼光。

对客户的管理不可疏忽。

CRM
是放在第一位置考虑的。

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
只要是企业都需要CRM,选择CRM时不能只看技术因素,一定要选择实用的CRM,厂商的咨询能力要适合企业自身的需要。

故事还没有结束。

一天丁找到寺院的主持说:你看,我们卖梳子挣了不少钱,你有没有想过卖其他的东西呢?有没有想过在其他地方开设分院呢?有没有想过举办一个佛学院,培养后备人才?有没有想过攫取更多的梳子的使用者,然后在梳子上做广告,然后在NASDQ上市,成为中国第一家在国外上市的寺庙呢?……
这告诉我们:
中小企业上市并不是不可能,但基础的工作要先做,比如把CRM上了先。

因为这将为中小企业的以后发展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