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磁控胶囊内镜
胶囊胃镜及应用

五、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检查前准备:
1. 检查当天晨起饮清水一杯,进行初步的胃腔 冲洗 ; 2. 若增加小肠检查,参照《中国胶囊内镜临 床应用指南
(2014)》胶囊内镜的肠道准备方法; 3. 查前对患者予以相关告知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 4. 检查前 40min服用适量祛泡剂 (5~10mL 西甲硅油或二甲
七、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1.安全易接受。 2.研究显示,磁控胶囊胃镜检查发现胃憩室、胃 息肉、 胃窦渗出性胃炎、黏膜下突起、胃体糜烂以及 胆汁反流 等病变,无不良反应发生。 3.磁控胶囊胃镜是一种可用于儿童的安全、有效的胃病 筛查手段。
八、磁控胶囊胃镜检查的优点、安全性和局限性
在第一代胶囊内镜的基础上,内植永久 性微型磁极,依靠体外磁场,精确控制 进入人体内的胶囊内镜的运动、姿态和 方向,实现主动控制、精准拍摄的功能, 主要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小 肠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该系统由五部分组成定位胶囊内镜、巡 航胶囊内镜控制系统、ESNavi软件、便 携记录器和胶囊定位器
√安全性:胶囊滞留是指胶囊内镜检查 后胶囊内镜停 留于胃肠道2周以上 ,小 肠胶囊内镜的滞留率 为 1.4%~2.6%,尚 未见严重并发症和致死病例报道
√局限性:相对传统电子胃镜,目前的 磁控胶囊胃镜有时 不能完整观察食管和 十二指肠,暂不能取活检,无内 镜下治 疗功能
2) 体内安置有心脏起搏器或植入其他电子医学仪器。
3) 孕妇及婴幼儿。
4) 严重吞咽困难。
本人已仔细阅读以上说明,已知悉上述情况,同意检查。
签名:
医师签名:
年 月日
五、检查前准备和注意事项
√检查后注意事项: 检查后注意事项 ( 适用于单纯胃部检查且 不继 续检查小肠者 ) 1.胶囊胃镜检查结束后即可正常 饮食 ; 2. 确认胶囊排出前忌做磁共振检查 ; 3. 注意 排便情况并确认胶囊是否排出 ; 4. 可使用胶囊定位 器或X线腹部平片确 认胶囊排出。
关于胶囊胃镜的相关科普知识

关于胶囊胃镜的相关科普知识
胶囊胃镜是一种无创、无痛、无交叉感染的检查方式,全称为“磁控胶囊胃镜系统”。
它使用一个微型的摄像头封装在胶囊中,受检者吞服后,医生通过软件实时控制胶囊在胃内的运动轨迹,按照需要的角度对病灶重点拍摄照片。
磁控胶囊胃镜的体积很小,约等于一颗胶囊大小,一次性使用,不会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
检查结束后,胶囊通常在2-3天内随胃肠蠕动排出体外。
胶囊胃镜适用于多种检查场景,包括但不限于:
1. 需要进行胃镜检查,但不愿接受或不能耐受传统胃镜(包括无痛胃镜)检查的人群。
2. 健康管理(体检)人群的胃部检查。
3. 胃癌初筛。
4. 检测药物(如抗血小板药物、非甾体类消炎药等)相关性胃肠道黏膜损伤。
5. 部分胃部病变的复查或监测随访,如胃底静脉曲张、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规范治疗后、胃息肉等。
6. 胃部分切除及内镜下微创治疗术后的复查随访。
需要注意的是,以下人群不适合进行胶囊胃镜检查:吞咽障碍、肠梗阻、安装心脏起搏器的人群,孕妇和对高分子材料过敏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检查方式与结果解读等具体内容建议咨询专业医生。
胶囊内镜检查的运作

胶囊内镜检查的运作胶囊内镜检查主要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小肠属于消化内镜中的盲区,如果用一般的检查手段,如生化、肿瘤、免疫,CT,MR等等,很难诊断出小肠疾病的阳性,所以就要用到胶囊内镜检查手段。
很多人不清楚胶囊内镜到底是怎么样对小肠进行检查的,下面就来了解一下:胶囊内镜大小为11mm×26mm,名为M2A,内置微型彩色照相机、电池、光源、影像捕捉系统和发送器。
胶囊的外壳极其光滑而利于吞咽,且能防止肠内容在胶囊表面附着,以保证所获图像的清晰度。
Given图像诊断系统由M2A胶囊内镜、数据记录仪套件和RAPID工作站组成。
M2A胶囊是一种无线的、一次性使用的胶囊,可以借助肠道自身蠕动的动力,平滑地通过消化道,并自然排出体外。
在穿行期间,胶囊将其所捕获图像的数字记录传输至贴附在患者身上的接收传感器上,每秒可捕捉2帧图像,摄像视角为140°,与普通内镜的视角相似。
图像能放大至8倍,以便于观察小肠绒毛的结构。
电池可持续工作6~8h,整个检查过程可获取约50 000帧图像资料。
图像被保存在与传感器相连的数据记录仪中。
检查时允许患者自由活动,无须住院。
检查结束后,医师取下患者身上的传感器和记录仪,从记录仪中下载图像数据至RAPID工作站进行处理并观看。
由于胶囊内镜本身无动力装置,在胃轻瘫和其他动力障碍性疾病患者中,胶囊在胃内或小肠近端的滞留时间可能延长;相反,活动性出血则可能导致胶囊通过加快。
胶囊内镜检查还被称为胶囊机器人,医生通过磁控技术,360°无死角的对患者进行肠胃检查,突破常规胃镜和无痛胃镜的禁忌,对有哮喘、严重高血压、严重肝功能障碍及麻醉药过敏的患者都可以使用胶囊内镜检查,但是孕妇和小孩是不宜做此类检查的。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全文)目前,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已经在英国、德国、西班牙和我国数百家医疗机构应用数十万例次。
经过近几年我国专家的临床应用实践,已率先积累了经验和数据,为规范和普及磁控胶囊胃镜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应用,更新和补充相关应用共识,经过专家广泛讨论和多次修改后,特制定我国磁控胶囊胃镜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一、我国胃病流行病学和胃癌筛查现状我国是胃病大国,高发病种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其中消化性溃疡的人群患病率高达17.2%,远高于西方国家(4.1%)。
同时,胃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据中国癌症数据分析显示,2015年新发胃癌67.9万例,死亡49.8万例,发病率为30/10万,已成为威胁国人生命的第2位癌症。
因此,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胃癌的预后与诊治时机密切相关,不同分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存在着明显差异,早期胃癌(Ⅰ期)可在内镜下达到根治,5年生存率超过90%,远高于进展期胃癌。
胃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最根本的方法。
因我国尚未大规模开展胃癌普查和筛查项目,主要依靠门诊有症状患者的机会性胃镜筛查,而大多数胃病患者缺乏或者无特异症状,因此目前我国早期胃癌的诊治率低于10%,远低于日本(70%)和韩国(50%)。
当前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有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血清学检测和电子胃镜。
①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可发现部分早期胃癌,日本开展较多,但因不能取活组织检查和存在辐射,目前不作为首选的筛查手段;②血清学筛查,主要包括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PGⅠ、PGⅠ/PGⅡ比值)、促胃液素-17和H. pylori抗体等检测,具有无创和简便易行的优点,但是存在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等问题;③胃镜和胃镜下活组织检查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因会给患者带来痛苦、需要一定的技术要求和设备,以及人群接受度较差等局限性,限制了其在人群大规模筛查中的应用。
磁控胶囊胃镜——胃癌早期筛查的利器

磁控胶囊胃镜——胃癌早期筛查的利器文、图/中华中医药养生康复分会研究院李宁中日医院体检中心副主任医师马骁2019年《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等相关文件相继出台,文件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提出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转变.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文件还提出了癌症防治行动目标:"到2022年和2030年,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分别不低于43.3%和46.6%。
"我国是胃病大国.高发病种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等。
2018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发病率约为31.28/10万。
但我国胃癌的现状是早期诊断率低、死亡率高。
胃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对于早期的胃癌患者.无论有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均能超过90%。
胃癌早期无症状,规范筛查很重要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而渐进的过程.这为胃癌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提供了可能。
而胃癌早期的最大特点就是没有任何症状.因此,胃癌高危人群进行主动筛查,是提高早期胃癌诊治率的重要举措。
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内科专家李兆申说:"发现一个早癌.拯救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
"对于早期治愈率很高的胃癌患者来说.如果能早期发现,不能不说是一种幸运。
胃癌发病高危人群,更要提高早筛意识根据我国国情和胃癌流行病学研究,符合以下第1项和2-5项中任一项者,均应列为胃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1.年龄在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者。
4.近亲属中有胃癌患者(父母、子女.兄弟姐妹)。
5.存在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及吸烟、饮酒等)。
以上高危人群,应每年进行一次血清学筛查.如果发现异常.则需进行胃镜检查,从而做到胃癌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磁控胶囊胃镜工作原理

磁控胶囊胃镜工作原理
磁控胶囊胃镜是一种新型的无痛胃镜检查方法,它是利用微型胶囊镜头及磁控技术来
观察胃内病变情况的医疗器械。
磁控胶囊胃镜的工作原理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胶囊镜头、磁力系统和显像系统。
1. 胶囊镜头
磁控胶囊胃镜内置有微型摄像头、LED灯及电池等部件,呈胶囊状,其直径为11毫米,长度为23毫米,重约3克。
胶囊外壳由可溶解材料制成,可以被胃液、胆汁等消化液体溶解,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损伤。
2. 磁力系统
磁力系统由外部磁铁和磁控器组成,主要用于控制胶囊镜头的运动轨迹,使其在胃内
行进。
磁控器内置有电子控制单元、电池、通讯模块等部件,可通过无线信号控制磁铁的
位置和强度,从而控制胶囊的运动。
在无线信号的作用下,磁铁会在胃部从外部控制,磁
铁的位置和强度决定了胶囊镜头的运动方向和速度。
3. 显像系统
显像系统由电视监视器、计算机及运动控制软件等组成,主要负责接收和解读从胶囊
镜头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并将其转化为视频信号输出。
显像系统可以对病变点、粘膜等进
行显微分析,通过传送数据到计算机,拍摄、记录图像,使医生能够更准确地了解胃内病
变情况。
以上三个部分相互配合,完成磁控胶囊胃镜的检查任务。
在进行检查前,医生会要求
患者服用清肠剂,并于早晨空腹吞下胶囊,待检查结束后,胶囊自动排出体外。
整个过程
无需麻醉,不会带来任何疼痛或不适感,也免除了传统胃镜检查的不适和恐惧感。
磁胶囊胃镜操作方法

磁胶囊胃镜操作方法
磁胶囊胃镜是一种无创、非侵入性的检查工具,用于检查胃部和消化道。
以下是磁胶囊胃镜的一般操作方法:
1. 患者需要在空腹状态下进行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吞下一颗小型胶囊,胶囊内部含有摄像头和磁铁。
2. 摄像头会自动记录图像,并通过无线传输发送给带有接收器的腰带。
3. 患者可以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如行走、工作或休息。
但在检查过程中需要避免剧烈运动或剧烈运动。
4. 检查一般会持续8-12小时,时间到了后,患者需要返回医院或诊所,医生使用特殊软件来分析记录的图像数据。
总的来说,磁胶囊胃镜操作简单,无需麻醉或内镜插入。
它可以提供全面的胃部和消化道图像,帮助医生进行准确诊断。
但是,它不能进行任何治疗操作,只能用于检查。
如果有其他问题或需要进一步治疗,可能需要其他检查方法或治疗。
遥控胶囊内镜系统介绍

第 1 章遥控胶囊内镜系统介绍1 简介遥控胶囊内镜系统,又称Navicam TM胶囊内镜机器人,是由上海安翰医疗技术有限公司和安翰光电技术(武汉)有限公司(统称“安翰公司”)研发并生产的,是目前全球首家首次应用于临床的可主动精确控制的消化道胶囊内镜系统。
该系统的原理主要是在第一代胶囊内镜的基础上,内植永久性微型磁极,依靠体外磁场,精确控制进入人体内的胶囊内镜的运动、姿态和方向,实现主动控制、精准拍摄的功能,主要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小肠等消化道疾病的诊断。
该系统共由五部分组成:定位胶囊内镜、巡航胶囊内镜控制系统、ESNavi软件、便携记录器和胶囊定位器。
2 系统组成2.1 定位胶囊内镜Navicam胶囊(图1-1)为胶囊形状的内镜,外壳为符合生物相容性的高分子材料,内置有摄像头、无线收发装置、发光二极管和磁感应单元等300余个元器件,主要功能为智能拍摄人体消化道内部影像,并实时002消化道遥控胶囊内镜图谱无线传输到体外。
磁控胶囊内镜可以在体外磁场的控制下实现五个维度(前后、左右、上下、水平旋转、垂直旋转)的运动,从而实现对胃部腔体的全方位观察。
2.1.1 主要参数主要参数:长27mm,直径11.8mm,视角140°(摆动范围为±10%),图像原始分辨率为480×480,拍摄帧率为2张/秒,拍摄时长10小时,有5个LED 照明闪光灯。
2.1.2 主要功能(1)医学影像采集:胶囊进入人体消化道内,置于胶囊内部的闪光灯以自适应的模式闪烁发光,提供照明,前部的摄像头同步进行拍摄,完成对消化道黏膜的图像记录。
(2)图像处理:通过影像采集系统拍摄得到图像后,图像处理系统将图像进行处理,并转换成阅片系统可以识别的图像格式。
(3)无线传输:胶囊内镜将经过图像处理的图像通过胶囊内部的无线传输系统,实时传输到体外的接收装置中,并进行储存。
(4)磁力控制:胶囊内镜内置磁感应单元,外部的控制设备通过自身的磁场与磁感应单元相互作用,能精确控制胶囊在五个维度方向上的运动,包括上下运动、左右运动、前后运动、水平旋转和竖直旋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磁控胶囊内镜
作者:夏璐
来源:《保健与生活》2019年第03期
在消化科门诊,常有因各种不适而被医师建议做消化道内镜检查的患者,很多人往往“谈镜色变”,甚至有人已经预约检查,但到了检查室门口因紧张而临阵脱逃。
我们知道,传统的插入式胃镜和肠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检查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不适也让部分受检者难以忍受,导致不少患者对这项检查说“不”。
现在的无痛胃镜通过静脉麻醉,使患者在检查时处于睡眠狀态以达到无痛、无不适的目的,但必须有麻醉师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也需承担一定的麻醉风险。
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既能使内镜检查不再痛苦,又不用冒着可能出现麻醉意外的风险?令人欣喜的是,新近的磁控胶囊技术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常用的胶囊内镜是一种内置摄像与信号传输装置的智能胶囊,当患者吞下这粒胶囊后,胶囊借助消化道蠕动在消化道内运动并实时、动态地拍摄图像,使医生了解受检者的消化道情况,检查完成后胶囊会顺着胃肠道自然排出体外。
但它的缺点是运动仅受重力及胃肠自然蠕动影响,不能人为控制胶囊的运动及走向,因此可能错过一些重要部位的观察及对可疑部位的重点探查。
它目前主要用于小肠疾病尤其是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
而磁控胶囊内镜,顾名思义是通过磁场控制运动的胶囊内镜,在受检者周围施加磁场并通过操纵磁场的旋转与平移驱动带磁矩的胶囊在人体消化系统内运动,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控制胶囊内镜的运动轨迹,使医生能够从各个方向全面观察胃肠道。
你可能会问,这种磁控胶囊内镜比传统胃镜、肠镜好在哪里?一粒磁控胶囊内镜的大小与胶囊药物的大小相似,检查时患者只需轻松吞下一粒小小的胶囊,随后它便能在医生的控制下由磁场驱动在胃肠道内完成平移、跳跃、旋转、倾斜等动作,能全方位观察,将胃肠道看得清清楚楚,这使得磁控胶囊内镜的应用得以从小肠扩展到胃部和大肠,并且现有的临床试验证明它的检查效果与传统胃镜相当。
此外,它同样具有被动式胶囊内镜安全卫生、无交叉感染,检查过程无痛、无创及无须麻醉的优点,并且它提供的图像具有更高的分辨率。
它的出现有望提供一种新的胃肠道检查方式,并成为胃肠道疾病筛查的新临床手段,将使以往被视作“噩梦”的胃镜、肠镜检查不再痛苦。
除了兼具传统胃镜、肠镜和普通胶囊内镜的特点外,磁控胶囊内镜还具有独特的定位功能。
这种定位功能有别于X线定位技术,它是一种专有的磁感应技术,无辐射。
对患者来说,意味着不再需要通过腹部X线平片来确认病灶的位置,大大减少了放射线辐射;同时还可以随时检测胶囊是否滞留于体内,受检者不再需要时时紧张地关注胶囊在消化道内的动态。
这项检查真的安全吗?目前研究显示,迄今为止的数百例临床应用中尚未出现异常状况。
当然,从理论上讲的确有发生胶囊滞留的可能,但通过严格排除禁忌证,一般均能避免。
在价
格方面,目前磁控胶囊内镜与其他国产胶囊内镜价格持平,但它能完成更全面、细致、有效的胃肠道检查。
磁控胶囊内镜目前已在多家医院推广使用,随着医师及患者对此项技术的认知度提高及检查的推广和应用,将有更多有上消化道不适或需胃肠道病灶筛查的患者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