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1号”的最后壮举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嫦娥飞天阅读答案

嫦娥飞天阅读答案《“嫦娥”飞天》2007年10月24日清晨,“嫦娥一号”发射已经进入倒计时阶段,“滴答,滴答……”时针在一分一秒地(靠近逼近)那个历史性的(时刻时候)。
‖“看!发射塔上怎么还冒着白烟?”观看的人群中有人问。
发射基地的工作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正在向长征三号火箭第三次加注燃料,长征三号火箭已经坐拥着“嫦娥一号”在三号发射塔上蓄势待发。
17点30分,发射前30分钟,火箭从发射塔台上被缓缓地“剥离”出来,在距离发射时间30秒时,火箭整个雪白的身躯完全(显露显现)了出来。
17点40分,发射前20分钟,发射塔下的警卫人员最后撤离。
2000多名观众聚集在距发射台2.5公里外的观景台上,屏息等待。
18点05分,火箭点火。
“轰——”,一声巨大的轰鸣,高山(震动震荡),峡谷回响。
发射塔下的厂房玻璃很多被巨大的冲击浪震碎。
“长征三号甲”火箭开始上升,刚开始的8秒上升速度很缓慢,当升到塔台的一半时,①一团橘黄色的烈焰像嫦娥的裙摆一样舞动开来,伴随着一道金光,火箭(呼啸呼叫)而起,在白色水蒸气形成的“祥云”助推下,搭载着“嫦娥一号”探月卫星跃上浩瀚长空。
②“嫦娥”温婉的身姿在继续舞蹈,越舞越远,不到20秒,她就华美地化作一颗闪亮的星,消失在黄昏的云彩后面,那最后的金光照亮了观景台上观众的瞳孔。
③“发射成功啦!——”发射中心内外,欢呼声震响峡谷。
但在现场的专家解释说,火箭顺利升天,还不能判断是不是真正成功。
关键要看,星箭分离后24分钟,卫星的太阳能帆板能不能打开。
还有,在卫星发射之后的50分钟左右,卫星的定向数传天线能不能展开。
终于( )在19点10分左右( )西昌发射中心宣布(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探月卫星( )嫦娥一号( )发射圆满成功( )它将开始长达一年的探月之旅( )‖( )嫦娥一号( )卫星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探月工程迈开了关键的一步( )航天战线所取得的成绩将栽入中国航天史的史册( )《“嫦娥”飞天》习题1.把括号里不合适的词语划掉。
嫦娥奔月练习题答案

嫦娥奔月练习题答案如下: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tā lǎn jiān zhà qǐ pàn níng shìpò bù jí dài hào yuè dāng kōng jīe jì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解散解放解释解决解救解剖解除机智地的祝福接济深情地的夜空企盼焦急地的月亮三、照样子写词。
飘飘悠悠碧蓝碧蓝四、选词填空。
敬重尊重1.我们每个人都应学会别人。
2.后羿为老百姓除了害,大伙儿都很他。
接济救济3.嫦娥经常贫苦的乡亲,乡亲们都非常喜欢她。
4.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灾区人民很快收到了款。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是一篇美丽的神话故事,讲了的嫦娥为了不让老百姓受害,被吞下了长生不老药升天的故事。
赞扬了嫦娥的品质。
我国这样著名的神话故事还有、等。
3、摘录描写后羿为老百姓解除苦难,射日壮举的句子:4、摘录描写嫦娥吞下仙药,飞向月宫凄美景象的语句:嫦娥奔月六、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八月十五这天早晨,后羿要带弟子出门去,逄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
到了晚上,逄蒙手提宝剑,迫不及待地闯进后羿家里,威逼嫦娥把仙药交出来。
嫦娥心里想,让这样的人吃了长生不老药,不是要害更多的人吗?于是她机智地与逄pǎng fēng 蒙周旋quǎnxuǎn。
逄蒙见嫦娥不肯交出仙药,就翻箱倒dǎo dào柜,四处搜寻。
眼看就要搜到百宝箱了,嫦娥疾步向前,取出仙药,一口吞了下去。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给“疾”选择正确的解释。
疾步向前深恶痛绝“疾”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⑴病,身体不舒服; ⑵快,迅速;⑶恨; ⑷疼痛3、按要求完成填空。
a、用“ ”划出描写嫦娥心里活动的句子,这句话的意思是。
b、找出描写逄蒙气势汹汹的词语:c、想像一下嫦娥与逄蒙机智周旋的情景,然后写下来。
拓展练习1、古诗赏析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甲12021年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共6分)甲12021年
1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2分,共6分)
[甲]辽阔的燕赵大地,从古至今(显现、涌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豪杰,他们如同夜空中(shǎn yào)的繁星,熠熠生辉。
[乙]河北的地貌丰富多样,山脉如镰,河流如扇,平原如毯,海洋如盘(kān chēng)我国地貌类型的“博物馆”。
[丙]从三星堆的“祭祀坑”中,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出了青铜神树、青铜立人像、青铜纵目面具等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的出土 (震惊、惊动)了天下。
[丁]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我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
(1)、根据上面[甲][乙]两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2分)
①(shǎn yào)②(kān chēng)
(2)、给上面[丙][丁]两段文字中加点的词语注音。
(2分)
①发掘( ) ②着陆( )
(3)、从[甲][丙]两段文字中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丙]两段文字的空缺处。
(2分)
2、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每空1分,共6分)
(1)、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又恐琼楼玉宇,。
(苏轼《水调歌头》)
(3)、古来共谈。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在《论语·子张》中,子夏认为,“博学而笃志,”,仁德就
在其中了。
(5)、在《三峡》一文中,郦道元仅用“,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寥寥数语,就写出了三峡两岸山势高峻的特点。
嫦娥一号的阅读答案

嫦娥一号的阅读答案嫦娥一号的阅读答案为了方便大家的学习,下面、小编收集整理了嫦娥一号的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嫦娥一号的阅读答案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
嫦娥一号是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它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实施绕月探测工程迈出重要一步。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传来的数据表明,星箭成功分离,卫星进入近地点高度205公里,远地点高度50930公里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
今后一段时间,嫦娥一号在地球轨道上将进行4次变轨,让卫星不断加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
到达月球引力范围后,将通过3次近月制动,建立起距月球200公里的绕月球两极飞行的圆轨道,进行绕月探测飞行。
此次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将完成的科学探测任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从而划分月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和构造单元,初步编制月球地质与构造纲要图,为后续优选软着陆区提供参考依据;分析月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即对月面有用元素进行探测,初步编制各元素的月面分布图;开展月面的微波辐射探测,获取月壤厚度的全月分布特征,研究月表年龄及演化,估算月壤中氦3的分布和资源量;探测地月空间环境,记录原始太阳风数据,研究太阳活动对地月空间环境的影响。
绕月探测工程是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的重大工程之一,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和地面应用五大系统组成。
嫦娥一号卫星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为主研制,在成熟的“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基础上,突破了轨道设计、热控、测控以及制导等一批关键技术。
“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研制,采用了远距离测控以及控制系统的系统叛冗余等技术,进行了质量可靠性升级。
此次发射是长征系列火箭的第103次飞行。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承担了发射场系统建设,对发射设施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了25项适应性改造;测控系统在我国原有航天测控网基础上,首次引入了天文测量手段,并进行了国际联网;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调度多个地面测控站和远望号测量船,对卫星进行持续跟踪与测控。
《《嫦娥《撞月》语文阅读答案

《“嫦娥“撞月》语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16题。
“嫦娥“撞月2009年3月1日16时13分10秒,我国首个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下简称“嫦娥”)在科技人员的节制下整星胜利撞月。
至此,我国探月一期工程完善闭幕。
“嫦娥”为何要撞月呢?首先是为了深刻了解月面物资的形成。
这不但能发现其潜伏的应用价值,更能从中获得太阳系天体初期演变进程的线索。
这样的线索在地球、金星、火星等有大气和火山流动的行星上已难觅踪影。
在解释月球演变的学说中,最胜利的一个是“岩浆海假说”。
它认为月球形成初期曾有一个深达数百公里的熔融表层,轻的物资上升,重的物资降落。
此说主要依据阿波罗登月宇航员带回的380公斤月球岩石土壤样本和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遥感资料。
经由阿波罗探月的嘈杂,直到20世纪90年人,探月热潮才又兴起。
前后有日本“飞天”探月器的子卫星“羽衣号”、美国的“月球勘探者号”、欧洲的“SMART—1”、印度的“月船撞击探测器”等多台探测器受控撞月。
它们多半坠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曾光顾的区域,采用获得图象和光谱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收集之前未曾得到的数据,其中就包含曾轰动一时的极地水冰的发现。
目前,通过撞击月球获得月面及月面以下物资的光谱已成为主流做法。
今年5月美国将发射名为“LRO”的母卫星以释放它的子卫星“LCROSS”来撞击月球极地,激发尘埃云;母卫星将在奔腾尘埃云时收集数据并传回地球。
而“嫦娥一号”的落月点在月球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厚海区域。
这里距上世纪70年代前苏联发射的探月卫星“月球16号”及“月球20号”的着陆点不远,这两个探测器都曾把月球土壤样本带回地球。
“嫦娥”撞月还为将来我国探月工程的第二阶段“月面软着陆探测与自动巡查勘察”进行了技术累积,即进行着陆轨道节制实验。
在“软着陆阶段”要攻克着陆轨道设计与制导、导航与节制等技术。
虽然此次“嫦娥”整星撞月——在绕月轨道上没有其他探测器对撞月进程进行跟踪监测,然而这样获得的轨道节制经验也是任何国家都不会与人分享的,星上的CCD相机实时传回的清晰图象,为我国航天探月钻研提供了民间常可贵的资料。
《出访月宫的嫦娥》阅读答案

《出访月宫的嫦娥》阅读答案《出访月宫的嫦娥》阅读答案出访月宫的嫦娥2007年金秋10月,适逢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5周年之际,令人瞩目的中国探月工程开始进入关键实施阶段。
10月24日18时5分4秒,寄托了华夏民族月球情结的“嫦娥一号”在长征三号甲火箭的托举下婀娜升空。
自那一刻起,访月团队中的核心人物——美女“嫦娥”的容貌与举止,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嫦娥一号”的外形是个6面立方体,她长着一对翅膀,8只眼睛和一张能说会唱的樱桃小嘴,体重2350千克,环绕在距离月球200千米高的极月圆轨道上,设计寿命为1年。
“嫦娥”的翅膀是两块长长的太阳能电池板,分布在身体两旁,最大跨度达18.1米。
她的外形与我国“东方红三号”通信卫星最想像,许多方面也与“东方红三号”卫星有相同之处,实际上她就是以“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为基础研制的,只是有的部件是从中国“资源二号”卫、中巴地球资源卫星等卫星上移植过来的。
其实,这也遵循了各国研制航天器的一个重要原则:尽量采用成熟技术,以提高可靠性。
所谓“卫星平台”,说白了就是一辆公共汽车,轮子、车厢、动力等都按公共要求配置好,搭载不同的乘客,便可到达不同的目的地。
“嫦娥一号”使用的卫星平台,承载了探测月球的8种探测仪器。
平台为这些仪器提供安放位置、能源供应、姿态保证、温度环境、数据管理等条件,并负责把探测数据传回地球,它的推进系统还提供在太空中机动飞行的动力。
来源:()-苏教版七(下)第五单元复习导学案五_梁欣_新浪博客安装在平台上的8种探测仪器,是“嫦娥”的8只眼睛,每只眼睛都有个学名,承担不同的任务。
它们分别叫做激光高度计、CCD立体相机,这两只眼睛负责获取月球表面三维影像;干涉光谱成像仪、ㄚ射线谱仪、X 射线谱仪,这三只眼睛负责探测月球上14种常量元素的含量与分布;微波探测仪的任务是探测月球表面的微波辐射特征,从而测定月壤厚度;太阳高能离子探测器和太阳低能离子探测器这双眼睛用于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2020届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实用类) 嫦娥奔月精练

嫦娥奔月2020 年 10月24日,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嫦娥一号”顺利踏上登月旅程。
这是“中国制造”第一次离开地球,奔向月球,一个时代就此来临。
欧洲宇航局的负责人多尔戴恩开玩笑地说:“到了美国人再次将星条旗插在月球上的时候.他们会发现上面已经有了中餐馆。
”国外科学家积极地替中国人“虚张声势”,而“嫦娥计划”的科学家目前还在稳健谨慎地实现中国探月工程的第一步——绕月。
研究团队乐观地估计是在2020年实现“落月”,2020年前实现探测器从月球返回。
此次,科学家为“嫦娥一号”卫星设定了四个科学技术目标:通过CCD相机与激光高度计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描绘月球地质与构造图;通过射线谱仪分析月球表面的元素及矿物质的含量和分布;通过微波探测仪测量月壤的厚度并评估月壤中艄资源;通过高能粒子探测仪探测地一月空间环境。
虽然“嫦娥一号”在技术上还有有待提高的空间,但它同样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40多年里,人类已经向月球发射了100多个探测器,可我们惊讶地发现,世界上居然仍找不到一张三维的月球全图。
嫦娥计划首次获得月球全球的三维图像,将令其他航天大国汗颜。
此外,“嫦娥一号”可探测14种元素,超过其它国家探测器探测数量的一倍之多。
“嫦娥一号”上的激光高度计精度为1米,而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辉夜姬”只有5米。
“嫦娥一号”还将首次使用微波方法探测月壤。
毫不夸张地说,月球已是一个战场。
一位美国科学家曾直言不讳地表示,登月的主要原因是考虑国威而不是科学。
从1958年至1967年,在冷战正酣的大背景下,美苏两国共发射了108个月球探测器,成功或部分成功的为52个,成功率为48%,如果单单是为了科学探索,如此密集的发射显然太疯狂了一些。
而如今,除了美国正在独力实施重返月球计划之外,俄、日、中、印以及欧洲各国之问都在相互通联,谋求合作的可能性。
探月工程在国际竞争之外,也体现了国际合作。
如为了测控“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我国与欧洲空间局和智利有关部门开展合作。
高中语文 阅读理解训练题之实用类文本阅读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月球探测卫星由中国空间技术争辩院负责研制,选用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总重量2350千克,设计寿命一年。
该星体尺寸为2000毫米×1720毫米×2200毫米,并充分继承资源一号、二号等地球卫星的现有成熟技术和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
所谓适应性改造就是在继承上的创新,突破一批关键技术。
例如,三维定向技术,即卫星的太阳能电池翼、遥感器和传输信息的天线分别要时刻对准太阳、月亮、地球。
它接受三轴稳定方式,对月定向工作,将运行在距月球表面200千米的圆形极轨道上。
为了实现探月的四大科学目标,嫦娥一号上载有6套24件130千克月球探测仪器,其中包括CCD立体相机、激光高度计、成像光谱仪、r/x射线谱仪、微波探测仪、太阳风离子探测器等。
其中中科院高能所研制的X射线成像光谱仪是嫦娥1号卫星的重要有效载荷之一。
它是一个宽谱段、高灵敏度、高牢靠性的荧光X射线探测系统,综合了新型的X射线成像技术、磁场屏蔽技术、数据采集及处理方法等,用于探测月表元素受太阳X射线或宇宙射线激发产生的和自然放射元素辐射的X射线,通过数据处理获得月表主要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从而确定月球表面位置类型和资源分布;实现对1-60 keV能区全月面的成象观测,得到X射线月貌图和辐射能谱分布。
其中在10-60 keV能段,将是人类首次在环月轨道上对月面的观测,很有可能会有想象不到的新发觉。
嫦娥一号奔月要转几次路,才能到达月球四周的轨道。
整个飞行过程要经受调相轨道、地月转移轨道、月球捕获轨道和环月工作轨道几个阶段。
中国放射过各种轨道的地球航天器,迄今为止飞行最远的航天器是“双星探测”卫星。
嫦娥一号要飞行到距离地球约38万千米的奔月轨道,是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距离的10倍,是“双星探测”飞行距离的5倍。
进行月球探测不仅要跨过这样的距离,而且由于月球与地球、太阳的相对关系具有其固有的特点,所面对的环境也和地球卫星有明显的不同,更加简单和严酷,这些因素给放射嫦娥一号及其对月球开展环绕探测带来了很多的困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嫦娥1号”的最后壮举沈美云①减速、下落、撞击……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科技人员的精确控制下,“嫦娥1号”卫星于北京时间3月1日16时13分10秒,准确落于月球东经52.36°、南纬1.50°的预定撞击点上。
②“嫦娥1号”卫星在经历了长达494天的飞行后,实现了中国深空探测零的突破,创造出中国航天发展史上继“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之后的第三个里程碑,也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空探测的新时代。
通过它获取的数据,科研人员绘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月球地形图和模型。
“嫦娥1号”“看”遍了月球的每一寸土地,并完整传回了数据。
根据“嫦娥1号”获取数据制作的月面地形模型在精度、分辨率、图像清晰度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各国已有的月面地形模型。
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得到的地形图没有南北极,而“嫦娥1号”首次得到了纬度在70°以上南北极极区的高精度月面地形,绘制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完整的月球表面地形图。
在空间分辨率方面,1994年美国克莱门汀月球探测器的空间分辨率为70千米,而“嫦娥1号”的空间分辨率精确到2千米左右。
克莱门汀绘制的地形图十分模糊,在月球的背面尤其突出,而“嫦娥1号”绘制的地形图比它精确了10倍以上。
此外,“嫦娥1号”地形图高程的精度也比美国的数据提高了4到5倍。
这份首次得到的高精度全月球地形图为进一步进行月球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③“嫦娥1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踏上奔月旅程,至2008年10月24日完成了预定的、在轨一年的各项探测任务。
“嫦娥1号”在奔月途中,原计划需要200余千克燃料进行的3次中途修正,由于轨道控制精度提高了两个数量级,结果只用10千克燃料一次达到轨控效果,比原计划节省了190多千克燃料。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嫦娥1号”的“余热”是探月指挥部必须考虑的问题。
是让它继续在月球轨道上飞行,发回一些价值已经不大的数据,还是挖掘它的潜力,超额完成一些其他的任务呢?探月指挥部认为:“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将实现软着陆,技术跨度大,为了积累撞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的经验,减少后续工程风险,决定在‘嫦娥1号’卫星寿命末期,控制卫星撞月。
”于是,探月工程领导小组按照“轨道从高到低,风险从小到大”的原则,利用“嫦娥1号”卫星开展了卫星平台有关技术试验和卫星变轨能力、轨道测定能力等10余项验证试验。
所有实验进行得很顺利,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技术试验数据,为二期探月工程积累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④同时,国际航天领域结束月球探测器使命普遍采用的方式也是撞击月球,因为撞击掀起的月球尘埃有助于科学家分析月球起源之谜,而且亦能为精确着陆月球奠定基础。
“嫦娥1号”卫星在撞击前还能完成拍摄近距离高分辨照片、拍摄撞击时的瞬间情况,这些资料对地面分析人员也是非常有用的。
(选自《百科知识》2009年第4期,有删节) 1.列举“嫦娥1号”卫星绕月飞行的贡献。
(3分) 2.第②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3分) 3.第③段中加点的“余热”指什么?(2分) 4.“嫦娥1号”卫星选择撞击月球这一壮举有什么意义?(3分)答案:1.实现了中国深刻探测零的突破,标志着中国航天正式迈入深刻探测的新时代,绘制了目前世界上最完美的月球地形图和模型。
2.作比较、列数字。
准确地说明了“嫦娥一号”获取数据制作的月面地形模型在精度、分辨率、图像清晰度方面,均明显优于美国已有的月面地形模型。
3.比原计划节省的190多千克燃料(或“剩余的190多千克燃料”);超额完成一些其他的任务。
4.为了积累撞月过程控制和轨道测定方面的经验(答“为二期探月工程积累宝贵的工程经验”,或“为精确着陆月球奠定基础”也可);撞击掀起的月球尘埃有助于科学家分析月球起源之谜;拍摄近距离高分辨率照片、拍摄撞击时的瞬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