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3)背诵提纲: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高中政治 文化生活 第十课提纲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青少年个人应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1)要提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眼力,增强能力.(2)要树立和践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
(3)要不断提高______________修养和_________________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要不断改造______世界,学习__________,树立_______,形成正确的____;要脚踏______________。
4.青少年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追求更好思想道德目标的原因。
(109-110)(1)科学文化修养(2)思想道德修养(3)科(09安徽卷8)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是一个人应当同时具备基本素养。
下列古语中蕴含二者关系的有()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②“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北宋·司马光)③“前辈谓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明代·陈献章)④“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东汉·王符)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③④2.(09福建卷33)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成千上万的劳动模范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
”是劳模精神不变的精髓,也是时代精神永恒的内涵。
表彰劳模能够----------------------------------------------------------------------------()①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③奏响先进文化的主旋律④杜绝好逸恶劳的思想意识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3.(08广东卷22)某些旅行社以“超低价”、“零团费”、减少旅游点、增加购物点等方式进行服务欺诈。
这表明我国思想道德建设应该----------------------------------------------()①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②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③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相承接④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07广东卷19)夸美纽斯说:“凡是在知识上有进展而在道德上没有进展的人,那便不是进步而是退步。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

20XX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想要复习好高二必修3政治内容,掌握复习提纲很重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一)一、文化是什么1、什么是文化?文化是怎样产生的?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二、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内容、文化的力量内容: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者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②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作用:(原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1/ 5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表现)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简单应用1、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的关系?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四、感受文化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表现和特点?表现: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特点:①潜移默化②深远持久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3复习提纲(二)1、文化创新的主体?途径?为什么?主体:人民群众途径:根本途径:立足于社会实践重要途径:①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②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原因:只有充分认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 5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2、为什么要建立学习型社会?怎样建立?①人类知识的总量激增,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知识爆炸”是人们不能不改变传统的教育和学习方式;②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教育和学习方式的改进提供了条件;③建立学习型社会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也意味着文化传承方式的新变革;④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全民学习,终身学习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人教版政治必修3提纲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1、文化万花筒: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2、文化是什么:A、含义:它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B、文化的特点: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素养,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获得的。
3、文化的力量:A、文化的形式: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B、文化的社会作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它能够在人们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第二框: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A、经济、政治和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政治和文化是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
a、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c、不同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对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主要表现:经济发展中科技作用越来越重要,经济发展为推动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b、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重要表现在,参与政治生活需要较高的文化素养,霸权主义国家借助文化渗透以推行强权政治。
3、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a、综合国力,又称国家力量、国家实力、国际竞争力,是指一个主权国家生存和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物质力和精神力)及国际影响力的合力。
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等,这些物质力量是基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复习提纲高中政治必修三(人教版)复提纲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复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一、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定义和产生过程文化是指人类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之外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
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结果。
二、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内容和作用内容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部分,以及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三、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互动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一定的文化,而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给予其重大影响。
四、文化对人的影响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和特点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特点。
五、文化塑造人生1、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也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挑战,也在文化发展上面临挑战。
为增强文化竞争力,必须将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
3、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互促进。
人的全面发展会创造更多的物质文化财富,改善人民的生活。
而物质文化条件的充分发展又会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是一个永无休止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也是一个永无休止的过程。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一、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1、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主要表现在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上。
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和道德伦理等文化优势,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背诵提纲: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理解】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理解】①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文化活动包括文化的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2)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理解】上述关系可以参照哲学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第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三,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第一,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第二,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使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暨背诵提纲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知识点总结暨背诵提纲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点1文化的内涵与社会作用1.文化的内涵:(1)文化的含义:“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它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理解】①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②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理解】①文化具有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
②文化活动包括文化的生产、传播、研究、积累的过程。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物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社会作用:文明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天下、改造天下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考点2文明与经济、政治的关系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
(1)经济、政治决意文明。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2)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反作用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3)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理解】上述关系可以参照哲学中“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文明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1)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表现:第一,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二,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第三,图书出版、影视音像等文明产业快速发展,文明消费更加丰富,文明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2)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的表现:第一,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思想政治人教版高中必修3 文化生活(2017年修订)人教版文化生活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一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一个水泥厂技校毕业的中专生,一个从未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电脑爱好者,一个被杀毒软件公司拒之门外的年轻人,荼毒了小半个中国互联网。如果不是地震引发海底光缆故障,那只颔hàn首敬香的“熊猫”,还将“迁徙”到更远的地方。他于2006年10月16日编写了“熊猫烧香”病毒并在网上广泛传播,并且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在网络上将该病毒销售给120余人,非法获利10万余元。
教学设想:
通过本课的学习,同学们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是思想道德建设,并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从而自觉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和知识文化修养,从而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去。
新课教学:
导入
案例一:熊猫烧香案今日宣判主犯李俊获刑四年
◇课堂探究:你还能举出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的中华传统美德格言吗?
◇探究提示:“乐以天下,忧以天下”;“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如鸿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等等。
案例二:香港迪士尼谈游客不雅行为:
2005年9月11日,一篇报道:“香港迪斯尼乐园9月中旬热闹开园,第二天登上媒体的不只是欢欣的画面,还有大陆游客插队、蹲踞路边,小孩随处便溺等负面消息”。这条不足600字的报道,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当即批示,提高我国公民文明习惯.
江苏省包场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背诵提纲: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设?1.地位: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背16页的答案)(1)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4)对于公民个人来说,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基本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地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3.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1.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2.怎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理解】1.两者的含义:(了解一下)(1)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课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设?
1.地位: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中心环节。
2.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道德素质?(背16页的答案)
(1)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4)对于公民个人来说,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基本内容:
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2.地位: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3.内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3)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1.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
2.怎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理解】1.两者的含义:(了解一下)
(1)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加强科学文化修养。
(2)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2.两者的关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理解】掌握科学知识和文史知识,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和伪科学,提高知识水平和理论水平,有助于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做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理解】提高思想道德认识,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
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
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不断提高,成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人民的人。
一个真正有知识文化涵养的人,也应该是具有崇高理想和高尚思想道德的人。
4.如何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1)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不断改造主观世界。
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