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教材和习题集 章节题库(博弈论及其应用)【圣才出品】
张元鹏《微观经济学》(中级教程)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圣才】

第13章博弈论与厂商的策略性行为13.1 复习笔记一、博弈论概述1.何谓博弈和博弈论(1)博弈博弈(games),又被称为对策、游戏或竞赛,是指一些个人或单位在“策略相互依存”(strategic interdependence)情形下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种状态。
也就是说,在博弈情境下,每个人的效用(或利益)不仅取决于他自身的行为,而且也取决于其他人的行为。
简而言之,个人所采取的最优策略取决于他对其他人所采取的策略的预期。
(2)博弈论博弈论(game theory)是研究博弈情境下博弈参与者的理性选择行为的理论;或者说,它是关于竞争者如何根据环境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变化,采取最优策略和行为的理论。
博弈论既可以用于研究相互依存的厂商之间的竞争与合作行为,也可以用于研究政治、谈判及战争等对抗行为。
2.博弈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形式所讨论的博弈问题都是建立在“个体行为理性”基础上的“非合作博弈”。
“个体行为理性”是指个体的行为始终都是以实现自身的最大利益为唯一目标,除非为了实现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否则不会考虑其他个体或社会的利益这样一种决策原则。
“非合作博弈”指在各博弈方之间不能存在任何有约束力的协议,也就是说各博弈方不能公然“串通”、“共谋”的博弈问题。
(1)博弈的基本构成要素①博弈的参与者,或简称为博弈方。
②博弈各方可供选择的全部策略或行为的集合。
③进行博弈的次序。
④各个博弈方的得益。
(2)博弈的表述形式①博弈的策略型表述在博弈的策略型表述中,所有参与人同时选择各自的策略,所有参与人选择的策略一起决定每个参与人的支付。
该种表达方式通常用于静态博弈的情况,有时也会表达动态博弈。
一般情况下策略型表述会给出:a .博弈的参与人集合:b .每个博弈参与人的策略集合:()1,2,,i S i n =Lc .每个参与人的支付函数:()()12,,,1,2,,i n u s s s i n =L L用代表一个策略型(标准型)博弈。
微观经济学课后习题及参考答案

习题第一章一、名词解释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二、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D.人们靠收入生活2、下列哪项问题不是西方经济学研究涉及的问题()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3、下列哪项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C )A.2007年9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至4.75%B.2007年美国失业率超过4%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5、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基本经济问题()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才存在B.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中才存在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中才存在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三、判断题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关于选择行为的科学。
2、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于人们的欲望存在无限性特征决定的。
3、“一家制药厂研发新药并上市销售”这一事件属于宏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本年度失业人数下降”这一事件属于微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
4、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决策完全是由非政府组织做出的。
5、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6、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人们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
四、简答题1、请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第二章一、名词解释需求供给需求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供给量的变动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供给弹性二、选择题1、需求定律说明(B )A.药品的价格上涨会使药品的质量提高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计算机价格下降导致销售量增加C.丝绸价格提高,游览公园的人数增加D.汽油的价格提高,小汽车的销售量减少2、下列因素中除哪一项以外都会使需求曲线移动(D )A、购买者(消费者)收入变化B、消费者偏好变化C、其他有关商品价格变化D、商品价格变化3、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汽车的价格上升,将导致()A、汽车需求量的增加B、汽车供给量的增加C、汽车需求的增加D、汽车供给的减少4、在需求和供给同时减少的情况下(C )A、均衡价格和均衡交易量都将下降B、均衡价格将下降,均衡交易量的变化无法确定C、均衡价格的变化无法确定,均衡交易量将减少D、均衡价格将上升,均衡交易量将下降5、小麦歉收导致小麦价格上升。
微观经济学原理(博弈论)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现代博弈论的提出人是()A.冯·诺依曼和摩根斯坦B.李嘉图C.萨谬尔森D.亚当·斯密正确答案:A2、在博弈论中()A. 合作博弈就是串谋。
B.占优策略总是存在的。
C.以上都正确。
D.纳什均衡是博弈的一种结果。
正确答案:D3、博弈论中的占优策略是()A.A和C都正确B.为两家博弈参与方带来最佳可能结果的策略。
C.肯定不会成为最佳选择的策略。
D.不管博弈对方如何选择,对己方都是最佳选择的策略正确答案:D4、囚犯困境出现合作的情形最有可能出现()A. 寡头垄断行业面临重复博弈情形时B.垄断竞争行业由占主导地位公司主导的情形下C.垄断企业被迫与寡头垄断行业的企业重复竞争情况下D. 寡头垄断行业一次性博弈情形下正确答案:D5、囚徒困境博弈的标准结果是()A.只有一方承认B.结果不明确C.双方都承认D.双方都不承认正确答案:C6、在一个序贯博弈中,()A.跟随者比先行者有优势B.先行者比跟随者有优势。
C.果存在纳什均衡,先行者有优势D.根据情形不同,先行者和跟随者都有各自的优势正确答案:D7、在博弈论中,()A.合作战略在一次性博弈中比重复博弈更有可能B.合作策略在一次性博弈和重博弈中都有同样可能C.合作策略在重复博弈中比单次博弈更有可能D.我们并不知道合作策略在一次性博弈中是否比重复博弈中更有可能。
正确答案:C8、根据博弈论,在寡头垄断市场博弈中,合作可在()情况下实现。
A.市场中至少有一家公司决定不欺骗。
B. 市场中的部分公司决定不欺骗。
C.市场上的所有公司决定不欺骗。
D.市场中的大多数公司决定不欺骗。
正确答案:C9、A公司与B公司是生产相同产品的两家企业,每家企业要决定产量水平。
矩阵表1给出了两家公司选择高产量与低产量博弈后的利润情形,单位为千万元。
A公司是否有占优策略?如果有,是什么?表1 A、B公司的博弈矩阵A.没有, A公司没有占优策略。
B.有, A公司占优策略应该是低产量C.有, A公司占优策略是与B公司串谋D. 有, A公司占优策略应该是高产量正确答案:B10、A公司与B公司是生产相同产品的两家企业,每家企业要决定产量水平。
萨缪尔森《微观经济学》(第18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不确定性和博弈论)【圣才出品】

第11章不确定性和博弈论11.1 复习笔记一、风险和不确定性经济学1.投机原理(1)投机的原因及含义一般而言,市场上的产品价格每月都在波动,劳动、土地、机器和燃料等投入品的价格常常有很高的不稳定性;竞争对手的行为也无法提前预知。
企业当前投资的实质在于为未来的利润积攒财富,以备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投机包括对有价值物品或商品的买卖,是从市场价格的波动中谋取利益的一种活动。
通常,一个投机者现在买入一种商品,为的是将来在这种商品价格上涨时卖出,以期获得利润。
投机是一种风险行为,即使是有经验的投机者有时也会因为错误的估计而遭受损失。
(2)投机的形式①套利和地区价格形式最简单的投机活动是降低或消除地区差价。
在这种情况下,商人在某一市场买入的同时,以较高的价格在另一市场卖出。
这种活动被称为套利,它在一个市场上买入一种商品或资产,为的是马上在另一个市场上卖出,从而在价差中获得利润。
套利活动就是同时与不同地区的经纪人通话,以找出微小的差价,力图通过低价购买和高价售出来获取利润。
套利活动有助于拉平完全相同的产品在不同市场上的价格差别。
套利体现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即在获取利润的动机的诱惑下,消除不同市场价格差异,促进市场功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
投机致力于确立某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上的价格范式。
但未来难以预测,从而使这种价格范式不那么完美,即总是处在一种不断受到破坏而自身又不断地重新构建的均衡之中。
投机揭示了看不见的手的法则在起作用。
通过拉平供给量和价格,投机实际上在提高经济效率。
通过将商品从数量丰盛的时期转移到数量稀缺的时期,投机商在价格和边际效用低的市场购进商品,又在价格和边际效用高的地方卖出。
投机商们在追求他们私人利益(利润)的同时,提高了公共经济福利(总效用)。
③投机的经济作用和影响投机市场不仅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促进了价格及配置形式的改善,还有助于风险的转移。
这些任务都是由那些想从价格变动中获利的投机商所完成的。
04531《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各章节答案

《微观经济学》课后练习各章节答案第一章导言基本概念1.稀缺性2.经济学3.实证分析4.规范分析5.机会成本6.生产可能性边界答案1.稀缺性:稀缺性是指社会提供的东西少于人们想拥有的。
2.经济学:经济学是关于人们和社会怎样处理稀缺性的研究。
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两大分支。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行为,这些个体经济单位包括了任何参与经济运行的个人和实体。
宏观经济学着眼于经济总量和经济的总体运行的研究。
3.实证分析:实证分析是根据一定的假设,分析世界是什么,涉及解释和预测。
4.规范分析:规范分析是企图描述经济体系应该如何运行。
5.机会成本:某物品的机会成本就是为了获得它而放弃的另外选择的最高价值或收入。
6.生产可能性边界:对于给定的固定数量的土地、劳动和其他投入品,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国家能够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最大数量称为它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选择题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B.企业赚取利润的活动C.研究稀缺资源如何有效配置的问题D.学习变得更无私以解决稀缺性问题2.“资源是稀缺的”是指( )A.资源是不可再生的B.资源必须留给下一代C.资源终将被耗费殆尽D.相对于需求而言,资源总是不足的3.失业问题反映在生产可能性边界图上,表现为( )A.生产可能性边界内的一点B.生产可能性边界上的一点C.生产可能性边界以外的一点D.不在该平面直角坐标系上4.一个经济体系必须回答的基本问题是(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如何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都包括5.下面哪一句是实证的表述( )A.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有利B.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不利C.只有控制货币量才能抑制通货膨胀D.治理通货膨胀比减少失业更重要6.下面哪一句是规范的表述( )A.由于收入水平低,绝大多数中国人还买不起小轿车B.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拥有小轿车的人会越来越多C.鼓励私人购买小轿车有利于促进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D.提倡轿车文明是盲目向西方学习,不适于我国国情7.“富人的所得税税率比穷人高”是( )A.规范的表述B.实证的表述C.否定的表述D.理论的表述8.小王的时间既可以听一次经济学讲座也可以打一场网球。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第3版)课后习题-博弈论(圣才出品)

第15章博弈论1.计算便士匹配博弈中的所有纳什均衡。
Calculate all the Nash equilibria in the game of Matching Pennies.答:表15-1为便士匹配博弈的支付矩阵。
表15-1便士匹配博弈这是一个典型的零和博弈。
在零和博弈里,不存在纯策略纳什均衡,唯一的混合策略纳什均衡为每一局中人以12/的概率选择正面或反面,此时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的收益均为0。
根据同等支付原则,此时以12/的概率选择正面或反面的策略为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2.在有限重复囚犯悖论博弈中,证明了一个纳什均衡为每一回合都背叛,请证明它事实上也是占优均衡。
In a finitely repeated Prisoner’s Dilemma game we showed that it was a Nash equilibrium to defect every round.Show that,in fact,this is the dominant strategy equilibrium.答:令r和2r为行参与人的两个策略。
1r严格占优于2r是说,不论列参与人选择何种策1略,行参与人选择r得到的支付至少和他选择2r得到的支付一样多,并且对列参与人做的一1些选择,行参与人选择r得到的支付要严格大于选择2r的支付。
1一个占优策略均衡是指均衡的策略组合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其占优策略。
表15-2囚徒困境在表15-2中,如果行选择背叛,当列选择合作时,行得到4大于列的0,当列选择背叛时,行得到1等于列的1,因此选择背叛对行来说是占优策略;同理可以证明对列来讲,选择背叛也是占优策略。
对于有限重复的博弈,在最后一轮回合中,选择背叛行为是不可能被报复或受到惩罚的。
于是,最后一轮回合出于理性的占优策略就是选择背叛。
逆推到倒数第二回合,由于每个参与者都知道下一回合是背叛,因此,这一回合的占优策略也是选择背叛。
蔡继明《微观经济学》章节题库详解(垄断竞争与寡头)【圣才出品】

第9章垄断竞争与寡头一、判断题1.在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都面临着向右下方倾斜的需求曲线。
()【答案】T【解析】在垄断竞争市场上,由于产品的差别性,厂商在一定程度上是市场价格的影响者,但由于厂商间存在激烈的竞争,所以需求曲线弹性也不是为零。
因此,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即斜率为负值。
2.垄断与垄断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后一种情况下存在自由进入。
()【答案】T【解析】垄断是行业中只有一家企业,由于存在进入壁垒,其他企业无法进入该行业,而垄断竞争是一个行业中有几个比较大的企业,行业进入壁垒不多,其他企业可以进入该行业。
3.垄断竞争与完全竞争的关键差别是前一种情况下存在产品差别。
()【答案】T【解析】垄断竞争行业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其产品存在差异,而完全竞争市场中的产品则完全是同质的,不存在差异的。
4.如果垄断竞争中的厂商获得了经济利润,我们就可以预期,由于新厂商进入,每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将向左方移动。
()【答案】T【解析】由于新进入的企业也会生产产品,在市场需求一定的情况下,每个厂商的需求曲线将会向左移动。
5.经济学家用博弈论分析垄断竞争,因为任何一个厂商的行为对其他厂商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答案】F【解析】经济学家用博弈论分析寡头垄断,因为任何一个厂商的行为对其他厂商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6.在长期均衡时,垄断竞争行业的厂商的产量大于与其平均总成本曲线上最低点相关的水平。
()【答案】F【解析】在长期均衡时,由于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由此垄断竞争行业的厂商的产量小于与其平均总成本曲线上最低点相关的水平。
7.垄断竞争条件下资源配置效率不如完全竞争的原因在于产品差别的存在。
()【答案】T【解析】产品差异使得垄断竞争厂商可以对其产品价格有一定的影响,继而其产量也未能达到完全竞争的水平,资源配置不是最有效率的。
8.一个寡头在决定是否降价之前一定要考虑到其他厂商可能做出的反应。
()【答案】T【解析】一般情况下,一个寡头厂商若实行降价会引起其他厂商的效仿降价,由此垄断厂商所获得的利润增量很有限;其若提价,其他厂商却不会效仿,消费者便不会购买其较高价格的商品,由此垄断厂商获得利润增量也是很有限的。
范里安《微观经济学:现代观点》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博弈论)【圣才出品】

第28章博弈论1.考虑重复囚徒博弈中的针锋相对策略。
假设当一个参与人意在采取合作策略时却出了疏忽而选择了背叛策略,如果接下来两个参与人继续采取针锋相对的策略,结果会怎么样?答:针锋相对的策略是指博弈双方的每一方都采取另一方在前一局的策略。
所以如果博弈双方之前一直采取合作策略,而在某一局,第1个参与者在他打算采取合作策略的时候出了差错而采取了背叛策略,那么第2个参与者在下一局将以背叛策略作为对第1个参与人在本局采取背叛策略的反应。
然后第1个参与人又以背叛策略作出反应,因此每个参与人都不断地以背叛策略作为对另一个参与人采取的背叛策略的反应。
这个例子说明,如果博弈中某个选手不慎犯错,他应该及时沟通,否则大家将一直背叛到底,这样的结果显然不是帕累托有效率的。
也就是说,在这种情形下,以牙还牙不再是一个很好的策略。
2.占优策略均衡总是纳什均衡吗?纳什均衡总是占优策略均衡吗?答:第一问正确;第二问错误。
在静态博弈中,一个参与人采取占优策略(行动)时不用考虑其对手的策略(行动),这样如果所有参与人都采取占优策略,将会出现给定对方的策略,他采取的正是最优策略的情况,从而形成纳什均衡。
不过并非所有的纳什均衡都是占优均衡,一个反例如表28-1所示。
表28-1 非占优均衡的纳什均衡该博弈有纳什均衡(0,0)和(1,3),对A而言,“上”并非其占优策略,同样,“左”也不是B的占优策略。
3.假定博弈的一方没有采取纳什均衡策略。
那么,另一方还应该选择纳什均衡策略吗?答:另一方不一定选择纳什均衡策略。
因为一个人的纳什均衡策略,只有在其对手采用纳什均衡策略时才是最优的,但是如果对手不这么做,那么,己方就可能有更好的选择。
4.一次性的囚徒困境博弈所实现的占优纳什均衡策略是帕累托低效率的。
假设允许两名囚徒在服刑期满后可以相互进行报复。
这将影响到博弈的哪个方面?它会导致帕累托有效率的结果吗?答:如果允许囚徒报复,则该博弈的支付矩阵就会发生变化,这就有可能导致帕累托有效的结果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博弈论及其应用
博弈论在20世纪50年代由数学家约翰·冯·诺依曼(Von Neumann)和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坦(Morgenstern)引入经济学,目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分析的主要工具,对寡头理论、信息经济学等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博弈论的几个基本概念
博弈论(Game Theory)也称对策论,是描述和研究行为者之间策略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一种决策理论。
博弈论是研究在策略性环境中如何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的科学。
在策略性环境中,每一个人进行的决策和采取的行动都会对其他人产生影响。
因此,每个人在进行策略性决策和采取策略性行动时,要根据其他人的可能反应来决定自己的决策和行动。
任何一个博弈都有三个基本要素:参与者、策略和支付。
在每一个博弈中,都至少有两个参与者,每一个参与者都有一组可选择的策略。
作为博弈的结局,每个参与者都得到各自的报酬,即各自得到一笔支付,其支付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
每一个参与者所得到的支付都是所有参与者各自所选择的策略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1.博弈参与人
参与人(players)或称局中人,是指博弈中的决策主体,即在博弈中进行决策的个体。
参与人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企业或国家)。
每个参与人的目标是通过选择行动使自己的效用最大化。
2.策略
策略(strategies)是指参与人选择行为的规则,也就是指参与人应该在什么条件下选择什么样的行动,以保证自身利益最大化。
3.支付函数
支付函数(payoff function)也称为效用函数,表明了博弈的参与人采取的每种策略组合的结果或收益,它是所有参与人策略或行动的函数,是每个参与人真正关心的东西。
4.支付矩阵
参与博弈的多个参与人的收益可以用一个矩阵或框图表示,这样的矩阵或框图称之为支付矩阵(payoff matrix),也称之为博弈矩阵或收益矩阵。
其中,博弈参与人、参与人的策略和参与人的支付构成了博弈须具有的三个基本要素。
表5-1即为一个支付矩阵。
表5-1 支付矩阵
二、同时博弈:纯策略均衡
“同时博弈”也称为“静态博弈”,是指博弈中参与人同时行动,或者他们虽非同时行动,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先行动者具体采取了什么行动。
1.占优策略(dominant strategy)
在一些特殊的博弈中,一个参与人的最优策略可能并不依赖于其他人的选择。
也就是说,无论其他参与人采取什么策略,该参与人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这样的策略称之为占优策略
(There is one optimal choice of strategy for each player no matter what the other player does.)。
如表5-2所示,通过对支付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A、B两厂商都是理性的,则这个博弈的结果是两厂商都做广告,即不管一个厂商如何决定,另外一个厂商都会选择做广告。
这种策略均衡称之为占优策略均衡(equilibrium in dominant strategies)。
表5-2 广告博弈的支付矩阵
2.纳什均衡
并不是每个博弈的各个参与人都有一个占优策略。
如上表5-2所示,通过对支付矩阵的分析可以看出,现在厂商A没有占优策略,它的最优决策取决于厂商B的选择。
如果厂商B做广告,则厂商A最好也做广告;但如果厂商B不做广告,厂商A不做广告又是最好的选择。
这种均衡是纳什均衡(Nash equilibrium)。
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
即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中,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each person is making the optimal choice, given the other person’s choice)。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纳什均衡”策略组合代表这样一种协议,在给定其他参与人都
遵守这个协议的情况下,即使没有外在的强制约束,第i个参与人也会遵守这个协议,因为遵守这个协议所带来的效用大于违反这个协议的效用。
存在性: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中,(纯策略的)纳什均衡既可能存在,也可能不存在。
唯一性: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中,如果纳什均衡存在,则它既可能是唯一的,也可能是不唯一的。
稳定性: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中,如果纳什均衡存在,则它既可能是稳定的,也可能是不稳定的。
最优性:在完全信息的静态博弈中,如果纳什均衡存在,则它既可能是最优的,也可能不是最优的。
3.纳什均衡与占优策略均衡的区别
占优策略均衡是比纳什均衡更强的一个博弈均衡概念。
占优策略均衡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唯一的。
而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的最优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也是最优的。
所以,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一个博弈可能存在一个以上的纳什均衡,但是一个博弈也可能不存在纯策略(pure strategies)纳什均衡(有时候一个博弈存在好几个纯策略纳什均衡),如表5-3所示。
表5-3 没有纳什均衡的同时博弈
【例5.1】假设政府与流浪者之间存在如下社会福利博弈:
请分析下,在这场博弈中政府和流浪汉各自有没有优势策略均衡?有没有纳什均衡?在此基础上说明优势策略均衡和纳什均衡的区别和联系。
(复旦大学2012研)答:(1)从流浪汉的角度来看,如果政府选择“救济”,流浪汉的最佳策略是“游手好闲”;如果政府选择“不救济”,流浪汉的最佳策略是“寻找工作”。
因此,流浪汉没有优势策略。
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如果流浪汉选择“寻找工作”,政府的最佳策略是“救济”;如果流浪汉选择“游手好闲”,政府的最佳策略是“不救济”。
因此,政府也没有优势策略。
从而,这场博弈中没有优势策略均衡。
如果流浪汉选择“寻找工作”,则政府会选择“救济”;反过来,如果政府选择“救济”,则流浪汉会选择“游手好闲”。
因此,(救济,寻找工作)不是纳什均衡,同理,可以推断出其他三个策略组合也不是纳什均衡。
所以,这场博弈中也没有纳什均衡。
(2)当博弈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换策略时所达到的稳定状态称为均衡。
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该参与者的唯一最优策略就是他的优势策略。
由博弈中所有参与者的优势策略所组成的均衡就是优势策略均衡。
给定其他参与者策略条件下每个参与者所选择的最优策略所构成的策略组合则是纳什均衡。
优势策略均衡与纳什均衡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优势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纳什均衡不一定是优势策略均衡。
4.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模型的假设条件是:甲、乙两个被怀疑为合谋偷窃的嫌疑犯被警方抓获,但警方对他们偷窃的证据并不充分。
他们每一个人都被单独囚禁,并单独进行审讯,即双方无法互通信息。
警方向这两个嫌疑犯交待的量刑原则是:如果一方坦白,另一方不坦白,则坦白者从宽处理,判刑1年;不坦白者从重处理,判刑10年。
如果两人都坦白,则每人都各判刑5年。
如果两个都不坦白,则警方由于证据不足,只能对每个人各判刑2年。
表5-4的支付矩阵描述了这一博弈。
表中的报酬均为负数,以表示判刑的年数。
表5-4 囚徒困境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囚徒困境的博弈有一个占优策略均衡(坦白、坦白)。
但是,如果两人都是选择不坦白(即合作),则都可以获得最好的结局。
很清楚,囚徒困境的占优策略均衡反映了一个矛盾:即个人理性和团体理性的冲突。
囚徒困境表明了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时不一定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增加,相反,可能会导致集体的灾难,从而对斯密学说做出了挑战。
5.囚徒困境模型的扩展应用:寡头厂商合作的不稳定性
表5-5 寡头厂商合作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