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桂林山水》导学案

合集下载

《桂林山水》导学案

《桂林山水》导学案
了解并掌握与桂林山水相关的专业词汇,如“喀斯特地貌” 、“漓江”、“象鼻山”等。
表达方式
学习运用生动的词汇和形象的比喻来描述桂林山水的美丽景 色。
学习描写自然景色的技巧和方法
01
02
03
观察技巧
学习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 自然景色,抓住其独特之 处。
描写方法
掌握描写自然景色的多种 方法,如由远及近、由上 至下、动静结合等。
分组讨论:如何保护和发展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保护
讨论如何制定和执行有效的保护措施,确保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完 整性和可持续性。
旅游发展规划
探讨如何合理规划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
旅游管理与服务提升
讨论如何提高旅游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游客体验和满意度。
个人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提升了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通过对山水画的学习和欣赏,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学会了如何 欣赏和评价一幅好的山水画作品。
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桂林山水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增强了自己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和建议
深入学习和探索桂林山水 的文化内涵
同时也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
02
这句话概括了桂林山水的四个特点,即山青、水秀、洞奇、石
美。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03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形态各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桂林山水之美赏析
山之美
桂林的山形态各异,有的像老人,有的像巨象,有的像骆 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同时,山的颜色也十分美丽, 青葱翠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第二课桂林山水甲天下导学案

第二课桂林山水甲天下导学案




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2.我明白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4.“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看起来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是什么句?说说“无瑕、翡翠”的意思。
5.读第三自然段,看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哪些不同?把桂林山的特点画下来。
6.结合课文说明:
5.认真读课文最后一段,再联系下文,说说自己对桂林山水的感受。
第二课桂林山水甲天下导学案
课题桂林山水备课组主备初审审定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涛汹涌、水平如镜、连续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会作者细致观看、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奇峰排列、形状万千、屏障、危峰兀立、怪石嶙峋。
7.作者在观看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8.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如此的山围绕如此的水,如此的水倒映着如此的山”是如何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然后说一说。
9.展现自己所写的“颂扬漂亮的桂林山水”的句子。
7.作者在观看桂林山时用了什么方法?描写时又用了什么方法?
8.朗读第四自然段,想象一下:“如此的山围绕如此的水,如此的水倒映着如此的山”是如何样的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受,然后说一说。
9.自己写上几句话来颂扬漂亮的桂林山水。
10.小组交流,如何读出桂林山水的特点和喜爱之情。
导学过程
交Hale Waihona Puke 流解惑1.找出文中的中心句,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

导学案《桂林山水》

导学案《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丽,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描写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自主检测】1.激趣导入诵读、赏析课文,掌握字词是基础。

2.给词语注音。

波澜( ) 无暇()攀登()屏障()嶙峋()翡翠()3.比一比,再组词。

恋()障()瑕()峦()彰()假()3.根据意思,写出下列词语。

(1)天下第一。

()(2)在地面上高高直立。

()(3)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的样子。

()(4)绿色的硬玉,半透明、有光泽。

()【合作探究】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读桂林山水的美。

2、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_接着写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3、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_____________“甲天下”是什么意思?___________.和同桌朗读第二自然段,回答问题:1.漓江与大海、西湖相比,有什么不同?大海:西湖:漓江1).用“ ”划出描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句子。

2).用“ ”标出最能体现漓江水特点的字。

3.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漓江水的特点?【小贴士】:桂林这里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所以山上长满了绿色植物,山是绿的,把水也映绿了。

这段是写漓江的水的,为什么要写“看过波澜壮阔的大海”、“水平如镜的西湖”?这是----的手法,可以()出漓江水又静又清又绿。

1.桂林的山与泰山、香山相比,有什么不同?泰山:香山:桂林的山:2、用在课本上画出体现特点的句子。

1).用“”划出描写山的特点的句子。

2).用“▲”标出最能体现上特点的字。

3.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桂林山的特点?1.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2.“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这样的山、这样的水”指哪样的山、水?再加上空中(),山间(),江上(),游客(),真是美上加美,秀中添秀,像走进哪儿?()【小贴士】:由桂林到阳朔83千米的漓江,像一条青绸,如一条绿带,盘绕在两岸万点峰峦之间。

第2课桂林山水导学案

第2课桂林山水导学案

第2课桂林山水导学案【学习目标】及【课前准备】1. 掌握本课的主要词语,积累描写桂林山水的其他有特色的语句。

将下列词语抄写一遍:骆驼()无瑕()攀登()波澜壮阔()泰山()屏障()峰峦()危峰兀立()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全文背诵。

【学习进行时】一、小组合作,自学交流1. 先练习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声情并茂地朗读给伙伴听,并说说喜欢的原因。

2. 小组默读全文,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组内成员解决,解决不了的做上标记。

二、择其所好,全班交流各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

其他小组针对其发言,提出问题或补充意见。

(一)漓江水1. 既然是写漓江水,作者为什么要拿大海和西湖作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大海的“波澜壮阔”及西湖的“水平如镜”。

(提示:朗读、简笔画、语言描述等方式)3. 写作方法学一招:这段采用()的写法,运用了()、()、()等修辞手法,向我们展现了漓江水的平静、活澈、碧绿,真是名不虚传的桂林水!(二)漓江山1.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桂林山的特点。

2. 你还知道桂林有哪些山吗?陈毅爷爷当年游阳朔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桂林阳朔一水通,快轮看尽千万峰。

/有山如象鼻,有山似飞龙。

/有山如军舰,有山似芙蓉。

/有山如卧佛,有山似书童。

/有山如万马奔驰,有山似牛女相逢……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依据陈毅爷爷的诗,展开想象,画出各种奇形怪状的山峰;喜欢写作的同学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受,仿照或补充一两句陈毅爷爷的诗。

其他就尽情为这美景朗诵吧!3. 朗读排比句a. 对比读。

有“啊”和没“啊”进行对比,体会“啊”表达的感情色彩。

b. 换字读。

把“真”换成“多”来读,体会“真”字的作用。

(三)第四自然段。

质疑:本文如果采用“总一分”的写法已经很完整了,为什么还要写上最后一个自然段?【拓展练习】1. 我们祖国不仅有着这样美丽的名山名水,还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让我们为自己的祖国有这样天下第一的美景而自豪吧!2. 近几年,桂林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导游人才短缺,为此桂林市旅游局决定招聘导游员,谁能对出下面的对联,谁将获得“金牌导游”的称号。

桂林山水导学案

桂林山水导学案

桂林山水导学案一、导学背景:桂林位于中国南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被誉为“山水甲天下”。

桂林山水以其秀美的自然景观和迷人的人文风情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景区和世界旅游胜地,桂林山水因其独特的山水景色而享誉全球。

本导学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和魅力,体验其中的文化魅力和旅游资源。

二、导学目标:1. 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背景;2. 了解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 探究桂林山水给当地经济和旅游业带来的影响;4. 培养学生对桂林山水旅游的兴趣和热爱。

三、导学内容:1. 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背景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是广西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桂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桂林山水以其绚丽多彩的景色和独特的文化遗产影响着这座城市的发展。

2. 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观桂林山水以其独特的山峦、奇峰、幽谷和清澈的水域而闻名于世。

其中,著名的代表性景点有漓江、阳朔、象鼻山、七星公园等。

学生们可以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感受桂林山水的壮美和灵动之处。

3. 桂林山水的人文景观除了自然景观外,桂林山水还以其独特的人文景观而著名。

在桂林的古建筑、庙宇和园林中,融入了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民族文化的元素。

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从汉代到现在桂林历经的历史变迁,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建筑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

4. 桂林山水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桂林山水不仅给当地带来了自然资源的宝藏,还成为了重要的经济支柱。

桂林山水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为当地政府提供了重要的税收收入。

然而,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环境保护和文化遗产保护等问题。

学生们需要思考如何平衡发展的需求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五、导学任务:1. 了解桂林山水的地理位置、历史和文化背景,可以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或阅读桂林旅游手册等方式进行;2. 通过观看图片或视频,感受桂林山水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3. 了解桂林山水对当地经济和旅游业的影响,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数据;4. 设计一份旅游推广册或海报,展示桂林山水的特色和魅力。

2.《桂林山水》导学案

2.《桂林山水》导学案

2.《桂林山水》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理解重点句子.2.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3.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力和理解、表达水平。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学法指导】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图文对照,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练习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

学习“总—分—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知识链接】桂林山水是指广西东北的漓江沿岸,北起兴安南至阳朔,以桂林为中心的岩溶风景区。

地貌上属于峰林溶蚀谷地和孤峰溶蚀平原地带,是亚热带岩溶地貌的典型代表。

地形的主要特点是,在江岸和平坦地面上,矗立着一座座峭拔奇特的峰峦,“四野皆平地,千峰直上天”。

这些山峰有孤峰拔地而起,如独秀峰,犹如擎天大柱矗立于桂林市中心,高60余米,古人题之为“南天一柱”。

伏波山屹立江边,大有迂波回澜之势。

桂林诸峰,千姿百态,惟妙惟肖:如象鼻,似飞龙;如军舰,似芙蓉;如卧佛,似书童;如玉女梳妆,似耕作老农等自然雕塑。

【自主学习】一、我会选读音1.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sì shì)火的香山。

2.这样的山围绕( rǎo rào )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dào dǎo)映着这样的山。

3.在漓江上撑起竹筏小舟,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持续的画卷( juǎn juàn)。

二、词语积累1.将词语填充完整波()壮( ) ()()雄伟水平()()拔地()()()()罗列色彩()()危峰()()()()万千连绵()()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山”的词语?写出3个:()()()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水”的词语?写出3个()()()【合作探究】一.出示图、结合课后题实行提问。

桂林山水导学案

桂林山水导学案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重点
感受漓江的水、桂林的山那种独特的美。
难点
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体会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导 学 过 程
一、自主学习
1.用不同的方法记住下列生字
澜瑕漓攀峦泰骆驼障兀绵翡
2.本课优美的词语
无暇翡翠荡漾波澜壮阔水平如镜峰峦雄伟红叶似火拔地而起奇峰罗列
《桂林山水》导学案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_小组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课题
课型
课时数
执教人
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反馈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的大海翠绿的()()的西湖新生的()
()的泰山无瑕的()()的香山连绵不断的()
2.花落谁家(选字填空)
棉绵
连()不断()被()延()花海()丝()
拔拨
海()()号()萝卜()款()草()河
形态万千连绵不断
3.这篇课文主要讲了。
二、合作探究
小组内合作完成:
1、漓江的水:
我的收获:1、
2、
3、
我的困惑:1、
2、
3、
2、桂林的山:
我的收获:1、
2、
3、
我的困惑:1、
2、
3、
三、展示交流
1、谈收获。2、提问题。
四、拓展迁移
读这些优美段落,谈谈自己的感受。
1、描写泰山的优美段落: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累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岚光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成为我国山水名胜的集大成者。

四年级第一单元《桂林山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四年级第一单元《桂林山水》第二课时导学案

垣曲县七一小学导教学设计学科章节语文第一单元班级课题四桂林山川主备人课型张慧云新授使用人时间1、感觉桂林山川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学习目标2、认识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拟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学习经过阅读感觉桂林山川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经过品味词重难点句,屡次朗诵积累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课前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准备导学过程思虑与调整第二课时一、温故互查:师:经过上节课的学习,说说你最喜欢本文中的哪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二、设问导读:(一)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课文是怎样谈论桂林山川的?作者又为什么要划船漓江来赏析桂林山川?“桂林山川甲天下”“甲”是第一的意思。

“甲天下”是“天下第一”这句话的意思是桂林山川的美天下第一。

交待了作者划船漓江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向往桂林山川的迫切心情,起到了统率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2、讲解“赏析”与“欣赏”的异同。

“赏析”中的“赏”,就是“欣赏”的意思,“观”就是“看”的意思,我们常说“欣赏夜景”“欣赏交响乐”这说明“欣赏”可以是看,也可以是“只听不看”。

而“赏析”却非看不可以。

3、指导朗诵,要读出赞美的感情和心情迫切的语气。

4、试背这一段,指名背诵。

(二)学习第二段1、观察图画或投影中的漓江的水。

轻声读课文,提问:作者用什么和漓江的水作比较?比较的目的是什么?大海的水汹涌澎拜,是动的。

西湖的水平如镜,是静的,而漓江的水动而不觉具动。

经过比较更突出漓江水有奇怪的美。

2、朗诵第二段,认识每句话的意思。

(分小组谈论)第一句讲漓江的水与其他地方的水不相同,重申漓江的美有独到的地方;第二句讲漓江水的特点是静、清、绿;第三句讲划船漓江的感觉。

3、指名读课文,画出排比句,读排比句,说说漓江的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忧如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漓江的水的特点是“静”、“清”、“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导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能有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通过读课文最后一段,再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对桂林上水的感受。

二、学习方式
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组学习以读促讲
三、评价方式
(针对本课时目标1,检验的评价方式,是自主学习、口头交流、小组汇报、习题检测、在教学的第二个、第四个环节中完成。

针对本课时目标2.3,检验的评价方式,是自主学习、口头交流、小组汇报、,在教学设计的第二、三、四环节中完成。


四、评价样题
见检测评价
五、导学准备
课件
六、导学流程
一、以情激学,明确目标,在兴趣引领中追寻快乐;
1.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生字词,下面我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生:正确读以下生字
澜瑕翡峦骆驼兀绵
本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课《桂林山水》。

2.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能有自己的话说一说桂林山水的特点。

2.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通过读课文最后一段,再联系上下文,说出自己对桂林上水的感受。

二、问题启学,自主研习,在独立思考中感受快乐;
(一)速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思考:人们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预设:“桂林山水甲天下”不仅点明了桂林山水是天下第一美景,而且也交待了作者荡舟漓江的原因,起到了统领全篇,引出下文的作用。

过渡:接下来就让我们同作者一起乘着木船,去观赏桂林的山水吧!(二)学习第二、三部分(第2、3自然段)
1、自主学习。

2、小组交流。

3、展示:
问题(一):漓江的水有什么特点?说出你的感受。

预设:
1、从课文中的“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可以感受到漓江的水很静。

(说明漓江的水流得还很慢。


2、从课文中的“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看出了漓江的水很清,可以用清澈见底来形容了。

追问:想象除了沙石,你还能看见什么?(如:小鱼、小虾·······)
3、从课文中“漓江的水真绿呀,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句话中体会到了漓江的水很绿,和翡翠一个颜色。

追问: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通过了解比喻句体会到:漓江的水绿得很纯净.)
追问:第二自然段中第二句话的三个分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排比)总结:排比修辞方法的运用,不但点明了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更能表达出作者对漓江水的热爱之情。

4.指导朗读: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

问题(二):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谈谈你的体会。

预设:
1、从“桂林的山真奇呀,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这句话中感受到桂林的山千奇百怪。

2、从文中“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这句话可以看出桂林的山很清秀。

(引导学生抓住形状和颜色进行体会。


3、从文中“桂林的山真险哪,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
来。

”这句话中的“危峰兀立”和“怪石嶙峋”这两个词中感受到桂林的山都是险峰.
点明:第三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在结构上很相似。

4.指导朗读:读出对奇、秀、险的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5.指导背诵
桂林的山真奇啊,();
桂林的山真秀啊,();桂林的山真险啊,()。

(三)学习第四部分(第4自然段)
1.朗读第四自然段,再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这样的山围绕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说出自己对桂林上水的感受。

2.体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说一说。

3.总结:这两句是全文的总结句,与总起句“桂林的山水甲天下”相呼应,既总结了全文,又点明了中心,使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4.练习朗读: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四)深化主题,总结全文。

用你喜欢的方式展示课文(如:背诵,绘画,仿写,诗朗诵……)
三、探究释疑,合作交流,在互动展示中享受快乐;
1.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2.作者既然是写桂林的山,为什么开始写泰山和香山?
四、检测评价,反馈矫正,在反思提升中收获快乐。

1.文章的二、三自然节写出了漓江的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桂林的山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这两段文章采用的修辞的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2.“小船在碧绿的水面上行走,人好像在画卷中游览。

”课文中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

3、课文通过描写和,展示了的秀美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的热爱之情。

4.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生活景象:仿写一段话,看谁写得最精彩。

小溪里的鱼真()啊,()得()。

花园里的花真()啊,()得
()。

今天的天气真()啊,()得
()。

1.自我评价
对照学习目标,我给自己的评价是:
目标1:非常棒好一般
目标2:非常棒好一般
2.反思总结
这节课我学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我还需要提高的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七、板书设计
水静清绿
桂林山水甲天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山奇秀险
八、导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