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

合集下载

西宁市城北区经济运行情况

西宁市城北区经济运行情况

西宁市城北区经济运行情况(2011年上半年)09经济学(2)班桑伊萍0931105038城北区经济运行分析城北区位于西宁西北部总面积137.7平方公里,人口25.3万人,下辖大堡子镇、二十里铺镇和小桥、朝阳、马坊3个街道办事处,38个行政村,23个社区居委会,是西宁市最大的新型市辖区。

基础设施城北区是西宁市的交通枢纽,青藏铁路、宁大公路横贯区内,宁大公路、宁湟公路、兰西高速公路,海湖路立交桥与市区和郊县相连,区内有20余条公交路线。

邮电通讯设施先进,移动通讯、数据交换、因特网络全区覆盖,交通通讯便捷。

近年来,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完成了海湖路北段二期、朝阳互通立交桥、西湟一级公路、海湖路桥等省市重点工程的拆迁工作:投入8000万元完成城市支干道路改扩建、实施了绿化、亮化工程,同时进一步加大村级道路硬化工程。

工业经济城北区是西宁市最大的工业聚集区,区内有工业企业245家,特种钢材、工程机械、数控机床、硅铁、手工藏毯、牛羊绒制品等蜚声海内外,已形成以冶金、机械为支柱,化工、建材、轻纺、制药、电力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产品已辐射到全国及海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形成了以北山家具石材灯饰市场、湟水河市场、朝阳钢材市场及北山国际小商品批发市场为骨干的生产资料、建材、家具市场体系,成为青海省内最大的物流集散地。

农业生产城北区是全市重要的农业区,湟水河、北川河从区内穿过,水利条件优越,土地肥沃。

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39095亩,经济作物占总播种面积的80%左右。

近年来,北区大力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城郊畜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比重,努力增加农业科技含量,增加名、特、优产品生产发展。

以蔬菜、花卉、苗木、中藏药材为主的经济类作物和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已形成了西宁市重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花卉种植基地和高效农业示范区。

商贸物流城北区陶瓷、家具、建材、中藏药等10余处大型封闭式专业市场规模宏大,设施配套,现已成为全省最大的物资集散地。

2011年青海省牛羊肉产销形势分析

2011年青海省牛羊肉产销形势分析

2011年青海省牛羊肉产销形势分析作者:来源:《农产品市场周刊》2012年第06期分析师:刘晓军为全面了解2011年全省牛羊肉产销情况,近期青海省农牧厅对西宁市和湟中、循化、民和、刚察、海晏县的5家屠宰场、4家加工企业和15户规模养殖场(小区)、散养户进行实地调研,基本掌握了全省牛羊肉产销形势,具体情况如下:生产情况2011年青海省牛羊生产呈增长态势,出栏呈持续增加势头,全省牛羊产销形势良好。

从目前形势判断,2011年全省肉类总产量可达32.37万吨,较2010年增加1.2万吨,牛羊肉生产再上新台阶,特点:使草食畜生产基础坚实,牛羊繁活实现增加;牧业生产设施不断完善,成畜损亡进一步减少。

牛羊肉价格持续走高,拉动出栏增加。

销售情况2011年青海省牛羊肉市场供应充足,各级市场未发现供应断档、无肉可卖的现象。

由于近年来本省加大了对牛羊肉等绿色无公害畜产品的推介宣传,在省外大市场价格的拉动作用下,销往省外的牛羊肉量大幅增加。

特点:一是主产区就地屠宰加工和外销量增加。

随着各州县屠宰加工企业的逐渐增多和屠宰加工能力的提升,州县屠宰市场的逐渐规范,内地牛羊肉收购商已逐渐改变了在西宁市场集中收购牛羊肉的习惯,到牧区牛羊主产区就地收购牛羊肉,使本省产地屠宰加工量迅速增加。

二是牛羊活体外销呈快速增长态势。

由于青海省牛羊肉价格相对较低,近年来以活体形式销往新疆、甘肃等地牛羊数量快速增长。

三是西宁市屠宰加工量呈相应减少趋势。

由于牧区牛羊肉就地加工销售和活牛、活羊大量外销影响,改变了以往牛羊集中到西宁屠宰后返销产地的格局,西宁市牛羊屠宰加工量呈逐年减少趋势。

产供关系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虽然青海省牛羊肉产量呈持续增长态势,但由于外销量增加较快,本省市场供应仍呈现出逐步下降趋势。

分析本省牛羊肉供给减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是价格因素。

全国牛羊肉平均价格,特别是周边省份牛羊肉价格普遍高于该省,在大市场、大流通的市场格局和价格因素下,青海省牛羊肉外销增加趋势明显。

2011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青海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青海调查总队2012年2月24日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以“四个发展”为主要路径,以“四个坚持”为重要方法,积极处理保持经济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全省经济呈现出增长较快、物价趋稳、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综合全年全省生产总值[2]1634.7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5%。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5.44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939.10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增加值540.18亿元,增长9.7%。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分别为3.7%、71.1%和25.2%,拉动生产总值增长0.5、9.6和3.4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10.0︰55.1︰34.9转变为2011年的9.5︰57.5︰33.0。

全年全省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0.40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1.79亿元,增长37.7%;中央一般预算收入118.60亿元,增长25.2%。

实现增值税93.85亿元,企业所得税39.26亿元,个人所得税11.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8.1%、28.0%和28.8%。

全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6.1%。

其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0%,农村居民消费价格上涨6.4%。

表1 2011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指标名称涨跌幅度居民消费价格 6.1食品11.1#粮食9.3肉禽及其制品23.0蛋10.3菜-1.5烟酒 3.3衣着 3.4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 1.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 3.0交通和通信-0.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1.3居住10.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比上年上涨12.4%。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7.4%,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7.4%,生活资料价格上涨7.3%;轻工业价格上涨8.7%,重工业价格上涨7.3%;高技术类价格上涨0.9%;能源类价格上涨8.9%。

地理大气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地理大气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

地理大气运动试题答案及解析1.下图为东亚局部地区某日某时天气形势示意图。

回答下题。

【1】与N地比较,M地①气压高②气压低③风力大④风力小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B【解析】气压的高低直接读取图中的等压线数值即可,N地的气压在1030-1040百帕范围内,而M地气压为1020百帕;风力大小要看等压线的密集程度,M处等压线比N处密集,说明M处的风力更大。

故选B。

【2】北京的天气特点可能是A.降温、大风B.连续性降水C.升温、晴天D.降温、晴天【答案】A【解析】从图中信息可知,北京处于冷锋的锋后,处于冷气团控制下,出现降温和大风天气,还有可能有降水过程,天气以阴雨天气为主;连续性降水是暖锋控制下的天气。

故选A。

2.(13分)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赞比西河三角洲是非洲黑水牛分布最密集的地区,这里有大量野生鸟类,当地居民在此种植水稻、甘蔗,养殖对虾、捕鱼抓虾,野生动物游猎营利颇丰。

30多年前,赞比西河沿岸国家按照西欧河流的特点设计建成了甲水电站,形成了非洲第四大水库,调控着赞比西河80%的水量和泥沙沉积物。

材料二世界某区域简图(左图)和甲城市月降水量变化图(右图)。

(1)与岛屿东侧河流相比,赞比西河水系具有、、的特征。

(3分)(2)甲城市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其5-8月的降水量很少,原因是。

(3分)(3)莫桑比克海峡处有流(按洋流的性质)流经,对沿岸的气候有的作用。

(2分)(4)乙水电站设计忽视的主要问题是和等;若该水电站运行管理不合理,会对下游三角洲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利影响有、、等。

(5分)【答案】(1)流程长(1分);支流多(1分);流域面积广(1分)(2)热带草原(2分),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

(1分)(3)暖流(1分);增温增湿(1分)(4)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1分);含沙量大(1分)。

三角洲地区土壤肥力降低,农业减产(1分);种植业、水产养殖业减产(2分),游猎活动受到影响等。

国内生产总值:西宁(1949年至2016年)

国内生产总值:西宁(1949年至2016年)

33.29 40.26 43.96 51.8 67.75 87.52 109.78 137.86 177.29 227.39 249.34 320.76 411.28 439.52 514.5 560.73 543.47 595.64
36.02 43.65 51.92 60.64 67.62 76.61 84.99 131.38 147.89 175.59 232.55 283.05 332.01 380.4 427.93 478.66 550.69 613.37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汇总整理,方便对数据进行编辑和图表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汇总整理,方便对数据92.01 104.49 121.34 144.83 174.74 206.27 281.61 343.09 422.19 501.07 628.28 770.7 851.09 978.53 1077.14 1131.62 1248.16
3.85 8.1 8.61 8.9 9.46 10.61 11.5 12.37 14.93 19.21 19.18 24.46 27.41 31.17 36.1 37.75 37.46 39.15
5980 5310 5257 6027 7109 8484 11397 13326 15999 19494 22865 28428 34743 38034 43346 47261 49200 53800
11.5 11.5 11.9 13.5 12.8 12.9 13.8 13.3 12.02 17.2 14.59 14 13 12.4 9.9 8.8
-0.7 5.2 2.3 3.5 5 6.2 5.6 5 5 5.3 5.8 5.1 5.3 5.1 5.4 5.3 5.2
9.2 13.7 14.1 19.6 21.1 20.5 19.9 21.1 19.2 14.3 21.2 18.4 18.3 18 16.7 12.6 10.6

2011各地工业态势初显

2011各地工业态势初显

2011各地工业态势初显2021年1~2月,全国的工业经济依然呈平稳增长的态势。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1%,增速比去年12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

轻工业运行平稳,重工业增速明显加快。

随着物价的持续走高,通胀压力增大,原材料工业增长加快,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2%,与去年12月份相比,加快1.1个百分点。

粗钢产量达到了*****万吨,同比增长12.6%,日均产量194万吨,比去年日均产量(172万吨)增长12.8%,创下了历史新高。

装备工业与汽车行业增加值相比去年12月份,都有回落,分别减缓0.8个百分点和3.9个百分点。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分析,春节长假让多数企业有效工作日缩短,受此影响乘用车销量环比下降明显。

西宁工业园区支撑强劲据青海新闻网消息,1~2月,西宁完成工业增加值46.6亿元,增长16%。

重工业、轻工业都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增速分别是17%和9.8%。

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为西宁工业继续保持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截至2月底,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完成工业增加值26亿元,增长28%。

其中:东川工业园(以如新材料一类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为主)、生物产业园、甘河工业园(以有色金属精细加工产业为重点)完成的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都在29%以上。

1~2月,西部地区工业增长15.3%,比去年12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金昌3月24日,金昌市召开2011第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会,据了解,1~2月,全市工业经济呈现中央、省属企业平稳发展,地方企业高速增长的特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1.8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3%。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显著增加,镍、铜产量增长迅猛。

1~2月汽车产量同比下降5.2%黄石六大产业增速超3成据黄石日报报道,1~2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6.11亿元,同比增长51.1%,八大支柱产业中除食品饮料、能源产业增速较慢外,其他六大产业(黑色金属产业、有色金属产业、机械制造产业、建材产业、化工医药产业、纺织服装产业)增长速度都在30%以上。

青海城市西宁海东2011-2018年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分析对比表

青海城市西宁海东2011-2018年宏观经济指标数据分析对比表

1100
400 153500 111300 194400 165000
0.32
4063
1860
2100
393
17500
3060
53200
9728
2.88
24303 18044
0.37
0.08
17.03
11.39
36.92
18.17
0.68
20400 17136
0.12
0.04
15.55
11.08
20.25
29.4
153.2 123.9
29.3
91.8 91.8
25.18 25.18
171
372.92 201.91 171.01 371.9 201.5
170.5
394.9 225.8 169.2
197.9 197.9
122501 122501
42
165.66 125.9 39.76 123.4 94.1
13181 137528
18437
3.9
4.0
3.4
4.4 4.4
22139 22139
54.3
35.9
18.4
33.7 33.7
33.61 33.61
29.6
28.3
1.4
25.3 25.3
25.18 25.18
340869
278700
62169
276000 276000
122501 122501
0.74
44346
37251
1074
418 142483 102276 198057 167448
0.31
5624

西宁城北区2011年1—7月经济运行情况(模版)

西宁城北区2011年1—7月经济运行情况(模版)

西宁城北区2011年1—7月经济运行情况(模版)第一篇:西宁城北区2011年1—7月经济运行情况(模版)城北区2011年1-7月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城北区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生产增长、收入增加的良好态势,但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物价高位运行、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工业生产增速回落等问题,需引起高度关注。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一)生产总值稳步增长。

经核算,1-6月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1.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4.2%。

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0.48亿元,同比下降14.4%;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1.81亿元,同比增长15.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9.7亿元,同比增长12.8%。

(二)农牧业生产平稳运行。

上半年全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550.1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下降12.09%。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4792.3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下降14.41%。

(三)工业生产增势良好。

截止7月底全区完成地区工业总产值188.83亿元,同比增长22.52 %;完成地区工业增加值57.24亿元,同比增长14.25%。

其中规模以上完成工业总产值168.22亿元,同比增长16.81%,增加值达52.09亿元,同比增长9.94%。

(四)投资保持平稳增速。

1-7月,城北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7亿元,同比增长30.58%。

(五)消费市场增长态势良好。

1-7月,我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1亿元,同比增长15.64%。

(六)地方财政收入增速较快。

截止7月底,全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803万元,同比增长31.6%。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9860万元,同比增长56.7%。

(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727.2元,同比增长10.8%。

农民人均现金收入4817.90元,同比增长16.44%。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虽然前七个月城北区经济呈现发展速度加快、发展质量提高的良好态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宁市2011年经济运行情况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市委全体会议精神,促发展、调结构,逐步破解发展中的难题,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呈现转型加快、物价回落、效益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开局。

一、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770.7亿元,增长15%,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27.4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11.28亿元,增长18.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32.01亿元,增长12.0%。

二、农业发展形势良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紧扣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这一主题,以“稳健起步,调整结构,设施领先,产业聚集,注重规范”为要求,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7.41亿元,增长5.1%。

1.农业经济稳步增长。

全年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达50.49亿元,增长5.59%,其中农业产值26.08亿元,增长3.09%;林业产值0.52亿元,增长3.94 %;牧业产值23.38
亿元,增长9.26 %;渔业产值为15.2万元,增长10.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亿元,下降9.57 %。

2.种植业结构趋于稳定,特色作物优势明显。

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84.67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90.74万亩,下降1.36%;油料播种面积55.21万亩,下降6.93%;蔬菜播种面积30.67万亩,增长5.32%。

油料、蚕豆、马铃薯、蔬菜等特色农作物总面积达到132.53万亩,占总播种面积的71.76%。

3.畜牧业发展良好。

全年生猪出栏43.38万头,增长1.43%;牛出栏
19.85万头,增长7.59%;羊出栏67.09万只,增长7.76%;肉用家禽出栏
87.6万只,下降5.87%;肉产量71869吨,同比增长6.35%,其中猪肉产量
34224吨,增长2.88%;牛肉产量23209吨,增长9.55%;羊肉产量11500吨,
增长11.19%;禽肉产量1663吨,增长11.01%,牛奶产量125291吨,增长
10.8%,禽蛋产量6528吨,增长20.93%。

三、工业平稳增长
2011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市上下全力以赴,保持了工业平稳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56.28亿元,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318.46亿元,增长17.64%。

1.重工业发展快于轻工业。

全年实现重工业增加值274.43亿元,增长19.3%;实现轻工业增加值44.03亿元,增长10%,重工业快于轻工业9.3个百分点。

2.园区工业生产保持增长,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西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完成工业增加值197.77亿元,增长
26.71%,其中:东川工业园完成工业增加值61.22亿元,增
长29.4%;生物产业园完成工业增加值42.89亿元,增长19.63%;甘河工业园完成工业增加值77.06亿元,增长27.41%;南川工业园完成工业增加值16.61亿元, 增长31.94%。

开发区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5.51%,比上年同期提高2.98个百分点,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显现。

四、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快速增长
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8亿元,增长31%,其中市属完成投资423.95亿元,增长35.3%。

1.投资主体呈多元化,民间投资贡献明显。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完成149.92亿元,占
到28.4%;民间投资完成344.05亿元,占到65.2%,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2.5个百分点;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完成34.03亿元,占到6.4%,比重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

2.民生投资快速增长。

在国家扩内需、重民生等政策带动下,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居民服务等民生领域投资大幅增长,投资达26.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倍,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5.1%。

3.亿元以上项目投资拉动显著。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913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62个,全年累计完成投资285.8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5
4.13%。

4.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2011年,全市牢牢抓住项目不放松,加大重点建设项目协调督导力度,确保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火车站综合配套工程完成投资8.3亿元;西宁客站改造及相关工程完成投资2.8亿元;曹家堡机场二期改扩建工程完成投资6.4亿元;湟水北干渠扶贫灌溉一期工程完成1.3亿元;紫金矿业集团公司德尔尼尾矿综合利用项目(一期)完成10.9亿元;亚洲硅业公司多晶硅项目(三期)完成8.67亿元;西部矿业10万吨电锌氧压侵出新技术工程项目完成10.3亿元。

5.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增速回落。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17.3亿元,增长22.93%,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2
6.5个百分点。

房屋施工面积1276万平方米,增长11.36%,同比回落47个百分点,其中本年新开工房屋面积下降3
7.06%;竣工房屋面积426.8万平方米,增长1.18倍;商品房销售面积260.8万平方米,增长20.14%,其中现房销售面积下降
35.15%,期房销售面积增长28.04%。

完成商品房销售额95.18亿元,增长31.74%,其中现房下降16.91%,期房增长38.83%。

商品房销售均价为3649元/平方米,同比提高321元/平方米。

五、贸易市场稳定
1.消费品市场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1.3亿元,增长17.05%。

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250.1亿元,增长17.13%;乡村实现零售额21.2亿元,增长16.1%。

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41.8亿元,增长23.52%;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20.0亿元,增长16.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4.4亿元,增长11.8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5.1亿元,增长10.69%。

2.外贸出口快速增长。

据统计,全年我市进出口总额达8.16亿美元,同比增长22.31%。

其中,出口5.94亿美元,增长49.76%;进口2.22亿美元,下降17.91%。

六、旅游业稳步发展
1-12月,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978万人次,增长10.38%,入境游客
3.41万人次,增长12.42%;实现旅游总收入56.16亿元,增长20.61%,
其中旅游外汇收入1500万美元,增长16.34%。

七、财政收支快速增长
全市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5.25亿元,增长31.1%。

从主要税种看,增值税增长21.7%,营业税增长27.6%,企业所得税增长82.6%,个人所得税增长15.3%,房产税增长22%。

全市财政完成一般预算支出150.0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

大部分的支出投向了关系民生的重点领域。

一是农林水事务支出达15.19亿元,增长39.6%,占一般预算支出的10.12%,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是教育支出达24.48亿元,增长9.6%,占16.3%,有力支持了教育事业发展;三是医疗卫生支出达11.35亿元,增长51.4%,占7.6%,进一步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四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达16.16亿元,增长17.2%,占10.8%,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五是节能环保支出达8.35亿元,增长40.3%,占5.6%,加大了污染防治、节能减排;六是住房保障支出达
23.2亿元,增长3.5倍,占15.46%,改善了居民住房条件。

八、金融运行总体平稳
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864.88
亿元,比年初增加24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9%,其中个人存款余额675.32亿元,增长17.22%。

各项贷款余额1845.83亿元,比年初增加303.8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58.94亿元,增长21.1%;中长期贷款余额1413.82亿元,增长20.96%。

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得益于国家和地方规范岗位津贴、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养老保障金等多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城乡居民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841.64元,增长12.47%,从家庭总收入四项构成看,工资性收入9963元,增长13.05%;经营性收入1113元,增长10.6%;财产性收入91元,增长31.61%;转移性收入6727元,增长21.47%。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33.96元,增长21.36%。

十、居民消费价格涨幅继续回落
12月份,全市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4%,同比上涨1.2%,比涨幅最高的2月(8.8%)回落7.6个百分点,是今年以来涨幅最低的月份。

1-12月上涨5.7%,比涨幅最高的1-3月(8.2%)回落2.5个百分点。

食品类价格涨幅回落较快。

12月,食品类上涨6.4%,比最高的3月(16.1%)回落9.7个百分点。

1-12月上涨10.9%,比最高的1-3月(15.0%)回落4.1个百分点。

西宁市2011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