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例严重烧伤患者血小板记数变化结果分析

合集下载

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和凝血功能变化

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和凝血功能变化

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和凝血功能的变化【摘要】目的: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前后相关炎性介质和凝血功能因子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前后白介素-6(il-6)、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患者静脉血中il-8浓度明显高于治疗后(p<0.05)。

同时治疗后plt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pt较治疗前显著缩短(p<0.05)。

结论:烧伤病情的变化与炎性介质和凝血功能变化密切相关,密切关注其变化,能指导进行相应治疗,从而为改善患者生理功能提供保障。

【关键词】大面积烧伤;炎性介质;凝血功能【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86-01一般来说,机体直接接触高温物体或受到强的热辐射所发生的变化,由火焰、高温固体和强辐射热引起的损伤称之为烧伤。

其中大面积烧伤是一种起病急、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都很高的疾病[1]。

炎性介质作为一种具有免疫调节功能的低分子量多肽分子,主要包括白介素(il),直接或间接参与大面积烧伤损伤过程中炎症细胞的活化和浸润[2]。

同时近年来研究表明,大面积烧伤对凝血功能有所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常伴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3]。

我们通过本研究观察大面积烧伤患者治疗前后炎性介质和凝血功能的变化,以探讨炎性介质与凝血功能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09年9月-2010年8月收治的大面积烧伤患者,均符合相关诊断标准。

共入选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82岁,平均年龄(48.6±11.7)岁,多为中青年人。

烧伤类型:爆炸烧伤10例,化学烧伤5例,烫伤4例,其他1例。

烧伤面积都在30%以上,平均65.5%。

临床症状危急。

1.2 治疗方法:入院后全部患者都按常规给予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生命体征、创面清洁换药等治疗处理。

烧伤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烧伤患者红细胞血小板参数检测的临床意义

参 烧 伤 患 者 红 细 胞 血 小板 数 检 测 的 临床 意 义 蒋 Nhomakorabea, 谭 强
( 深圳 市龙 岗中心 医院 , 东 深圳 5 8 1 ) 广 1 16
[ 摘 要 ]目的 : 探讨烧伤 患者红 细胞 、 小板参数检 测 的临床 意 义。方法 : 据 烧伤严 重程度 惯 用分 类标 准将 血 根
后才能进行标本检 测。 12 3 检 测项 目 红细胞 参数七 项 : .. 红细胞 计数 ( B 、 R C) 血 红蛋 白浓度 ( G 、 细 胞 压 积 ( T) 平 均 红 细 胞 体 积 H B) 红 HC 、 ( V) 平 均红细胞血红 蛋 白含量 ( H) 平 均红 细胞 血红 MC 、 MC 、 蛋 白浓度 ( H , 细胞 体积分 布宽度 ( D 。血小板 参 MC C)红 R W) 数三项 : 血小 板计数 ( L ) 血小 板体 积 ( V) 血小 板体 积 PT 、 MP 、 分布宽度 ( D 。 P W) 124 统 计 学 处 理 采 用 t 验 。 .. 检
0 . 00 ) 5 P< 。 1 。结论 : 伤患者均存在 不同程度 的贫血 ; 测 血小板 参数 可 了解 骨髓增 生状 态 , 烧 检 对预后 判 断及 治疗提
供依据 。
[ 键词]烧伤 ; 关 红细胞参教 ; 小板参数 ; 血 贫血 [ 中图分类号]R 4 [ 6 4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6 15 9 (0 7 2 -7 00 1 7 -0 8 2 0 )02 5 - 3
岁 ~ 8岁 。 4
12 方法 .
1 2 1 标本采集 所有 患者均于入 院当天和伤后第 3天 、 .. 第 7天 、 1 、 2 采取 E T — 2 凝血 2m , 第 5天 第 0天 D AK 抗 l检测在 1h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31例

仙灵骨葆胶囊联合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31例

血症状,进行抗Hp治疗后,血小板计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回升。

常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效果不佳时,可考虑联合抗Hp治疗,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确保尽早康复奠定了基础,成为本病的有效治疗的方法叫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93.10%,高于对照组的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比容、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进行抗Hp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各项血液指标问。

综上所述,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血小板指标,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1]王旭萍,孙晓红,冀清香.幽门璽杆菌根除治疗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者血小板计数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6):711-713.[2]雷瑚仪,封蔚莹,兰梅,等.核因子-k B、幽门螺杆菌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在待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发病中的作用卩].中国基层医药,2017,24(15):2268-2271.[3]李桂水,杨敏京,边连朵,等.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治疗中的临床意义[J].医药导报,2016,35(zl):15-16.[4]蔡素芳.幽门螺杆菌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8,11(23):162-163.[5]唐培渊,宋俊峰,秦克乐,等.腹腔镜脾切除联合幽门螺杆菌根治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的临床效果[J].中华肝胆外科杂志,2018,24(11):766-769.[6]汪宇婴,冯春颜.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患者外周血CD4*CD b T调节细胞的影响[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12):1678-1680.(收稿日期:2020-10-25)仙灵骨葆胶囊联合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31例梁伟之江洁张海波高金伟(武警山西省总队医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目的观察仙灵骨葆胶囊联合经皮微创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结合血小板计数诊断严重烧伤脓毒症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评分结合血小板计数诊断严重烧伤脓毒症

SlS a d h dlw ltlt omt o o r o s c t e d y eo et e d y o o iv a tr utr n bo d. l i ol S v r i S s o n i n a o p aee t frfu n e ui a sb fr h a fp st e b cei c l ei lo Co l l l l e c v i a u c  ̄ e ee Sl c r g l i
脓毒症 的意义 。方法 提 出诊断重度 Sl iS的评分标准 , l 总结严重烧 伤后 血小板计数 的变化 规律 , 观察血细 菌培养 阳性 患者前 烧伤脓毒症 患者 , 细菌培 养 阳性前 4d处于重度 Sl 血 iS状 态 , l 血小板计 数 与严重 重度 Sl iS合并血小板计数 降低提示烧伤脓毒症 。 l 4dS l 评分 和血 小板 计数 的变化 。结果 iS l
【 bt c】 O j a e oe leh sbi smcna mtyeco nr e Sl) c i d le to ts r A sat r b ev T rr tnyd m (iS s rg n al t e e x o e o il os t f t l o a i s o l on a p teem a p —
严重烧伤并发脓毒症是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的 重要原因… 。根据美国胸科 医师协会和急救医学会 1 对脓毒症的定义 , 患者 同时有 SR 和血细菌培养阳 IS 性 可确定诊断 。但是严 重烧 伤患者 在伤后 3 2 0d 内发生 S S的时间为 2 , I R 8d 同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后, 血细菌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 , 容易延误脓毒症的 诊断和治疗。文献报道血小板计数的下降有助于诊 断脓毒症 。因此 , 笔者探讨应用 S S I 评分结合血小 R 板计数诊断严重烧伤脓毒症的可行性 。

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探讨

特重度烧伤患者并发凝血功能障碍的探讨

B组 的骨折 愈合时 间为 1 、 9周 骨不 愈合 的 2例 , 骨不 愈合率 为 9 5 %。从本组病例 随访 结果可 以看 出, 的感染率 、 口裂 .2 B组 切 开率 明显低 于 A组 , 骨折 愈合 时间 明显短 于 A组 , B组 骨折不 愈合率 明显低 于 A组 。B组踝 关节功能优 良率 明显 高于 A组 。
特 重 度 烧 伤 患 者 并 发 凝 血 功 能 障 碍 的探 讨
张 志 民
郑 州 市第 一人 民 医院烧 伤科 ( 50 4 400 )
【 摘要 】 目的 探讨严重烧伤 患者伤后 凝血功能 障碍 的发病规律 , 防止措施及 预后 。方 法 对 我院 2O 07年 1月至
1 2月收 治的 3 9例特重烧伤 患者依据 凝 血功 能 衰竭 的诊 断标 准 , 合 患者血 液 血 小板计 数 ( P ) 血 浆 凝血 酶原 时 间 结 BC 、 ( I、 P’ 部分 凝血 活酶 时间( P I 、 ) A r’ 凝血酶 时间(f 的检 测结果及 变化规律 , ) r' I) I 计算凝血 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 分析本组 患者 治 疗情况及预后 。结果 3 例特 重度烧伤患者 中有 7 患者血 小板在伤后 2~7d降低 至 5 9 例 0×19L以下, IA r’ r 0/ P’ P IT 延 、 、 严 重烧伤早 期及 并发全 身感 染 时, 烧伤 患者的 B C下降至低 水 平 , I P P’ 、 长 3S 以上。凝血功能衰竭发生率 1. %, 中 1 患者血小板计数最低 降至 9×19 L 1 3 79 其 例 0/ , 例 P实验 ( , 例 D一二 聚 +) 2 体试验( 。最终治愈 3 , +) 例 死亡 4例 。结论
A r’ f延长。血 小板 下降的程度及烧伤 面积及感 染程度 正相 关。力争平稳过度休 克期 , P Ir ' 、I I 防治烧 伤全 身感染 , 用升血 应

严重烧伤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60例临床分析

严重烧伤后并发血小板减少症60例临床分析
【 文章编 号】 1 0 0 4— 4 9 4 9 f 2 0 1 5 ) 0 5 — 0 7 4 7— 0 1
二 讨论
严重烧 伤患 者并发血小板减少症较为常见 , 一般预示 患者预后较 差。我院 2 0 0 9年 1月 ~2 0 1 4年 l 2月共诊治严重烧伤后并发下血小板减少症病人 6 o 例。 现分 析严重烧 伤后 , 不同时间血小板变化 , 报 道如下 :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 6 O例病人 中。烧伤 面积为 3 0 — 5 0 %T B S A 3 2 人, 烧伤面积为 5 1— 7 0 %
2 0 1 2, 1 8( 6 ): 8 1 6—8 1 8 .
严重烧伤后 并发血小板减 少症 6 O例 临床分析
吴 彤 王 丽 凤 曲 园 园
( 大化 集 团有限责任公 司医院烧伤科
【 中图分类号】 R 7 1 4 . 2 5 4 【 文献标识码】 B
1 1 6 0 3 1 )

T B S A 2 0人 。烧 伤 面积 大 于 7 l %T B S A 8人 。
2分别于伤后 5个时间段监测血小板计数 , 了解血小 板变化与烧 伤面积 , 时间 的关
系如图 :
烧 伤后血小板计数与烧 伤面积 、 时 间关 系
l严重烧伤引起局部及远隔组织微循环障碍 , 导致机体组织和器官缺血 、 缺氧 , 从而 影响烧伤病情发展变化及预后 。血小板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 , 其血小 板异常 , 既影响 微循环血液流动叉影响微血管结构 和功能。因而 血小板异 常 , 在严重烧 伤微循环 障碍 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2烧 伤后血小板 数量及 功能受烧 伤面积 、 深度 、 致伤原 因 、 致 伤时 间等多 种因素 影 响, 轻 度烧伤对血小板数量及功能影 响小于重 度烧伤 。特 重度烧伤 对患者 血小板数量 及功能影响较大 , 表现为患者伤后人院时 , 血小板计数 正常 , 之后 呈减少 趋势 , 3天后最 低值 , 7天后恢复 正常 , 此后升高 , 至伤后 1 个月仍高 于正常 。 3感 染是引起血小板生成素分泌增加 的因素。并发脓毒症 的烧伤患者 血清血小 板 生成素水平显著高于未并发脓毒症 的烧伤患 者 , 而未并发 脓毒症 的烧伤患者 血清血小 板生成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J 表 明血清血小板生成素升高与烧伤及感染都有密切关系 , 脓毒症进一步刺激了血小板生成素的分泌。 4严 重烧 伤是影 响血小板计数 的重要病 理因数之一 。血小 板计数最低值 出现在 伤 后 3天 , 最高值 出现在伤后第 1 5天 , 此时 , 血小板 计数一 过性增高 。它与烧伤 总面积 , 高龄 、 感染性脓毒症 等因素可 以用来 预测严重 烧伤患者 病死率 。因此了解严 重烧伤后 血小板变化规律 , 采取监测 , 改善血小板 的治疗措施 , 对进 一步认识 严重烧 伤损害机 制 及提高危重烧伤救治水平有重要意义。 ,

血小板动态变化与烧伤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血小板动态变化与烧伤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杨 瑞祥
【 摘要】 目的 分析血小板计数的动态变化与烧伤病情的判断、 预后、 转归及临床治疗的相关性。 方法 对
5 0例 烧 伤 患 者 的 血 小板 计 数 及 其 动 态 变 化 进 行 回 顾 性 调 查 研 究 。 结 果 按 不 同 的 烧 伤 面 积 及 深 度 分 为 三
组 , 小板 计数在 第 1天与 对照 组差 异无统 计 学意 义 ( > 0 0 ), 血 P . 5 以后 开 始 下 降 , 3—5d达 最低值 为 ( 3± 5 4 )X1 L 明显低 于对 照组 ( <0 0 ) 3 0 / , P . 5 。烧伤 早期烧 伤 面积 越 大 、 深度 越 深 , 小板 下 降幅 度越 大 ; 着 血 随 病 情 的好 转 , 小板 逐渐 升 高, 伤 面积越 大 、 度越 深 , 小板在 较 高范 围 内波动 时 间也 越 长。结论 血 烧 深 血 血 小 板计数 可 以作 为一 个科 学客观 的指 标 来动 态反 映 烧伤病 情 的预后 及转 归。动 态监 测 烧伤 患者 外周 血 中血 小 板 计数 的变化 , 对病 情判 断 、 预后 评 估 及 指 导 临床 治 疗具 有 重要 的参 考 价 值 。通 过 一 些 综合 的抢 救 治 疗措 施, 患者的 血 小板 从 最低值 逐渐 恢复 至正 常 , 明病情 正在 恢 复 , 说 预后较 好 。如 果血 小板 持 续 下 降 , 明显 回 无 升 , 明病 情严 重 , 说 预后 较 差。
2 结果
5 正 常 对 照组 血 小板 计 数 为 (9 0例 15±4 )X 5 1 L 0例烧 伤 患者 第 1天 血小 板 计数 与对 照 组差 0/ 。5 异无 统计 学 意 义 (P > 00 。在第 3—5天 达 最 低 .5)

深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假性升高1例报告

深度烧伤患者血小板假性升高1例报告

图 4 图中可见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血小板样大小的小红 细胞
图 2 PLT通道下 RBC及 PLT直方图:RBC及 PLT测定结果及 相关 参 数:RBC53×1012/L、HGB160g/L、HCT0478、MCV 902fL、MCH 302pg、MCHC335g/L、PLT151×109/L、MPV 118fL、PDW171fL
1 病历摘要
吉林医学 2019年 4月第 40卷第 4期
图 3 PLT通道下 PLT散点图:1区为红细胞碎片或小红细胞;2 区为血小板
图 1 常规通道下 RBC及 PLT直方图:RBC及 PLT测定结果及 相关参数:RBC528×1012/L、HGB162g/L、HCT0468、MCV 886fl、MCH 307pg、MCHC346g/L、PLT638×109/L、MPV 121fL、PDW167fL
入院诊断:头 面 部,颈 部 烧 伤 (深 Ⅱ°,5%),背 部 烧 伤 (Ⅲ°, 13%),双手烧伤(深Ⅱ°,18%),双下肢及臀部,全身多处散在 烧伤 (浅 Ⅲ°~深 Ⅲ°,13%),呼 吸 道 烧 伤。仪 器 与 试 剂:Sys mexXN-2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配套试剂,严格按仪器 操作说明书要求执行,保证仪器状态良好,室内质控在控。手 工计数所需的草酸铵稀释液,试剂及操作按《全国临床检验操 作规程》(第 4版)执行[1]。EDTA-K2采血管购于广州阳普 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瑞氏 -姬姆萨染液购买于珠海贝索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显微镜:OLYMPUSCX31。血常规检测中 发现 PLT常规检测通道与 PLT通道测得的 PLT数值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1)。在常规通道下,测得的 RBC及 PLT结 果、相关参数以及直方图未见显著异常,见图 1。PLT通道测 得 RBC及 PLT结果、相关参数、直方图及散点图见图 2、3。对 比图 1和图 2发现 RBC及 PLT相关参数及直方图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PLT计数结果存在显著差异。观察 PLT通 道下 PLT散点图(图 3)发现在散点图的 1区大面积深蓝色荧 光,此区为大量 红 细 胞 碎 片 或 小 红 细 胞。在 涂 片 镜 检 镜 下 可 见大量球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及血小板样大小的小红细胞 (见图 4)。与血小板手工稀释计数血小板数值以及涂片镜检 估算血小板数值 相 比 较,PLT专 项 通 道 测 得 血 小 板 结 果 更 加 接近真实数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 。另外 , 1 本组病例 中有 1 5例为爆 炸伤 , 震也 可能是 低 , 爆 其中有 3 例血培养 阳性 。说 明全身感染 也是导致 血小
造成骨髓抑制 的原因之一 。 板下降 的原因之一_ 。持续性 的血小板记 > 提示有全身感染 或病情加重 。早期积极抗休克 、 抗炎 、 改善 5 %者 , r o 占9 %。面积 <5 %者仅有 1 7 0 例占 3 %。从理论上 微循环是血小板 记数尽快恢复 的有效措施。 讲随着烧伤面积的增 大 , 小板被破坏数 及黏聚 的数也相 血 严重烧伤可以造成 早期血小板 记数 明显下 降 , 血小 板
收 稿 日期 :0 7一o 20 4一o 9
板 等有形成分靠边 , 互相靠 紧, 以及休克组织缺氧 时释放腺 小 板黏聚 , 从而使血小板 记数下 降。此外 , 烧伤创 面广泛微
作者简介: 赵翔 ( 6 一)男 , 1 0 , 副主任 医师 , 9 学士 , 从事烧伤整形科 I 苷数 、 临 组胺 、 一I , 5 - 以及儿 茶酚 胺类 和 内毒 素均 可使促 血 I T

经 验交 流 ・
3 1例 严 重 烧 伤 患 者 血 小 板 记 数 变 化 结 果 分 析
赵 翔 , 关 立锋 , 孙 涛
( 宁夏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 , J 700 ) 银 I 504 l 摘要 : 为探讨严 重烧伤患者早期血小板记数 的变化 及临床意 义 , 收集 20 00年 1月 一20 0 6年 1 2月问本 院烧 伤 科重症 区住 院病人 中出现早期 血小板记数 明显下降的病例 , 并就其早期血小板记数及 变化进行统计分析 。结 果 ,l 3 例患者受伤当 日血小板记数多为正常或高于正常值 , 血小板记 数出现下降多 在伤后 2 , 数患者于 受 d多
1 资 料 与 方 法
9 % )8例 , o 1 Ⅱ组 总面 积 (0 ~8 %) 8% 9 4例 , Ⅲ组 ( 面积 <
8%)例 。 0 9
11 一般资料 .
共收集 20 —20 0 0 06年本 院烧伤科 重症 区 13 观察指标 .
监测患者 伤后 当 日及 其后 1 0—1d血小 6 采用 S S 10 计软件单 因素方 差分 P S1. 统
住院病人伤 后血小 板 记灵敏 明 显低 于正 常 ( 即低 于 8 板 记数 的变 化 。 0x
m9L 共 3 例 , / ) 1 全部 为男 性 , 年龄 2 — o岁 , 中烧 伤 面 积 14 统 计学 方法 1 6 其 .

> 0 1 例 , 5 . %, 伤面积 达 8 % 8 % 4例 , 9 % 8 占 80 6 烧 0 9 占 析 (n —w yA oa或 t 验 。 oe a nv) 检 ( 1 表 )
表 1 患者 伤 后 不 同时 间血 小 板 记 数 变 化 ( ±s ×l9L , o/ )
各组病人受伤当 日血小板 记数为正 常或高 于正常值 , 2 3 3 例患者受伤后不同时间血小板的变化 . 1 血小板记数开始明显下降出现于伤后 2 , d 最低值 出现在伤
( 3 表 )
表 3 患 者 伤 后 1 d的 血 小板 数 与标 准 值 比较 ~8
伤后 7~ d 9 血小板记数恢 复正常。认为严重烧伤可以造成早期血小板记数 明显下降 , 血小板记数 明显 降低及
持续 时间与烧伤面积无关 。 关键词 : 严重烧 伤 ; 血小板 记数 ; 烧伤面积
中 图分 类号 :46 R4 文 献 标 识 码 : B
血小板是人体 的重要凝 血元素 , 严重烧 伤患者早 期血 各 种 原 因死 亡 6 , 亡率 1 .5 例 死 93 %。 小板 记数常出现明显下 降 , 本文总结 了 3 例严重烧伤患者 12 分组 按 烧伤 面 积将 患 者 分为 三 组 , 1 . I组 ( 面积 ≥ 早期血小板记数变化情 况 , 并就其原因加 以分析 。
后 2 d 明显低于正常值持 续 时问为 4 6 , —4 , d 血小板 记数
恢复正常的时问为伤后 7 d —8。经方 差分 析 , 伤后 1 6 烧 d
各 组 间 血小 板变 化 的 差异 无 统 计 学 意 义 ( 00 ) P> . 。 5
22 不同组患者血小板数下降持续时问 ( 2 . 表 )
床工作。
维普资讯

64 ・ 2
宁 夏 医 学 院 学 报 Jun l f i x e i l o ̄ e o ra o n i M d a c l N ga c
第 2 卷 6期 9 20 0 7年 1 2月
血管凝血 , 而过多消耗 也可能是 血小板降低 的原 因。随着 中 , 烧伤面积 5例超过 9 %, o 其早 期血 小板变 化与其 他病 休克的纠正 、 微循 环的 改善 , 血小板 记数 多在短 时 间内恢 例无显著 区别 , 后表 现为再 次持续性 的血小板记数 明显降
表 2 不 同 组 患者 血 小 板 数 下 降 持 续 时 间( ) d
3 讨 论
血小板下降持续 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F=03 2 P .5 ,

血小板来源于骨髓 巨核细胞前 体 , 重烧 伤 、 克 、 严 体 严
077 。 .0 )
重感染均可破坏血小板 。受伤当 日血小板记数 由于血液浓 缩 而维持正 常或高于正常 , 烧伤早期血流速度下降 , 使血小
维普资讯
第2 9卷
6期
宁 夏 医学 院 学 报
J u l f i x d a C lg o ma o n i Me i l ol e N ga c e ・6 3 ・ 2
20 0 7年 1 2月
文章 编号 :0 5—8 8 (0 7 0 0 2 10 4 6 2 0 )6— 6 3—0 2
1.o 烧伤 面积 <8 % 9例 , 2 .3 29 %, 0 占 90 %。烧 伤 原 因: 锅 2 结 果 炉爆炸伤 1 例 , 5 热水泥烧伤 5 , 例 热液烫伤 3例 , 天然气烧 2 1 患者伤后不 同时间血小板记数变化 . 伤 3例 , 热煤 灰烧 伤 2例 , 热蒸 汽烧 伤 2例 , 电烧 伤 1 。 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