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填海的启示
围填海的利与弊

围填海的利与弊---对生态环境方面的影响分析填海是指因为土地使用出现紧张或者因需配合规划等原因而需要将海岸线向前推,用人[]1:第一次是1949工建设的方式扩充土地面积。
历史上我国曾经经历了3次大的围填海热潮年至20世纪60年代。
在这一时期,从辽东半岛到海南岛我国沿海12个省、市、自治区均有盐场分布,初期围海晒盐成为沿海滩涂利用地理环境发展盐业加工的重要方式。
第二次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
这一时期的围填海项目主要应用于围垦沿海滩涂扩展农业用地。
第三次是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
海产养殖在这一阶段发展尤为迅速,表现之一是围海养殖热潮的兴起。
[]2海洋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地,也是人类未来生存发展的希望。
目前世界各沿海国家,面对有限的土地资源,都在向海洋要土地,围填海开发成为海洋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口增长压力的日益增大,土地资源、空间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对海洋进行围垦己经成为各国沿海地区拓展土地、空间,缓解人地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
纵观国内外围填海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围填海造地有利也有弊。
利主要体现在社会经济方面,而弊主要体现在自然和生态环境方面,累积性负面影响更集中表现在资源影响上。
[]42-围填海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
弊的一面:(1)围填海工程降低了附近海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围填海工程对海洋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由于围填海后使得海洋潮差变小,潮汐的冲涮能力降低,港湾内纳潮量减少,湾内水交换能力变差,使得近岸海域水环境容量下降,削弱了海水净化纳污能力,加剧海水富营养化风险,增加大规模赤潮事件发生概率。
沿海沼泽地、珊瑚礁、上升流与红树林并称四大最富生物多样性的海洋生态系统,它们具有防止水土流失,净化海水和预防病毒的作用。
近年来,沿海地区的围垦、填海、筑坝、取沙、造塘、建港和石油开采等工程,造成河道港湾淤塞,滩涂湿地面积锐减,致使沿海滩涂生态环境恶化,工程完工后没有采取相应的修复海洋生态环境的措施及办法,再加上海洋捕捞过度、大量陆源污染物未达标排放等因素,致使渔业资源萎缩,海洋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何捷精卫填海听课感悟

何捷精卫填海听课感悟我有幸参加了何捷老师举办的填海听课活动,从中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启发。
感触颇深的是何捷老师所强调的精卫填海精神,这不仅是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更是一种实现自我价值、追求梦想的信仰。
首先,何捷老师告诉我们,无论我们身处何种境地,都要时刻保持一颗勇于创新、不断超越的心。
精卫填海的精神就是要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退缩、不气馁,而是积极主动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正如何捷老师所说:“只有拥有创新思维和不畏艰难的精神,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
”其次,何捷老师强调了与他人的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
他告诉我们,在填海的过程中,精神力量是不可或缺的,而团队的智慧和力量更是重要的支撑。
只有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共同合作,才能将困难变为助力,实现填海的愿景。
何捷老师还通过生动的案例告诉我们,成功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团队。
最后,何捷老师强调了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的重要性。
精卫填海的过程充满曲折和艰辛,成功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
何捷老师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才能战胜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通过听课,我深刻理解了何捷老师所宣扬的精卫填海精神的真正内涵。
这种精神力量不仅仅是追求卓越和超越自我的信念,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梦想的追逐。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倍加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始终保持精卫填海的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总的来说,何捷精卫填海听课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和鼓舞。
只有拥有精神力量,与他人合作,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在人生的填海路上实现突破与成功。
我相信,在何捷老师的引领下,我们一定能够在未来的道路上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港口填海工程施工中的土壤分层与水封灌浆技术要点

港口填海工程施工中的土壤分层与水封灌浆技术要点随着人口和贸易的增长,港口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的核心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港口的建设和扩展,则离不开对海域进行填海工程。
在港口填海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土壤的分层和水封灌浆技术是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点。
一、土壤分层的重要性及分析方法港口填海工程所处的海域往往有不同种类和性质的土壤,因此,了解土壤的分层结构对于施工的成功至关重要。
土壤分层主要是通过采样和分析的方式来完成。
在土壤采样中,常用的方法有钻孔取样和挖掘样品两种。
钻孔取样是通过钻孔的方式将土壤样品取出,适用于较深的土壤层,同时能够保持土壤原貌。
而挖掘样品则是用挖掘设备将土壤样本直接挖出,适用于浅层土壤的分析。
在采样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土壤的完整性,防止样品的污染和变形。
土壤分析主要包括土壤颜色、粒度分析、含水量等指标的测试。
其中,土壤颜色可以反映土壤的成分和质地,粒度分析可以研究土壤的颗粒大小和组成,含水量则是土壤中水分的多少。
通过这些分析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土壤的层次结构和各种性质的变化,从而为后续的填海工程设计提供依据。
二、水封灌浆技术的原理和作用在港口填海工程中,水封灌浆技术是保证填海区域密封性的重要手段。
它通过注入特定的灌浆材料,将海底土壤中的孔隙填满并形成一层坚固的灌浆体,以达到密封的效果。
水封灌浆技术主要有两种类型:水压平衡型和非水压平衡型。
水压平衡型的水封灌浆技术适用于较深水域,通过控制注浆压力,使注入的灌浆材料与海水形成平衡,从而保证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不可控制的改变。
而非水压平衡型则主要适用于较浅水域,灌浆材料在注入过程中与海水产生较大的压力差,可有效填充土壤孔隙。
水封灌浆技术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填海区域的密封性,防止水下土壤的涌水和漏水。
通过灌浆体的形成,水封灌浆技术能够有效地阻止地下水的渗透和海水的进入,从而保证填海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三、水封灌浆技术的施工步骤水封灌浆技术的施工步骤主要包括:准备工作、灌浆材料的选择、灌浆孔的打开、灌浆和固化五个阶段。
精卫填海的故事了解和感受

精卫填海的故事了解和感受精卫填海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神话故事,这个故事主要讲述了精卫鸟为了填平大海,不断地将小石子投入海里,不畏困难,顽强不屈的拼搏精神,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和推崇。
这个故事,不仅是一篇动人的神话故事,更是贯穿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缩影。
我从这个故事中,学到了很多有益的道理和启示,下面我就来谈谈自己的了解和感受。
首先,这个故事最震撼的地方,就在于主人公精卫的坚毅不屈。
小小的精卫鸟,却不惧大海波涛汹涌,不屑于逃避现实的困境,他硬是用自己微薄的力量,一点一点地填平了大海,这种顽强拼搏精神另人钦佩。
我们都知道,人生路上充满了无数的艰难险阻,迈过去,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需要的是坚毅不屈的意志,因为难关只有通过了,才能更进一步。
当我们遇到挫折和失败的时候,需要告诉自己不屈不挠,不轻言放弃,从小事做起,一步步积累经验,准备面对更大更复杂的困境。
这也恰恰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表达出了中华民族的气节和韧性,从一定程度上让我们的艰难之路有了更强的信心和动力。
其次,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勇于创新,勇敢推翻传统的重要性。
当精卫鸟一开始向天帝请求填海时,天帝并不给予支持,但精卫并不气馁,他挖掘出一种放在海边容易破碎的大石头,换来了天帝的赞许。
这种勇于创新,并敢于推翻传统的精神,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有深刻的意义。
创新的核心是敢于突破自己,遇到问题不乱擦,而是想尽一切办法去解决,因为只有敢于推翻旧的惯例,敢于提出新的想法和方法,才能打破思维的禁锢,迎接更多意想不到的机会和挑战。
最后,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要心存感恩,知恩图报。
在故事的结局中,岛国的国王对精卫鸟表示了感激之情,而精卫鸟也答应了在适合的时候,还会回到海边继续帮助填海。
知恩图报是中华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们的成长经历都需要他人的帮助,如果不能感恩此时此刻,在未来也难以得到他人的帮助。
可以说,这就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知道了如何感恩,也就自然知道了如何谦虚、如何珍惜拥有。
国内外围填海工程对广东省的启示

3月
M a c 2O1 rh O
第 2 卷 7
第 3期
海 洋 开 发 与 管 理
Vo. 7 No 3 12 .
国 内外 围填 海 工 程对 广 东省 的启 示
,徐 淑 升 罗 艳 ,谢 健 王 平 ,
( .国家 海 洋 局 南 海 海 洋 工程 勘 察 与 环境 研 究 院 1
韩 国 也 是 一 个 人 多 山 多 平 地 少 的 国 家 。 最 早 的 围 海 造 田 项 目是 1 7 一 1 7 9 O 9 7年 建 设 的 平 泽 垦 区 。 被 韩 国 人 喻 为 韩 国 万 里 长 城 的 新 万 金 工
合广 东 省 围填 海 实 际 提 出一 些 建 议 , 以期 为 广 东省 未来 的 围填 海 活动 提供 决策 依据 。
状 ,裁 定 新 万 金 围 海 造 田工 程 停 工 。
1 14 .. 新 加 坡
新 加 坡 国 土 面 积 约 68 0 k , 土 地 极 为 有 0 m
荷 兰 位 于 西 欧 北 部 , 面 临 大 西 洋 的 北 部 海 域 ,全 国 约 有 1 5的 土 地 面 积 是 通 过 近 8 0年 不 / 0 间 断 的 围 填 海 得 来 的 。 历 史 上 , 荷 兰 的 围 填 海
口居 住 在 距 离 海 岸 线 1 0k 的 海 岸 带 地 区 _ ] 0 m _ 。 2 然 而 随 着 社 会 经 济 的 发 展 和 人 口 的 增 长 , 土 地
人工 岛 。
1 1 2 日本 . .
日本 是 一 个 岛 国 ,陆 地 面 积 很 小 ,地 价 昂 贵 ,东京 繁华 地 带 的 地 价 ,是 英 国 平 均 地 价 的
香港海洋经济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到 1 008名 ll】。香港 的海洋 资源 近年来 受 到过 度捕
1 香港海洋经 济发展现状
捞 、近岸和海床生境发展而被破坏 ,以及水质污
染的影响而 日走下坡 ,为使遭受损害的海林及海
1.1 海洋 渔业
洋资源得以尽快复原 ,政府立法禁止在香港水域
香港邻近大陆架 ,洋面广阔,岛屿众多 ,有 拖 网捕 鱼 。 自 1996年 起 ,香 港 渔农 自然护 理 署
游业长久兴盛不衰的关键要素 。
的技 术支 持 和相关 服 务保 证 了船 籍 注册 较 高 的竞
香 港 旅 游 业 议 会 2014年 7月 9日公 布 的最 争力 。香 港是 世界 第 四大 船舶 注 册地 ,跟 随在 巴
新 统计 数 字显示 ,今年 前 5个 月 ,到 港旅 客 人数 拿马 、利 比利 亚和马绍尔群岛之后 。截至 2014
本地水产品的供应。香港渔业 由捕捞 、海鱼养殖 2013年政府在施政 报告 中宣布设 立 5亿港元 的
及塘 鱼养 殖组 成 ,2012年 捕捞渔 业及 海 鱼养殖 业 “渔业持续发展基金 ”,用作推动本地水产养殖业
的产量约 占本港海鲜食用量的 30%,而塘鱼养殖 现代化 ,推广 本地 渔 产 品 的认 可 ,协 助本 地 渔 民
逾 2 403万 ,同比增长 13.6%。其 中 ,5月来港 年 1月 ,已向香 港船舶 注册处注册 的船舶超 过
旅 客 人数 约 为 459万 ,同 比增长 10.8%。今 年前 2 300艘 ,合计 超 过 8 600万 注册 总 吨 。在 香 港
5个月 ,内地依然是香港最大 的旅游客源地 ,旅 注册 的船 舶 ,88%属 外 国拥 有 。香 港 注册 船 舶 从
深圳前海地区填海造地填海,滨海地区发展 的初步探索

深圳前海地区填海造地的初步探索陈君丽摘 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城市更新的资金负担,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与城市发展矛盾日渐激烈,为了缓解人口增加及土地紧缺的压力,许多沿海城市目光瞄准海洋,大规模地填海造地建设城市。
深圳前海地区作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国家性战略地区,承担着深港合作示范区的重要职能,已进入到城市中心填海需求的浪潮中。
然而前海填海工程仍处于探索中,未能落实动工。
本文通过对日本、香港、新加坡和唐山曹妃甸填海案例的研究,分析归纳其填海经验和教训,从生态优先为前提、规划引导为基础、发展时序和机制为保障四方面来指导前海的填海,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适合深圳前海自身特色的填海之路。
关键词:深圳前海、填海造地、探索、启示1.前言随着城市建设用地增长与土地资源紧缺、现有资源与人们物质生活需求提高的矛盾不断升级、恶化,国内外众多沿海城市纷纷把目光聚焦海洋,借填海造地来缓解城市的矛盾,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形成了所谓的“沿海化浪潮”。
我国正处于以临海工业、滨海旅游、港口开发为目的的填海造地高潮,位于沿海化浪潮中的第二阶段1。
深圳作为经济发展最迅速、现代化进程最快的地区,填海造地已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迈进的过渡时期。
而前海地区定位为珠三角甚至是泛珠三角的区域性商务中心、生产型服务中心[1],是为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国家性战略地区,承担着深港合作示范区的重要职能,并将引领深圳城市发展的第二次腾飞。
因此,前海填海区是第三阶段沿海化浪潮的体现,已进入到城市中心的填海造地需求中。
2.前海地区填海概况2.1珠江东岸概况珠江口是西江、北江、东江、流溪河和潭江五江的汇流口,具有水网稠密和八口(虎门、蕉门、洪奇沥、横门、磨刀门、鸡啼门、虎跳门和崖门)入海的特点。
伶仃洋平面上呈北北西—南南东走向的喇叭形,是珠江最大的河口湾。
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 - 知乎

提问搜索话题、问题或人...首页发现消息香港城市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修改香港行政区面积小,城市用地狭窄,为何不向北建设新市区,却只是填海?修改主要还是想请教香港城市规划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比较感兴趣。
另,有几点不太理解:1、填海造成的生态问题比开发新市区更严重,为何执意要填海造地?2、不知香港的城市功能是否过分集中于港九?是否有分散城市功能的规划?修改举报添加评论 分享 • 邀请回答6 个回答按票数排序陈琴琴,给99%的一行字答案点反对和没有帮助!!!张战、刘德华 赞同我记得我们原先上课的时候老师说过,香港为了保护太平山的生态环境,坚决是作为保护地进行使用的,为的就是给香港人留下最后一片绿地。
2编辑于 201205053 条评论chen shawn ,奇葩柳天阳、非典熊Hermosa 、cill 等人赞同(手机码字,缓慢更新中)香港的土地问题与其说是规划问题不如说是政治问题,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最大瓶颈。
政府的城市规划及土地开发被各种利益集团,政治团体,环保组织所挟持,寸步难行,基本上就是一个“无为”状态。
当你用卫星地图查看新界时,你会发现北区其实有很多荒地,郊野公园和棕地(地产商低价收购农民土地用于放置集装箱的,说白了就是在待价而沽),还有更让人头疼的:港英政府时期遗留下来的新界丁屋问题,这更涉及到基本法层面上。
为什么不开发新界反而去填海?因为新界土地补偿代价和政治风险实在是太高了....填海反而更划算。
链接:香港为什么学不了新加坡?(高密度城市生存之三)大片的棕地7Lawrenc…话题位于落马洲附近的河套地区,上方为深圳市农地,荒地,丁屋,右方为八仙岭郊野公园从1990年以来,香港就一直在推新界东北发展规划,阻力实在太大,一路上修修改改, 最近出台了新界古洞北新市镇、坪輋/打鼓岭新市镇以及粉岭北新市镇的规划。
具体见下图:结果呢,网上谣言四起,说有内地房企打算入驻买地,新发展区实为“深圳后花园”,而且政府届时会引进大量双非入住,是”富豪双非教育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填海的经验及启示
摘要:香港山多地少,城市建设常以填海造地弥补不足。
自1852年第一次非正式填海开始,香港经历了100多年的填海探索,在填海方式、土地利用、规划机制、环境保护等方面,已形成了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
当然,也存在不少问题。
本文通过分析香港填海历程及其重要填海工程情况,归纳总结其填海的经验和教训:(1)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2)从环境的角度,生态优先;(3)工作进程上,政府主导、整体规划、配套先行及发展商配合的完善机制。
希望香港的经验对目前各大城市的填海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香港、填海、启示
前言
图1 香港区位图 图2 香港填海情况(2006年) 香港地处华南沿岸,珠江口以东(图1),由香港岛、九龙半岛、新界内陆地区以及262个大小岛屿组成。
由于山多地少,城市发展主要依赖填海来扩展土地。
截止2008年,香港填海土地已超过70平方公里,占香港陆地总面积超过6.5%(图2)[1]。
一百多年的填海发展历程,香港积累了较丰富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
其填海土地用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包括港口、住宅、商业、广场、公园等,对促进城市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意义;然而,填海造地也产生了负面影响,甚至影响到城市正常运作的功能。
但总的来说,香港的填海是成功的,是值得其它城市学习和借鉴的。
1. 从战略的高度,统筹规划
填海造地是一项涉及多方面、影响深远、长期调控、复杂的系统过程,在进行此项工作前,科学、全面、战略性的统筹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它是填海顺利实施的前提,必须遵循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土地合理利用的原则。
(1)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香港填海集中在维多利亚港(图3)。
随着填海造地的进行,港口陆域用地被挤占,水域减少(表1)水流速度加快,导致港口通行能力缩小;大型船舶通航被局部限制;港口中流作业及小型船舶安全受到威
胁等一系列问题,政府面临着要“港口”还是要“土地”的抉择。
最终,政府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前提,承诺在港岛完成最后三项填海项目后,不再在维港内填海。
填海不是阶段性的产物,应纳入城市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长期考虑,统筹规划。
假如维港继续填下去,香港对外港口功能将消失,城市正常运行也受到阻碍。
图3 维多利亚港不同时期填海造地分布[2]
(2) 土地合理利用的原则
香港填海土地一直遵循向综合性的多功能、多产业开发的原则。
二战前的填海主要开拓中心商业区和满足军事用地;二战后则倾向于整体的发展规划,注重交通设施、工业用地与新市镇的建设;而进入21世纪,土地利用开
始转向附加值高的第三产业。
典型的工程有因货柜码头破坏乐园景观和船运竞争力而停滞的交椅洲工程,也有计划兴建货柜码头因兴建迪斯尼乐园而改址,为体验经济让位的竹篙湾工程(图4)。
事实上,造地是为解决城市建设与用地紧张的矛盾,那么填海所得的有限土地就更显珍贵,应慎重考虑,合理利用,充分发挥土地的经济价值。
2. 从环境的角度,生态优先
填海造地要有生态优先的保护意识,先破坏后补偿式的填海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得不偿失。
香港在大规模填海的同时,特别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先后于1995年成立保护海港协会,1997年通过《保护海港条例》,2004年成立共建维港委员会。
而在2000年提出填海必须满足的三个原则,其中就有对海港的损害减至最小。
更值得学习的是香港土木工程拓展署为保护环境而做的水动力模型研究,它不局限于维港内,而是从大的珠江口范围来研究填海对环境的影响,随时监测珠江口的变化,进而研究其对环境的影响。
借鉴香港经验,填海前期要进行大范围的水动力模型研究,确定在合理的生态容量下,可供填海的规模和形态,将对生态环境的围海减至最小。
3. 在工作进程上,完善机制
(1) 政府主导、规划统筹
香港填海在1852年被纳为政府工程,随后的填海工程均由政府主导,有计划的进行。
如1889年发起的中区填海计划,1890年正式开工,历时14年至1904年完工,整个工程由
图4 竹篙湾工程
港英政府主持。
政府在整个填海工程中担当两个重要角色:一是发起人。
每个填海计划首先得由政府发起,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各项规划;二是协调者。
在填海过程中,涉及到利益分歧时,政府参与协调、平衡各方利益,以保证某项工程的顺利进行。
启德机场的失败就因涉及到生态利益,破坏了环境,政府决定停滞该工程。
香港的填海计划非常注重整体性的发展,在进行填海工程之前,全面、整体的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香港多年来的填海都是通过规划引导,从宏观到微观层层深入顺利进行的。
历时多年的中环及湾仔填海计划最初在1983年的“海港填海及市区发展研究”中提出,之后进行下层次的都会计划、各区填海计划以及优化海滨的城市设计,分阶段分期的进行填海。
随着工程的进展和城市的发展,各项规划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以适应变化。
当然,在各阶段的规划中,都有各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大众的参与,以完善各层次的规划。
(2) 配套先行、多方合作
香港填海土地用于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工业、商业、居住、交通、娱乐等,特别注重配套设施的建设。
中环湾仔填海项目,其目的就是为基建提供土地,兴建在港岛北岸最重要的交通干线和其他必要的道路网,以舒缓中环商业区的交通拥堵,应付预期可能增加的交通流,疏导东西两面往返中区的交通(图5)。
竹篙湾填海工程也包括地铁迪斯尼线欣澳站及迪斯尼站、竹篙湾公路、竹篙湾码头等相应配套设施。
香港政府常采取各种手段吸引发展商参与投资填海,将填海所得土地拍卖或者批给房地产或其他业主直接经营。
中区填海项目中,政府按200港元购买1/4英亩的价格将填海土地出售给与填海地连接的原持有地段的持有人,最后工程所有费用都由沿海各地段持有人分担,工程费用共计214万多港元,而所获利润则高达574万多港元[3]。
可见,发展商的配合,一方面解决了填海耗资大对政府带来的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又为政府创造了巨额的财政收入,也会为发展商带来丰富的利润。
结语
图5 中环及湾仔填海计划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土地资源短缺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我国沿海许多城市将目光聚焦海洋,开始填海造地来缓解城市的矛盾。
而目前多数填海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学习和借鉴香港的成功经验,正确认识填海过程中的问题,将使我国填海少走弯路,有助于填海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罗章仁. 香港填海造地及其影响分析. 地理学报, 1997(3):220-226
2.乔鸣. 近代香港的填海造陆工程. 当代纪实, 1997(2):11-14
3.陈孟东. 香港填海造地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世界建筑, 2007(12):137-139
4.翁国华. 浅谈如何高效的开展围海造地工程. 工程实践, 2009(2):65-67
5.汪阳红. 围海造地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中国海洋报, 2001(1):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