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对几种缸套胶圈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润滑油添加剂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润滑油添加剂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阿合波塔 巴合提;杜雪岭;鄂红军;金佳佳【期刊名称】《材料保护》【年(卷),期】2023(56)1【摘要】为了研究润滑油中常见添加剂如摩擦改进剂、减摩剂及清净剂对发动机关键零部件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相互作用机理,利用SRV?4型多功能摩擦磨损试验机的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研究了SN/GF-5 0W-20润滑油及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钼(molybdenum dialkyl dithiocarbamate, MoDTC)、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zinc dialkyl dithiophosphate, ZDDP)、磺酸钙清净剂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学性能的影响,并用SEM、XPS分析了缸套磨损表面摩擦膜。
研究结果表明:SN/GF-5 0W-20发动机油中MoDTC的含量会影响其摩擦学性能,当Mo元素含量为0.50%(质量分数)时,摩擦学性能最优。
ZDDP与MoDTC润滑体系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明显降低摩擦系数;在ZDDP/MoDTC润滑体系中引入磺酸钙清净剂,会减少MoS2摩擦膜的生成,使摩擦系数升高。
【总页数】5页(P191-195)【作者】阿合波塔 巴合提;杜雪岭;鄂红军;金佳佳【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润滑油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K407.9【相关文献】1.纳米TiO2和Al2O3添加剂润滑油对缸套-活塞环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2.润滑油中加入纳米氧化铝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副摩擦磨损特性的影响3.润滑油粘度对缸套/活塞环摩擦学性能的影响4.几种内燃机磨合油的摩擦学性能评价及在缸套和活塞环摩擦副上的应用5.基于ta-C涂层/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油摩擦学性能研究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低黏度润滑油对汽油机经济性及耐久性能影响研究

低黏度润滑油对汽油机经济性及耐久性能影响研究发表时间:2018-11-15T20:03:08.27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8期作者:曲立富[导读] 摘要:随着乘用车排放和油耗法规的日益严格,目前国内各品牌制造商都开展了降低油耗方法的相关研究,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燃油经济性对整车油耗有很大影响。
烟台恒邦化工有限公司山东烟台 264100摘要:随着乘用车排放和油耗法规的日益严格,目前国内各品牌制造商都开展了降低油耗方法的相关研究,发动机是汽车的核心部件,其燃油经济性对整车油耗有很大影响。
其中通过降低发动机摩擦功而实现节油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而采用低黏度润滑油能够对有效降低发动机摩擦功。
然而,润滑油黏度对整机可靠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过低的黏度会使油膜厚度和强度不足而使发动机零件磨损增多,减少发动机的寿命。
因此如何在不影响可靠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优化润滑油黏度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发动机;低黏度;润滑油;经济性;耐久性引言:利用发动机台架试验对比了测试油SN0W20与参比油SM5W30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低黏度润滑油能降低整机的机械摩擦损失约3.4%~5.7%,全工况燃油消耗率降低1%~3.5%。
使用低黏度SN0W20润滑油进行耐久试验,耐久试验后发动机性能进行测试和润滑油理化指标与元素含量分析的结果表明,发动机耐久试验后各摩擦副磨损量较小,性能下降幅度在正常范围内,0W20黏度等级可满足发动机耐久性要求。
一、润滑油对发动机燃油经济性影响(一)机械摩擦损失试验测量发动机摩擦功时主要通过测功机电机反拖发动机进行,测定发动机在油门全开和全关状态下发动机的机械摩擦力矩和摩擦功率。
经过实际试验可以得出结论,测试油与参比油摩擦转矩和摩擦功率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两者之间差距均随转速的增大而增大。
油门全开条件下,测试油摩擦转矩比参比油降低0.5~2.5N•m;在全速范围内,测试油摩擦功率比参比油低3.6%~5.4%。
进口润滑条件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

写一篇进口润滑条件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的
报告,600字
摩擦副润滑性能是活塞环-缸套摩擦副运转中实现机械能量转
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润滑条件对摩擦副的性能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对进口润滑条件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的影响
作进一步研究,为提升该部件性能和使用寿命提供参考。
首先,在进口润滑条件下,隔离润滑油以及减摩剂分散物的浓度和表面张力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隔离润滑油的浓度,过低的浓度可能会导致润滑油在被抽放之前完全挥发,从而导致摩擦副表面的干燥和磨损,从而降低摩擦副的润滑性能。
如果润滑油浓度太高,则容易形成气泡,气泡和分散物阻碍润滑油循环流动,而且容易使摩擦副表面污染和磨损。
此外,表面张力也会影响摩擦副的润滑性能。
过低的表面张力可能会导致润滑油不易真空脱气,从而影响摩擦副的润滑性能。
过高的表面张力会造成摩擦副表面的脱落,从而严重影响摩擦副的性能。
另外,进口润滑条件下,减摩剂分散物的浓度也会对活塞环-
缸套摩擦副润滑性能造成重大影响。
减摩剂分散物的过低会引起润滑油粘稠,从而影响润滑作用;减摩剂分散物过高则会使润滑油流动性减少、变稠,从而影响摩擦副的润滑性能。
总之,进口润滑条件对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润滑性能具有重
要的影响,如调节隔离润滑油的浓度和表面张力,以及减摩剂
分散物的浓度,需要科学合理地解决,以保证活塞环-缸套摩擦副的润滑性能达到最佳。
润滑油四球磨损试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考察

试验方法概要
3个 直 径 为 1 2 . 7 mm 的 钢 球 被
Ⅲ ol 7 c u 5 第 四期
Te at and A ppr ai sal
的情况。 标油标准值为 ( 0 . 4 4 + _ 0 0 2) mm,虽 然 试验 结 果 在 标 准值 范 围
在 使 用 1台 新 四 球 磨 损 试 验 机
时 ,由于安 装 或仪 器本 身 的原 因 ,
有可 能会 出现 试验 机加载 系统 底座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单个 钢球 2 次测 量 的平均 值 与 3个 钢 球 6次 测 量的平均值的差值均存在 > 0 . 0 4 mm
内 。但 钢 球 3的 磨 斑 直 径 横 向 与 纵 向 测 量 的 平 均 值 与 3个 钢 球 总 平 均 值 的差值 为 0 . 0 5 mm, 不能满足 S H / T O 侣9 —1 9 9 2中 7 . 1 0的要 求 。因此 ,
用 专用试 验 钢球 [ . 】 。钢 球 硬度 决定 了钢 球 的耐 磨性 能 ,硬 度高 ,耐 磨 性能好 , 不易磨损 , 反之则较易磨损。
产 过程 中的 热处 理 、钢球 原 材料 中 的元 素含量都有关 系。
采 用不 同厂 家、不 同硬 度 的钢 球 ,以标 油 为润滑 油进 行磨 斑直 径
测试 ,结 果见 表 3 。 从 表 3可 以 看 出 。 使 用 不 同 硬
0 01 m m :
—
3 个固定球
热电偶
- / \ 、 / ^ \ / ^ \ / \ / ^ \ / ^ \ / ^ \ 厂 _ _ 加 热 器
图 1 四球 机 试验 部 位构 造
o 一 — c g _ t j m 一第四 期
陶瓷润滑油添加剂对渗氮和镀铬缸套作用效果的研究

td T eis u nsl emir-ad ests r n n -ad ests r ao cfremirso e AF e . nt me t i coh rn s et , a oh rn s et 。tmi oc coc p ( M)a d sa nn lc h r k e e n c n igee -
b c m sa l t o e a h r ia . c od n o t e o t a c oc p n E b e v t n ft e c r me lt g e o e t e lw rt n t e o gn A c r i g t h pi lmir s o e a d S M o sr ai s o h h o p ai il h i 1 c o n
( . t as eat etC iaU i r t o iig& T cnlg ,e ig10 8 , h a 1 Ma r l D pr n, h n esy f nn e i m n v i M ehooy B in 0 0 3 C i ; j n
2 Sh o o nier ga dT cnlg ,hn nvr t o esine ,e ig10 8 , hn ; . cl f gne n n ehoo C iaU i sy f oe csB in 00 3 C i E i y e i G e j a
c ln e i e ,h r sa t s a e tly r e te l h n a d u e e n d srb t n, n t e fito a u a e, ih c n yi d rln r t e e i r p r n a e , xr mey ti n n v n i it ui o h rcin ls r c wh c a a n i o f
润滑油对齿轮和轴用密封圈寿命的影响

润滑油对齿轮和轴用密封圈寿命的影响通过试验观察到的一些基本规律,有助于提高与润滑油接触的传动部件和密封件的使用寿命。
前提是变速机构的设计必须是正确的。
Ulrich Mann博士是慕尼黑Klüber Lubrication公司市场开发与应用技术部门的负责人,他在谈到延长变速机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时引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没有润滑油的地方也就得不到润滑,这肯定会影响机构零部件的性能和使用寿命;合适的、高性能的润滑材料,可以提高变速器的承载能力和传动效率”。
Mann博士首先向我们介绍了位于Freudenberg的Simrit股份公司未来的驱动技术解决方案:典型不良缺陷的润滑防止措施。
根据他的经验:“在变速结构的设计中,往往已经埋下了错误的隐患。
润滑油应该供到齿轮的接触面和滚动轴承处,而人们对润滑油的要求不够重视。
”同时他还以密封件为例说明了许多变速机构零部件需要加强润滑的必要性。
齿轮啮合是两个齿轮齿形之间的线接触。
Mann博士说:“最薄的润滑油膜是出现在平行变化的润滑油膜间隙结束时。
由于扭矩引起的负载变化,轮廓表面的弹性变形,相互接触两齿面的相对运动速度等因素的影响,能够使在局部范围内短时间的压强增加很多倍。
”同时,润滑油或冷却空气必须接触到齿轮齿面,以承受急剧升高的温度,齿面进入啮合状态时的典型的温升为10K,可达到的最高温升为60K。
大多数变速机构润滑不良另一个影响润滑油膜的因素是:齿面啮合线上不同的相对运动速度,不同的相对速度对润滑油膜的生成有不同的影响。
在齿面啮合线纯滚动处的润滑油膜相对较厚,而在正负方向的相对滑动处润滑油膜的厚度则明显减薄。
慢速旋转齿轮引起的典型磨损现象是滚动轴承滚道上的线形磨损痕迹。
其原因是:接触线上相互接触的金属材料没有相互滑动,相互接触的材料相对静止不动。
而在接触线左右两侧的金属材料则呈现出较大的磨损。
Mann博士说:“润滑不足时,最容易出现这种典型的磨损。
”而这种润滑不良的磨损甚至可以出现在装满润滑油的变速器中,润滑油的粘度过高,润滑油就难以被输送到齿轮的啮合处。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与橡胶的相容性考察

(中国航发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发中心,上海 200241)
摘要: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与橡胶的相容性对航空发动机的安全可靠性运行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选用与国产航空发
动机润滑油相匹配的密封橡胶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持,对 6 种季戊四醇酯型航空发动机润滑油(含进口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与
国产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与 8 种橡胶的相容性进行了评价。通过测试橡胶的体积变化和质量变化,发现国产航空发动机润滑
+8.6
+8.0
从表 4 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体积法测试中,
FX-4 氟橡胶在国产航空发动机润滑油 F 膨胀率最
小;而在质量法测试中,FX-4 氟橡胶在国产航空发
动机润滑油 F 的质量增加也较小,说明 FX-4 氟橡
胶与国产航空发动机润滑油 F 的相容性较好。试验
前后 FX-4 氟橡胶的外观无明显变化。
+4.0(轻微裂纹)
+2.5
从表 1 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在体积法测试中,
表2
+4.5(有裂纹)
+7.4
+2.5
注:1)试验条件 204 ℃,72 h;试验条件 200 ℃,120 h。
2.2
+7.0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E
+2.5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F +4.9
橡胶片体积变化 1),
% O形圈质量变化 2),
性考察结果见表 7。
表7
项目
31
SYNTHETIC LUBRICANTS
崔振涛 .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与橡胶的相容性考察
2021 年第 48 卷第 1 期
航空发动机润滑油与 6145 硅橡胶的相容性
纳米润滑油改善内燃机活塞组—气缸套润滑摩擦热物理机制研究

纳米润滑油改善内燃机活塞组—气缸套润滑摩擦热物理机制研究活塞组-气缸套的润滑摩擦直接影响内燃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可靠性。
由于活塞组-气缸套的润滑摩擦环境极为复杂,伴随高温、重载、变速等不利于润滑的因素,使其处于流体润滑、薄膜润滑、边界润滑共存的混合润滑状态。
由纳米颗粒与基础油组成的纳米润滑油,具有改善润滑摩擦和强化换热的双重优势,非常适用于活塞组-气缸套的润滑和冷却。
不同润滑状态下,纳米颗粒改善润滑摩擦的热物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传统的研究方法无法将这几种润滑状态分开进行研究。
分子动力学(MD)方法可以模拟不同的润滑状态和工作状态,有效地从微观角度揭示润滑摩擦的机理,并能够准确地描述纳米流体的结构特点,因此可以采用MD方法对各润滑状态下,纳米润滑油改善润滑摩擦的热物理机制分别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根据活塞组-气缸套的润滑状态分别建立了流体润滑、薄膜润滑和边界润滑模拟模型,采用MD方法对比分析了基础油和纳米润滑油润滑摩擦特性的不同,给出了各润滑状态下纳米颗粒所发挥的作用,最后对纳米流体强化换热与润滑摩擦的耦合作用机制做了进一步研究。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流体润滑状态下,分别研究了光滑表面和非平表面条件下,纳米颗粒对润滑膜剪切流动特性的影响。
研究发现,纳米颗粒通过影响流体的微观结构使得润滑膜的承载能力有所增大;沉积到凹坑内的纳米颗粒对摩擦表面起到了填充作用,降低了摩擦阻力;除了沉积到凹坑内的纳米颗粒,润滑膜中其他位置的纳米颗粒均增大了摩擦阻力;不管是基础流体还是纳米流体,随着温度的上升,润滑膜的承载能力下降。
(2)薄膜润滑状态下,主要分析了纳米流体与基础流体润滑摩擦特性的不同。
研究发现,随着载荷的增加,基础流体和纳米流体润滑膜均由液态转变为“类固态”,但纳米流体的转变压力高于基础流体;纳米颗粒通过提高润滑膜的转变压力,使得摩擦力能够在较宽的载荷范围内维持在较低的水平;纳米流体在较高的载荷下表现出减摩效果的物理机制为:纳米流体较高的液固转变压力、纳米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以及体积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0 1 6年第 5期
朱建荣 , 等: 润滑油对几种缸套胶 圈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表 2 检 测项 目及试验设备 表
2 . 1 . 3 硬度 变化
1 2个 胶 圈 中 , 除 了两 个 胶 圈 太 细 无 法 测 量 硬 度, 可 测量 的 1 0个胶 圈硬度 均变 大 。试验 后胶 圈 硬 度 较新 胶 圈变 化如 图 3所示 。 氟胶 圈 硬 度 变 化 最 小 。缸 套 胶 圈在 机 油 浸 泡 后, 硬 度会 变 大 。
润 滑油 与橡 胶密 封材 料相 容性 差而 导致 的泄 漏 问题 越 来 越 得 到 大 家 的 重 视 ¨ j 。 因 此 新 设 计 或 者 改进 设计 发 动 机 时 , 缸 套 胶 圈 材 料 的选 择 很 重 要 。 因为缸套 胶 圈会 影 响 到密 封 , 如 果 选 材 不 合 适会 引 起三 漏 问题 。为 了在 缸 套 胶 圈 选 材 时有 据 可依 , 本 文开 展 了不 同润 滑 油 的缸 套 胶 圈相 容性 对 比试 验 , 研究 了不 同缸 套胶 圈 与不 同机油 接触 时 的性 能变化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 司 发动机技术研究院, 山东 潍坊
2 6 1 0 6 1 )
摘要 : 本文设 计 了不 同类 型 的润滑 油浸 泡不 同材 料 的缸套胶 圈对 比试验 , 评 估 了此试 验条
件下胶 圈的性能变化趋势及变化率, 给 内燃机设计选材提供 了的参考建议。
关键 词 : 胶 圈; 润滑油; 相 容性
t he i n t e r n l a c o mb u s t i o n e n g i n e s .
Ke y Wo r d s : Ru b b e r Ri n g ; L u b i r c a n t ; C o mp a t i b i l期 0 1 6年 第 1 0月
内燃机与动力装置
I . C . E&P o w e r p l a n t
V o l _ 3 3 N o . 5
0c t . 2 01 6
【 试验研究】
润滑油对几种缸套胶 圈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朱建荣 , 刘 杰, 郭灵燕 , 李 红松
情况 。
表 1 试验分组
1 试 验 方 法及 设 备
将缸 套 胶 圈浸 在 3 0 0 mL机 油 中 , 试 验 温 度 1 I O  ̄ C, 试验总时长 1 2 0 h 。监 测 机 油 变 化 及 胶 圈变
化。
作者简介 : 朱建荣 ( 1 9 8 8 一 ) , 男, 山东聊城人 , 研究生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研 究方向为内燃机油品分析及机械开发 。
中图分 类号 : T K 4 2 4 . 1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3 - 6 3 9 7 ( 2 0 1 6 ) 0 5 - 0 0 1 0 — 0 3
Ex p e r i me nt a l St ud y o n t he Lub— — o i l Ef fe c t o f o n Pe fo r r ma nc e o f S o me Cy l i nd e r Li ne r Ri ng s
t h e c h a n g e r a t e o f t h e r i n g p e f r o r m a n c e . I t p r o v i d e s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s e l e c t i n g m a t e i r a l s i n d e s i g n i n g o f
Abs t r a c t : Th i s p a p e r d e s i g n s t h e c o mp a r a t i v e t e s t ,i n wh i c h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t y p e s o f l u b r i c a n t s a r e us e d t o s o a k c y l i n d e r l i n e r ing r s t h a t a r e ma d e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ma t e ia r l s ,a n d a s s e s s e d t h e t r e n d s a n d
— —
F K M氟胶 圈的重量变化最小 。MV Q硅胶 圈重量 变大 , A C M胶 圈中两个重 量变 小 , 两 个基本 没 变 。如 图1 所示 。分 析 原 因为 , M V Q硅 胶 圈 重量 增 加 是 因 为溶胀现象 , A C M 胶圈重量减小 是 因为小分子溶 出。
2 试 验 结 果及 分 析
2 . 1 胶 圈变 化分 析
2 . 1 . 1 重量 变化
_—
—
●●—
—
胶 胶 H — — 圈 — — — — 圈 太 太 细 — — — — 细 — —
无 无 法 — — 法 — — 测 ^ _ — H 测 _ — —
Z HU J i a n — r o n g , L I U J i e , GU O L i n g — y a n, L I Ho n g — s o n g
( We i c h a i P o w e r C o . , L t d . , We i f a n g 2 6 1 0 6 1 , C h i n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