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单元《狮子和兔子》
年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狮子和兔子》word版表格式教学设计

教师的活动
学生的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通过复习生字词,让学 生巩固第一课时学习的 内容,为新课作铺垫。
(一)复 1、复习生字词 又疼又痒 筋疲力尽 习旧课 蹲在一边 恼羞成怒 叮咬 笑嘻嘻 凭着 脾气 讨厌 提醒 解决 2、听写词语。 讨厌 提醒 解决 咬 叮
1、个别读、开火车读词 PPT 图片;黑板 语
靠动脑筋,想办法来解决。
教学难点
多媒体演示和多种方法帮助理解。采用 了解狮子的表现,体会兔 “划、说、读、演”学法,抓住重点词逐句理 子的笑,从中明白道理。 解,通过朗读理解兔子对狮子说的话:“光凭 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教学环境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2、资源准备: PPT 课件;小学北师大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
教学媒体(资源)选择 知识点 学习 编 号 目标
10-2-1
媒体 类型
课件
媒体内容要点
文本生字词
教学 作用
A
使用 方式
C
所 得 结 论 借助文本,随文识 字 通过提问,找出重 点 角色扮演,个性体 验 理解道理,处处做 起
占用 媒体 时间 来源
5 自制
识记
10-2-2
了解
课件
课文插图
G
B
5
自制
10-2-3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注意到写字姿势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2)能从这篇寓言故事中懂得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靠动脑筋, 想办法来解决。 学习者特征分析 一般特征:二年级的学生在 8 岁左右,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学习兴 趣,课堂上发言较积极,喜欢表现自己,渴望展示自己。 初始能力:本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和语言的感受能力,同时也掌握了一定 的识字方法,在遣词造句方面还处于初步应用阶段。 信息素养:本班学生初步接触网络,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搜集信息资料的能力不 强。 知识点学习目标描述
兔子和狮子的故事-狮子和兔子课文

兔子和狮子的故事|狮子和兔子课文《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下面为大家狮子和兔子的课文教案,一起来看看吧!狮子和兔子原文从前,有一只狮子,他力气很大,脾气也很大。
他自认为是百兽之王,根本不把别的动物放在眼里。
一天,狮子躺在草丛中晒太阳,没想到一群红蚂蚁爬到他身上,咬得他又疼又痒。
狮子跳起来,吼着、蹦着、翻滚着,想把红蚂蚁赶走,可是累得筋疲力尽,还是赶不走身上的蚂蚁。
兔子蹲在一边“哧哧”地笑。
狮子恼羞成怒:“笑什么?这讨厌的东西没叮你是不是?”兔子笑嘻嘻地说:“如果红蚂蚁叮在我身上,我就跳到水里去。
”一句话提醒了狮子,他纵身跳进河里,河水立即把红蚂蚁冲走了。
兔子在岸上说:“这回你明白了吧,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附:狮子和兔子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版语文书第四册中的课文。
《狮子和兔子》是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
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
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借助拼音认识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兔子最后说的话,懂得遇到问题,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不行的,应该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重难点与关键:1.读懂课文,受到思想教育,养成动脑筋解决问题的习惯。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设计:一.图片导入: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动物朋友。
你们看看它们是谁?(1)出示狮子图片。
你们觉得狮子是什么样的?(2)出示兔子图片。
你们觉得兔子是什么样的?(整体感知狮子和兔子,为学习下文做铺垫)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狮子和兔子》。
(精品教案)语文《狮子和兔子》讲课稿-北师大版

(精品教案)语文《狮子和兔子》讲课稿-北师大版帮大伙儿整理的语文《狮子和兔子》讲课稿-北师大版,希翼可以帮助到大伙儿。
《狮子和兔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经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讲明做事、解决咨询题别应该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方法。
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站在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角度去钻研教材。
经过研读,我以为那个童话故事生动有味,语言简洁、浅显,小孩们明白起来比较容易。
狮子和兔子的对话、神态、语气都很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
所以,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非常好的材料。
1、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办法独立识字。
认识生字13个,会写生字9个。
2、朗读课文,明白重点词语“又疼又痒”“力倦神疲”“恼羞成怒”的含义,明白狮子、兔子对话的意思,认识解决咨询题要动脑筋想方法,别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3、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依照儿童摹仿性强的特点,和新课标中对低段阅读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解决咨询题要动脑筋那个道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经过抓住兔子的两次“笑”展开探索,理清情况前因后果,特殊是狮子解决咨询题时的表现作为重点分析与朗读部分,突出“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别了咨询题的。
”这一文章主题。
难点是明白兔子的笑。
这篇课文关于二年级学生来讲,看似浅显易知道,但含义深刻,假如别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非常难明白这是一种善意的笑,而会粗略地明白为兔子在嘲笑狮子。
这篇课文我安排了两个课时教学。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办法独立识字13个。
学写9个生字,集中指导“群”字和词语“讨厌”。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1、深入探索课文内容,在语言环境中体味“又疼又痒、力倦神疲、恼羞成怒”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推荐精品语文北师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狮子和兔子》1

《狮子和兔子》资料1教学反思《狮子和兔子》是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
根据我校语文教研主题“课内朗读、课外阅读”,因此我本课教学设计主要以读为主,通过抓重点段落和重点词语的朗读,感受狮子和兔子的性格及心理活动,并在读中理解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动脑筋的道理。
并在课后推荐与动脑筋有关的儿歌《不动脑筋别发言》。
在朗读指导上,我分为三步走:首先是了解狮子的强大、脾气大,以及狮子遇到的麻烦。
教学中指导学生读出狮子的强大、骄傲以及狮子遇到麻烦时的心情。
从而突出狮子虽然强大,但是不动脑筋却对付不了小小的蚂蚁。
其次,学习狮子赶红蚂蚁走的两种办法,通过读,体会动脑筋的好处。
第三,指导学生读好兔子与狮子的对话,了解兔子的聪明,同时理解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要动脑筋的道理。
教学完本课后,总体感觉还比较好,学生都能理解“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要动脑筋”的道理。
在理解词语方面,我让学生做动作、根据生活经验理解和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词语意思,再通过读展示出来,学生们也都能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能读出感情来。
但是在指导朗读课文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孩子们能读好词语的感情,可是放到句子中去以后,就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我反思了许久,我觉得主要问题在我身上,一是我的课堂调控能力还比较差,遇到特殊情况时会手足无措。
二是自身不够自信,站在讲台上就会紧张,学生也受我的影响,因此朗读时有些放不开。
三是我的课堂评价语太缺乏了,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我只能用“好”、“不错”等单调的评价语,或者不自觉地重复学生的回答,学生的积极性自然不高。
四是与我平时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我平时上课就比较严肃,常常中途停下来整顿纪律,一堂课总是上得不连贯,课堂气氛总是比较压抑,这是我最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变心态,不随意在课堂上指责学生,多用鼓励语言,不随意打乱课堂秩序,尽量把每一节随堂课都当成公开课来上,同时针对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狮子和兔子》课件

兔子
是森林中的弱者,代表着智慧。
故事情节分析
1
狮子与兔子的相遇
狮子和兔子第一次相遇,兔子利用智慧躲过了狮子的猎杀。
2
狮子与兔子的博弈
狮子被兔子耍得团团转,最终被兔子愚弄了。
3
智慧战胜强者的启示
故事中的兔子代表者智慧,告诉我们智慧可以战胜力量。
故事的寓意
狮子的代表意义
狮子代表着力量,与我们 现实生活中的那些有权势 的人类有所关联。
结束语
1 总结全文
2 对读者的动员和鼓励
通过对这个故事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了智 慧的力量,并明白了智慧可以战胜力量的 含义。
希望大家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注重提升自 己的智慧水平,用智慧面对生活中遇到的 问题和挑战。
兔子的代表意义
兔子则代表智慧,寓意着 聪明和能力胜过力量。
故事中的寓意及启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智慧可 以战胜力量,同时也要重 视自身的智慧和能力。
教育意义
在教育中如何运用此故事
可以在教育中通过这个故事来告诉学生们智慧的 重要性,和如何用智慧面对困难与问题。
教育中的启示与期望
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利用智慧 有效地解决问题和面对挑战。
《狮子和兔子》PPT课件
在这份课件中,我们将会探讨古老的寓言故事《狮子和兔子》。通过这个故 事,你将了解到智慧的力量及如何运用这个故事来教育人们。
故事简介
故事内容概述
故事讲述了狮子和兔子的相遇及其所发生的故事情节。
故事背景介绍
故事背景描绘了狮子和兔子所居住的环境与具体情境。
主要人物介绍
狮子
是森林中的霸主,代表着力量。
狮子和兔子的读后感

狮子和兔子的读后感《狮子和兔子》是一部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狮子和一只兔子之间的故事。
故事中,狮子是强大的动物王国的王者,而兔子是一个小小的动物。
狮子因为自己的强大而自负,而兔子却因为自己的渺小而谦虚。
他们之间的故事让人深思。
故事中,狮子因为自己的力量而傲慢自大,认为自己是动物王国的王者,其他动物都应该听从他的命令。
而兔子却是一个谦虚的动物,他虽然渺小,却没有因此而自卑,反而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解救了其他动物,最终也救了狮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力量并不是唯一的标准,谦虚和智慧同样重要。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狮子和兔子的不同性格。
狮子自负、傲慢,而兔子谦虚、勇敢。
这两种性格的对比让我们深思,让我们明白了谦虚和勇气的重要性。
狮子因为自己的傲慢而差点丢掉性命,而兔子因为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拯救了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虚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另外,故事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题,那就是团结和友爱。
在故事中,狮子因为自己的强大而独来独往,而兔子却是一个善良的动物,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帮助其他动物解救了狮子。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团结和友爱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当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到狮子和兔子的性格和命运。
狮子因为自己的傲慢而险些丧命,而兔子因为自己的勇气和智慧最终拯救了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虚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最后,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团结和友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谦虚和勇气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同时也告诉我们,团结和友爱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大家团结一心,才能克服困难,战胜敌人。
总的来说,这个故事通过狮子和兔子的对比,让我们明白了谦虚和勇气的重要性,同时也告诉我们团结和友爱是非常重要的。
这个故事不仅适合孩子阅读,也适合成年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中获得很多启示。
希望大家都能读一读这个故事,从中受益。
说课稿《狮子和兔子》

说课稿《狮子和兔子》一、教材分析:《狮子和兔子》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十单元《动脑筋》中的第二篇主体课文。
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
课前我反复阅读课文,站在一般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角度去钻研教材。
通过研读,我认为这个童话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简洁、浅显,孩子们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狮子和兔子的形象刻画得非常传神,特别是二者的对话、神态、语气都非常生动,想象空间比较大。
因此,这篇课文正好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供了很好的材料。
二、学情分析我们班的学生经过了近两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加上大量的课外阅读,学生已能自主地阅读浅显的文章。
三、教学目标:1、复习巩固生字,继续学写生字,在语言环境中体会“筋疲力尽、恼羞成怒”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理解狮子和兔子对话的意思及其心理活动。
3、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
四、教学重点、难点:1.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并能理解狮子和兔子对话的意思及其心理活动。
根据儿童模仿性强的特点,和新课标中对低段阅读的`要求,我把“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到解决问题要动脑筋这个道理”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本文第8自然段兔子对狮子说的话:“光凭力气和发脾气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是文章的点睛之笔,总结了狮子遇到问题不能解决的原因,是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这篇课文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篇幅较短,看似浅显易懂,但含义深刻,特别是对兔子这个智者形象的掌握还不完全,比如理解“兔子对狮子笑什么?”这点,如果不适当地对学生加以引导,学生很难理解这是一种善意的笑,而会粗略地理解为兔子在嘲笑狮子。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默读课文,练习简要复述课文。
新课标指出:“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北师大版语文第四册《狮子和兔子》word版教学设计

《狮子和兔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语文二年级下册“动脑筋”主题单元
执教:泉州市第二实验小学黄剑峰这篇课文故事生动有趣,语言看似浅显易懂,但含义深刻,从反面说明不动脑筋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教师在课堂上积极地让学生从读对、读通、读顺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再努力地创设情境,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通过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的过程,来达到学生巩固识字、学词,感悟形象特点,培养语感的目的。
㈠生肖导入,学习“解”“决”。
⒈动脑筋:通过年龄推算老师的属相。
⒉用拆字和换偏旁的方法学习“解”“决”。
㈡正确朗读,整体感知。
⒈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课文。
⒉随机指名认读词语,正音。
⒊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正音。
⒋指导读出对“又疼又痒”、“讨厌”、“笑嘻嘻”等词的理解。
⒌齐读课文,引导读出点“味道”。
⒍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故事大意。
⒎出示词语:一只狮子()时,被一群蚂蚁(),就大发(),累得(),还()。
后来,在兔子的提醒下,狮子找到了办法。
㈢读中感悟,初步体会。
⒈指导朗读,初步感受狮、兔特点。
⒉角色朗读,初步体会应多动脑筋。
㈣质疑问难,“解决”结课。
⒈课文学到这里,还有什么疑问?
⒉带着问题读文,下节课“解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十单元《动脑筋》
《狮子和兔子》导学案
主备人:邵清蓉
一、学习目标:
1.会认13个字,写字6个;练习用“认、想、写、用”的步骤和方法独立识字。
2.朗读课文,理解狮子、兔子对话的意思,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
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3.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活动。
二、学习重难点:
会认13个字,写字6个; 理解狮子、兔子对话的意思,认识解决问题要动脑筋、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的道理。
三、学情分析:
四、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1.自己读课文,边读边圈出不认识的字,并通过生字条、田字格和查字表或问别人、查字典等方法给不认识的字注上拼音,再读一读。
2.再读课文一遍,拼一拼生字条里的字,并在书上用“----”勾出词语,再读一读。
3.读课文第三遍,拼读田字格里的字,用方框框出词语,读一读。
4.正确、通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同桌检查圈字情况,一起认一认(我指你读,你指我读),不会的教一教;
2、同桌一起读一读生字条里的字和勾出的词语;
3、同桌认一认田字格里的字和框出的词语,不会的教一教,读得好的夸夸他;
4、抽生认读生字,教师相机教一教;
5、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教师及时正音,火车开得好的大家夸夸他;
6、全班齐读课文。
(三)、课堂学习研讨:
1、学生自主研讨、揣摩字形,将生字规范地写下来;
2、教师逐个检查,及时纠正不规范的字,写得好的字全班展示;
3、学生给生字口头组词,教师将学生会写的词语书写在黑板上,学生选两个写在书上相应的田字格下,读一读;学生选喜欢的词语口头造句。
4、合作、探究、讨论问题;
(1 )、狮子遇到了什么事?他是怎么做的?(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2)兔子在笑什么?他想让狮子明白什么?(用波浪线画出来,读一读)(3)学了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师生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
通过兔子提醒狮子开动脑筋摆脱蚂蚁叮咬的故事,说明做事、解决问题不能光凭力气和发脾气,而应动脑筋想办法。
五、达标练习:
1.给生字注音并组词。
咬()厌()解()
醒()决()讨()
2、用字组词,再造句。
醒()
解()
3.读一读,填一填。
狮子跳起来,()、()、(),想把红蚂蚁(),可是累得(),还是()身上的蚂蚁。
兔子在岸上说:“这回你()了吧,光凭()和发脾气是()问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