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 矿 泉 水 教学设计(北师版三上)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6.6 买矿泉水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六章第六节,主题是“买矿泉水”。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人民币的基本单位,能够正确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
2. 学会简单的加减法运算,能够解决实际购买中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买,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实际问题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解决购买中的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矿泉水的价格、人民币的图片等。
2. 矿泉水的实物,用于展示和举例。
3. 练习题,用于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两瓶矿泉水,一瓶价格为3元,一瓶价格为4元,问学生如果要买这两瓶水,需要支付多少钱?2. 讲解人民币:接着,我向学生介绍人民币的基本单位,包括元、角、分,并解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 举例讲解:我拿出一张10元的人民币,问学生能买多少瓶3元的矿泉水?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将10元的人民币换成3元的矿泉水瓶数。
4. 加减法运算:接着,我让学生思考,如果要买3瓶3元的矿泉水和2瓶4元的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学生可以通过计算得出答案。
5. 练习:我给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他们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矿泉水的价格:3元/瓶,4元/瓶2. 人民币的换算:1元=10角,1元=100分3. 购买矿泉水的计算公式:单价×数量=总价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有5元钱,他想买一瓶3元的矿泉水和一瓶4元的矿泉水,请问他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明剩下2元钱。
2. 题目:小红有8元钱,她想买一瓶3元的矿泉水和一瓶7元的矿泉水,请问她还剩下多少钱?答案:小红剩下4元钱。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简单的估算》中的一节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估算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学会简单的估算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加减法、比较大小等运算已经较为熟悉。
但是,对于估算的概念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买矿泉水,可能存在一定的认知盲点,需要通过实例来进行具体分析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简单的估算方法,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估算方法运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模拟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感受估算的重要性。
2.游戏教学法:通过小组合作、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矿泉水瓶、计算器、白板等。
2.学具准备:学生自带矿泉水瓶、练习本等。
3.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估算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之前学过的加减法、比较大小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展示矿泉水瓶,提问:“你们知道矿泉水的价格吗?如果要买一瓶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情境。
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矿泉水的价格是5元一瓶,并提出问题:“如果要买2瓶矿泉水,需要支付多少钱?”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买矿泉水。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总价和单价。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买矿泉水的实际情景,通过计算总价和单价,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2. 学生能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买矿泉水的实际情景,并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总价和单价。
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单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能够正确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矿泉水瓶、价格标签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拿出一个矿泉水瓶,并贴上价格标签,让学生观察并说出矿泉水的价格。
2. 讲解:然后我会向学生解释,如果我们要买矿泉水,我们需要知道每个矿泉水的价格,以及我们想要买多少瓶矿泉水。
我们可以通过乘法来计算总价,通过除法来计算单价。
3. 示范:我会用PPT展示一道例题,比如:矿泉水每瓶3元,我要买5瓶,请问总价是多少?我会用乘法来计算总价,然后用除法来计算单价。
4. 练习:然后我会给学生一些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计算总价和单价。
我会给予学生一定的帮助和指导,确保他们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乘法和除法。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PPT展示板书设计,包括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单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20元,他想买一瓶5元的矿泉水,请问他最多可以买几瓶矿泉水?2. 一瓶矿泉水的价格是2元,小明想买3瓶,请问他需要支付多少钱?答案:1. 小明最多可以买4瓶矿泉水。
2. 小明需要支付6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买矿泉水的实际情景有了更深的理解,他们能够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总价和单价。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单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还不够清晰,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解释。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五篇材料]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五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7984b00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f.png)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五篇材料]第一篇: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大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案例及反思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6页。
学情分析:学生对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掌握的比较好,但估算能力较差。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3.体验数学法则生成的科学性和使用的便捷性,感受数学在生活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掌握连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过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学校要开运动会了,老师要给同学们买一些矿泉水。
看看老师在买矿泉水的时候遇到了什么数学问题,我们一起去解决,好吗?2、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3、遇到了什么问题呢?这节课我们就解决买矿泉水时遇到的问题。
(板书课题:买矿泉水)二、小组合作,探究新知1、获取信息,理解题意(1)请同学们仔细读题,从中能获取那些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
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回答问题时语言叙述的完整性,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2、初步估算,培养数感(1)张老师买2箱饮料大约需要多少钱呢?(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在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派代表汇报。
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估算方法,肯定学生合理的估算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估算策略,总结估算的方法。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1)接下来我们来算一算张老师到底花了多少钱呢?验证一下我们的估算结果。
(2)学生独立列式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重点让学生说说自己算式的含义和计算的过程)(1)24×3=72(元)72×2=144(元)(2)24×3×2=72×2=144(元)(3)24×2=48(元)48×3=144(元)(4)24×2×3=48×3=144(元)4、引导学生结合算式,理解连乘算式运算顺序,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6买矿泉水|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的数学教案,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买矿泉水。
我们将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购买矿泉水的总价和每人应支付的金额。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2. 学会运用乘法计算总价,除法计算每人应支付的金额。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以及乘法和除法的运用。
2. 教学重点:运用乘法计算总价,除法计算每人应支付的金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矿泉水图片、计算器、黑板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矿泉水瓶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幅矿泉水售卖点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物品和价格标签。
2. 讲解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解释单价是每单位物品的价格,数量是购买的物品数量,总价是购买物品所需支付的总金额。
3. 示例讲解:假设一瓶矿泉水的单价是2元,如果小明买了2瓶矿泉水,我们可以用乘法计算总价,即2元/瓶 2瓶 = 4元。
所以,小明需要支付4元。
4. 学生练习:让学生自主计算一些购买矿泉水的例子,如:一瓶矿泉水的单价是3元,小华买了4瓶,请计算小华需要支付的总金额。
5. 讲解除法的运用:假设一瓶矿泉水的单价是5元,小丽和小刚一起买了3瓶矿泉水,他们需要支付的总金额是15元。
我们可以用除法计算每人应支付的金额,即15元 / 3瓶 = 5元/瓶。
所以,小丽和小刚每人应支付5元。
6. 学生练习:让学生自主计算一些购买矿泉水的例子,如:一瓶矿泉水的单价是4元,小红和小刚一起买了6瓶矿泉水,请计算小红和小刚每人应支付的金额。
六、板书设计1. 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单价数量 = 总价2. 每人应支付的金额的计算:总价 / 数量 = 每人应支付的金额七、作业设计一瓶矿泉水的单价是3元,小华买了5瓶两瓶矿泉水的单价是4元,小丽和小刚一起买了2. 答案:5瓶矿泉水的总价是15元,每人应支付的金额是7.5元8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已经掌握了如何运用乘法和除法计算购买矿泉水的总价和每人应支付的金额。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买矿泉水-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数学教学设计买矿泉水北师大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数学的教学设计,课题是《买矿泉水》。
一、教学内容我们选取了教材第三单元《购物》的章节,主要内容包括:认识货币单位“元”,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简单购物,以及解决实际购物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掌握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学会计算商品的总价,找零等基本技能,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孩子们理解货币单位“元”的概念,学会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计算。
难点则是如何让他们在实际购物场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矿泉水的商品模型,以及一些人民币的卡片,还有白板和马克笔,以便于板书设计。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在课堂上模拟一个购物的场景,让孩子们观察并描述买卖双方的交流过程。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引入货币单位“元”的概念,让孩子们理解1元等于10角。
3. 例题讲解:我会拿出一瓶矿泉水,标价3元,让孩子们计算如果他们有5元,买这瓶水后还会剩下多少钱。
4.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购物问题,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并解决,例如:“如果我有20元,我想买一瓶3元的矿泉水和一个5元的冰淇淋,我需要找回多少钱?”5. 实际操作:我会让孩子们分组扮演买家和卖家的角色,用实际操作的方式,让他们应用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白板和马克笔,将购物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板书在白板上,例如商品价格,货币单位等,以便于孩子们直观地理解。
七、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设想自己要买一件商品,计算需要支付的金额和找回的零钱。
2. 答案:例如,商品价格为12元,支付20元,找回8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孩子们对货币单位“元”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能够在实际购物场景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部分孩子还需要更多的引导和帮助。
对于今后的教学,我会更多地提供实际的购物场景,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同时也会加强对复杂问题的引导和讲解,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买矿泉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买矿泉水》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简单的排列、组合》中的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简单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以学生买矿泉水为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排列、组合的过程,从而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排列、组合现象有所了解。
但学生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可能对排列、组合的概念理解起来有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情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简单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排列、组合的过程,从而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简单的排列、组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难点:理解排列、组合的含义,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买矿泉水的实际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排列、组合的过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排列、组合的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矿泉水的图片、排列、组合的实例。
2.准备计时器、记录表格等教学工具。
3.提前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一些排列、组合现象,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矿泉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这种矿泉水?如果要买这种矿泉水,你们会怎样选择?”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排列、组合的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简单的排列、组合实例,如:买1瓶矿泉水、买2瓶矿泉水、买3瓶矿泉水等。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实例中的规律,从而引出排列、组合的概念。
买矿泉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二、核心素养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数学建模等。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购物问题、找零问题等。
3.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学会与他人交流数学问题,共同解决问题。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购物中的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数学动画片:《购物数学大揭秘》
(3)数学游戏:《购物小能手》
(4)数学练习题库:《购物数学练习题》
(5)数学教学视频:《购物中的数学教学视频》
2. 拓展要求:
(1)阅读《数学购物大冒险》绘本,通过故事情节加深对购物中数学知识的理解。
(2)观看《购物数学大揭秘》动画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有趣的故事,学习购物中的数学知识。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购物中的数学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购物中的数学的基本原理。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买矿泉水(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北师大版
课题:
科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买矿泉水教学设计(北师版三上)
买矿泉水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连乘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逐步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幻灯、挂图、小黑板。
教学设计: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和饮料吗?今天我们一起去买一些饮料,希望大家帮帮老师。
二、探索新知:1、请学生独立思考,先自己结合“买饮料”这个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小组中说一说各自的想法,解释各自的估算过程。
3、汇报算法:(1)一箱饮料大约70元,两箱饮料大约140元。
(2)一箱饮料超过60元,两箱饮料就超过100元,但不到200元。
还可以怎样算?4、学生独自解决“共花了多少钱?”。
、小组内交流各自算法。
6、汇报算法:(1)24×3=72(元)72×2=144(元)(2)24×3×2
=
×2
=
(元)三、拓展应用1、1×4×7
2×8×6
02×4×2、估计你们学校大约有多少人?3、哪道题的得数大?画“√”。
0+1+2+3+4++6+7+8+9
(
)
0×1×2×3×4×6×7×8×9
(
)4、1×6×8
36÷9×12
32+17×3
(1+3)×6
×18×7
0×2×、我每分大约打41个字(1)小明分能打多少个字?(2)一篇稿共32个字,分后还剩多少个字每打完?(3)再打3分,能打完这篇稿吗?6、杨树168棵,今年种的松树是杨树的倍。
(1)今年钟松树多少棵?(2)杨树和松树共有多少棵?四、小结:在这节中,你学会了什么?五、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