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浙江省余姚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3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八年级下学期数学3月月考试卷

浙江省八年级下学期数学3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共6题;共30分)1. (5分) (2019八上·江阴月考) 已知,从下列条件中补充一个条件后,仍不能判定的是()A .B .C .D .2. (5分) (2020八下·聊城月考) 已知(m+4)x|m|–3+6>0是关于x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则m的值为()A . 4B . ±4C . 3D . ±33. (5分)(2020·宜昌) 如图,点E,F,G,Q,H在一条直线上,且,我们知道按如图所作的直线为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l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B . l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C . l是线段的垂直平分线D . 是l的垂直平分线4. (5分)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 若a>b,则﹣4a<﹣4bB . 若2a>3a,则a<0C . 若a>b,则ac2>bc2D . 若ac2>bc2 ,则a>b5. (5分) (2018八上·江阴期中) 如图,将边长为的正方形绕点逆时针旋转,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C .D .6. (5分)不等式组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A .B .C .D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共4题;共20分)7. (5分) (2019八下·焦作期末) 不等式的非负整数解为________.8. (5分) (2018八上·浏阳期中) 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BD平分∠ABC,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且CE=1,∠E=30°,则BC=________.9. (5分)(2019·大邑模拟) 如图,直线MN∥PQ ,直线AB分别与MN , PQ相交于点A , B .小宇同学利用以下步骤作图:①以点A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作弧交射线AN于点C ,交线段AB于点D;②以点C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然后再以点D为圆心,同样长为半径画弧.前后两弧在∠NAB内交于点E;③作射线AE ,交PQ于点F;若AF=2 ,∠FAN=30°,则线段BF的长为________.10. (5分)(2017·博山模拟) 如图,直线y=x+b与直线y=kx+6交于点P(3,5),则关于x的不等式x+b >kx+6的解集是________.三、解答题(第11小题20分,其余每题10分,共50分). (共4题;共50分)11. (20分) (2019九上·瑞安开学考)(1)解方程:x2-2x-2=0.(2)解不等式组:12. (10分) (2020八上·东台期末) 如图,AD为△ABC的中线,AB=AC,∠BAC=45º.过点C 作CE⊥AB,垂足为E,CE与AD交于点F.(1)求证: △AEF≌△CEB;(2)试探索AF与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13. (10分)(2017·滨湖模拟) 国家支持大学生创新办实业,提供小额无息贷款.学生王亮享受国家政策贷款36000元用于代理某品牌服装销售,已知该店代理的品牌服装的进价为每件40元,该品牌服装日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x(元/件)之间的关系可用图中的一条线段(实线)来表示.该店应支付员工的工资为每人每天82元,每天还应支付其它费用为106元(不包含贷款).(1)求日销售量y(件)与销售价x(元/件)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若该店暂不考虑偿还贷款,当某天的销售价为48元/件时,当天正好收支平衡(销售额﹣成本=支出),求该店员工的人数;(3)若该店只有2名员工,则该店至少需要多少天能还清所有贷款?此时每件服装的价格应定为多少元?14. (10分) (2021九下·渝中期中) 苹果能够生津止渴、健脾养心、补血安神,水果超市的红草果与青苹果这两种水果很受欢迎,红苹果售价为12元/千克,青苹果售价为9元/千克.(1)若第一周红苹果的销量比青草果的销量多200千克,要使这两种水果的总销售额不低于6600元,则第一周至少销售红苹果多少千克?(2)若该水果超市第一周按照(1)中红苹果和青苹果的最低销量销售这两种水果,并决定第二周继续销售这两种水果,第二周红苹果售价降低了 a%,销量比第一周增加了 a%,青苹果的售价保持不变,销量比第一周增加了 a%,结果这两种苹果第二周的总销售额比第一周的最低销售总额6600元增加了 a%,求a的值.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八年级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1)

一、选择题1.如图钢架中,∠A =15°,现焊上与AP 1等长的钢条P 1P 2,P 2P 3…来加固钢架,若最后一根钢条与射线AB 的焊接点P 到A 点的距离为4+23,则所有钢条的总长为( )A .16B .15C .12D .102.如图,已知45∠=MON ,点A B 、在边ON 上,3OA =,点C 是边OM 上一个动点,若ABC ∆周长的最小值是6,则AB 的长是( )A .12B .34C .56D .1 3.如图,在长方形纸片ABCD 中,8AB cm =,6AD cm =. 把长方形纸片沿直线AC 折叠,点B 落在点E 处,AE 交DC 于点F ,则AF 的长为( )A .254cmB .152cmC .7cmD .132cm 4.如图,OP =1,过点P 作PP 1⊥OP ,且PP 1=1,得OP 12;再过点P 1作P 1P 2⊥OP 1且P 1P 2=1,得OP 23P 2作P 2P 3⊥OP 2且P 2P 3=1,得OP 3=2……依此法继续作下去,得OP 2018的值为( )A .2016B .2017C .2018D .2019 5.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C =∠ACB =∠ADC =45︒,若AD =4,CD =2,则BD 的长为( )A .6B .27C .5D .256.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a 、+a b ,且a 、b 都是正整数,则三角形其中一边的长可能为()A .22B .32C .62D .827.如图,ABC 中,90ACB ∠=︒,2AC =,3BC =.设AB 长是m ,下列关于m 的四种说法:①m 是无理数;②m 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③m 是13的算术平方根;④23m <<.其中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 8.下列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的三角形中,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9,41,40a b c ===B .5,5,52a b c ===C .::3:4:5a b c =D .11,12,13a b c === 9.如图,在矩形ABCD 中,BC=6,CD=3,将△BCD 沿对角线BD 翻折,点C 落在点C '处,B C '交AD 于点E ,则线段DE 的长为( )A .3B .154C .5D .15210.在下列以线段a 、b 、c 的长为边,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 =3,b =4,c =6B .a =5,b =6,c =7C .a =6,b =8,c =9D .a =7,b =24,c =25二、填空题11.如图,现有一长方体的实心木块,有一蚂蚁从A 处出发沿长方体表面爬行到C '处,若长方体的长4cm AB =,宽2cm BC =,高1cm BB '=,则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是___________.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OAA 1的直角边OA 在x 轴上,点A 1在第一象限,且OA=1,以点A 1为直角顶点,OA 1为一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 1A 2,再以点A 2为直角顶点,OA 2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OA 2A 3…依此规律,则点A 2018的坐标是_____.13.如图,等腰梯形ABCD 中,//AD BC ,1AB DC ==,BD 平分ABC ∠,BD CD ⊥,则AD BC +等于_________.14.如图,Rt ABC 中,90A ∠=︒,8AC =,6AB =,DE AC ⊥,13CD BC =,13CE AC =,P 是直线AC 上一点,把CDP 沿DP 所在的直线翻折后,点C 落在直线DE 上的点H 处,CP 的长是__________15.如图,在Rt △ABC 中,∠ACB =90°,AB =7.5cm ,AC =4.5cm ,动点P 从点B 出发沿射线BC 以2cm/s 的速度移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当△ABP 为等腰三角形时,t 的取值为_____.16.如图,在△ABC 中,∠C =90°,∠ABC =45°,D 是BC 边上的一点,BD =2,将△ACD 沿直线AD 翻折,点C 刚好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若P 是直线AD 上的动点,则△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17.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4,CD =3,∠ABC =∠ACB =∠ADC =45°,则2________BD =.18.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把△ACD 沿AC 折叠到△ACD′,AD′与BC 交于点E ,若AD =4,DC =3,求BE 的长.19.在ABC 中,12AB AC ==,30A ∠=︒,点E 是AB 中点,点D 在AC 上,32DE =,将ADE 沿着DE 翻折,点A 的对应点是点F ,直线EF 与AC 交于点G ,那么DGF △的面积=__________.20.观察:①3、4、5,②5、12、13,③7、24、25,……,发现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断过.根据以上规律,请写出第8组勾股数:______.三、解答题21.定义:有一组邻边均和一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叫做邻和四边形.(1)如图1,四边形ABCD 中,∠ABC =70°,∠BAC =40°,∠ACD =∠ADC =80°,求证: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2,是由50个小正三角形组成的网格,每个小正三角形的顶点称为格点,已知A 、B 、C 三点的位置如图,请在网格图中标出所有的格点.......D .,使得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邻和四边形.(3)如图3,△ABC 中,∠ABC =90°,AB =2,BC =23,若存在一点D ,使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求邻和四边形ABCD 的面积.22.如图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动点D 在直线AB (点A 与点B 重合除外)上时,以CD 为一腰在CD 上方作等腰直角三角形ECD ,且90ECD ∠=︒,连接AE .(1)判断AE 与B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若4BD =,P ,Q 两点在直线AB 上且5EP EQ ==,试求PQ 的长. (3)在第(2)小题的条件下,当点D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或反向延长线)上时,判断PQ 的长是否为定值.分别画出图形,若是请直接写出PQ 的长;若不是请简单说明理由.23.如图,△ABC 中AC =BC ,点D ,E 在AB 边上,连接CD ,CE .(1)如图1,如果∠ACB =90°,把线段CD 逆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CF ,连接BF , ①求证:△ACD ≌△BCF ;②若∠DCE =45°, 求证:DE 2=AD 2+BE 2;(2)如图2,如果∠ACB =60°,∠DCE =30°,用等式表示AD ,DE ,BE 三条线段的数量关系,说明理由.24.如图,在ABC ∆中,90ACB ∠=︒,2BC AC =.(1)如图1,点D 在边BC 上,1CD =,5AD =ABD ∆的面积.(2)如图2,点F 在边AC 上,过点B 作BE BC ⊥,BE BC =,连结EF 交BC 于点M ,过点C 作CG EF ⊥,垂足为G ,连结BG .求证:2EG BG CG =+.25.已知:如图,在ABC ∆中,90ACB ∠=,以点B 为圆心,BC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B 于点D ,以点A 为圆心,AD 长为半径画弧,交线段AC 与点E .(1)根据题意用尺规作图补全图形(保留作图痕迹);(2)设,BC m AC n ==①线段AD 的长度是方程2220x mx n +-=的一个根吗?并说明理由.②若线段2AD EC =,求m n的值.26.定义:在△ABC 中,若BC =a ,AC =b ,AB =c ,若a ,b ,c 满足ac +a 2=b 2,则称这个三角形为“类勾股三角形”,请根据以上定义解决下列问题:(1)命题“直角三角形都是类勾股三角形”是 命题(填“真”或“假”);(2)如图1,若等腰三角形ABC 是“类勾股三角形”,其中AB =BC ,AC >AB ,请求∠A 的度数;(3)如图2,在△ABC 中,∠B =2∠A ,且∠C >∠A .①当∠A =32°时,你能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吗?若能,请在图2中画出分割线,并标注被分割后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②请证明△ABC 为“类勾股三角形”.27.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是坐标原点,ABC ∆,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 在y 轴正半轴上,点0()6,B -,点(6,0)C ,点D 在ABC ∆内部,点E 在ABC ∆的外部,32=AD ,30DOE ∠=︒,OF 与AB 交于点G ,连接DF ,DG ,DO ,OE .(1)求点A 的坐标;(2)判断DF 与O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的周长.(3)直接写出ADG28.(已知:如图1,矩形OACB的顶点A,B的坐标分别是(6,0)、(0,10),点D 是y轴上一点且坐标为(0,2),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线段AC﹣CB方向运动,到达点B时运动停止.(1)设点P运动时间为t,△BPD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2)当点P运动到线段CB上时(如图2),将矩形OACB沿OP折叠,顶点B恰好落在边AC上点B′位置,求此时点P坐标;(3)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BPD为等腰三角形的情况?若存在,求出点P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9.已知,矩形ABCD中,AB=4cm,BC=8cm,AC的垂直平分线EF分别交AD、BC于点E、F,垂足为O.(1)如图1,连接AF、CE.求证:四边形AFCE为菱形.(2)如图1,求AF的长.(3)如图2,动点P、Q分别从A、C两点同时出发,沿△AFB和△CDE各边匀速运动一周.即点P自A→F→B→A停止,点Q自C→D→E→C停止.在运动过程中,点P的速度为每秒1cm,设运动时间为t秒.①问在运动的过程中,以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有可能是矩形吗?若有可能,请求出运动时间t和点Q的速度;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速度为每秒0.8cm,当A、P、C、Q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30.如图,在△ABC中,D是边AB的中点,E是边AC上一动点,连结DE,过点D作DF⊥DE交边BC于点F(点F与点B、C不重合),延长FD到点G,使DG=DF,连结EF、AG.已知AB=10,BC=6,AC=8.(1)求证:△ADG≌△BDF;(2)请你连结EG,并求证:EF=EG;(3)设AE=x,CF=y,求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4)求线段EF长度的最小值.【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已知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出图中存在的规律,求出钢条的根数,然后根据最后一根钢条与射线AB的焊接点P到A点的距离即AP5为3AP1=a,作P2D⊥AB于点D,再用含a的式子表示出P1P3,P3P5,从而可求出a的值,即得出每根钢条的长度,从而可以求得所有钢条的总长.【详解】解:如图,∵AP1与各钢条的长度相等,∴∠A=∠P1P2A=15°,∴∠P2P1P3=30°,∴∠P1P3P2=30°,∴∠P3P2P4=45°,∴∠P3P4P2=45°,∴∠P4P3P5=60°,∴∠P3P5P4=60°,∴∠P5P4P6=75°,∴∠P4P6P5=75°,∴∠P6P5B=90°,此时就不能再往上焊接了,综上所述总共可焊上5根钢条.设AP1=a,作P2D⊥AB于点D,∵∠P2P1D=30°,∴P2D=12P1P2,∴P1D=32a,∵P1P2=P2P3,∴P1P3=2P13a,∵∠P4P3P5=60°,P3P4=P4P5,∴△P4P3P5是等边三角形,∴P3P5=a,∵最后一根钢条与射线AB的焊接点P到A点的距离为3,∴AP5=a3a+a=3解得,a=2,∴所有钢条的总长为2×5=1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等知识,发现并利用规律找出钢条的根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D解析:D【分析】作点A 关于OM 的对称点E ,AE 交OM 于点D ,连接BE 、OE ,BE 交OM 于点C ,此时△ABC 周长最小,根据题意及作图可得出△OA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OE=3,,所以∠OAE=∠OEA=45°,从而证明△BOE 是直角三角形,然后设AB=x ,则OB=3+x ,根据周长最小值可表示出BE=6-x ,最后在Rt △OBE 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解:作点A 关于OM 的对称点E ,AE 交OM 于点D ,连接BE 、OE ,BE 交OM 于点C , 此时△ABC 周长最小,最小值=AB+AC+BC=AB+EC+BC=AB+BE ,∵△ABC 周长的最小值是6,∴AB+BE=6,∵∠MON=45°,AD ⊥OM ,∴△OA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OAD=45°,由作图可知OM 垂直平分AE ,∴OA=OE=3,∴∠OAE=∠OEA=45°,∴∠AOE=90°,∴△BOE 是直角三角形,设AB=x ,则OB=3+x ,BE=6-x ,在Rt △OBE 中,()()2223+3+6x x =-,解得:x=1,∴AB=1.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利用轴对称求最值,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熟练掌握作图技巧,正确利用勾股定理建立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A【分析】由已知条件可证△CFE≌△AFD,得到DF=EF,利用折叠知AE=AB=8cm ,设AF=xcm ,则DF=(8-x)cm ,在Rt△AFD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得x 的值.【详解】∵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B=∠D=900,BC=AD,由翻折得AE=AB=8m ,∠E=∠B=900,CE=BC=AD又∵∠CFE=∠A FD∴△CFE≌△AFD∴EF=DF设AF=xcm ,则DF=(8-x )cm在Rt△AFD 中,AF 2=DF 2+AD 2,AD=6cm , 222(8)6x x =-+254x cm = 故选择A.【点睛】此题是翻折问题,利用勾股定理求线段的长度.4.D解析:D【解析】【分析】由勾股定理求出各边,再观察结果的规律.【详解】∵OP=1,OP 1OP 2OP 3=2,∴OP4…,OP 2018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读懂题目信息,理解定理并观察出被开方数比相应的序数大1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解析】【分析】作AD′⊥AD ,AD′=AD ,连接CD′,DD′,根据等式的性质,可得∠BAD 与∠CAD′的关系,根据SAS ,可得△BAD 与△CAD′的关系,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BD 与CD′的关系,根据勾股定理,可得答案.【详解】作AD′⊥AD ,AD′=AD ,连接CD′,DD′,则有∠AD′D=∠D′AD=45︒,∵∠BAC+∠CAD=∠DAD′+∠CAD ,即∠BAD=∠CAD′,在△BAD 与△CAD′中,''BC CA BAD CAD AD AD =⎧⎪∠=∠⎨⎪=⎩, ∴△BAD ≌△CAD′(SAS ),∴BD=CD′,∠DAD′=90°,由勾股定理得DD′=22'AD AD +=42,∠D′DA+∠ADC=90°,由勾股定理得CD′=22DC DD +'=()22422+=6,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利用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添加辅助线作出全等图形是解题关键.6.B解析:B【解析】由题可知(a-b )2+a 2=(a+b )2,解得a=4b ,所以直角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b ,4b ,5b ,当b=8时,4b=32,故选B .7.C解析:C【分析】根据勾股定理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ACB =90°,∴在Rt ABC 中,m =AB 22AC BC +13故①②③正确,∵m 2=13,9<13<16,∴3<m <4,故④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算术平方根、无理数的估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勾股定理,本题属于基础题型.8.D解析:D【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符合a 2+b 2=c 2即可;反之不符合的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详解】解:A 、因为92+402=412,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B 、因为52+52=(2,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C 、因为()()()222345x x x +=,故能构成直角三角形;D 、因为112+122≠152,故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当三角形中三边满足222a b c +=关系时,则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9.B解析:B【分析】首先根据题意得到BE=DE ,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得到关于线段AB 、AE 、BE 的方程,解方程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设ED=x ,则AE=6-x ,∵四边形ABCD 为矩形,∴AD ∥BC ,∴∠EDB=∠DBC ;由题意得:∠EBD=∠DBC ,∴∠EDB=∠EBD ,∴EB=ED=x ;由勾股定理得:BE 2=AB 2+AE 2,即x 2=9+(6-x )2,解得:x=154,∴ED=15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变换中的翻折变换及其应用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勾股定理等几何知识,灵活进行判断、分析、推理或解答.10.D解析:D【解析】A选项:32+42≠62,故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B选项:52+62≠72,故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C选项:62+82≠92,故不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错误;D选项:72+242=252,故符合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能组成直角三角形,故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11.5cm【分析】连接AC',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画出图形,用勾股定理计算出AC'长,再比较大小即可得出结果.【详解】解:如图展开成平面图,连接AC',分三种情况讨论:如图1,AB=4,BC'=1+2=3,∴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43+(cm),如图2,AC=4+2=6,CC'=1∴在Rt△ACC'中,由勾股定理得AC'2261+37(cm),如图3,AD =2,DC '=1+4=5,∴在Rt △ADC '中,由勾股定理得AC '(cm )∵,∴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是5cm ,故答案为:5cm .【点睛】本题考查平面展开-最短路线问题和勾股定理,本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一道好题,注意要分类讨论.12.(0,21009)【解析】【分析】本题点A 坐标变化规律要分别从旋转次数与点A 所在象限或坐标轴、点A 到原点的距离与旋转次数的对应关系.【详解】∵∠OAA 1=90°,OA=AA 1=1,以OA 1为直角边作等腰Rt △OA 1A 2,再以OA 2为直角边作等腰Rt △OA 2A 3,…,∴OA 1,OA 2=)2,…,OA 2018=)2018,∵A 1、A 2、…,每8个一循环,∵2018=252×8+2∴点A 2018的在y 轴正半轴上,OA 2018=2018=21009,故答案为(0,21009).【点睛】本题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下的规律探究题,除了研究动点变化的相关数据规律,还应该注意象限符号.13.3【分析】由//AD BC ,BD 平分ABC ∠,易证得ABD ∆是等腰三角形,即可求得1AD AB ==,又由四边形ABCD 是等腰梯形,易证得2C DBC ∠=∠,然后由BD CD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即可求得30DBC ∠=︒,则可求得BC 的值,继而求得AD BC +的值.【详解】解:∵//AD BC ,AB DC =,∴C ABC ∠=∠,ADB DBC ∠=∠,∵BD 平分ABC ∠,∴2ABC DBC ∠=∠,ABD DBC ∠=∠,∴ABD ADB ∠=∠,∴1AD AB ==,∴2C DBC ∠=∠,∵BD CD ⊥,∴90BDC ∠=︒,∵三角形内角和为180°,∴90DBC C ∠+∠=︒,∴260C DBC ∠=∠=︒,∴2212BC CD ==⨯=,∴123AD BC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腰梯形的性质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综合运用这些性质进行推理和计算是解此题的关键.14.53或203 【分析】 根据折叠后点C 的对应点H 与AC 的位置关系分类讨论,分别画出对应的图形,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各边的长,再根据折叠的性质与勾股定理列出对应的方程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①当折叠后点C 的对应点H 在AC 的下方时,如下图所示∵Rt ABC 中,90A ∠=︒,8AC =,6AB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10AB AC += ∵13CD BC =,13CE AC =, ∴13CD BC ==103,13CE AC ==83 ∵DE AC ⊥根据勾股定理可得222CD CE -=由折叠的性质可得:DH=CD=103,CP=PH ∴EH=DH -DE=43设CP=PH=x ,则EP=CE -CP=83-x在Rt△PEH中,EP2+EH2=PH2即(83-x)2+(43)2=x2解得:x=5 3即此时CP=53;②当折叠后点C的对应点H在AC的上方时,如下图所示根据折叠的性质可得DH=CD=103,CP=PH∴EH=DH+DE=16 3设CP=PH=y,则EP= CP-CE =y-8 3在Rt△PEH中,EP2+EH2=PH2即(y-83)2+(163)2=y2解得:y=20 3即此时CP=203.综上所述:CP=53或203.故答案为:53或203.【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和折叠问题,掌握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折叠的性质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题的关键.15.75或6或9 4【分析】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分三种情况:①当AB=BP时;②当AB=AP时;③当BP=AP时,分别求出BP的长度,继而可求得t值.【详解】在Rt△ABC中,BC2=AB2﹣AC2=7.52﹣4.52=36,∴BC=6(cm);①当AB=BP=7.5cm时,如图1,t=7.52=3.75(秒);②当AB=AP=7.5cm时,如图2,BP=2BC=12cm,t=6(秒);③当BP=AP时,如图3,AP=BP=2tcm,CP=(4.5﹣2t)cm,AC=4.5cm,在Rt△ACP中,AP2=AC2+CP2,所以4t2=4.52+(4.5﹣2t)2,解得:t=94,综上所述:当△ABP为等腰三角形时,t=3.75或t=6或t=94.故答案为:3.75或6或94.【点睛】此题是等腰三角形与动点问题,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解题中应根据每两条边相等分情况来解答,不要漏解.16.222【分析】连接CE,交AD于M,根据折叠和等腰三角形性质得出当P和D重合时,PE+BP的值最小,此时△BPE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先求出BC和BE长,代入求出即可.【详解】如图,连接CE,交AD于M,∵沿AD 折叠C 和E 重合,∴∠ACD=∠AED=90°,AC=AE ,∠CAD=∠EAD ,∴AD 垂直平分CE ,即C 和E 关于AD 对称,BD=2,∴CD=DE=2, ∴当P 和D 重合时,PE+BP 的值最小,即此时△BPE 的周长最小,最小值是BE+PE+PB=BE+CD+DB=BC+BE ,∵∠DEA=90°,∴∠DEB=90°,∵∠ABC=45°,∴∠B=45°,∵DE=2,∴BE=2,即BC=2+2,∴△PEB 的周长的最小值是BC+BE=2+2+2=2+22.故答案为2+22.【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P 点的位置.17.41【解析】作AD′⊥AD ,AD′=AD ,连接CD′,DD ′,如图:∵∠BAC+∠CAD=∠DAD′+∠CAD ,即∠BAD=∠CAD′,在△BAD 与△CAD ′中,;BA CA BAD CAD AD AD ===⎧⎪∠∠'⎨⎪⎩∴△BAD ≌△CAD′(SAS ),∴BD=CD′,∠DAD′=90°,由勾股定理得 ,∠D′DA+∠ADC=90°,由勾股定理得BD 2=41.故答案是:41.18.78【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矩形性质得AB=DC=6,BC=AD=8,AD ∥BC ,∠B=90°,再根据折叠性质得∠DAC=∠D′AC ,而∠DAC=∠ACB ,则∠D′AC=∠ACB ,所以AE=EC ,设BE=x ,则EC=4-x ,AE=4-x ,然后在Rt △ABE 中利用勾股定理可计算出BE 的长即可.试题解析:∵四边形ABCD 为矩形,∴AB=DC=3,BC=AD=4,AD∥BC,∠B=90°,∵△ACD 沿AC 折叠到△ACD′,AD′与BC 交于点E ,∴∠DAC=∠D′AC,∵AD∥BC,∴∠DAC=∠ACB,∴∠D′AC=∠ACB ,∴AE=EC,设BE=x ,则EC=4﹣x ,AE=4﹣x ,在Rt△ABE 中,∵AB 2+BE 2=AE 2,∴32+x 2=(4﹣x )2,解得x=78, 即BE 的长为78.19.9或9【分析】通过计算E 到AC 的距离即EH 的长度为3,所以根据DE 的长度有两种情况: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两种情况都是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利用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求出AH,DH 的长度,进而可求AD 的长度,然后利用角度之间的关系证明AG GE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GQ 的长度,最后利用2DGF AED AEG SS S =-即可求解. 【详解】①当点D 在H 点上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 .30,6A AE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 32DE =,2222(32)33DH DE EH ∴=-=-= ,DH EH ∴=,333AD AH DH =-=,45EDH ∴∠=︒,15AED EDH A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5DEF AED ∠=∠=︒,230AEG AED ∴∠=∠=︒ ,AEG A ∴∠=∠,AG GE ∴=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 ,12GQ AG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 3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3)36363922DGF S ∴=⨯⨯-⨯-⨯⨯=-; ②当点D 在H 点下方时,过点E 作EH AC ⊥交AC 于点E ,过点G 作GQ AB ⊥交AB 于点Q ,12AB = ,点E 是AB 中点,162AE AB ∴== . ∵EH AC ⊥,90AHE ∴∠=︒.30,6A AE ∠=︒= ,132EH AE ∴== , 22226333AH AE EH ∴=-=-=.32DE =,2222(32)33DH DE EH ∴=-=-= ,DH EH ∴=,3AD AH DH =+=,45DEH ∴∠=︒ ,90105AED A DEH ∴∠=︒-∠+∠=︒ .由折叠的性质可知,105DEF AED ∠=∠=︒,218030AEG AED ∴∠=∠-︒=︒ ,AEG A ∴∠=∠,AG GE ∴= .又GQ AE ⊥ ,132AQ AE ∴== . 30A ∠=︒,12GQ AG ∴= . 222GQ AQ AG += , 即2223(2)GQ GQ +=,GQ ∴= .2DGF AED AEG S S S =- ,1123)36922DGF S ∴=⨯⨯⨯-⨯=,综上所述,DGF △的面积为9或9.故答案为:9或9.【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折叠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含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能够作出图形并分情况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20.17,144,145【分析】由题意观察题干这些勾股数,根据所给的勾股数找出三个数之间的关系即可.【详解】解:因为这些勾股数的“勾”都是奇数,且从3起就没断过,所以从3、5、7…依次推出第8组的“勾”为17,继续观察可知弦-股=1,利用勾股定理假设股为m ,则弦为m+1,所以有22217(1)m m +=+,解得144m =,1145m +=,即第8组勾股数为17,144,145.故答案为17,144,145.【点睛】本题属规律性题目,考查的是勾股数之间的关系,根据题目中所给的勾股数及勾股定理进行分析即可.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见解析;(3)43或63【分析】(1)先由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求得∠ACB 的度数,从而根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证得AB=AC=AD ,按照邻和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2)以点A 为圆心,AB 长为半径画圆,与网格的交点,以及△ABC 外侧与点B 和点C 组成等边三角形的网格点即为所求.(3)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AC 的长,再分类计算即可:①当DA=DC=AC 时;②当CD=CB=BD 时;③当DA=DC=DB 或AB=AD=BD 时.【详解】(1)∵∠ACB =180°﹣∠ABC ﹣∠BAC =70°,∴∠ACB =∠ABC ,∴AB =AC .∵∠ACD =∠ADC ,∴AC =AD ,∴AB =AC =AD .∴四边形ABCD 是邻和四边形;(2)如图,格点D 、D'、D''即为所求作的点;(3)∵在△ABC 中,∠ABC =90°,AB =2,BC =3∴AC ()22222234AB BC +=+=,显然AB ,BC ,AC 互不相等.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DA =DC =AC=4时,如图所示:∴△ADC为等边三角形,过D作DG⊥AC于G,则∠ADG=160302⨯︒=︒,∴122AG AD==,22224223DG AD AG=-=-=,∴S△ADC=1423432⨯⨯=,S△ABC=12AB×BC=23,∴S四边形ABCD=S△ADC+S△ABC=63;②当CD=CB=BD=23时,如图所示:∴△BDC为等边三角形,过D作DE⊥BC于E,则∠BDE=160302⨯︒=︒,∴132BE BD==()()22222333DE BD BE=-=-=,∴S△BDC=123333 2⨯=过D作DF⊥AB交AB延长线于F,∵∠FBD=∠FBC-∠DBC=90︒-60︒=30︒,∴DF=123S△ADB=12332⨯=,∴S四边形ABCD=S△BDC+S△ADB=3;③当DA=DC=DB或AB=AD=BD时,邻和四边形ABCD不存在.∴邻和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或【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的新定义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等知识点,数形结合并读懂定义是解题的关键.22.(1)AE=BD且AE⊥BD;(2)6;(3)PQ为定值6,图形见解析【分析】(1)由“SAS”可证△ACE≌△BCD,可得AE=BD,∠EAC=∠DBC=45°,可得AE⊥BD;(2)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A=AQ,由勾股定理可求PA的长,即可求PQ的长;(3)分两种情况讨论,由“SAS”可证△ACE≌△BCD,可得AE=BD,∠EAC=∠DBC,可得AE⊥BD,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PA=AQ,由勾股定理可求PA的长,即可求PQ的长.【详解】解:(1)AE=BD,AE⊥BD,理由如下:∵△ABC,△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CE=CD,∠ACB=∠ECD=90°,∠ABC=∠CAB=45°,∴∠ACE=∠DCB,且AC=BC,CE=CD,∴△ACE≌△BCD(SAS)∴AE=BD,∠EAC=∠DBC=45°,∴∠EAC+∠CAB=90°,∴AE⊥BD;(2)∵PE=EQ,AE⊥BD,∴PA=AQ,∵EP=EQ=5,AE=BD=4,∴,∴PQ=2AQ=6;(3)如图3,若点D在AB的延长线上,∵△ABC,△ECD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CE=CD,∠ACB=∠ECD=90°,∠ABC=∠CAB=45°,∴∠ACE=∠DCB,且AC=BC,CE=CD,∴△ACE≌△BCD(SAS)∴AE=BD,∠CBD=∠CAE=135°,且∠CAB=45°,∴∠EAB=90°,∵PE=EQ,AE⊥BD,∴PA=AQ,∵EP=EQ=5,AE=BD=4,∴,∴PQ=2AQ=6;如图4,若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ABC ,△EC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C=BC ,CE=CD ,∠ACB=∠ECD=90°,∠ABC=∠CAB=45°,∴∠ACE=∠DCB ,且AC=BC ,CE=CD ,∴△ACE ≌△BCD (SAS )∴AE=BD ,∠CBD=∠CAE=45°,且∠CAB=45°,∴∠EAB=90°,∵PE=EQ ,AE ⊥BD ,∴PA=AQ ,∵EP=EQ=5,AE=BD=4,∴AQ=22=2516=3EQ AE --,∴PQ=2AQ=6.【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知识,证明AE ⊥BD 是本题的关键.23.(1)①详见解析;②详见解析;(2)DE 2= EB 2+AD 2+EB ·AD ,证明详见解析【分析】(1)①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CF=CD ,∠DCF=90°,再根据已知条件即可证明△ACD ≌△BCF ;②连接EF ,根据①中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F=90°,再证明△DCE ≌△FCE 得到EF=DE即可证明;(2)根据(1)中的思路作出辅助线,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得出相等的边,再由勾股定理得出AD,DE,BE之间的关系.【详解】解:(1)①证明:由旋转可得CF=CD,∠DCF=90°∵∠ACD=90°∴∠ACD=∠BCF又∵AC=BC∴△ACD≌△BCF②证明:连接EF,由①知△ACD≌△BCF∴∠CBF=∠CAD=∠CBA=45°,∠BCF=∠ACD,BF=AD∴∠EBF=90°∴EF2=BE2+BF2,∴EF2=BE2+AD2又∵∠ACB=∠DCF=90°,∠CDE=45°∴∠FCE=∠DCE=45°又∵CD=CF,CE=CE∴△DCE≌△FCE∴EF=DE∴DE2= AD2+BE2⑵DE2=EB2+AD2+EB·AD理由:如图2,将△ADC绕点C逆时针旋转60°,得到△CBF,过点F作FG⊥AB,交AB 的延长线于点G,连接EF,∴∠CBE=∠CAD,∠BCF=∠ACD, BF=AD∵AC=BC,∠ACB=60°∴∠CAB=∠CBA =60°∴∠ABE=120°,∠EBF=60°,∠BFG=30°∴BG=12BF,3∵∠ACB=60°,∠DCE=30°,∴∠ACD+∠BCE=30°,∴∠ECF=∠FCB+∠BCE=30°∵CD=CF ,CE=CE∴△ECF ≌△ECD∴EF=ED在Rt △EFG 中,EF 2=FG 2+EG 2又∵EG=EB+BG∴EG=EB+12BF , ∴EF 2=(EB+12BF )2+(32BF )2 ∴DE 2= (EB+12AD )2+(3AD )2 ∴DE 2= EB 2+AD 2+EB ·A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旋转模型,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全等三角形,转换线段,并通过勾股定理的计算得出线段之间的关系.24.(1)3;(2)见解析.【分析】(1)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 ,进而可得BC 与BD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2)过点B 作BH ⊥BG 交EF 于点H ,如图3,则根据余角的性质可得∠CBG =∠EBH ,由已知易得BE ∥AC ,于是∠E =∠EFC ,由于CG EF ⊥,90ACB ∠=︒,则根据余角的性质得∠EFC =∠BCG ,于是可得∠E =∠BCG ,然后根据ASA 可证△BCG ≌△BEH ,可得BG =BH ,CG =EH ,从而△BG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进一步即可证得结论.【详解】解:(1)在△ACD 中,∵90ACB ∠=︒,1CD =,5AD =∴222AC AD CD =-=,∵2BC AC =,∴BC=4,BD =3,∴1132322ABD S BD AC ∆=⋅=⨯⨯=; (2)过点B 作BH ⊥BG 交EF 于点H ,如图3,则∠CBG +∠CBH =90°,∵BE BC ⊥,∴∠EBH +∠CBH =90°,∴∠CBG =∠EBH ,∵BE BC ⊥,90ACB ∠=︒,∴BE ∥AC ,∴∠E =∠EFC ,∵CG EF ⊥,90ACB ∠=︒,∴∠EFC +∠FCG =90°,∠BCG +∠FCG =90°,∴∠EFC =∠BCG ,∴∠E =∠BCG ,在△BCG 和△BEH 中,∵∠CBG =∠EBH ,BC=BE ,∠BCG =∠E ,∴△BCG ≌△BEH (ASA ), ∴BG =BH ,CG =EH , ∴222GH BG BH BG =+=,∴2EG GH EH BG CG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和勾股定理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正确作出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25.(1)详见解析;(2)①线段AD 的长度是方程2220x mx n +-=的一个根,理由详见解析;②512m n = 【分析】 (1)根据题意,利用尺规作图画出图形即可;(2)①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 ,然后把AD 的值代入方程,即可得到答案;②先得到出边长的关系,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出方程,解方程后得到答案.【详解】(1)解:作图,如图所示:(2)解:①线段AD 的长度是方程2220x mx n +-=的一个根.理由如下:依题意得, BD BC m ==,在Rt ABC 中,90ACB ∠=︒222BC AC AB ∴=+22AB m n =+22AD AB BD m n m ∴=-=+222AD m AD n ∴+-)()22222m m m n m n =++-22222222m n m m n =+-+-0=;∴线段AD 的长度是方程22 20x mx n +-=的一个根②依题意得:,,AD AE BD BC AB AD BD ==== 2AD EC =2233AD AE AC n ∴=== 在RT ABC 中,90ACB ∠=222BC AC AB ∴+=22223m n n m ⎛⎫+=+ ⎪⎝⎭ 22224493m n n mn m +=++ 25493n mn = 512m n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基本作图,勾股定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勾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6.(1)假;(2)∠A =45°;(3)①不能,理由见解析,②见解析【分析】(1)先由直角三角形是类勾股三角形得出ab+a 2=c 2,再由勾股定理得a 2+b 2=c 2,即可判断出此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由类勾股三角形的定义判断出此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出结论; (3)①分三种情况,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②先求出CD=CB=a ,AD=CD=a ,DB=AB-AD=c-a ,DG=BG=12(c-a ),AG=12(a+c ),两个直角三角形中利用勾股定理建立方程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如图1,假设Rt △ABC 是类勾股三角形,∴ab+a2=c2,在Rt△ABC中,∠C=90°,根据勾股定理得,a2+b2=c2,∴ab+b2=a2+b2,∴ab=a2,∴a=b,∴△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是类勾股三角形,即:原命题是假命题,故答案为:假;(2)∵AB=BC,AC>AB,∴a=c,b>c,∵△ABC是类勾股三角形,∴ac+a2=b2,∴c2+a2=b2,∴△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45°,(3)①在△ABC中,∠ABC=2∠BAC,∠BAC=32°,∴∠ABC=64°,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ACB=180°﹣∠BAC﹣∠ABC=84°,∵把这个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Ⅰ)、当∠BCD=∠BDC时,∵∠ABC=64°,∴∠BCD=∠BDC=58°,∴∠ACD=∠ACB﹣∠BCD=84°﹣58°=26°,∠ADC=∠ABC+∠BCD=122°∴△ACD不是等腰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Ⅱ)、当∠BCD=∠ABC=64°时,∴∠BDC=52°,∴∠ACD=20°,∠ADC=128°,∴△ACD是等腰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Ⅲ)、当∠BDC=∠ABC=64°时,∴∠BCD=52°,∴∠ACD=∠ACB﹣BCD=32°=∠BAC,∴△ACD是等腰三角形,即:分割线和顶角标注如图2所示,Ⅱ、分∠ABC,同(Ⅰ)的方法,判断此种情况不成立;Ⅲ、分∠BAC,同(Ⅱ)的方法,判断此种情况不成立;②如图3,在AB边上取点D,连接CD,使∠ACD=∠A图3作CG⊥AB于G,∴∠CDB=∠ACD+∠A=2∠A,∵∠B=2∠A,∴∠CDB=∠B,∴CD=CB=a,∵∠ACD=∠A,∴AD=CD=a,∴DB=AB﹣AD=c﹣a,∵CG⊥AB,∴DG=BG=12(c﹣a),∴AG=AD+DG=a+12(c﹣a)=12(a+c),在Rt△ACG中,CG2=AC2﹣AG2=b2﹣[12(c+a)]2,在Rt△BCG中,CG2=BC2﹣BG2=a2﹣[12(c﹣a)]2,∴b2﹣[12(a+c)]2=a2﹣[12(c﹣a)]2,∴b2=ac+a2,∴△ABC是“类勾股三角形”.【点睛】此题是三角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新定义“类勾股三角形”,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新定义.27.(1)(0,;(2)DF OE =;(3)9+【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6OB =,12AB AC BC ===,由勾股定理得出OA ==A 的坐标;(2)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D AE =,AF AO =,60FAO DAE ∠=∠=︒,证出FAD OAE ∠=∠,由SAS 证明FAD OAE ∆≅∆,即可得出DF OE =;(3)证出90AGO ∠=︒,求出9AG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OE AFD ∠=∠,证出6090FDO AFD AOD ∠=∠+︒+∠=︒,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12DG OF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1)ABC ∆是等边三角形,点0()6,B -,点(6,0)C ,6OB ∴=,12AB AC BC ===,OA === ∴点A 的坐标为(0,;(2)DF OE =;理由如下:ADE ∆,AFO ∆均为等边三角形,AD AE ∴=,AF AO =,60FAO DAE ∠=∠=︒,FAD OAE ∴∠=∠,在FAD ∆和OAE ∆中,AF AO FAD OAE AD AE =⎧⎪∠=∠⎨⎪=⎩,()FAD OAE SAS ∴∆≅∆,DF OE ∴=;(3)60AOF ∠=︒,30FOB ∴∠=︒,60ABO ∠=︒,90AGO ∴∠=︒,AFO ∆是等边三角形,AO =·sin 609AG OA ∴=︒==, FAD OAE ∆≅∆,AOE AFD ∴∠=∠,30DOE AOD AOE ∠=︒=∠+∠,。
【市级联考】浙江省余姚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浙江省余姚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 )A. x≥1B. x>1C. x≥-1D. x≤12.在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A. B.C. D.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A. =B. =-=6-4=2C. =1D. =-24.用配分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3=0时,可配方得( )A. (x-2)2=7B. (x-2)2=1C. (x+2)2=1D. (x+2)2=25.一元二次方程x2+2x+4=0的根的情况是( )A. 有一个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6.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A. k>-B. k>-且C. k<-D. k-且7.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k,3,则化简的结果是( )A. 1B. 7C. 13D. 19-4k8.化简的结果为( )A. –1B.C.D.9.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解恰好是等腰△ABC的底边长和腰长,则△ABC的周长为( )A. 14B. 10C. 11D. 14或1010.阅读材料:对于任何实数,我们规定符号的意义是=ad-bc.按照这个规定,若=0,则x的值是( )A. -4B. 1C. -4或1D. 不存在11.已知=10,则x等于( )A. 4B. ±2C. 2D. ±412.如图,某中学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的一段,再砌三面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 (围墙MN最长可利用25m),现在已备足可以砌50m长的墙的材料,若设计一种砌法,使矩形花园的面积为300m2.则AB长度为( )A. 10B. 15C. 10或15D. 12.5二.填空题13.计算的结果是_______.14.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x+m2-1=0的常数项为0,则m的值是______.15.若是整数,则正数数n的最小值为______.16.写出一个以3,-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17.我们知道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一根是1,则a+b+c=0,那么如果9a+c=3b,则方程ax2+bx+c=0有一根为_______.18. 如图,Rt△ABC纸片中,∠C=90°,AC=6,BC=8,点D在边BC上,以AD为折痕将△ABD折叠得到△AB′D,AB′与边BC交于点E.若△DEB′为直角三角形,则BD的长是__ _____.三.解答题19.计算:(1)(﹣)2﹣+(2)20.解下列方程:(1)2x2-x=0(2)3x2-11x+2=021.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和为无理数,任意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与一个无理数的积为无理数,而零与无理数的积为零.由此可得:如果ax+b=0,其中a、b为有理数,x为无理数,那么a=0且b=0.运用上述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如果(a-2)+b+3=0,其中a、b为有理数,那么a=_____,b=______.(2)如果(2+)a-(1-)b=5,其中a、b为有理数,求a+2b的值.2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12+m=0.(1)若方程的一个根是,求m的值及方程的另一根;(2)若方程的两根恰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而这个三角形的底边为m,求m的值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3.(1)若x,y都是实数,且y=++8,求5x+13y+6的值;(2)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b2-6b+9=0,求c的取值范围。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八年级(下)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0分)1.若二次根式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 B. C. D.2.在下列方程中,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是()A. B. C. D.3.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A. B.C. D.4.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x2-4x+3=0时可配方得()A. B. C. D.5.一元二次方程x2+2x+4=0的根的情况是()A. 有一个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C.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D. 没有实数根6.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2x2-(2k+1)x+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k的取值范围是()A. B. 且 C. D. 且7.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k,3,则化简的结果是()A. B. 1 C. 13 D.8.化简(-2)2017(+2)2018的结果是()A. B. C. D.9.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2-8x+12=0的两个解恰好是等腰△ABC的底边长和腰长,则△ABC的周长为()A. 14B. 10C. 11D. 14或1010.阅读材料:对于任何实数,我们规定符号的意义是=ad-bc.按照这个规定,若=0,则x的值是()A. B. 1 C. 或1 D. 不存在11.已知,则x等于()A. 4B.C. 2D.12.如图,某中学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的一段,再砌三面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园ABCD(围墙MN最长可利用25m),现在已备足可以砌50m长的墙的材料,若设计一种砌法,使矩形花园的面积为300m2.则AB长度为()A. 10B. 15C. 10或15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3.化简的结果是______.14.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2x+m2-1=0的常数项为0,则m的值是______.15.是整数,则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______.16.写出一个以3,-1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______.17.我们知道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有一根是1,则a+b+c=0,那么如果9a+c=3b,则方程ax2+bx+c=0有一根为______.18.如图,Rt△ABC纸片中,∠C=90°,AC=6,BC=8,点D在边BC上,以AD为折痕△ABD折叠得到△AB′D,AB′与边BC交于点E.若△DEB′为直角三角形,则BD的长是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66.0分)19.计算:(1)(-)2-+;(2)(-)2+|3-|-.20.解下列方程:(1)2x2-x=0;(2)3x2-11x+2=0.21.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和为无理数,任意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与一个无理数的积为无理数,而零与无理数的积为零.由此可得:如果ax+b=0,其中a、b为有理数,x为无理数,那么a=0且b=0.运用上述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如果,其中a、b为有理数,那么a=______,b=______;(2)如果,其中a、b为有理数,求a+2b的值.2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4x+12+m=0.(1)若方程的一个根是,求m的值及方程的另一根;(2)若方程的两根恰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而这个三角形的底边为m,求m的值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23.(1)若x,y都是实数,且y=++8,求5x+13y+6的值;(2)已知△ABC的三边长分别为a,b,c,且满足|a-1|+(b-3)2=0,求c的取值范围.24.水果批发市场有一种高档水果,如果每千克盈利(毛利润)10元,每天可售出500千克.经市场调查发现,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千克涨价1元,日销量将减少20千克.(1)若以每千克能盈利18元的单价出售,问每天的总毛利润为多少元?(2)现市场要保证每天总毛利润6000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实惠,则每千克应涨价多少元?(3)现需按毛利润的10%交纳各种税费,人工费每日按销售量每千克支出0.9元,水电房租费每日102元,若剩下的每天总纯利润要达到5100元,则每千克涨价应为多少?25.如果方程x2+px+q=0的两个根是x1,x2,那么x1+x2=-p,x1•x2=q,请根据以上结论,解决下列问题:(1)若p=-4,q=3,求方程x2+px+q=0的两根.(2)已知实数a、b满足a2-15a-5=0,b2-15b-5=0,求+的值;(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mx+n=0,(n≠0),求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个根分别是已知方程两根的倒数.向点B以每秒钟1cm的速度移动,点Q从点B开始沿BC边向点C以每秒钟2cm的速度移动.若P、Q分别从A、B同时出发,其中任意一点到达目的地后,两点同时停止运动,求:(1)经过6秒后,BP=______ cm,BQ=______cm;(2)经过几秒后,△BPQ是直角三角形?(3)经过几秒△BPQ的面积等于cm2?答案和解析1.【答案】B【解析】解:∵二次根式有意义,∴x-1≥0,∴x≥1.故选:B.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x的取值范围即可.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根据题意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答案】C【解析】解:A、最高次数是1次,是一次方程,故选项错误;B、是分式方程,故选项错误;C、正确;D、最高次数是3次,是一次方程,故选项错误.故选:C.本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解答.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3)是整式方程;(4)含有一个未知数.由这四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满足这四个条件者为正确答案.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首先要看是否是整式方程,然后看化简后是否是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3.【答案】D【解析】解:A、=13,错误;B、===2,错误;C、2-=,错误;D、=|2-|=-2,正确;故选:D.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合并同类二次根式法则、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逐一计算即可得.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加减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性质与运算法则.4.【答案】B【解析】解:∵x2-4x+3=0,∴x2-4x=-3,∴x2-4x+4=-3+4,∴(x-2)2=1.故选B.此题考查了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解题时要先把常数项移项、二次项系数化1,然后左右两边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配方法的一般步骤:(1)把常数项移到等号的右边;(2)把二次项的系数化为1;(3)等式两边同时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选择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最好使方程的二次项的系数为1,一次项的系数是2的倍数.5.【答案】D【解析】解:∵a=1,b=2,c=4,∴△=b2-4ac=22-4×1×4=-12<0,∴方程没有实数根.故选:D.判断上述方程的根的情况,只要看根的判别式△=b2-4ac的值的符号就可以了.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6.【答案】B【解析】解:由题意知,k≠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0,△=b2-4ac=(2k+1)2-4k2=4k+1>0.又∵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k≠0,∴k >且k≠0.故选:B.若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不等根,则根的判别式△=b2-4ac>0,建立关于k的不等式,求出k的取值范围.总结: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与判别式△的关系:(1)△>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3)△<0⇔方程没有实数根.注意方程若为一元二次方程,则k≠0.7.【答案】B【解析】解:∵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1,k,3,∴2<k<4,又∵4k2-36k+81=(2k-9)2,∴2k-9<0,2k-3>0,∴原式=7-(9-2k)-(2k-3)=1.故选:B.首先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确定k的取值范围,由此即可求出二次根式的值与绝对值的值,再计算即可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绝对值的化简,熟练掌握化简的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答案】D【解析】解:原式=[(-2)(+2)]2017•(+2)=(3-4)2017•(+2)=-(+2)=--2.故选:D.利用积的乘方得到原式=[(-2)(+2)]2017•(+2),然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简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9.【答案】A【解析】解:方程x2-8x+12=0,因式分解得:(x-2)(x-6)=0,解得:x=2或x=6,若2为腰,6为底,2+2<6,不能构成三角形;若2为底,6为腰,周长为2+6+6=14.故选:A.求出方程的解得到腰与底,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检验即可求出三角形ABC的周长.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以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方程的解是解本题的关键.10.【答案】C【解析】解: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化简得:(x-2)2-x(2x-1)=0,整理得:x2+3x-4=0,即(x-1)(x+4)=0,解得:x=1或x=-4,故选:C.已知等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化简,整理后求出x的值即可.此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实数的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1.【答案】C【解析】解:已知,∴x>0,∴原式可化简为:++3=10,∴=2,两边平方得:2x=4,∴x=2,故选:C.已知,先化简再求值即可得出答案.本题考查了解无理方程,属于基础题,关键是先化简后再根据平方法求无理方程.12.【答案】B【解析】解:设AB=x米,则BC=(50-2x)米.根据题意可得,x(50-2x)=300,解得:x1=10,x2=15,当x=10,BC=50-10-10=30>25,故x1=10(不合题意舍去),故选:B.根据可以砌50m长的墙的材料,即总长度是50米,AB=x米,则BC=(50-2x)米,再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列方程,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求解,注意围墙MN最长可利用25m,舍掉不符合题意的数据.13.【答案】3【解析】解:==3.故答案为:3.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解答.解答此题利用如下性质:=|a|.14.【答案】-1【解析】解:根据题意得:m2-1=0,解得:m=1或m=-1,当m=1时,方程为2x=0,不合题意,则m的值为-1,故答案为:-1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判断即可确定出m的值.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熟练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15.【答案】6【解析】解:∵=2,是整数,∴正整数n的最小值是6.故答案为:6.先化简为2,使6n 成平方的形式,才能使是整数,据此解答.此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化简,灵活性较大.16.【答案】(x-3)(x+1)=0【解析】解:如(x-3)(x+1)=0等.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只要保证3和-1适合所求的方程即可.此题为开放性试题,根据根的定义即可写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17.【答案】x=-3【解析】解:根据题意知,当x=-3时,9a-3b+c=0,∴9a+c=3b,∴x=-3满足方程ax2+bx+c=0,∴方程ax2+bx+c=0的另一根是x=-3.故答案是:x=-3.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知,方程的根一定满足该方程式,或满足该方程式的x的值即为该方程的根.本题考查的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即方程的解的定义.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就是能够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即用这个数代替未知数所得式子仍然成立.18.【答案】2或5【解析】解:∵Rt△ABC纸片中,∠C=90°,AC=6,BC=8,∴AB=10,∵以AD为折痕△ABD折叠得到△AB′D,∴BD=DB′,AB′=AB=10.如图1所示:当∠B′DE=90°时,过点B′作B′F⊥AF,垂足为F.设BD=DB′=x,则AF=6+x,FB′=8-x.在Rt△AFB′中,由勾股定理得:AB′2=AF2+FB′2,即(6+x)2+(8-x)2=102.解得:x1=2,x2=0(舍去).∴BD=2.如图2所示:当∠B′ED=90°时,C与点E重合.∵AB′=10,AC=6,∴B′E=4.设BD=DB′=x,则CD=8-x.在Rt△′BDE中,DB′2=DE2+B′E2,即x2=(8-x)2+42.解得:x=5.∴BD=5.综上所述,BD的长为2或5.故答案为:2或5.先依据勾股定理求得AB的长,然后由翻折的性质可知:AB′=10,DB=DB′,接下来分为∠B′DE=90°和∠B′ED=90°,两种情况画出图形,设DB=DB′=x,然后依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求解即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翻折的性质、勾股定理的应用,根据勾股定理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9.【答案】解:(1)解:原式=6-5+3=4;(2))原式=3+2-3-2=0.【解析】(1)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然后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2)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绝对值的意义和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运算.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20.【答案】解:(1)x(2x-1)=0,x=0或2x-1=0,所以x1=0,x2=;(2)△=(-11)2-4×3×2=97,x==,所以x1=,x2=.【解析】(1)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2)先计算判别式的值,然后利用求根公式解方程.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因式分解法就是利用因式分解求出方程的解的方法,这种方法简便易用,是解一元二次方程最常用的方法.也考查了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1.【答案】2 -3 【解析】解:(1)2,-3;(2)整理,得(a+b)+(2a-b-5)=0.∵a、b为有理数,∴解得∴a+2b=-.(1)a,b是有理数,则a-2,b+3都是有理数,根据如果ax+b=0,其中a、b为有理数,x为无理数,那么a=0且b=0.即可确定;(2)首先把已知的式子化成ax+b=0,(其中a、b为有理数,x为无理数)的形式,根据a=0,b=0即可求解.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正确理解题意是关键.22.【答案】解:(1)∵x=是方程x2-4x+12+m=0的一个根,∴()2-4×+12+m=0,解得:m=3,则方程为:x2-4x+15=0,解得:x1=,x2=3.∴方程的另一根为3;(2)若方程的两根恰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则△=b2-4ac=0,所以△=(-4)2-4(12+m)=0,解得m=8,则方程为:x2-4x+20=0,解得x=2,三角形的周长:4+8.【解析】(1)可将该方程的已知根代入方程,求出m的值,即可求出方程的另一根;(2)根据方程的两根恰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可得△=b2-4ac=0,列出式子,即可求实数m的值,再解方程求出方程的根,然后求出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此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和根的判别式,解决此类题目时要认真审题,根据根的判别式列出式子.23.【答案】解:(1)要使且y=++8,中的二次根式有意义,须x-3≥0且3-x≤0,∴x≥3且x≤3,∴x=3.∴y=0+0+8=8,∴5x+13y+6=15+104+6=125.(2)∵|a-1|+(b-3)2=0,且|a-1|≥0,(b-3)2≥0,∴a-1=0,b-3=0,∴a=1,b=3,∴b-a<c<b+a,∴2<c<4.【解析】(1)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得x的值,进而得到y的值,代入求值即可.(2)由非负数的性质求得a、b的值,然后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解答.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任意两边之和>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第三边.24.【答案】解:(1)设每千克盈利x元,可售y千克,则当x=10时,y=500,当x=11时,y=500-20=480,由题意得,,解得.因此y=-20x+700,当x=18时,y=340,则每天的毛利润为18×340=6120元;(2)由题意得x(-20x+700)=6000,解得:x1=20,x2=15,∵要使得顾客得到实惠,应选x=15,∴每千克应涨价15-10=5元;(3)由题意得x(-20x+700)-10%x(-20x+700)-0.9(-20x+700)-102=5100,解得:x1=x2=18,则每千克应涨价18-10=8元.【解析】(1)设每千克盈利x元,可售y千克,由此求得关于y与x的函数解析式,进一步代入求得答案即可;(2)利用每千克的盈利×销售的千克数=总利润,列出方程解答即可;(3)利用每天总毛利润-税费-人工费-水电房租费=每天总纯利润,列出方程解答即可.此题主要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运用,找出题目蕴含的数量关系,理解销售问题中的基本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5.【答案】解:(1)当p=-4,q=3,则方程为x2-4x+3=0,解得:x1=3,x2=1.(2)∵a、b满足a2-15a-5=0,b2-15b-5=0,∴a、b是x2-15x-5=0的解,当a≠b时,a+b=15,ab=-5,+====-47;当a=b时,原式=2.(3)设方程x2+mx+n=0,(n≠0),的两个根分别是x1,x2,则+==-,•==,则方程x2+x+=0的两个根分别是已知方程两根的倒数.【解析】(1)根据p=-4,q=3,得出方程x2-4x+3=0,再求解即可;(2)根据a、b满足a2-15a-5=0,b2-15b-5=0,得出a,b是x2-15x-5=0的解,求出a+b和ab的值,即可求出+的值;(3)先设方程x2+mx+n=0,(n≠0)的两个根分别是x1,x2,得出+=-,•=,再根据这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分别是已知方程两根的倒数,即可求出答案.本题考查了根与系数的关系,将根与系数的关系与代数式变形相结合解题是一种经常使用的解题方法.26.【答案】6 12【解析】解:(1)由题意,得AP=6cm,BQ=12cm.∵△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12cm,∴BP=12-6=6cm.故答案为:6、12.(2)∵△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12cm,∠A=∠B=∠C=60°,当∠PQB=90°时,∴∠BPQ=30°,∴BP=2BQ.∵BP=12-x,BQ=2x,∴12-x=2×2x,∴x=,当∠QPB=90°时,∴∠PQB=30°,∴BQ=2PB,∴2x=2(12-x),x=6答6秒或秒时,△BPQ是直角三角形;(3)作QD⊥AB于D,∴∠QDB=90°,∴∠DQB=30°,∴DB=BQ=x,在Rt△DBQ中,由勾股定理,得DQ=x,∴,解得;x1=10,x2=2,∵x=10时,2x>12,故舍去∴x=2.答:经过2秒△BPQ的面积等于cm2.(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BQ,AP的值就可以得出结论;(2)先分别表示出BP,BQ的值,当∠BQP和∠BPQ分别为直角时,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求出结论;(3)作QD⊥AB于D,由勾股定理可以表示出DQ,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30°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建立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建立一元二次方程求解是关键.。
八年级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

八年级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检测数学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42=±B .()233-=- C .()255-= D .()233-=-2.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336+=B .3323+=C .336⨯=D .3333+=3.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3=6 B .2+3=5C .8=42D .4﹣2=24.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532-=B .223212⨯=C .933÷=D .423214+=5.已知52a =+,52b =-,则227a b ++的值为( ) A .4B .5C .6D .76.下列各式中,运算正确的是( ) A .2(2)-=﹣2B .2+8=10C .2×8=4D .22﹣2=27.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A .2510⨯=B .623÷=C .12315+=D .241-=8.二次根式23的值是( ) A .-3B .3或-3C .9D .39.下列运算中,正确的是( ) A .325+= B .321-=C .326⨯=D .332÷=10.将1、、、按图2所示的方式排列,若规定(m ,n )表示第m 排从左到右第n 个数,则(4,2)与(21,2)表示的两数的积是( )A .1B .2C .D .611.1x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1C .x ≤1D .x <112.23(2,1(2(3,1,2xx y y x x x x y >+=-->++中,二次根式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二、填空题13.将2(3)(0)3a a a a-<-化简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14.若m =20161-,则m 3﹣m 2﹣2017m +2015=_____.15.实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22b a b +-﹣|a +b |的结果是_____.16.设12211112S =++,22211123S =++,32211134S =++,设12...n S S S S =S=________________ (用含有n 的代数式表示,其中n 为正整数).17.已知a 73+a 3+5a 2﹣4a ﹣6的值为_____.18.已知72x =-,a 是x 的整数部分,b 是x 的小数部分,则a-b=_______ 19.若613x ,小数部分为y ,则(213)x y 的值是___. 20.3x-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三、解答题21.小明在解决问题:已知a 23+2a 2-8a +1的值,他是这样分析与解答的:因为a 23+()()232323-+-=23, 所以a -23所以(a -2)2=3,即a 2-4a +4=3. 所以a 2-4a =-1.所以2a 2-8a +1=2(a 2-4a)+1=2×(-1)+1=-1. 请你根据小明的分析过程,解决如下问题: (1)计算:2+1= - . (2)2+13+24+3…100+99(3)若a,求4a 2-8a +1的值. 【答案】,1;(2) 9;(3) 5 【分析】(11==;(2)根据例题可得:对每个式子的分子和分母中同时乘以与分母中的式子相乘符合平方差公式的根式,去掉分母,然后合并同类项二次根式即可求解; (3)首先化简a ,然后把所求的式子化成()2413a --代入求解即可. 【详解】(1)计算:1=; (2)原式)1...11019=++++==-=;(3)1a ===,则原式()()224213413a a a =-+-=--, 当1a =时,原式2435=⨯-=.【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正确读懂例题,对根式进行化简是关键.22.若x,y 为实数,且y12.求x y y x ++2-xy y x +-2的值.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可知:1﹣4x ≥0且4x ﹣1≥0,解得x =14,此时y =12.即可代入求解. 【详解】解:要使y 有意义,必须140410x x -≥⎧⎨-≤⎩,即1414x x ⎧≤⎪⎪⎨⎪≥⎪⎩ ∴ x =14.当x =14时,y =12.又∵x y y x ++2-x yy x +-2=-| ∵x =14,y =12,∴ x y <y x.∴+当x =14,y =12时,原式=.【点睛】(a ≥0)叫二次根式.性质:二次根式中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否则二次根式无意义.23.先阅读材料,再回答问题:因为)111=1=;因为1=,所以=1== (1=,= ; (2⋅⋅⋅+的值. 【答案】(12)9 【分析】 (1)仿照例子,由1+=的值;由1+=1的值;(2)根据(1)中的规律可将每个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可转化为实数的加减法运算,再寻求规律可得答案. 【详解】 解:(1)因为1-=;因为1=1(2⋅⋅⋅+1=+⋅⋅⋅1=1019=-=.【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分子分母都乘以分母这两个数的差进行分母有理化是解题关键.24.已知1,2y =. 【答案】1 【解析】 【分析】根据已知和二次根式的性质求出x 、y 的值,把原式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把x 、y 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计算即可. 【详解】 1-8x≥0,x≤188x-1≥0,x≥18,∴x=18,y=12,∴原式532-==122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把已知条件求出x 、y ,把要求的代数式进行正确变形是解题的关键,注意因式分解在化简中的应用.25.计算:(1(041--;(2⎛- ⎝【答案】(1;(2)【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分母有理化,化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即可解答.试题解析:(1(041--(2⎛- ⎝-0-=26.计算(1+(2+-(3÷ (4)(【答案】(1)234)7. 【分析】(1)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2)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合并即可; (3)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则运算; (4)利用平方差公式计算; 【详解】(1+22=+=;(2==;(3÷=2b=;4(4)((22=-=7【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各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然后合并同类二次根式.也考查了平方差公式.27.计算-②)21【答案】①【分析】①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则计算;②利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详解】解:①原式=5-2-=②原式=(【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是关键.28.计算:(1(2|a﹣1|,其中1<a【答案】(1)1;(2)1【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2)由二次根式的非负性,a 的取值范围进行化简. 【详解】解:(1-1=2-1=1(2)∵1<a ,a ﹣1=2﹣a +a ﹣1=1.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主要检验学生的计算能力.29.计算:(1 ;(2)))213【答案】(1)2)1-. 【分析】(1)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可以算得答案. (2)结合整式的乘法公式和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计算. 【详解】(1)原式==(2)原式=212---=1-.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意义、性质和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30.已知长方形的长a =b =. (1)求长方形的周长;(2)求与长方形等面积的正方形的周长,并比较其与长方形周长的大小关系.【答案】(1)2)长方形的周长大. 【解析】试题分析:(1)代入周长计算公式解决问题;(2)求得长方形的面积,开方得出正方形的边长,进一步求得周长比较即可. 试题解析:(1)()11222223a b ⎛+=⨯=⨯⨯⨯=⨯= ⎝∴长方形的周长为 .(2)114.23=⨯⨯=正方形的面积也为4. 2.= 周长为:428.⨯=8.>∴长方形的周长大于正方形的周长.【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 1.C 解析:C 【分析】直接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分别求解,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 ,故A 选项错误;B ,故B 选项错误;C 选项:2=5,故C 选项正确;D 选项:2=3,故D 选项错误, 故选:C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正确求解二次根式是解题的关键.2.B解析:B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加法法则,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计算后判断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3= , ∴A 、C 、D 均错误,B 正确, 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加法法则,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熟记计算法则是正确解题的关键.3.A解析:A【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的法则计算逐一验证即可.详解: , 此选项正确;≠此选项错误;, 此选项错误;,此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4.B解析:B 【分析】根据各个选项中的式子,可以计算出正确的结果,从而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A 不符合题意;∵12=,故选项B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 【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次根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5.B解析:B 【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详解】解:∵2a =,2b =, ∴227a b ++2252527 55454745425=∴255故选: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和完全平方公式,熟悉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对A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法法则对B、D进行判断;根据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C进行判断.【详解】A、原式=2,故该选项错误;B=,故该选项错误;C4,故该选项正确;D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运算及性质,熟练掌握二次根式乘法、性质及加减法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7.A解析:A【分析】分别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加减法运算,然后选择正确答案.【详解】解:======,原式计算错误;D. 2220=-=,原式计算错误;故应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和加减法,掌握运算法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8.D解析:D【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详解】|3|3=.故选:D.【点睛】(0)0(0)(0)a aa aa a><⎧⎪===⎨⎪-⎩.9.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对各项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详解】 A.3与2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此选项错误; B.3与2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故此选项错误; C. 326⨯=,正确,故此选项符合题意; D 、6322÷=,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0.D解析:D【解析】(4,2)表示第4排从左向右第2个数是:,(21,2)表示第21排从左向右第2个数,可以看出奇数排最中间的一个数都是1, 第21排是奇数排,最中间的也就是这排的第1个数是1,那么第2个就是:, •=6,故选D11.A 解析:A【分析】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被开方数x -1≥0,解不等式即可.【详解】解:根据题意,得x -1≥0,解得x ≥1.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12.B解析:B【解析】解:当y =﹣2时,y +1=﹣2+1=﹣1,∴2y +y =-2)无意义;当x >02x -无意义;2x x >02 21x +共3个.故选B . 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a <0.∴a -3<0,∴==.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判断根号内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解析:【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即可.【详解】∵a <0.∴a -3<0,∴(a -=-=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与化简,正确判断根号内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14.4030【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m ,整理要求的式子,将m 的值代入要求的式子计算即可.【详解】m== m==+1,∴m3-m2-2017m+2015=m2(m ﹣1)﹣2017m+2015解析:4030【分析】利用平方差公式化简m ,整理要求的式子,将m 的值代入要求的式子计算即可.【详解】mm ), ∴m 3-m 2-2017m +2015=m 2(m ﹣1)﹣2017m +2015= )22017)+2015=(2017+2015﹣2故答案为403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15.3b【分析】先判断a,b的取值范围,并分别判断a-b,a+b的符号,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性质化简,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由数轴可知:b>0,a﹣b<0,a+b<0,∴原式=|解析:3b【分析】先判断a,b的取值范围,并分别判断a-b,a+b的符号,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绝对值的性质化简,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由数轴可知:b>0,a﹣b<0,a+b<0,∴原式=|b|+|a﹣b|﹣|a+b|=b﹣(a﹣b)+(a+b)=b﹣a+b+a+b=3b,故答案为:3b【点睛】a和绝对值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分析】先根据题目中提供的三个式子,分别计算的值,用含n的式子表示其规律,再计算S的值即可.【详解】解:∵,∴;∵,∴;∵,∴;……∵,∴;∴故答案为:【点睛】本题 解析:221n n n ++ 【分析】n 的式子表示其规律,再计算S 的值即可.【详解】 解:∵1221191=124S =++311122===+-; ∵222114912336S =++=7111116623===+=+-; ∵32211169134144S =++=1311111121234===+=+-; …… ∵()()()222222111111n n n S n n n n ++=++=++,()()2111111111n n n n n n n n ++===+=+-+++;∴...S =1111111112231n n =+-++-++-+…+ 111n n =+-+. 221n n n +=+ 故答案为:221n n n ++ 【点睛】本题为规律探究问题,难度较大,根据提供的式子发现规律,并表示规律是解题的关键,同时要注意对于式子()11111n n n n =-++的理解.17.-4【分析】先将a进行化简,然后再进一步分组分解代数式,最后代入求得答案即可. 【详解】解:当a=-=-=-3时,原式=a3+6a2+9a-(a2+6a+9)-7a+3=a(a+3)2-(解析:-4【分析】先将a进行化简,然后再进一步分组分解代数式,最后代入求得答案即可.【详解】-3时,解:当a原式=a3+6a2+9a-(a2+6a+9)-7a+3=a(a+3)2-(a+3)2-7a+3=7a-7-7a+3=-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综合运用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提公因式及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掌握分母有理化的方法及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8.【分析】先把x分母有理化求出x= ,求出a、b的值,再代入求出结果即可.【详解】∵∴∴∴【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a、b的值.解析:6【分析】先把x分母有理化求出2,求出a、b的值,再代入求出结果即可.【详解】2x === ∵23<<∴425<<∴4,242a b ==-=∴42)6a b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母有理化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求a 、b 的值. 19.3【分析】先估算,再估算,根据6-的整数部分为x,小数部分为y,可得: x=2, y=,然后再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详解】因为,所以,因为6-的整数部分为x,小数部分为y,所以x=2,解析:3【分析】先估算34<<,再估算263<<,根据6x ,小数部分为y ,可得: x =2, y=4然后再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详解】因为34<,所以263<-<,因为6x ,小数部分为y ,所以x =2, y=4-,所以(2x y =(4416133=-=,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无理数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无理数估算方法和无理数整数和小数部分的求解方法. 20.且【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列出式子求解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得:,解得且,故答案为:且.【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分解析:3x ≤且2x ≠-【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列出式子求解即可得.【详解】由题意得:2030x x +≠⎧⎨-≥⎩, 解得3x ≤且2x ≠-,故答案为:3x ≤且2x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熟练掌握分式和二次根式的定义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无22.无23.无24.无25.无26.无27.无28.无29.无30.无。
八年级第二学期3月份月考数学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A .()299-=-B .623÷=C .()222-=D .255=-2.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12B .0.1C .12D .21a +3.下列式子中,为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A .12B .7C .4D .484.设等式()()a x a a y a x a a y -+-=---在实数范围内成立,其中a 、x 、y 是两两不同的实数,则22223x xy y x xy y+--+的值是( ) A .3 B .13 C .2 D .535.化简二次根式 22a a a +-的结果是( ) A .2a --B .-2a --C .2a -D .-2a - 6.已知,那么满足上述条件的整数的个数是( ). A .4 B .5 C .6 D .77.若化简1682+-x x -1x -的结果为5-2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为任意实数B .1≤x≤4C .x≥1D .x≤48.下列各式中,不正确的是( )A 233(3)(3)->-33648<C 2221a a +>+ D 2(5)5-= 9.以下运算错误的是( )A 3535⨯=B .2222⨯=C 169+169D 2342a b ab b =a >0)10.32的结果是( )A .±3B .﹣3C .3D .9二、填空题11.已知412x =-()21142221x x x x -⎛⎫+⋅= ⎪-+-⎝⎭_________ 12.能力拓展:1A =2A =;3:A =;4A =________.…n A :________.()1请观察1A ,2A ,3A 的规律,按照规律完成填空.()2比较大小1A 和2A()3-13.)30m -≤,若整数a 满足m a +=a =__________.14.已知aa 3+5a 2﹣4a ﹣6的值为_____.15.化简二次根式_____. 16.对于任意实数a ,b ,定义一种运算“◇”如下:a ◇b =a(a -b)+b(a +b),如:3◇2=3×(3-2)+2×(3+2)=13=_____.17.已知4a |2|a -=_____.18_____.19.下列各式: 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_____(填序号)20.已知2x =243x x --的值为_______. 三、解答题21.先化简,再求值:24211326x x x x -+⎛⎫-÷ ⎪++⎝⎭,其中1x =..【分析】根据分式的运算法则进行化简,再代入求解.【详解】原式=221(1)12(3)232(3)3(1)1x x x x x x x x x ---+⎛⎫⎛⎫÷=⋅= ⎪ ⎪+++--⎝⎭⎝⎭.将21x=+代入原式得22=【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分式的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知分式的运算法则. 22.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在进行二次根式运算时,我们有时会碰上如3、3+1这样的式子,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其进一步化简:535==33333⨯⨯;22(31)2(31)=313+1(3+1)(31)(3)1⨯-⨯-==---.以上这种化简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3+1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22(3)1(3+1)(31)=313+13+13+13+1--===-.(1)请用其中一种方法化简1511-;(2)化简:++++3+15+37+599+97.【答案】(1) 15+11;(2) 311-1.【分析】(1)运用了第二种方法求解,即将4转化为1511-;(2)先把每一个加数进行分母有理化,再找出规律,即后面的第二项可以和前面的第一项抵消,然后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原式==;(2)原式=+++…=﹣1+﹣+﹣+…﹣=﹣1=3﹣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分母有理化,找准有理化的因式是解题的关键.23.2722322312-310【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平方差公式化简,然后再进行计算即可【详解】=(22⎡⎤--⎢⎥⎣⎦=()212--10+.1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平方差公式,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化简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4.先化简再求值:4y x ⎛- ⎝,其中30x -=.【答案】(2x -【分析】先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化简原式,再利用非负数的性质得出x ,y 的值,继而将x 、y 的值代入计算可得答案.【详解】解:4y x ⎛- ⎝ ((=-(2x =-∵ 30x -∴ 3,4x y ==当3,4x y ==时原式(2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求值,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非负数的性质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法则.25.计算(11)1)⨯; (2)【答案】(12+;(2).【解析】分析:先将二次根式化为最简,然后再进行二次根式的乘法运算.详解:(1)11+;=()31-2 ;(2)原式=(22⨯,==3⨯== 点睛:此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化简二次根式后,在加减的过程中,有同类二次根式的要合并;相乘的时候,被开方数简单的直接让被开方数相乘,再化简;较大的也可先化简,再相乘,灵活对待.26.先化简再求值:(a ﹣22ab b a -)÷22a b a-,其中,b=1.【答案】原式=a b a b-=+【分析】括号内先通分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然后再进行分式的乘除法运算,最后将数个代入进行计算即可.【详解】 原式=()()222a ab b a a a b a b -+⨯+- =()()()2·a b a aa b a b -+- =a b a b-+,当,b=1时,原式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以及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27.先化简,再求值:2222212⎛⎫----÷ ⎪-+⎝⎭x y x y x x x xy y,其中x y ==. 【答案】原式x y x-=-,把x y ==代入得,原式1=-. 【详解】试题分析:先将括号里面进行通分,再将能分解因式的分解因式,约分化简即可. 试题解析: 2222212⎛⎫----÷ ⎪-+⎝⎭x y x y x x x xy y ()()()222=x y x y x x x x x x y x y -⎛⎫---⋅ ⎪+-⎝⎭ =y x x y x x y---⋅+ x y x-=-把x y ==代入得:原式1==-+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28.一样的式子,其实我3==3==,1===;以上这种化简的步骤叫做分母有理化还可以用以下方法化简:221111===-=(12)化简:2n +++【答案】(1-2)1 2.【解析】试题分析:(12看出5-3,根据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最后进进约分即可.(2)先每一个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再分母不变,分子相加,最后合并即可.试题解析:(1)=====(2)原式2n +++=.考点:分母有理化.【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及除法法则逐一判断即可得答案.【详解】9=,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C.(22=,故该选项计算正确,符合题意,5=,故该选项计算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及运算,理解二次根式的性质并熟练掌握二次根式除法法则是解题关键.2.D解析:D【分析】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其中小数要转化为分数,分数中分母不可以是二次根式,注意这几点即可得出答案.【详解】AB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10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2D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最简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本题属于基础题型.3.B解析:B【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故A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是最简二次根式,故B正确;,故C不是最简二次根式;=D不是最简二次根式;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本题属于基础题型.4.B解析:B【分析】根据根号下的数要是非负数,得到a(x-a)≥0,a(y-a)≥0,x-a≥0,a-y≥0,推出a≥0,a≤0,得到a=0,代入即可求出y=-x,把y=-x代入原式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由于根号下的数要是非负数,∴a (x-a )≥0,a (y-a )≥0,x-a≥0,a-y≥0,a (x-a )≥0和x-a≥0可以得到a≥0,a (y-a )≥0和a-y≥0可以得到a≤0,所以a 只能等于0,代入等式得,所以有x=-y ,即:y=-x ,由于x ,y ,a 是两两不同的实数,∴x >0,y <0.将x=-y 代入原式得:原式=()()()()2222313x x x x x x x x +---=--+-.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对二次根式的化简,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分式的加减、乘除等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根据算术平方根的非负性求出a 、x 、y 的值和代入求分式的值是解此题的关键.5.B解析:B【分析】首先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求得a 、b 的取值范围,然后再利用二次根式的性质进行化简即可【详解】 2202a aa a a +-∴+<∴<-a a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化简,解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判断字母的取值范围.本题需要重点注意字母和式子的符号.6.C解析:C【解析】【分析】利用分母有理化进行计算即可.【详解】由原式得:所以,因为,,所以.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解题关键在于分母有理化.7.B解析:B【解析】【分析】2a先把多项式化简为|x-4|-|1-x|,然后根据x的取值范围分别讨论,求出符合题意的x的值即可.【详解】-=|x-4|-|1-x|,解:原式2()1x-x4当x≤1时,此时1-x≥0,x-4<0,∴(4-x)-(1-x)=3,不符合题意,当1≤x≤4时,此时1-x≤0,x-4≤0,∴(4-x)-(x-1)=5-2x,符合题意,当x≥4时,此时x-4≥0,1-x<0,∴(x-4)-(x-1)=-3,不符合题意,∴x的取值范围为:1≤x≤4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绝对值及二次根式的化简,要注意正负号的变化,分类讨论.8.B解析:B【解析】()23-()333-=-3,故A正确;364=438,故B不正确;根据被开方数越大,结果越大,可知C正确;()255-=,可知D正确.故选B.9.C解析:C【分析】利用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对A、B进行判断;利用二次根式的化简对C、D进行判断.【详解】A.原式=所以A选项的运算正确;B.原式=所以,B选项的运算正确;C.原式==5,所以C选项的运算错误;D.原式=2,所以D选项的运算正确.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先把二次根式化为最简二次根式,然后进行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再合并即可.在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中,如能结合题目特点,灵活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选择恰当的解题途径,往往能事半功倍.10.C解析:C【分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详解】原式=3,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性质,本题属于基础题型.二、填空题11.【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得到;化简分式,最后将代入化简后的分式,计算即可.【详解】将代入得:故答案为:【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分式的化简求值,难度较大,难点在解析:1-【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化简x =1x =;化简分式,最后将1x =代入化简后的分式,计算即可.【详解】1x =====()211422(2)(2)2221(2)(2)2(1)x x x x x x x x x x x -++-+-⎛⎫+⋅= ⎪-+--+-⎝⎭ 1x x =-将1x =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以及分式的化简求值,难度较大,难点在于化简x =熟练掌握相关知识点是解题关键. 12.(1)、;(2);(3)【解析】【分析】(1)观察A1,A2,A3的规律可知将等式的右边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分式,即可得到左边的代数式;(2)先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減去一个数,等解析:(1)=;(2),,><<;(3) ,,<<< 【解析】【分析】(1)观察A 1,A 2,A 3的规律可知将等式的右边乘以分母的有理化分式,即可得到左边的代数式;(2)先根据不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減去一个数,等式仍成立,求得>1)的结论解答;(3)利用(2)的结论进行填空.【详解】解:(1)观察A 1,A 2,A 3的规律可知,将等式右边的分式分母有理化,即得等式左边的代数式,所以=,(2>1>>,<<(3)由(1)、(2<,故答案为:=;(2),,><<;(3),,<<< 【点睛】 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有理化.根据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二次根式有理化.二次根式有理化主要利用了平方差公式,所以一般二次根式的有理化因式是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点的式子.即一项符号和绝对值相同,另一项符号相反绝对值相同.13.【分析】先根据确定m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推出,最后利用来确定a 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为整数为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次根式以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解析:5【分析】)30m -≤确定m 的取值范围,再根据m a +=32a ≤≤,最后利用78<<来确定a 的取值范围.【详解】 解:()230m m --≤23m ∴≤≤m a +=a m ∴=32a ∴≤≤7528<<46a ∴<<a 为整数a ∴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二次根式以及估算无理数的大小,利用“逼近法”得出围是解此题的关键.14.-4【分析】先将a 进行化简,然后再进一步分组分解代数式,最后代入求得答案即可.【详解】解:当a =-=-=-3时,原式=a3+6a2+9a -(a2+6a+9)-7a+3=a(a+3)2-(解析:-4【分析】先将a 进行化简,然后再进一步分组分解代数式,最后代入求得答案即可. 【详解】解:当a-3时, 原式=a 3+6a 2+9a -(a 2+6a +9)-7a +3=a (a +3)2-(a +3)2-7a +3=7a -7-7a +3=-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综合运用了二次根式的化简,提公因式及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熟练掌握分母有理化的方法及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5.【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知a≠0,-(a+1)≥0,因此可知a≤-1,因此可知a==. 故答案为.解析:【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可知a≠0,-(a+1)≥0,因此可知a≤-1,因此可知=故答案为16.5【解析】◇==5.故本题应填5.点睛:理解新定义运算的运算规则,其实就是一个对应关系,a 对应,b 对应,即将a=,b=,代入到代数式a(a -b)+b(a +b)中,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解析:5【解析】32==5. 故本题应填5.点睛:理解新定义运算的运算规则,其实就是一个对应关系,a ,b ,即将,代入到代数式a(a -b)+b(a +b)中,再根据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法则进行计算,注意最终的结果一定要化为最简二次根式.17.-5【分析】根据a 的取值范围化简二次根式及绝对值,再根据整式的加减法计算法则计算得到答案.【详解】∵,∴a+3<0,2-a>0,∴-a-3-2+a=-5,故答案为:-5.【点睛】此解析:-5【分析】根据a的取值范围化简二次根式及绝对值,再根据整式的加减法计算法则计算得到答案.【详解】a,∵4∴a+3<0,2-a>0,|2|a-=-a-3-2+a=-5,故答案为:-5.【点睛】此题考查二次根式的化简,绝对值的化简,整式的加减法计算法则,正确化简代数式是解题的关键.18.6【分析】利用二次根式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详解】===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解析:6【分析】==进行计算即可.【详解】=6,故答案为6.【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乘除法,熟练运用二次根式的乘除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19.②③【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可得答案.【详解】② ③ 是最简二次根式,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解析:②③【分析】根据最简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可得答案.【详解】是最简二次根式, 故答案为②③.【点睛】本题考查最简二次根式的定义,最简二次根式必须满足两个条件:被开方数不含分母;被开方数不含能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20.-4【分析】把代入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当时,=-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本题直接代入求值即可,能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是解题解析:-4【分析】把2x =243x x --计算即可求解.【详解】解:当2x =243--x x((2=---2423=--+4383=-4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了求代数式的值,二次根式混合运算,本题直接代入求值即可,能正确进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是解题关键.三、解答题21.无22.无23.无24.无25.无26.无27.无28.无。
八年级下册数学3月月考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3月检测八年级数学 试题卷说明:1.全卷共4页.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120分;2.答题前,考生必须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试室号按要求填写在答题卷密封线内的空格中; 3.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按各题要求填写在答题卷上的指定区域内,不能使用铅笔、圆珠笔或其他颜色笔作答,不能使用涂改液进行涂改,不按要求作答的答卷无效; 4.必须保持答题卷的清洁.考试结束时,将答题卷交回,本试题卷请妥善保管.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A .3B .-3C .3±D .9 2.下列二次根式中,属于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BCD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BC= D.222=+1=4)4.如图,在边长为一个单位长度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 ,B 都是格点,则线段AB 的长度为( )A .5B .6C .7D .25 5.下列各组线段,不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5,b =12,c =13 B .a =15,b =20,c =25 C .a =4,b =5,c =6 D .a =1,b =2,c6.已知在□ABCD 中,∠A +∠C =200°,则∠B 的度数是( ) A .100° B .160° C .80° D .60° 7.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已知 AB ∥CD ,对于下列四个条件,添加后仍不能说明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 .∠ADB =∠DBC B .AB =CDC .AD =BC D .OA =OC8.如上题图,在□ABCD 中,AC =6 cm ,BD =14 cm , AB 的长不可能等于( ) A .5.3 cm B .6.5 cm C .9.2 cm D .10.5 cm 9.已知2x =,则代数式242015x x ++的值是( ) A .2013 B .2014 C .2015 D .2016 10.小刚欲从A 处划船横渡一条河,由于水流的影响,实际船靠岸的地点B 偏离欲到达地点C 为50米,结果船在水中实际行驶的路程比河宽多10米,则该河的宽AC 为( ) A .100米 B .120米 C .140米 D .160米(第4题图) (第7题图) (第10题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1.有意义,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12.已知长方形的长为(cm,宽为(3cm ,则这个长方形的面积为___cm ².13.已知1<a <3,化简:|3|a -.14.如图,A 、B 、C 均为正方形,A 、B 的面积分别是15 2cm ,10 2cm ,则正方形C 的边长是_________cm .15.如图,为测量位于一水塘旁的两点A ,B 间的距离,在地面上确定点O ,分别取OA ,OB 的中点C ,D ,量得CD =24m ,则A ,B 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m .16.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AB ⊥AC ,若AC =6,BD =10,则△ABO的周长等于_________cm .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7.11(4)1|()2π--++18.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BC ,AB =1,BC =2,CD =2,AD =3,求四边形ABCD 的面积.19.如图,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1)尺规作图:作∠ABC 的平分线BE ,交AD 于点E (不写作法,请保留作图痕迹); (2)若BC =5 cm , CD =3 cm ,填空:DE =_________cm .(第14题图)(第15题图) (第16题图)(第18题图) (第19题图)四、解答题(二)(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7分,共21分) 20.已知x=3+1,y=3-1,求x 2+xy+y 2的值.21.如图,在□ABCD 中,E 为BC 边上一点,且AB AE =. (1)求证:ABC EAD △≌△.(2)若AE 平分DAB ∠,25EAC =∠,求AED ∠的度数.22. 如图,为安全起见,幼儿园打算将原长为4 m 的滑梯AB 的倾斜角由45°降至30°,加长改造成新的滑梯AD ,点D 、B 、C 在同一水平地面上,AC 与地面垂直. (1)求滑梯的高度AC (结果保留根号),(2)求改造后,滑梯底端需外移的距离(即BD 的长)大约是多少米?(结果精确到0.1米,参考数据:1.414 1.732 2.236≈≈≈)五、解答题(三)(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9分,共27分) 23.观察下列各式及其验证过程:①验证:==②验证:=(1)根据上述规律,请猜想并验证 (2) 请你用含自然数n (n >1)的代数式表示上述一般规律,并验证其正确性.(第21题图) (第22题图)24.如图,△ABC 中,点O 是AC 边上的一个动点,过点O 作直线MN ∥BC ,•设MN •交∠BCA 的平分线于点E ,交∠BCA 的外角平分线于点F . (1)判断OE 与OF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点O 运动何处时,四边形AECF 是矩形?并说出你的理由.25.如图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C 三点的坐标分别是(0,12)、(21,0)、 (16,12),动点P 从点O 出发,沿x 轴正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的速度运动,同时,动点Q 从点A 出发,在线段AC 上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向点C 运动,当点Q 运动到点C 时,点P 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1)探究当t 为何值时,四边形QPBC 是平行四边形? (2)是否存在点P ,使PC 平分∠QPB ?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②,在(..1.)的结论下.....,在PC 上取两点D 、E ,使PD =CE ,点F 、G 分别在PQ 和CB 的延长线上,且QF =BG ,连接FD 、DG 、GE 、EF ,求证:四边形FDGE 是平行四边形.图①图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装…………○…………订…………○…………线…………○…………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外…………○…………装…………○…………订…………○…………线…………○…………
…………○…………外…………○…………装…………○…………订…………○…………线…………○…………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答案】: 【解释】:
【答案】: 【解释】: 【答案】: 【解释】: 【答案】: 【解释】:
第 11页,总 21页
【答案】: 【解释】:
答案第 12页,总 21页
…………○…………内…………○…………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10.【答案】: 【解释】:
11.【答案】: 【解释】:
第 9页,总 21页
12.【答案】: 【解释】:
【答案】: 【解释】:
答案第 10页,总 21页
…………○…………内…………○…………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8,求 5x+13y+6 的值;
(2)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a,b,c,且满足
+b2-6b+9=0,求 c 的取值范围。
13. 水果批发市场有一种高档水果,如果每千克盈利(毛利润)10 元,每天可售出 500 千克.经市场调查发现, 在进货价不变的情况下,若每千克涨价 1 元,日销量将减少 20 千克.
(2)已知实数 a、b 满足 a2﹣15a﹣5=0,b2﹣15b﹣5=0,求 + 的值;
(3)已知关于 x 的方程 x2+mx+n=0,(n≠0),求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使它的两个根分别是已知方程两 根的倒数. 10. 我们知道:任意一个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和为无理数,任意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与一个无理数的积为 无理数,而零与无理数的积为零.由此可得:如果 ax+b=0,其中 a、b 为有理数,x 为无理数,那么 a=0 且 b=0. 运用上述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4.【答案】: 【解释】:
5.【答案】: 【解释】:
6.【答案】: 【解释】:
第 7页,总 21页
7.【答案】: 【解释】:
8.【答案】: 【解释】:
9.【答案】: 【解释】:
答案第 8页,总 21页
…………○…………内…………○…………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1)若以每千克能盈利 18 元的单价出售,问每天的总毛利润为多少元?
(2)现市场要保证每天总毛利润 6000 元,同时又要使顾客得到实惠,则每千克应涨价多少元?
(3)现需按毛利润的 10%交纳各种税费,人工费每日按销售量每千克支出 0.9 元,水电房租费每日 102 元, 若剩下的每天总纯利润要达到 5100 元,则每千克涨价应为多少? 14. 如图,在边长为 12cm 的等边三角形 ABC 中,点 P 从点 A 开始沿 AB 边向点 B 以每秒钟 1cm 的速度移 动,点 Q 从点 B 开始沿 BC 边向点 C 以每秒钟 2cm 的速度移动.若 P、Q 分别从 A、B 同时出发,其中任 意一点到达目的地后,两点同时停止运动,求:
…………○…………内…………○…………装…………○…………订…………○…………线…………○…………
(1)若方程的一个根是 ,求 m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根;
(2)若方程的两根恰为等腰三角形的两腰,而这个三角形的底边为 m,求 m 的值及这个等腰三角形的 周长. 12.
(1)若 x,y 都是实数,且 y=
(1)经过 6 秒后,BP=
cm,BQ=
cm;
第 5页,总 21页
(2)经过几秒后,△BPQ 是直角三角形? (3)经过几秒△BPQ 的面积等于 10 cm2?
1.【答案】: 【解释】:
2.【答案】: 【解释】:
3.【答案】: 【解释】:
参数答案
答案第 6页,总 21页
…………○…………内…………○…………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10,则 x 等于( )
A . 4 B . ±2 C . 2 D . ±4
2. 一元二次方程 x2+2x+4=0 的根的情况是( )
A . 有一个实数根 B .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D . 没有实数根
3. 若二次根式
有意义,则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 x≥1 B . x>1 C . x≥-1 D . x≤1
程 ax2+bx+c=0 有一根为
.
6. 如图,Rt△ABC 纸片中,∠C=90°,AC=6,BC=8,点 D 在边 BC 上,以 AD 为折痕将△ABD 折叠得到△AB′D,AB′
与边 BC 交于点 E.若△DEB′为直角三角形,则 BD 的长是
.
评卷人 得分 7. 计算:
二、计算题(共 2 题)
的两个解恰好是等腰△ABC 的底边长和腰长,则△ABC 的周长为 D . 14 或 10
11. 阅读材料:对于任何实数,我们规定符号 =0,则 x 的值是( )
的意义是
A . -4 B . 1 C . -4 或 1 D . 不存在
=ad-bc.按照这个规定,若
12. 如图,某中学准备在校园里利用围墙的一段,再砌三面墙,围成一个矩形花园 ABCD (围墙 MN 最长 可利用 25m),现在已备足可以砌 50m 长的墙的材料,若设计一种砌法,使矩形花园的面积为 300m2 .则 AB 长度为( )
………○…………外…………○…………装…………○…………订…………○…………线…………○…………
6. 用配分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x2-4x+3=0 时,可配方得( ) A . (x-2)2=7 B . (x-2)2=1 C . (x+2)2=1 D . (x+2)2=2
7. 如果关于 x 的一元二次方程 k2x2-(2k+1)x+1=0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那么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 k>- C . k<-
B . k>- 且 D.k - 且
8.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1,k,3,则化简 A . 1 B . 7 C . 13 D . 19-4k
的结果是( )
9. 化简 A . –1 B .
的结果为( )
C.
D.
10. 已知一元二次方程 ()
A . 14 B . 10 C . 11
………○…………外…………○…………装…………○…………订…………○…………线…………○…………
…………○…………外…………○…………装…………○…………订…………○…………线…………○…………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卷
考试时间:**分钟 满分:**分
姓名: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题号 得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核分人
注
意
事
项
: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
2B
铅笔填写
2、提前 15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的注释
第Ⅰ卷 客观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 12 题)
1. 已知 x +2 +
8. 解下列方程: (1)2x2-x=0
(2)3x2-11x+2=0
评卷人 得分
三、综合题(共 6 题)
9. 如果方程 x2+px+q=0 的两个根是 x1 ,x2 ,那么 x1+x2=﹣p,x1•x2=q,请根据以上结论,解决下列问题:
(1)若 p=﹣4,q=3,求方程 x2+px+q=0 的两根.
(1)【答案】: (2)【答案】:
第 13页,总 21页
【解释】: (1)【答案】:
(2)【答案】:
【解释】:
(1)【答案】: (2)【答案】:
答案第 14页,总 21页
…………○…………内…………○…………装…………○…………订…………○…………线…………○…………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外…………○…………装…………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
…………○…………内…………○…………装…………○…………订…………○…………线…………○…………
浙江省余姚市 2018-2019 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 3 月月考试
(1)如果(a-2) +b+3=0,其中 a、b 为有理数,那么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