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考研专业课新闻传播学核心考点: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考研/备考辅导2016考研专业课新闻传播学核心考点: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一、报道新闻1、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的含义指新闻事业对人类、对社会所能发挥的作用,即新闻事业满足社会需要的效能。
包括:报道新闻、引导舆论、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和刊播广告五种功能。
2、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1)它是由新闻信息的特征决定的。
(2)它能交流情况,沟通联系,对增强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交往具有巨大的作用。
(3)它是其它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二、引导舆论1、舆论的含义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舆论的特点1)公开性舆论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是民情民意的外露。
它在公开讨论中形成,又公开表达以实施干预。
2)倾向性舆论代表和反映社会成员中相当数量的人们对某一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的议论和评价,是群体意识的集合,它是人们对相关问题做出判断的结果。
具有鲜明的倾向性。
3)急迫性舆论涉及的都是近在眼前而且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多是火烧眉毛的问题,通过舆论,而引起相关部门关注,最终能尽快解决问题。
4)广泛性指舆论存在范围的广泛性和影响范围的广泛性。
社会问题时时处处都存在,一个问题解决之后,往往又会存在另一个问题。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都是在矛盾上前行的。
不怕坐牢,就怕登见,指的就是影响的广泛性。
5)多样性社会群体和社会成员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是肯定还是否定,接受还是拒绝,支持还是反对,都是从自己的政治立场、经济利益出发的,是各自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因此它又具有多样性。
3、新闻事业在舆论引导中的主观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在阶级社会里,新闻事业反映舆论。
①关注并大量反映有利于、至少是无害于本阶级根本利益的舆论;②重视传播和反映公众舆论(正确认识新闻事业反映舆论的“双重性”);(2)新闻事业正确地引导舆论。
新闻事业必须正确地引导舆论、控制舆论,对舆论施加强有力的影响,扩大和强化正确的、的利的舆论,转化中间舆论,抑制错误的、不利的舆论,及时揭穿流言、谣言之类的负面舆论。
第六章 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

第六章新闻自由与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一.新闻自由的涵义新闻自由是公民言论、出版自由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具体表现与运用,是公民政治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闻自由,是人们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自由,既包括新闻传播者的新闻自由,也包括新闻接受者的新闻自由。
其中,新闻传播者的自由是主体内容和基础。
1.出版前免于检查,出版后除了对法律负责任外,不受任何干涉。
2.出版前不须请领执照或特许状,也不须交纳保证金。
3.政府不得以重税或其他经济力量迫害新闻事业,亦不得以财力津贴或贿赂新闻事业。
4.自由报道、讨论及批评公共事务的自由。
5.自由接近新闻来源及保障采访的自由。
6.自由传播新闻并免于检查。
7.自由阅读、收听,包括不阅读不收听之自由二.新闻自由的源起及发展新闻自由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主义的斗争中提出的口号。
从中世纪到18世纪,出版自由始终是资产阶级用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扩充自己实力的一种手段,这个口号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在上升阶段资产阶级的进步性。
列宁称:“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末直到19世纪成了全世界一个伟大的口号。
”新闻自由经历了从提出观念到形成制度的发展过程。
最早提出新闻自由思想的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
1.新闻自由的基本假设(1)人是理性的动物,人本身就是目的,个人的快乐和幸福才是社会的目标,人是独一无二的,是文明世界的基本单位,也是它的推动者。
所以,个人的自我实现是终极目标——个人、社会和国家的目标。
社会的首要功能是促进社会个体成员的利益。
强烈否认国家是人类奋斗的最高体现,国家的存在只是为了给个人提供一个可以发挥其自身潜力的环境。
当它不能推进这一目标时,就会变成一个障碍,必须被废弃或进行彻底的改革。
自由主义理论不接受这样的命题:社会是一个独立实体,这个实体比组成它的个体成员更重要。
(2)理性能力是上帝赋予的。
理性依据感官经验行事,它不像前人那样盲从一切权威思想。
我们是生而自由的,也是生而具有理性的。
新闻理论复习资料

第一章新闻重点掌握:●新闻的定义●新闻的真实性一、新闻的定义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该定义是1943年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来的。
该定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对事实和新闻的关系作了科学的分析,深刻地揭示出:事实和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事实的反映,两者万万颠倒不得。
这就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反映论。
二、新闻的真实性1、“新闻真实”的意义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本质的要求。
坚持新闻真实是媒体的首要职责,也是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真实性是新闻理论的基石,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一项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2、新闻真实的要求要做到具体真实。
具体说就是要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必须准确无误,包括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地点、有关的人物、事件的过程、原因、结果,以及新闻中所运用的数字、资料和细节描写等,必须符合实际,确有其事。
要做到整体真实或总体真实。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还要求新闻报道要从事实的总体上、从事实的内在联系中把握事实,努力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从而对客观实际作出真实的反映。
3、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具体包括(第八章)第一,忠实地按照事实的本来面貌描写事实,做到事实的完全真实第二,从事实的联系、事实的总和中把握事实,全面地反映事实第三,深刻地反映事实,揭示事物的本质第四,精彩地报道事实了解内容:●新闻的起源和本源一、新闻的起源人类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生产力发展水平所提供的传播手段西方新闻学有关新闻起源的观点结论: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们在生产劳动实践中结成了相互依存的社会关系,彼此需要沟通信息,通报情况,交流经验,以求取得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并根据已取得的认识规划自己的行动,进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新闻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新闻的本源坚持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的要求:第一,坚持事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六章)

中国新闻事业史知识点梳理(第六章)第六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一、共产党领导的报刊(早期):1、共产党机关报:⑴《向导》周刊,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蔡和森主编,中共中央第一个机关报;⑵《前锋》月刊(1923年7月1日,上海)和《新青年》(1923年6月15日,广州),瞿秋白主编。
2、青年团机关报:⑴《先驱》半月刊,1922年1月15日在北京创刊,邓仲夏、刘仁静主编,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份机关报;⑵《中国青年》,1923年10月22日在上海创刊,恽代英、萧楚女主编,团中央机关刊物,当时最出色的报刊之一。
3、工人报刊:⑴《劳动周刊》,1921年8月20日在上海创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国性工人报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⑵《工人周刊》,1921年7月在北京创刊,由北京共产主义小组创办。
二、国共合作时期的新闻事业:1、统一战线刊物:⑴《政治周报》,1925年12月5日创刊于广州,主编毛泽东,“请看事实”;⑵《中国农民》,1926年1月1日创刊于广州,主编毛泽东,载有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李大钊的《土地与农民》、彭湃的《海丰农民运动报告》;⑶《中国军人》,1925年2月创刊于广州,主编王一飞。
2、五卅刊物:⑴《热血日报》,1925年6月4日创刊于上海,瞿秋白主编,中国共产党第一份日报;⑵其它:上海总工会《上海总工会日刊》、上海工商学联合会《工商学联合会日刊》、上海学联《血潮日刊》等。
三、北洋政府统治地区的新闻事业:1、私营大报的发展:⑴北京:成舍我《世界晚报》、《世界日报》、《世界画报》;⑵天津:吴鼎昌、胡政之、张季鸾《大公报》;⑶上海:史量才《申报》。
2、新闻教育及新闻学研究:*1918.10.14,北大新闻学研究会⑴1922年,任白涛《应用新闻学》,我国第一本实用新闻学著作;⑵1923年,邵飘萍《实际应用新闻学》,我国第一本新闻采访学著作;⑶1923年,徐宝璜《新闻学》,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成立北京平民大学新闻系;⑷1927年,戈公振《中国报学史》,我国第一本新闻事业通史;⑸1929年,复旦大学新闻学在上海创办。
中国新闻史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308-09-2

“五四”空前的群众运动, 冲破了“二次革命”以来 新闻界万马齐喑的沉闷空 气,发挥了报刊巨大的宣 传鼓动作用,同时也促进 了报刊的大发展。
爱国学生在北京街头向群众演说, 并散发传单
1919年5月4日,北京 学生群众大会现场
31
北京大学和五四运动
32
1919年5月4日《时事新报》的漫画
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散发的 《北京市民宣言》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分付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 “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24
叫我如何不想她
刘半农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些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33
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发行 的关于“五四运动”的号外
1919年5月20日《时事新报》的漫画
34
北京学生在五四运动中散发的传单
五四时期的爱国传单
35
1919年6月12日《新闻报》的漫画
1919年6月初,上海、江苏政府和上海学联 36 劝告商界坚持罢市的两个广告
五四时期的歌谣和传单(一)
19
新文化运动中的重要人物 陈独秀 李大钊 鲁迅 胡适
20
陈独秀
21
李大钊
胡适
22
鲁迅
23
五四时期现代诗欣赏: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 青天, 十分鲜丽!
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新闻媒介是"第四势力"。
4、 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5、 作为企业,赢得利润
l 新闻媒介的正效应和负效应
1、新闻媒介提供了世界所需要的信息,但是新闻失实、信息污染也干扰误导了受众。
2、 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一方面也淡漠了人际关系。
3、 丰富了知识,却也降低了思考能力
4、 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也诱发了人们无限的欲望
5、 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l 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1) 向人民群众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特别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国家法律、法令;
3) 监督党和国家工作人员;
4) 成为党和人民之间的桥梁;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者的思想、态度和行为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2 40年代初期开始,西方学者从传播学的角度进行研究。对新闻媒介效果论的估计经历过三个时期,即强效果——弱效果——适度效果。
第一阶段:40年代以前早期强效果理论,代表理论是"魔弹论"( "靶子论")。
大众化通俗媒介和节目属于此。《太阳报》等。
4、 知识+赢利型
我国的科技报纸属这类。
5、 纯宣传型
对外广播电台都属于此类。
l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第二阶段:40年代末期-60年代的中期的弱效果理论,代表理论是有限效果论。
第三阶段:70年代开始的适度效果理论,英国批判学派为代表。
2 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模式。主要是心理学、社会学、社会心理学三个角度。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专硕)考研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第一章新闻学理论基础新闻学、新闻工作、新闻活动、新闻、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新闻事业的产生、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新闻媒介的性质、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大众传媒与社会、新闻自由和社会控制、新闻媒介的运行体系与管理模式、传媒业经营、新闻媒介的受众、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新闻选择、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职业道德和修养、中国的新闻改革第二章传播学理论基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群体传播与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传播媒介的性质与作用、大众传播的受众、传播效果、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第三章新闻业务基础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新闻写作的共同规律、因媒体而异的新闻写作、消息文本的写作、通讯文体的写作、深度报道的写作、新闻评论的写作、新闻写作的创新第四章传播业务基础新闻事业经营管理学的学科地位、新闻事业经营管理的原则与职能、媒介市场与产品营销、媒介广告的经营管理、媒介的生产管理、媒介的技术设备管理、媒介的财务管理、媒介的人力资源管理、媒介的公共关系、媒介产业化与集团化、媒介管理机构与体制改革(有需要参考书和复习资料的请联系扣扣1845799848)。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大纲第一章媒介与社会传播的含义与类型、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传播媒介的界定、传播媒介的类型、媒介的社会功能、守望与预警的功能、协调与商讨的功能、传承与教化的功能、娱乐与商业的功能、媒介的社会影响、媒介与政治舆论、媒介与经济发展、媒介与社会文化、媒介与国际关系、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效果与效果研究、媒介与说服、媒介与议程、媒介与教养、社会中的媒介、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学技术与媒介发展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口语传播、书写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数字多媒体传播、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报纸及其传播特点、广播及其传播特点、电视及其传播特点、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数字技术与新媒体、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网络中的人际传播、网络中的群体传播、网络中的组织传播、网络中的大众传播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媒介制度、媒介制度及其功能、媒介制度的类型、媒介产业、作为产业的媒介业、媒介产业的特点、媒介产业的全球化、媒介组织、媒介组织的类型、媒介组织的结构、媒介组织的管理、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报纸的生产、报纸的选题与策划、报纸的采访与编辑、报纸的版面设计、报纸的出版发行、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广播电视节目的策划、广播电视节目的采制和播出、广播电视节目的栏目化与频道化、网络媒体的内容生产、网络媒体平台的设计与维护、网络媒体内容的采制和编辑、媒介融合时代的内容生产、媒介融合与全媒体传播、媒介融合对媒介内容生产的影响、媒介组织结构的调整与生产流程的改造第四章媒介伦理与法规媒介伦理知识、媒介伦理概述、媒介伦理的理论渊源、媒介伦理的一般原则、媒介伦理的失范、有偿新闻与新闻敲诈、媒介管理中的寻租腐败、媒介内容中的歧视与偏见、媒介内容中的文化与道德问题、媒介法规与政策、媒介与公共生活的法规控制、媒介与国家安全:煽动、泄密、危害统一、媒介与社会秩序:谣言、暴力、色情、媒介与权利、媒介与人格权利:名誉、隐私、肖像、媒介与著作权利:侵权、赔偿、媒介与言论权利:表达自由、隐性采访、信息公开、媒介产业的政策与法规、报刊业管理规制、广播电视业管理规制、互联网行业管理规制、媒介行业的自律与他律。
《新闻事业管理》复习资料

《新闻事业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新闻事业管理的若干基本问题一、名词解释新闻产品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产品的双重出售所有权经营权编辑权接近权新闻产品的商品性维生机制维生功能信息劳动者信息资产事业单位企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预算管理制经济核算制无形资产二、简答题1.新闻事业的经营与管理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2.新闻事业在管理与经营方面的研究内容是什么3.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在建立、健全维生机制方面有何不同4.新闻事业管理学的学科特性是什么5.新闻产品商品性的表现有何特点6.报业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7.广播电视行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8.试述“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的经营管理特点9.新闻单位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是什么10.简述信息经济结构及新闻业在其中的定位11.新闻单位的人力资源与固定资产资源有何特点12.新闻单位可以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实基础是什么13.现代社会的大经济的牲表现在哪些方面14.新闻单位的无形资产有哪些15.国家对新闻业实行的各项优惠政策有哪些三、论述题新闻单位在经营经理工作中如何坚持正确的指导原则第二章新闻单位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一、名词解释新闻单位领导体制总编辑负责制社(台)长负责制社(台)长、总编辑双首长制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经理分工负责制职能原则产品原则位置原则二、简答题1.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基本类型有哪些2.新闻单位设置组织机构的意义和作用有哪些3.什么是组织机构设置的部分化原则4.我国新闻单位现行领导体制和组织机构有哪些不足5.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发展趋势是什么6.我国新闻单位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是什么7.总编辑负责制与社(台)长领导下的总编辑、总编辑分工负责制有何联系与区别三、论述题分析我国新闻单位领导体制的发展趋及组织机构的改革方向第三章新闻采编工作的组织与管理一、名词解释新闻策划报道组织二、简答题1.以专业部为中心的管理机制以和以版面为中心的管理机制的运作方式有何优势与不足2.新闻策划与报道组织工作的要领有何不同3.报道过程中的组织工作内容有哪些三.综合运用题根据采编人员奖金额公式,计算记者、编辑工作量的方法第四章报社印刷厂管理一、名词解释企业生产能力报纸印刷成本报纸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位成本可比成本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出报成本报纸单位成本二、简答题1.实现冷排胶印技术改造后的报社印刷厂生产过程的根本变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过本章的学习, 一、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新闻事 业的社会功能以及舆论的含义与特征。 业的社会功能以及舆论的含义与特征。 学习重点: 二、学习重点: 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1、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 舆论的含义与特征; 2、舆论的含义与特征; 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学习难点: 三、学习难点: 为什么说提供信息是新闻事业最基本最主 要的社会功能。 要的社会功能。
3)包含论:认为宣传时大概念,宣传是小概 包含论:认为宣传时大概念, 一切新闻都是宣传, 念,一切新闻都是宣传,一切宣传都不是新 闻。 交叉论(相互包含论): ):认为新闻和宣传 4)交叉论(相互包含论):认为新闻和宣传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交叉部分称之为“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交叉部分称之为“新闻 宣传” 各自独立的部分称之为“纯新闻” 宣传”,各自独立的部分称之为“纯新闻” 纯宣传” ——我们赞同的观点 我们赞同的观点。 或“纯宣传”。——我们赞同的观点。
2、一些宣传的定义: 一些宣传的定义:
1)一战期间英国宣传家坎珀尔.斯特阿特《克 一战期间英国宣传家坎珀尔.斯特阿特《 尔王家的秘密》认为: 所谓宣传, 尔王家的秘密》认为:“所谓宣传,就是为 向别人施加影响而陈述事物。 向别人施加影响而陈述事物。” 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 2)美国传播学家拉斯韦尔《世界大战的宣传 技术》 技术》说:“宣传是运用实义的符号以控制 人们的集体态度。”“是个人或集团有意识 人们的集体态度。”“是个人或集团有意识 地表达意见和行动, 地表达意见和行动,旨在影响人们的心理以 达到预期的目的。 达到预期的目的。”
7、宣传价值:指事实中包含的有利于传播 宣传价值: 者,能证明和说明传播者思想主张的素质的 总和。 总和。
8、如何将新闻与宣传结合起来: 如何将新闻与宣传结合起来: 首先,要承认宣传存在的合理性。 1)首先,要承认宣传存在的合理性。 人们在甚或中不仅需要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事实, 人们在甚或中不仅需要知道世界发生了什么事实, 而且需要了解这些事实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有何影 需要有人对此作出解释和判断。 响,需要有人对此作出解释和判断。 由于人们的群体分化,个人从不同的利益、经验、 由于人们的群体分化,个人从不同的利益、经验、 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出发, 看问题的方法和角度出发,对发生的事实作出不同 的解释和判断。解释和判断,最终形成观念。 的解释和判断。解释和判断,最终形成观念。 不同的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限制, 如,不同的阶级出于自身利益的限制,有的能正确 解释和判断(观念),有的则不能。 ),有的则不能 解释和判断(观念),有的则不能。 因此,正确的观念有利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 因此,正确的观念有利于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错 误的则不能。 误的则不能。
2)现代意义上的宣传,是一个科学概念。 现代意义上的宣传,是一个科学概念。 它源于西方罗马天主教的传教活动。 它源于西方罗马天主教的传教活动。 1622年 罗马天主教皇设“ 1622年,罗马天主教皇设“信仰宣传委员会 组织” 专门指导传教士的行动, 组织”,专门指导传教士的行动,其所谓 宣传” 指的是向天主教徒灌输教义。 “宣传”,指的是向天主教徒灌输教义。 1627年 1627年,罗马教皇又设立第二个宗教宣传机 并招学生,训练宗教报纸的编辑技巧, 构,并招学生,训练宗教报纸的编辑技巧, 使宣传和新闻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使宣传和新闻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5)我们所要掌握的定义,源自《中国大 我们所要掌握的定义,源自《 百科全书.新闻出版》 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宣传是运用 各种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 思想和行动的社会行为。”
广义的宣传, 广义的宣传,泛指一切传播观念以影响对方 的行为,传教、广告、板报、 的行为,传教、广告、板报、甚至教育工作 等都是宣传行为。 等都是宣传行为。 狭义的宣传,主要指传播政治观念以影响、 狭义的宣传,主要指传播政治观念以影响、 控制受众的行为,即政治宣传。 控制受众的行为,即政治宣传。
6、新闻与宣传的区别(见教材p49) 新闻与宣传的区别(见教材p49) p49 1)出发点不同: 出发点不同: 宣传主要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希望自 宣传主要出于宣传者自身的需要, 身所传播的观念被受众所接受; 身所传播的观念被受众所接受; 新闻主要出于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 新闻主要出于满足受众的信息需要,用以 消除受众认知上的不确定性。 消除受众认知上的不确定性。 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宣传追逐受众,受众追逐信息。
5、关于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的观点: 关于新闻与宣传的关系的观点:
有四种观点: 有四种观点: 等同论:认为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宣传, 1)等同论:认为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宣传, 所有的宣传都通过新闻实现。 所有的宣传都通过新闻实现。 并列论:新闻传播事实,宣传传播观念, 2)并列论:新闻传播事实,宣传传播观念, 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两者是并列的,甚至 两者完全不是一回事,两者是并列的, 是对立的。在西方,宣传被看成是偏见、 是对立的。在西方,宣传被看成是偏见、说 吹牛的同义词, 谎、吹牛的同义词,“其动机正如在无识者 的食物里掺入某种毒质之事相同。 的食物里掺入某种毒质之事相同。”
其次、 其次、新闻报道和宣传毕竟是两种不同的工 其区别是无条件的,其结合是有条件的。 作,其区别是无条件的,其结合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就是指,进行新闻宣传时, 这个条件就是指,进行新闻宣传时,必须以 传播新闻, 传播新闻,满足受众信息需求这个最基本性 质和功能为基础,同时, 质和功能为基础,同时,宣传效果本身也是 通过新闻报道来实现——用事实来说话。 ——用事实来说话 通过新闻报道来实现——用事实来说话。 即使是正确的观念, 即使是正确的观念,如果没有满足受众的信 息需要,也可能不奏效(空喊口号) 息需要,也可能不奏效(空喊口号)。
3)传播方式不同: 传播方式不同: 新闻不断更新; 新闻不断更新; 宣传可以为了灌输观念的目的刻意重复。 宣传可以为了灌输观念的目的刻意重复。
4)传播的要求不同: 传播的要求不同: 新闻要求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及时、 新闻要求客观、公正、真实、全面、及时、准 确。 宣传则只要求所用材料和所持观点保持一致, 宣传则只要求所用材料和所持观点保持一致, 能以理服人即可。对选择的事实无严格要求。 能以理服人即可。对选择的事实无严息是新闻事业最 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基本最重要的功能?
(一)它是由新闻信息的特征决定的。 它是由新闻信息的特征决定的。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 新闻的生命是真实。受众接受新闻是为了获取真实 的信息,减少认识上的不确定性,更好地调节自己 的信息,减少认识上的不确定性, 的思想行为,协调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 的思想行为,协调与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以此增 强适应性和主动性。 强适应性和主动性。 它能交流情况,沟通联系, (二)它能交流情况,沟通联系,新闻事业更成为增 强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交往必不可少的中介物( 强人类社会的联系和交往必不可少的中介物(地球 村)。 它是其它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三)它是其它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
3、宣传的构成要素(前三者为宣传三要素) 宣传的构成要素(前三者为宣传三要素) 见教材p51 p51): (见教材p51):
1)宣传者:个人或团体(主要是团体,如阶级、 宣传者:个人或团体(主要是团体,如阶级、 政党、集团、国家) 政党、集团、国家) 宣传对象——受众(被灌输、鼓动、劝说、 ——受众 2)宣传对象——受众(被灌输、鼓动、劝说、诱 导的个人或群体) 导的个人或群体) 宣传内容——政治、军事、科技、 ——政治 3)宣传内容——政治、军事、科技、宗教等 宣传方式(方法)——利用多种载体 利用多种载体, 4)宣传方式(方法)——利用多种载体,公开等 宣传目标(动机)——激励 鼓舞、瓦解、 激励、 5)宣传目标(动机)——激励、鼓舞、瓦解、争 取等 宣传场合—— ——环境 6)宣传场合——环境 7)宣传时机
二、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进行宣传, 见教材p130 见教材p130
(二)关于宣传 宣传”的由来: 1、“宣传”的由来: 宣传”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 1)“宣传”一词,最早见于《三国志.蜀志. 彭羕传》 先主(刘备)亦以为奇, 彭羕传》:“先主(刘备)亦以为奇,数令 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日遇有 羕宣传军事,指授诸将,奉使称意, 加。” 这里的宣传指的是“宣上命于下” 这里的宣传指的是“宣上命于下”,为“传 达宣布”的意思。 达宣布”的意思。
5)传播对象可能有所差异: 传播对象可能有所差异: 新闻面向整个社会进行传播, 新闻面向整个社会进行传播,而宣传大多数 时候有其特定的传播对象。 时候有其特定的传播对象。
6)作用方式不一样: 作用方式不一样: 新闻主要用客观报道的方式来描述事实, 新闻主要用客观报道的方式来描述事实,而 宣传更多地采用评论、论证、 宣传更多地采用评论、论证、号召等直接表 明倾向性的手段。 明倾向性的手段。
所以,观念正确与否(能被接受与否),关 所以,观念正确与否(能被接受与否),关 ), 键看宣传者的利益是否跟最广大群体成员的 利益一致,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一致。 利益一致,同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一致。 无产阶级政党因为代表最广大社会成员的利 所以, 益,所以,其新闻报道能满足最广大社会成 员的信息需求, 员的信息需求,其宣传有着最广泛的社会基 因此, 础,因此,其新闻报道工作和宣传工作可以 有机结合起来。 有机结合起来。
由于读者需要的信息并不总是和宣传者的基本 观点所引用的事实一致。所以, 观点所引用的事实一致。所以,新闻工作中 往往出现以下情况: 往往出现以下情况: 受众需要了解,也可为宣传者说话, 1)受众需要了解,也可为宣传者说话,即既 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 有新闻价值,又有宣传价值,如关系国计民 生的重大会议——大力报道和宣传。 ——大力报道和宣传 生的重大会议——大力报道和宣传。 2)受众不需要了解,却可以为传播者说话, 受众不需要了解,却可以为传播者说话, 即没有新闻价值,但有宣传价值, 即没有新闻价值,但有宣传价值,如纯个人 目的的炒作——不是新闻,不应报道; ——不是新闻 目的的炒作——不是新闻,不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